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场项目D04-5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公交站场项目D04-5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公交站场项目D04-5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公交站场项目D04-5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公交站场项目D04-5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悦来会展城片区公交站场项目D04-5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悦来会展城片区公交站场项目D04-5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勘察工作概况1.1任务由来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悦来会展城片区公交站场项目D04-5地块项目编号:KC(2020)-81-0028901C(验证码:3C63)建设单位:重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重庆市二零八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测试单位: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工程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悦来会展城勘察阶段:直接详细勘察阶段拟建建筑物性质详见表1-1。拟建物情况一览表表1-1建筑物编号拟建物设计

高程(m)层数重要性等级结构类型基础形式荷载单/桩、柱备注1管理用房±0.00=264.502F二框架结构桩基20002停车坪264.20~264.503门卫室(简易)264.20*按照设计意图,拟建场地内环境高程为与周边环境将形成最高约4.30m的环境挖方土质边坡。1.2勘察技术要求、勘察依据1.2.1勘察目的、技术要求1、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工程所需的岩土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的类别、结构构造、厚度、分布、工程特性等,分析、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作出评价;3、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岩土层的渗透性,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4、提供适宜的基础类型及基础持力层的建议与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5、判断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6、评价地基土与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环境和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必要时提供加固参数;7、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8、对场地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提出支护建议;9、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1.2.2勘察依据及执行规范勘察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3、勘察纲要;4、甲方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和带有红线图的1:500地形图(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系)勘察工作执行规范1、重庆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2、重庆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3、行业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4、国家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6、重庆文件《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参考7、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8、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T-200-2014);10、住建部《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1.3勘察工作的布置1.3.1勘察等级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划分表表1-2判定因素场地特征场地类别地质环境复杂场地复杂中等复杂简单地形、地貌丘陵地貌,地形坡角为5~22°,局部陡坎状√中等复杂场地岩层倾角(°)7°√岩土特征有一种土体和两种基岩岩性,性质变化较大,有特殊性土√土层厚度(m)11.2~25.9m√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土质环境边坡4.30m√相邻建筑影响程度无相邻建筑,对相邻建筑影响小√地震基本烈度Ⅵ√本次拟建物为管理用房、停车坪、门卫室,勘察阶段为直接详细勘察阶段。根据建筑物规模及场地地层条件,按照重庆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中有关规定,确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3.2勘察工作的布置本次直接详细勘察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水位观测、取样试验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作布置主要以兼顾建(构)筑角点、边线及边坡为原则,勘探孔间距一般10~30m,共布设勘探孔20个(其中控制性钻孔9个,其余为一般性钻孔),共布置勘探剖面7条。钻孔完工后进行水文观测钻孔20个。工程地质调查采用1:500有拟建物的地形图,剖面测量采用1:200。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各勘探点性质见所附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和勘探点数据一览表。1.3.3任务完成情况我司于2020年9月23日组织设备进场施工,于2020年9月27日完成了钻孔共20个,总进尺594.90m,取岩样8组岩样作抗压试验,简易水文观测20孔,工程地质测绘约0.019km2,测绘工程地质剖面7条,总长约0.63km。具体完成及利用实物工作量见表1.3-1。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1.3-1工作项目单位数量说明外业工作量施工钻孔个20进尺594.90m采取岩样组8泥岩6组,砂岩2组取土样件/勘测放点组日1实测剖面条7约0.63km水位观测孔20室内试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组8泥岩6组,砂岩2组抗剪变形、三轴试验组3土常规件/土腐蚀性件/室外试验重型重力触探钻孔米25.6N63.5野外调绘约0.019Km21.3.4勘察方法本项目勘察手段为野外调绘、钻探、室内试验。室内试验:岩石的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以上勘察内、外业完成的工作量见表1.3-1;勘察所采用的设备、施工工艺等见表1.3-2;室内试验成果详见附表和报告附件。施工、测量采用的手段及方法表表1.3-2勘察手段设备名称及型号施工工艺及测试方法取样方法及测试目的钻探XY-150型钻机覆盖层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冲击或回转钻进;基岩采用回转钻进岩样采用岩芯管取样测量NTS-355s全站仪极坐标法钻孔定位、剖面线及现状高程测量,提供各勘探点高程及剖面线地形。1.4勘探点测放根据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重庆市独立坐标系统,黄海高程系,以甲方提供的位于场外测量控制起算依据,使用全站仪做支导线引测至场地,用极坐标视距法测量剖面数据及钻孔座标、高程,控制点成果表见表1.4-1。控制点成果表表1.4-1序号X(m)Y(m)H(m)备注GH00185443.45463951.566284.495GH00285365.30663907.399284.156钻孔的平面位置采用NTS-355s全站仪极坐标法施测,当平面位移在小于0.1m时,读取此时的钻孔高程。同时在测区内利用不同的测站抽查,其抽查部分放孔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准确无误,并取中数作为钻孔的最终定测的位置高程。其成果详见“测量说明”。1.5勘察工作质量评述勘察阶段的界定: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3]346号文件,本建设项目不属于建[2013]346号文件要求必须进行选址勘察、初步勘察的范畴,场地进行直接详勘满足文件要求(详见附表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场地属中等复杂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该工程无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该工程无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需进行初步勘察注:1、判定结果为“需进行初步勘察”或“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需进行初步勘察”的工程将本表纳入该工程初步勘察文件。(2)勘察范围确定:本次勘察无基坑边坡,勘察边界满足渝建〔2013〕345号文中的各项规定(详见附表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无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无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无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无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土质基坑边坡高约4.30m,在边坡外15米布置钻孔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察范围注:1、勘察单位应按照本表逐条进行判定,并将勘察范围线在《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标明。2、判定结果栏填“满足勘察范围”或“不满足勘察范围”。(3)工程地质测绘:主要查明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时代及不良地质现象分布情况、岩层产状、裂隙发育情况、填土范围、堆填时间、堆填方式,图上误差小于3mm。(4)工程测量:本次勘察工作平面布置图使用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测量坐标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统,高程为黄海高程系。基本等高距为0.50m,依据委托方提供的2个控制点进行放孔及剖面测量,钻孔定位及剖面测量均采用全站仪实测,其成果详见“测放点说明”。(5)钻探:钻孔布置按规范规定布置。钻探操作按《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执行。第四系填土层采取率≥80%,粉质粘土层采取率≥90%,基岩强风化层采取率≥75%,基岩中等风化层采取率≥80%,均符合规范要求。钻孔施工完成后,按规范要求把岩芯回填于孔内并进行封孔措施。(6)取样:场地覆盖层为素填土。岩样为机械回转取芯Φ90mm的岩芯,样品采集数量及试验项目均严格按现行有关规范,样品及时蜡封送检。选择控制性钻孔采取岩样,岩样直接采取岩芯样。样品及时封装,及时填写样品标签,妥善保存。岩样送重庆市南方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测。(7)水位观测:每个钻孔终孔后用提筒抽完孔内循环水,24小时后观测静止水位。场地范围内未发现有井、泉的出露点。(8)所有外业工作均有外业见证人员见证,见证单位:重庆川东南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外业见证员:阳辉皓,编号:YKJZ-2310103-0068,并提交了见证报告。(9)本次勘察图件整理所使用的软件为CAD2008和理正岩土,图件成果满足勘察要求。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经见证单位现场见证,最终通过自检和院内检查,各项工作达到了规范及甲方提出的技术要求。2、工程地质条件2.1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年平均气温17.80~18.60C,月最低平均气温7.20~7.90C(1月),日极端最高气温43C(2006年8月15日),日极端最低气温-3.1C(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0mm,年最大降水量1544.80mm,年最小降水量740.1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113mm,降水多集中于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风少且风速小,多年平均风速1.3m/s左右,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最大瞬时风速28.4m/s。场地无地表水体,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雨季时雨水多沿地表向西侧地势较低处排泄经道路雨水管网排出。由于拟建场地属丘陵缓坡地貌,场地内地势低洼呈槽沟分布,后经人类工程活动场平,局部填土较厚,地下水主要以上层滞水形式存在,由雨水补给,区内地形利于地表水排泄,水文条件较简单。2.2地形地貌勘察区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欣悦一路附近,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场地处于浅丘宽缓地带,原场地为山坡、旱地等,受到后期人类工程活动,场地基本被素填土层覆盖,场地东高西低,整体上场地较为平坦,场地西侧由于修建公路等回填形成土质边坡,边坡地形坡脚18~35°,场地原始地形坡角一般5~22°。场地勘察范围线内最高点高程约274.73m(D04-ZK12),最低点高程约265.16m(D04-ZK7),相对高差9.58m,高差较小。2.3地质构造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区内地层呈单斜产出,产状较平缓,为278°∠7°左右,基岩层面为软弱性结构面,局部泥质充填,结合差,砂泥岩接触带处的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无软弱夹层,泥钙质胶结。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场地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勘察期间在场地周边边坡的陡坎部位进行了较详细的裂隙调查,据调查结果表明,边坡主要见两组裂隙:Ⅰ组:125~138°∠65°。延伸约1~3.0m,间距2~4.0m,裂面粗糙,多呈闭合状,局部微张,无充填,结合程度差,裂隙较发育,属张扭性裂隙,硬性结构面。Ⅱ组:208~215°∠75°。延伸约2~4.5m,间距2~5.0m,裂面粗糙,张开1~5mm,裂面粗糙,结合程度差,裂隙较发育,属张扭性裂隙,硬性结构面。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A表A.0.4判定岩体属块状结构。未发现活动性断裂从拟建场地通过迹象。2.4地层岩性场地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组(J2s)砂泥岩。现简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砂岩和泥岩碎块石组成,稍湿,稍密,硬质物含量约5~30%,粒径一般5~35cm,最大约150cm,为场地整平时随意抛填,回填时间约1~2年。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厚11.20m(D04-ZK15)~25.90m(D04-ZK8)。该层在整个场地部分钻孔控制地带有分布,横向和纵向分布变化较大,厚度较小,素填土总体呈松散~稍密状,土质不均。不整合(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强风化带②: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岩芯最长达7cm,岩芯采取率72%~75%,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厚1.70m(D04-ZK18)~2.60m(D04-ZK6),层底标高241.33m(D04-ZK6)~256.08m(D04-ZK16),顶面埋深变化较大,高程起伏变化较大。中等风化带③: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岩芯多呈长柱状、柱状,岩芯最长达34cm,岩芯采取率80%~88%。层顶标高241.33m(D04-ZK6)~256.08m(D04-ZK16)。泥岩:褐色,紫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砂质含量不均,局部地段砂质富集成砂质泥岩,表面风化裂隙较发育,强度低,易风化。砂岩:浅灰色,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局部含泥质。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质软;中等风化岩石较完整,岩芯呈柱状,质较硬。与泥岩呈互层状产出,局部呈透镜体状产出。(3)基岩风化带及基岩顶面特征:1、强风化带: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岩屑状,少量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质软,易击碎,手可折断岩芯碎块,局部地段强风化带岩质极软,手可搓碎,呈砂状,钻探揭示最大厚度2.60m(D04-ZK6)。2、中等风化带:岩质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岩芯短柱状,钻孔揭露单层最大厚度12.90m(D04-ZK9)。3、基岩顶面:场地为浅丘地貌,基岩面基本与原始地形一致、呈波状起伏,据剖面图,基岩面坡角顺原始地形变化,局部倾角较陡。各孔岩土层埋深、厚度及风化带埋深、高程等见钻孔情况一览表。2.5水文地质条件1、水文地质环境: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土层孔隙和基岩风化网状裂隙中,按含水介质可分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两种类型。(1)基岩裂隙水场地主要岩层为泥岩,泥岩为隔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近地表强风化带。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多以地表下渗的形式运移,对裂隙水的补给明显;裂隙水具有径流途径短的特点,从高处往低处汇聚,聚集于场地低洼地段内,总体水量较小,局部裂隙较发育的区域水量较大,受气象因素影响变化明显。(2)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场地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雨季时地表水下渗将形成松散土层孔隙水,由高往低排泄流出场区或汇集于低洼地带,水量小,受气象因素影响变化明显。场地土层分布不均,按照设计方案平场后,拟建场地填土层分布相对较厚,容易形成孔隙水。后期施工应加强排水措施。场地地形平缓,不利于地表水向低洼处排泄,土层厚度分布不均,土层厚度较大,结构稍密状,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形成上层滞水,汇集于基岩面或基岩强风化带,下伏基岩连续较完整,不利于地表水及大气降雨渗透补给,地下水赋存条件一般,主要为雨季降水下渗形成的季节性积水,故拟建场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雨季丰富,旱季较贫乏。场区基岩裂隙多呈闭合状,不利于地下水储存,场区基岩网状风化裂隙水贫乏。各钻孔终孔后,均将钻孔内的钻探残留水抽干,24小时后进行简易水位观测,水位无恢复,场地在勘探孔深度范围内在勘察期间地下水贫乏。基础桩体开挖形成基坑,接受大气降水、周边表层地下水及环境水补给,会造成基坑积水,施工中应修筑排水沟、排水井等排水工作,及时疏干积水。场地土层厚度较大地段,雨季大气降水排泄不畅易在土层中形成上层滞水,对基础施工将产生一定影响,建议施工期间,考虑该因素的不利作用,做好拟建物基础施工阶段输排水措施的设置。2.6地下水及土腐蚀性评价场地接收大气降水补给,邻近不存在污染源,勘察场地内为基岩裂隙水和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两种类型,受大气因素的影响变化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别为Ⅲ类。结合区域经验,拟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综上分析,场地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为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为微腐蚀性。根据区域经验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按Ⅲ类场地环境类别的腐蚀环境判定,该土对砼、砼中钢筋等建筑材料有微腐蚀性。根据场地的土腐蚀性试验并结合区域经验,综合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2.7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根据对拟建场地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情况,拟建场地地形坡度较小,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墓穴、空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场地现状总体稳定。2.8特殊性岩土评价场地现状土层大部分为素填土,素填土回填约1~2年,为机械抛填形成,特殊岩土在设计过程中需特殊考虑。强风化层岩性主要为砂泥岩,厚度分布不均,厚度1.70m(D04-ZK18)~2.60m(D04-ZK6),分布于整个场地。强风化泥岩,褐色,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属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呈碎块状,质软,力学性能差;强风化砂岩:浅灰色,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局部含泥质。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质软;不建议用作建构筑物基础持力层,可用作拟建物室内地坪及地下管线持力层。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3.1岩土测试成果的可靠性分析及统计原则样品采集、密封及时,运输等均符合要求,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所获得的岩土参数可靠,可供设计使用。中等风化基岩8组岩样,各种岩土性的测试成果分析,各岩土层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离散性不大。3.2对测试成果及统计的评述3.2.1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确定素填土:对D04-ZK7、D04-ZK11、D04-ZK16钻孔中素填土作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根据测试成果按照《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4对锤击数进行修正,删掉异常值并进行数理统计,重型(N63.5)锤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4.498击,锤击数变异系数范围值0.291~0.368,锤击数变异系数平均值为0.330,说明素填土呈松散状。统计成果见附表4。根据地区经验,现状填土地基承载力值80kpa(经验值),由于现状填土回填时间短,分布不均匀,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能直接用作持力层。根据地区经验,建议本场地素填土的力学指标:天然重度20.00kN/m3(经验值),饱和重度20.50kN/m3(经验值),天然状态内摩擦角32°,天然状态下内聚力5kPa,饱和状态内摩擦角23°,饱和状态下内聚力2kPa,负摩阻力系数取0.30(经验值,当填土通过注浆、强夯、换填等地基处理、并检验合格后,可不计算填土负摩擦阻力)。基底摩擦系数:夯实填土取0.25。填土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8MN/m4。压实填土的地基承载力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3.2.2岩体物理力学指标确定根据场地及工程特点,本次勘察选取8组泥岩砂岩、做天然和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及物理性质试验。对所获取的室内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场地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变异系数小于0.3,统计结果可供设计使用。整体分析评价,试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野外鉴定记录结果基本相吻合,可以代表岩土体的工程特性。统计结果详见表3-1~2,统计方法详见附表3。表3.2.1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序号项目单位素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中等风化泥岩强风化砂岩中等风化砂岩1重度天然kN/m320*//24.89/24.16饱和kN/m320.5*//25.05/24.402抗压强度标准值天然MPa///4.55/30.93饱和MPa///2.82/24.103基底摩擦系数///0.30*0.45*0.35*0.50*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1501500*79535压缩模量EsMPa//////6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80*/160*/7水平抗力系数(岩体)MN/m36123080501808临时边坡坡率值(不受外倾结构面控制时)(H≤8m)1:1.50/1:0.751:0.501:0.751:0.50备注1、“*”号代表地方经验值。2、嵌岩灌注桩基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T-200-2014)的5.3.9条公式计算。其中frc对中等风化泥岩取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4.55MPa;中等风化砂岩取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4.10M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岩质地基取0.33。中等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值:4.55MPa×0.33=1.501Mpa3、适用于本场地减小填土负摩阻力的工程措施:①对已有填土进行夯实,②桩填土部分,桩身与护壁隔离。4、当对于泥岩在确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致遭水侵泡时,可采用天然抗压强度折减,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501kPa。

3.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报告,结合现场钻探情况并根据区域经验,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如下表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表3-4岩性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软化系数强风化粉砂岩/极软岩较破碎Ⅴ强风化泥岩/极软岩较破碎Ⅴ中等风化泥岩2.82极软岩较完整Ⅴ0.62强风化砂岩/极软岩较破碎Ⅴ中等风化砂岩24.10较软岩较完整Ⅳ0.79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3.2.2-1及附录A.0.1。中等风化泥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82MPa,为极软岩,软化系数0.62。中等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24.10MPa,为较软岩,软化系数0.79。有关岩石的其它参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等见上述统计表。其他设计参数:岩层层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4°(经验值),岩层层面粘聚力标准值:C=30KPa(经验值);Ⅰ组裂隙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6°(经验值),Ⅰ组裂隙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30KPa(经验值);Ⅱ组裂隙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6°(经验值),Ⅱ组裂隙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30KPa(经验值)。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泥岩取300kpa,砂岩取600kpa。边坡无外倾结构面时岩体破裂角取61°。岩土界面天然工况下抗剪强度标准值(经验值):c=23Kpa,φ=15°;岩土界面饱和工况下抗剪强度标准值:c=18Kpa,φ=10°。4、场地稳定性评价4.1场地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中等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场地现状及岩石地基稳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在对建设形成的边坡进行有效支护后,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4.2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工程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该场地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下伏基岩为砂岩、泥岩,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有关规定,根据拟建场地的区域经验和周边工程的波速测试成果,拟建场地按设计标高平整场地后,各岩、土剪切波速体取经验值如下:填土属软弱土,填土剪切波速取经验值为110m/s;强风化基岩属软质岩石,剪切波波速Vs>500m/s;中风化基岩属岩石,剪切波波速Vs>800m/s。据各拟建物按设计高程整平后的覆盖层厚度情况,按最不利条件对各拟建物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于表4-1。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及抗震类别评价表表4-1建筑物名称±0或车库底标高以下覆盖层厚(m)计算位置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地震分组特征周期值地段类别抗震设防类别管理用房20D04-ZK7110Ⅲ第一组0.45一般地段标准设防停车坪19.13D04-ZK9110Ⅲ第一组0.45一般地段标准设防门卫室9.05C05-ZK4110Ⅱ第一组0.35一般地段标准设防4.3岩土体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调查及钻探揭露表明,地内不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及震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中4.3条规定,本场地不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液化处理。填土经压实处理后不会出现震陷问题。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中5.2.5条规定,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可不进行地震工况下边坡稳定性校核。4.4边坡稳定性评价4.4.1环境边坡按设计方案实施后,将在拟建场地东侧、南侧形成一段边坡(AB、BC),现将边坡稳定性评价分析如下:AB段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场地东侧,为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坡长44.2m,坡高3.60~4.30m,边坡坡向287°,主要由素填土组成,由于该处岩土界面较缓,边坡形成后不会产生整体滑移,但易产生土层内部圆弧滑动,故该侧边坡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基础建议采用中等风化基岩或压实填土作持力层。如有放坡条件,建议该侧边坡采用1:1.50临时坡率放坡。BC段边坡,该段边坡位于拟建场地南侧,为挖方土质边坡,边坡坡长65.44m,坡高0.5~4.10m,边坡坡向14°,主要由素填土组成,由于该处岩土界面较缓,边坡形成后不会产生整体滑移,但易产生土层内部圆弧滑动,故该侧边坡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挡墙基础建议采用中等风化基岩或压实填土作持力层。如有放坡条件,建议该侧边坡采用1:1.50临时坡率放坡。4.4.2基坑边坡按设计方案实施后,拟建场地不存在基坑边坡问题。4.4.3边坡支护设计参数岩层层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4°(经验值),岩层层面粘聚力标准值:C=30KPa(经验值);Ⅰ组裂隙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6°(经验值),Ⅰ组裂隙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30KPa(经验值);Ⅱ组裂隙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6°(经验值),Ⅱ组裂隙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30KPa(经验值)。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泥岩取300kpa,砂岩取600kpa。边坡岩体破裂角:当无外倾结构面时取61°,当有外倾结构面时取两者中的较小值。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土体):素填土取8MN/m4水平抗力系数(岩体):强风化泥岩取30MN/m3中风化泥岩取50MN/m3强风化砂岩取80MN/m3中风化砂岩取180MN/m34.5边坡施工措施建议边坡施工严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及勘察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边坡施工建议采用分段跳槽开挖,每级开挖高度宜小于3米,采用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边开挖边支护,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施工法,并设置相应的变形观测点进行变形监测。建议施工期间,临时边坡坡面封闭硬化措施,坡顶封闭硬化,减少雨季渗水,上部设置截水沟,下部设置排水沟,连接盲沟统一排水。临时坡率值:土层取:1:1.50,强风化基岩取1:0.75,中等风化基岩取1:0.50。4.6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西翼,结合本次勘察工作,勘察场地内未见断层、滑坡、崩塌、软弱下卧层、泥石流、地下采空区危岩、地下硐室等不良地质现象,下伏基岩主要为互层分布的厚层状泥岩,岩体分布连续稳定,场地现状稳定。在完成对环境边坡的治理后,场地适合本拟建项目。4.7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建议施工前进一步收集拟建场地周边的水、电、气等下埋管线,明确下埋管线的位置后应先关闭水电气来源,拆除或移开管网再进行边坡施工。以免对工程造成不利的影响。拟建建筑场地西侧紧邻欣悦一路,由于拟建场地周边无相邻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已建建筑物和紧邻已建道路的影响较小,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要建好围挡,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洁。4.8场地人防工程稳定性评价根据调查及现场钻探情况判定,勘察范围内无人防工程。5、地基评价5.1岩土地基评价人工填土:场地填土分布较多,厚度不均,均匀性差,呈松散~稍密状,未经处理不能直接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2.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基岩埋深不均,一般较小,该层埋深差异较大,厚度不均,不宜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3.中等风化基岩:中等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属均质地基,是拟建工程良好的基础持力层。5.2地基均匀性评价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资料以及现场钻探情况,拟建场地素填土分布不均,厚度变化大,其地基均匀性差;强风化基岩地层横向和纵向的分布较连续,顶面变化较大,厚度变化较大,其地基均匀性较差;中风化基岩地层横向和纵向的分布较连续,顶面变化较大,其地基均匀性较好。综上分析,场地建筑物采用均匀性好的中风化基岩作持力层,素填土经有效处理后可作挡墙与建筑物的持力层。5.3地基稳定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钻孔资料,拟建场区基岩埋深变化局部较大,人工填土分布特征明显,未见层间错动现象。场区内钻孔未发现有岩石扭曲挤压、断层破碎带、擦痕等断裂构造,综合分析本建筑场地地基是稳定的。本场地覆盖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工程性质较差,不能直接满足本工程对地基持力层的要求。基岩埋深深度不一,分布相对稳定,钻探时未发现岩溶孔洞或软弱夹层,中风化基岩是建筑好的基础持力层,地基是稳定的,适宜建筑。5.4岩土地基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岩(土)层的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按有关规范规定,结合当地建筑经验及场地实际情况,综合确定场地中各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岩石的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如表5-1所示。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岩石的天然及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表5-1岩、土层名称及序号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MPa)承载力特征值(kPa)基底摩擦系数μ备注天然饱和素填土//0.30*强风化泥岩//300*0.30*强风化砂岩//500*0.35*中等风化泥岩4.552.8215010.45*中等风化砂岩30.9324.1079530.50*备注:表中带*的为经验值;中等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重庆地区经验确定如下:中等风化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确定:fak=γf*fuk式中:fuk=ψr*frkfak——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frk——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拟建场地中风化基岩岩性为泥岩、砂岩层。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岩质地基取0.33中等风化泥岩承载力特征值:4.55MPa×0.33=1.501Mpa5.5.岩土参数的选取原则建议当拟建建筑物的地基持力层为多种岩土层、或同一桩端在应力影响深度范围内存在两种及以上岩性,设计参数应遵循利于工程安全原则选取。5.6持力层及基础型式据拟建物层数、建筑结构型式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物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建议如表5-2。各拟建物持力层及基础型式建议表表5-2编号建筑物名称设计±0标高(m)层数正负零以下覆盖层厚度基础形式建议持力层建议备注1管理用房±0.00=264.502F20桩基础/浅基础中等风化基岩/压实填土2停车坪264.20~264.5019.13压实填土3门卫室264.209.05浅基础压实填土备注:1、桩基础桩端嵌入中风化基岩持力层一定深度,在设计桩孔和柱基深度时,应注意相邻基础底连线倾角应小于45°;各拟建物基础形式可按表中建议实施。同一建筑物不宜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采用不同的基础形式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沉降机制导致的不均匀沉降。采用桩基基础时,以中等风化基岩或压实填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如填土作为持力层,建议对未来填土采取注浆、强夯、换填、碾压等处理措施,场地内道路垫层以下、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地面标高以下的压实填土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4,压实填土地基压实系数不小于0.96,经现场检测实验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根据《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T-200-2014)中5.3.9条计算嵌岩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相邻桩端高差应小于相邻的桩间距,同一结构单元不宜同时采用两种基础形式。上部素填土为松散为主,局部厚度较大,桩基计算时,需考虑负摩阻力,负摩阻力系数可参考0.30取值。强风化泥岩侧阻力标准值取经验值140kPa。在设计计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泥岩取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4.55MPa。5.7成桩条件评价(1)建筑场地整平后持力层埋深9.05m~24.40m。(2)根据钻探情况结合区域经验,场地岩、土层中不含有毒气体、液体,可考虑采用人工挖孔桩。(3)根据《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第七号)》中的规定,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施工工艺建议推荐选用机械钻孔灌注桩。根据周边已有建筑施工经验,对场地持力层埋深小于10m的桩基可采用人工挖孔桩,根据住建部建办字【2018年31号文】,若采用人工挖孔桩需进行专项安全论证。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同时做好排水、通风及照明措施。(4)严格控制孔底沉渣厚度,桩基浇筑前应加强清底,确保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并加强桩基检测,避免断桩、缩径等质量事故。(5)填土处理过程中若采用强夯施工、及机械成桩过程中的风险及安全措施建议,强夯前应清除场地上空和地下障碍物,严禁在高压输电线路下作;夯机应按性能要求使用,施工前专职安全员与机组人员共同检查设备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专职安全员、维修工定期每班进行设备运转检查,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应根据桩径、桩深、工程和水文地质与现场环境等状况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和机具,并要求制订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6)基础施工形成的弃土应合理堆放,及时搬运,以免不当堆载,危及相邻建筑物和桩基础孔壁稳定,并加强周边环境的监测。(7)加强桩基验槽,及时封底浇注,确保基础质量,基础持力层的取样工作,以验证设计承载力。5.8工程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及环境的影响评价建议施工前进一步收集拟建场地周边的水、气等下埋管线,明确下埋管线的位置后再施工,以免对工程和周边拟建物造成不利的影响。拟建建筑场地北西侧紧邻欣悦一路,由于拟建场地周边无相邻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已建建筑物和紧邻已建道路的影响较小,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要建好围挡,以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整洁。5.9地下水及土腐蚀性评价在勘察期间的调查,场地中及场地周边无污染性土,无污染性水源,根据场地周围环境特点,并结合区域经验,该场地中土体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的钢筋以及钢结构的腐蚀等级为微腐蚀性;根据场地实际经验,该场地中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等级为微腐蚀性。雨季施工过程中由于雨水下渗,回填土中存在地下水,应作好截排水措施。5.10地下水作用评价及地下室抗浮评价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含水层填土为强透水层,且因场地内岩土界面变化较大,采用桩基施工,会于桩孔内形成新的地下水排泄点,对桩基施工影响较大,或会造成塌孔现象。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基础施工影响较小,场地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随季节影响变化大。勿使大气降水及施工用水滞留于场地内,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层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拟建场地地下水相对贫乏,结合场地条件及工程实际情况,拟建建筑可不考虑抗浮设计。5.1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相关要求,杜绝发生建筑施工群死群伤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本工程应加强环境边坡施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如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期应编制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并应进行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