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乐演唱中的控制能力研究本文主要从声乐演唱中对不同因素的控制、调节着手,阐明“控制”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声乐演唱艺术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全身心的控制过程,无论是对声音的技能技巧的处理还是从心理的角度出发,都要求演唱者有意识、有控制的歌唱。演唱在于抒发人的情感,然而美妙的歌声不仅来自于演唱者高超的演唱技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它更取决于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控制和驾驭音乐的能力。演唱的意义在于使听众得到美感,而声音的魅力在于能自如的控制歌唱的整体过程。关键词:声乐演唱;控制;能力“控制”一般的含义就是指采用一定措施使相关事物的运动等进行有机的协调作用,使其能够按照科学的规律发展。然而,什么又是声乐演唱中的控制呢?它是指在演唱者演唱技巧与内心调控共同作用下,而达到一种能伸缩自如,强弱得当,听起来游刃有余,具有线条美的声音。它包括生理控制与心理控制、感知体验等方面。而控制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它属于意志的品质,它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及坚韧性,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调节行动,实现并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歌唱的意志过程就是心理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运动过程。歌唱的技巧来源于对声音、气息、情感等方面的控制。只有通过对它的控制,才能逐渐形成歌唱的技巧,成为歌唱表现的手段。因此,控制能力就是驾驭作品的能力,它包含着演唱者对整首作品气息能量的控制、声音力度、速度的控制、心理自我控制,等等。它是输送准确、美好声音和表现作品内涵的“控制频道”。学习声乐以来,尤其是大学四年的学习,在专业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使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对演唱无任何控制能力的歌者,是不会演唱出牵萦梦绕的声音,一首成功的声乐作品也就无从谈起。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演唱水平高低也往往取决于演唱者对演唱作品时所需要的种种控制能力。因此,演唱中建立较强的控制能力是歌唱的关键。一、声音技能技巧控制是成功演唱的基石技能技巧控制在声乐演唱中十分重要,它是表现技巧的基础,也是歌唱的源泉,演唱者毫无技巧的演唱算不上科学的演唱。它包括对气息的控制,声区的控制,共鸣的控制,以及声音音量、强弱、大小,速度快慢的控制等等的一些控制,它需要演唱者经过反复的科学练习,并在发声中形成技能,而后在此基础上形成歌唱发声的技巧熟练的演唱。因此,技能技巧的控制需要演唱者在演唱发声实践中形成,然后在演唱中体现出来。本部分就技能技巧中控制中自己认为的几个重要方面展开阐述。1.歌唱气息的控制是技巧的基础,歌唱的源泉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支持点,歌唱是正确气息的控制结果,因此,歌唱气息的控制是歌唱的基本技术,也是重要的问题。气息控制能力决定演唱者的演唱能力。所以,只有掌握对气息的控制能力,才能使声音具有悠扬的歌唱性,形成美好的线条感。(1)对照自我,掌握“四性”曾记得,在刚开始学声乐的阶段,老是对气息掌握不好,不是在一句的第一小节就把气用完了,就是干脆憋住根本不用,使一首歌曲演唱得紧巴巴的,让人听起来难受,感觉“支离破碎”。其实,这也就说明没有很好地控制和运用气息从而导致唱不好歌曲。实际上,在声乐演唱中,吸进气息的多少并不十分重要,关键的是演唱者如何对吸入的气息进行控制和分配。可以说,掌握了控制气息的能力,也就掌握了歌唱的能力。在学习声乐期间,我个人觉得进行气息控制要掌握基本的“四性”:①弹跳性。例如《七月的草原》华丽的花腔是依赖于横膈肌灵活的弹力,用横膈膜弹跳的力度来支持气息,控制气息,从而使声音听起来明亮、轻松、灵活。这种轻快而灵活的呼吸在演唱时也是经常用到的。②持久性。例如《为艺术,为爱情》需要运用持久性的气息,一句中途不能换气,必须一气呵成,否则将破坏了乐句的“完整性”。在演唱时,开口气不要出得太多,声音做到渐强,用横膈膜来控制气息,声音与气息搭配要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歌唱者必须善于控制和调节气息,才能完成歌曲中较长的乐句。③流动性。例如《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情网》、《日月之恋》等歌曲,要求演唱者正确的运用气息,在演唱时运用横膈膜的扩张,推动气息。演唱者也要注意有些歌曲的创作手法(如弱起),演唱时注意声音随着气息与力度的要求慢慢而出,做到演唱时声音行如流水,气息具有滚动感。④可变性。声音的可变性,即依靠气息的支持与控制,声音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的变化,它是音乐表现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这种声音上的强弱和力度上的变化,必须在气息控制训练中去获得和掌握。如《铁蹄下的歌女》《黄水谣》里面强与弱的对比,渐强渐弱的表现,都必须用气息控制来完成,否则,强音会唱得生硬,弱音会唱得空虚,渐强渐弱将无法做到;如果做到用横膈膜来控制气息的力量,以“气”带声,以“情”带声,就可做到声情并茂,在这些歌曲中如果将气息控制得很好,强与弱的对比,渐强与渐弱都能表现出来,将会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体现歌曲的中心主题。(2)在演唱中学会气息控制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是关键的,它是歌唱艺术的动力源泉。在整个歌唱活动中都离不开气息的控制与协调。那怎样控制好演唱时的气息呢?本人认为第一,要对吸气控制好。在演唱过程中,有些歌唱者由于个人心理自我控制能力不够的问题,演唱时吸气很匆忙,总感觉自己气不够用,演唱时甚是痛苦,分析下来,觉得是方法有误:“自然呼吸是错误的!”。可见这些歌者并没有真正懂得歌唱吸气控制的方法。正确的吸气控制应该是有意志力的,抽象的说,也就是体会心情愉快时的“闻花”,放松下的“打呵欠”,毫无准备下的受惊,意外时的惊喜等一系列深呼吸的感觉来将喉咙和气管打开,这也是吸气控制关键的动作。吸气的道路是鼻、口要同时吸入,经气管到肺部,主要是肺下部,畅通无阻。这是歌唱深呼吸的开始,此系列动作中要求口腔是放松的(特别注意牙关要放松,舌头放平),鼻子也不能用劲。与此同时,要使横膈膜下降,使肺叶有足够的空间。横膈膜的下降控制动作是腰部的扩张。概括起来说,打开喉咙的动作和腰部的扩张动作,就是歌唱需要的深呼吸的正确控制动作。另外,吸气要从容不迫,不能急急忙忙只吸一点点,也不能吸得太多,吸少了不够用,吸多了易发僵,总而言之,吸气要控制适度,要感到非常舒服。因为歌唱的吸气过程本身就是休息的过程,放松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利用这一点来迅速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从而“愉快”的歌唱。第二,气的保持,这是气息控制的主要环节。歌唱用气是非常讲究计划和节省的,要想使气息保持住,就不能随便乱用和浪费,应对吸入肺部的气采用有效的调控。具体做法是:小腹略收,相反还要“有意识”地向外鼓,形成对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吸着点唱”。其实就是在呼的同时还要有吸的意识,从而形成了呼与吸的对抗,形成了歌唱所需的强有力支持。可以说:气的吸入——保持——呼出各环节的控制,都是靠歌者对气息控制动作而实现。气息控制直接影响着歌曲的表现,它是衡量歌唱者水准的一个尺码。歌唱者对气息控制的能力,也就是他歌唱的能力,可见,气息控制在歌曲演唱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巧用气息,学会力度控制声音的音量大小、强弱、色彩明暗等称之为声音的力度,它是表现音乐的基础。音乐的旋律和情感要靠声音力度来体现,同样,在歌唱中也是如此。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在声乐演唱中如果从头到尾用一成不变的音量,不加控制唱一首歌,就会使听众失去新鲜感。因而,在演唱时对声音的要求,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演唱者需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这样,用控制、对比声音力度来处理和演唱歌曲,不仅使旋律增强了律动感,造成一种波澜起伏、滚滚向前的动态美,而且可以用来描写意境和抒发人们心潮起伏的激越情怀。(1)力度控制与音准的关系我们在演唱歌曲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体会,演唱一首情绪激昂的声乐作品时,常因为情绪激动而越唱越兴奋,气息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导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控制,音有偏高的感觉。反之,在演唱低沉哀痛的歌曲时,由于音乐速度缓慢,乐句大都很长,而演唱者的气息又不太足,无法控制声音的力度,从而导致音不够准确有种唱低的感觉。甚至,还有的因为气息控制的支持点过于低,而又要达到某种高音和某种强度来加强力度控制,往往是把气息僵住了声音唱不上去明显偏低。因此说,气息力度掌握是否适度,将会直接影响歌声音准的,如果力度随意过大或者过小都将使声音达不到完美的效果。(2)力度控制与音色歌唱需要各种色彩来调剂,如同绘画一样,用声音刚柔明暗虚实来表现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演唱者如果不懂得掌握音色变化的技巧,声音就会很平淡,无任何表现力,也不会悦耳动听。虽然,每个歌唱者会因生理结构差别而导致音色不同以外,但与力度的控制也与音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同一个歌唱者在演唱同一个音高,就有可能因个人气息力度的控制不同,就会产生两种不同的音色,一个刚一些,一个柔一些。可见刚和柔的声音与力度控制是息息想关的,当气息的力度小而有力量时,控制就要缓和些,声音要柔些,反之则然。因次,在实际演唱中,要善于运用力度控制来调节自己的声音。当然不能仅仅靠力度的控制,还必须与共鸣箱紧密结合,使声音具有明暗色彩。(3)掌握方法,运用实践刚学声乐的时候,我总认为强记号,就应该唱得响亮,发出的声音象大炮筒样,声音发直,而没有弹性,给人没有喘息的余地。而唱弱音的时候,完全就是认为音量应该变小,造成演唱时并不是在气上走动,根本不去考虑它的艺术性,而仅仅是在嘴皮上下工夫,完全忽视了力度大小、强弱变化的掌握。其实,控制力度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的,常见的有以下四种:①对弱音控制主要还是要对气息的控制掌握好,否则,演唱的声音只会虚弱无力。当演唱音量越小的音时,对气息控制的力量将会越大,用较强的“吸着唱”的感觉加强吸气肌肉群同呼气肌肉群的对抗力,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轻气息对声门的压力,使声带产生最轻的振动。在高音区进行弱音控制时声带应变成轻机能振动,因此,在真、假混声的感觉中需要掺入大量的假声成分。②把强音控制在一定的力度时,先要在心里面对强音力度的强度有个计划,不要惧怕高音,按照自己的计划要求在方法上做适度调整。首先是放松的“打开喉咙”,根据所需音量的大小,以“吸着唱”的感觉向咽腔送气,声音感觉是从“嗓子眼”冒出来,贴着咽壁向鼻咽腔“呼送”。声音的力度小,则“呼送”的气量少,声音的力度大,则“呼送”的气量大。到了高音区,更应该加强“吸着唱”的感觉,对呼气的量应当给予更巧妙的控制。也要注意在演唱时做到“强而不躁”,因为音量过强会影响歌曲的本身,而且会破坏听众的审美感受。③演唱由弱渐强的声音时,它必须体现声音的流动性,增加情绪的张力,因为它是感情的逐渐激动的倾向,是“宽广的气息”的表现,同时也是连接两个乐句情绪的主要手法。因此,歌唱者首先要找到弱起音的正确感觉: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轻松的“打开喉咙”,感到一股“嗖嗖”的凉风从喉底下方的“嗓子眼”贴着咽壁送进去。声音也随之向上传送出来,这时的声音是集中成“点”状。到声音慢慢渐强时,加强“吸着唱”的感觉向共鸣点逐渐增强呼气的量。整个人要处于放松、兴奋的感觉,于是,自己能感觉到音量由小到大,声音由“小点儿”膨胀成满腔灌的声音。④当声音由强渐弱时,是抓住听众心灵的重要因素,也是增加“引人入胜”音乐效果的重要手法。演唱者要在“吸着唱”的感觉中控制气息,让声音向后倒并且逐渐变暗、越来气越多声儿越少,由原来一大块儿的共鸣音响渐渐转变为集中的小共鸣点。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声音是减弱,但是对气息的要求还是一样,声音必须在气上走动。声音由强渐弱时,自我感觉不应该是声音变小了,而是声音向后方远去了。歌唱力度控制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力度变化还与人们追求的美好声音紧密相关,而歌唱力度控制又是歌唱技术中最必要的基本功,是加强歌曲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每首作品都对歌曲做了一定的力度标记,但是演唱者仅仅根据这些标记去表现歌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认为演唱者必须对歌曲的情境、情绪及情感的发展而赋予不同的声音力度。当然还要注意不能随意的或强或弱,如果每一两个音节就有一个渐强、渐弱,则破坏旋律线条的连贯和统一,给人以轻浮、艺术趣味低劣的感觉。所以,在保持乐曲的风格,结构布局及乐句的旋律线条总的情绪前提下,有一些适度的语气和音量变化是必要的。如果力度没有任何变化,就会使音量、音色一直无变化,使音乐流于呆板、乏味,但如果变化太频繁、太夸张、太琐碎,也会流于庸俗。在演唱《沁园春·雪》时,绝不能从头到尾大音量,有些演唱者对音的强弱控制较差,该弱的弱不下来(如:唱第二次的“雪飘”),该强的强不上去或站不住(如:唱第二次的高音“万”)。其中里面有几句是情境描写,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概貌介绍,而另外几句是抒情的语段,因此,我们必须有轻有重,有急有缓,前者应唱得气势宏伟,豪迈壮丽,气吞山河。后者应唱的抒情、委婉。当唱到“具往矣”时,那种豪迈,那种自信,那种坚强钢硬更是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演唱《亲切的平静》的时候,由于旋律起伏不大,往往有许多演唱者演唱的很平淡,忽视力度变化的重要性。其实,在演唱此类歌曲更加需要演唱者通过力度的微弱变化控制,从而体现圆润、情绪细腻、音色优美的声音。总之,要想唱好一首歌曲,就要十分细心地、讲究地、合理地安排好每个细节,以便有效地控制好声音,最后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特别是那些难度系数比较大的作品,如《黄河怨》、《风萧瑟》、《我爱你,中国》、《不幸的人生》及歌剧咏叹调,等等。只有合理安排力度布局,在演唱时控制好力度变化,才能使音乐层次表现得细腻准确,把情感的转换、结构上高潮的准备,展开与收缩等细致的音乐变化充分表达出来。3.速度控制及情感表现作曲家格里格(Grieg)说:“如果一位指挥家把速度弄错了,那就什么都完了。”[注1]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也曾指出:“速度是音乐的生命。”[注2]由此可见,在声乐演唱中,速度在声乐演唱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正确的速度,演唱出来的歌曲就会给听众以混乱之感。只有适当的速度,才可以表现出正当的表情,表达歌曲的含义。演唱者控制速度及其变化,就是为了更准确、更细致地反应情感变化。正所谓:“速度表现情感,情感决定速度。”一首歌曲都标有一定的速度记号,但又细致的分为许多表情术语,如:宁静的柔板、活泼的小快板、有生气的快板、柔和的慢板等,柔板表现温柔爱恋,亲切热情的情感,演唱时为慢速;慢板一般表现哀痛而忧伤的情绪,也是用慢速,但是多一些沉重的情绪;快板表现欢乐而活泼的情绪,演唱时速度较快。凡此种种记号,都说明了速度就是情绪和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例如,表现悲伤的情绪的歌曲《你知道吗?好妈妈》决定了演唱速度是稍慢的;表现愉快而欢乐情绪的《飞向无限向往的明天》决定了演唱速度是稍快的。在声乐演唱中,我们常常出现演唱速度不稳定的现象,有的速度与情感不统一,也有的毫无根据地或快或慢,至于怎样渐慢或渐快,就难于控制了。作曲家有时在歌曲前面标有速度,有时没有标记,不论作曲家有没有标记,演唱者都需要对乐曲进行深度分析,要把尊重歌曲速度的标记作为神圣的职责,对于那些速度变化过多的歌曲,如果作曲家没有标明速度,可以作一些速度的处理(如渐慢或渐快或突慢或突快,回原速等技巧),但演唱者应当仔细琢磨,根据歌曲的情绪、情感来认真研究,不能过于夸张,要恰倒好处!例如:《我悲伤,我痛苦》歌曲速度标记为柔板,有感情的就说明了总首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比较缓慢。歌曲一开始就沉静在悲伤的情绪中,速度缓慢,但到了“敌人闯进我的家乡,捉去了我的父亲”这一句,速度加快,表现出愤恨的情绪。到了第三段,虽然速度是原速,但是要求情绪更加激动,通过控制速度来更加完整的表现歌曲艺术魅力。最后一句,是歌曲的亮点,歌唱者要根据歌曲的感情基调,以及歌曲的感情需要,适当调整速度,在“再也”处应稍做停顿,然后再唱“回不来”,这样一种的停顿,更加体现感情的悲哀。速度的这种变化就表示着情绪的一定的变化,从而影响着整首歌的表演中的一系连的变化,如果没有速度的变化那么歌曲就不会给人以流动的感觉也就不会有夜莺似的歌声了。一定的速度反映着一定的情绪,速度上的变化影响着情绪的变化,一般的说,速度越快,情绪越激动。反之,速度越慢,越平静,或者说是更深沉。因此,歌唱者在演唱时要以气息控制为基础,切忌呆板、僵化,特别是渐慢、渐快的的艺术处理要自然得体,确定适合歌曲的速度,在演唱中严格控制。演唱速度控制能力的高低,标志着一个歌唱者艺术造诣的深浅。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应当尽可能的变化速度。在任何歌曲中都有无穷无尽的变化,演唱者应尽可能的追求,做到控制得当。技能技巧控制的掌握,是需要演唱者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学习。从而在舞台上体现,它关系到演唱者是否能驾驭作品的能力。一个毫无演唱技巧控制能力的歌者,是不能完整演唱声乐作品。同时,演唱者要树立整体歌唱的观念,也就是要掌握呼吸、共鸣、发声、吐字等系统中的共同协调运动,所有各要素要综合起来掌握。演唱的技巧的控制不能单独强调某个方面的重要性,它必须整体的控制。虽然本部分我只谈到三个控制能力,但是,歌唱者仍需要歌唱者全身心投入歌唱中,树立综合歌唱的观念。二、心理调控是成功演唱的前提歌唱与其说是生理过程,不如说是思维过程。从而得出“控制”另外一种含义,即是一种自我的思维、想象、情感、动机和欲望等心理进行的无声又无形的内心控制过程。其实它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因此,控制必须先由心智而起,才能把技巧发挥出来,同时,在演唱中心理的调控起着相当大的作用。1.意念控制是发声机能调节的先导意念是指观念、念头、想法。而声乐中的意念,就是演唱者在演唱时如何发声的想象与影象,它是声音发声的基础,也是演唱者对技巧领会的体现。在演唱时,演唱者仅仅是盲目的,毫无意识的去演唱,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潭死水。因此,在演唱中,演员的意念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要求演唱者把歌曲所要表现的声乐技巧、感情内涵、情绪等在脑海中显现,从而真正为歌曲服务,让听众认同。在技巧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控制气息的方法是“吸着唱”,其实它是需要演唱者去体会感觉,如果演唱者领会为“吸着气”演唱,不但会造成自己因为没有气而憋住,也会体现出方法的错误;还有我们经常在唱高音区渐强、渐弱感觉非常困难,经过四年的学习,我认为歌唱首先是心理状态要好,也就是意念上要控制好,感觉高音不高,在高音上渐强的时候,感觉声音在头顶上慢慢的游离,送去远方。但要注意声音出来的时候不要过于强,要感觉是在“拉皮筋”,慢慢的渐强,唱的时候要在一条线上,就象对远处的人喊话一样。2.情绪与情感控制的必要性歌唱的目的是激起听众感受歌曲思想内容的情感,达到一种共鸣的效果。它需要靠演唱者的声音来完成的,当然有时也会借助于某些外在情绪的渲染。情感本身是心理的主要品质,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内部感受和心理的反应。众所周知,声乐教学中进行大量的声音训练就是为了使嗓音能够顺从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唱出带有各种情感的声音去激起听众的悲哀、快乐、温情、爱慕等情感体验,从而体现作曲家的创作本意以及自己对作品的创造性理解,换言之,声乐是将演唱者对作品理解后产生的情感转化成听得见的艺术形式。但如果歌者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演唱情绪,放任自己对歌曲理解而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外在情绪表露,就无法把握声音的控制,也就难以再现作品的真正意韵。一首歌曲不可能只表达一种单一的意境,而往往是从一种情感体验经过复杂的心理过程,根据故事或情景的发展接连引发出一系列的情感历程。所以,任何一个优秀的演唱者在准备演唱一首新的声乐作品前,都会将歌曲进行仔细分析,使得对每句的不同意境都有细致的体会,从而在演唱过程中才有可能将不同的意境连接成一根完整的情感线索,时时刻刻牵动听众的心。曾演唱女高音独唱曲目《黄河怨》,此首歌曲要求演唱者体会情感的变化。歌曲开始处“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表述的是一种无奈与伤感的情绪,而接下来“鬼子啊,你这样没心肝!宝贝啊,你死得这样惨……”则由悲愤发展为痛苦和悲切。歌曲开始将感情埋藏得很深,是一种将满腹悲愁和满腔仇恨用一种无奈的情怀来对黄河倾诉,进而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高声申诉。此后,随歌曲的发展逐一展示怨恨、平静、向往等种种情感的表现。面对如此丰富的情感变化,我刚开始演唱时却过分注重情绪的外在表现与渲染,从而使自己开始就陷入一种情绪之中,无法完美演绎作品的真正内涵。后来,经过专业老师的讲解,使我认识到:如果歌手真的能够将每一个情绪都“完美”地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给观众,那他的演唱无疑是一种外在的、不投入的虚假表演,而受情绪感染形成的情感表达则会使歌曲的表现形成物是人非的尴尬局面。3.学会自控,良好歌唱谈到心理的调控我们都会想到音乐美学方面的歌唱艺术心理的控制,而在此文,我想要讨论的是影响技术发挥的心理调控因素。因为在舞台上所要表现的一切艺术能否被广大观众接受,不但取决于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更多的是临场发挥的好与坏。每个人上台演唱或多或少会紧张,但有些人掩饰得好而有些则差一些,这其实是歌唱心理控制能力的差异。对于一个声乐学习者来说,学会控制自己的心理与学会正确地呼吸同样重要。因为歌唱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过程,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来观察,这些器官都是相互联系而又互相制约的。如果心理有任何心理负担,那么在演出时就会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使以前已经掌握的技能无法正常发挥,平时的水平和表演时的水平判若两人,可见,紧张心理给歌曲演唱带来了极大的损害。紧张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本能反应,而紧张与不紧张主要取决于他们克服和控制这一反应的能力,这种控制能力的大下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与外界条件需求程度不同带来的压力差大小。如自身性格类型的不同,自信心及心理潜意识等其他各种原因造成。②与自身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关。技术水平越高,自信心越大,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越强。③能否控制自己在登台时较快地进入角色。④与对外界条件压力和刺激的“适应性”能力有关。即经常登台表演偶尔登台者的控制能力差异较大,前者强,后者弱。要提高对紧张心理的控制能力就要针对自身具体问题进行具体调整,而其中“适应性”训练是提高临场心理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另外,进行特别的心理调整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良好的歌唱心理是完整表现歌曲的基础。正确的歌唱状态是与歌唱有关的各器官处在协调、自然的状态下,而且可以随自己的意志去调控、指挥活动。这种心理状态需要平时长期的锤炼来成就。①建立歌唱的自信心;②歌唱时全身放松但不松懈;③对作品及表现的内容能高度集中精力;④有饱满的精、气、神且忘我的状态;⑤坚强的意志行为,等等。三、技能技巧控制和心理调控的融合是成功演唱的保证“控制”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掌握住不越出范围…,使自身保持某种特定状态的活动,控制有一定方向和目标。其作用在于使事物之间、系统之间、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克服随机因素。”可见,控制它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的控制,它是贯穿整个歌唱活动中的动作、意识和行为,它有局部的小控制,又有整体统一的大控制,局部如果是一个齿轮,综合就是整个机器。歌唱中的各种控制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控制系统,使整个歌唱活动在这一系统中运作。综合的控制是歌唱控制的完整体现。1.娴熟的技巧是良好心理歌唱的基础在声乐演唱中,灵活运用自己的技能技巧演唱是表现声乐作品的关键,演唱者要善于剖析声乐作品,从而表现相适应的技巧。但是我们在演唱时经常给听众的感觉好像从来没有学过声乐一样,演唱时根本谈不上方法,气息不足、声音干硬、毫无色泽、节奏混乱、速度不稳等等。其实这就是学习不勤奋,方法不正确,或者歌唱者尚未掌握一定的演唱技术的表现。对所演唱的技术尚感一定的困难,在演唱中将没有足够的能力“游刃有余”的歌唱。歌唱者在演唱时感觉困难,我觉得这与自身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关,即所谓“艺高人胆大”,说的就是技艺高超能为歌唱者壮胆。技术水平越高,自信心越大,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越强。相反,如果技艺不娴熟,平时缺乏锻炼,在演唱的时候就缺乏自信,没有胆量,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针对这种情况,只有真正掌握了歌唱记忆,做到心中有“底”,演唱时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知识
- 企业如何编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 液化天然气基本知识
- 2025至2030年止滑带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椭圆形封头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末端卸扣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预防拐卖安全教育
- 广州税务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挤线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无陪护患儿的护理管理制度
- 单采血浆站血液安全技术核查指南
- 卫健委2020年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情况的汇报
- 能力验证课件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大学语文《西厢记》PPT课件
- 《中华经典诵读》PPT课件
- ZL40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设计(含全套CAD图纸)
- 履带底盘的组成介绍及各参数的计算
- 砼检查井自动计算表格Excel
- 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中评协[2009]199号
- 某化纤毛纺厂总配变电所与高压配电系统设计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