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理论知识_第1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知识_第2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知识_第3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知识_第4页
国际贸易新理论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新贸易理论一、新贸易理论出现的背景二、新要素贸易理论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四、产业内贸易理论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六、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当前1页,总共107页。第一节新贸易理论出现的背景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当前2页,总共107页。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里昂惕夫对H-O理论进行验证20世纪50年代初,用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的资本存量与工人人数数据来检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理论分析的结果美国资本充裕,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Kx/Lx)/(Km/Lm)当前3页,总共107页。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实证分析的结果(Kx/Lx)/(Km/Lm)=0.77<11947年,美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换取的是相对资本密集的进口产品!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当前4页,总共107页。1、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其他实证分析:WHY?学者数据年份(Kx/Lx)/(Km/Lm)=(H-O预测:>1)威特尼(Whitney,1968)18991.12里昂惕夫(Leontief,1954)19470.77里昂惕夫(Leontief,1956)1947/510.94(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鲍德温(Baldwin,1971)1958/620.79(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斯特南德和马斯克斯(Sternand&Maskus,1981)19721.05(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当前5页,总共107页。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H-O理论假设:同种产品生产技术相同,要素密集型也相同实际:各国要素价格不同,同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型也有差异里昂惕夫以美国生产产品时的资本劳动投入比来计算出口、进口中的资本劳动投入比美国的出口、美国的进口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当前6页,总共107页。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2)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H-O理论的假设:自由贸易实际:美国会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实行较高程度的保护,尤其对包含非熟练劳动力的产品的进口限制最多。其他国家也会对资本密集型产品实行保护。美国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自由贸易条件下少。美国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自由贸易条件下少。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当前7页,总共107页。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3)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H-O理论的假设:生产要素同质,即生产率相同实际:各国要素不同,例如技能的差异可将劳动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不同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投入不同,很多情况下不可替代。美国出口行业的人力资本高于进口竞争行业不能简单的用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劳动时间来计算进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率。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人力资本投入量大。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当前8页,总共107页。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4)自然资源美国大量进口矿产资源(资本劳动比较高)美国出口农产品(资本劳动比较低)在生产过程投入的生产要素并不仅局限于劳动和资本美国最充裕的要素不是资本,而是耕地和熟练劳动力(人力资本)。一、从根本上解答里昂惕夫之谜当前9页,总共107页。里昂惕夫的贡献里昂惕夫之迷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当前10页,总共107页。二、国际贸易实践出现许多新趋向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世界市场上主要出口国的领先或主导位置在不断变化。当前11页,总共107页。

表1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行业内贸易指数(%)工业化国家197019871999发展中国家197019871999美国55.161.081.1印度22.337.088.0日本32.828.062.3巴西19.145.578.8德国59.766.485.4墨西哥29.754.697.3法国78.183.897.7土耳其16.536.382.2英国64.380.091.9泰国5.230.294.8意大利61.063.986.0韩国19.442.273.3加拿大62.471.692.8阿根廷22.136.448.7西班牙41.267.486.7新加坡44.271.896.8平均56.865.385.5平均22.344.382.51、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当前12页,总共107页。2、发达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各工业国家与其它工业国家贸易占其总贸易的份额(2000年)

出口到工业国家的比例从工业国家进口的比例美国0.560.51英国0.810.76加拿大0.950.82日本0.510.39德国0.750.72意大利0.730.69法国0.770.80全部工业国家0.700.70资料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2002年3月)计算当前13页,总共107页。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当前14页,总共107页。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当前15页,总共107页。钢铁行业: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英国(18世纪)美国、德国(二次工业革命-1950年代)前苏联、日本(1953-20世纪90年代)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前16页,总共107页。半导体工业: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美国(战后初期-20世纪90年代)日本(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韩国、中国台湾(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崛起)当前17页,总共107页。第三节新要素贸易理论人力资本说技术要素说研究与开发要素说信息要素说该理论主要观点:应扩展生产要素的范围当前18页,总共107页。一、人力资本说代表人物舒尔兹(Schulz)、基辛(Kisin)

人力资本的差异:非熟练劳动和熟练劳动人力资本(humancapital)就是指投入在劳动力智力开发、技术培训及素质提高等方面的资本,可以将其看作是资本和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资本充裕的发达国家往往人力资本也充裕。当前19页,总共107页。当前20页,总共107页。1960~2000年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国际比较当前21页,总共107页。1、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两重作用:第一,现有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要素禀赋比率的改变第二,创新产品的比较利益:先行进行技术创新的国家具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一国在贸易中能否取得基于技术差距的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该国是否拥有丰富的研发资金及人力资本,是否具备较高的承担研发风险的能力。二、技术要素说当前22页,总共107页。2、技术差距论(波斯纳1961年)时滞:需求时滞模仿时滞(反应时滞+掌握时滞)

二、技术要素说当前23页,总共107页。技术差距论图解创新国出口模仿国进口国际贸易的可能需求时滞反应时滞掌握时滞模仿时滞t0t1t2t3创新国进口模仿国生产创新国生产创新国生产和出口模仿国生产和出口当前24页,总共107页。不同阶段模仿时滞:技术差距产生到技术差距引起的国际贸易终止的时间差距。反应时滞:从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模仿国开始模仿其技术,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时间间隔。需求时滞:从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模仿国开始进口这种新产品的时间间隔。掌握时滞:模仿国开始生产创新国创新的产品,到生产能够满足国内需求,并开始出口这种新产品的时间间隔。当前25页,总共107页。技术差距引起的贸易需求时滞:创新国生产——模仿国不生产,bu进口反应时滞:创新国生产并出口——模仿国模仿、学习技术,仍进口。掌握时滞:创新国生产并出口,但出口减少——模仿国掌握技术,开始生产,产量逐渐增大。模仿时滞:创新国由出口国转为进口国,模仿国由进口国转为出口国。当前26页,总共107页。当代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

1950s—1960s:40—50%1970s—1980s:60—70%1990s:90%(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1993年以来:美国工业增长中,45%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美国GDP增长中,27%由高新技术产业贡献。技术进步强化发达国家高科技产品比较优势当前27页,总共107页。三、研究与开发要素说代表人物:鲁伯(Gruber)、弗农(Vernon)主张:-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大小,可以改变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一般以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来衡量一国或一国的某部门研发要素的拥有量。当前28页,总共107页。R&D费用占GDP的比重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当前29页,总共107页。R&D费用占GDP的比重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当前30页,总共107页。美国为什么成为科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思考:当前31页,总共107页。分析:

美国为什么能成为科研资源最充裕的国家?美国科研资源最充裕:-许多重要的现代科技发明都来自美国-基础科学研究先进,投入高-世界最著名的大学(科研机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美国人最多原因:-强大的经济实力-科研教育制度重视创新-移民政策反映了美国对科技的重视-美国企业与政府对科研的重视当前32页,总共107页。排名英文名称中文名称国家1HarvardUniversity哈佛大学美国2CaliforniaUniversity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3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美国4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美国5OxfordUniversity牛津大学英国6CambridgeUniversity剑桥大学英国7Stanford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美国8YaleUniversity耶鲁大学美国9Princeton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美国10ETHZurich苏黎世理工学院瑞士11LondonSchoolofEconomics伦敦大学英国12TokyoUniversity东京大学日本17BeijingUniversity北京大学中国2005世界大学排行榜当前33页,总共107页。排名大学国家或地区1HarvardUniversityU.S.A2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U.S.A3MassachusettsInstituteofTechnologyU.S.A4StanfordUniversityU.S.A5PrincetonUniversityU.S.A6UniversityofCambridgeUnitedKingdom6UniversityofOxfordUnitedKingdom8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U.S.A9ImperialCollegeLondonUnitedKingdom10YaleUniversityU.S.A201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当前34页,总共107页。单位:美元当前35页,总共107页。2005年、2011年各国人均GDP排名国家(地区)人均GDP($)国家(地区)人均GDP(美元)1卢森堡69,056卢森堡1088322挪威53,465挪威844443瑞士49,246卡塔尔

761684爱尔兰46,335瑞士672465丹麦45,015阿联酋597176冰岛44,133丹麦561477美国42,076澳大利亚555908瑞典38,451瑞典488759英国36,977美国4728410日本36,486荷兰47172

11奥地利35,861加拿大46215112

中国1,352(93)中国4382当前36页,总共107页。分析:

美国为什么能成为科研资源最充裕的国家?美国科研资源最充裕:-许多重要的现代科技发明都来自美国-基础科学研究先进,投入高-世界最著名的大学(科研机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美国人最多原因:-强大的经济实力-科研教育制度重视创新-移民政策反映了美国对科技的重视-美国企业与政府对科研的重视当前37页,总共107页。分析:

美国为什么能成为科研资源最充裕的国家?原因:-强大的经济实力-科研教育制度重视创新-移民政策反映了美国对科技的重视-美国企业与政府对科研的重视美国科研资源最充裕:-许多重要的现代科技发明都来自美国-基础科学研究先进,投入高-世界最著名的大学(科研机构)-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美国人最多当前38页,总共107页。四、信息要素说

经济学意义上信息含义来源于生产过程之外的并作用于生产过程的能带来利益的一切讯号的总称。信息要素对企业的作用:

-客户

-成本:空间柔性化

-管理方式信息要素对国家的作用信息要素的国际差异当前39页,总共107页。第三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productlifecycletheory代表人物:弗农,威尔斯(Wells)基本内容:将市场营销领域内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结合起来当前40页,总共107页。第三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投入期:新产品,垄断地位,生产成本高成长期:竞争者出现,成本降低成熟期:竞争激烈,生产技术标准化,成本降低衰退期:消费者偏好转向其他产品一、产品生命周期当前41页,总共107页。进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时间当前42页,总共107页。二、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诞生标准化成长被替代拥有比较优势失去比较优势1、产品的生命周期:2、国家的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当前43页,总共107页。3、国家间比较优势转移的四个阶段:1)创新国新产品出口垄断时期:新产品是科技知识密集型;比较优势—先进的科学知识,大量的研究经费2)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模仿时期:产品为技能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比较优势—设备,先进的劳动技能3)其他发达国家产品具有竞争力,向其余国家出口时期比较优势—资本和技能4)创新国开始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一产品的时期:产品为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劳动力

当前44页,总共107页。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解X>MX<M净出口t1

t2

t3

t4

t5创新国其他发达国家世界其余国家时间图产品生命周期在各类国家的表现O当前45页,总共107页。时间时间时间Q发达国家区发展中国家区较发达国家区生产线生产线生产线消费线消费线消费线出口区出口区出口区进口区进口区进口区ooo产品介绍期产品成熟和标准化期产品成长和成熟初期国际产品生命周期循环图QQ当前46页,总共107页。1960s,美国施乐率先开发,最初卖给美国公司,后来出口到日本、西欧发达国。随着日欧市场扩大,施乐在日本(富士—施乐)、英国(兰克—施乐)通过合资进行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施乐复印机生产工艺专利到期,外国竞争对手打入该市场——日本佳能、意大利好利获得公司(Olivetti),美国出口下降;美国成本高于国外,美国用户开始从国外(特别是日本)进口;1990s,日本厂商发现本国复印机生产成本太高,故转至新加坡、泰国;最后,最初是美国,后来日本、英国等国都变成复印机进口国。复印机:美国从创新到进口当前47页,总共107页。不同阶段各国为什么出口产品各不一样?思考:产品生命周期与比较优势的动态化

当前48页,总共107页。四、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贡献:

-比较优势动态化;

-解释了1960s、1970s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格局;

-较早将贸易与投资结合起来缺陷:

-主要解释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

当前49页,总共107页。一、当代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还适用吗?思考:

二、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启示?当前50页,总共107页。第四节产业内贸易理论一、基本概念1、产业

产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即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可将产业理解为按照国际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的集合。当前51页,总共107页。SITC112112.11 GRAPEMUSTINFERMENTATIONORWITHFERMENTATIONARRESTEDOTHERWISETHANBYTHEADDITIONOFALCOHOL112.13 VERMOUTHANDOTHERWINESOFFRESHGRAPESFLAVOUREDWITHPLANTSORAROMATICSUBSTANCES112.15 SPARKLINGWINE112.17 WINEOFFRESHGRAPES(OTHERTHANSPARKLINGWINE);GRAPEMUSTWITHFERMENTATIONPREVENTEDORARRESTEDBYTHEADDITIONOFALCOHOL112.41 WHISKY112.42 SPIRITSOBTAINEDBYDISTILLINGGRAPEWINEORGRAPEMARC112.43 COMPOUNDALCOHOLICPREPARATIONSOFAKINDUSEDFORTHEMANUFACTUREOFBEVERAGES112.44 RUMANDTAFIA112.45 GINANDGENEVA112.49 SPIRITSANDDISTILLEDALCOHOLICBEVERAGES,N.E.S.当前52页,总共107页。一、基本概念2、产业内贸易从统计的角度讲,产业内贸易就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产品,即按国际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同时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和出口项目中。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当前53页,总共107页。2、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同一产业内同类产品的交换-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既有资本密集型,也有劳动密集型,既有高技术,也有标准技术。

-产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在生产上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一、基本概念当前54页,总共107页。二、产业内贸易程度的衡量1、衡量指标:-产业内贸易指数(B)B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B值越接近1,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B值越接近0,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2、该指标的缺陷:-当产业的范围或同类产品有不同的界定时,得出的B值也会不同。界定的范围越大,B值越高,原因在于对一个产业定义的范围越大,一国出口和进口这一范围内差别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使用这一指数时应当谨慎。当前55页,总共107页。三、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框架1、研究重点:产业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制约因素2、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研究的假设前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规模经济的存在研究角度-供给角度:产品差异论、规模报酬递增论-需求角度:偏好相似论当前56页,总共107页。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脉络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本身的研究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算产业内贸易的根源产业内贸易效应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国别或双边产业内贸易中国产业内贸易某行业产业内贸易

中外产业内贸易中日产业内贸易当前57页,总共107页。(一)产品差异论1)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同类产品的异质性。2)产品的差异性包括:水平差异指的是同类产品由于规格、款式、颜色等形成的差异;垂直差异则是由商品质量不同而引起的,通常直接表现为商品价格水平的高低。3)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各国间的相互需求消费的角度:消费者重视差异产品中的某些特性生产的角度:各国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的约束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同,使它们不可能在具有比较利益的部门生产所有差别化产品。当前58页,总共107页。(一)产品差异论4)影响产业内贸易程度高低的因素:人均收入水平:在人均收入水平较高时,消费者需求更倾向于异质性产品。因此当国家之间的人均收入在较高层次上呈现均等化时,国家之间的需求结构趋近,产业内贸易的可能性也就变大。市场规模贸易壁垒语言和文化差异是否同属于一个关税同盟或拥有共同的边界垂直差异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时更有意义。当前59页,总共107页。提出者:保罗·克鲁格曼(1953_)1978年论文:“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克鲁格曼的贡献:

为国际贸易理论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而且将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国际贸易中的新思路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以企业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世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为基础。(二)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当前60页,总共107页。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而产生的报酬递增。(图示)根据产生的原因,规模经济分为: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非行业规模;-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二)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当前61页,总共107页。规模经济图示成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本下降规模报酬递增成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成本上升规模报酬递减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产量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经济当前62页,总共107页。2、内部规模经济处于垄断竞争或寡头竞争地位的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依赖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市场(即需求)的扩大(问题:由于消费者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国内对某类差异产品的需求是有限的。)解决方法:产业内贸易为企业提供足够大的销售市场,规模报酬递增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的需求。(二)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当前63页,总共107页。进一步解释日本美国成本价格(万美元)成本价格(万美元)成本价格(万美元)成本价格(万美元)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0100200

卡车产量

出口到美国0100

卡车产量0100 轿车产量0100200 轿车产量出口到日本日本美国2.01.52.02.02.01.5当前64页,总共107页。进一步解释假设日本和美国都生产轿车与卡车。由于两国的生产技术和资源配置都相同,生产汽车的成本曲线也一样(图)。贸易前:两国各自生产100辆卡车和100辆轿车。市场狭小,产品的成本很高,假设都等于2万美元。两国允许贸易:假设日本抢先将卡车生产扩大至200辆,并以每辆1.5万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出口,就有可能占领美国市场,并使本国的卡车价格也下降。当前65页,总共107页。进一步解释美国的选择:①继续生产卡车去与日本竞争结果:仅能将日本赶出美国市场,不能获利②将资源转移到轿车上,将轿车的生产扩大至200辆,并以较低的价格(每辆1.5万美元)向日本出口。结果:两国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都降低,资源利用都更加有效,而各国的消费量都没有减少。事实上,由于产品价格的降低,各国的消费量都会增加。当前66页,总共107页。进一步解释日本美国成本价格(万美元)成本价格(万美元)成本价格(万美元)成本价格(万美元)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平均成本0100200

卡车产量

出口到美国0100

卡车产量0100 轿车产量0100200 轿车产量出口到日本日本美国2.01.52.02.02.01.5当前67页,总共107页。规模报酬递增理论3、外部规模经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依赖于行业较大的规模-有利于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共享,从而能够使企业在自身规模不变的条件下获得更多利益。-相反,企业就必须拥有绝大部分资源,并因此导致生产规模较小、单位生产成本较高。结论:-企业的优势不在于各国间绝对的要素优势的差异。-不具备要素优势的国家如果能率先将行业规模壮大起来,仍然能够在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工业品的多样性也使产业内贸易可行当前68页,总共107页。六、需求偏好相似论林德(Linder)瑞典经济学家,最早从需求的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做出解释的理论。内容:

①两国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彼此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就越大,就越有可能展开贸易。②企业致力于生产反映代表性或平均收入水平的消费品,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③若两国的代表性收入水平或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就会越相似,其中一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就越有可能向另外一国出口。两国各自生产反映代表性需求的同一部门中具有差异性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产业内贸易也就由此产生。④发达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量一般较大。当前69页,总共107页。瑞士的钟表行业钟表制造业是瑞士的传统产业。瑞士钟表业最早出现在16实际中叶的日内瓦。在18世纪,钟表行业主要是手工作坊式的,钟表属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当时瑞士恰好满足该行业的这种特点,所以早期钟表行业在瑞士率先的到了发展。随着瑞士钟表行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当前70页,总共107页。(Theoryof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

第五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国兴衰的关键取决于本国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而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又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

——迈克尔·波特当前71页,总共107页。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一个企业或国家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企业或国家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比较优势:论证的核心问题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以实现稀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这一概念的最大优点是强调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当前72页,总共107页。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区别(1)比较优势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竞争优势是属于管理学概念;(2)比较优势涉及市场价格机制,强调的是价格竞争;而竞争优势涉及企业与产业,强调的是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3)比较优势关注的是要素供给的数量,竞争优势关注的是要素的质量及产品市场的需求档次;(4)比较优势采用的是一般均衡、静态均衡分析方法,竞争优势采用的是一种非均衡的动态分析和局部分析方法。当前73页,总共107页。(一)波特对其他贸易理论的批评比较优势理论基于要素禀赋优势所获得的优势通常难以持久规模经济论意大利企业称霸五金器材市场、德国公司强于化工业、瑞典企业称雄采矿设备,但这些国家的相关商品的国内需求并非最强大技术差距论某些国家能将某领域的技术优势保持数十年生命周期理论为何一个技术落后或内需市场不大的国家,反而能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角?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当前74页,总共107页。国际竞争力的四个层次1、产品竞争力:在实现产品价值条件下,某产品在一地区、一国及国际市场上的扩张能力。衡量指标:成本、价格、质量、市场占有率。2、企业竞争力在企业产品不断扩大市场的同时,企业可持续的赢利能力。衡量指标:销售额、销售利润率,持续性指标如研发能力相关知识当前75页,总共107页。3、产业竞争力:属地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总和4、国家竞争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

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是两个互相依存的概念,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帮助企业保持竞争力的能力国家竞争力四大影响要素:经济发展、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国际竞争力的四个层次当前76页,总共107页。2013年全球竞争力排名前10名依次为:美国、瑞士、香港、瑞典、新加坡、挪威、加拿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德国、卡塔尔。中国:29位。南非(第53位)、巴西(第56位)、印度(第60位)和俄罗斯(第64位)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良好,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为22.9%,为全球最低;中国未来的发展不应再依靠廉价劳动力。中国的确需要提高创新能力,应该更多依靠服务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创新。中国应在腐败、财务统计、市场效率等方面加以完善,以增强竞争力。当前77页,总共107页。(二)核心内容波特的钻石理论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生产要素机会政府图完整的钻石体系当前78页,总共107页。分类:-初级生产要素:一国先天拥有的无需花费多少代价即可得到的要素-高级生产要素:过大量持续性的投资才能得到的要素丰富的天然要素和初级要素劣势对竞争优势的影响?要素劣势促进要素提升的条件

1、要素条件与国家竞争优势当前79页,总共107页。荷兰花卉业为何居世界首位?当前80页,总共107页。JIT——准时制准时生产方式(JustInTime简称JIT),又称作无库存生产方式(stocklessproduction),零库存(zeroinventories)。准时制指的是,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日本——“没有资源的岛国”空间昂贵当前81页,总共107页。作用:(1)老练挑剔的买主与产品高标准的建立(2)前瞻性的买方需求与国内公司的创新(3)国内需求的增长及独立的买主数量与一国竞争优势买方市场的培育是获取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2、国内需求与国家竞争优势当前82页,总共107页。讨论:波特:国内需求的重要性对国家竞争优势无可替代。国内需求在生产者决策中居重要地位。市场需求越苛刻、越高级,产业的竞争力越高。

这对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适用吗?当前83页,总共107页。一群在地理上相互临近、在技术上、人才上、信息上相互支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或称产业链),是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产业簇群与产业发展自加强机制(1)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2)提高企业创新能力(3)产业聚集能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4)产业群集的吸聚作用——“马太效应”(5)地域品牌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当前84页,总共107页。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当前85页,总共107页。产业集聚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1)外部规模经济(2)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寻找成本以及合约的谈判成本与执行成本。(3)学习与创新效应。(4)品牌与广告效应。产业集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以后,会在消费者中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欲望。3、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当前86页,总共107页。波特的两个重要观点:(1)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要适合国情德国、日本与美国公司上层管理队伍构成的差异为什么意大利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突破?日、韩、美综合商社为何各有成败?(2)激烈的国内竞争有助国家竞争优势创造波特:日本的国内竞争与日本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内企业竞争的作用波特:国内企业的竞争不仅竞争市场份额,而且竞争人、竞争技术,还有或许是最重要的,即竞争“炫耀权”。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当前87页,总共107页。机遇及其重要性政府作用与竞争优势政府可以对上述四种因素施加影响强调政府不可能通过政策扶持创造有竞争力的产业,而应选择提高生产率的制度、政策和法律,为企业创造有利的环境。

政府本身并不能帮助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若产业的基本要素已具备,政府就可强化其优势

波特特别强调:贬值不能提高竞争力——使企业忽视长期竞争优势的研究和产业升级

5、两组辅助因素—机遇和政府作用当前88页,总共107页。要素推动:基本要素优势决定竞争优势。资源密集型产业;投资推动:资本要素决定竞争优势。相关产业尚不够发达,先进技术依赖国外创新推动:创新愿望和创新能力决定竞争优势。财富推动(衰退阶段):企业回避竞争,注重保持地位;通过影响政府政策保护自己

(三)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当前89页,总共107页。1、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

——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因素系统2、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1)创新对竞争优势的作用(2)竞争优势的四个发展阶段:3、强调国内需求的重要性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国内需求被忽略。原因波特特别强调国内需求对一国竞争优势的决定作用4、强调国家在决定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传统的贸易理论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贸易。原因波特认为国家的作用无可取代(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评价当前90页,总共107页。第六节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一、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此背景下,一些经济学家力图从新的角度探寻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战略贸易论和管理贸易论等保护贸易新理论当前91页,总共107页。20世纪80年代

保罗·克鲁格曼

詹姆斯·布朗德

巴巴拉·斯潘塞理论提出者:当前92页,总共107页。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积极运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

1、什么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当前93页,总共107页。(1)外部经济是指厂商、个人、社会从某种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有利影响,而受益者原则上不必为此付费。某些产业由于外部性,厂商不能独享创新带来的收益,而且投资的风险很大,私人投资明显不足,这在新兴高科技产业最为明显。外部经济(正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负的外部性)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2、主要概念当前94页,总共107页。当前95页,总共107页。2、主要概念(2)租某种要素所得到的高于该要素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收益(3)战略性产业承担巨大风险,须大规模生产获得规模经济,并能产生外部经济的高技术产业,以及对本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行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当前96页,总共107页。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