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 获奖优秀教学设计_第1页
古诗词三首 获奖优秀教学设计_第2页
古诗词三首 获奖优秀教学设计_第3页
古诗词三首 获奖优秀教学设计_第4页
古诗词三首 获奖优秀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丁塘镇中心学校六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手册课题第1-3课时计划课时3课时学校中心完小备课人刘秋蓉3古诗词三首调整及补充教学内容分析《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出了羁旅之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诗人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的热爱。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诗词大意。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具学具准备1.预习提纲(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搜集孟浩然、苏轼和辛弃疾的资料。(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2.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及学学法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教学设计个人调整意见及补充内容一、复习旧知,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1)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生:都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2)每一首古诗都有“诗眼”,“诗眼”就是能揭示诗的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思,忆)2.导入新诗。夜幕降临,江中烟雾迷蒙,远处行来一叶扁舟,舟上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宿建德江》。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2.指名朗读,字正腔圆。(1)第一行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泊”,在这里是“停船靠岸”的意思,读作“bó”。(2)“泊烟渚”的“渚”是翘舌音,“日暮客愁新”的“愁”也是翘舌音;最后一行诗中,“清”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三、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忆学法。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生: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2.解诗题。(1)“宿”是什么意思?生:住宿、留宿。(2)“建德江”是一个地名,那么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建德江。该怎么读好诗题呢?(指名读、齐读)3.知作者。(1)学生交流关于孟浩然的资料。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你们在课前已经搜集了他的资料,现在说说对他的了解吧。(生交流)(2)了解写作背景。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一起来看孟浩然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历:课件出示:(3)带着感受,齐读古诗。四、想象品读,明意悟情(一)明诗意。1.默读古诗,感知大意。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宿建德江》,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讲的什么意思?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二)悟诗情。1.找出诗眼“愁”。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生:愁。2.品味“愁”字。(1)齐读“日暮客愁新”,知“愁”意。课件出示:日暮客愁新“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寂寞之愁)②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你是从这行诗的哪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自己)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因为他此时身处异乡)③同学们,飒飒秋风勾起了张籍的思乡情,重阳登高勾起了王维的“倍思亲”。此时,是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2)对比想象“日暮图”,感知“愁”绪。①分享温馨画面。日暮是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生:背着书包回家去。师:还有人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图片(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图、夕阳下母亲迎接孩子归来图、一家三口夕阳下散步图)。②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生:空旷的原野,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生1: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生2: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生3: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③读出满怀愁绪的感觉。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一时间,他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评价读)课件出示: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3)一咏三叹“月近人”,悟“愁”心。①对月抒发愁绪。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生1:月亮啊,请把我带回家乡吧!生2:月亮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心情,陪伴着我。②回忆往昔甜蜜。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已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生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火炉边,把酒言欢。生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生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③入情入境读诗句。想起昨日和亲朋好友把酒言欢,好快乐啊!可是,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课件出示: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生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三)拓诗句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课件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1.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了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孟浩然的知己,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2.配上音乐,指名背、齐背。第2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化诗为画,理解诗意,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特景象。3.在品悟诗句中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一、揭示诗题,简介诗人1.指名读诗题。2.理解诗题。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生:时间、地点、事件。设疑:诗人仅仅只是喝醉了吗?3.简介诗人。师:这是北宋诗人苏轼流传千古的一首名诗,你了解苏轼吗?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美1.读得正确。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读,强调“遮”是翘舌音,“卷”读“juǎn”,“散”读“sàn”。2.读出节奏。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3.读出韵味。学生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1)找出诗中的押韵字。(山、船、散、天)(2)按“平长仄短”练读。(3)分组读,齐读。三、化诗为画,体会意境1.默读古诗,圈出景物。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默读古诗,想想每行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快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来。(云、雨、风、水)2.配乐范读,想象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古诗,想象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配乐,约50秒)课件出示:3.汇报交流,品读感悟。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课件出示:黑云翻墨未遮山①联系生活实际。夏天雷雨来临之前,天空的景象是怎样的?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吗?(乌云密布、电闪雷鸣)②学生想象画面。生1: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却没有遮住远处的山峦。生2:我看到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上蔓延,但来不及遮住山峦。生3: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像海浪一样,汹涌地翻腾而来,但没有遮住远处的山峦。(点击课件,“黑、翻墨”变色)③带着感受读诗句。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出了这幅“翻墨云”图。谁来读一读这句诗?让我们感受一下。(指名读、评价读、齐读)(2)课件出示:白雨跳珠乱入船①抓关键词语,品析雨的特点。生1:夏天的雨很急很大,我从“跳珠”知道雨落在船上就像是跳动的珍珠,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生2:我从“乱入船”的“乱”字看出雨势很大,这雨是杂乱无章的,就像顽皮的孩子活蹦乱跳。生3:我还从“白雨”看出这场雨很大,只有大雨点儿才会看起来是白色的,有种白花花的感觉。(点击课件,“白、跳珠、乱”变色)②用多种形式,读出雨的气势。谁来将这场又急又大的雨,通过朗读带到我们大家眼前?(指名读、男女生赛读)教师小结,引出别样景象。师:这真是一场又急又大的雨啊。它让我们感到——震撼!激动!惊叹!当我们正被眼前这白花花的大雨所震撼并为之惊叹的时候,一阵大风吹来,天地间又换了一副新的图景。(3)课件出示:卷地风来忽吹散品味“忽”之妙。生1:我从“忽”字感受到大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阵狂风席地卷而来,就把雨吹没了。生2:我从“忽”体会到这风很有威力,一下子就把大雨吹散了,还吹散了天上黑压压的云,天空变得一片瓦蓝。(点击课件,“忽”变色)②拓展含“忽”的诗句。生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③读出“风吹雨散图”。(分组赛读)(4)课件出示:望湖楼下水如天想“水如天”之景。生1:水如天一样开阔,蓝天倒映在湖水中,水天一色。生2:水如天一样明亮,雨后湖中泛起粼粼波光。生3:水如天一样澄净,雨过天晴,一切都像刚洗过的样子。②读出“雨后西湖”的画面感。碧空如洗,水平如镜,读出你的想象与感觉。(指名读、齐读)4.联系生活,训练写话。请学生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写雨吧。四、深化主旨,指导背诵1.升华诗题中“醉”的含义——沉醉。作者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道:“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2.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你知道当时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吗?师: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在官场受到排挤,无奈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他与朋友同游西湖时,经历夏日骤雨,触景生情,写成此诗。大凡诗人失意,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却不见愁情,你从这场骤雨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诗人?(乐观、豁达)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五、课外延伸,阅读积累1.拓展名诗。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爱西湖,尤爱雨中的西湖,他还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请你说一说,《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西湖是怎样的?2.积累名篇。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课后找来读读并积累。第3课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时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融入丰富的想象,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一、范读课题,自主解题1.师读课题,提出疑问。读题目时老师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一下?生:因为“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2.联系旧知,了解课题。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生1:我知道“黄沙”是指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生2:题目的意思是晚上诗人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1.学生自由读全词。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读通读顺。2.指名读词。重点强调:“蝉”是翘舌音,“见”读xiàn,不读jiàn。(1)理解“见”的意思。“见”就是出现的意思。(2)联结已知。这个“见”还在什么地方出现过?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齐读全词。三、自读自悟,入境抒情过渡:读通词是学好诗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一)品读上阕1.自读自悟。学生默读上阕,不懂的地方打上“?”,小组讨论汇报。2.汇报交流。(1)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①弄懂“别枝”。借助注释,可以知道“别枝”指横斜突兀的树枝。理解词意。生:这句词的意思就是: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在鸣唱。③学生质疑。生: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也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惊动了鹊儿。师:有自己的见解,真棒!④想象画面。师范读这句词,学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⑤有感情地朗读。黄沙岭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啊!谁能读出来呢?(指名读)过渡:你们还读懂了什么?(2)课件出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画面。生:这句词展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诗人侧耳细听。②表达异议。生:我认为这里的两句应倒过来,读为“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一片蛙声说明青蛙很多,稻花飘香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说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③给予鼓励。师:你想象丰富、见解独特,了不起!“说丰年”的是农民还是青蛙,各人见解不一样,重要的是让读者体会到丰收的喜悦。④读出喜悦。(一咏三叹读)a.多少年来,与农田朝夕相处的青蛙,看到黄沙岭这喜人的丰收景象,能不高兴吗?男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不容易啊!他们怎能不开心呢?女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c.朝朝出,天天望,辛勤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辛弃疾又怎能不为农民高兴呢?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齐读上阕。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蛙声一片,这一切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美好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齐读上阕。(二)品读下阕1.默读下阕。2.学生交流。重点点拨:(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该颠倒顺序来理解,就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2)品“忽见”之趣。课件出示: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读出惊喜。阵雨来临,天黑乎乎的,避雨的地方很难寻找,辛弃疾非常着急,在阵雨到来之前终于找到了。②读出放松。诗人正在为避雨着急,现在看到茅店,心情放松了。③读出兴奋。进了茅店,又可以与农民们一边喝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