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二轮联考一语文试题(全国卷)_第1页
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二轮联考一语文试题(全国卷)_第2页
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二轮联考一语文试题(全国卷)_第3页
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二轮联考一语文试题(全国卷)_第4页
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二轮联考一语文试题(全国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百师联盟高三二轮联考一语文试题(全国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妙夺天工而又不露人巧地反映生活,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罕见贡献。正是这个特色,使我们在《红楼梦》里几乎看不见虚构和夸张。好像一切都是“追踪蹑迹”地照实摹写下来的。实际上,艺术总是离不开虚构和夸张。“饰穷共要”的夸张,不仅不排斥作品的真实性,反而是更加有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与由于《红楼梦》是以所谓“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的基础,而又经过艺术上的反复锤炼,所以它能把夸张、虚构这些为创作所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天衣无缝的境地,以至只见它的自然逼真,而不见人工斧凿之痕。像《红楼梦》这样自然逼真到去尽夸饰的作品,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譬如《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成就,但它常常是采取特异的行动和令人惊奇的情节来加强故事性或传奇性。夸张,成为它的一个主要艺术手法,即使在许多细节描写上也莫不如此。如关羽使的那把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不仅于史无据,事实上这样重的刀也不适于作战,违背了古代兵器锋利轻便的要求。但是,《三国演义》的作者通过艺术上的夸张,生动地渲染出关羽的勇武绝伦的性格。然而,夸张的手法,如果运用不当或过度,又容易使读者感到那是“小说家言”了。而《红楼梦》却绝少令人产生“小说家言”的感觉。相反地,它却使一些“红学家”以为那是一部“实录自传”,甚至是一部真人真事、按年按月的记录。还有人编成“年表”或“世系表”,把曹家和贾府逐一对照坐实,并以此显示考证之“新”。至于去猜迷详梦、比附史事的新索隐,更是不乏其例。这里,倒是提出一个引人思索的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一部小说像《红楼梦》那样引起人们的“考据癖”呢?虽然,作者在书中一开始就声明那不过是“假语村言”,可是那些“假语村言”竟好像比生活本身还要真实,还要有迹可寻。它不仅经得住细细咀嚼,反复推敲,而且当推敲得愈深愈细的时候,就愈是感到合乎“事体情理”;无论是人物的活动还是情节的发展,都有它可以经得起深究的生活根据,都是所谓“不敢稍加穿凿”地写下来的。仿佛一切都已经在生活中安排好了,作家只不过是随手拈来,照实地记录下来。无怪,“红学家”们在这种极为严密的现实主义笔力底下感到眩惑了,以致煞费苦心地去寻访故址,调查事实,有意无意地尽力取消这部小说在文学创作上的伟大价值,而使之成为一部家谱式的私家故实,或是历史上某一真人真事的影射。其实,《红楼梦》虽然来自他所“亲睹亲闻”的现实生活,也完全有可能采取了某个生活原型;但从生活的素材到艺术的成品,这中间还有一段艰难的过程。这段过程不是速记员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艺术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总之,表现的真实自然,像生活本身那样的真实自然,这是《红楼梦》艺术上的大特色、大成就。(摘编自蒋和森《红楼梦论稿》)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逼真自然是《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作品“追踪蹑迹”地照实写“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不见人工斧凿之痕。B.

《红楼梦》妙夺天工而又不露人巧,绝少令人产生“小说家言”的感觉,是因为小说真实到了“去尽夸饰”的地步C.

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一部小说像《红楼梦》那样引起人们的“考据癖”,这恰恰说明了《红楼梦》的“逼真”。D.

《红楼梦》的内容像生活本身那样的真实自然,甚至被认为是一部真人真事的“实录自传”,因为经过了曹雪芹的提炼、加工和创造。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点题,指出《红楼梦》艺术上的逼真自然,即作品内容就是生活本身。B.

《三国演义》因为不当或过度的夸张而显得虚假,与《红楼梦》的逼真形成对比。C.

某些红学家认为《红楼梦》是“真人真事”的记录,作者以此证明《红楼梦》没有夸张。D.

结尾再次点题,首尾呼应。除了对比论证,文章还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的“真”,是指曹雪芹采取了现实中的生活原型,却不拘泥于生活原型,创造出艺术的真实。B.

《红楼梦》采用了艺术的虚构和夸张,而“饰穷其要”的夸张,不排斥“真”,却有助于突出事物本质。C.

有的红学家进行索隐,说《红楼梦》是曹家的家谱;有的红学家进行考证,说《红楼梦》是历史的影射。D.

“实录自传”“比附史事”的红学家,被作家逼真自然的笔力迷惑了,尽力取消《红楼梦》的文学价值。【答案】1.A

2.D

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作品‘追踪蹑迹’地照实摹写‘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原文是“好像一切都是‘追踪蹑迹’地照实摹写下来的”“《红楼梦》是以所谓‘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的基础”。《红楼梦》的“逼真自然”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A.“即作品内容就是生活本身”错误,原文是“好像一切都是‘追踪蹑迹’地照实摹写下来的”“《红楼梦》是以所谓‘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的基础”,生活只是作品的创作基础。B.“《三国演义》因为不当或过度的夸张而显得虚假”错误,原文是“如关羽使的那把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不仅于史无据,事实上这样重的刀也不适于作战,违背了古代兵器锋利轻便的要求。但是,《三国演义》的作者通过艺术上的夸张,生动地渲染出关羽的勇武绝伦的性格”,可见,作者并没有认为《三国演义》的夸张使用不当或过度,更未说其因为不当或过度的夸张而显得虚假。C.“作者以此证明《红楼梦》没有夸张”错误,应是证明“《红楼梦》却绝少令人产生‘小说家言’的感觉”。且依据前文“然而,夸张的手法,如果运用不当或过度,又容易使读者感到那是‘小说家言’了”可知,如果夸张手法使用恰当,就不会让读者感到是“小说家言”。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及观点的能力。C.“索隐”与“考证”说反了。原文是“把曹家和贾府逐一对照坐实,并以此显示考证之‘新’。至于去猜迷详梦、比附史事的新索隐,更是不乏其例”,“使之成为一部家谱式的私家故实,或是历史上某一真人真事的影射”,即“考证”派认为《红楼梦》是曹家的家谱,“索隐”派认为《红楼梦》是历史的影射。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11月1日,45岁的颜宁走上“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讲台,身后的大屏幕写着四个大字:归去来兮。从清华赴普林斯顿大学任教5年后,颜宁又从美国归来,将参与创办深圳医学科学院。在论坛上,颜宁分享了她职业生涯的梦想:“在本科毕业走出清华园的那一刻,我恋恋不舍,于是有了第一个职业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被请回清华任教,不成想这个梦想提前10年实现了;2007年我在离开普林回国去实现第一个梦想的时候,同样的恋恋不舍,于是生出第二个职业梦想:也许等我50多岁,做出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之后,可以再被普林斯顿请回去任教?不成想这个理想又至少提前10年实现了。”颜宁的第三个职业梦想:“打造一个平台,去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类面对的各种健康威胁,发掘、挑战生物医学难题、做出原创突破,回馈社会。”这个梦想,她期待着在深圳得以实现。深圳医学科学院日前宣布:颜宁将参与创办深圳医学科学院,担任首任院长。(摘编自《南方都市报》)材料二:2007年刚回清华时,颜宁着手做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课题。2011年终于获得了一个细菌同源蛋白的晶体,结构解析近在咫尺。然而没想到,不久后,一篇名为《一个电压门控纳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的文章在权威期刊发表。沮丧的颜宁还是带着团队按计划飞赴日本,结果被工作人员告知寄过来的低温罐似乎出了问题。所幸他们随身带了很多晶体,于是就地开始重新泡重金属,第二天早上到了正式收数据的时候,发现寄送过来的晶体全部阵亡。即将绝望之际,前一晚处理好的一颗晶体给了他们需要的所有数据,很快他们就解出了结构。此时,发表论文的课题组还没有从数据库释放结构信息。“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张类蛋白的原子结构,那一刻根本不会顾及论文,心里满是经历巨大反差后带来的狂喜。”更重要的是,结构呈现出与已经发表的论文很不相同的状态,经过分析阐释,这些新结果在10个月后发于《自然》。(摘编自《颜宁:研究中的不确定让人上瘾》材料三:有一款根治丙肝的“神药”叫作索非布韦,如果与治疗心律不齐的胺碘酮一起服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动过缓,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我们把这两种药物分别或者一起施加于钙离子通道,然后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它们的三维结构,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碳原子、磷原子、氮原子……的位置,于是,答案一目了然却出乎意料:本来不会作用于钙离子通道的索非布韦,竟然被另外那个药生拉硬拽进了钙离子通道,堵塞了钙离子的流动,从而无法释放电信号控制心脏跳动。这个结构生物学的发现对于制药业很有意义,因为这是第一次看到两种常用药利用蛋白做脚手架,直接肩并肩背靠背地影响了这个蛋白的正常功能。从这个发现拓展开去,我们正在从事更多的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激素相互作用的研究,希望对于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有更多启示。(摘编自《颜宁“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演讲》)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离开清华大学赴普林斯顿大学任教5年后,颜宁义从美国归来,成功创办了深圳医学科学院,并担任了院长。B.

在论坛上,颜宁分享了她的三个职业梦想:回清华大学任教,到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在深圳创办医学科学院。C.

颜宁团队研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课题,结构解析近在咫尺,他们的研究成果却被别人在权威刊物发表了。D.

颜宁团队解析出的蛋白原子结构,与已经发表的论文中的蛋白原子结构状态不同,这一成果发表于《自然》。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6.

科学家颜宁体现出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4.D

5.C

6.

示例:

①追求梦想。有梦想,敢追梦,积极进取,实现人生价值。②不怕困难。科研路上,敢于挑战,最终战胜困难。③敢于创新。挑战医学难题,做出原创突破,打通了科研、制药与治疗的联系。④回馈社会。打造平台,支持优秀学者,应对人类健康威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成功创办了深圳医学科学院”错,原文是“将参与创办深圳医学科学院”。B.错在第三个梦想“在深圳创办医学科学院”,颜宁的第三个职业梦想是“打造一个平台”,她期待这个梦想在深圳得以实现。C.“他们的研究成果却被别人在权威刊物发表了”错,由原文“2011年终于获得了一个细菌同源蛋白的晶体,结构解析近在咫尺。然而没想到,不久后,一篇名为《一个电压门控纳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的文章在权威期刊发表”可知,别人发表的论文是别人的研究成果。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索非布韦拉胺碘酮进入钙离子通道”错,原文是“本来不会作用于钙离子通道的索非布韦,竟然被另外那个药生拉硬拽进了钙离子通道”,是索非布韦被拉进了钙离子通道。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材料一颜宁谈到了她的梦想,“在本科毕业走出清华园的那一刻……于是有了第一个职业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能被请回清华任教,不成想这个梦想提前10年实现了;2007年我在离开普林回国去实现第一个梦想的时候……于是生出第二个职业梦想:也许等我50多岁,做出有世界影响力的成果之后,可以再被普林斯顿请回去任教?不成想这个理想又至少提前10年实现了”“颜宁的第三个职业梦想……这个梦想,她期待着在深圳得以实现”,可见她有梦想,敢追梦,积极进取,实现人生价值。材料二“2007年刚回清华时,颜宁着手做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课题”,就在结构解析马上就要实现时,别人抢先发布了论文,但颜宁“还是带着团队按计划飞赴日本,结果被工作人员告知寄过来的低温罐似乎出了问题”;面对新问题,颜宁不认输,而是利用随身带的晶体就地重新泡重金属,结果“第二天早上到了正式收数据的时候,发现寄送过来的晶体全部阵亡”;幸好峰回路转,“即将绝望之际,前一晚处理好的一颗晶体给了他们需要的所有数据,很快他们就解出了结构”,可见她不怕困难。科研路上,敢于挑战,最终战胜困难。材料三,索非布韦如果与治疗心律不齐的胺碘酮一起服用,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动过缓,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颜宁她们“把这两种药物分别或者一起施加于钙离子通道,然后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获得了它们的三维结构……从而无法释放电信号控制心脏跳动”,这个发现极具价值,“从这个发现拓展开去,我们正在从事更多的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激素相互作用的研究,希望对于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有更多启示”,可见她敢于创新。挑战医学难题,做出原创突破,打通了科研、制药与治疗的联系。材料一颜宁的第三个梦想是“打造一个平台,去支持更多优秀的学者,应对人类面对的各种健康威胁,发掘、挑战生物医学难题、做出原创突破,回馈社会”,可见她懂得回馈社会。打造平台,支持优秀学者,应对人类健康威胁。(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活界碑丁迎新将军来了,年逾九旬的将军脱下军装已久,心中仍装着千军万马,装着边疆,人人还叫他将军。将军是来验证一件事,一个人,他不相信媒体上看到的,唯有目睹,必须目睹。这是新疆毗邻某国边境几十平方公里的无人区,之所以无人,是因为环境恶劣,根本不适宜人生存。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一望无边,夏天蚊虫独霸天下,号称“十个蚊子一盘菜”;冬季零下四十摄氏度,狂风暴雪是主人,积雪深达一米。这一切,将军再熟悉不过,五十年前的亲身经历至今难以忘怀。面前的人让将军吃惊不已,没想到他会如此老相,看上去跟自己一样老。面色黑褐,石般质地,满是皱纹如刀刻,腰背略显佝偻,步伐却矫健,精神抖擞。面对将军,他显得格外兴奋活泼。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将军放眼望去,有变化,也有些没变,是他熟悉的地方,也有他陌生的事物。只有他俩,在偌大的天地之间巡视。居住的屋,石块垒砌,不大,但牢固,坚不可摧。屋有些年份了,一次次发黑,又一次次刷白,在荒原上格外醒目。荒凉已属于过去,如今有绿草茵茵,似一张绿毯向四方铺陈。环屋而立的是树,一排排,一行行,个个精干,像严阵以待的士兵,不分昼夜站岗放哨。最夺目的是屋门正前方场地边的旗杆上,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从不停歇地飘扬。旗杆是一棵削枝去叶的树干,下接大地,上顶蓝天,虽不够光滑,不够笔直,但绝对直立向上。四面八方的树木草茎随时听从号令,向它看齐。屋里屋外忙碌的女人,同样苍老,手脚却没闲的时候,总是有事在做。偶尔远眺的目光,天地全在视野的范围,无物可以躲避。男人嘿嘿地笑,向将军介绍,还是她,也是山东临沂的,中间曾后悔,受不了苦,跑回了家,我又把她追了回来。跟我一样,如今死都不想走了。将军的目光投注到女人的一刻,有了温度,不再冷硬。有草了,在原先风卷沙土扬的荒原上,虽不茂盛稠密,但毕竟是有了斑斑驳驳的草。男人指着那些草说,种的,一次不行两次,一年不行两年,我有的是时间和干劲,它耗不过我。有树了,稀稀拉拉,像针插在地上,偶尔会成排,那肯定是在特定的位置上。男人说,种树更难,我对儿子和女儿都没对它们好,眼睛盯着,用手扶着,怀里搂着。水,我舍不得喝,一口口喂给它们。搬石头围成圈,天天守着它,它不敢不活,不活就对不起我了。将军有新的发现,这里或那里,同样是树、是草,长在那一块范围的是一个国旗的形状。另一块是党徽的形状,又一块是八一的形状。平原广阔平坦,土黄草青树绿,站在远处高处看,异常醒目。以将军一生的经历,这是三个再熟悉不过的图案,也时时可见,但眼前的景象,改变了根深蒂固的荒凉,竟让人心潮涌动,不能自抑。男人不在意,只是嘿嘿地乐,说,反正是植草,是栽树,不如一物多用。让那边的人一眼就能明白,这是咱中国的地盘,不但我在坚守,而且一草一木都在坚守。眼前是边境线了,将军看到了界碑。界碑只有一块,可沿着界碑,是一排长长的石头堆出来的长城,两端看不到边际。石头有大有小,有方有圆,但相互咬合穿插,像无数个人相互握手拥抱,肩腰搂缠,汇聚成强大的壁垒,生根兀立。这是什么样的工程?这里最多的是土,仅仅是土,鸡蛋大的鹅卵石都不易发现。男人凭借一个人的力量,花费了多少时间,花费了多少心思,又是什么样的毅力、斗志和干劲?它们跟界碑一样,比我尽责多了。男人有点儿不好意思。不过,关键时候还得靠我。五十来年,劝返制止临界人员有上千吧,不多,一年不过二十次,没发生一起涉外事件。说到这,男人的自豪感又上来了,还有自信。男人领着将军攀上一个高处,方圆几十公里尽收眼底。石墙,树木,草丛,早已置换了曾经的荒凉,处处生机。男人的大手从左指到右,转了一圈,骄傲地对将军说,我官不比你小啊,它们都是我的兵,是祖国的兵,白天晚上都在站岗放哨,戍守边疆。当年建制撤销解散,我让您犯了错误,特批我留下,我没愧对您吧?将军忍不住了,闭了半天的嘴一声干咳,喊出了立正的口令。男人发愣,怎么还要挨训?小时候,一喊立正就意味着训斥。将军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的珠光,说,你站好,我给你敬个礼。这一个军礼,沉重庄重,蕴含无限。男人的回礼是颤抖的,礼毕,哽咽着说,抱歉!我不能陪您终老了。我要在这儿守下去,死后的骨灰也埋在这些树根下,让树继续长,再壮些高些,陪它们一起往下坚守。将军好想说,儿子,还有我呢,我们一起。(有删改)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来到边境,“是来验证一件事,一个人,他不相信媒体上看到的”,小说一开始就为读者留下悬念,引人入胜。B.

“将军放眼望去,有变化,也有些没变”,没变的是环境的恶劣与生活的艰苦,变化的是这里有了草木、“长城”等等。C.

将军看到青草绿树组成的国旗、党旗与八一图案,“心潮涌动,不能自抑”,主要因为这些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戎马生涯。D.

将军眼里闪着泪光,庄重地给“男人”敬了个军礼,以这种反常的举动,表达了对戍边战士的肯定、尊重与礼赞。8.

作品是如何刻画“男人”这一形象的?精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小说为什么以“活界碑”为题目?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C

8.

①“面色黑褐”“我有的是时间和干劲”“眼睛盯着,用手扶着”等,运用肖像、语言等描写,塑造了“男人”坚定守边的形象。②“无人区”“蚊虫独霸天下”“狂风暴雪是主人”等环境描写,衬托了“男人”不怕艰苦、甘于奉献、舍身报国的形象。③“眼睛盯着,用手扶着,怀里搂着”“不活就对不起我了”“像无数个人相互握手拥抱”等,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表现了“男人”坚强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④“没想到他会如此老相,看上去跟自己一样老”“中间曾后悔,受不了苦,跑回了家”,将军、女人衬托了“男人”舍家为国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

9.

①从形象塑造上看,主人公“男人”就是“活界碑”,塑造了一个忠心爱国的戍边战士的形象。②从情节安排上看,文中描写的树木、草丛、石墙,都是“活界碑”,都是祖国的兵,都在站岗放哨,成守边疆,使叙事情节更集中。③从主题上看,这些“活界碑”,日夜坚守,突出了为祖国站岗放哨、成守边疆的爱国精神。④从表达效果上看,题目新颖,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这些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戎马生涯”错,原文是“这是三个再熟悉不过的图案,也时时可见,但眼前的景象,改变了根深蒂固的荒凉,竟让人心潮涌动,不能自抑”,将军激动的原因固然有军旅情结,但更主要的是被眼前的青草绿树打动,被“男人”的毅力与精神打动。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首先找正面描写。“没想到他会如此老相,看上去跟自己一样老。面色黑褐,石般质地,满是皱纹如刀刻,腰背略显佝偻,步伐却矫健,精神抖擞”,这是外貌描写;“男人指着那些草说,种的,一次不行两次,一年不行两年,我有的是时间和干劲,它耗不过我”“男人说,种树更难,我对儿子和女儿都没对它们好,眼睛盯着,用手扶着,怀里搂着。水,我舍不得喝,一口口喂给它们。搬石头围成圈,天天守着它,它不敢不活,不活就对不起我了”,是语言描写。小说运用肖像、语言等描写,塑造了“男人”坚定守边的形象。再看侧面烘托。先看环境,“这是新疆毗邻某国边境几十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一望无边,夏天蚊虫独霸天下,号称‘十个蚊子一盘菜’;冬季零下四十摄氏度,狂风暴雪是主人,积雪深达一米”,描写“无人区”“蚊虫独霸天下”“狂风暴雪是主人”等环境,衬托了“男人”不怕艰苦、甘于奉献、舍身报国的形象。再看其他人物衬托,“男人嘿嘿地笑,向将军介绍,还是她,也是山东临沂的,中间曾后悔,受不了苦,跑回了家,我又把她追了回来”,“面前的人让将军吃惊不已,没想到他会如此老相,看上去跟自己一样老”“将军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的珠光,说,你站好,我给你敬个礼。这一个军礼,沉重庄重,蕴含无限”,将军、女人衬托了“男人”舍家为国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最后看修辞手法。““男人说,种树更难,我对儿子和女儿都没对它们好,眼睛盯着,用手扶着,怀里搂着”,“眼睛盯着,用手扶着,怀里搂着”运用排比手法;“水,我舍不得喝,一口口喂给它们。搬石头围成圈,天天守着它,它不敢不活,不活就对不起我了”,“喂”“不活就对不起我了”运用拟人手法;“石头有大有小,有方有圆,但相互咬合穿插,像无数个人相互握手拥抱,肩腰搂缠,汇聚成强大的壁垒,生根兀立”,“像无数个人相互握手拥抱”等,运用比喻手法。这些手法表现了“男人”坚强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从形象塑造上看,主人公“男人”就是“活界碑”,小说写他在几乎无法生存的新疆“无人区”坚守,植树种草,用石头垒“长城”,塑造了一个忠心爱国的戍边战士的形象。②从情节安排上看,“环屋而立的是树,一排排,一行行,个个精干,像严阵以待的士兵,不分昼夜站岗放哨”“旗杆是一棵削枝去叶的树干,下接大地,上顶蓝天,虽不够光滑,不够笔直,但绝对直立向上。四面八方的树木草茎随时听从号令,向它看齐”“这里或那里,同样是树、是草,长在那一块范围的是一个国旗的形状。另一块是党徽的形状,又一块是八一的形状。平原广阔平坦,土黄草青树绿,站在远处高处看,异常醒目……反正是植草,是栽树,不如一物多用。让那边的人一眼就能明白,这是咱中国的地盘,不但我在坚守,而且一草一木都在坚守”“界碑只有一块,可沿着界碑,是一排长长的石头堆出来的长城,两端看不到边际。石头有大有小,有方有圆,但相互咬合穿插,像无数个人相互握手拥抱,肩腰搂缠,汇聚成强大的壁垒,生根兀立”,文中描写的树木、草丛、石墙,都是“活界碑”,都是祖国的兵,都在站岗放哨,成守边疆,使叙事情节更集中。③从主题上看,文章反复强调树“像严阵以待的士兵,不分昼夜站岗放哨”;树、草组成国旗、党徽、八一的形状,“一草一木都在坚守”;石头垒的长城“手拥抱,肩腰搂缠,汇聚成强大的壁垒”;男人说“它们都是我的兵,是祖国的兵,白天晚上都在站岗放哨,戍守边疆”。这些“活界碑”,日夜坚守,突出了为祖国站岗放哨、成守边疆的爱国精神。④从表达效果上看,“活界碑”题目新颖,什么是“活界碑”?是干什么的?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且夫约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也,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且夫秦之所以不出甲于函谷关十五年以攻诸侯者,阴谋有吞天下之心也。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楚人不胜,通侯、执理死者七十余人,遂亡汉中。楚王大怒,兴师袭秦,战于蓝田,又却。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夫秦、楚相弊,而韩、魏以全制其后,计无过于此者矣,是故愿大王熟计之也。秦下兵攻卫、阳晋,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数月而宋可举。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凡天下所信约从亲坚者苏秦,封为武安君而相燕,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注】,须以决事。”楚王曰:“楚国僻陋,托东海之上。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有删改)【注】从车下风:谦辞,献给您车下风,表示不敢直接献给大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B.

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C.

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D.

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破从连横”的“从”指合纵,与《过秦论》“从散约败”的“从”含义相同。B.

“熟计之”的“熟”指仔细,与《师说》“孰能无惑”的“孰”含义相同。C.

“经营”,文中指规划治理,与现在“超市经营某类商品?中的“经营”含义不同。D.

“诚能听臣”的“诚”指如果、果真,与《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仪游说楚王,目的是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最终,楚王接受了张仪的主张,答应参加连横阵线。B.

张仪认为,如果楚王不与秦国联合,会导致韩国、魏国投降秦国,从而使楚国两面受敌,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C.

张仪分析天下形势,说楚国及其他合纵联盟的国家都是弱国,以一样弱国去进攻强大的秦国,将使国家危亡。D.

连横的代表人物是张仪,合纵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在张仪看来,主张合纵之人夸夸其谈,苏秦更是伪诈反复。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2)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答案】10

D

11.B

12.C

13.

(1)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您在这些地区都能称王了(您都能统治这些地区了)。或翻译为: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都由您统治了。(2)于是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跑到齐国,齐王于是接纳了他,并任命他为相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依靠一贯诳骗欺诈、反复无常来求荣的苏秦,想要图谋左右天下,统一诸侯,这不可能成功,也是很明显的了。现在,秦、楚两国接界,本来应是友好的国家。“以一诈伪反覆”是“苏秦”的定语,不应断开,排除

A、C;“经营天下”“混一诸侯”结构相同,二者应断开,排除

B

。此外,“其不可成也亦明矣”句式完整,“不可”是“成”的状语,不应断开,排除ABC;“接境壤界”是“固形亲之国也”的原因,应该断开,排除A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从”含义相同,都是指合纵。句意: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在这种情况下合纵盟约失败。B.错误,含义不同。“熟计之”的“熟”指仔细,“孰能无惑”的“孰”表疑问,谁,哪一个。句意: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C.正确,“经营”含义不同。规划治理;管理并卖出。句意:想要图谋左右天下。超市管理并卖出某类商品。D.正确,“诚”含义不同。如果、果真;的确、确实。句意: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劝告。/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啊。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楚国及其他合纵联盟国家都是弱国”错。原文是“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无论张仪口中,还是历史事实,楚国都不是弱国。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举”,攻占、攻取、攻下;“东”,名词作状语,向东;“王”,称王、统治。(2)“佯”,假装;“走”,逃跑;“相之”,任命他为相国(使……为相,当相)。参考译文: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游说楚王说:“大凡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国不相上下,互相争夺,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与秦国联合,秦国出兵杀进来,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党要道就被切断;他们进而出兵河东,占据成皋,韩国必然投降秦国。韩国投降秦国,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这样,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魏又进攻楚国的北边,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况且那合纵联盟,只不过是联合了一群弱国,去进攻最强的秦国。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强敌而轻易交战,致使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这是危险的做法。那些主张合纵联盟的人,夸夸其谈,巧言辩说,赞扬人主的节操和品行,只谈好处而不谈祸害,一旦大祸临头,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至于秦国之所以十五年来不出兵函谷关进攻诸侯,是因为它有阴谋吞并诸侯的野心。楚国曾与秦国交战,战于汉中。楚国未取胜,通侯、执理以上官爵死了的有七十多人,终究失掉了汉中。楚王于是大怒,出兵袭秦,战于蓝田,又遭失败。这就是所谓两虎相斗啊!秦国和楚国互相削弱,韩、魏两国却保存实力,乘机进攻楚国的后方,出谋划策没有比这样再错误的了,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秦国出兵进攻卫国及阳晋,大王出动全部军队进攻宋国,不到数月,就可以占领宋国。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您在这些地区都能称王了(您都能统治这些地区了)。在诸侯中倡导合纵联盟最坚定的苏秦,被封为武安君,而出任燕相,就暗中与燕王合谋进攻齐国,瓜分齐国。于是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跑到齐国,齐王于是接纳了他,并任命他为相国。过了两年,齐王发觉他的阴谋,非常气愤,便车裂苏秦于集市中。依靠一贯诳骗欺诈、反复无常来求荣的苏秦,想要图谋左右天下,统一诸侯,这不可能成功,也是很明显的了。现在,秦、楚两国接界,本来应是友好的国家。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让秦太子做楚国的人质,让楚太子做秦国的人质,让秦女做大王侍奉洒扫的小妾,并献出万户大邑,作为大王的汤沐邑,从此秦、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永远互不侵犯。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所以秦王派我出使贵国,呈献国书给您的车下风,敬候您的决定。”楚王说:“楚国地处穷乡僻壤,靠近东海之滨。我年幼无知,不懂得国家的长远大计。现在承蒙贵宾英明的教导,我听从您的高见,谨率本国参加连横阵线。”(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齐宫词李商隐永寿①兵来夜不扃,金莲②无复印中庭。梁台③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吴宫李商隐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注】①永寿:南齐废帝宠爱潘妃,建永寿宫,四壁以黄金涂饰。②金莲:南齐废帝凿金为莲,莲花贴地,令潘妃行其上,调之步步生莲。③梁台:南朝梁的禁城。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是晚唐诗人,这两首诗都是咏史抒怀,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深深的忧虑。B.

《齐宫词》中,今日的梁兵杀入、金莲不复与昔日的梁台歌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主题。C.

齐奢靡无度,被梁消灭,而梁却依然纵情享乐,重蹈亡齐旧辙,此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

《吴宫》第一句主要从视觉感受写出吴宫的空寂,第二句则着重从听觉感受写出吴宫的冷静。15.

古人云:“正面不写写侧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这两首诗都是“正面不写”的典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B

15.

①“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诗人没有正面写齐废帝的奢靡生活,而是以梁兵杀入、金莲不再的结局,暗含讽喻。②“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诗人没有正面写梁台歌管,而是以三更罢后风摇九子铃这一细节,衬托梁台歌管的喧闹。③“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诗人没有正面写吴宫的奢摩生活,而是从侧面着笔,写吴宫的清静,原因是“宴罢满宫醉”。④“吴王宴罢满宫醉,日蓉水漂花出城”,诗人没有正面写吴宫的享乐,而是以“日暮水漂花出城”的静寂,反衬“满宫醉”之前的喧闹。【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今日的梁兵杀入、金莲不复与昔日的梁台歌管,形成鲜明的对比”错。《齐宫词》的前两句写南齐的灭亡,后两句写梁灭齐之后的享乐,都不是今昔对比。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写作技巧的能力。“正面不写写侧面”,也就是没有从正面描写,而是用侧面描写表现情感。①“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写南齐亡国的史实。昔时齐废帝生活奢靡无度,而后梁武帝萧衍带兵入城,不久齐便城破人亡。诗人没有正面写齐废帝的奢靡生活,而是以梁兵杀入、金莲不再的结局,暗含讽喻。悲惨的结局不仅暗示出了废帝死前茫然不觉、纵情享乐的荒淫昏聩,而且透露出亡国前的种种奢淫情况。②“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转写梁台歌管。诗人既没有对梁台歌管作正面描写,更不诉诸平板的叙述议论,而是抓住“九子铃”这一细小事物加以巧妙的暗示。齐废帝曾剥取庄严寺的玉九子铃来装饰潘妃宫殿,这在废帝的荒淫生活中虽只是小插曲,却颇具典型意义。诗人特意让九子铃出现在“梁台歌管三更罢”之时,不仅串贯了齐、梁两代,而且让它发挥丰富的暗示作用。以静托喧,暗示梁台歌管的喧闹。诗人虚点“梁台歌管”,实写歌管声歇”后寂静中传来的“风摇九子铃”的声响,巧妙地暗示出不久前的喧闹。因为在喧天的歌管声中是听不到铃声的。③“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写黄昏时分覆盖着整个吴宫的一片死寂。龙槛,指宫中临水有栏杆的亭轩类建筑;水殿,是建在水边或水中的宫殿。龙槛和水殿,都是平日宫中最热闹喧哗的游赏宴乐之处,此时现在却悄然不见人迹,只见在暮色沉沉中隐现着的建筑物的轮廓与暗影。第三句方点醒以上的描写,使读者恍然领悟吴宫日暮时死寂原来是“宴罢满宫醉”的结果。而一经点醒,前两句所描绘的沉寂情景就反过来引发读者去充分想象在这之前满宫的喧闹歌吹、狂欢极乐和如醉如痴的场景。诗人没有正面写吴宫的奢摩生活,而是从侧面着笔,写吴宫的清静,原因是“宴罢满宫醉”。④“吴王宴罢满宫醉,日蓉水漂花出城”,这是一个似乎很平常的细节:日暮时的吴宫,悄无人迹,只有御沟流水,在朦胧中缓缓流淌,漂送着瓣瓣残花流出宫城。对于一座华美的宫城,人们通常情况下总是首先注意到它的巍峨雄伟的建筑、金碧辉煌的色彩;即使在日暮时分,首先注意到的也是灯火辉煌、丝管竞逐的景象。只有当吴宫中一片死寂,暮色又笼罩着整个黑沉沉的宫城时,才会注意到脚下悄然流淌的御沟和漂在水面上的落花。诗人没有正面写吴宫的享乐,而是以“日暮水漂花出城”的静寂,反衬“满宫醉”之前的喧闹。(三)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句均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乘着一叶扁舟随波漂荡的自由畅快之感。(2)《荀子·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答案】

①.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③.

吾尝跂而望矣

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

好古文

⑥.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冯”“御”“跂”“博”。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石榴树碧绿的叶片,泛着油亮亮的光泽,填满了枝丫间所有的缝隙。先是艳艳的花蕾,

,像少女抿着娇嫩的小嘴,羞涩地在绿叶丛中躲躲闪闪。然后是零星开放,绽吐金蕊,花红叶绿,

,搭配成世上最和谐不过的图画。最后便是

,满树泼彩。花的塔,花的楼,花的山,仿佛憋了一春的热情一下子迸发出来。石榴树是花果同枝,这边花开得艳红,那边果子已有雏形,像一群调皮的孩子,红着脸,翘立枝头,随风嬉戏。果实稍大,便褪去了艳红,如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石榴真正成熟,要等到中秋节。胖胖的,圆圆的,红红的,小灯笼般挂在枝头,很远就能看到它的笑脸,感觉到它的招引。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几个短句,请改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又胖又圆又红的石榴挂在枝头,很远就能看到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7.

示例:①含苞欲放(含苞待放)

②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③花团锦簇(繁花似锦)

18.

褪去了艳红的稍大的果实如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般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

19.

①原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榴的成熟与可爱。②原句运用叠音词,突出了石榴成熟后又大又圆又红的特点,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③原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表达出人们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原文“羞涩地在绿叶丛中躲躲闪闪”与填空处花朵的状态相同,而其位于“然后是零星开放”之前,因此,此处花朵应是“含苞欲放(含苞待放)”的状态,故可填“含苞欲放(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第二空,根据原文“搭配成世上最和谐不过的图画”可知,此处应是表现红花绿叶互相映衬的情景,故可填“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指通过彼此间的作用,更显示出双方的优点和长处。相映成趣:互相映衬、对照着,显得很有情趣,很有意味。第三空,根据后文“满树泼彩”可知,此处应是强调鲜花盛开色彩繁多样子,故可填“花团锦簇(繁花似锦)”。花团锦簇:鲜花成团,彩锦成堆;形容五彩缤纷、绚丽灿烂的景象;也形容华美的衣饰。繁花似锦:形容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原句中,“果实”是主语,“稍大”表示果实的大小状态变化,“便褪去了艳红”表示果实的颜色状态变化,“如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运用修辞,以突出后文“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中对果实的评价。而其中,“如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是在果实经历过“稍大”“便褪去了艳红”的变化后,存在时间先后的关系,因此可将后两者改写为形容词以作为主语“果实”的修饰定语,而将“如十七八岁的小伙子”“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作为句子的状语和谓语、宾语成分。故句子可修改为:褪去了艳红的稍大的果实如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般透着一股勃勃的生机。【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中,“小灯笼般”将石榴成熟的果实比作小灯笼,运用比喻,充分体现了石榴果红、圆、胖的特点。“它的笑脸”“它的招引”则用人常有的样貌与动作来表现石榴果实,是运用了拟人。因此,原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形象又活泼生动地写出了石榴的成熟与可爱。原句中,“胖胖的,圆圆的,红红的”运用叠音词,而且三个叠音词单独成一小分句,相对于改句“又胖又圆又红的石榴……”仅仅是作为普通定语成分来说,更强调突出了石榴成熟后又大又圆又红的特点,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原句中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