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说课稿(3篇)_第1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3篇)_第2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3篇)_第3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3篇)_第4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3篇)《km的认识》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km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m、分m、cm、mm等长度单位的基础进步行教学的。km不像cm、分m那样看得见、画得出,所以学生对km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km带来了困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km,建立1km长度观念,知道1km=1000m。2、体验1km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其中,使学生建立1km的长度观念,体验1km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对km的理解。教学过程:一、以一次旅游出发初识km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间?请大家猜一猜。有人说是两小时,有人说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间,请大家来算一算吧!我们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里真的很远。我查了资料,大家请看:北京离我们这里大约是300(km)。引出长度单位km(板书:km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km(km)作单位;km用字母km来表示;km也叫公里。设计意图:去北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考查,探讨路途上用了多长时间,对第一单元时、分、秒进行了复习,将时间的长短与路程的远近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间的融合。二、从操场跑道出发感受km1km有多长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图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m,几圈是1000m呢?成功的地方:本节课所要接触的km,是学生生活中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相比较前面所学的mm来说km在学生的生活中应该是常常听到、看到有关km的使用信息,比如在课前了解,发现有的学生就了解了km的认识,在路程很远的`时候用,有的学生说在高速公路上见到过等,应该说学生对于km的认识比较早,更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当然相比较与其它几个长度单位来说,离学生的“可视性”的体悟和自身感受的阅历比较远,再加上由于km是一个较大的单位,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学生不好去想象,也就意味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km”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在学习时,首先利用学生手中的工具复习前面学过的几个长度单位,m、分m、cm、mm之后,带领学生进入操场,因为学生知道操场一圈是400m,先让学生走一圈感受400m的距离,然后让学生走两圈后,再加半圈即200m,进行感受1000m的距离,同时引出km的感念,此时学生能马上意会到比较远的距离要用到km,同时也能很快的使学生联系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km,比如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等,这样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很容易和自己的生活阅历结合起来,学生对于km的认识通过之间的亲身体验印象会更加深刻。然后再接着教学与m的关系,以及单位间的换算训练就水到渠成,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及对策:km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在一段时间的练习中慢慢掌握,还需慢慢等待。《km的认识》说课稿篇二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km的认识。说教材分析:学生对长度单位m、分m、cm和mm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m、分m、cm、mm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它们不仅为本课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同时为本课km与m的化聚作了思路孕V、迁移。认识km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需要。教材例3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km的情境图,引出km,同时告知400m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km,得出1km=1000m。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m,走10个100m来感受1km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km,并且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1km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但这个例题启迪我们教学km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1km的长度观念。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km=1000m进行km与m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习好这课是今后学习土地丈量、平方km等知识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km,初步建立1km的长度观念,知道1km=1000m。并能进行km与m间的简单换算。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阅历,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由于利用km和m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习中常常遇到,1km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km的长度观念,知道1km=1000m,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km的观念。《km的认识》说课稿篇三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平方km”一节课的内容。一、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平方km,体会1平方km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m、公顷和平方km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和我国20xx年完成的造林面积等一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km作单位。以边长1000m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km,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km、公顷和平方m之间的进率。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平方km的表象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平方km与公顷及平方m之间的进率。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自然与社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平方km,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老师启发引导,师生交谈,图像信号法,课堂讨论、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感悟、探究让学生建立1平方km的表象知道平方m与公顷以及平方km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三、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联系生活,提炼新知——学习新知,建立表象——应用巩固,深化拓展——全课总结、深化认识”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第一、联系生活,感受新知第二、学习新知,建立表象(一)猜想1平方km有多大:(二)认识1平方km:(三)结合实际,进行估算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5公顷,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面积才是1平方km呢?(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发展)(四)学习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1平方km的土地有多少公顷?你能推算出来吗?学生尝试,小组交流,说出推算过程。2、交流,完成板书:1平方km=100公顷=1000000平方m1、同桌交流自己对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认识与掌握情况第三、应用巩固,深化拓展(1、运动场面积、居民小区占地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