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研究_第1页
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研究_第2页
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研究_第3页
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研究_第4页
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研究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更新、创新,以人为中心注重个性多样化的时代。要求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学习,具有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目前其中的一种办法就是通过网络教育来实现,当然要实现很好的效果就要完善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是教学设计最主要的一部分,一个网络教学设计的好坏在很大一部分上取决与教学模式运用的好坏。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就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理论支柱、类型与价值判断、优缺点、发展趋势和网络教育中的教与学,进行了探索。同时也给出了高中地理选修课中的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其中突出的地方在于它的学习活动组织中教学模式的运用。希望能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些帮助。【关键字】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教育正在走向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正在改变着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正在兴起。也是因为这种教育模式的出现,才使得学生在大量信息面前能够积极、主动、富于创造性学习,锻炼出具有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各自站得住的位置,而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网络教育的挑战,必须在这个挑战中探索适合的教学模式。1网络教育教学模式概念界定1.1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是信息时代教育现代化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正如南国农教授所说的“依靠两支翅膀,一支是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支是现代教育思想,靠一支翅膀,飞不起来,双翼才能腾飞”。网络教育又称英特网在线教育,是指利用先进的数字化音频、视频技术,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同步传输,方便有效地进行交互式教学。有些人将网络教育归类为现代化远程教育,成为继第一代函授教育和第二代卫星广播电视教育之后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形式,是一种有自身特色的崭新的教育形式。1.2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模式的界定,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学者乔以斯和韦尔已经研究了80多个教育理论流派,归纳了23种教学模式。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繁荣盛况”,是由于对教学模式的角度界定不清,各学者分别从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范型、教学风格等角度构建,这都是不准确的。这里借钟启泉教授的教学模式:“简单地说,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以此概念来界定教学模式,那么教学模式就是沟通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的“媒介”和“桥梁”。1.3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同一般的教学模式一样也要实现“媒介”的功能,并且考虑特殊的环境,以实现网络教育目标。网络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时代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主要是通过网络虚拟课堂、校园网或Internet等形式在网上进行在线教与学的活动。其特点是可以将教育信息通过网络线路从一台计算机传给多台计算机,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教育中的教与学的时空自由度很大,在网络教育中不仅可以进行个别化学习,而且可以进行探索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和学习同伴、老师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共同讨论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内容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现代远程技术等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即使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网络教学其实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任何想学的东西的一种教学过程。2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理论支柱——建构主义2.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2.1.1思想渊源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即向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另一方面发展。建构主义既是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皮亚杰、布鲁纳、维果斯基等人的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杜威经验型学习理论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现实起源看,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来的。2.1.2理论取向(一)激进建构主义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有两条基本原则:(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动地被个体所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起来的,这种那个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实现的;(2)认知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二)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以维果斯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它认为知识是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以尽可能与世界的本来面目一致,尽管永远达不到一致;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的一面,此外,还将知识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三)社会文化取向建构主义社会文化取向建构主义是受维果斯基理论的影响。它也把学习看成是建构过程,关注学习的社会性方面;心理活动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四)信息加工建构主义信息加工理论只强调原有知识经验在新信息的编码表征中的作用,而忽略了新经验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而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强调外部信息与已有知识之间存在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被称为“温和建构主义”。2.2建构主义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理论的新发展,它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1)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4)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帮组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2.3建构主义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隐喻2.3.1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的隐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应,只是一种解释、假设;(2)知识并不能准确无误的概括世界的法则,需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景下的学习过程。2.3.2学生观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它的隐喻概括起来可以有一下两点(1)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其从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2)教师要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活动,促进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2.3.3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的隐喻主要有一下三方面:(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面对新信息、新概念和新命题,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人物是通过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完成的。(3)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并不是脱离活动情景抽象地存在,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景中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3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类型网络教学是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的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学模式将会对学习产生不同的效果。目前,网络教育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有个别化学习模式、探索式学习模式、协同式学习模式三种。3.1个别化学习模式个性化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即富有个性特点的自我控制性学习。“个性化”即个人在学习中表现相互与他人不同的优势特色。“自主”即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自我控制。如果从教的角度来讲,个性化自主学习是指就是“因材施教”;如果从学的角度来讲,个性化自主学习是指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自主学习是传统教学一直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理想化模式,它能克服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弊端。而在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我们却有办法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对教育内容实施量体裁衣式的处理,以适应各个学生的不同能力及具体困难,从而使每个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彻底消除了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所以网上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靠的选择性。其缺点是对学习者个人能力要求较高,学习者必须具备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个性化自主学习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学习,它需要学习环境中有组织的良好反馈系统,以帮助学生做出自主决策。所以,在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中不应排斥教师的帮助,但教师的帮助不应成为主导、主控和连续行为。随着智能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建立在智能技术基础上的教育和培训的个性化,是网络教育在21世纪终身学习的具体需求,也是网络教育的最高理想。3.2协同式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与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这种学习模式的优点是可以共享信息资源,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所具有的群体激励机制,有利于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习者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协作学习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常意义下,人们所说的“研究式学习”、“探索式学习”都属于此范畴。根据协作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协作学习模式又分为竞争模式和协同模式。3.3探索式学习模式探索式学习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它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学习要比教师单纯教授知识更有效,思维的训练更深刻,学习的结果更广泛。也就是说通过具体的活动案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探索式学习模式通常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查找相关资料,每个学生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得出初步结论。研究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资料搜索、网上调研、讨论等研究方法,对各种材料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再对学生的初步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经过全体师生的讨论,最终形成问题的一致结论。它的教学程序一般包括“问题分析阶段——信息收集阶段——综合阶段——抽象提炼阶段——反思阶段”等步骤。教学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立适合由特定的学生对象来解决的问题;二是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4网络教育教学中的教与学4.1网络教育教学中的教师在网络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主要的变化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1.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人转变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由信息源变成导航者网络提高的信息不论是在质还是在量方面都将由于教师。由于学生对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必须按照教学目标去组织学习的整个过程和安排有关细节,包括如何运用网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有效地获取网上的信息等,教师将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要信息提供者转变为学生正确获取信息方法和机能的指导者。2.由信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与各方面关系的协调者网络学习使得学生不仅能在学校中进行学习,而且在家里也能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要联络家长,使其有效地指导子女学习。网络时代的学习使得学校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有人预测将来的学校管理更趋于专业化,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会不断加强。教师从网络教学中摆脱了大量的备课、上课等重复性劳动,有时间和精力参与更多的学校管理工作。3.更多地专注于网络学习系统的评价和研究网络教学中,教学信息来源趋向于多样化,评价网络教学信息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教师通过对网络上的教学信息、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来选取教学内容,或者将将教学内容下载、修改,然后再将其重新放回网上,向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信息。教师通过评价还能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其大量重复性劳动将被网络替代,可更多地从事学科研究及与学生沟通。4.作为学习者互联网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媒体,它的发展使知识更新速度成几何级数增长,知识的跨学科性增强,这使得教师的学习者角色变得可能而且必要。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综合知识,还要学习日新月异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网络信息技术。4.2网络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新理念网络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地位已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转变为主动自主学习的主体,他们应当确立以下新理念:1.自主独立学习的理念网络环境中学生进行的是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需要选择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学生还要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过程和空间,并强化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具有进行及时测试并得到及时反馈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培养和加强实时与教师和学习同伴进行交流、开展协作学习的能力。2.创造性学习的理念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可以说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东西都可以,不想在传统课堂上的学习,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学习内容,学生有很大的自由空间,在主动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经验,还要注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继承了前人的东西,同时也发展了前人的成果。而对于新事物、新观念,学习者也要更新改变自己的思维结构,形成一种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3.组织能力和自控能力的理念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者面对的是大量的信息,没有教师家长的监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完全依靠自身的控制能力。尽可能地避开不良的信息,学习有利于提高自身知识素质的信息。所以,学习者要完成网络学习就必须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4.互动式学习理念交互性是网络学习的最大特征之一。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在教学中是以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的。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不仅可以与学习同伴和教师发生交互作用,而且还可以与提供网络服务的任何一位教师进行交互,向他们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使得学习者的互动学习可以扩展到世界各地。5网络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5.1网络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在各学校也得到广泛开展,它带给人们了教学的便利,但是网络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刀,也就是说它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必然存在其必可磨灭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网络教育缺乏情感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资源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协同是教育的精华之所在,但是目前网络教育中的这种情感交流与协同还是很不够的。目前的主要的网络交流手段还是E-mail、论坛等互动交流方式,但是这些交流方式,很难可以看出学生真正的感情。很多面对面教学中的言外之音很难传递,这对教学效果来说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2.适应网络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网络是一门新技术,很多教师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不敢尝试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还有的教师虽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但是由于制作教学课件很费时,从而也放弃使用网络教学手段惊喜教学,导致网络教学难以普及。3.网络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压力小、教育、通讯及网络基础比较好,实现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你叫容易。我国人口众多,教育通讯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尽管有了不同程度的骨干网络和校园网、局域网,但绝大部分教学环境还不能达到快速网络的环境。网络本身也具有不完善的因素。目前网络的带我快限制使网络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程根本没有办法在互联网上传输,因此学生目前接受的课程知识一堆枯燥的文字和图表。再者,从整体上说,网上的信息可以集世界各地的信息为我所用,但真正适合教学的信息还是凤毛麟角,产生了有路无车,货无好货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短期内还是很难改变。4.网络教学系统后期维护力度不够网络教学系统的维护力度不够,许多学校的网络教学系统在开发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但由于缺乏有利、及时的维护,使网络教学不能正常进行,网络教学系统软件内容陈旧、粗浅,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因此,网络教学系统开发完成后,应设立专职此贴维护人员对系统的使用进行跟踪服务,并及时将号的教学软件下载到校园网的服务器中,以充实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5.网络教学评价还不完善网络教学需要一种开放的、多为的评价模式,不但只是考查学生记忆课堂知识的能力,更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评。网络教学的模式是多样的,教师的教学时间还不够丰富,我们的探索还只是起步,相应地,评价的标准也将随着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而改进。5.2对现阶段网络教育的几点建议1.加大网络教学的资金投入计算机、网络的高科技性注定了它的“高消费”,国家应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办学,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国家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应想办法降低教育信息产品和信息资料的费用。可制定相关政策,协调中国电信等信息供应商,吧教育信息资费降下来,鼓励学校联网。学校在采购计算机、网络产品时,政府可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优惠,譬如减免税务和返还部分资金等。2.加强对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网络教学系统中的网上授课要求实时、连续的传送大量音频、视频流,以实现教师授课过程的实时播放、网上课程的视频点播及网上课堂的实时交互式讨论等教学活动。因此,在进行网络支持环境设计时必须以发挥网络教学最佳效果为出发点对网络支持环境加强建设。3.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教师和学生对网络教学的认识国家应采取相关政策,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教师认识到网络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辅助教育手段,而是教育过程的革新,它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同时要加强学生对网络教育认识的教育,是学生认识网络教育中需要自制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自觉性不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将不能正真的学到知识,也很难在网络教育中获得成功。4、建设网络教学师资队伍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与之相联系的是教师应该具备驾驭这些高新技术的能力。目前有些网络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教学的需要。面对网络教学的教学资源、教学对象、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应具备多媒体一体化教材的总体设计能力和网络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因此,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培训是需同时进行的。6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及示例6.1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网络教育教学模式越来越注重将个别化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和协同式学习相结合。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网络教学在时间中形成了多种体现上述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些模式,形成多种网络教学的模式,如个别指导式、讨论学习式、探索学习式、协同学习式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网络教学强调在网络这一教学环境中,要使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探索式学习和协同式学习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学习中让学生既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又体现群体的合作性,并通过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6.2网络教学模式示例——以高中地理课程选修课《中国地质灾害》为例《中国地质灾害》教学设计方案一、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描述(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成因以及各地质灾害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②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认识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③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电脑和上网搜索,让学生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区以及防御措施。从而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防灾、减灾意识。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学习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中国地质灾害》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地质灾害;(2)、滑坡、泥石流灾害;(3)、地质灾害多发区。这里主要对第一个内容的教学进行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教师提高的图片,视频,网址等资源了解我国的地质灾害,从而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是学生具有防灾、减灾的意识。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对于高中生来说,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了对地质灾害的大致了解,而且在去年的四川汶川8.0级的地震中,学生无论是通过在网上还是在电视上都对地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学生在高一计算机会考时,也对计算机进行了专向学习了一年,学生已经掌握了WindowsXP和IE浏览器的使用方法。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1、学习环境选择(打√)(1)Web教室√(2)局域网(3)城域网(4)校园网(5)Internet√(6)其它2、学习资源类型(打√)(1)课件(PPT课件)√(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6)题库(7)网络课程(8)其它√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1)中国灾害查询系统/zaihai(2)中国科普博览/gb/(3)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防治中心/main.php?(4)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巫山示范站/(5)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系统/main/index.as(6)三峡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dzy/(5)课堂讲授用的ppt、相关视频、图片等四、学习情境创设1、学习情境类型(打√)(1)真实情境(2)问题性情境√(3)虚拟情境(4)其它2、学习情境设计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都知道2018年的5月12号在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吧,大家有没有去关注一下呀?或者说大家已经了解了一些,但是还想再更深入的了解呢?五.学习活动组织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类型相应内容使用资源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抛锚式√了解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资料。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普博览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查找关于汶川地震的相关资料,思考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之大,给我们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同时查找其他的地质灾害。举例说明。1、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2、播放汶川大地震的视频(包括一些图片,文字资料),为了巩固学生自主上网学习。3、教师小结这一小阶段的学习。(2)支架式√让学生知道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和发生过程(1)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普博览(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防治中心/main.php?(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巫山示范站/1、通过教师PPT的教学,掌握基本概念。2、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通过在线计算机分别查找出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和发生过程。1、教师进行PPT教学(基本概念的理解)。2、教师进行一次模拟地震的实验。该模拟实验是为了巩固学生对PPT以及自主上网的学习。实验具体内容:实验所需的基本材料:一个高大中空的讲台、一把榔头、一堆木制积木、一堆乐高(有咬合口)积木等。实验过程:①在讲台上用普通的木制积木搭建一建筑物(表示建筑物抗震性能一般),榔头敲击讲台四周,模拟地震的发生。②改变敲击力度,模拟震级升高,烈度加大,建筑物毁坏。③改变震中距、震源深浅等地震要素,烈度随之改变。④在讲台上用普通的木制积木搭建两个不同结构的建筑物,使之位于不同位置(如一位于桌角,另一位于桌中央),敲击讲台,观察结果。⑤采用乐高积木(表示建筑物抗震性能良好)继续重复上述步骤,模拟实验。(相关知识链接见附录2)3、教师对本阶段学习的小结。(3)随机进入式(4)其它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类型相应内容使用资源分组情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竞争(2)伙伴(3)协同√举例说明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普博览(2)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防治中心/main.php?(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巫山示范站/(4)滑坡地质灾害监测系统/main/index.as(5)三峡大学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dzy/4个人一个小利用教师提供的网址,查找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举例说明。1、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见附录1),并讲解。2、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3、教师总结(4)辩论(5)角色扮演(6)其它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图符说明六、学习评价设计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1)堂上提问(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5)合作完成作品(6)其它√2.测试内容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课后上网了解一些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结束语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利用得当,可以使网络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一个优秀的网络教育教学设计中,必定把教学模式发挥得恰到好处。网络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前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