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PAGE1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PAGE2工程概况项目区位高新大道地理位置上位于科学城核心区,其系统上为规划四横线的一部分,东西向交通干线,四横线向西衔接成渝高速,南北向与科学大道相连,是主城区往西南地区的快速通道;高新大道规划红线宽度64m,现状为主辅路形式,主路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为60Km/h。目前,其功能定位为:东西贯通联系缙云山与中梁山的交通性的主干路,兼具服务功能。对高新大道进行改造,贯通南北侧绿化走廊,有利于提升高新大道的整体形象,是建设“生态之城”重要举措,为科学城建设助力。图1-1高新大道区域位置图工程规模项目范围为现状高新大道的白鹭大道交叉口至青竹路交叉口段(K3+446.000~K4+341.011),道路全长约895.011m,道路红线宽度为64m。项目主体工程为向东延长现状地通道,由90m改造为361m,使高新大道顶部可铺设生态广场,从而达到连接高新大道南北侧生态绿廊的目的。改造后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为主辅路形式,主路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60Km/h;辅道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为40Km/h。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隧道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和绿化工程。本项目共分七册,分别为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隧道工程》、第三册《排水工程》、第四册《照明工程》、第五册《交通工程》、第六册《绿化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设计依据与业主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重庆科学城国土空间规划;《高新区横三路(高新大道延伸段)工程施工图》;(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寨山坪生态居住区路网工程—青竹路(A1路)工程施工图及施工图变更》;(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高新区部分相关地形图1:500;(重庆市勘察院2013.3)《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9-2035年)》;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管线图;(2020.08)《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重庆宏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2020.10)《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0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政500138202100012号)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方案设计对轨道交通影响的专项审查意见(渝建轨建控审[2021]63号)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对轨道交通影响的专项审查意见(渝建轨建控审[2021]97号)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高边坡支护设计方案安全专项论证会专家意见重庆高新区建设局关于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的初步设计批复(渝高新建初[2021]9号)采用的规范标准国家规范《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20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建设部标准(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交通部标准(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430—2020)《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地方规范标准《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J50/T-029-2019)《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DBJ50/T-271-2017)《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13年版)《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轨道安全保护专项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7年版)国家及部(委)发布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等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设计无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3.1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道路专业具体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过期。执行情况:已更新相关技术规范,具体为《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3430—2020)、《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J50/T-029-201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9)。2、补充上阶段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执行情况:已补充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至初步设计1.10章节。3、K3+592~K3+637右侧公交站往东侧调整后,将距离现状白鹭大道北侧(靠高新区管委会侧)公交站异向换乘距离大于400m。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51328-2018)第9.1.2条第3点和《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第4.4.2条。请深化补充该处公交站调整的原因。执行情况:同意专家审意见,已在初步设计5.10公共交通设施设计章节深化补充该处公交站调整的原因,具体为:道路改造后将在K3+644处增设一处人行过街,并设置智能过街设备,因现状公站与平面过街平面冲突,故将其东移。结合既有道路红线、白鹭公园的车行出入口改造为直接式公交停车站。4、道路平面图C02D015、C02D016中隧道洞口存在渐变,不满足《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第5.2.6条;同时渐变段长度15m偏小,建议参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9.4.3条增加渐变段长度。执行情况:本改造项目将现状90m地通道向东延长至361m,因隧道内部道路路面标高往下调整,如不调整车行道边线,路面下调后将侵入既有隧道结构基础,为保证现状地通道不拆除,中隔墙两侧需分别压缩现状检修道50cm,因此东西两侧隧道洞口存在渐变;为尽量少对现状道路的改造,道路边线渐变段设置长度为15m,在距离隧道洞口50m~100m区间内对交通标线进行渐变设置,长度为50m,通过交通标线对车行轨迹进行指引,保证行车安全,具体图纸见CR1001~CR1004标志标线设计图。5、补充敞口段道路横断面布置图。执行情况:同意专家审意见,已在道路标准横断面图中补充增加敞口段道路横断面。6、人行道板结构图中人行道下设置透水盲管。执行情况:本项目为改造项目,仅改造K3+550-K3+700段落人行道,故其形式及结构与现状保持一致,未设置透水盲管。7、道路纵断面图中,竖曲线均设置在洞口位置,不满足《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第5.2.6条,建议补充纵断面设计的原因或进行纵断面比选。执行情况:已补充纵断面设计的原因至初步设计5.3.2道路纵断面设计章节,具体为:现状道路此处为90m长地通道。起点处为顺接西侧现状道路,及保证现状90m长地通道(K3+463~K3+553)不拆除,故地通道起点处纵坡设计如此;同时为将地通道整体向东延长,且保证其与轨道7号线、26号线无冲突,故将地通道终点处标高尽量抬升,同时地通道终点处接坡度为0.4%纵坡,线型较为顺畅。3.2高新区建设局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1、补充上阶段规划审查意见执行情况。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已补充至第一册《初步设计总说明》1.10节。2、纵断面图补充轨道7号线、26号线的标高和位置,补充K3+486~K3+786采用两端坡的设计依据。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纵断面图横纵比例依据报建要求进行制作,因轨道7号线、26号线埋深较深,不便表达,已在初步设计第七册《轨道专篇》以及第一册《初步设计总说明》5.14节中详细阐述拟建项目与轨道的关系;K3+486~K3+786采用两短坡的设计依据已补充至第一册《初步设计总说明》5.3.2节。3、补充海绵城市设计章节,按照改造工程补充相应内容。执行情况:同意专家意见,详见设计说明8.6章节海绵城市设计。4、道路水稳层的厚度未按照高新区导则设置,补充设计理由。执行情况:本项目为改造项目,为顺接现状道路,故水稳层与现状保持一致。5、挡车桩建议采用导则推荐样式,并在实施前再次征求交管部门意见。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挡车桩采用导则推荐样式,同时实施前将征求交管部门意见。6、根据高新区园林绿化种植和管护导则,补充绿化章节。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已根据导则在说明中10.6章节处进行补充。3.3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初步设计对轨道交通影响的专项审查意见1、该项目下一步设计过程中不得向不利于保护轨道结构设施方向调整,即:与本次报送的初步设计相比,该项目地通道围护桩与桩基础与轨道交通结构的距离不得减小。根据《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该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后若确需修改,应按规定程序重新送审。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2、根据《控制保护区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你公司应严格按照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书面专项审查意见组织开展施工图设计并在施工图文件中对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书面专项审查意见执行情况逐条进行说明。施工图联合审查阶段,你公司应向施工图联合审查机构提交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专项审查意见(含附件)作为施工图审查依据,并应取得包含施工图专项审查意见的施工图审查合格书。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已进行逐条说明。3、请你单位司严格执行《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十九条规定,在该项目实施之前会同市轨道集团、市铁路集团编制施工安全保护方案(可按照《重庆市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内一般风险建设项目施工安全保护方案(试用)》表格编制),并与市轨道集团、市铁路集团签订安全责任书、完善相关管理手续,同时接受轨道管理单位的巡查。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4、根据《办法》第二十条、二十二条规定,你单位应将该项目对轨道交通的安全保护方案、施工图等送我委备案。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将该项目对轨道交通的安全保护方案、施工图进行备案。5、你单位在后续建设过程中,在满足本意见要求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建设业主对项目设计、施工的管理职责,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保护好轨道交通建设条件。执行情况:同意审查意见。建设条件场地现状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位于科学城核心区内,根据调查和资料收集,对拟改造道路起控制因素的有:现状高新大道地通道、道路下方规划轨道线路、北侧现状建筑、南侧拟建白鹭公园、现状白鹭大道、现状青竹路。道路现状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位于科学城核心区内,起点高新大道K3+446接已建白鹭大道相交,向东延伸,终点高新大道K4+341.011与已建青竹路相交,本项目为改建市政道路工程。已建白鹭大道与已建青竹路均已通车,交通便利,车辆可分别到达改建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起终点,改造范围内包含一座长度为90m的现状地通道,以及两侧槽口段的挡墙。现状道路路基、路面、隧道、挡护构筑物、路面排水等市政设施完好。气象水文(1)气象日照:高新区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31.6小时,最多年为1495.7小时,最少年为883.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25%。降水量:高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91.1mm,最多年为1508.0mm,最少年为740.7mm。集中在夏季,春秋接近,冬季最小。日降水量最大为206.1mm,1小时最大降水量为77.5mm。其中西部日降雨量达248.0mm,一年最多降水雨次数(>=50mm),为7次,最多大暴雨(>=100mm)为2次,特大暴雨(>=200mm)为1次,汛期最多降雨量为1330.7mm,最少为503.2mm。风:高新区年最多风向为NNW(西北偏北风),出现频率为13%,次多风向NW(西北风),出现频率为11%。年平均风速1.4米/秒,历年瞬间极大风速33.0米/秒。C(静风)出现频率(2)水文道路沿途内无江河流过,也未见井泉出露,沿途多个鱼塘内存在地表水体,为雨水汇积形成,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地下水贫乏,且场地内及周边无污染源,场地土中无强酸或强碱性材料,根据调查结果及地区经验可以判定:勘察区内填土、粉质粘土、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砼及砼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地形地貌道路沿途属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勘察区地形总体中间段较高,其它地段较低。整体地形坡角5~20°,既有挡墙段可达80~85°,总体现状地形较为平缓。现状道路沿线地形最低点位于右侧现状边坡中部,高程328.017米,最高点在本次勘察道路中部现状填方边坡段,高程364.378米,相对高差达36.361米。工程地质情况地层岩性据钻探揭露,路段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3Sn)泥岩。其特征由新至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Q4ml):灰褐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角砾等组成,块石粒径一般100~600mm,含量一般15~45%,稍湿,稍密,系原高新大道路基回填机械碾压形成,回填时间约3年以上。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度0m(ZY134)~24.7m(ZY66)。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黄褐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可塑状,含少量碎石角砾,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稍湿,无摇震反应。本次勘察钻探揭露厚度0m(ZY134)~12.1m(ZY11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条带或团块,具风干起裂纹之特征。本次勘察揭露最大厚度29.5m(ZY144)。强风化岩体:岩芯较完整,呈小碎块~碎块状,裂隙发育。中等风化岩体:岩芯呈碎块状~短柱,锤击声较清脆,轻微回弹,难击碎,为线路区的主要岩性,分布于整个场区。地质构造根据《重庆市构造纲要图》,拟建场地横穿北碚向斜(详见图2.4.1:区域地质构造纲要图)。道路全线自西向东跨越北碚向斜,道路中段位于北碚向斜轴部位置,道路沿途的岩层倾向及倾角变化较大。道路起点~道路K4+100段为115°∠3°,道路K4+100~道路终点为285°∠7°。据现场调查层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场内及邻近未发现断层,构造裂隙较发育,据在场地内的基岩露头处实测,在北碚向斜西翼(即道路起点~道路K4+100段)主要由二组裂隙控制:①J1产状280°∠75°,间距1.2~3.4m,延伸长2~6m②J2产状40°∠85°,间距1.5~3.8m,延伸长1.5~3在北碚向斜东翼(即道路K4+100~道路终点段)主要由二组裂隙控制:=3\*GB3③J3产状110°∠65°,间距1.5~3.5m,延伸长3~5m,面平直,裂隙呈微张~闭合状,无充填胶结物或局部少许泥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4\*GB3④J4产状195°∠75°,间距1.5~3.8m,延伸长1~3m,面平直,呈微张~闭合状,无充填胶结物或局部少许泥质充填,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泥岩岩层较平直光滑、略有起伏,泥质充填,沿岩层层面延伸,结构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根据实地地质调绘以及钻探揭露,岩体呈块状结构,基岩内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质调查与测绘可知,本场地属丘陵地貌,岩土层普遍含水微弱。在地势较高的斜坡及丘顶平台,地表水迳流条件较好,在沟心凹地第四系土层厚度较大的覆土层分布区域,下伏相对隔水层分界面(中等风化岩石界面)平缓,地表水向下渗入土体易于聚集于岩土体中。本场地地表水主要有隧道进口段道路左侧(路基范围外)K3+850的鱼塘,水深度一般1.0~2m。水深主要受大气降水变化,无大气降水时水深变化很小。场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据调查分析,场区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1、松散土层中的孔隙水该类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残坡积层中,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向地势较低的斜坡坡脚处排泄,由于该层孔隙率大,透水性好,厚度小,含水性差,水量贫乏,在暴雨后有短暂孔隙水存在。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以及层间裂隙中。拟建场地内下伏基岩为泥岩。由于补给能力差、补给量小,地下水迳流、排泄条件好,因此场区内基岩裂隙水含量小、埋藏深,分布局限。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无地下水。钻孔水位观测表明,拟建场地内除鱼塘区域外无统一、稳定的地下水位面,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不发育。勘察期间,通过钻孔内水位观察,钻孔内无地下水。综上所述:勘察区地表水不发育,对岩土体的稳定性影响小;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经对场地内大部分钻孔的终孔简易水位观测,场地在施工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场地内浅部地下水贫乏。局部存在上层滞水及少量地下水,水量受大气降雨影响而变化,在道路施工中应加强地表水的抽排、拦截措施;在隧道施工中应加强地下水防、排水措施。水土腐蚀性评价据现场调查,拟建场地及周围无大型工矿、化工企业,无对水土有重度污染的污染源,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Ⅲ类;根据场地周边已有建筑现状和当地已有的工程经验,该场区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据调查和钻探揭示,拟建场区内及周边,未发现泥石流、危岩、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地表无开裂、变形迹象。设计岩土体参数取值(1)素填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建议根据地区经验,素填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下:1)素填土天然重度:γ取19.5kN/m3,饱和重度γ取20.0kN/m3。2)基底摩擦系数取0.25,素填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取8MN/m4。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30kpa(经验值)。4)素填土天然综合内摩擦角=28°;素填土饱和综合内摩擦角=26°。(2)粉质粘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建议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结合当地地区经验,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如下:1)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建议值γ取19.7kN/m3;饱和重度建议值γ取19.9kN/m3;2)粉质粘土基底摩擦系数μ取0.20,粉质粘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取10MN/m4。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120kpa(经验值)。4)粉质粘土天然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14.57°,粘聚力C=25.20kPa。5)粉质粘土饱和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10.21°,粘聚力C=17.80kPa。(3)泥岩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建议根据室内试验成果并结合地区经验,泥岩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如下:泥岩天然重度:γ=24.67kN/m3;饱和重度γ=25.37kN/m3。中等风化泥岩天然状态下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56MPa,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标准值取2.77MPa。泥岩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30.21°;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内摩擦角φ标准值:按0.90(较完整)倍泥岩岩块内摩擦角标准值,时间效应系数取0.95,即为:=0.90×0.95×35.33°=30.21°;泥岩岩体粘聚力标准值取:C=327.75kPa;中等风化泥岩岩体粘聚力c标准值:按0.3(较完整)倍泥岩岩块粘聚力标准值折减,时间效应系数取0.95,即为1150kPa×0.3×0.95=327.75kPa;泥岩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取:σt=163.4kPa;中等风化泥岩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按0.4倍泥岩岩块抗拉强度标准值折减,时间效应系数取0.95,即为320kPa×0.4×0.95=121.6kPa;泥岩岩体压缩指标取值,弹性模量Es0=1116.88MPa,变形模量E=928.27Mpa;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弹性模量与变形模量:按0.6倍泥岩岩块压缩指标折减,弹性模量Es0=1861.46MPa×0.6=1116.88MPa,变形模量Es0=1547.11MPa×0.6=928.27MPa。强风化泥岩基底摩擦系数μ取0.30,中风化泥岩基底摩擦系数μ取0.40。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中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1×2770×0.33=1005.51kpa。(4)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建议值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3.1,因岩体裂隙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故岩体裂隙结构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取值如下:粘聚力c=52kPa,内摩擦角=18°。泥岩岩层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故岩体层面抗剪强度标准值取值如下:粘聚力c=30kPa,内摩擦角=16°。(5)M30砂浆锚固体与岩土体粘结强度标准值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粉质粘土取35kPa(经验值),泥岩取320kPa(经验值),此参数仅适用于初步设计和估算,施工时应通过抗拔试验来确定。主要岩土参数选用及建议值见表4-1。表4-1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项目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岩土体重度(KN/m3)天然19.5*19.724.67饱和20.0*19.925.37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MPa)//4.56饱和(MPa)//2.77岩土体抗剪强度C(KPa)天然025.20/饱和015.77327.75φ(°)天然28*17.80/饱和26*10.2130.21土体沿基岩面抗剪强度C(KPa)天然019.0*/饱和015.0*/φ(°)天然22*11.0*/饱和20*8.0*/岩体破裂角(无外倾结构面时)θ(°)//60岩层层面(各岩层内部)C(KPa)//30Φ(°)//16裂隙C(KPa)52Φ(°)18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Ⅳ//48*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土层130*120*/强风化//300*中等风化//1005.51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土层0.25*0.2*/强风化//0.3中等风化//0.4岩土体水平抗力系数土比例系数(MN/m4)8*10*/强风化岩体(MN/m3)//15*中等风化岩体(MN/m3)//50*锚固体与岩土体粘结强度标准值(kPa)(M30)(kPa)/35*320*变形模量(MPa)//928.27弹性模量(MPa)//1116.88泊松比///0.39备注:(1)“*”号为地区经验值;(2)边坡岩体破裂角:当边坡岩体破坏模式受岩体强度控制时取45+/2;当破坏模式受外倾结构面控制时,则取其倾角与45+/2二者中之小值。(3)表中素填土相关参数为现状钻探揭露的素填土,对于未来填土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2%。未来填土与基岩面饱和状态下综合内摩擦角取28。(4)挡墙基槽开挖临时边坡坡率:土层1:1.25,强风化基岩1:0.75,中风化基岩1:0.5。永久边坡挖方边坡放坡建议(稳定性由岩体强度控制):土层1:1.5,强风化基岩1:1.0,中风化基岩1:0.75;若为顺向坡或是有外倾结构面放坡坡率由计算确定。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横穿北碚向斜,地貌分区上为重庆市中部构造平行岭谷(低山)地区,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拟建道路沿线地形总体中间高,道路两端低,地面坡角一般为5°~35°,局部段较陡,可达85°,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现状细部地形零乱,地形起伏较大。据现场钻探和地质调查综合分析,拟建场地内下伏基岩面总体与原斜坡地形基本一致,局部基岩面较陡,达到约85°。纵横剖面上基岩面呈波状起伏,现状土层整体滑动的可能性小,按设计标高边坡开挖后土体易松动、坍塌,基岩面局部较陡处还可能沿基岩面产生滑动从而失稳。场地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场内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综上所述,本场地适宜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建设。分段工程地质评价本次勘察范围为改建段道路,改造范围为白鹭大道至义盛路东侧(桩号K3+446.000~K4+341.011),改造段全长895.011m,改造段主路平面线位不变,竖向下沉为地下道路,地通道全长361m,改造段全线有一处平曲线,半径为1000m;辅路利用现有高新大道辅路,除将改造段南侧辅路上的现有公交港向东迁改外不作其他改造,现分段对道路沿线进行工程地质评价。(1)K3+446~K3+463路堑段该段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貌,地形坡角一般约为5~15°,局部地段地形坡角约为85°。地表主要为旱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素填土稍密,厚约0.7~0.9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岩质软,岩体破碎,厚0.9~1.2m,中风化岩体较完整。道路路基持力层评价:路基开挖至道路设计标高后,该段路基持力层主要为中风化基岩,新建道路起点段局部路基段存在浅层的素填土,建议对素填土进行换填压实填土作为路基,压实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在岩层持力层与素填土持力层交界处应设置渐变段,对基岩进行超挖,防止不均匀沉降。挡墙持力层评价:现状高新大道道路中心里程桩号K3+446.0~K3+463.0m,该段挡墙长17m,既有挡墙形式为板肋式锚杆挡墙,根据设计方案,该段挡墙为保留段,现状调查该段挡墙未出现开裂、变形等迹象,现状挡墙整体稳定。开挖路基及拆除相邻的既有挡墙会影响该段挡墙,建议对该段既有挡墙进行加固处理。(2)K3+463~K3+824隧道段该段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形坡角一般约为5~15°,局部地段地形坡角约为85°。地表主要为旱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及素填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厚约0~9.4m;素填土稍密,厚约0~25.5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岩质软,岩体破碎,厚0.7~2.7m,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1)K3+463~K3+488m隧道保留段该段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形坡角一般约为5~15°,局部地段地形坡角约为85°。地表主要为旱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及素填土,厚约0.7~0.9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岩质软,岩体破碎,厚1.0~1.3m,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道路路基持力层评价:按设计标高整平场地后,该路段路基在原道路路基宽度不变,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压实度需满足设计要求。挖方段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在岩层持力层与素填土持力层交界处应设置渐变段,对基岩进行超挖,防止不均匀沉降。2)K3+488~K3+660m隧道新建段该段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貌,地形坡角一般约为0~10°,局部地段地形坡角约为85°。该段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层,素填土密实度稍密,厚约0~2.6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岩质软,岩体破碎,厚0.7~1.8m,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道路路基持力层评价:按设计标高整平场地后,道路路基主要为基岩强风化及中风化,该段路基可直接以基岩强风化或中风化作为持力层。道路边坡评价:按设计标高整平场地后,场地形成最大边坡高度为9.66m,主要为岩质边坡,坡顶有浅层素填土;对场平两侧边坡分别进行稳定性评价,评价如下:a)道路左侧场平边坡改建高新大道K3+488~K4+660,该段左侧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该段边坡长约172m,该段边坡倾向约180°,边坡最大高度约为9.66m,边坡主要由泥岩组成,选取典型剖面8-8'剖面左侧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边坡裂隙与边坡的组合关系见图4-1。图4-1剖面左侧边坡赤平极射投影图根据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1倾向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2倾向与边坡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不存在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表4.1.4、表4.3.4知: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8;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0º。b)道路右侧场平边坡改建高新大道K3+488~K4+660,该段右侧边坡主要为岩质边坡,该段边坡长约172m,该段边坡倾向约0°,边坡最大高度约为8.79m,边坡主要由泥岩组成,选取典型剖面8-8'剖面左侧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边坡裂隙与边坡的组合关系见图4-2。图4-2剖面右侧边坡赤平极射投影图根据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1倾向与边坡坡向垂直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2倾向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边坡不存在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表4.1.4、表4.3.4知: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岩体类型为Ⅳ类,等效内摩擦角取48;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0º。3)K3+660~K3+824m隧道出口段该段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貌,地形坡角一般约为0~10°,局部地段地形坡角约为85°。该段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素填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厚约0~9.4m;素填土层,素填土密实度稍密,厚约1.2~25.5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岩质软,岩体破碎,厚0.4~2.3m,中风化层岩体较完整。道路路基持力层评价:按设计标高整平场地后,道路路基主要为素填土,该段可直接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在岩层持力层与素填土持力层交界处应设置渐变段,对基岩进行超挖,防止不均匀沉降。道路边坡评价:该段为明挖施工,主要为土质基坑边坡。基坑边坡最大高度约为10.5m,现分别对道路左、右侧基坑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1)道路左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该段道路设计标高约为341.277~343.722m,地形标高约为353.58~346.09m,该段基坑边坡最大高度约为10.8m。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该段基坑边坡可能发生两种破坏模式,可能沿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可能沿土岩界面整体滑动,现对基坑边坡沿基岩面滑动的破坏模式进行稳定性计算,选取该段典型剖面15-15’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公式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0.3(传递系数法隐式解)。图4-315剖面左侧土质边坡沿土层界面滑移条块图表4-215剖面左侧土质边坡沿土层界面滑移计算表条块号滑体饱和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上面积(m2)条块重量(kN/m)滑面长(m)滑面倾角(°)内聚力(KN/m)内摩擦角(°)累积下滑力(kN/m)累积抗滑力(kN/m)传递系数稳定系数E1206.91383.2780.0022.0019.2155.211.0432.875E22017.553518.11220.0022.00151.51131.491.0001.248E32040.29805.88.65220.0022.00453.37301.861.0001.083E42018.82376.43220.0022.00594.37141.000.8881.063按道路设计方案,垂直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边坡沿基岩面滑动的稳定系数为1.063,边坡整体稳定性不满足规范要求。由于该段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基坑开挖前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再进行路基开挖;开挖过程中注意临时的截排水措施,同时加强对支挡结构的监测。2)道路右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该段道路设计标高约为341.277~343.722m,地形标高约为353.58~346.09m,该段基坑边坡最大高度约为10.8m。该边坡基岩面较缓,基坑边坡主要为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破坏。由于该段不具备放坡条件,建议基坑开挖前采用桩板挡墙进行支挡,再进行路基开挖;开挖过程中注意临时的截排水措施,同时加强对支挡结构的监测。(3)K3+824~K4+100隧道出口段该段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貌,地形坡角一般约为0~10°,局部地段地形坡角约为45°。地表主要为旱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及素填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厚约0~9.6m;素填土松散,厚约0~24.7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岩质软,岩体破碎,厚0.7~3.6m,中风化岩体较完整。1)K3+824~K3+960m浅挖段该段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貌,地形坡角一般约为0~5°,局部地段地形坡角约为85°。地表主要为旱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及素填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厚约0~9.6m;素填土松散,厚约0~24.7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岩质软,岩体破碎,厚0.7~3.6m,中风化岩体较完整。道路路基持力层评价:根据设计方案,该段设计标高为340.62~341.242m,,现状道路地面标高为334.45~349.14m..按设计标高开挖后,道路下主要有素填土、粉质粘土及中风化基岩,素填土清除表层土及局部大粒径块石,换填表层土层,压实后可以作为路基持力层。挡墙(左右侧)形式建议:根据道路设计方案,该段道路为既有下穿通道部分,在既有高新大道中间开挖形成。挖方边坡最大高度约为7.44m,建议采用桩板挡墙挡墙进行支挡,施工过程中加强防排水措施,挡墙施工后加强监测。现状边坡评价:高新大道桩号K3+824~K3+960左侧,该段为土质边坡,主要由素填土组成,该段边坡现状坡率约为1:2.0,现状坡面植被覆盖较好,据现场调查该段土质边坡无开裂、变形等迹象,边坡现状稳定。2)K3+960~K4+100m路堑段该段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貌,地形坡角一般约为0~10°,局部地段地形坡角约为45°。地表主要为旱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厚约0.7~4.5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岩质软,岩体破碎,厚0.8~2.2m,中风化岩体较完整。道路路基持力层评价:根据设计方案,该段设计标高为338.343~340.62m,,现状道路地面标高为338.351~343.811m。按设计标高开挖后,道路下主要有素填土、强风化基岩、中风化基岩,素填土清除表层土及局部大粒径块石,换填表层土层,压实后可以作为路基持力层。在岩层持力层与土层持力层交界处应设置渐变段,对基岩进行超挖,防止不均匀沉降。挡墙持力层评价:根据道路设计方案,该段道路为既有下穿通道部分,在既有高新大道中间开挖形成。挖方边坡最大高度约为2.7m,该段边坡高度较小,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建议该段以强风化或中风化基岩作为挡墙持力层,挡墙基槽开挖临时边坡坡率:素填土按1:1.25,强风化基岩1:0.75,中风化基岩1:0.5。现状边坡评价:拟建道路桩号K3+960~K4+100段人行道两侧各有一段现状岩质边坡。根据现场调查边坡未出现整体性滑移,坡面局部有掉块现象,现分别对左右两侧现状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如下:a)道路左侧场平边坡拟建道路K3+970~K4+065段左侧边坡为现状岩质边坡,该段边坡长约95m,该段边坡倾向约180°,边坡最大高度约为16m,边坡主要由泥岩组成,选取典型剖面28-28'剖面右侧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边坡裂隙与边坡的组合关系见图4-4。图4-428-28'剖面左侧边坡赤平极射投影图根据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1倾向与边坡坡向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2倾向与边坡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边坡不存在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0º。破裂角大于现状边坡坡角,边坡整体稳定。根据现场调查该段边坡放坡坡率约为1:1~1:1.5,未出现整体性滑移,坡面局部有掉块现象,建议采取格构锚固对坡面进行防护,发现不稳定块体及时清除,并做好截、排水工作。b)道路右侧现状边坡拟建道路K3+940~K4+140段右侧边坡为现状岩质边坡,该段边坡长约200m,该段边坡倾向约0°,边坡最大高度约为22m,边坡主要由泥岩组成,选取典型剖面27-27'剖面左侧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边坡裂隙与边坡的组合关系见图4-5。图4-527-27'剖面右侧边坡赤平极射投影图根据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1倾向与边坡坡向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2倾向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边坡不存在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受岩体强度控制,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0º。破裂角大于现状边坡坡角,边坡整体稳定。根据现场调查该段边坡放坡坡率约为1:1~1:1.5,未出现整体性滑移,坡面局部有掉块现象,建议采取格构锚固对坡面进行防护,发现不稳定块体及时清除,并做好截、排水工作。(4)K4+100~K4+341.011渠化段该段地貌属于浅丘斜坡地貌,地形坡角一般约为0~10°,局部地段地形坡角约为40°~60°。地表主要为旱地;上覆土层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及素填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厚约0~12.1m;素填土松散-稍密,厚约0~8.4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强风化层岩质软,岩体破碎,厚0.7~2.2m,中风化岩体较完整。道路路基持力层评价:根据设计方案,该段设计标高为328.995~341.242m,与现状道路标高一致,该段为渠化段,该段局部既有侧分带拆除后,该段填土含水率较大,承载力低,变形较大,不能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建议换填拟拆除侧分带的表层填土后,以压实填土作为道路持力层,加强临时截、排水措施。道路边坡评价:根据设计方案,该段道路设计标高约为328.995~341.242mm,该段为渠化段,未形成场平边坡。现状边坡评价:既有高新大道中心桩号K3+960~K4+100,道路左有一段既有岩质边坡。根据现场调查边坡未出现坍塌、滑移,坡面均有掉块现象,现对左侧既有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如下:a)道路左侧现状边坡拟建道路K4+270~K4+065段左侧挖方边坡为现状岩质边坡,该段边坡长约260m,该段边坡倾向约175°,边坡最大高度约为10.5m,边坡主要由泥岩组成,选取典型剖面37-37'剖面右侧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边坡裂隙与边坡的组合关系见图4-6。图4-637-37'剖面左侧边坡赤平极射投影图根据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3倾向与边坡坡向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4倾向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大;裂隙J4为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裂隙J4控制。现状边坡坡角小于J4倾角,边坡整体稳定。根据现场调查该段边坡放坡坡率约为1:0.75~1:1.25,未出现整体性滑移,坡面局部有掉块现象,建议采取格构锚固对坡面进行防护,发现不稳定块体及时清除,并做好截、排水工作。b)道路右侧现状边坡拟建道路K4+100~K4+130段右侧挖方边坡为现状岩质边坡,该段边坡长约30m,该段边坡倾向约0°,边坡最大高度约为6.5m,边坡主要由泥岩组成,选取典型剖面31-31'剖面右侧边坡进行赤平投影分析,边坡裂隙与边坡的组合关系见图4-6。图4-631-31'剖面右侧边坡赤平极射投影图根据赤平投影分析可知;岩层层面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3倾向与边坡坡向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裂隙J4倾向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影响小;边坡不存在不利结构面,边坡稳定性受边坡岩体强度控制。现状边坡坡角小于潜在破裂角,边坡整体稳定。根据现场调查该段边坡放坡坡率约为1:1.0~1:1.25,未出现整体性滑移,坡面局部有掉块现象,建议采取格构锚固对坡面进行防护,发现不稳定块体及时清除,并做好截排水工作。结论与建议(1)结论1、本次一次性勘察工作严格按照相应规范和勘察大纲执行,详细查明了场地区域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满足规范要求,可供设计与施工使用。场地内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场地内地层层序正常,岩土体现状稳定。但拟建工程的修建,将会在部分地段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施工中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后,适宜本工程建设。2、勘察场地中等复杂,场区地貌构造剥蚀浅丘地貌;道路全线自西向东跨越北碚向斜,道路中段位于北碚向斜轴部位置,道路沿途的岩层倾向及倾角变化较大。道路起点~道路K4+100段岩层产状为115°∠3°,道路K4+100~道路终点岩层产状为285°∠7°。沿线岩体结构面一般为4组,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轻微,构造裂隙较发育,基岩较完整。3、全线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土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组成。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无地下水。场区内的特殊岩土为素填土,分布于大部分场地,层厚变化大、不均匀,结构稍密。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除国家特别规定外,可采用简易设防。4、路基持力层选择: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素填土压实后达到设计要求,清除局部粒径较大的泥岩块石,可以作为路基持力层;隧道段可已基岩、压实素填土作为持力层。5、场地地下水总体较贫乏,地势低洼处局部有地表水汇集。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具微腐蚀性。(2)建议1、拟建道路的挖方路堑边坡,因新建道路周边既有建构筑物较多,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周边建构筑物基础调查及变形监测,建议隧道出口段先采用桩板挡墙支护,再开挖边坡,做好坡顶和坡底的截排、水工作。建议挡墙施工中分段施工,加强监测。挖方边坡应自上而下分段分阶逆作法施工,确保施工安全。2、线路路基段应设置有效的截、排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对路基产生危害及影响线路稳定性。在挖方边坡段,应设置相应坡面防护措施,并应在边坡坡顶、坡面、坡脚设置排水系统;施工前应对地表水进行有效排放,清除有机质土层。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并应保持两侧边坡的稳定,保证弃土、弃渣不会导致边坡附加变形或破坏。边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信息法施工,施工中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3、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施工过程中,应对改造段加强交通组织,避免对车辆及人员造成安全事故。4、设计岩土体参数建议值见表4-1。5、本工程沿线基岩为陆相碎屑沉积层,岩石强度变异中等,报告所提岩土参数值系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的标准值,在实际工程采样检测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测值与报告建议值的差异;本报告所列岩层及裂隙产状为地表调查的优势产状数据,与实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应加强验槽,重点检校岩质边坡路段的岩体结构面产状及力学性质,及时反馈,作到信息法施工,动态设计,以便及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出合理调整。6、施工开挖过程中若遇报告未述及地质问题,请及时通知我公司有关人员进行验槽处理。进出场条件依据调查资料,沿线所需外购材料可利用现状高新大道、白鹭达到、青竹路等运至工地,运输条件便利。材料来源本项目沿线筑路材料较丰富,品种规格齐全,基本满足工程需要,项目所需原材料需从周边园区调用或采购,基本能够满足工程要求。工程所需石料、砂料、钢材、水泥、木材、沥青和水均可在高新区或附近区域内解决,且质量和数量均能满足道路建设的要求。工程用水及用电:项目沿线附近存在有已建建设场地,存在有给水管线。施工用水可由供水公司根据建设工程用水需求量、地点申请办理。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良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或自备发电设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表5-1道路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1道路等级主线:城市主干路辅道:城市次干路2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20年;沥青砼路面结构设计15年限15年3设计行车速度主线:60km/h辅道:40km/h4改造段道路长度895.011m5最小圆曲线半径规范值设计值规范值设计值150m1000m70m—6最小圆缓和曲线长度规范值设计值规范值设计值50m100m35m—7最大纵坡规范值设计值规范值设计值6.0%3.9%7.0%3.9%8最小坡长规范值设计值规范值设计值150m150m110m269.515m9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规范值设计值规范值设计值1000m2200m450m—10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规范值设计值规范值设计值1200m3200m400m2900m11停车视距规范值设计值规范值设计值≥70m≥70m≥40m≥40m12路面结构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13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为6度;构造设防14防洪标准100年一遇15设计净高5.0m—道路总体设计(1)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提倡生态建设。(2)注重高新大道上盖广场及路侧景观打造,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3)合理定位,做到功能适用并适度超前,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妥善处理好工程建设的近远期的关系,做到近期满足功能,远期保留实施条件,处理好方案衔接,尽量避免和减少废弃工程,避免浪费。(4)注重方案的可行性、建设可操作性、经济的合理性和管理养护的方便性。(5)强调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保障道路功能的服务性。处理好与各级相交道路的交叉关系,保证道路快速畅通。(6)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道路平面设计本次施工图设计平面线位与初步设计完全一致,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范围为白鹭大道至青竹路西侧(桩号K3+446.000~K4+341.011),改造段全长895.011m,改造段主路平面线位不变,竖向下沉为地下道路,地通道全长361m。高新大道主线道路等级为主干路,设计时速60Km/h,辅路道路等级为次干路,设计时速为40Km/h。改造段主线全线仅有一处平曲线,半径为1000m,按《城市道路线路设计规范》(CJJ193-2012)6.5.1对圆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的平曲线需进行加宽处理,故未进行加宽处理。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要求,设计时速为60km/h时,圆曲线半径R<600m,应在圆曲线范围内设超高,最大超高横坡为4%,本项目最小圆曲线半径为1000m,故本次设计无超高。改造段辅道利用现状高新大道辅道,仅在现状两处公交港实施微改造,平面线形及竖向高程均维持现状,原辅道间主线地块,可作为绿地与南侧白鹭广场一并打造。道路纵断面设计本次施工图纵断面设计与初步设计保持一致,各项纵断面设计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设计起点桩号K3+446.000,Hs=346.362与现状道路标高保持一致,采用现状地通道3.0%道路纵坡向下,之后以0.5%纵坡向上150.000m,再以2.8%纵坡向下150.000m,最后以0.4%纵坡向下,接顺现状高新大道3.9%向下道路纵坡到达本次改造项目设计终点,设计终点桩号K4+341.011,Hs=328.956与现状道路标高保持一致。改造段主线共设置5段纵坡,最大纵坡为现状高新大道3.9%道路纵坡,最小纵坡0.4%,最大坡长380.701m(后接现状高新大道),最小坡长150.000m,最小凹竖曲线半径为2200m,最小凸竖曲线半径为3200m。隧道段最大纵坡为3%。改造段辅道利用现状高新大道的辅道纵坡,不做改造。道路横断面设计本次施工图横断面设计与初步设计保持一致。现状高新大道标准路幅宽度为64米,采用主路加辅道形式,主路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具体分配为:B=5m(预留空间)+4m(人行道)+7.5m(机动车辅道)+1.5m(侧分带)+12m(机动车主路)+4m(中分带,规划轨道线路)+12m(机动车主路)+1.5m(侧分带)+7.5m(机动车辅道)+4m(人行道)+5m(预留空间)=64m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中,平面主辅路形式段落其标准横断面与现状保持一致,主线下沉为地下道路时,具体分配为:地下道路,其路幅分配:B=1m(侧墙)+1m(检修道)+0.5m(路缘带)+10.5m(车行道)+1m(路缘带)+1.05m(检修道)+0.9m(中隔墙)+1.05m(检修道)+1m(路缘带)+10.5m(车行道)+0.5m(路缘带)+1m(检修道)+1m(侧墙)=31m。地面层辅道利用现状高新大道辅道,分幅布置于主路南北两侧,辅道间原主路地块打造为上盖广场绿地,其具体路幅分配:B=1.5m(预留空间)+4m(人行道)+0.25m(路缘带)+10.5m(车行道)+0.25m(路缘带)+31m(上盖广场绿地)+0.25m(路缘带)+10.5m(车行道)+0.25m(路缘带)+4m(人行道)+1.5m(预留空间)=64m。道路全线车行道、人行道均采用直线型路拱。车行道横坡为向外1.5%,人行道横坡为向内2.0%。道路交叉设计本项目为道路改造项目,对设计范围内的交叉口均不做改造,维持现状。路基设计路基概况本次项目设计范围为:K3+446.000~K4+341.011,道路全长约895.011m,其中主线:K3+446.000~K3+463.00、K3+824.00~K4+341.011段为路基段,主线路基段长534.011m,路基占路线长60%;两侧辅道全线均为路基,因不对两侧辅道平面及纵断面进行改造,故边坡与现状保持一致。一般填方路基因不对两侧辅道平面及纵断面进行改造,故本次设计道路填方路基原则与高新大道原设计保持一致。填方边坡上部8m为1:1.5,8m~16m为1:1.75,16m以上均为1:2。各级边坡之间留2.0m护坡道,设2%~4%的外倾斜坡。一般挖方路基因不对两侧辅道平面及纵断面进行改造,故本次设计道路挖方路基原则与高新大道原设计保持一致。路段的挖方边坡为土质边坡时坡率采用为1:1.5,为岩石边坡时坡率为1:0.75。采用分级放坡,每一级边坡高度为8m。两级边坡间设2.0m宽马道。挖方边坡坡顶外5米范围内设半填半挖路基本项目为改造项目,不涉及半填半挖路基。零填、浅挖路基设计本项目为改造项目,不涉及零填、浅挖路基。特殊路基设计本项目为改造项目,不涉及特殊路基。路基排水设计本次路基排水原则与高新大道原设计保持一致,挖方路基边坡外地面坡度与挖方边坡同向时,边坡顶部外5m内设截水沟,填方路基边坡外地面坡度与填方边坡反向时,边坡底部外5m内设排水沟。由于道路两侧地块平场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边坡稳定,将永久边坡和临时边坡附近的截排水沟的修筑材料统一为M7.5水泥砂浆砌Mu30片石。道路防护构筑物设计本次设计支挡结构共设2处,涉及挡墙形式有:桩板挡墙、折背式挡墙。挡墙主要布设于地通道出口。1)对K3+824~K3+967.000道路两侧边坡采用桩板挡墙支护。顶梁高度为0.8m,挡土板厚度为0.3m,挡土板底部嵌入路面线≥0.5m。1#挡墙:K3+824~K3+967.000道路左侧。共布置35根桩,其中1#~17#桩D=1.8m;18#~33#桩D=1.5m;33#~35#桩D=1.0m;桩中心间距为4m(4.5m)。2#挡墙:K3+824~K3+967.000道路右侧。共布置35根桩,其中1#~17#桩D=1.8m;18#~33#桩D=1.5m;33#~35#桩D=1.0m;桩中心间距为4m(4.5m)。为加固桩前土体,控制桩基变形。对K3+824~K3+892段道路两侧桩前土体4.75m(单车道)范围内采用注浆处理。注浆孔为130mm,横向、纵向间距均1m。施工时序:先进行抗滑桩施工,待抗滑桩施工完成后进行桩前土体注浆(注浆时先从桩顶钻孔至桩底位置,再进行注浆至主线道路开挖底标高),注浆完成后再进行桩前土体开挖。采用M30水泥砂浆(配合比1:1)注浆,注浆压力采用0.5MPa,因地勘报告中未提供土体孔隙率等指标,故本次设计按注浆总体积的20%进行控制。施工时应先行做试验段查看注浆量及注浆质量,严控注浆量,避免施工期间超量。注浆前,探查地下管线位置,钻孔注浆时严禁破坏地下管线。注浆影响半径约0.5m,施工前预先做2-3个试验孔,检验注浆加固可操作性等。为保证地表注浆效果,地表注浆施工前后可采取复注法(结合钻孔取芯)检测。复注法是在每次注浆完成区域重新钻孔注浆,通过前后两次注浆量的比较来判定注浆效果。复注法在注浆完成后即可进行,要求注浆区域复注孔不少于10个,且复注量不大于该区域注浆孔平均注浆量的20%。在进行复注钻孔时,对取出的芯样进行观察,宏观了解浆液扩散深度和在填筑体中的填充情况,要求钻孔的中下部及底部都要有浆液。2)对K3+967.000~K4+061.756段采用折背式挡墙支护,挡墙高度H≤4m。挡墙基底埋深为排水沟下0.5m,且埋深不小于1m。挡墙高度>3m时,挡墙基底需置于中风化基岩上;挡墙高度≤3m时,挡墙基底需置于基岩下0.5m。挡墙露出高度<1m时,采用等宽80cm的C20砼浇筑,埋深50cm。3)施工前应复核现场地质情况,如发现与设计有差别,应立即通知设计解决。4)挡墙坐标确定:挡墙外侧与道路辅道检修道外边线齐平。施工前应进行放线复核,确保无误后再进行施工。5)挡墙标高确定:车行道下方的挡墙墙顶位于沥青路面下面层底部或人行道下方的挡墙墙顶位于人行道砖底部。施工前复核具体设计标高,并为以后实施的墙顶防撞护栏、人行道栏杆的基础及沥青路面、人行道面铺筑预留条件。路面设计本次改造范围内(包括主路和辅路)机动车道均采用以下路面结构形式:面层:4cm厚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粘层油(乳化沥青0.3~0.6L/m2)6cm厚AC-20C沥青混凝土粘层油(乳化沥青0.3~0.6L/m2)8cm厚AC-25C沥青混凝土0.6cm厚稀浆封层透层油(PC-2乳化沥青0.7~1.5L/m2)基层:18cm厚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18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底基层18cm厚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底基层地通道洞口内外因刚性基层变为半刚性基层,为防止洞口内外不均匀沉降引的起路面开裂情况,设置了刚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过渡段,在地通道出口处5m范围内用C20混凝土代替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本项目为改建项目,涉及现状道路与改建道路的新旧路面搭接,具体做法详见本册“新旧沥青路面搭接设计图”。人行系统设计人行系统概述高新大道(白鹭公园段)改造工程人行系统共包含两侧人行道以及两处人行过街,两侧人行道及白鹭大道交叉口处人行过街与现状保持一致,本次设计新增一处人行过街即上盖广场处人行过街。人行道铺装及结构设计本次设计人行道路面结构与现状保持一致,即:6cm厚预制人行道透水砖2cm厚中水泥砂浆找平层3%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垫层厚15cm碾压密实路基新增上盖广场人行过街其路面结构为:花岗岩砌块10×10×8(缝宽0.5cm)素水泥结合层厚10mm1:2.5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4cmC30素混凝土基层厚23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上底基层厚18c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底基层厚18cm辅道一侧路缘石采用C30砼,规格为15×44×100cm;中央分隔带、侧分带路缘石采用C30砼,规格为20×54×100cm;路边石采用C25砼,规格为12×20×100cm。路缘石及路边石表面不得有蜂窝露石、脱皮、裂缝现象。两节间采用1:3水泥砂浆安装后勾缝宽0.5cm,安装路缘石、路边石在直道上应笔直,弯道上应圆顺,无折角,顶面应平整无错开,不得阻水。无障碍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道路设施,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要求,在道路靠人行道绿化带一侧,以及公交车站、人行过街地道,道路交叉口处,设置三面斜坡路缘石,供残疾人使用。盲道宽0.6m,交叉口处三面坡缘石坡道宽度结合斑马线设置。公交设施设计本次改造范围内,高新大道现状共含2对公交车站,分别位于K3+385~K3+430左侧(设计范围线以外)、K3+592~K3+637右侧、K4+265~K4+310左侧、K4+260~K4+305右侧。现状公交站均为港湾式公交停车港,其中隔离绿化带宽1.0m,车行道宽7.5m,停车港长45米。设置减速段和加速段,加减速车道渐变段采用直线渐变,减速段长度为40m,加速段长度为50m。本次设计对两处公交港进行改造,即K3+592~K3+637右侧、K4+260~K4+305右侧两处公交港。将K3+592~K3+637右侧处公交港向东迁移至K3+786~K3+831右侧,形式调整为路侧式公交站,长度维持45米不变;将K4+260~K4+305右侧处公交港进行改造,改造后平面位置不变,长度维持45米不变。安全设施为保证行车安全,本次设计在挡墙段,位于主辅路车行道边缘设置防撞护栏。防撞栏杆涂装颜色以蓝白相间为主,建议涂装颜色采用成中国建筑色卡国家标准(GB/T18922)1341号乳白色与1212号蓝色相间的颜色组合。表5-1防撞栏杆设置范围防撞栏杆设置范围长度K3+824.000~K4+096.299左侧272.30K3+824.000~K4+096.299右侧272.30总计544.60注:防撞护栏安装前,请业主组织参建各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最终确定设置范围。在上盖广场新建人行过街处设置挡车桩。挡车桩采用花岗岩柱形挡车桩,颜色选用芝麻灰,尺寸为φ25*80cm,外露高度为50cm。绿化设计该部分详见第六册《绿化工程》。土石方调配本项目道路工程总挖方量约为33226m³,路基填方量及挡墙回填方量约为138m³,挖余共约33088m³;隧道工程总挖方量约为69960m³,回填土方量约为4228m³,挖余共约65732m³;本项目总计挖方量约103186m³,回填土方量约为4366m³,总计挖余约98820m³。本次设计土石方调配应遵循就近平衡,以减少转运、原则不跨沟调运、由高向低调运等原则,弃方可由业主根据周边道路、地块的开发建设进度情况统一进行调配,运距暂按20km考虑,施工时最终运距由业主确定。涉及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专项设计5.14.1轨道交通概况项目建设范围内轨道7号线结构为石门坝站~西城公园站隧道,为轨道交通第四轮规划,计划2021年开工建设,轨道制式为地铁。项目建设范围内轨道26号线结构为石门坝站~白市驿站隧道,为远期规划,轨道制式为地铁。5.14.2建设项目与轨道交通的相对关系根据最新资料,轨道7号线西起石门坝站,东至西城公园站范围内与高新大道平面共线,其埋深范围约为30m至40m。轨道26号线西起石门坝站,东至白市驿站在本项目设计范围内与高新大道平面共线,其深埋于高新大道下方。(1)桩板挡墙与轨道7号线及26号线的关系主线桩号K3+824.000处,轨道7号线左线距离右侧桩板挡墙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23.000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4.111m;轨道26号线右线距离右侧桩板挡墙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33.217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4.210m。轨道7号线右线距离左侧桩板挡墙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21.133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5.317m;轨道26号线左线距离左侧桩板挡墙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31.350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0.933m。轨道7号线接轨出入线离右侧桩板挡墙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5.924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15.100m。(2)桩基基础与轨道7号线及26号线的关系主线桩号K3+724.000处,该剖面中,轨道7号线左线距离地通道右侧结构桩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7.850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3.468m,轨道7号线左线距离地通道中间结构桩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14.690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3.032m;轨道26号线右线距离地通道右侧结构桩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19.427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3.567m,轨道26号线右线距离地通道中间结构桩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26.268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1.233m。轨道7号线右线距离地通道中间结构桩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14.690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1.824m;轨道26号线左线距离地通道中间结构桩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26.268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22.754m。轨道7号线接轨出入线与地通道右侧结构桩竖向上重合,其最小水平距离为3.029m。(3)围护桩与轨道7号线及26号线的关系主线桩号K3+656.450处,轨道7号线左线距离地通道右侧围护桩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26.724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4.972m;轨道26号线右线距离地通道右侧围护桩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39.221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5.072m。轨道7号线右线距离地通道左侧围护桩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28.305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3.754m;轨道26号线左线距离地通道左侧围护桩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40.802m,二者最小水平距离为11.057m。轨道7号线出入线距离地通道右侧围护桩底最小竖向距离为13.680m,其位于地通道围护桩正下方。初步判断,建设项目不影响轨道7号线方案以及轨道26号线后期的实施。轨道7号线及26号线埋深较深,属于深埋隧道,方案是可行的,本项目建设及投入使用后,后期轨道依然具有作业空间及建设条件,分别具备独立实施的条件。5.14.4编制依据(1)方案设计阶段轨道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该项目下一步设计过程中不得向不利于保护轨道结构设施方向调整,即:与本次报送的方案设计相比,该项目地通道围护桩与桩基础与轨道交通结构的距离不得减小。根据《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方案设计若确需更改,应按规定程序重新送审。执行情况:按照意见执行。未向不利于保护轨道结构设施方向调整,本工程地通道围护桩与桩基础与轨道交通结构的距离未减小。2)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不得采用爆破作业,轨道保护区以外的工程若采用爆破作业的,应采用控制爆破,爆破振动速度(即传递至轨道交通结构及设施上的爆破振动速度)不得大于1.50cm/s。回填须用素土,严禁采用抛石等大颗粒松散骨料填筑,压实系数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本项目位于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工程未采用爆破作业,该区域以外的工程采用控制爆破,爆破振动速度(即传递至轨道交通结构及设施上的爆破振动速度)不大于1.50cm/s。回填素土,压实系数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3)在施工过程中,桩基础应跳桩成孔,应严格控制桩基垂直度、桩长,应充分考虑桩基隔离措施与结构加强措施。应对周边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监测,防止由于降水和土体开挖等诱发结构变形;须解决实施好边坡、基坑和沟槽等防、排水问题,开挖后应及时支护和封闭,防止土体失稳、边坡坍塌,避免积水、渗水和漏水等不利情况发生。回复:按意见执行。4)该项目先于七号线及七号线白市驿车辆段出入线、二十六号线实施,你司应按承诺全力配合轨道建设工作。该项目设计和实施时应充分考虑轨道建设期的不利因素,以降低相互影响。特别地通道桩基础结构与设计轨道结构较近问题已尽告知义务,若未按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光学纤维面板系列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七章 面谈课件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范文
- 2024年适用职工劳动协议格式文件
- 2024年专业期货交易中介服务协议
- 扬州大学封志明老师预测《导游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 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方案5篇
- 2024年化工业品买卖协议
- 2024阁楼房屋销售协议模板
- 2024-2030年中国危化品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企业投资缅甸光伏发电市场机会分析及战略规划报告2024-2030年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试题
-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员安全生产管理专项培训考核试卷(附参考答案)
-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卷及答案
- 《信息化项目验收工作规范》
- 2024年全国软件水平考试之高级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重点黑金模拟题(详细参考解析)
- 经济学题库(200道)
- 2024年巴西私人安保服务市场机会及渠道调研报告
- 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跨学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英语真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