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课程改革若干层面探析_第1页
英国课程改革若干层面探析_第2页
英国课程改革若干层面探析_第3页
英国课程改革若干层面探析_第4页
英国课程改革若干层面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国课程改革若干层面探析华东师大普通高中课程国际比较课题组王凯[摘要]教育的国际化使得任何国家的教育改革都不能再囿于自己国家的狭小圈子,而需摆正自己在国际教育领域中的位置,兼用本土化及全球化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改革。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正鉴于此,本文力图通过探析英国的课程改革来给予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些许启示。英国针对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课程200从0199年5初步提上议程到200年09月正式全面推行再到今天,已经先后经历了五年的酝酿期和一年半的实施期。伴随着课程200,0无论是在酝酿期还是在实施期间,英国教育界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从200年1正式展开高中课程改革,为保证改革顺利进行以及使我国的教育与世界教育接轨,我们必须从世界教育领域吸取各国教育改革有益的经验,鉴于此,很有必要对英国的课程200作0一次回眸、作一次深层次的剖析。课程2000的特色纵览在进行深层次剖析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对课程200有0一个整体性的了解,以下就是笔者以俯瞰的形式对课程200进0行纵览所总结出的改革特色。寻找普高教育“质量”与“平等”之间的制衡点20世纪90年代之前,“市场理论”在英国的教育界盛极一时,并成为《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在市场理论的控制之下,“国家课程”“国家统一考试”“学校排行榜”成为了教育领域里的关键词,对于此阶段的高中教育,政府选择了“质量”而忽略了“平等”。1997年工党领袖布莱尔上台以后,在论及政府的努力方向时提出:要把英国建设成为一个包容(inclusive)和繁荣(prosperous)的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工党的执政使得“第三条道路”代替了“市场理论”,在教育领域,国家不再继续秉持残酷的优胜劣汰,而是主张让每一所学校成功、让每一位儿童成功。从课程2000的酝酿阶段也可以看出这种转换:1995年迪林爵士(SirRonDearing)应邀对如何提高(improve)16—19岁阶段教育的证书标准进行调查,并给国务大臣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后英国政府于1996年3月发表《16—19岁教育证书评论》,强调通过建立一贯制(coherent)的证书体系来提高高中的教育质量。1997年的教育行动方案第24款授权资格与课程局(QCA)建立现有证书的评价标准(Criteriaofqualifications),即寻找适合于新政府教育主张的相关证书制的统一评价标准。此后政府又发表了咨询报告《标准保证》(GuaranteeringStandards)与《拥有成功的资格》(Qualifyingforsuccess),前者旨在通过保证证书制的高标准来保证高中教育的质量,而后者则重在使高中生的学习计划(Programmesoflearning)具有宽广性(Broadening)和灵活性(Flexible)。至此为止,课程改革改变了旨在提高质量的初衷而是力图在质量与平等之间寻找平衡点。1999年政府再次委托资格与课程局(QCA)、威尔士资格课程与评价局(ACCAC)、北爱尔兰课程考试及评价委员会(CCEA)通力合作将前期的工作变为在整个英国推行的新课程,经过一段时期的试行,政府于2000年9月正式在整个英国推行新的课程,即课程2000。资格与课程局在课程2000指导书(guidanceforcurriculum2000)中提出了四个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①使学生在课程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机会;②将学生的学术课程学习与职业课程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③注重发展学生的关键技能;④使学生能够参与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活动。可见新课程注重了选择性,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追求每一个学生的适合于自身的成功;同时又设立了高级拓展证书( )以保证在追求平等的同时,质量不至于因此而降低。突出大学在参与者中的地位课程2000改革的参与人员、机构数量之多在英国历次课程改革中是不多见的,但这次课程改革的与众不同之处则是在课程的酝酿与实施过程中大学始终参与并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大臣及校长联合委员会主席(ChairoftheCommitteeofViceChancellorsandPrincipals)玛丁・哈瑞斯在资格与课程局的文件《课程实施》中提出“:很明显,如果要使课程改革走的更远,必须有高等教育的紧密合作。大学必须参与分析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各种争论,以指明课程改革的走向”。资格与课程局也在其网站增加了大学的相关链接,并提出四个问题以使新课程与大学需求相联系:①大学期望高中设置的科目数量是多少?②大学是否愿意接受新课程 所提倡的宽广性?③大学是否还想维持课程评价中原有的级别?④大学是否愿意高中设置关键技能课程?从某种角度讲,将大学拉入改革队伍之中是为改革提供一个高的参考点,但同时也存在让人忧虑之处:大学的参与是否会让改革囿于对功利性目标的孜孜追求之圈,而不能使高中新课程定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素养?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关注英国的课程改革进展以求取此忧虑的解答。通过证书制改革进一步融合职业与普通课程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曾推出两种新课程:作为职业课程的“国家职业资格”课程和连接职业、普通课程的“普通国家职业资格”中介性课程,使高中生在中学阶段可以进行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之间的转换。而课程2000则进一步将使学生的职业与普通课程学习相结合作为其目标之一,并在课程管理改革方面,以新的职业教育证书(VCE)部分代替了普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GNVQ)。新的职业教育证书有高级、高级补充、双重授予三个水平,分为十二个单元(TwelveUnits),高中生完成三个单元的GCEALevel校外考试相当于完成六个单元的VCE课程考试;完整完成六个单元的GCEALevel校外考试则相当于是完成十二单元的VCE课程考试。除此之外,课程2000还引入关键技能课程并将之贯通于职业与普通课程之中,使之成为一种桥梁式课程,进一步融合了职业与普通课程。证书及课程标准层面剖析虽然英国新课程的改革重点在于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但牵一发而动全身,课程管理的变动势必引起整个课程领域的变革,总而观之,课程2000改革涵盖了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管理和评价几个层面的革新。(一)形成新的国家证书体系X^种类级别、普通证书(在学科领域所获得的)职业证书(在职业领域所获得的)工作证书(在工作领域获得的)级别5更高级证书(HigherQualification)级别的特征、要求还在讨论之中(资料来源截止2000年9月)级别U4高级级别/3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GCEAlevel)职业证书高级水平(VCEAlevel)与高级普通教育职业证书(AdvancedGNVQ)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第三级别(Level3NVQ)中等级别/2中等教育普通证书的A*-C等级(GCSEgradeA*-C)中级普通教育职业证书(IntermediateGNVQ)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第二级别(Level2NVQ)基础级别/1中等教育普通证书的D-G等级(GCSEgradeD-G)基础普通教育职业证书(FoundationGNVQ)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第一级别(Level1NVQ)入门级别证书的入门级别旨在提供给申请者一种基础性的参考(二)形成新的课程标准资格与课程局2001年在其网站公布了高中的学科标准(Subjectcriteria),指出颁发学科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目的:使不同学校、评价机构能把握好同一门学科的目的及意义;通过制定学科标准以保证教育质量;使高等教育以及雇主能明了学生在高中阶段到底学了哪些东西。学科标准是有层次的,其层次划分是按照证书制的相关级别进行的,比如高级及高级补充级别标准就与中等教育普通证书级别标准截然不同。以下笔者以高级及高级补充级别标准为立足点,选择数学、现代外国语及英语等几门学科的标准作为阐述对象。数学标准:①培养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②发展学生理性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使学生能自己构建数学论证;③拓展学生的数学技能、技巧乃至在更困难、尚未结构化的问题中使用相关技能、技巧;④发展学生对数学基础性、连贯性以及数学与与之密切关联的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理解;⑤识别如何用数学知识表征某种情境,理解问题与标准以及与其它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⑥将数学用作交流的有效手段;⑦阅读并理解涉及应用数学的文章;⑧学会灵活使用计算器与计算机,但要同时要意识到什么时候不适合用计算器与计算机;⑨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其它学习领域、工作领域以及社会的关系;⑩使学生不断意识到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评价所赋有的责任。现代外国语(modernforeignlanguage)标准:①发展学生现代外国语的读写能力以及理解能力;②能使学生地利用不断精确(accurate)、复杂(complex)和变化(varied)的外国语(口头或书写)自信、清晰而有效的进行交流;③不断使学生增长对语言以及语言学习的感悟能力;④通过外国语的学习,发展学生对现代社会以及以某一门语言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背景、历史遗产的批判性洞察能力;⑤外国语课程必须保持和增强学生学习外国语的积极态度。英语标准:①通过利用学生已有的对英语的各种变化的经验使之学习英语的结构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②使学生在演讲或写作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能体现出自己对更加复杂、更加有挑战力的英语的驾驭能力;③有目的地发展学生听、说能力;④介绍给学生掌握一门语言所需的框架(frameworks)和概念(concepts),使他们利用这些框架和概念去检查自己或他人的英语的演讲和书写能力;⑤发展学生在不同目的、不同听众等情景下通过说或写让别人正确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对所听到的不同情景中的英语做出适合的判断和反应;⑥通过提供有关现在式和过去式的宽泛的文本,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⑦通过学习英语,使学生不断增强在自己的调查和科研中选择和使用最恰当的英语文本的能力,以及在演讲和写作中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三)课程标准制定过程英国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有一个较长的酝酿期。199年6迪林爵士在向国务大臣汇报其调查工作时提出“在制定标准时,一定有一种固有的基础(basis)和可以被接受的程序(acceptedprocedure),在这种基础之上,通过正确的程序所制定的标准可以较长时间适应教育的需求”。随后,学校课程与评估局( )和教育标准局在联合发布的文件《到 年的考试标准》中提议:应该实施一项年调查计划以探知自198年8以后的十几年来,学科标准是否还适应现实的需求?此项提议得到国务大臣首肯并随即展开。 年资格与课程局就 的学科标准发布项报告,公布了调查结果。为了使新课程能于200年09月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推行,高中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在酝酿阶段的中后期就已经展开了,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委员会主持并联合众多参与者所制定的,其参与者有各学校(各类中学、继续教育学院、独立第六学级、第三级学院)的校长和教师代表、地方教育当局代表、学科联合委员会、高校学科专家、标准设置机构(SSB)、证书颁发机构(Awardingbodies)以及相关的资格认证局(Accreditationauthorities)。改革委员会之下,各学科联合委员会分别主持制定本学科标准[1]。1999年资格与课程局就初步制定的学科标准发放调查卷以征求教育界不同层面的意见(每门学科大约发放调查卷1240张),从反馈的情况来看,新制定的标准得到广泛支持:除技术与设计(支持率88%)、英国文学(支持率85%)、英语(81%)外,其它学科标准的支持率都超过90%。新课程标准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前期的调查工作功不可没,虽没有迹象表明经过5年的调查,调查者找到了迪林爵士所说的固有基础和合理程序,但前期工作一方面发现并陈述出了课程需求与课程现实之间的‘落差’,使得新课程标准可以加以弥补;另一方面,前期工作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使得参与人员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更加重视方法论,事实上,新课程标准制定工作的确是建立在方法论基础之上的,但遗憾的是,资格与课程局并未在其网站阐明具体采用的方法。以上阐述的是 级别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而 级别课程标准与职业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稍有不同,在后者的制定过程中,国家培训组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对职业资格证书制的实施与再开发负责,除此之外,证书颁发机构在其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对国家职业课程标准(NOS)的开发(development)负责。为直观起见,以下面的流程图来说明制定过程(出现的英文简写参见附表)国家培训组织负责部分 证书颁发机构负责部分实施新课程的相应配套措施层面探析对于课程领域中的任何改革,其前期酝酿固然重要,但说到底还是为了使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领悟、接受新课程理念,并通过新课程的实施以形成一种全新的学校文化,所以从此方面讲,居于上层课程改革初衷与下层课程实施之间的配套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指导学生进行课程选择[1]资格与课程局的资格开发部首席长官 在给笔者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大略提及学科标准的制定过程:由资格与课程局联合上述合作者初步制定后,向教育界广泛咨询,在得到认可后送交教育与技能部申请认证,然后在全国推行。在此部分,笔者除了对课程改革联合委员会(指QCA、ACCAC、CCEA三者的联合)的课程选择指导进行阐述以外,为了将学生在课程选择时得到的实际帮助展示于读者面前,还有意识地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学校进一步分析其所制定的课程选择配套措施。1.课程改革联合委员会给予的课程选择指导英国证书与课程当局以‘学生指导书’为标题,在其网站为各学校及学院提供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课程的建议。其建议的核心是学生自我做出决定( )。在学生做出决定之前,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注册时的新生)提供有关新课程清晰而全面的信息(包括新证书的类型、用途、所供选择的课程、相关课程的课时等)。在获知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与能力、个人兴趣、学校规定优先学习的课程、不同课程的评价方式以及自己所预期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决定:①决定要获得几种证书(数量上);②证书的类型与水平(职业、普通还是关键技能证书;基础、中等还是高级水平);③进行评价的类别(自己喜欢哪种评价方式);④如何选择课程能使自己获得较多的发展机会(适合于自身的)。此外学生必须清楚自己所选课程的实施方式,举一个例子,选择休闲与旅游课程的学生必须明了上课期间需经常组织外出旅游,而费用全由学生承担。只有明了这一点,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才能结合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是否选择休闲与旅游课程。学生在选择课程(初步定下学习计划)之后不可避免会有需要改动学习计划的情况出现,证书与课程当局就如何正确改动学习计划提出了‘五步式课程改动模式‘:①首先,让学生反思将要做出的课程改动决定;②其次,让学生与他们的指导者(相当于中国高中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讨论他们改动的理由;③再次,让学生与所需改动课程的任课老师进行协商;④第四,让学生与学校有经验的资深教师就细节问题进行商讨;⑤通过一定程序让学生改动学习计划。可以看出,学生改动学习计划的程序比较繁杂,这就要求学生在决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必须慎重;但这样繁杂的改动程序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可能有些学生明知自己现在的学习计划不适合于自己,但又不愿通过如此复杂的程序来改动,从而继续学习可能有阻于自己将来发展的课程。2.学校指导学生择课实例研究几乎所有的学校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时,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尤其是知识准备。尤维尔学院 将学生的 平均成绩分成五等:高于 分、一分、一分、5—5.分5、低于5分,针对于每一个成绩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供选择的课程。笔者在尤维尔学院的课程指导表中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在提供指导时应用了大量的有意思的措辞,如“鼓励”“建议”“强烈建议”“给予机会”“限选”“只准选”“尽量选”,这突出表达出了校方通过课程选择将学生分层的意愿。很明显,这样以来意在突出学生自主选择性的课程改革初衷在此落入了固定化的框架之中,学生应有的权利被无情剥夺。将目光转入国内,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明确地将突出选择性作为其理念之一,而选择性很大程度是体现在学生一入校时的对学校提供课程的选择上,此时,必须切实尊重学生的决定和选择,真正让学生自己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任何学校切忌如尤维尔学院一般,利用自己的权威通过“权力话语”将选择变成内定。笔者所考察的第二所高中——阿斯敦第六学级同样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时非常重视学生的背景知识( ),它规定意欲选择 级别数学的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数学背景知识:①基本的整数、小数、分数运算知识;②指数定律;③比率以及相似三角形知识;④带有括号的乘法计算、二次因式分解以及解方程组所需的知识;⑤方程代换及简化;⑥改变方程或等式的自变量;⑦理解方程 以及和的意义;⑧会计算已知两点之间的距离;⑨会计算已知线段或直线的斜率;⑩掌握毕达哥拉斯定律、三角学知识(尤其是正余弦定律)。为使学生正确明了自己的数学知识准备,学校还出了相应考卷以供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对于新课程,居于改革上层的教育官员与处于下层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分析视角是不同的,前者主要以一种宏观的角度去审视新课程所传达的理念是否符合教育的发展,而后者则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讨理念如何变为学校的教学实际。视角的不同、努力方向的相异使得两者在对课程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而在课程推行中,这种“差异”常常演化成“上所倡,下变通而行”甚至是“上所倡,下不行”的改革局面,使改革走入死胡同。上边尤维尔学院的学生课程选择指导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将“灵活选择性”演化成披着权威外衣的校方意愿的倾销。借古讽今,以针砭时弊;由外思我,应防范未然,在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慎重思考如何使课程改革参与者的努力方向趋同,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转化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二)给予教师相应支持任何教育改革如果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其前途只能是失败,因此在新课程的推行之前,课程所体现出的新理念必须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教师并被教师接受,从此方面讲,给予教师支持变成促进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至关重要的环节。首先,课程改革联合委员会成员均在其网站提供给教师相应建议(如教师指导书),除此之外,其它参与课程改革的教育机构如评价及资格联合会 则从以下几个部分:会议( )(材料传达会议以及存在问题商讨会议)、未来计划( )、支持性材料( )来给予高中教师帮助。(三)指导学校内/间的教育资源调配新课程的实施客观上需要新的教育辅助资源,但是很显然,原有课程长时间的实施已经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教育辅助资源,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教育资源以使新课程在不同境况中得以顺利实施,无可避免成为新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对于教育资源,教育部门以及学校一般从校内及校际两个层面出发进行调配,对于校内的教育资源调配,资格与课程局在《课程实施》中给出了几项提议。提议之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班级规模(Adoptclasssize)。如果学校所选择的新课程结构延长了教学时间、增加了教师的负担的话,那么学校可以适当扩大班级规模,在有些学校内作为必修课程的关键技能和普通学习可以通过大班教学来完成。扩大班级规模一般建议在讲授必修课程并且是现有课程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进行,因为,虽然如此做法有一定经济性可言,但扩大班级规模毫无疑问是一柄双刃剑,优点与缺点共存,在讲求经济的同时质量很有可能因此而降低。提议之二:减少学科重叠(Reducesubjectoverlap),进行相似内容合并教学(Co-teaching)。课程2000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宽广性作为其目标,难免在具体实施中会造成学科间的重叠,如有学校提供Alevel的经济学和十二单元的GNVQ商业,而两者存在着重复,所以此时学校可以只提供Alevel的经济学和六单元的GNVQ商业或十二单元的GNVQ商业和ASlevel的经济学,来消除重叠的部分;或者进行不同学科相似内容的合并教学以腾出部分课程资源。提议之三:提供小级别证书(Offersmallerqualifications)。如果某个学校的确无力开设国家要求的完整课程,则可以开设部分课程,如只在第一学年开设AS级别课程提供给学生AS级别证书,而第二学年放弃继续开设A2课程,如果学生想要获得此门课程的完整证书可由学校引导其进行跨校选课。以上阐述的主要是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内部调整,无可质疑,内部的调整可以优化资源分配,但在新课程的推行中任何学校都不能孤立的只依靠自身的教育资源,学校与学校之间只有建立和加强协作与联合才可以使学校置身于更大范围内的教育领域、拥有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校际联合的三种模式是笔者从资格与课程局的课程实施文件以及对各类学校之间资源共享现状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总体说来,这三种模式基本涵括了英国普通高中在实施新课程时所形成的校际资源共享形式。模式之一:学区式整体性协调模式。资格与课程局在《课程实施》中提出,一个普通学区(大约包括四个地方教育当局、11——18所综合中学、3——4所独立第六学级以及一个继续教育学院)可以自己进行协调,那些想选择职业课程而本校(homebase)又无力开设的学生可以到继续学院进行短期注册,在继续学院学习相关职业课程。模式之二:资源丰富学校模式。丰富的教育资源常常是学校打出的用来吸引生源的招牌,它一般不愿意与教育资源贫乏的学校结成教育伙伴,将自己的教育资源无偿的提供出来,对于这样的学校,它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是能否开设国家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而是如何保障所开设的课程达到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它面临的不是教育硬件的短缺,而是教育软件(如新课程实施的专业指导人员等)的匮乏。它们在解决此问题的时候,一般采取的措施是与国家一些教育机构(考试机构、教育评价机构等等)紧密合作或成为注册成员,以得到教育软件方面的支持。模式之三:资源贫乏学校模式。资源贫乏的学校在响应新课程的宽广性、灵活选择性时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教育硬件的短缺,这样的在教育资源占有上处于弱势的学校,在几乎不可能与处于优势的学校结成“强弱联合”的情况下,一般会与附近的同样处于弱势的学校结成“弱弱联合”,或者加入学区来获得教育资源。如艾菲尔德高中就与与之相距一公里远的阿尔斯普高中结成伙伴关系,允许两校学生可以跨校选课以及学习和娱乐资源(studyandrecreationalfacilities)共享。除此之外,艾菲尔德高中还加入利物浦学区,从中获得230个国家学习计划网络终端,并因此而建立起了网络虚拟教室和网络课程资源库。英国目前各高中之间的教育资源调配主要包括在以上三种模式中,但上级教育部门也在积极努力以达成资源优势学校与弱势学校之间的“强弱联合”。(四)提供新的课时表以供学校选择英国资格与课程局于199年9在其网站发布《课程信息》、《课程模式》、《课程实施》三份文件,并在《课程模式》文件中提出了与即将实施的新课程紧密联系的七种课表模式,在这七种模式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为保持英国高中教育质量而规定的主要提供 课程的课表,供意欲继续深造的学生选择;另一种是为响应课程200的0‘宽广性’、‘灵活选择性’而设立的以‘学习领域’为主线的课表。当前第六学级普遍采用的是上述第一种课时表,它将课程分为三个部分:核心学习(普通教育证书与职业教育证书课程)、普通学习(关键技能)和兴趣学习(包括课内和课外的活动),这三个部分都属于必选区。核心学习课程每门每周5课时,而普通学习与兴趣学习课程则只规定时间,并不具体安排每门课的课时,这使得教师与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针对不同性质的活动主题集中一天或分成几天进行学习。一般,在第一学年,学生所选择的课程如此分配:核心学习(选,即门课程;如只提供门则全为必修课)、普通学习(关键技能课程6选3或2)、兴趣学习(6选1或2)。具体内容见附表(1)。(五)在课程理念与课程实施之间搭建桥梁——形成良性的反馈体系审视英国战后的历次课程改革,我们不难发现,成功者寥寥无几,其原因何在?不只教育官员在扪心自问,实际教育工作者也在苦苦追寻。近年来,在英国的各种教育学刊上对课程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者颇多,也提出了许多颇具启发性的见解,如课程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支持、理论的支撑、协调体系的良性运转等等,但笔者却认为,缺乏良好的反馈体系是课程改革不断落入失败巢臼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不妨再一次对英国以往的课程改革略作审视,每次的课程改革理念几乎都可以称得上是对旧课程的突破,也基本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为何在具体实施中,新理念常常遭到曲解,以至于原来的改革初衷与最后的实施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理念与实施之间的“落差”很大程度在于上层教育官员、课程专家与下层的教师各行其是,缺乏必要、及时的沟通,也就是说缺乏一种良性的课程实施反馈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课程2000改革注意到了这一点,并相应建立了配套的反馈体系,从一年半的实施情况来看,这种体系的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注:根据、©八、ACCAC、CCEA在2001年9月联合颁布的《国家资格体系认证》文件(AccreditationofQualificationsforAdmissiontotheNationalFramework)制作。2000年是英国划世纪的课程改革年,整个基础教育课程领域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而课程2000毫无疑问是其中一个令人注目的亮点,由于改革涉及层面众多,笔者在此不可能勾勒出其完整框架,只是希望通过有限的勾勒和描述能带给我国高中课程改革某些可鉴之处。[参考文献][1]ArrangementsforthestatutoryregulationofexternalqualificationsinEngland,WalesandNorthernIreland(25/5/2001),http://.uk/subject.[2]QualifyingforsuccessreportontheconsultationonGCEsubjectcriteria(25/5/2001),http://.uk/subject.AccreditationofQualificationsforAdmissiontotheNationalFramework(1/9/2001),http://.uk/subject.Thescheduleforsubmittingproposedqualifications,uptoandincludinglevel3fromJanuary2000toApril2001(21/7/2000),http://.uk/subject.Reviewofcurriculum2000:furtherinformationaboutASGCEassessmentarrangementsformsummer2000(1/10/2001),http://.uk/subject.AvailabilityofAQAQualifications(20/1/2002),.uk.[7]Applicationformforentryin2002(20/1/2002),http://www.ucas.uk.[8]Curriculumimplement(25/5/2001),http://.uk/curriculum2000.[9]Curriculummodels(25/5/2001),http://.uk/curriculum2000.[10]Curriculuminformation(25/5/2001),http://.uk/curriculum2000.[11]Reviewofcurriculum2000—QCA/sreportonphraseone(4/1/2002),http://.uk/curriculum2000.QCA′sreviewofcurriculum2000-reportonphasetwo(14/1/2002),.uk/c2k/review2000_phase2.asp.[13]Personalskillsdevelopment(5/2/2002),http://.uk/curriculum2000.[14]Teachersupport(20/1/2002),.uk/support.MorriswelcomerapidmeasurestocombatexamcongestionatASlevel(1/2/2002),.uk/newsSubjectcriteria(25/5/2001),http://.uk/subject.BackgroundKnowledge(20/1/2002),http://www.asfc.ac.uk/background/html#answers.ReviewofCurriculum2000:ChangestoASAssessmentArrangementsin2002(20/1/2002),.uk/index.html.[19]Alsophighschoolpartnership(20/1/2002)/anfield.[20]Universities(25/5/2001),.uk/nq/framework/c2k_students_parents/universities.ManagingCurriculum2000for16-19students(25/5/2001),http://.uk/nq/framework/managing.Five-yearlyreviewofstandardsreports(10/1/2002),.uk/nq/mar.IndependentpanelcommendsQCA'sAlevelstandardsmonitoring(24/1/2002),/news/press.MaintainingGCEAlevelstandardsThefindingsofanindependentpanelofexperts(24/1/2002),.uk/.注:参考文献[6][7][14][17][19]所标注日期为下载日期,其它则为网站公布日期。附表(1)课表模式之一:大学预科式课表两年制第六学级的第一学年课程表课表一课表二课表三课表四课表五兴趣学习小时周小时周小时周小时周小时周小时周:

高级补充水平级别课程选择:经济学戏剧研究生物学西班牙语法律数学普通学习:每周三小时信息技术、旅游课程二者选一:每周一小时高级补充水平级别课程选择:地理学数学历史英语普通学习:每周三小时信息技术、旅游课程二者选一:每周一小时高级补充水平级别课程选择:物理学英语社会学法语生物学普通学习:每周三小时信息技术、旅游课程二者选一:每周一小时高级补充水平级别课程选择:技术地理学化学艺术英国文学法律体育普通学习:每周三小时信息技术、旅游课程二者选一:每周一小时第一学年的高级补充水平课程选择表(小时周):艺术史公众科学第二学年的高级补充水平课程选择表(小时周):心理学高级数学音乐中等教育证书级别:英语数学(供高中入学时的英语及数学考试中获等以下者选择)关键技能:信息交流高级补充级别()的普通学习:小时周数学自由畅谈信息与技术旅游体育、同学互助合作、竞技性运动、市民课、社区设施保障课、戏剧国家普通职业证书( )高级水平的科学(个单元)国家普通职业证书高级水平的商业课程(个单元)国家职业证书()水平:工作经验传授课国家普通职业证书( )高级水平的科学课程(个单元)国家普通职业证书( )高级水平的商业课程(个单元)两年制第六学级第二学年课程表课表一小时周课表二小时周课表三小时周课表四小时周第二学年高级水平(2的课程选择:经济学戏剧研究生物学西班牙语法律数学第二学年高级水平(2的课程选择:地理学数学历史英语第二学年高级水平(2的课程选择:物理学英语社会学法语生物学第二学年高级水平(2的课程选择:技术地理学化学艺术英国文学法律体育国家普通职业证书( )高级水平的科学(个单元)国家普通职业证书高级水平的商业课程(个单元)国家职业证书()水平:工作经验传授课国家普通职业证书( )高级水平的科学课程(个单元)国家普通职业证书( )高级水平的商业课程(个单元)一年制第六学级课程选择表课表一小时周课表二小时周课表三小时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