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_第1页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_第2页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_第3页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内涵“福”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渊源深厚:中国人自古就祈福盼福、崇福尚福,对福有高度的心理认同感;“福”字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福”字是“福、禄、寿、喜、财”五个中国人最喜欢的汉字之首;“福”的内涵既可浅显又可高深。把一切有关福的文化风俗活动概括为“福文化”,是近些年的事(古代和近代均未见有“福文化”的提法),这应该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泰民安有关。福文化从广义上讲,包括贴年画、写春联、放爆竹、给压岁钱等一切与祈福纳福有关的风俗活动;从狭义上讲,则只包括一切与福有直接关系的文化风俗。本文论述的即为后者。福文化的表现形式福文化的表现形式从古至今丰富多样、五花八门,有的迄今方兴未艾,有的则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已不存在,有的则赋予了新的内容。下面择其流传广泛的表现形式逐一加以介绍。祈福古人于福,原本重在祈求过程。皇帝率文武百官沐浴斋戒,三跪九拜,在五色土坛前祝岁祈年,祭天祀地,以求江山永福;黎民百姓则在社庙稷庙或者自家的灶神菩萨面前焚香上供,磕头作揖,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合家幸福。祈福是一种由来以久、遍及全国的风俗活动,现在最普遍的表现形式为在新春来临之际鸣钟,以求幸福降临。在清代,皇室则把这种活动固定在北海的阐福寺。据史料记载,每年从农历腊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皇室都会在此举行盛大的祈福盛典,求苍天赐福。其间自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开始,每年十二月初一,弘历还要亲自御驾阐福寺主持祈福活动,包括祈福、书福、送福、迎福等。摸“福”由于中国人特别追求福、向往福,因而一种摸“福”的风俗便自然而然应运而生。这种风俗活动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摸法大致相同,但又各有千秋和讲头。譬如福建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一块“福”字石,其“福”字系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瑟江翁飞云所书刻。传说谁能摸到“福”字顶端一点,谁就会得观涧亭下的香石。据地方志载,该香石“手摩有香气”,得者福分无穷。又如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区内立有一福寿碑,俗称“摸福石”。摸者需双手前伸,闭上眼睛,前行十余步去触摸碑上的'福”字。若两手摸到福,谓“洪福齐天”;一手触及谓“福如东海”;触到石边,谓“福星高照”;若触不到,谓“福在身边”。再如广州市丹水坑风景区的十八福地内雕刻了十八个“福”字、八只蝙蝠及一个“缘”字。游人进入十八福地,找摸齐十八个“福”字、八只蝙蝠和一个“缘”字,则预示着“与福有缘、瑞福进宅、五福临门、吉祥如意”。可供人们摸“福”最尽兴的地方当数屹立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万福广场南端的万福壁。该壁建成于1999年,长130米,高5.67米,上面的整个浮雕由8833块紫砂陶拼出,收集了从最早的象形文字到钟鼎文、草、隶、篆等字型的'福”字1万多个,堪称全世界'福”字最集中的所在。其中既有古代帝王的墨宝,如魏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福”字、宋徽宗的半个“福”字(喻意他当时统治的江山只剩半壁)、清高宗赐给刘罗锅71岁生日贺礼的“福”字,也有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福”字手迹。2000年因其是目前世界上集“福”字最多的紫砂陶浮雕作品而被录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福永镇的万福壁现已成为全世界华人摸“福”的好地方,游人纷纷前往兴致勃勃地摸挲壁上各种写法的“福”字以求沾染福运、福气。祝福祝福是绍兴人的年终大典,目的是祈求来年一整年的好运气。该风俗起源于元初,绍兴土话称作“请大菩萨”,也叫“请祝福菩萨”,一般安排在旧历十二月二十日至三十日之间。祝福时,先在祭桌上摆好碗、筷、酒盅,右边要放刀俎〃,左边要放盐盘和鸡血,盐盘里放上两块豆腐干。祭品多数是要煮熟的,只是鱼要活的。一般的人家用三牲福礼”,即肉一方、鱼一条、鹅一只;讲究一点的则加上鸡和牛肉(或羊肉),叫“五牲福礼”;最讲究的则还要外加熊掌、羊肉,称'七牲福礼”。在“福礼”上要横七竖八地插上一些红筷子,数目要成单,以七、九为宜。祝福仪式必须由男性当家人主持,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祝福以后,接下来是“散福”即邀请左邻右舍、至亲好友来家喝散福酒,吃散福糕。当地民谚云:“吃了散福糕,来年节节高。”鲁迅先生曾经以祝福为题才创作小说?熏塑造了祥林嫂这个不朽的文学形象,从而也使“祝福”这一绍兴地方风俗成为家喻户晓。贴“福”字春节(古时称“元旦)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春节贴“福”字传说与姜太公封神有关。姜子牙辅助周武王?熏起兵伐纣?熏统率有道术之士?熏经过多次血战?熏终于完成兴周八百载大业。最后?熏姜子牙在岐山封神台上?熏奉太上元始敕命?熏发榜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那榜首第一位是柏鉴,姜子牙封其为统领三界的清福神;第二位黄天化被封为管理三山的丙灵公;接着,黄飞虎被封为东岳泰山大齐仁圣大帝、崇黑虎为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诸神分封完毕,姜子牙的妻子马氏也上前讨封。子牙说:“你是八败命,到一家,败一家。自从你嫁到我家,我穷了一辈子,要封就封你为穷神吧!”马氏生气道:“封我为穷神,叫我蹲在啥地方呢?”子牙说:“有福的地方都不能去!”这事传出去后,逢年过节老百姓便都写了“福”字贴到门窗上,用以驱赶穷神。倒贴“福”字近些年来,人们为了借“福”字倒了的谐音表示“福气到了”的寓意,许多地方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有人还在报纸上撰文对这一做法提出批评。其实这种风俗并非今人始创,而是与清朝的一段故事有关。清咸丰年间的一个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写了几个斗大白勺福”字,叫人贴于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一家丁因目不识丁,竟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的福晋(妻子)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幸好大管家是个能说善辩之人,他怕福晋怪罪下来连累自身,慌忙跪倒陈述:“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亲王福晋一听,转怒为喜,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倒(到)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般的奴才,还真想不出这招呢?选''遂赏管家和家丁各50两银子。后来,倒贴“福”字之俗由达官府第传入陌巷人家,贴过后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们念叨几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图吉利。赐“福”字新年(即今春节)皇帝颁赐“福”字是清代宫中特有的习俗。起始于康熙年间,后世皇帝纷纷效仿,岁岁遵行。这一习俗虽然随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而消失,但因为清圣祖炫姓在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所写的“福”字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华第一福〃,故在论及中国福文化时还必须得加以介绍。据清史料记载,自康熙十二年每年十二月初一宫中有开笔书福之典,后改为十二月廿日。皇帝所写出的第一个“福”字,一般是悬挂在乾清宫正殿,另有一些则张贴于宫苑各处,更多的是颁赐在京尚书以上大臣、亲王和外省巡抚、总督、将军等封疆大吏。向京城内的王公大臣御赐“福”字的仪式,有的在乾清宫有的在重华宫举行。届时,“面赐福字者以次入跪案前,仰瞻御书毕,即叩头谢,两内监对持龙笺而出。叩谢者,正当福字下”(清吴振棫著《养吉斋丛录》)。御赐给各省巡抚、总督、将军等大员的“福”字,或由折差按驿站递送,或由受赐官员的家人、属官在赴京呈递奏折时顺便领回,但最迟都要在正月十五日前送到。能得到皇上御赐的“福”字,那简直是天恩浩荡。外省大臣得不到面赐,则要恭摆香案双手捧接。所领御赐之字要“即恭装匾额悬于二堂,九拜叩谢”(《林则徐日记》)。然后,还要再专门写一道奏折谢恩。清圣祖倾注爱心为祖母所写的“福”字,有意无意间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首先这一“福”字中暗含“多子、多才(财)、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其次,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世称“长瘦福”,即长寿之福。也就是从这个'福”字起,清朝有了每年新年御赐“福”字的定例。孝庄太后于临终前为了永久保存孙子炫烨送给自己的弥为珍贵的〃福〃字,亲命将其刻在石碑上,伫立于宫内。乾隆年间,此碑被和珅弄到他的官氐一恭王府萃锦园秘云洞内,直至1962年重修恭王府时才被考古人员意外发现,周总理得知后欣然称其为“中华第一福”。无所不在的“福”字几千年来,由于中国人太喜福、盼福、爱福了,因而福”字在人类活动中几乎可以说无所不在,大到名胜古迹中的摩崖,小到一枚铜币,甚至墓碑上都会见到它的踪影。名胜古迹中的“福”字在我国浩瀚的名胜古迹中,有许多撰有“福”字的碑刻、石刻、崖刻。这些珍贵的遗迹一方面体现了古人对福的追求向往,一方面也昭示了这些文人墨客愿把福给予天下人的情愫。这其中最著名当属上文提到的康熙书写的“福”字碑,其他现存的还有五代宋初著名道士陈传书写的现存于广东肇庆菘台书院的“福寿”壁刻、山东蓬莱阁的〃福〃字刻石、四川大峨山的''福寿''、''大峨''、''神水''六字刻石、湖北武当山南岩皇经堂的''福寿''壁刻、辽宁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三清观中的“福寿”崖刻、重庆宝顶山大佛湾十大明王像下的''寿''、''福〃岩刻;宋代邕州(今南宁)团练使李琪之书写的现存于桂林永福县凤山山顶的“福”字刻石;清代著名学者、岳麓书院山长罗典书写的现存于湖南岳麓书院赫曦台的“福”字壁等。影壁上的“福”字影壁是北京及我国北方地区的叫法,其它地区多称照壁。在影壁上书“福”字,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几乎遍布我国所有的汉人居住区。其风俗传说是从明初开始的。相传朱元璋当上明朝皇帝后,有一年春天,一个叫朱升的忠臣为了颂扬明朝的太平盛世,在自己的大门内砌了块照壁。在照壁上贴了自己写的墨字,光天化日”。过路的行人,见这字写得苍劲有力,又是颂扬当朝的,便纷纷模仿起来,一时朱升的字传遍城乡。有一天,大奸臣胡惟庸出外闲转,看到有个村子,家家户户的照壁上都写有“光天化日”的墨字,且字下还有“敬临朱升书”的字样,心里很是不快。因为他的官位比朱高,而百姓却敬仰朱升,自己反倒没名气,于是他便起了陷害朱升之心。胡惟庸回家后,便暗地里向朱元璋上了一本奏折,言说朱升对当朝不满,书写“光天化日”诬骂当朝。又将墨书传于百姓,阴谋煽动人民造反。朱元璋看了奏章,叫来胡惟庸问,仅凭四个字何以断言朱升煽动百姓造反?胡惟庸便说万岁曾在少林寺当过和尚,朱升所书'光天”是说万岁头亮得发光,可映青天;这'化日”则是指万岁当年当过叫化子的日子,这不是在揭万岁的老底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