![备考2022年中考生物专题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f778d993b369c4e73edb421ab4b9d3/fef778d993b369c4e73edb421ab4b9d31.gif)
![备考2022年中考生物专题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f778d993b369c4e73edb421ab4b9d3/fef778d993b369c4e73edb421ab4b9d32.gif)
![备考2022年中考生物专题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f778d993b369c4e73edb421ab4b9d3/fef778d993b369c4e73edb421ab4b9d33.gif)
![备考2022年中考生物专题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f778d993b369c4e73edb421ab4b9d3/fef778d993b369c4e73edb421ab4b9d34.gif)
![备考2022年中考生物专题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f778d993b369c4e73edb421ab4b9d3/fef778d993b369c4e73edb421ab4b9d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B.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C.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D.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是()A.乱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锐减B.乱占用土地,导致耕地面积锐减C.大量播种优质小麦种子,增加产量D.私家车数量飙升,尾气排放量增大,污染空气3.2020年1月南极的气温首次突破了20℃,皑皑白雪中出现了大片腥红色,其原因是南极雪藻解除休眠而大量繁殖造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致南极雪藻大量繁殖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B.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C.该现象说明生物适应环境D.生活在南极的生物最终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4.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极大。以下各项中,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是()A.人口过多导致资源不足 B.蝗灾导致非洲难民人数增多C.生物入侵使本地物种减少 D.高山顶上的植物一般比较矮小5.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近年来在我国中东部地区时有发生,多地城市陷人严重空气污染。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A.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B.欢庆春节,燃放烟花爆竹C.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D.秸秆焚烧还田,增强肥力6.此图为“探究酸雨对植物的影响”实验示意图,能说明酸雨对植物有影响的实验结果是()A.甲组植物正常生长,乙组植物死亡B.甲组植物死亡,乙组植物正常生长C.甲组和乙组植物都正常生长D.甲组和乙组植物都死亡7.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在云南昆明召开。其中,高级别会议发布“昆明宣言:迈向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呼吁各方要采取行动,响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号召,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提倡低碳出行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C.大规模开发海洋资源,大肆捕杀海洋动物D.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8.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于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我们应持有的正确观点是()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以大力开发利用B.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D.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9.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提出“60+”生活方式概念,即指任何对自然环境友善,对节能减排有益,有助于推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行为方式。下列做法与此概念不符的是()A.骑共享单车出行 B.使用一次性餐具C.人走灯关少开空调 D.对垃圾进行分类10.垃圾分好类,地球不落泪。下图为垃圾分类图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废旧电池应投放到乙垃圾箱B.废纸和塑料应投放到丁垃圾箱C.餐厨垃圾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D.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和废物再利用11.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一般应采用选择性的砍伐,这样会在不减少未来供应的前提下,使人们能定期获得一定数量的木材。如果采用完全砍伐会()A.使当地气候受到影响,自然资源失去恢复或再生的能力B.这样可以增加耕地,增加粮食产量,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C.这样一般不会产生水土流失,不会引起沙尘暴D.对动物有影响,但影响一般不会太大,因为动物能运动12.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下列叙述与此规定不符合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B.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C.禁止开发、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D.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1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202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相符的是()A.在山林中兴建“农家乐” B.抓捕野生动物当宠物饲养C.农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 D.通过围湖造田来开发湿地14.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和论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其实质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下列有关“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的理解,错误的是()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C.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D.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15.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程的学习还在继续,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已牢牢铭刻在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的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C.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D.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我们必须树立和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上讲话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是历史经验教训值得人类深思和反省。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都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了惨痛教训。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三是“美丽经济”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调研,在了解到当地村民利用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收入普遍比过去明显增加、日子越过越好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里是一个天然大氧吧,是‘美丽经济’,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1)从自然生态系统角度,对绿水青山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良好状态B.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处于良好状态C.生态系统区域内植物种类单一D.生态系统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2)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七年参加了植树活动。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森林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称。(3)“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但是有些旅游区餐馆把珍稀动物当作餐桌上的佳肴。下列哪种菜谱不可取()A.素炒主豆丝、西红柿炒蛋、红烧肉、海带汤B.清灼油菜、荷包蛋、清炖朱鹅、穿山甲汤C.清炒空心菜、苦瓜炒牛肉、清蒸蛋、紫菜汤D.清灼西兰花、焖豆腐、回锅肉、鱼头汤(4)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天然大氧吧”,你如何领悟?正确的一项是()。A.农家特色菜一条街,生意好做B.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C.古典建筑多,有特色的旅游居地D.民风纯朴,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环境(5)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我们应该如何挽留地球上的碧水蓝天?(请举一例)。三、实验探究题17.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培养皿种子所处环境萌发数A组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洒清水,置于25℃翻柜中90粒B组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洒pH=5.5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75粒C组取100粒小麦种子,定时喷酒pH=4的模拟酸雨,置于25℃橱柜中0粒(1)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是。若探究“酸雨”的酸性强弱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可选择作为一组对照实验。(2)根据A、B、C三组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3)实验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4)A组有10粒小麦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解析】【解答】A、人口数量多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A说法错误。
B、人口急剧增长会使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造成生态平衡失调,B说法正确。
C、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中的资源的需求量增加,比如:住房、交通等,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也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最终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C说法正确。
D、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中的资源的需求量增加,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危机,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难度不大,熟记:人口数量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势必引起城市规模扩大,造成环境的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如果人口过度增长,生活生产污水及工业生产的废物增多,造成环境的污染,使环境质量下降;如果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中的资源的需求量增加,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危机。【解析】【解答】A.人口的增长必然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如乱砍乱伐,最终导致植被被大量破坏,使土地沙化面积增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A不符合题意。B.人口的急剧膨胀占用了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植被面积减少,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加剧,B不符合题意。C.大量种植优质小麦种子,减少成本、增加产量,可以缓解人口增多带来的粮食压力,C符合题意。D.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这些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会对空气造成污染,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产生一些问题,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交通拥挤、森林破坏、环境恶化、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
【解析】【解答】A.“2020年1月南极的气温首次突破了20℃,皑皑白雪中出现了大片腥红色,其原因是南极雪藻解除休眠而大量繁殖造成的”,表明导致南极雪藻大量繁殖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A不符合题意。B.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使南极的气温首次突破了20℃,南极雪藻解除休眠而大量繁殖,B符合题意。C.该现象说明环境影响生物,是非生物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给消费者。因此生活在南极的生物最终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解析】【解答】A.人口过多导致资源不足,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A符合题意。B.蝗灾导致非洲难民人数增多,体现了蝗虫活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外来物种的入侵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C不符合题意。D.由于气温低,高山顶上的植物一般比较矮小,这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产生一些问题,世界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数量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交通拥挤、森林破坏、环境恶化、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解析】【解答】A、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A符合题意。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会造成大气污染,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B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C不符合题意。
D、焚烧秸秆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空气的污染,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解析】【解答】本实验验证酸雨对植物有影响,变量是模拟酸雨,那么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若被酸性液体浇过的甲组植物生长缓慢,很快就死亡了,而被清水浇的乙组植物却长得非常正常。则可说明酸雨危害植物的生长。故答案为:B。【分析】酸雨是pH<5.6的雨水,是由于燃烧煤、石油、然气时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到大气中与雨水结合,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的危害:使土壤的养发生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影响鱼虾繁殖甚至死亡,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植物死亡,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被称为“空中死神”。减少酸雨主要是要减少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对付酸雨,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解析】【解答】A、低碳出行,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保护环境,A说法正确。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B说法正确。
C、大规模开发海洋资源,大肆捕杀海洋动物,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说法错误。
D、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实现可持续发展,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此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理论联系实际。【解析】【解答】A.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合理开发利用,A不符合题意。B.人类并不是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B不符合题意。CD.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人类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在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的破坏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猎杀、买卖和开发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解析】【解答】A.骑共享单车属于绿色出行,可以节约能源,同时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推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A不符合题意。B.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会增大资源的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等,不利于推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B符合题意。C.开灯与开空调均需要消耗能源,人走灯关少开空调,有利于节能减排,C不符合题意。D.垃圾分类能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等,对自然环境友善,有助于推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解析】【解答】A.废旧电池中的铅、镉等元素,则被定为致癌物质;汞中毒,会患中枢神经疾病。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再渗进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所以,废弃电池属于有害的垃圾,A不符合题意。B.废纸、塑料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投入丙垃圾箱,B符合题意。C.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这类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C不符合题意。D.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和废物再利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垃圾种类:1、可回收: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
3、有毒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4、其它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果壳、尘土。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当外力的影响超出一定的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完全砍伐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限度。
故答案为:A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丧失、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甚至会对人类造成严厉的惩罚因此,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员,必须尊重生态规律,按生态规律办事,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解析】【解答】A、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可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符合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A不符合题意。
B、倡导步行、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不符合题意。
C、野生动植物资源可以适当的合理的利用,C符合题意。
D、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符合排放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此题考查低碳生活,人体对环境的保护,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我们生活这大自然中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积极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贡献。【解析】【解答】A.在山林中兴建“农家乐”,会破坏山林,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B.抓捕野生动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题意。C.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再利用可以提高物质的利用率,保护环境,符合题意。D.围湖造田,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破坏湿地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植树造林、对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处理,防止环境污染都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解析】【解答】A.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保护生物圈,A不符合题意;
B.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是破坏了生物圈,故B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爱护它,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了代价,是为了保护生物圈,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围海造田:在海滩或浅海上筑围堤隔离外部海水,并排和抽干围堤内的水使成为陆地的工程,又称围涂。虽然它为农业、工业、交通、外贸等的发展提供了场所,但对环境的影响不可逆转,破坏了生物圈。【解析】【解答】“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这一理念是指人类应该保护自然,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这种做法会破坏环境,打破自然界的平衡,并不能改善环境,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不可逆损失,自然资源短缺,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解析】【解答】解:(1)从自然生态系统角度,对绿水青山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良好状态;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处于良好状态;生态系统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而生态系统区域内植物种类单一,不能用青山绿水来形容,故选C。(2)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七年参加了植树活动。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森林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3)朱鹅和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清炖朱鹅、穿山甲汤,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不利于保护野生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经1988年11月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烤鱼斗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电脑周边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电工顶岗实习报告范文(12篇)
- 幼儿园老师育人总结报告
- 青蛙按摩器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绿化植被保护合同范本
- 银行资金拆借合同样本
- 个人住宅抵押借款合同协议
- 保密合同及合作协议书
- 合资公司股权买卖合同书
- 药膳与食疗试题及答案高中
- 手术室植入物的管理
- Unit6AtthesnackbarStorytimeDiningwithdragons(课件)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5章-特性分析
- 2025年高考物理复习压轴题:电磁感应综合问题(原卷版)
-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赏析
- 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
- 雨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正式版
- 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
- 2024尼尔森IQ中国本土快消企业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