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学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3 张衡传_第1页
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学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3 张衡传_第2页
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学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3 张衡传_第3页
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学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3 张衡传_第4页
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学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4 课文3 张衡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一轮复习讲义课文3张衡传Ⅰ单篇梳理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颜色词语的意思(第1段)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①(

)属②(

)文,游③(

)于三辅,因④(

)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⑤(

)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⑥(

)孝廉不行⑦(

),连辟⑧(

)公府不就⑨(

)。时天下承⑩(

)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⑪(

)。衡乃拟⑫(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⑬(

)以讽谏⑭(

)。精思傅会⑮(

),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⑯(

)其才,累⑰(

)召不应。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擅长连缀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随后,接着言语举止适度得体(被)举荐没有去(应荐)召就任,赴任相承,连续过度奢侈模仿依靠,凭借用委婉的言辞进谏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认为……奇特屡次答案断句略。(第2段)衡善机巧①(

),尤致思②(

)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③(

)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④(

)拜郎中,再迁⑤(

)为太史令。遂乃研核⑥(

)阴阳,妙尽璇机之正⑦(

),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第3段)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①(

),所居之官辄②(

)积年③(

)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用心思素常特地征召两次迁升研究考验道理权臣大官总是多年(第4段)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①(

)铜铸成员②(

)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③(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④(

)柱傍⑤(

)行八道施⑥(

)关⑦(

)发⑧(

)机⑨(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⑩(

)之其牙⑪(

)机巧制⑫(

)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⑬(

)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⑭(

)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⑮(

)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⑯(

)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⑰(

)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⑱(

)怪其无征⑲(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精纯通“圆”,圆周通“樽”,酒杯大通“旁”,旁边设置枢纽、关键拨动机件承接,接住发动机件的枢纽形制、构造严密通“震”,震动清脆响亮方向符合、相合都应验(第5段)时政事渐损①(

),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②(

)在帷幄③(

),讽议④(

)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⑤(

)者。宦官惧其毁⑥(

)己,皆共目⑦(

)之。衡乃诡对⑧(

)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⑨(

)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⑩(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⑪(

)情志。坏,腐败延请这里指皇宫规劝,提出意见痛恨说坏话递眼色不用实话对答说别人坏话幽深微妙,难以看清表达和寄托(第6段)永和初,出①(

)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②(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③(

),整法度,阴④(

)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⑤(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⑥(

)。视事⑦(

)三年,上书乞骸骨⑧(

),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离开(朝廷)典章法制治理严厉暗中通“擒”,捕捉政治清明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二、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员径八尺

②尊则振龙

③傍行八道

④一时收禽

通“圆”,圆周通“樽”,酒杯/通“震”,震动通“旁”,旁边通“擒”,捕捉2.古今异义词例句古义今义①寻其方面

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叫一个方面②衡下车

从车上下来③常从容淡静

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④举孝廉不行

不可以;不被允许⑤覆盖周密无际

周到而细密⑥振声激扬

激浊扬清;激动昂扬;激励使振作起来⑦公车特征拜郎中

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方向官吏初到任言语举止适度得体没有去(应荐)严密清脆响亮特地征召3.一词多义词语例句意义或用法(1)征①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②公车特征拜郎中

③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逍遥游》)

④挟天子以征四方(《赤壁之战》)

⑤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动词,应验动词,征召动词,取信动词,征讨名词,征验,迹象(2)举①举孝廉不行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

③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⑤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⑥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孔雀东南飞》)

⑦席卷天下,包举宇内(《过秦论》)

⑧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动词,(被)举荐动词,举起,抬起动词,举出,提出动词,兴起,发动动词,拔、攻占动词,发言动词,吞并形容词,尽(3)卒①永和四年卒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③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

④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⑥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动词,死亡名词,步兵,士卒动词,完毕,结束,到……为止副词,终于副词,通“猝”,突然副词,终究(4)雅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②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

③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副词,素常形容词,高尚的,美好的形容词,正确的,规范的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②时天下承平日久

③妙尽璇机之正

④衡少善属文

⑤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名词作动词,递眼色名词作状语,当时形容词作名词,道理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意动用法,认为……奇特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未之有也

③验之以事

④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⑤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判断句标志词:也宾语前置句标志词:未(否定副词)、之(代词宾语)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以被动句标志词:举(被举荐)、辟(被征召)6.文化常识(1)《后汉书》:一部记载______(朝代)历史的________(体例)史书,由南朝宋时的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全书主要记述了从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之间的195年的历史。东汉纪传体(2)游于三辅,因入京师①,观太学②①京师:古代___________的通称。②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______。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京城(首都)学府(3)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是指《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经典,“六艺”是指礼、乐、射、____、____、数六种学问和技能。(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用来选拔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______的雅称。(5)豪右:旧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书》《礼》《易》《春秋》御书举人富豪家族世家大户(6)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官吏_______。语出《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蓟。”(7)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官员__________。多指政事而言。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_____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初到任到职工作辞职三、典句翻译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得分点:举、不行、连、辟、就,句意通顺)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华奇特,多次征召他做官,他也不去应召。(得分点:奇、累、召、应,句意通顺)3.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动仪)用纯铜铸成,圆周直径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酒杯,外面用篆书文字以及山龟鸟兽等图案做装饰。(得分点:员径、合盖,状语后置,句意通顺)

任职三年,就向皇帝上书请求辞职回家,(皇帝)却下诏书任命他为尚书。(得分点:视事、乞骸骨、拜,句意通顺)四、高考中的课文判断下面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是否正确。(1)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2018年全国卷Ⅱ第11题A项)答案正确。(2)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2018年全国卷Ⅱ第11题D项)答案错误。解析“师”单用时,几乎没有指京城或国都的含义,只有和“京”合用时,才指京城或国都。(3)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2017年全国卷Ⅱ第11题A项)答案正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顷之,迁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兄皓为宜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十六年,母亡,报之以疾,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太祖爱其才,不罪也。服阕,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及浚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时晔与沈演之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晔若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尝独被引,晔又以此为怨。晔累经义康府佐,见待素厚,及宣城之授,意好乖离。谢综为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镇豫章。综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节选自沈约《宋书·范晔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

从事中郎/B.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

/从事中郎/C.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

从事中郎/D.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

从事中郎/√解析句中“晔”作后句主语,前面应断开;“行”是“惮”的内容,不应断开;“部伍”是前句的宾语,后面应断开。综合选项,D项正确。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史,“经”主要指儒家经典,“史”主要指各种正史。经史子集,

是我国传统图书的四大部类,泛指我国古代典籍。B.服阕,指守丧期满。古代守丧分五服,以亲疏关系规定服丧时间长短

和穿不同丧服。期,是指服丧期一年。C.太守,原称郡守,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吏。D.古代职官变动有专用动词,如“领”指兼任;“加”指任用、加封;

“迁”指官职升迁;“出”指京官外调。√解析“迁”指官职调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晔博览群书。年少好学,涉猎广泛;善为文章,删削各家《后汉书》

史料,编成《后汉书》。B.范晔精通音律。他擅弹琵琶,能作新曲;皇帝在一次宴饮畅快之时,

自己唱歌,请范晔伴奏。C.范晔待人真诚。对同僚沈演之以真诚相待;与刘义康虽有嫌隙,但经

谢综调和,最终冰释前嫌。D.范晔不拘礼法。彭城太妃去世,范晔却以听挽歌为乐;知道母亲生病,

仍携带妓妾去探望。√解析文中无双方“冰释前嫌”信息,选项无中生有。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晔与沈演之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皇上想听范晔的弹奏,多次用含蓄的话暗示他,范晔却假装听不懂,最终也不肯为皇上弹奏。当时范晔与沈演之同被皇上当作知心,接见都受到同等待遇。参考译文范晔,字蔚宗,顺阳人,是车骑将军范泰的小儿子。他的母亲上厕所时生下他,他的额头被砖弄伤了,所以他以“砖”作为小字。他过继给伯父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范晔从小好学,博览经史,善写文章,能写隶书,通晓音乐。他十七岁时,州里辟召他为主簿,他没有去赴任。曾任高祖刘裕的相国掾,彭城王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