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电路板组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_第1页
印制电路板组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_第2页
印制电路板组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_第3页
印制电路板组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_第4页
印制电路板组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印制电路板组件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

显示驱动芯片细分领域出货量从细分领域来看,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可分为整合型芯片和分离型芯片。整合型显示驱动芯片的增长主要来自市场范围的扩大以及整合型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占比的上升,而分离型显示驱动芯片的增长主要来自TFT-LCD的车载显示、笔记本电脑及4K、8K超高清电视渗透率的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TFT-LCD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达37.5亿颗,TDDI出货量达6.7亿颗,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达2.3亿颗。预计2023年TFT-LCD显示驱动发展潜力更大,出货量将达39.7亿颗。电机驱动芯片竞争格局随着5G通信、物联网、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进电子,汽车,机器人工业的环境下,电机驱动芯片市场有望持续发展。电机驱动芯片是集成有CMOS控制电路和DMOS功率器件的芯片,利用它可以与主处理器、电机和增量型编码器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控制系统。可以用来驱动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和继电器等感性负载。在电机驱动芯片整体产业链中,如芯片的设计、硅片制造(原材料)及相关生产制造设备通常被视为是产业链的上游部分,芯片的制造和封测为产业链的中游部分,而下游则是整机厂商等终端应用领域,每一部分则又包括诸多细分领域。未来发展趋势(一)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内地转移促进显示驱动芯片国产化率提升全球显示面板行业主要集中于韩国、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中国内地显示产业高速发展,中国内地已发展为全球TFT-LCD显示面板制造中心,并在AMOLED面板产业逐步实现对韩国厂商的赶超。随着显示面板产业逐步向中国内地转移以及中国内地面板厂商国产化意识增强,未来显示驱动芯片空间广阔。(二)高分辨率高帧率高集成度的显示驱动芯片将成为市场主流目前消费者对显示设备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帧率以及显示面板边框宽度上。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清晰的显示画面;高帧率的显示设备能够有效降低画面撕裂感,大幅提高画面显示的流畅性;窄边框的显示设备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沉浸的观看和使用体验。为了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显示驱动芯片性能也不断提升,支持高分辨率、高帧率显示并且拥有高集成度的显示驱动芯片成为未来市场发展主流。(三)整合型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AMOLED显示面板相比TFT-LCD具有低功耗、高对比度、更薄、具有柔韧性等优点,其单个像素在显示黑色时不工作,因此AMOLED在深色下相比LCD屏幕更省电,更加适用于对功耗限制严格的中小尺寸显示设备。由于AMOLED不需要背光模组、偏光片、液晶层、触控层等结构,因此比TFT-LCD更轻薄,可以为穿戴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中小尺寸显示设备节省有限的内部空间。未来随着显示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以及5G技术引发的换机潮,AMOLED显示面板在中小尺寸显示设备的应用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四)AR/VR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加速Mini/Micro-LED显示应用落地VR/AR目前主要采用LCoS(硅上液晶)和OLEDoS(硅上有机发光)两种微型显示技术,LCoS采用被动发光技术,发光效率较低,功耗较大,且像素点亮响应时间较长,容易有拖影现象,OLEDoS在像素密度、全彩化、响应速度等方面优于LCoS,但寿命较短。Mini/MicroLED继承了OLED优点,在体积微型、低耗电、高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上更加优秀,同时比OLED的使用寿命更长,可以基本满足AR/VR对微显示器的所有技术需求。Mini/MicroLED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显示驱动芯片发展前景(一)国家政策助力集成电路行业发展集成电路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家从财政、税收、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有效推动了集成电路行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持续竞争能力。(二)行业技术革新推动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面板显示驱动芯片领域,随着技术革新,消费者、商户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例如,在智能手机显示方面,消费者对于画面质量、屏幕形状及面积等要求趋于精细化、多样化,整机厂商也在无边框显示、屏下指纹、曲面屏幕等方向进行了技术突破,芯片设计企业需要持续致力于推动包括超高流畅度、稳定性、对比度、屏占比例等在内的技术变革,迎合消费者需求。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域,随着下游LED显示屏点间距不断缩小,LED显示屏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小间距LED实现了LED显示屏从户外走向室内的场景变革,MiniLED有望实现LED显示屏进入家庭应用场景的变革,MicroLED将聚焦于手机、智能手表、AR/VR等近屏应用。LED显示屏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将为公司LED显示驱动芯片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三)集成电路产业链整体日趋成熟推动行业发展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为10458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境外优秀的芯片设计研发人员不断加入中国大陆企业,提高了中国大陆企业的研发实力。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先进技术、优秀人员的导入为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面板厂也为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基础。目前我国显示驱动芯片国产化率较低,但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能逐步向中国转移以及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头部面板厂商供应链国产化需求增强,未来显示芯片行业的空间广阔。数据显示,集创北方、格科微、奕斯伟市场占有率较高,分别达25.7%、20.3%、18.0%。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集成电路是指通过采用一定的工艺,把电路中所需要的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集成到一个半导体芯片上的微型电子电路。相对于分立电路,集成电路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制造成本更低,在性能和成本上有明显优势。集成电路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是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近些年来体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一)消费电子终端产品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国内集成电路发展速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近些年来,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5G时代的到来,又使得以万物互联为理念的智能家居产品和智能可穿戴产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在此背景下,全球市场上对于集成电路的需求持续增长。根据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达到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在国家对集成电路行业的大力扶持以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地方专项扶持基金的推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世界半导体市场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同时国内庞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和完善的制造产业链的优势也吸引着全球集成电路企业在国内投资,国内集成电路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稳步提升,从2017年的5,411.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45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7.9%,远超同时期世界平均的年复合增长率。(二)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尚在快速发展期,进口替代比例尚需提高集成电路可以分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不同于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是指处理连续性的光、声、电、磁、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和温度等自然模拟信号的芯片。根据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模拟电路产业销售额从530.7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741.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71%。目前中国模拟集成电路企业与国外巨头在体量和产品类型上依旧存在较大差距,根据ICInsights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前十大模拟芯片企业销售额合计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的比例为62%,其中六家为美国企业,三家为欧洲企业,一家为日本企业。我国对国外模拟芯片的依赖比较严重,进口替代的需求迅速增加,国内模拟芯片企业发展的潜力较大。虽然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较快,但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相较于欧美国家,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在技术积累上依然存在差距。国内有庞大的集成电路消费端,但是集成电路生产端仍然较小,尤其是高端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巨大缺口,仍然需要大量进口。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进口芯片6,355亿块,出口3,107亿块,进口金额4,325.54亿美元,出口金额1,537.90亿美元,存在巨大逆差,国内集成电路市场仍有巨大的市场缺口。2021年进口集成电路均价为0.68美元/块,出口均价0.49美元/块,说明在高产值集成电路依赖进口,出口则多为低产值集成电路,因此增强集成电路自主设计和生产能力,降低进口依存度已经迫在眉睫。集成电路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随着国家从战略高度大力推进芯片国产化,国内企业对于核心技术加大研发,并且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集成电路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了供应链的安全,不少企业将视线投入国内,在国内寻求相关芯片供应商,为国内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迭代提供了空间,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在部分细分领域逐渐实现进口替代,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三)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不断完善,集成电路设计的地位和价值显现从细分领域来看,集成电路分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个产业分工,各个产业都有产业的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已经分别发展成了独立、成熟的子行业。集成电路设计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芯片产品,设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芯片的性能,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成电路设计是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领域之一,是集成电路产业链最重要也是经济附加值最高的环节;集成电路制造是将设计的集成电路通过光刻、刻蚀、镀膜、掺杂、研磨等多个步骤将电路图形复制到晶圆上,并且需要巨大的投资和工艺要求,经济价值同样不容忽视;集成电路的封装则是考虑引脚的配置、电学性能、散热和芯片物理尺寸方面的问题,测试主要是对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将不合格的产品剔除。伴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电子行业分工的程度逐步加深,国内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集成电路设计对于集成电路行业的核心价值。近几年全球电子信息市场发展迅速,消费者需求趋于多样化,终端产品市场需求不断释放,这加速了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作为最大的消费市场,国内企业对于本土化的芯片需求有更深的了解,在集成电路设计的功能和成本的权衡中更有优势,并且随着国内对该领域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不断涌现出技术水平较高、本土化程度高、专注于细分市场领域的优质本土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规模从2017年的2,073.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1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5%,高于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整体复合增长率,成为集成电路行业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之一。无线充电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一)无线充电行业概况无线充电技术是指不通过电导线而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或是其他交流感应技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用相应的设备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一项技术,无线充电技术需要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相应设备以发射和接收信号,进而实现电能的传输,从技术原理来看,目前实现方式主要有四种:电磁感应、磁共振、无线电波和电场耦合。电磁感应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各安装一个线圈,充电时在发射端输入电流,发射端线圈产生磁场,由于电磁感应效应,在接收端线圈中会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作为一种结构简单、转化效率高的无线充电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是目前应用最成熟的无线充电技术,适合短距离充电,目前市面上电动牙刷、可穿戴设备的无线充电技术基本都采用这一方式,也是手机实现无线充电功能的主要选择。(二)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及增速无线充电技术具有方便、快捷、通用、易用的特点,解决了智能手机续航较短、充电频率较高同时各种电源充电接口不兼容的问题,解决了智能手机充电的难点和痛点,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在2017年苹果手机配备无线充电使得无线充电技术被大众所熟知,接下来,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主要手机厂商纷纷开始在自家高端手机系列中装配了无线充电功能并发布了相应的无线充电发射端产品。无线充电市场的技术竞争十分激烈,无线充电技术得到了飞快地发展,充电功率迅速提升,从一开始的充电功率只有5W到现在可以实现50W甚至更高的充电功率,并且部分型号手机还搭配的反向无线充电的技术,可以为智能手表、TWS耳机等设备充电,部分厂商也公布了隔空无线充电的技术,可以在几米范围内都实现无线充电,进一步提高了无线充电的使用范围。无线充电发射端设备也是日新月异,首先是充电功率不断提升,其次是用多线圈的方法解决了充电设备的单一问题,为多设备充电提供了方便,将无线充电发射装置集成在蓝牙音箱、桌面、台灯等设备上,进一步提高了无线充电的使用体验。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日益成熟,无线充电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Strategyanalytics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球支持WPC-Qi标准的无线充电接收端设备的出货量达到5.15亿台,发射端设备的出货量达到1.97亿台,无线充电设备的整体出货量较2020年度增长近30%。预计到2025年,无线充电设备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4%以上,其中无线充电接收端设备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5.5%,无线充电发射端设备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2.9%。无线充电行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方案设计、芯片、线圈、磁性材料以及模组制造。其中方案设计以及芯片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占据产业链价值量约58%,曾经长期被意法半导体、瑞萨电子等国外企业所垄断;近年来,国内企业引领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无线充电设备的输出功率不断提升,在某些应用场景上已形成了可以替代有线充电的竞争优势。(三)无线充电终端市场发展趋势1、5G带来新的需求,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将为无线充电带来新的增长近几年以来,智能手机市场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IDC数据显示,2011年-2016年是智能手机飞速发展的阶段,从2011年到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逐年上升达到14.73亿台,但是2016年之后智能手机出货量逐渐下降,2020年仅有12.94亿台,差不多是2014年的水平。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走势基本相同,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智能出货量为2.96亿台,仅有2016年峰值的57%。2021年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实现了自2017年以来的首度增长,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3.52亿台,同比增长4.53%;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43亿台,同比增长15.93%。随着5G技术的到来,5G作为新的需求点有望拉动换机需求,智能手机市场有望重返增长轨道。根据IDC的预测,2020-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6%。另一方面,随着高端旗舰机的引领,无线充电功能正在逐步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根据Strategyanalytics估计,2019年全球无线充电在手机中的渗透率为20%左右,到2021年已超过30%,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45%。随着无线充电手机普及率的进一步提升,无线充电场景越来越丰富,从无线充电到任意充,随着逐渐在台灯、柜子,桌子上布局无线充电的发射端,极大的扩展了无线充电的可用性和便捷性。2、无线充电在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有望快速增长在接收端无线充电技术不仅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厂商也将无线充电技术配置在TWS耳机、智能手表等智能可穿戴设备上,提升了产品的一体感,减少了频繁拔插充电线的繁琐体验,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可穿戴设备自问世以来需求持续增长,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1.35亿台,2021年达到5.33亿台,复合增长率为40.96%。根据IDC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近1.4亿部,同比增长25.4%,预测2022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将会超过1.6亿部,同比增长18.5%。从细分市场上看,耳戴设备市场出货量7,898万部,同比增长55.4%;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为3,956万部,同比增长21.4%;手环市场出货量1,910万部,同比下降26.3%。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在智能手表和TWS耳机的应用较为普遍。高端智能手表的空间小、功能强大,传统的有线充电触点会压缩内部空间,并且由于手表产品的质量轻、形状不规则,经常会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无线充电功能完美的解决了有线充电的问题,在高端智能手表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2015年,苹果推出第一代智能手表即带有无线充电功能,此后苹果的大部分智能手表产品都支持无线充电功能。2021年开始,国内主流移动智能设备厂商陆续推出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手表,此后国内市场售价在1,500元以上的智能手表基本上都配备了无线充电功能。2019年,苹果推出第二代TWS耳机产品,该款无线充电TWS耳机备受消费者及主流厂商的关注。2021年,荣耀、小米、OPPO纷纷推出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的TWS耳机。无线充电功能已经成为高端TWS耳机的标准配置。3、消费者习惯逐渐养成,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创新高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迅速普及,人们对于将平板电脑作为教育工具的接受度逐渐提高,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平板电脑需求的增长。根据IDC发布《2021年全球平板电脑市场调研报告》,2021年全年全球平板电脑总出货量同比增长2.9%,达到1.68亿台,是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市场方面,2021年全年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2,846万台,同比增长21.8%,创近7年出货最高增幅。我国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的普及使得人们对于平板电脑的应用有了更高的接受度和更深的理解,市场需求端增长仍然强劲。未来,我国平板电脑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相比,无线充电技术在平板电脑上应用的时间较晚。但与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同的是平板电脑相关配件品种较多,主要包括鼠标、键盘、手写笔等,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平板电脑既能作为接收端设备,也能作为发射端为配件进行充电。以手写笔为例,手写笔是平板电脑最重要的配件产品,其应用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深受消费者欢迎。手写笔需要做的轻薄,有线充电接口会极大的增加产品的尺寸和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因此无线充电在支持手写笔功能的平板电脑上,将逐渐成为标准的配置。因此,一台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平板电脑一般可以集成至少2颗无线充电芯片,相应的配件产品也须使用无线充电芯片,无线充电技术在平板电脑产品及相关配件中的应用前景同样广阔。发射端的覆盖更体现出无线充电的易用和通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场合支持无线充电,公共场所和办公室中部署了成千上万的无线充电发射端,或者在餐桌底下都安装无线充电发射端,直接为桌上的手机进行充电,在机场、汽车、酒店、咖啡店等场所,无线充电发射端的市场潜力巨大。在未来的家居行业中,无线充电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将无线充电器整合进入家具中,将台灯、桌子、柜子都能转变为充电站的全新解决方案。极大的扩展了无线充电的可用性和便捷性,并且随着室内家居配置无线充电发射端之后,更多的智能家居产品也将支持无线充电从而减少杂乱线材的使用,如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智能照明产品等。显示驱动芯片行业现状(一)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随着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智能制造等集成电路主要下游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进程加快,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2017年的118.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52.9亿元。2022下半年因手机等消费电子显示驱动芯片需求低迷,市场规模降至约368.2亿元。未来随着OLED领域和车载领域应用需求的增长,市场规模预计将平稳恢复至403.9亿元。(二)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随着AR/VR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加速,Mini/Micro-LED显示应用加快落地。Mini/Micro-LED继承了OLED优点,在体积微型、低耗电、高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上更加优秀,同时比OLED的使用寿命更长,可以基本满足AR/VR对微显示器的所有技术需求,有望成为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达46.6亿颗,预计2023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将达50.9亿颗。受益于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量的增长,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也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从2016年的123.91亿颗增长至2020年的165.4亿颗,年复合增长率为7.49%。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将达191.1亿颗。从细分领域来看,LCD面板出货量稳步增长,带动LCD驱动芯片出货量逐步提升。2020年,全球LCD驱动芯片出货量为151.4亿颗。得益于OLED屏幕的高速增长,OLED驱动芯片出货量亦快速增长。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LCD驱动芯片与OLED驱动芯片出货量将分别达174.1、17亿颗。受下游显示面板市场增长的驱动,叠加国家政策利好及大量资本投入,中国大陆显示驱动芯片以高于全球平均速度增长。据统计,2016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