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护理化妆品市场分析_第1页
个人护理化妆品市场分析_第2页
个人护理化妆品市场分析_第3页
个人护理化妆品市场分析_第4页
个人护理化妆品市场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护理化妆品市场分析

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由于我国化妆品行业固定资产投入小、市场细分明显、产品多样化的特点,使规模效益在生产成本上表现得不显著。新企业的资本进入壁垒较低,据业内人士介绍,开办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只需50-100万元,企业可以直接投资,还可以以OEM的方式切入。但进入行业之后,资本规模直接影响企业在销售和研发上的投入,而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销售上的高投入可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著名的品牌,研发上的高投入可提高产品差别性,提升产品外延或附加值,因此,产品的价格较高,市场占有率也较高,例如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等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策略。而资本规模若太小,则不免在研发经费及营销管理支出等方面捉襟见肘,导致产品价格低,市场占有率也低的竞争劣势。因此,我国化妆品企业而言,当务之急都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档次,继而达到提高产品利润率的目的;中小型企业可以着重开发自身特色,与大型企业形成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生产格局。化妆品行业发展趋势(一)美妆及个护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美妆及个护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但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增长空间。一方面,消费群体持续扩容。随着大众护肤理念的提升,对自身外在形象的不断重视,我国男性美妆及个护产品消费群体持续增加,消费者年龄结构向低年龄段与老年人口群体扩散,三、四线等低线城市消费习惯逐渐养成。另一方面,人均消费支出稳定增长。与欧美日等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美妆及个护产品人均消费支出较低,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中产阶级群体的不断扩容以及消费升级的强大驱动,消费者为自身投资意愿不断增强,更愿意为高品质产品买单,这将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购买力支撑。Euromonitor数据预测,2026年,我国美妆及个护行业规模将增长至8,177.27亿元,2022年-2026年行业复合增长率将攀升至7.32%。(二)化妆品行业内外部因素利好叠加,国产品牌竞争力增强本土美妆及个护企业自20世纪末开始发展壮大,但长期处于收入增长受限、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劣势。近年来本土企业借助内外部有利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提升品牌实力,迅速实现产品渗透并提升市场占有率。从宏观外部环境看,民族认同感与自信心增强、国产精神需求迸发以及独立审美的逐渐塑造使民族文化、东方之美成为热门IP;而更具包容性的年轻消费群体快速成长以及疫情下海外消费的加速回流更进一步提升了本土品牌产品需求。从品牌自身内部因素看,技术研发持续投入,本土美妆及个护产品质量稳定提升,积累了广泛的品牌认知度与消费者美誉度,涌现出一批凭借自身优势深挖细分赛道,打造特色产品的本土企业。这些企业纷纷向高端市场渗透,逐步赶超跨国龙头企业,凸显后发优势。此外,本土企业不断贴合消费者个性化与多元化需求,着力打造多维产品矩阵,通过实现高性价比、下沉渠道深入拓展来稳固大众市场需求,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全消费层次、垂直消费人群全覆盖,稳固大众市场优势并积极抢占高端市场份额。(三)化妆品行业互联网零售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线上营销模式趋于多元在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创新技术加持下,信息媒介加速变迁,消费方式与销售渠道有了巨大转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1亿,占网民总量的80.00%。用户规模的扩大促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由2015年的32,424.00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108,042.40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2.21%。新冠疫情加速了消费群体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未来我国互联网零售渠道发展将更加成熟。随着企业对电商渠道的持续投入以及线上消费体验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美妆及个护线上渗透率有望进一步加深,互联网零售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消费品的传播与媒介密切相关,品牌理念与产品信息的获取渠道也早已从传统的电视广告、纸质媒体演变为移动互联网。线上高速增长以及新媒体的不断兴起,使美妆及个护企业营销模式更为多元。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平台发展逐渐趋于饱和,而以小红书、抖音、微博、知乎为首的社交电商平台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影响力度越来越大,电商与社交的融合逐渐成为企业营销的主流。社交媒体的发展、美妆KOL的带货能力、直播与短视频的兴起为新品牌、新产品的崛起提供新机遇。线上营销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与东西部二元结构差异固有格局下,正成为美妆及个护企业推广新产品的主要营销渠道。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与信息交流速度的加快培育了大众科学消费的理念,在美妆个护消费领域催生出大批成分。疫情背景下,这一消费理念更深度影响行业走向。人民群众对健康、安全需求进一步升级,消费者科学护肤护发意识增强,对于产品耐受性、刺激性、吸收性的关注格外强烈,成分安全、有效、健康、有机的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对其功效性与使用感也愈加重视。产品成分能否解决自身核心诉求,能否满足防晒、防脱、抗衰、祛痘等实用性功效,在中国消费者购买护肤护发等美妆个护产品的决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妆行业产业链中游我国美妆行业产业链中游主要是美妆品牌行业。受益于我国消费升级、美妆社交平台发展等,我国美妆行业发展迅速。包括护肤、彩妆、香水和个人护理在内的美妆市场销售总额从2015年的411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620亿元,2015-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6.0%。中国是最大的化妆产品消费市场,国际化妆品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2015-2019年,中国化妆品行业进口量和进口金额逐年递增。据海关署统计,2019年中国化妆品进口22.74万吨,进口金额132.27亿美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化妆品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增速下滑。中国化妆品市场销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美丽经济日益火热,化妆品市场发展迅猛。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迅速抢占市场。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和高端品牌各领风骚,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需求。网络零售监测系统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化妆品线上零售额为917.26亿元,线上零售量为17.21亿件,其中面部护肤仍是消费大头,线上零售额占比59.34%,市场成绩亮眼;其次是彩妆和美发护发,占比分别为26.00%、7.98%。目前行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男士护肤品市场逐渐形成;另一方面,面膜成为护肤品大类中关注度最高的子类。十三五期间,在中国经济社会取得良好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化妆品市场和产业也得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2016年10月1日起,我国普通化妆品免消费税,高档化妆品税率将至15%。从2018年7月,护肤、美发等化妆品及部分医药健康类产品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将由8.4%降至2.9%。化妆品行业竞争格局(一)化妆品行业整体竞争格局伴随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结构的稳步升级和消费理念的逐渐改变,我国美妆及个护行业经过多年发展,行业规模持续扩容。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作为充分竞争行业,我国化妆品持证生产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化妆品注册备案产品数量达到160余万个,市场参与主体众多,行业竞争激烈,并呈现一定的二元结构属性。一二线城市以高消费为主要受众的高端市场,其目标群体收入较高,对产品功效、具体成分、品牌知名度更为看重。跨国龙头企业凭借多年建立的品牌形象与巨额的研发资金投入,具有一定先发优势,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美妆及个护高端市场主要集中于大型跨国龙头企业,前十大企业市占率65.80%,相较而言,本土企业在高端市场竞争力略显薄弱,前十大企业中仅占两席。大众市场是本土企业近年发力的重点。本土企业以较高的性价比、灵活多变的营销手段、贴合本土需求的特色设计、不断提升的产品品质快速崛起,获得三四线城市大众消费者的青睐。前五大本土企业市场占比合计已由2012年的8.40%增长至2021年的13.60%,市场份额逐年提升。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美妆及个护大众市场前十大企业市占率43.60%,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端市场更为激烈。(二)化妆品行业领域竞争格局1、护肤品市场竞争格局作为我国美妆及个护行业的第一大细分领域,护肤品市场竞争尤为激烈。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护肤品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企业依次为欧莱雅、雅诗兰黛、宝洁、资生堂及百雀羚。国外龙头企业凭借自身技术优势与长期积累占据市场主要份额,但以百雀羚、伽蓝、上海家化、上海上美、环亚科技为代表的一众本土企业结合各自技术优势与产品特点,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主营赛道,逐渐跻身行业前列,其中,环亚科技在国内护肤品市场所占份额为0.90%,本土企业排第8位。2、个人护理市场竞争格局个人护理市场细分品类众多,不同细分领域具有不同的行业特点与竞争格局。以占比最高的护发品市场为例,宝洁以33.50%的市占率牢牢占据该细分领域第一的位置,前五大企业市占率合计达到66.80%,行业集中度较高。随着市场细分程度不断加剧,本土企业以差异化产品与个性化经营策略正逐渐打破外资垄断的竞争格局,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环亚科技以无硅油技术与头皮护理为发力点,阿道夫主打香氛洗发水,拉芳主打营养柔顺。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阿道夫、环亚科技、拉芳分别以8.70%、3.20%及1.70%的市占率分列行业第3、第6及第8名。3、防晒市场竞争格局随着防晒理念的不断提升,我国防晒市场潜力持续释放,各企业纷纷加大产品研发投入与市场宣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前十大企业市占率合计达55.80%,其中,贝泰妮、环亚科技、立白分别以3.30%、3.20%及2.80%的市占率分列行业第6、第7及第9名。化妆品行业产业链化妆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原料商和生产商。原料供应环节主要提供生产化妆品所需的原料及包装材料,生产环节包括品牌商自主生产和寻找代工厂生产两种方式。中游为品牌商。品牌价值是化妆品行业的核心,因而品牌商在产业链上通常拥有更高的话语权。下游为渠道商和零售终端。线下渠道方面,高端化妆品多采用直营模式,中端和大众化妆品多通过经销商触达零售终端,线上渠道方面,部分品牌商自营线上业务,也有一些品牌商通过代运营商实现线上销售。化妆品行业一般享受10倍溢价率,终端价在100元左右的产品,原料商的出厂价/生产商的成本价大约为10元,生产商加价5元,品牌商加价30元,经销商加价20元,零售终端加价35元,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从价值分配可以看出,中游品牌商和下游渠道及零售终端分得行业大部分价值。毛利率方面,上游原料商的毛利率水平一般为20%-30%,美妆代工厂的毛利率为10%-30%。个别原料提供商如透明质酸龙头华熙生物的原料产品业务毛利率可达70%。中游品牌商的毛利率最高,区间在50%-80%。其中,国际大牌和国产功能性护肤品牌毛利率在70%-80%,传统国货品牌的毛利率大多在60%-70%,水羊股份毛利率在50%左右,主要由于其贴片面膜品类毛利率较低,新锐品牌尚处于培育期,且增加了品牌代理业务。下游代运营商的毛利率为30%-40%,个别企业如壹网壹创毛利率可达47%,主要由于其业务结构中高毛利率的品牌线上管理服务(服务费模式,不买断产品)占比较高,低毛利率的买断模式(经销模式)占比较低。另外,根据艾瑞咨询的信息,下游经销商的毛利率为20%-40%,零售终端的毛利率为30%-40%。净利率方面,上游原料商的净利率一般在5%-15%,代工厂的净利率在1.5%-10%。个别高毛利率的原料供应企业如华熙生物的原料产业业务净利率可达25%。中游品牌商的净利率区间在5%-20%,品牌商有高毛利率、高费用率的特点,其中,销售费用率通常高达35%-45%。下游代运营商的净利率在2%-10%,个别企业如壹网壹创可达30%。化妆品原料主要包括基质、表面活性剂、一般添加剂和化妆品活性成分。基质是构成化妆品形态的主体,包括油质(用于水乳、精华、霜等产品)、粉质(用于香粉、粉饼、眼影等粉末状产品)和溶剂(用于香水类产品)。表面活性剂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起到清洁、润湿、乳化、分散、发泡、增溶等作用。一般添加剂包括香精香料、化妆品用色素、化妆品用防腐剂、抗氧化剂等。活性成分指的是对人体皮肤产生作用的成分,包括防晒、保湿、美白、控油、嫩肤、除皱等功效的活性成分。从各类原料的消耗量看,化妆品原料配比结构中基质、表面活性剂、一般添加剂和活性成分的占比分别为63%、19%、10%和8%。虽然基质的使用量最大,但其成分以水为主,价格低廉。活性成分溢价空间较大,是原料商竞争的主要领域。全球化妆品行业概况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2020年全球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为4840.3亿美元,受疫情影响同比下滑3.8%。2021年全球化妆品市场明显回暖,行业规模增长至5249.1亿美元,同比提升8.4%。2015-2021年,全球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7%。中国化妆品行业销售额位列全球第二。按全球化妆品行业各国销售额占比看,美国为第一消费大国,2021年占比17.64%,中国为第二消费大国,2021年占比16.79%。日本、法国、韩国2021年化妆品行业销售额分别占全球的7.30%、2.89%、2.66%。美妆行业产业链上游原材料行业为化妆品提供生产所需的有效成分、表活、油脂等基础物质。目前在美妆原材料行业中,国际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美妆行业发展最早的欧美企业占据了第一梯队;而日本企业位列第二梯队;国内化妆品原料生产水平较弱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能实现基础功能,但高阶工艺的关键性原料对国外生产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