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相关疾病从椎旁阳性点诊治的思路与方法_第1页
脊柱相关疾病从椎旁阳性点诊治的思路与方法_第2页
脊柱相关疾病从椎旁阳性点诊治的思路与方法_第3页
脊柱相关疾病从椎旁阳性点诊治的思路与方法_第4页
脊柱相关疾病从椎旁阳性点诊治的思路与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柱相关疾病从椎旁阳性点

诊治的思路与方法

精选课件脊柱相关疾病脊柱相关疾病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而引起的临床多种综合症。精选课件1927年,Philps指出心绞痛样心前区疼痛可因颈神经根受压而出现。1966年,Kapoor和Tiwary通过一系列检查和试验证实颈性心前区痛确实存在。1976年,Parisie在“颈性综合征”一文中提到,颈椎病症状除颈部疼痛、僵硬,放射到一侧或两侧肩部、上背部或肩臂区外,常伴有头痛、头晕、视力障碍、耳鸣等。国际流行病学相关研究精选课件70年代初,“脊柱相关疾病学说”由国内魏征教授首先提出。1991年,第一届国际脊柱相关疾病学术讨论会介绍的相关疾病达40余种,并且得到同行专家的确认。正脊疗法治疗的疾病首次命名为“脊柱相关疾病”。经过大量的病例总结和实验研究证实已有70多种疾病与脊柱力平衡失调有关。国内流行病学相关研究精选课件

脊柱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很多因素都有关,如解剖结构、年龄、体质及职业;而且在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各种病理变化中,存在着一般规律,即脊柱的内外平衡失调,掌握了各种病因所引起此类疾病的变化规律,可以进一步深刻了解脊柱相关疾病的本质,从而有效的指导治疗。发病原因精选课件脊柱病发病机制传统的骨性学说

1软组织损伤学说2骨性病变和软组织损伤在互为因果学说3精选课件改变紊乱的信息通道

恢复动态平衡机制

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

临床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是复位手法治疗,手法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机制

归结为三种:精选课件内环境引起:椎体错位、小关节紊乱、退变阳性点脊柱周围软组织损伤,感受风寒、劳损等外环境引起:皮肤异常、软组织结节、条索状物、触痛、痉挛、僵硬椎旁阳性点“阳性点”是指脊柱及两侧的异常变化,阳性点越靠近椎体及压痛越明显,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就越大精选课件望诊脊柱旁阳性点的查找观察脊柱两侧皮肤颜色有无异常改变,当椎体相应区域的皮肤出现色素沉着斑点时,与其相平行的椎体及所对应的脏腑功能就会出现异常改变。精选课件触诊医者通过手指对脊柱两侧对棘突、横突、关节突及脊柱附近的软组织进行细致触诊,查找阳性点,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及对应脏器功能变化。脊柱旁阳性点的查找精选课件触诊的虚实辩证由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所致的痛性筋结,条索状物等无骨骼位置异常变化,压痛不明显,多无明显临床表现者多为虚证。实证虚证凡棘突偏歪,关节失稳,椎体移位等导致的骨性隆起,多压痛较明显,直径不超过1cm,伴有临床症状者多为实证;精选课件

触诊所发现的阳性反应点注意事项

1243阳性反应点的质地软硬度阳性反应点的解剖层面及位置是在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关节突、棘突还是横突

阳性反应点的性质是实点还是虚点

阳性反应点的按压反应,是喜按(虚点)、还是拒按(实点),有无放射感及局部有无酸麻胀痛感精选课件

对脊柱旁阳性点的查找是脊诊诊法的重要内容,找到了阳性点,就意味着找到了患椎,同时根据脏腑与脊椎相对应关系,对人体的疾病进行辨证治疗。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由我院总结的王氏脊诊脏器与椎体部位关系图即可演变为T5(肺)与T12(大肠)的表里关系,临床便秘患者多在T12椎体旁可发现阳性点,治疗时除调整T12以外,同时对T5加以调整,疗效十分显著。

精选课件颈椎腰椎胸椎骶骨肺T1-3心T4-6肝胆T8-9胃T8-10脾T10-12膀胱L2小肠T11大肠T12肾L1-3鼻耳C3牙C4肩背C5肘C6腕手指C7膝关节L4大腿L5小腿踝关节S-C0王氏脊诊脏器与椎体部位关系图尾骨精选课件

我院08年主持完成北辰区科技计划项目《脊诊诊法的整理与研究》,共收集到了3734名患者资料,证明以椎体旁阳性点为中心的脊诊诊法对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符合率。精选课件12哮喘病、糖尿病3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肝功能异常颈源性眩晕、颈源性头痛、颈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律不齐、消化性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肝功能异常、慢性咽炎及慢性前列腺炎较高诊断符合率较好诊断符合率较好预先诊断性精选课件治疗方法

在以脊柱旁阳性点为中心的辨证体系中,治疗原则是凭点辨证,对点治疗,治疗目的是消除或减弱阳性点,临床上可用以下三种方法治疗:整脊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恢复脊椎的正常结构在脊柱两侧阳性点通过辨证注射相应的药物

火针火针针刺脊柱两侧阳性点治疗方法阳性点注射精选课件整脊疗法1.颈部调节法

2.胸椎调节法3.腰椎调节法:零角度垂直暗调法上颈段整脊调颈法下颈段整脊调颈法掌根对抗整复法特色掌根旋转斜推法精选课件整脊技术的理论依据脊柱局部解剖学神经理论肌肉理论平衡理论脊柱生物力学理论精选课件上颈段整脊调颈法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医者立于患者背后。(1)定点:医者首先在颈椎两侧查找阳性点,并用一手(定手)拇指将其固定;精选课件上颈段整脊调颈法(2)旋转:令患者颈部后仰约15º~20º,并向阳性点侧(阳性点在左即向左转,右侧同)旋转10º~15º;另一手(旋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阳性点对侧方向缓慢旋转,双手调整旋转角度,使作用力落于患椎痛点处;精选课件上颈段整脊调颈法(3)发力:旋手向定手方向瞬间旋转用力,常可听到喀嚓声,诊查阳性点减轻或消失。施术后轻轻拿捏颈部3-5次,放松肌肉并缓和患者情绪。精选课件

下颈段整脊调颈法

(1)定点:医者首先在颈椎两侧查找压痛点,并用一手(定手)拇指将其固定;精选课件下颈段整脊调颈法(2)旋转:令患者颈部前屈约20º-30º,并向压痛点侧(压痛点在左即向左转,右侧同)旋转10º~15º;另一手(旋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压痛点方缓慢旋转,双手调整旋转角度,使作用力落于患椎痛点处;精选课件下颈段整脊调颈法(3)发力:旋手向定手方向瞬间旋转用力,常可听到喀嚓声,诊查压痛点减轻或消失。施术后轻轻拿捏颈部3-5次,放松肌肉并缓和患者情绪。

精选课件手法演示精选课件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一侧,以T5棘突右侧压痛为例,术者右手掌根部固定棘旁压痛点后,缓慢用力向下向外呈弧形牵引至最大角度时,右手掌根瞬间加大旋转力度和角度,同时向右下方发力,常可听到弹响声,手法告毕。合力为一特色掌根旋转斜推法胸椎调节法精选课件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以T8压痛为例(左右压痛均可)。医者一手掌根部放于T8上方,一手掌根部放于T8下方,两掌根缓慢向上、向下旋转到与T8横突相平行(感觉有力线传导到患椎时),稍加旋转的力度和角度,即可听到弹响声,脊诊诊察压痛点消失或减弱。此法适用于体质较强壮的中青年患者。以T4~T10椎体为主。掌根对抗整复法精选课件患者俯卧位,以L4椎旁右侧压痛为例医者站于对侧,以右手掌根豆壮骨固定压痛点,左手按压于右手之上,双手二力合一,向下(垂直力)向外(牵拉力)呈弧行旋转(脊柱中线)常可听到弹响声或掌下有移动感,触诊压痛点消失.

要点:三力合一瞬间完成.以患者的反作用力为主,医者发力为辅.腰椎调节法

零角度垂直暗调法精选课件火针疗法

医者首先在脊柱两侧查找阳性点,通过辨证,选定需要治疗的点位以指甲轻压留痕,并以75%酒精局部消毒。取火针一枚,用酒精灯将针烧红,迅速刺入选定的点内,随即迅速出针,每个阳性点上可刺1-3针,1~2分深,施术完毕,如遇出血可加施火罐。精选课件阳性点注射疗法

医者首先在脊柱两侧查找阳性点,通过辨证,选定需要治疗的点位以指甲轻压留痕,并以75%酒精局部消毒。取5ml注射器一支,抽取黄瑞香注射液或雪莲注射液4ml,垂直刺入选定位置,提插得气后将药物缓慢注入,患者常有局部胀、重感,一些敏感者更有沿经络偱行的酸麻感,快速出针,施术完毕。

精选课件典型病例

抑郁症患者,男,39岁,中学教师,2005年7月初诊。患者于2005年3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睡眠不佳,早醒、难以入睡,每晚只能睡3~4h,白天感到情绪低落、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曾到综合性医院做过各种检查,无阳性病变,服用安定(地西泮)和较大剂量奋乃静,效果不明显。来本院经过心理测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31分),诊断为抑郁症,查双侧颈肩部肌肉紧张,颈椎C2-3,胸椎T6,7,9棘突偏歪,椎旁可触及阳性点。精选课件整脊治疗对双侧颈、肩、背部行松肌理筋法,后施颈部定点调颈法及胸椎定点掌根旋压法,以痛点消失为度,术后患者顿觉双眼视物较前清晰,呼吸顺畅,心情略为好转。1次/d,连续治疗25d,失眠、情绪抑郁症状基本消失,嘱患者避免情绪波动,配合体育锻炼,随访1年,除有1次失眠小波动外,精神状态一直较好。精选课件

从椎体旁阳性点入手诊治脊柱相关疾病是我院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现已通过科学的方式得到了验证。通过找到阳性点即找到了患椎,找到了治疗切入点,本诊疗方法易于接受和推广,具有广阔的临床与应用前景。

小结精选课件

2003年,该脊诊诊法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特色诊疗技术项目100项。2005年4月,我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全国脊诊整脊继续教育基地”。2005年12月,我院被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全国高等中医院骨伤研究会认定为“全国脊诊整脊技术学术委员会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和“全国脊诊整脊技术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2007年,“脊诊诊法的整理与研究”课题已被天津市科委科技立项,并通过中医脊诊整脊技术科技成果鉴定。精选课件获基金项目

2008年“三小定点整脊技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获得天津市北辰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年“三小定点整脊恢复神经根型颈椎病动力平衡作用机理研究”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精选课件基础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重点研究整脊疗法的机理和机制,近期我院正在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致力于建立脊柱相关疾病方面的动物模型,从机制和机理方面研究整脊诊疗技术。将研究结果反馈给临床,争取取得更大突破,同时应注重多学科综合,丰富治疗手段,促进学科进一步发展精选课件临床研究大量总结病例,总结脊诊整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的病例,一方面我们继续总结临床经验,进一步探求疾病发生发展在脊柱上的反应规律,逐步建立脊柱辨证论治模式,并加强随访,跟踪调查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做客观的评估。精选课件谢谢精选课件

整脊技术

是医者运用手力功底,来调整脊柱周围的异常变化,使脊柱达到相对平衡状态,消除临床症状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技术,属中医外治范畴。整脊技术精选课件1.理筋、理肌、正骨,三兼治2.循序渐进3.长杆手法为主4.缺乏细腻和柔美

猛、准、狠、快开放性手法三大手法缓、轻、柔、准1.要求高2.时间长3.有痛苦4.治疗后反应,骨正筋柔精选课件.闪动力、深透力

.短杆手法,缩小力距.多元理论为支点.艺术性.多元理论为支点.充分运用力学,解剖特性、牛顿力学定律.安全性、艺术性进一步提升.更加科学规范微型手法

缓、轻、柔、准“三小”手法小角度、小力度、小幅度精选课件对“三小”手法进行改革形成“一技六法”为技术特点的“三小”整脊技术,使“三小”手法成为一个更具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的规范技术;“一技六法”即“一技”为脊诊整脊技术;“六法”为脊诊诊法、倒八字分推法、三指推拨法、软力颈椎牵引法、腰椎寻隙治疗法、定点定椎复位法。我们正在进行的这次改革主要体现了整脊复位中患者的感受,强调了让“三小”整脊技术更具有理论性、更具有安全性,操作更具规范性和可叙述性,让患者真正在舒适中治疗。真正体现出令患者不知其苦的手法内涵。

这次改革充分体现出我院“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本”的治疗新理念。精选课件AddYourTitle“三小整脊”技术微型手法三大手法开放性手法“一技六法”为特点的整脊技术精选课件

整脊技术的理论依据

1.现代脊柱局部解剖学知识为基础。2.神经理论强调神经反射理论及神经兴奋在脊神经上的传导特点,以及神经与肌肉联系等;

3.肌肉理论强调肌纤维排列方向与功能关系,肌肉主动肌和拮肮肌的关系,以及在整脊过程中,对肌肉敏感点和激发点的治疗作为重点;

4.平衡理论我们认为在脊柱平衡与稳定中,主要取决于内源性稳定(椎间盘、小关节及周围韧带)、外源性稳定(脊柱周围肌肉)、肋骨框架、上肢带骨、骨盆等五个方面的因素。精选课件

在实践中,强调整脊四步调衡原理,即:第一、调整肌肉要平衡,恢复肌肉力学平衡。

第二、调整筋脉要平衡,恢复韧带力学平衡。

第三、调整脊柱要平衡,恢复脊柱内外平衡。第四、调整病灶点要平衡,恢复脏腑功能平衡。

5.运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理论,掌握脊柱在静态和动态及运动学特点,在整脊手法中,将牛顿第一、三定律及脊柱的共轭运动特点应用其中,来体现整脊手法的小角度、小力度、小幅度。精选课件6.整脊技术治疗原则采用点---线---面三部结合法,按照整体---局部---整体辩证法的顺序进行整脊,同时在整脊过程中。在整脊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手法四部定位一触二感三辩四定:A触:触摸脊柱两侧查找阳性点;B感:手感体会阳性反点及脊柱周围的异常变化;C辩:病在表在里,在脏在腑属虚证实证等;D定:定部位、定手法、定线路、定时间。精选课件

“小角度”就是充分运用脊柱在节段或整体运动时,运动形式之间的最大共轭值。“小力度”就是充分运用肌肉韧带的弹性和抗张特性,在最大共轭值范围内,用最小的力量来整理脊柱。“小幅度”是小角度、小力度的具体体现,给病人以安全感、舒适感。三小手法

小角度小力度小幅度精选课件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及临床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