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都江堰的修建者、修建时间以及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巨大贡献;2、了解编钟的构成及其音乐原理。3、通过都江堰图示,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工作的原理,提高识图和空间想象力。4、通过探究都江堰的修建和编钟乐舞,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习重点:都江堰的灌溉作用。学习难点: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活动准备:硬纸板、铜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自制ppt短片(都江堰和编钟的图片加上编钟乐曲,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节课所学),导入新课。新授过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卡1:都江堰。2.自主学习卡2:编钟。第二环节:交流展示根据自主学习卡上的问题,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第三环节:探究——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探究一:百姓疾苦(原因)。2.探究二:先人智慧(修建)。(1)看一看(2)画一画(3)讲一讲(4)智慧分享3.探究三:后人评说(意义)。第四环节:体验——神奇美妙的编钟1.体验一:编钟的发音。2.体验二:听乐编钟。3.体验三:听乐赏舞。第五环节:归纳总结与总结提升第六环节:快乐收获(1)达标练习(2)三峡大坝第七环节:情感升华先辈的勤劳与智慧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和美的享受,我们也一定要在学习先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发挥聪明才智,来造福于子孙万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科技梦、强国梦、中国梦!一首《中国梦,我的梦》送给大家!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学情分析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已经做到了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新的锐利工具和先进技术推动了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地主剥削农民的新型封建生产关系开始确立。各诸侯国大力发展生产,掀起竞相改革的风潮。人们思想大为解放,在思想领域形成学术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局面。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科技发展,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具备看图、识图和对知识进行简单归纳的能力,已经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探究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他们社会价值、强化环保意识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根据学情和,课前需准备硬纸卡进行都江堰平面示意图的设计,准备单个铜铃和三对铜铃来完成编钟的学习。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效果分析教师利用都江堰、编钟图片和编钟音乐,自制的小短片进行导入,让学生对本节课有整体的认识,带着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了历史知识,对学生的识图、史料解读、合作能力都有了培养,达到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创设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学生对老师创设的图片、视频、敲击小铜钟等情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体同学被调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并收到很好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在上课时能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对老师创设的体验学习兴趣浓厚,完全融入课堂,对历史的直观感知、情境体验和参与、创设的问题情境都有较好的反馈,尤其是学生对生疏、疑难知识的理解,如都江堰的运作原理?什么是编钟?编钟是如何发音的?都巧妙的予以化解,起到拨云见日、化难为易的作用。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式灵活,问题设计巧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是一节有趣且高效的课堂。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教材分析《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是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最后一课。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都江堰工程代表了这一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水利方面的最高成就,编钟充分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方面已经达到很高水平,这些都充分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展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并形成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人教版把都江堰的学习放到大变革时代进行学习,反映了科技成就的取得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把编钟的学习放到文化的勃兴进行学习,体现了大变革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思想文化的繁盛。根据北师版教材的编排,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把对都江堰的学习内容整合为三个探究进行学习。1.探究一:百姓疾苦(修建原因)。2.探究二:先人智慧(运作原理)。3.探究三:后人评说(工程作用)。把对编钟的学习整合为三种体验进行学习。1.体验一:编钟的发音。2.体验二:听乐编钟。3.体验三:听乐赏舞。本课教学可运用课本上的所有图片进行问题说明,并添加视频进行辅助教学,准备铜铃作为学习编钟的教具。本课重点是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勇气和对美的追求。本课难点是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引发学生对宝贵历史财富的认同感和由衷的自豪感。本课分1课时,为新授课。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测评练习1、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A.李冰父子B.刘备C.诸葛亮D.郑国2.都江堰的功能主要是()A.能防止长江的洪涝灾害B.能防止黄河的洪涝灾害C.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D.只能蓄水,不能防洪3.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已造福于人民2000多年,在今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也未被毁坏。这项工程是()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邗沟4.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鼓B.瑟C.编磬D.编钟由都江堰问题引出当今中国伟大的水利工程三峡,认识体会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辩证统一的关系,强化环保意识;加深对祖国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经过问题测试,学生学习效果很好。1.A2.C3.B4.D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后反思《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是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中的最后一课,是一节简单的早期科技成就。本课涉及到了都江堰和编钟两个问题,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刚拿到这个课题时,真的很头疼,这是怎样的一个课题,在历史的发展中,它过于简单、过于不被看重了,都江堰和编钟能有什么意思和可讲的东西,心底一片茫然,但却不甘于平平去构思。本来,我也顺着教材设计了一个课件,但看上去平淡无奇,听起来应该更让人乏味,不行,我不能这样去讲。首先,我否定了自己的第一次备课结果,我决定再去试一试,试一试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我久久思索,不肯放下,终于,我有了这样的构思,都江堰是水利工程,为民服务,我何不以民生活的疾苦为原因而入手进行探究学习,进而,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以三个探究学习为抓手,即一探百姓疾苦,二探先民智慧,三探后人评说为线索,分别着眼于都江堰修筑的原因、运作原理及作用,这样就解决了都江堰的学习问题。编钟如何学?因为重点在感悟,所以以学生体验为主,那就设计为体验学习,这样就有了三个体验的学习设计,即一体验编钟的发音,二体验听乐编钟,三体验听乐赏舞。通过上课的效果,可以看出本节课这几个环节的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关于“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环节的设计,是想让学生独立与合作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关于“探究学习”是师生通过不同方式共同完成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运作原理和具有重大意义的深入学习;关于“体验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验古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魅力;关于“归纳总结与总结提升”是教师引导完成本节课的总结和本单元的提升;关于“快乐收获”除了收获本节课学习的重要知识外,还通过智慧的延伸收获今天人们的伟大智慧成就;关于“情感升华”则是通过学习先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他们的各种梦想。本节课的设计的成功之处是: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如能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结合,例如,翘翘大拇指、鼓鼓掌或与学生握握手等,则会更好。给更多个学生敲打铜钟的机会,让他们来感受铜钟的发音。附教学随笔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聊城市上周,参加市级历史教学能手评选,课题是七年级上册(北师版)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本节课讲述的是古代科技成就,内容包括都江堰和编钟两部分。教材内容表述非常简单,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都江堰和编钟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编钟的具体目标要求是“了解编钟的构成及其音乐原理”。在教学设计中,我想如何把编钟的学习更好的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感觉有趣味且能深刻理解。如果只是文字、图片和解说,还不足以让学生感受到编钟的构成及其音乐原理,想来思去终于有了眉目:我何不把真的“种”带给学生呢!心中顿时豁然开朗起来,于是有了如下的课堂微创新。我准备了七个小铜铃,分成单个和三对,分别用红粗绳穿起来备用。为了给学生一个惊喜,上课前我用报纸包住这些铜铃和课本一起悄悄的放在了讲台上。在进入编钟学习时,我先问:“同学们,见过钟吗?”有部分同学回答“见过”。我在PPT上展示了一幅钟的图片,之后问:“在古代钟有什么用途呢?”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敲钟报时”、“有情况时也敲钟”“……”我和学生们一起总结:“这么说,钟有报时、报警的用途。还有什么用途呢?”学生在积极思考,我趁机说:“我也给大家带来一口‘大……钟’”。我故意把“大”字说重并把声音拖长,同时把小小的铜铃提起,学生们看到哄堂大笑起来。我笑着说:“这是缩小版的。”接着解释:“有同学可能疑问‘这不是铃吗’?这就要看在哪儿敲了,如果在里面敲是铃,在外面敲呢,则是钟。”我边说边走下讲台,高高提起小铜铃问如何让它发音呢?有同学边拿笔边叫到“敲……”,我把铜铃凑到拿笔的学生面前,学生用笔使劲的敲在了铜铃上,我提起响着的铜铃在教室走了一趟,边走边问“大家听到了吗……?清脆响亮,余音绕耳,非常优美。既然这样何不用它来做……”,学生一齐答道“乐器。”洪亮的回答表明学生的兴致高昂起来,我便接着追问:“一个铜铃能发出更多的旋律吗?”“不能……”。“那我们看还有没有更多的铜铃呢?”我边说边回到讲台,伴着他们不断的“啊”声,故意慢腾腾在报纸里提出了一串、一串、又一串。学生们兴奋起来,放光的眼睛全部集中在我的手上。面对他们的期待,我故意皱着眉头说:“这么多,怎么放呢?”我顿了一下等待学生的思考,开始有同学出谋划策了:“挂起来!”目的达到,我高兴的说“给它搭建一个漂亮的‘钟架’吧!”于是,我把铜铃按绳子的长短依次挂在了左臂上,三串小铜铃排在一起,看上去非常漂亮。我借势问道:“这组成了什么?”响亮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编钟……”。“敲打会是什么效果呢?”看着学生们瞪大的眼睛,我拿起小木棒,依次打击,美妙的旋律盈满了教室,学生兴奋至极,并跃跃欲试,教室里欢快起来。我借此鼓励道:“不久的将来,我们班一定会出现乐器演奏家”。之后我在PPT上展示出了编钟的三幅图片,有一排的,两排的,三排的,并通过编钟大型演奏的视频让学生在此领略到战国时期我国的音乐演奏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通过这样的体验学习,无需再用语言去解释什么是编钟?编钟是如何发音的等等?学生在轻松快乐中了解到编钟的构成及其音乐原理,也体会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把学习的问题化为看的到的,摸得着的,带着学生去“做”去“感受”,达到化繁就简的良好教学效果。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标分析《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是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最后一课。课标要求: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164-2024熔模铸件缺陷分类及命名
- 二零二五年度百货商场停车场管理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员工股权激励与管理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防盗门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家具经销商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音乐器材行业标准制定与执行合同3篇
- 2024版云计算服务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版个人子女教育还借款合同3篇
- 2024版前期物业服务管理协议
- 二零二五版体育健身器材研发与销售合同3篇
- 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课件
- 2024年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项目七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
- 品质经理工作总结
- 供电抢修述职报告
- 集成电路设计工艺节点演进趋势
- 新型电力系统简介演示
- 特种设备行业团队建设工作方案
- 眼内炎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肯德基经营策略分析报告总结
- 买卖合同签订和履行风险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