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总寄生虫3.吸虫-14级护理_第1页
免疫总寄生虫3.吸虫-14级护理_第2页
免疫总寄生虫3.吸虫-14级护理_第3页
免疫总寄生虫3.吸虫-14级护理_第4页
免疫总寄生虫3.吸虫-14级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吸虫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裂体吸虫1第一节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sinensis(Cobbold,1875)Looss,1907],又称肝吸虫(liverfluke)。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2成虫体型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略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籽。虫体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前者位于虫体前端,后者位于虫体前1/5处。消化道简单,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咽呈球形,食道短,其后为肠支。3【形态】雄性生殖器官:睾丸1对,呈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部1/3处。雌性生殖器官:卵巢1个,边缘分叶状,位于睾丸之前。子宫位于卵模之前,盘绕向前开口于生殖腔。受精囊位于睾丸与卵巢之间。45卵巢受精囊睾丸华支睾吸虫成虫(卡红染色)

7口吸盘咽肠支子宫腹吸盘卵黄腺睾丸8910虫卵形似芝麻,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卵甚小,大小为(27~35)m×(12~20)m。从粪便排出时,卵内已含有毛蚴。1112131415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尾蚴等阶段。终宿主:人、肉食哺乳动物(狗、猫等)。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如沼螺、豆螺等)。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成虫主要寄生于肝胆管内。16【生活史】感染期:囊蚴,呈椭圆形,大小为138×150m。囊蚴在活鱼体内可活3月~1年。囊蚴进入终宿主体内发育为成虫并在粪便中可检出虫卵所需时间随宿主种类而异:人约1个月,犬、猫约20~30天。每日产卵量平均为2400个左右。成虫寿命一般为20~30年。171819201.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和一个终宿主2.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肝胆管内3.感染期为囊蚴4.经口感染5.感染后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21◆生活史小结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细胞及黏膜下血管。22【致病】1.致病机制

机械刺激、代谢产物和分泌物等

诱发超敏反应

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炎性反应

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23由于胆管壁增厚,官腔相对变小和虫体堵塞胆管,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胆汁引流不畅,易合并细菌感染。胆红素钙、虫体碎片、虫卵、胆管上皮脱落细胞可成为结石核心,形成胆管结石。24成虫偶尔寄生于胰腺管内,引起胰管炎和胰腺炎。华支睾吸虫的感染可引起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而致胆管癌。25绝大多数为轻度感染,常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时,在急性期主要是过敏反应和消化道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急性期症状不很明显。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一般以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常见的体征有肝肿大。262.临床表现严重感染者伴有头晕、消瘦、浮肿和贫血等,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甚至死亡。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后,临床表现往往较重,死亡率较高。除消化道症状外,常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肝肿大和发育障碍,以至肝硬化,极少数可致侏儒症。2728【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从患者粪便或十二指肠液内查到虫卵是主要的确诊依据,常用方法有:涂片法:直接涂片法检出率不高,易漏诊。改良加藤法可定性、定量。集卵法:包括漂浮集卵法与沉淀集卵法。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此法检出率接近100%,但技术较复杂。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292.免疫学检查3.影像学检查

B超、CT分布:主要在亚洲。人体感染较高的国家: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和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程度流行。广东的感染率最高,达17.48%。30【流行】传染源: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狗和猪。传播途径:华支睾吸虫的感染主要是通过食入含活囊蚴的生(或半生)鱼虾而引起。易感人群:普遍易感。31控制传染源:治疗病人和感染者,吡喹酮、阿苯哒唑等。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管理以防止虫卵入水等。保护易感人群:卫生宣教,不吃生鱼、虾。32【防治】第二节卫氏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westermani(Kerbert,1878)Braun,1899]

是人体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paragonimiasis)的主要病原,也是最早被发现的并殖吸虫。33成虫虫体肥厚,背部稍隆起,腹面扁平。活时呈暗红色,静止时象半颗花生米。虫体长7~12mm,宽4~6mm,厚2~4mm。口、腹吸盘大小相似,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中线之前。34【形态】消化器官包括口、咽、食管及两支弯曲的肠管。卵巢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卵巢分为5~6叶;2个睾丸分支如指状,并列于虫体后1/3处。35363738虫卵呈金黄色,椭圆形,大小为(80~118)m×(48~60)m,较宽的一端有一大而明显的卵盖,常略倾斜。卵内含有1个卵细胞和10多个卵黄细胞。囊蚴乳白色,呈球形,具两层囊壁,外层直径约300~400m,内含后尾蚴。3940414243终宿主:多种肉食类哺乳动物和人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主要为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蝲蛄可有转续宿主(transporthost)44【生活史】口胃肠穿过肠壁腹腔、肝脏表面穿横隔胸腔、肺异位寄生,如:脑、眼、皮下等。自囊蚴进入终宿主到成熟产卵,约需2个多月。成虫在宿主体内的寿命一般为5~6年,长者可达20年。45在终宿主体内移行途径:4647主要由童虫在组织器官中移行、窜扰和成虫定居或移行所引起。

1.致病机制脱囊后的后尾蚴穿过肠粘膜形成出血性或脓性窦道。童虫进入腹腔、进入腹壁或侵入肝脏时可造成相应的损伤、出血和炎症。虫体进入肺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可分为3期:48【致病】主要为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坏、出血及继发感染。肉眼可见病变处呈窟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并有炎性渗出,之后病灶四周产生肉芽组织而形成薄膜状囊肿壁。49⑴脓肿期脓肿内大量浸润的细胞变性、坏死、崩解、液化,囊肿内充满赤褐色果酱样液体。内容物镜下检查可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登结晶(嗜酸性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细胞裂解,嗜酸性颗粒聚集而形成)和大量虫卵。50

⑵囊肿期⑶纤维瘢痕期由于虫体死亡或转移至他处,囊肿内容物排出或吸收,囊内由肉芽组织充填,纤维化,最后形成瘢痕。急性期急性期症状多出现于食入囊蚴后数天至1个月左右。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腹痛、腹泻、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起病急骤,可有全身过敏反应、高热、腹痛、胸痛、咳嗽、气促、肝大并伴有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明显。

522.临床表现53慢性期与分型临床上根据受损器官及部位可分为:胸肺型:以咳嗽、胸痛、咳果酱样或铁锈色血痰等为主要表现。血痰中可查见虫卵。腹肝型:约占1/3,腹痛、腹泻、大便带血等。可导致肝损害或肝肿大。皮下型:约10%病例可出现皮下包块。以游走性包块或结节为主要表现。肿块活检时可捡出成虫、虫卵。54脑脊髓型:约占病例的10%~20%。常见有阵发性剧烈头痛、癫痫发作、偏瘫和颅内占位性病变等表现。亚临床型:皮试及血清免疫学检测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有时伴肝功能损害。但无明显症状。其他类型55

1.病原学检查

粪便或痰中找到虫卵,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体或虫卵即可确诊。2.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ELISA等

3.X线、CT及核磁共振等56【实验诊断】地理分布卫氏并殖吸虫在世界广泛分布。在我国,除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未见报道外,其余省、市、自治区均有人体感染。疫区类型溪蟹型流行区、蝲蛄型流行区。传染源能排出虫卵的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保虫宿主多,如虎、豹、狼、狐、豹猫、大灵猫、果子狸等多种野生动物以及猫、犬等家养动物。57【流行】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蟹和蝲蛄。转续宿主野猪、猪、兔、鼠、蛙、鸡、鸟等。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58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及其制品,不饮生水。常用药物:吡喹酮59【防治】第三节日本裂体吸虫裂体吸虫(schistosome)隶属于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裂体属。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的静脉内,亦称血吸虫或住血吸虫。60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Bilharz,1852)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Katsurada,1904)曼氏血吸虫(S.mansoniSambon,1907)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Fisher,1934)湄公血吸虫(S.mekongiVogeetal,1978)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Greeretal,1988)61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6种: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6263646566成虫:雌雄异体,外观似线虫。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两者相距甚近。雄虫长10~20mm,宽0.5~0.55mm,乳白色,背腹扁平,自腹吸盘以下虫体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gynecophoralcanal)。67【形态】

日本血吸虫的形态雌虫前细后粗,虫体长12~28mm,宽0.1~0.3mm,虫体呈灰褐色(肠管内含较多的红细胞消化后残留的物质)。雌虫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呈合抱状态。68697071消化系统:有口、食道、肠管。肠在腹吸盘后缘水平分为左右2支,在虫体中部之后汇合成单一的盲管。生殖系统:雄虫睾丸多为7个,呈串珠状排列。雌虫的卵巢位于虫体中部,呈长椭圆形。7273虫卵成熟虫卵平均大小为(89×67)m,淡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逗点状或小钩状的棘突(侧棘或侧刺),表面常附有许多宿主组织残留物。成熟卵内含一毛蚴,在毛蚴和卵壳的间隙中常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油滴状毛蚴分泌物。7475767778798081毛蚴周身被有纤毛。游动时呈长椭圆形,静止时或固定后呈梨形,平均大小为(99×35)m。前端有一锥形的顶突(钻孔腺),体内前部中央有一袋状的顶腺,开口于顶突,顶腺两侧稍后各有一个长梨形的侧腺,开口于顶腺开口的两旁。82毛蚴的腺体分泌物中含有中性粘多糖、蛋白质和酶等物质,是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eggsantigen,SEA)。尾蚴属叉尾型,长约280~360m,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部前端为头器,内有一单细胞头腺。腹吸盘周围分布有5对左右对称排列的单细胞钻腺。83尾蚴依靠头器、头腺和钻腺的分泌物及全身肌肉运动的协同作用侵入终宿主皮肤。童虫尾蚴钻入宿主皮肤时脱去尾部,进入血流,在体内移行直至到达寄生部位,在发育为成虫之前均被称为童虫(schistosomulum)。848586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等阶段。终宿主:人或多种哺乳动物。中间宿主:钉螺。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雌虫产卵于肠黏膜下层静脉末梢内。87【生活史】88一部分虫卵沉积于结肠壁小静脉中。有些虫卵沿门静脉系统流至肝门静脉并沉积在肝组织内。肝、肠组织内虫卵约经11天发育成熟后,毛蚴分泌物可透过卵壳,引起虫卵周围组织和血管壁发炎坏死,在血流的压力、肠蠕动和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沉积在肠黏膜组织中的虫卵可随破溃的组织落入肠腔,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89不能排出的卵,则沉积于肝、肠等局部组织中逐渐死亡、钙化。成熟的虫卵必须入水才能孵出毛蚴。毛蚴的孵出与水的渗透压、温度、光照和pH等条件有关。其孵出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5~7.8。90血吸虫毛蚴具有向光性和向上性,因此多分布于水体的表层,能主动钻入钉螺体内。再经过母胞蚴、子胞蚴的无性繁殖阶段发育成尾蚴。1个毛蚴成千上万条尾蚴。不能侵入钉螺体内的毛蚴在水中一般可存活15~94小时。91尾蚴从钉螺体内逸出的首要条件是水。水温、光照和pH值也影响尾蚴的逸出。尾蚴逸出的最适温度为20~25℃。尾蚴在水中游动时若与宿主皮肤接触,即利用其吸盘黏附于皮肤表面,然后借助腺体分泌物的酶促作用、体部的强烈伸缩活动和尾部的摆动而钻穿宿主皮肤。92皮肤→小V→下腔V→右心→肺→肺V→左心→体循环→腹腔A→肠系膜A→肝门V→合抱→肠系膜V及直肠V产卵。从尾蚴钻入皮肤到虫体成熟并产卵约需24天。日本血吸虫的平均寿命为4.5年。93童虫移行途径:949596尾蚴所致的损害:尾蚴性皮炎(I、IV型变态反应),局部皮肤丘疹、瘙痒,甚或全身症状。童虫所致的损害:童虫移行所经过的器官可出现一过性的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等。咳嗽、发热、咳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97【致病】98成虫所致的损害:静脉内膜炎;成虫的代谢产物、分泌排泄物和更新脱落的表膜在宿主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Ⅲ型超敏反应。虫卵所致的损害:致病主因(慢性病致死因素)虫卵肉芽肿+纤维化虫卵肉芽肿属IV型超敏反应虫卵肉芽肿对宿主的利弊利:99利:有利于隔离虫卵所分泌的可溶性抗原中的肝毒抗原对邻近肝细胞的损害,可避免局部或全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或加剧。弊:沉积在肝、肠组织中引起的肉芽肿又可不断破坏肝、肠道组织结构,引起慢性血吸虫病。肉芽肿的急性期易液化而出现嗜酸性脓肿,虫卵周围出现许多浆细胞伴以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称何博礼现象(Hoeppliphenomenon)。当卵内毛蚴死亡后,逐渐停止释放抗原,肉芽肿开始缩小,虫卵逐渐消失,代之以纤维化。100常见于初次感染者,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后也可发生。潜伏期长短不一,大多数于感染后5~8周出现症状。①发热;②超敏反应:荨麻疹;③消化道症状;④呼吸道症状;⑤其他:肝、脾肿大等。101【临床表现】1.急性血吸虫病

2.慢性血吸虫病

102无症状型(隐匿型):患者一般无症状,少数可有轻度的肝或脾肿大,但肝功能正常。有症状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呈间歇性。肝肿大较为常见,肝功能试验除丙种球蛋白可升高外,其余在正常范围。脾多数呈轻度肿大。3.晚期血吸虫病是指肝硬化后出现的门脉高压综合征,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殖的血吸虫病。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症型。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在我国,血吸虫病患者并发乙型肝炎的比率较高。重度感染时,童虫也可能在门脉系统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寄生病发育为成虫。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部位是肺和脑。1044.异位血吸虫病105【实验诊断】改良加藤法:可用于测定人群的感染度和考核防治效果。尼龙袋集卵法:适用于大规模普查。毛蚴孵化法:发现虫卵的机会较直接涂片法大。直肠镜活组织检查:可检出沉积于肠粘膜内的虫卵。1.病原学检查3.生物标志物检测1062.免疫学诊断检测抗体:环卵沉淀试验(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