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材解析】
本文编排在苏教版第三册“寻觅文言津梁"这一专题的第一个板
块“因声求气"。这个板块的教学重点主要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的诵
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文章以饱满的激情和义正的言辞进行劝谏的
特色,从而把握文章的重难点,达成预期目标.可在两课时内采用“反
复诵读法”组织教学。古文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不读就体会不出它
的妙处。诵读能够增强学生对古文的语言感受能力。在读的过程中感
知、理解、品味、融合,从而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和
表现手法。
知识目标:
1、理解作者的观点及理想的政治境界。
2、掌握文言实词“安、信、求、治”和文言虚词“以、哉、所"
的意义和用法.
3、注意古今词语“元首、得志、知足、何必、根本、虚心、骨肉”
等词的用法。
4、学习古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纳下"的治国
思想及为人之道.
能力目标:1、培养对文言文的感悟、诵读和背诵能力。
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培养说理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十思”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1
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并背诵全文,并翻译难懂语句.
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培养说理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及理想的政治境界.
2、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
关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西游记》的第九回讲的是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中。
因为袁守诚能够算出泾河水族的位置,泾河龙王非常生气也非常恐惧,
就去长安城找袁守城的麻烦,让他算下雨的时间点数。结果袁守城算
对了。泾河龙王就想了一个非常非常蠢的主意,私改了下雨的时辰点
数,结果被玉帝知道.触犯了天条.玉帝就命令一个人去处斩这泾河龙
王。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魏征)
这个魏征是何许人也?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一篇文章来认识和了
解魏征其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谏太宗十思疏》。据说唐太
宗看完这篇文章之后非常赞赏,还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
以资警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的。
二解题
2
1。作者简介
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魏征是
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隋末,早年因避
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
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
谥文贞。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
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辅佐唐
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
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
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他死时,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
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
矣。」
2.写作背景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
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
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还有“成康之治”、“文景之
治”、“康乾盛世”)。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
殿园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
3
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
3。文体知识
疏(shù):奏议的一种,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
体。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
表、对策.
三:熟悉课文,归纳知识点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找出生字难字和难断之句,并自己动手解决.
(2)播放录音,正音正字。
(3)听录音,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解说:此步骤反复诵读,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难点、找出问
题,为自主性学习打下基础.)
2。检查预习
求木之长(zhǎng)浚(jùn)源塞(sè)源载(zài)舟
壅(yōng)蔽谬(miù)赏
3:查阅讨论,归纳重难点。
(1)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工具书,并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教师出示投影,归纳知识点。(出示投影)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4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本:树根)
2、必浚.其泉源(浚:疏通)
3、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治理得好,太平)
4、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休:美好)
5、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凡百:大凡、所有的
景:大殷忧:深忧)
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实:的确克:能够)
7、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傲物:傲视别人)
8、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督责振:通“震",震慑)
9、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
10、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危:高谦冲:谦虚自牧:自我约束)
1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壅蔽:堵塞、蒙蔽)
12、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兹:这简:选拔)
13、信者效.其忠(效:献出)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震慑)
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通“勿”,不要)
(三)古今异义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义:名词,树根今义:副词,完全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放纵自己今义:尽情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义:得到成功今义:志愿得以实现,
多指
满足
名利
5
的愿
望
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古义:实词,使心虚今义:谦虚,一种美
德
6、凡百元首古义:泛指古代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
首领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今义:走路
8、承天景命古义:大今义:常用于景色
(四)一词多义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
为。
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
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6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⑥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五)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词语
1、必固其根本(固:形容词是动用法,使牢固)
2、德不厚而思国之治(治:动词作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
3、何必劳神苦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
4、鸣琴垂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鸣)
5、君人者(君:名词作动词,作君王)
6、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安: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
7、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下:名词做动词,居于……之下)
8、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9、亏无为之大道哉(亏:使动用法,使……亏,损害.)
10、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1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12、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虚)
13、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重权,大位)
1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5、诚能见可欲(动词词组作名词,引起喜好的东西)
7
16、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17、居安思危(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时候,危难的时候)
18、择善而从之(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
19、简能而任之(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20、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心:在内心。
21、能克终者盖寡终:形容词用作动词,坚持到底。
(六)虚词
1、其
(1)必固其根本(代词,它的)
(2)必疏浚其泉源(代词,它的)
(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语气副词,表揣测的语气)
(4)则智者尽其谋(代词,他的)
(5)其为惑也终不解意(指示代词,那些)
(6)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7)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2、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3、以:
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8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4、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②则思谦冲而自
牧:连词,表目的.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④子产而
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七)课文中的成语
居安思危:指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载舟覆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申为做事或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
做.
垂拱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平安。古时比喻统治
者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正本清源:意思是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丢弃或毁灭根本。
善始善终:意思是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心服口服。服:信服.意思是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慎终如始:慎:敬。意思是谨慎到最后,好象开始一样,即谨慎不懈,
始终如一。指为人处事小心谨慎。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
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9
人尽其才:"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劳身焦思:劳,费;焦,忧虑。意思是劳苦身躯,苦思焦虑。形容人
为某事而忧心苦思.课文中“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八)、文言句式
1。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戒自,警戒自
己)
②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自,意译为“对自己
加强道德修养”。牧,养(2)介词结构后置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以严刑督责他们,用威严
恐吓他们)
2.省略句(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
①()诚能见可欲(省主语“君王
")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省主语“君
王”)
③而况于()明哲乎(省宾语“君
王”)
10
④(a)载舟(b)覆舟,(c)所宜深慎(a、b省主
语“水”;c省“君王”)
⑤(a)虑壅蔽,(b)则思虚心以纳下(a省主语“君
王";b省宾语“视听”)
⑤第二课时
课文解读
(一)课文内容分析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疏”是奏议的一种,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国
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点像现在我们所说的议论文,
文章一般分成三部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我们
这篇文章又是怎么论述自己观点的.
问题探究: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谏太宗十思疏》,那么。“十思”的内容是
什么?君王做到了这“十思”就就会又怎样的结果?
(欲作高满乐,忧虑惧恩罚)
““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诚能见可
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
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危,则思
11
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躁,
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
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忧懈怠,则思慎始
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
纳下”,是说“兼听则明”“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
听则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
刑”,是说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
十条劝戒,句句坦诚,字字惊心。是对唐太宗的忠诚告诫。既体
现了魏征对这些问题的深思熟虑,也表现了这位杰出谏臣的胆
识和智谋。
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总结“十思",发扬“九
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国家
却可以“垂拱而治”。“垂拱而治”是作者的政治理想,但它不同于
老子的“无为而治”,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
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以不治为治。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
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
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2:作者是不是一开始就提出了“十思”的建议?为什么?
不是.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
与大智。所谓“忠言逆耳”,提出建议和接受意见都不容易,为人
主的要接受正直的进谏尤其不易。魏征得讲究策略,所以他在
12
提出“十思”的建议是并没有直接入题,而是荡开一笔.
3:,魏征是如何为自己一步步做铺垫的?文章的前两段写了什
么内容?又是怎么写的?
第一段.开篇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
开话题。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浚其泉源”)
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比喻说里,浅显易懂,不容置
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而况于明哲乎?”接着进
一步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要想使国家常常治久安,就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样只能是一种妄
想。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利用了“木”、“水”的比喻。
第二段.总结历史教训,从反面论证“居安思危”的必要性.先指出历史
现象:几乎所有人君都不能善始善终。然后以“岂……”设问,引出产生
这一现象的原因的分析:取天下时,“殷勤深”,能够“竭诚以待下”;守
天下时,难免得意洋洋,以致“纵情以傲物”。而“竭诚则……为行路”。
心态不同,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
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民心,即使动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
大……深慎”,这是借鉴古人的论述,将君民关系比作水舟的关系,
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精警。这一段从现象到本质,逐层剖析,
清楚有力。虽然全段未见一个“思"字,但是从反面强调了“居安思危”
的重要性.
13
4.。请你谈谈,魏征说的“十思"在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
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
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
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
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
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
有借鉴意义。
(二)写作特点分析
1.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
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
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
2.语言特点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
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
14
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
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
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思路,掌握了周到严密而又精辟的说理
论证.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此,更要懂得一些道理.金无足赤,人无
完人,一代名君唐太宗尚有不足之处,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唐太宗
虚心接受了魏征的劝谏,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如果大
家也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定会树立起光辉俊洁的人格。
(四)、布置作业
1.请从文中摘录一句话(可稍作修改)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或作
为礼物赠送给你的朋友。
如:“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知足自戒”“知止安人”“谦冲自牧”“慎始敬终”“虚心纳下
"“正身黜恶”等.
2。熟练背诵全文.
(五)当堂检测附答案:
15
1、A.浚jùn。
2、D.百司,百官。
3、A.A项中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的“哉”,
前一个表疑问语气,后一个表肯定语气;C项的“所”,前一个是代
词,代动词“加”涉及的对象,后一个“所”与“为”共同表被动;D
项的“则”前一个是“就",后一个作“是”讲.
4、B.略。
5、A.A项:听说;懂得;闻名。B项:实在,确实;果实,这里
作动词用;果实。C项:威吓;举起;举起。D项:水流;流动;水
流。
6、A.A项两个“盖”都表推断语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容触摸屏TP简介》课件
- 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介入治疗
- 中心供氧的应急预案
- 《光伏电池板与系统》课件
- 因式分解活动课
- 《通货膨胀和失业》课件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集合的运算第课时补集
- 《生物公司运营分析》课件
- 混泥土搅拌车咕噜咕噜
- 六年级上册英语重难点复习学案基础练语音练拓展练-Unit8ChineseNewYear译林三起含答案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氧气吸入操作评分标准(中心供氧)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系统与维护》实验1-13参考答案
- 2024仁爱版初中英语单词表(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2024届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读后续写 告别鹦鹉 讲义素材
- MSA-GRR数据自动生成工具(已经解密)
- 《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快速计算表(EXCEL)
- 光荣升旗手PPT课件
- 16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 吴志宏 年产3000吨茶油工厂设计 定稿
- 如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图文.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