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1页
3《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2页
3《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3页
3《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4页
3《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怀念母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弃养、凄凉、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2.态度与情感: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3.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理解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揣摩重点语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教学难点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深刻体验。教学准备:师:收集季羡林的相关资料及文章《赋得永久的悔》、歌曲《我的中国心》教学过程: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1.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___的母亲)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跟母亲有关的文章,板书:怀念母亲。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指名交流: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德国的十年,在欧洲的十一年。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生: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3.出示句子: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指名读,板书: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4.作者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为何却以“怀念母亲”为题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答案。(指名回答,答案在第2-3自然段)师:如果正在拥有,我们就该好好珍惜,而怀念往往都是因为失去。三、领悟失母之痛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有没有不懂的词语。(生自由读文)交流反馈:有什么词语意思不太明白的?预设: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直接指导)置后指导。寝不安席:指无法安危入睡。文中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在不断自责和愧疚中无法正常入眠。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指作者因为推动了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2.师:我这么想,书越读,思考越深入,我们的感受就越深。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在你脑海中跳出来的是哪个字或哪个词?指名交流:生:悔、恨。3.师:季老在用了书上的一个字,“恨”,恨有两种,一种是指“仇恨,怨恨”,一种是指:“悔恨,不称心”。这里指的是什么恨,请你把目光再次锁定到这段文字当中,你从哪些语句当中看到了这个“恨”。(生默读)4.研读句子: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生:“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母亲的去世,让作者感到无比的伤心,一连痛哭了好几天,而且吃不下饭,可见作者对母亲有多么爱。(1)师: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寝不安席:指无法安危入睡。文中指作者因为母亲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无比悔恨,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母亲的样子,在不断自责和愧疚中无法正常入眠。(2)师:是啊,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如此痛苦不堪?(指名交流:1、六岁就离开了母亲,而且平时也很少回家,没有很好地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2、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心里一定也很痛苦。(3)师:母亲是带着遗憾、带着不舍,离开这个世界,也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一想起这些,作者真是心如刀绞。请你读读这句话。师:同学们,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指名交流……(4)师:是呀,作者一定回想起很多很多的生活细节,我们来看一下季老在一篇文章中是这样回忆的:(出示资料):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研读句子: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1)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出示句子:)师: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品味的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你能读懂些什么?(指名交流)预设:(1、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的眷恋,对母爱的渴望。因为作者觉得只有拥有母爱,自己的灵魂才是完全的。2、失去了母亲,作者感到内心无比空虚、寂寞,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一片黑暗,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任何快乐。)师:是呀,正如作者自己所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更为遗憾的是作者的心愿随着母亲的离去没能实现了。我们来看季老在《赋得永久的悔》中这样写写到: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读了这则资料,你又明白了什么?(指名说1、作者因为无法迎养母亲而更加感到遗憾;2、文中提到的“我的愿望没能实现”这句话,我想这个愿望就是作者赡养母亲的愿望。)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此刻,他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撕心裂肺。从此失去了叫妈妈的权利,怎能不恨呢?真是应了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痛,只有失去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四、领悟离别之痛:1.师:在季老心中,他认为什么最重?(母亲)母亲,母爱最重!可他偏偏失去了最重的东西。他就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怀念着自己的生母,直到他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异乡,来到了德国,来到了那个孤寂的小城。这么远的距离割断了他的思念了吗?(没有)看书,第三自然段。(生读第三自然段)2.师:有一个词,叫──“频来入梦”。什么意思?(生:经常到梦里来。)季老这种思念被割断了吗?(没有)反而更加怎么?(更加强了)增加了?(祖国)在这段文字当中。作者用了两个“不知道为什么”,作者不知道,一定是我们同学想知道的。现在请你仔细阅读季羡林的几篇日记,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学生读书,批注感受深的地方。)3.交流反馈。引导关注句子:文章用一个细节──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重点出示:凄凉、甜蜜)读着这组词语,你有什么疑问吗?(1)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指名说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⑵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⑶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设计想象说话:因为季老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⑷ 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设计想象说话:如,他想到____,仿佛觉得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⑸ 朗读其他相关内容: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11月16日……(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11月20日……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11月28日……师:我们通过这凄凉,通过这甜蜜。看到了作者在异乡的生活,对吗?这凄凉这甜蜜最后融成一个字,萦绕在作者心头,哪个字?你们看老师提供一个字。如果把一个最为强烈的字眼,在这段文字中找出来,在哪里?最能体现作者此时的思想此时的甜蜜。是“糊”吧?糊是什么意思呢?生:覆盖、粘、缠在、萦绕、包起来,占据了他大部分、想甩也甩不掉。师:一个“糊”字,道出了什么?(指名说:一个糊字,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对祖国无尽的怀念。)师:想甩甩不掉的是什么呢?是内心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全都融入到这个“糊”字中了。我们说,能有人有事的人是幸福的。因此,当季老在思念故乡思念祖国的时候,虽然有点凄凉,更多的却是甜蜜。4.师小结:所以,有时候,回忆是一剂良药,它可以慰藉我们一颗孤独失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