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_第1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_第2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_第3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_第4页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诗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后边问题。秋天赴阙[注]题潼关驿楼[唐]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天到,犹自梦渔樵。[注]“阙”指唐朝国都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1)以下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此诗开篇勾画出一幅秋天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绘表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暮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D.尾联中的“帝乡”与题目中“驿楼”照顾,长安不远,作者心中又生出别样的情素。E.第二句“长亭酒一瓢”包含着惜其他离情,与诗句“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传达的感情相仿。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秋天行旅图,请联合详细诗句剖析光景描绘的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D①远近联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单独喝酒的情形,再描述周围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的“疏雨”,随山远伸的“树色”,在远处奔跑激荡的“河声”。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给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活力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阔、悠久、安静。分析(1)B项,残云归岫,意谓天将转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爽之感,不是凄寒萧瑟;D项,应与“赴阙”相照顾。理解诗歌所写内容后,从远近、动静角度剖析诗句即可。2.阅读下边唐诗,达成后边题目。送人之军贺知章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注]忧。[注]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写边塞险峻。“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令人感觉到边塞的险峻、荒芜、凄凉。B.首联颔联写送别。“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对比较响应,不单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能够看出当时战争的屡次。C.颈联写光景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天气的恶劣,同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却有情”,表达挽留之意。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照,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E.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与“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从题材类型上看是一致的。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E(2)(示例)尾联是鼓励之辞,诗人寄望戍边的男儿应像万里长城同样抵抗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让大唐不再有后顾之忧。“万里长城”既是写景,又是用典,妙在虚实之间。“万里长城”除写眼远景外,又暗用了檀道济的典故,在这里以长城比喻军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安全的关切和对至军戍边之人的希望。分析(1)C项,“‘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却有情’,表达挽留之意”错误。“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是描绘边塞的自然风采,不过表示边关晴雨无常,天气严寒,并无包括作者挽留之意;E项,王维的《送杨长史赴果州》是送别诗,但不是边塞诗,表达的是希望朋友早日回来的感情。赏析诗句就是要抓住诗句在内容感情上、表达技巧上、表达成效上的突出之处加以剖析。尾联“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在手法上使用了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戍边之人寄托深切希望的感情。解答本题先要解说诗句的意思,再点明手法,而后指出表达成效。3.[2017·河南新乡模拟]阅读下边这首清诗,达成后边题目。钱塘观潮施闰章海色雨中开,涛飞江登台。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绝岸愁颠覆,轻舟故溯洄。鸱夷[注]有遗恨,终古令人哀。[注]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据《吴越春秋》等记录,春秋吴国医生伍子胥因劝谏吴王夫差而被疏远、赐死。伍子胥临死时,叮嘱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或许把头割下来悬挂在南城门上,以便看到吴国的消亡。吴王震怒,命令用鸱夷把他的尸体包裹起来,投入钱塘江。此后伍子胥化为钱塘江潮潮神。(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海色雨中开,涛飞江登台”表示作者是在雨中观潮,潮水来时,在迷茫的雨点和潮水冲击下,海色随潮水睁开。潮来时浪涛飞向钱塘江上的观潮台,极写潮水阵容之大。B.颔联“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同时运用了比较、夸张、视听联合等修辞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忧如驱逐着千军万马,又忧如将千万座山席卷而来的气概,惊心动魄。C.“绝岸愁颠覆”中运用一个“愁”字,经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惟恐被冲毁,写出了诗人对潮水冲毁堤岸的担忧之情。2D.“轻舟故溯洄”一个“故”字,写江中弄潮儿成心在潮水上升时跟着潮头起伏跳跃,在水中盘旋,写出了弄潮儿的高明本事。“故”与“愁”两字的对举富裕生趣。E.前三联写观潮所见之情形,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全力描绘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写实中浸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御能力。诗歌的尾联对表现诗歌的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剖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C①最后一联,把钱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翻江倒海的非凡气概,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满遗恨的冤魂流行的。②借江潮的怒态象征伍子胥的“遗恨”之大之强。③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充满深深的怜悯、痛惜与叹息。④深入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分析(1)B项“视听联合”不是修辞手法。C项这里的“愁”字是拟人的手法,经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惟恐被冲毁,写出了潮水的气概。(2)应第一抓住意象概括尾联光景特色,而后从感情抒发角度下手答题。最后一联,借江潮的怒态象征伍子胥的“遗恨”的激烈,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深切的怜悯、痛惜与叹息,深入了诗歌的主题。4.[2017·重庆一中模拟]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后边题目。长安秋望赵嘏①云物②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回去,空戴南冠③学楚囚。[注]①此诗歌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旅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南冠:《左传》记录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犯的代称。(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凄清”二字,既与秋意的冷清,亦指心境的悲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确立了感情基调。B.颔联描述的是秋暮时分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联合,饶有情致。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暮秋花事不单形象传神,并且主观色彩浓重。D.诗中的光景不单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并且表现了天气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境界深远和睦,风格陡峭清爽。E.这首七律经过诗人瞭望中的见闻,写暮秋破晓的长安风景和羁旅思归的心情。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剖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C感情:故园之情,归隐之思,欲归而不得的无奈。手法:①用典。上句用西晋张翰的3典故表示自己的故园之情和归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表示居长安之无用。②直抒胸臆,“不回去”“空”表示留而无用,欲归不得的无奈。分析(1)B项,当为破晓时分;C项,应为拟人手法。考生应当从意象、境界、手法角度去剖析。感情要点词“不回去”“空”,表示留而无用,欲归不得的无奈;“鲈鱼”是想念故土的代名词。“南冠楚囚”为囚犯的代称。5.[2016·山东调研]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1)~(2)题。咏笼莺[注][清]纳兰性德哪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居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莺:黄莺,又名金衣公子。本诗是如何达成对“笼莺”这一事物形象的刻画的?请联合诗句详细剖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向来为人们称道,请联合诗句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第三联运用反衬的手法,或“衬托”“对照”,用燕子和鸾鸟逍遥自在生活反衬笼子中的黄莺鸟被约束的难过;第二联、第四联是对黄莺的心里世界的描绘,黄莺想用叫声将睡梦中的主人叫醒,以此传达被软禁的难过,第四联传达出黄莺没法在春风中自由欢唱的失落和无奈;全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给予黄莺人的心理,使描绘生动形象。(2)“空”字意为“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固然长着一双能够直冲云霄的翅膀,却被软禁笼中,不可以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盼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难过。(意思对即可)分析(1)题干要求回答本诗是如何达成对“笼莺”这一事物形象的刻画的,“联合诗句详细剖析”,提示答案一定是先总括来写,后详细剖析。诗题为《咏笼莺》,所以整首诗都是歌唱“黄莺”的,全诗明显是以物喻人,采纳了拟人的手法,注意剖析过程中对诗句意思的理解要抓住意象。(2)第一依据诗句解说“空”的含义是“白白地”;其次谈谈“空”字的表达成效,黄莺长翅膀却不可以展翅高飞;最后谈谈诗人的感情,联合对作者的认识不难得出“盼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难过”。6.[2017·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期末]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文后各题。唐崇徽公主手痕[注]欧阳修故土飞鸟尚啁啾,况且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古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到现在空痛惜,岩花野草自春秋。[注]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有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4(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与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联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惨剧唱出了一曲伤心悲凉的挽歌。B.诗从对照开始,不离故土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仅,而豆蔻年光的少女跟着悲笳、分别父亲母亲、远嫁万里以外,就更为迷恋不舍了。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责尖利锋利,自古稀有。谈论深切畅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尊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谈论言之,第一等谈论也。”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涛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波折回荡的河流中。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C(2)①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怜悯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生,忍辱乞降的不满。②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能为力之情袭人心胸,行路人到此只好报之以痛惜。下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很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分析(1)A项,这首诗在风格上不一样于一般洒怜悯之泪的悲凉挽歌,而启迪人们在深邃的哀怨中从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惨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虑,激起人们对很多不可以远谋的肉食者的气愤。C项,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的诗意。本题考察诗歌的感情。就诗而论,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中写崇徽公主远嫁回鹘的哀怨、悲愁之恨,只一尊手痕碑,便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深思和痛惜。但是,作者在诗中并不是一味怀古,而是意在借古讽今,隐晦地怒斥苟且偷生、忍辱乞降的宋家王朝,只可是作者借以崇徽公主和亲之事,抒以心里的愤懑之情,这即是此诗的主旨所在。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以无能为力的叹息之情袭人心胸,行路人到此也会报以痛惜。下句以景结情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光阴变迁,这里以无情衬有情,很有韵致。7.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下边题目。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地惊。欲问行朝②旧信息,眼中响马尚纵横。[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消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徙不定。(1)对本诗的剖析归纳不适合的两项是()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流行于唐朝,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特别严格而得名。B.首联承题,上句吻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了然“野泊”之因:“逋逃”5指避祸在外,流浪无家,故有“野泊”。C.后代评周莘此诗“近来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昼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形交融的手法,境地宽阔,感情悲壮。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悲凉的角声。动静联合,衬着了空茫悲凉的境界。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忧如卷动返乡之心令人暗地惊讶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请联合诗句详细剖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D①流浪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仍旧愁心难抑,“归心”则表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信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响马尚纵横”一句则勾画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情形。(意思对即可)分析(1)A项,律诗是近体诗;D项,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2)“客泪、归心”两词能够看出作者流浪思归之情。从讲解可知,行朝,指朝廷迁徙不定。“欲问行朝旧信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响马尚纵横”描绘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情形。所以诗歌中表达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情。8.[2016·广东仿真模拟]阅读下边的诗歌,而后回答以下问题。春中田园作[唐]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难过远行客。这首诗前四句描绘了如何的春色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联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剖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荣昌盛的春日田园图。春季到了,斑鸠在屋上时时鸣叫,村中的杏花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观察泉水的通路。这全部都显出一种明朗、活力、充满希望的春季的气味。尾联抒发了诗人痛惜、难过之情。诗人面对这样的美景,很想畅怀痛饮,但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走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领会与享受这种生活,忍不住为之痛惜、难过。分析(1)鉴赏诗歌的光景形象,要抓住意象的含义和感情色彩,要从意象下手整体掌握境界的特色,要从情与光景的关系剖析诗人描述光景所表露的感情和思想。前两句“春鸠鸣”“杏花白”从视听双方面写出了春色明朗的美好景致,后两句写农人忙于春事。答题时注意剖析意象特色和归纳境界特色。6掌握诗歌的基本感情,先剖析诗歌中光景的基本色彩:明亮的风景仍是昏暗的色彩。而后抓住抒发感情的诗句,联合作者的用词和表达,加上前面意象的特色,基本能够理解作者的感情,但要注意,有时作者的感情是较为单调的,但有时会比较复杂,所以,回答这种题时,要答全,要联合每一句诗句详细剖析。古代诗歌鉴赏词曲1.阅读下边宋词,达成后边的题。①满庭芳·夏季溧水无想山作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④前。憔倅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听任溧水县令时期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②溅溅:流水声。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④尊,通“樽”,酒杯。(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风老莺雏”三句,写春末风光,取景典型,饶有特色,给人成熟饱满之感。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光景包含活力,表现出清爽、自然、美好之态。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临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搜寻寄望的意味。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盼望归隐的决绝态度。E.这首词较真切地反应了封建社会里,一个宦途其实不喜悦的知识分子愁苦孤独的心情。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D手法:比喻。妙处: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久宦海流浪、无从掌握自己命运的疲备感,生动形象,又很是委婉。或: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低等特色,寄望了自己对长久宦海流浪,无从掌握自己命运的疲备生涯的感触,形象吻合,又很是委婉。分析(1)A项,“风老莺雏”三句,写的应当是夏初的风光;D项,“盼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于文无据。“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的意思是就在歌舞酒宴的地方,先安放好竹席等卧具,酒醉了能够让我任意安息。这是一个历经沧桑的人写的词。夏季在他看来,既漂亮又宁静。崎岖的心,眼里有夏季美景,心却依旧要找寻清悠之处。心灵的疲倦,需要静谧的空间。人生全部的悲苦,一醉方休。本题考察表达技巧。解答时先明确技巧,而后联合诗句内容剖析。诗人把自己比作社燕,春来秋去,飘飞流浪在大漠荒野,来借居在长长的屋檐。以社燕自比,叹息出身飘零、行迹无定的生活。2.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后边的题。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注]7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哪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光阴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傍晚、葬送客魂消,城头角。[注]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免除,改任福建抚慰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去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万里西风”三句很有气概,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B.“秋渐紧”,“紧”字响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C.“哪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屹立之久,又暗含前程未卜之意。D.“愁难着”一句以固态状愁,直接表达了词人的愁之深之广。E.“着”的意思是安置、搁置的,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年光老去的悲慨。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构造、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E①内容上:这三句写出了傍晚时分,城头又响起了军号,传入了作者的耳中,惹起了作者的羁旅之愁。作者的愁绪像军号声同样,缭绕于天空与心头,以景结情,耐人回味。②构造上:“傍晚”二字与上阕的“暮雨”相响应,点出作词的时间,夜晚时分,伴着萧瑟的西风和潇潇暮雨,听到远处传来的军号,衬着了悲凉萧瑟的氛围,将词人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言有尽而情不行终。分析(1)C项,原句中并无表现“屹立之久”;E项,还有壮志难酬的愁绪、难过之情。剖析本句主要联合上下文,从情和景的角度,剖析诗人的感情。“向傍晚、葬送客魂消,城头角。”感情上,抒发的是诗人旅居异乡的羁旅愁思,这样的愁情是由傍晚这样的环境和城头军号的声音触发的。学生也能够从构造或语言长进行剖析,只需言之成理即可。3.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后边的题。醉翁操①苏轼②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居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④外三两弦。[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欢琅琊深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居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论,欣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8C.“山有时而童巅”是说醉翁所见之山虽有光阴秃,但“琅琊诸峰,林壑尤美”之状不会改变。D.“醉翁去后”两句描绘醉翁走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想念之情。E.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好境界却仍旧得以保存人间。欧阳修《醉翁亭记》描绘了琅琊山的四时风景,表现了作者以山川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对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绘的风景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一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D苏轼的《醉翁操》上阕主假如经过描绘流泉的自然声响带来的美好成效来赞叹醉翁在醉中感悟自然的妙趣及对欧阳修追求绝妙境界做法得以流传的宽慰。如首句“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写琅琊深谷,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声若环佩,词人创建了一个美好心境。“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从声响所产生的巨大动人成效来写流泉声响之美好:此明月之夜,人们因为受此美好乐曲所沉醉,迟迟未能入睡。下片写鸣泉虽不复存,醉翁也已化为飞仙,但鸣泉之美好乐曲,醉翁所追求之绝妙境界,却仍旧留人间。《醉翁亭记》则是经过描绘琅琊山的四时风景抒发生者寄情山川的安闲自得之情。分析(1)C项,“山川变化,有光阴秃”难以保持“琅琊诸峰,林壑尤美”;D项,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绘来赞叹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川,感觉天籁的安闲自得之情,不是说“醉翁的想念之情”。(2)注意剖析苏词中创建的美好的境界,以及对欧阳修的欣赏,《醉翁亭记》则写的是一种怡然自乐之情。4.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后边问题。临江仙徐昌图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晚画船哪处?潮平淮月模糊。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1)以下各项对词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饮散离亭西去”交代了时间、地址,点明词人饮罢饯行酒,与亲故告别西去,确立全词的感情基调。B.“浮生长恨飘蓬”中的“长恨”道出了“分别”对词人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会增添一分出身飘零之恨。C.写“烟柳重重”实质上也就是“离情重重”,是把抽象、无形的愁情寄望在详细形象的烟柳中来表现。D.“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句,借景抒怀,显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E.“今晚画船哪处?潮平淮月模糊”,自问自答,“潮平”“月模糊”一幅清爽亮丽之景,表达词人心里的自信。词的下阕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试做简要剖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E9(2)表达心里的“分别之苦”“羁旅之愁”“孤独之情”,运用的手法先是直抒胸臆,直接辨明心里的愁苦,后两句,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怀),经过“残灯”“孤枕”“五更风”等意象,衬托出一种凄清的境界,表达心里的愁苦之情。分析(1)A项,“点明时间”错误,“确立感情基调”也略显勉强;E项,“自信”错误,“清爽亮丽”错误,从诗意看应是“模糊凄清”之景,表达心里的“孤单孤独”之情。这是一道剖析诗歌的感情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联合诗歌的标题、说明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要点字词语进行剖析,本题注意联合词句内容剖析,“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包括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流浪的羁旅之愁。“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悲凉之情。抒怀方式注意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进行剖析。5.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问题。高露台·西湖春感张炎①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哪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见说新愁,现在也到鸥边。没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①张炎,南宋有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流浪。因为不肯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久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城南皇子坡西,唐朝的豪门望族韦氏居于此地,因名韦曲。(1)下边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忧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悲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穷忧愁。B.“见说新愁,现在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安闲的沙鸥,也生了新愁。沙鸥之所以浑身发白,仿佛都是因“愁”而生的,所以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C.“当年燕子知哪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长进一步点了然自己的故国之思。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句,“开帘”照顾“掩门”,“飞花”照顾“卷絮”,“啼鹃”照顾“巢莺”,首尾响应,创建了一栽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季的风景等是实写,写心里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来耐人回味,耐人咀嚼,很有豪迈派的词风。这首词中,词人的感情发生了如何的变化,请写出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E欢乐之情:鸟语花香、春意深沉。惜春之情:东风已逝,蔷薇花开,只留下一抹荒烟。国破家亡的悲伤之情:流浪在外,愁思满怀,怕见落花,怕听杜鹃啼叫。分析(1)A项,“能几番游”两句抒发的是惜春之愁;E项,“很有豪迈派的词风”错10误,这是一首婉约词。(2)解读本题要理解整首词的内容,抓住词中描绘的光景所传达出的不一样的愁思,剖析作者的感情变化,上阙起笔写景比较缓和,“接叶巢莺,平波卷絮”一派平易且令人欢乐的深春美景;“能几番游”笔锋一转,写到“东风”“蔷薇”暮春之景,表现惜春之情;下阙“当年燕子知哪处”化用“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典故点明故国之思,在这种情怀下“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就抒发了激烈的国破家亡的悲伤。6.阅读下边这首小令,达成后边问题。驻马听·吹白朴裂石穿云,玉管且横清更洁。霜天荒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傍晚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1)下边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A.“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B.作者描述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形和自己听闻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C.起句新奇,先以比喻描述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异、浓郁。D.以“霜天荒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境界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E.“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停,妙笔!为何说“梅花惊作傍晚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B满树梅花居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傍晚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感情,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分析(1)A项,“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B项,说作者听闻“戍边将士吹箫抒怀”,没有依据;“吹箫”亦不当,作品中写道“玉管宜横清更洁”,可见描述的是笛子的演见效果。本题考察理解诗句和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可先描述出“梅花惊作傍晚雪”的粗心,比如,满树梅花居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傍晚时的雪花。可见这笛声使梅花有了人一般的感情,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而后再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成效的角度剖析作答。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借助想象和比喻,立体地再现了婉转清雅的笛曲。7.阅读下边这首元曲,达成后边问题。【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张可久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①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②。溪桥上,东风幽香,浮动月昏黄。[注]①赤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神仙。②何郎:何逊,南朝梁诗人,喜欢梅花,日吟咏其下。(1)下边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A.“风波”,本指江河湖海上的风波,这里指作者经历过的人人间的是非瓜葛。B.“急”字和“顿”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想挣脱利锁名缰的迫切心情。11C.“故园”两句,写作者对故土日思夜想,连做梦都梦到了家乡的沧浪江。D.曲子的最后三句写作者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土,描述出一种幽静沉醉之境。E.古代诗歌以“山中”为题的大多写隐居生活或托以归隐之思,本曲亦这样。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请联合全曲剖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D(2)①想象。曲中多处借想象描述隐居情形,如“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盼望。②用典。曲中多处运用古人案例,如“伴赤松”与“赋寒梅”两句,借张良、何逊之例,进一步表示自己对避世隐居生活的神往。③以景结情。末端三句,描述了一种幽静之境,收束全曲,境界深远。分析(1)C项,“梦到了家乡的沧浪江”不正确,这里的“沧浪”并不是实指,而是借屈原《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能够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能够濯吾足”之句,代指自己神往的隐居生活。D项,“终于回到了自己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