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备(工艺设备)验收管理制度及规范_第1页
工程设备(工艺设备)验收管理制度及规范_第2页
工程设备(工艺设备)验收管理制度及规范_第3页
工程设备(工艺设备)验收管理制度及规范_第4页
工程设备(工艺设备)验收管理制度及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上市集团公司工程设备(工艺设备)验收管理制度及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验收组织及流程....................................................................................................-1-第一节、验收小组组成....................................................................................................-1-第二节、工程设备安装预验收........................................................................................-3-第三节、工程设备安装项目验收....................................................................................-3-第四节、工程设备项目移交验收....................................................................................-4-第五节、工程设备竣工备案验收....................................................................................-4-第三章工程设备验收管理规定........................................................................................-5-第一节、工程设备验收一般规定....................................................................................-5-第二节、工程设备到货验收规定....................................................................................-5-第三节、工程设备安装过程及安装完毕验收规定........................................................-6-第四节、工程设备调试验收应具备条件及要求............................................................-7-第五节、工程设备的调试检验规定..............................................................................-11-第六节、工程设备调试中的管理规定..........................................................................-12-第七节、各专业检验、审签管理规定..........................................................................-12-第八节、工程竣工验收和移交管理规定......................................................................-13-第九节、总包工程验收管理规定..................................................................................-15-第十节、特别说明..........................................................................................................-16-第四章、附件《工程设备验收规范》..............................................................................-19-第一节、工程设备安装基础..........................................................................................-19-第二节、设备基础放线、就位和找正调平..................................................................-19-第三节、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19-第四节、工程设备装配规定..........................................................................................-21-第五节、液压、气(汽)动和润滑管道的安装................................................................-30-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工程设备验收工作是工程设备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应以国家法律为依据,以科学、客观、实事求是为原则,以国家规范及设计图纸为标准,严格履行工程设备安装程序。为规范公司各工程设备验收程序及标准,特制定本规定。第二节、验收依据1、国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和标准。2、据投标书。3、项目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及设计院的变更通知或甲方现场签证。4、按公司内部的相关制度、规程、规范、规定、标准、要求等执行。第三节、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工程(工艺)设备项目。第二章验收组织及流程第一节、验收组织工程设备验收组织机构架构图-1-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1、外单位参加验收人员规定:工程设备安装单位(项目经理或现场负责人参加)或设备供货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监理单位(包括分管机械设备、分管电气设备、分管工艺负责人参加)。验收小组组成2、公司内部参加验收部门组成:设备科、工程(工艺)设备使用部门、机电车间(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及仪表分管主任参加)、动力车间、安全环保部、质检科、供销科、财务科组成。3、公司内部参加验收人员规定:各相关部门必须派技术员或副科级及以上人员参加。1、负责组织工程设备验收部门对工程设备质量、工程设备安装质量、设备工艺性能进行检查验收。2、负责对设备的图纸图册、合格证、质检报告、质量证设备科明书、使用说明书及安装记录资料等相关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建档。3、负责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监督管理,把控工程设备质量,安装规范等。验4、负责组织部分特种设备及特殊设备的探伤检测。收负责工程设备合同和技术协议(签订版)的提供,设备到组供销科货的通知及对设备到货检验存在的问题和异议与供货单织位进行沟通。负责工程设备安装质量过程的监督跟踪,负责设备单机、机工程设备整机联合试运调试技术数据资料的跟踪并作好记录及提使用车间构供。及质检科负责工程设备安装质量及材料质量的检测及计量设备的职校验检测,包括油品油脂的检测等。责负责在建工程设备安装的安全过程监督管理,工程设备验收过程中的安全标准控制,并提出工程设备安全质量评估安环部意见机电车间负责跟踪工程设备安装质量的监督及设备试运调试质量的过程监督,并提出设备试运调试检验结果意见负责提供详细的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技术资料(详细的安装安装单位数据资料)、调试资料,并填写和申报工程设备各阶段的验收申请单;验收前交其所有工程设备的相关资料-2-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第二节、工程设备安装预验收1、工程设备安装验收预验收,根据工程设备安装项目实际情况组织,一般不迟于组织验收前30天进行。2、项目具备预验收条件后,由工程设备安装项目负责人提3日通知设备科进行验收。预验收组织由设备科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及设计部门、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等单位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3、工程预验收结束后,应形成竣工质量预验收评价报告,评价报告由验收小组成员签字,结论意见明确,对预验收中提出的整改问题,由安装单位按”五定”原则限期整改完成,整改完成后提交整改报告。第三节、工程设备安装项目验收1、具备工程设备安装验收条件的,由安装单位向监理单位提交《工程设备安装验收报验表》,同时提供相关工程资料、试验资料、竣工图纸等。2、监理单位应在3个工作日内对现场及资料进行初步查验,填写《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表》,明确回复施工单位,是否具备验收条件,在《工程设备安装验收报验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并签字盖章生效。3、监理审定工程设备具备验收条件的项目,在签署意见后,将《工程设备安装验收报验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表》发还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将此三表与新填写的《工程设备安装项目验收申请表》提交甲方(设备科)负责人进行验收初审。4、甲方(设备科)负责人认定具备验收条件的工程项目,应在《工程设备安装项目验收申请表》签字确认后提交验收小组相关负责人审批。5、验收小组对工程设备验收结论为合格时,甲方(设备科)负责人、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安装单位共同签署盖章《工程设-3-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备安装验收报告》;工程设备验收小组验收结论为整改后重新验收时,甲方(设备科)负责人应根据验收问题原则上整改时间不超过30天。第四节、工程设备项目移交验收1、验收组验收合格后,进行移交验收,由设备科组织提报《工程移交验收申请通知单》并同时提报所需提交资料,形成《资料移交清单》,设备、设施移交,需同时提交《工程设备、设施移交清单》、《工程设备、设施厂商明细录》,由设备科组织各部门、施工单位、使用部门参加。2、由使用部门根据工程设备安装项目现场情况及竣工资料报备情况,汇总相关问题,形成《工程移交资料提交确认函》、《移交资料查验问题登记表》。3、设备科根据《移交查验问题登记表》的整改期限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在整改期间使用部门可对整改工作进行跟踪和记录,整改期限原则上最长不得超过30天,有季节性要求的可考虑延长时间。4、按整改期限完成的,由设备科邀请使用部门根据《移交查验问题登记表》给予逐条核对销项,当验收结论为合格时,设备科、使用部门签认《工程移交证明书》。5、移交完成后由设备科组织相关部门签订质量保证书,并办理交接手续、竣工结算等,质保期满后,签署《工程质保期满确认单》。第五节、工程设备竣工备案验收对于特种设备、环保设备等工程设备的竣工备案验收由设备科负责与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或施工单位衔接,完善备案验收并办理设备注册使用登记证。检验验收备案时间、验收流程参照工程设备安装验收规范及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要求执行。-4-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第三章工程设备验收管理规定第一节、工程设备验收一般规定1、如多次提出申请,多次发现问题不能验收通过的,将对项目负责人、项目监理单位予以经济处罚。2、移交验收过程中,工程设备安装管理部门未按照约定期限督促整改完成的,使用部门可以书面形式告知甲方(设备科)。3、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有义务按甲方要求配合进行竣工备案验收,甲方(设备科)、工程设备安装及相关部门须在招标阶段及合同中予以明确。第二节、工程设备到货验收规定一、工程设备到、收货检验管理程序1、工程设备到货后,由设备供应部门通知相关部门技术员以上管理人员到场参加设备到货检验接收。相关单位、部门包括:库管员、设备科、机电车间、使用部门、设备安装单位或设备供应单位、质检科等。2、工程设备到货检验前,供应科应提供该工程设备的合同和技术协议,参检人员根据设备合同和技术协议对设备进行详细清点,同时供货单位应随工程设备一道提供产品合格证、图纸、安装、运行及设备使用说明书等相关资料。3、设备检验合格后,由设备科填写《工程设备到、收货检验表》,各参检人员签字。然后将设备移交安装单位,库房办理移交手续,同时办理出入库手续。随机备品备件应入库建档保管,专用工器具移交机电车间建档管理。工程设备所有技术资料移交设备科建档管理。其它单位部门所需用技术资料由设备科供复印件资料。工程施工完毕将资料整理交资料室存档。4、到货后不具备检验条件的设备,供货单位负责保管或委托相关单位代管。5、设备检验不合格,应作好详细记录,并由供应部门及时与供货单位协调,同时按合同及技术要求处理相关事宜。-5-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6、工程设备到货检验合格后,库房管理及使用部门根据设备清单分类建档建账。二、工程设备到、收货检验内容工程设备到货检验接收应按照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执行,结合该工程设备合同及技术协议要求进行检验。1、外观检查:按照合同及技术协议对到货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箱号、数量等进行逐一核对相符,检查设备外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碰伤、浸湿、受潮、变形、锈蚀等现象。名称标识应清晰,并作好记录,必要时拍照留存。2、重量检查:对于有重量要求的设备,先安排过磅核查,并保存好过磅清单资料。3、开箱检查:在外观检查合格后,在进行开相检查,根据设备装箱清单,清点技术资料、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安装图纸,随机附件及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是否与清单相符。并核对是否与技术协议要求一致。随机附件和备件、专用工器具、易损件、型号、图纸及安装使用说明书资料是否有错发或不全。并由甲方提出要求,责成供货单位限期补齐。4、填写工程设备检验记录,检验完成后,由参加单位责任人共同签署设备开箱检验单。(见附表)5、设备性能检验:设备性能检验应在设备安装完毕后作单体调试、联动调试、带负荷调试中进行。第三节、工程设备安装过程及安装完毕验收规定一、安装工程竣工后,应按工程设备安装规范和各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工程验收。二、工程设备验收应具备下列资料:1、竣工图或按实际完成情况注明修改部分的施工图;2、设计修改的有关文件;3、主要材料和用于重要部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检验记录或试验资料;4、重要焊接工作的焊接试验记录及检验记录;-6-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5、隐蔽工程记录;6、各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记录;7、重要灌浆所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试验记录;8、试运转记录;9、重大问题及其处理的文件;10、特种设备检验验收资料及环保设备设施验收资料等相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检验验收使用登记证办理;11、其他有关资料。12、此阶段的检验由设备科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并填写《工程设备安装过程及安装完毕检验》第四节、工程设备调试验收应具备条件及要求一、试运转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设备及其附属装置、管路等均应全部施工完毕,施工记录及资料应齐全。其中,设备的精平度和几何精度经检验合格;润滑、液压、冷却、水、气(汽)、电气(仪器)控制等附属装置均应按系统检验完毕,并应符合试运转要求。2、需要的能源、介质、材料、工机具、检测仪器、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具等,均应符合试运转的要求。3、对大型、复杂和精密设备,应编制试运转方案或试运转操作规程。4、参加试运转的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设备技术文件,并应掌握操作规程及试运转操作。5、设备及周围环境应清扫干净,设备附近不得进行有粉尘的或噪音较大的作业。二、设备试运转应包括下列内容和步骤:1、电气(仪器)操纵控制执行机构及仪表的调整试验。2、润滑、液压、气(汽)动、冷却和加热系统的检查和调整试验。3、机械主、辅助设备系统联合试运的调整试验。4、安全保护装置系统联动检查和调整试验。-7-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5、空负荷试运转,应在上述一~三项调整试验合格后进行。三、电气及其操作控制系统调整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按电气原理图和安装接线图进行,设备内部接线和外部接线应正确无误。2、按电源的类型、等级和容量,检查或调试其断流容量、熔断器容量、过压、欠压、过流、过热保护等,检查或调试内容均应符合其规定值。3、按设备使用说明书有关电气系统调整方法和调试要求,用模拟操作检查其工艺动作、指示、讯号和联锁装置应正确、灵敏和可靠。4、经上述一~三项检查或调整合格后,方可进行机械与各系统的联合调整试验。四、润滑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系统清洗后,其清洁度经检查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2、按润滑油(剂)性质及供给方式,对需要润滑的部位加注润滑剂;油(剂)性能、规格和数量均应符合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3、干油集中润滑装置各部位的运动应均匀、平稳、无卡滞和不正常声响;给油量在5个工作循环中,每个给油孔、每次最大给油量的平均值,不得低于说明书规定的调定值。4、稀油集中润滑系统,应按说明书检查和调整下列各项目:①油压过载保护;②油压与主机启动和停机的联锁;③油压低压报警停机讯号;④油过滤器的差压讯号;⑤油冷却器工作和停止的油温整定值的调整;⑥油温过高报警信号。系统在公称压力下应无渗漏现象。五、液压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系统在充液前,其清洁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2、所充液压油(液)的规格、品种及特性等均应符合使用说-8-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明书的规定;充液时应多次开启排气口,把空气排除干净。3、系统应进行试验。系统的油(液)马达、伺服阀、比例阀、压力传感器、压力继电器和蓄能器等,均不得参与试压。试压时应先缓慢升压到设备设计的试压规定值,保持10min的稳定压力.然后降至额定压力,检查焊缝、接口和密封处等均不得有渗漏现象。4、启动液压泵,进油(液)压力应符合说明书的规定;泵进口油温不得大于60℃,且不得低于15℃;过滤器不得吸入空气,调整溢流阀(或调压阀)应使压力逐渐升高到工作压力为止。升压中应多次开启系统放气口将空气排除。5、应按说明书规定调整安全阀、保压阀、压力继电器、控制阀、蓄能器和溢流阀等液压元件,其工作性能应符合设计规范规定,且动作正确、灵敏和可靠。6、液压系统的活塞(柱塞)、滑块、移动工作台等驱动件(装置),在规定的行程和速度范围内,不应有振动、爬行和停滞现象;换向和卸压不得有不正常的冲击现象。7、系统的油(液)管路应通畅。经上述调试后方可进行空负荷试运转。六、气(汽)动、冷却或加热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工程设备系统的通路应畅通并无堵塞现象;2、系统应进行放气和排污;3、系统的阀件和控制执行机构等的动作,应进行数次试验,达到正确、灵敏和可靠;4、各系统的工作介质供给不得间断和泄漏,并应保持规定的数量、压力和温度。七、机械和各系统联合调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备及其润滑、液压、气(汽)动、冷却、加热和电气及控制等系统,均应单独调试检查并符合要求。2、联合调试应按要求进行;不宜用模拟方法代替。3、联合调试应由部件开始至组件、至单机、直至整机(成套-9-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设备),按说明书和生产操作程序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各转动和移动部分,用手(或其他方式)盘动,应灵活,无卡滞现象。②安全装置(安全联锁)、紧急停机和制动(大型关键设备无法进行此项试验者,可用模拟试验代替)、报警讯号等经试验均应正确、灵敏、可靠。③各种手柄操作位置、按扭、控制显示和讯号等,应与实际动作及其运动方向相符;压力、温度、流量等仪表、仪器指示均应正确、灵敏、可靠。④应按有关规定调整往复运动部件的行程、变速和限位;在整个行程上其运动应平稳,不应有振动、爬行和停滞现象;换向不得有不正常的声响。⑤主运动和进给运动机构均应进行各级速度(低、中、高)的运转试验。其启动、运转、停止和制动,在手控、半自动化控制和自动控制下,均应正确、可靠、无异常现象。八、设备空、带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按设备设计规定机械与各系统联合调试合格后,方可进行空、带负荷试运转。2、应按说明书规定的空、带负荷试验的工作规范和操作程序,试验各运动机构的启动,其中对大功率机组,不得频繁启动,启动时间间隔应按有关规定执行;变速、换向、停机、制动和安全连锁等动作,均应正确、平稳、灵敏、可靠。其中连续运转时间和断续运转时间无规定时,应按各类工程设备安装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3、空、带负荷试运转中,应进行下列各项检查,并应作实测记录:①技术文件要求测量的轴承振动和轴的窜动不应超过规定。②齿轮副,链条与链轮啮合应平稳,无不正常的噪声和磨损。③传动皮带不应打滑,平皮带跑偏量不应超过规定。-10-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一般滑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35℃,最高温度不应超过70℃;滚动轴承温升不应超过40℃,最高温度不应超过80℃;导轨温升不应超过15℃,最高温度不应超过100℃。⑤油箱油温最高不得超过60℃。⑥润滑、液压、气(汽)动等各主、辅助设备系统的工作应正常,各运行参数应达到设备设计规定,各系统设备无渗漏现象。⑦各种仪表应指示准确,工作正常。⑧有必要和有条件时,可进行噪音测量,并应符合规定。九、空、带负荷试运转结束后,应立即作下列各项工作:1、切断电源和其他动力来源。2、进行必要的放气、排水或排污及必要的防锈涂油。3、对蓄能器和设备内有余压的部分进行卸压。4、按各类设备安装规范的规定,对设备几何精度进行必要的复查;各紧固部分进行复紧。5、设备空负荷(或带负荷)试运转后,应对润滑剂的清洁度进行检查,清洗过滤器;需要时可更换新油(剂)。6、拆除调试中临时的装置;装好试运转中临时拆卸的部件或附属装置。7、清理现场及整理试运转的各项数据资料记录。第五节、工程设备的调试检验规定1、设备安装完后,经施工单位自行检查后,方可通知使用部门,使用部门通知设备科组织调试检验。2、设备空载与负荷均要检查调试,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3、设备在甲方调试检验中,提出超出图纸设计原理的、工程量比较大的、与设备安装之外的要求,安装负责人要及时与公司领导沟通。4、设备在甲方试车过程中确实发现的问题,经整改后,应进行再次空载与负荷试车,直至符合规定的要求,再通知甲方负责人检查验收。-11-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5、设备负荷试车合格后,安装负责人应要求甲方填写《设备安装移交报告记录》,并培训告知设备安全使用规定及注意事项,设备使用单位认可后,方可竣工。第六节、工程设备调试中的管理规定1、在工程设备调试前,车间必须对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有特种作业上岗证。2、车间在设备调试前要建立《设备调试方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交接班记录》、《设备运行记录》、《设备巡检记录》和《设备检修记录》。3、对调试中的设备,应严格按照《设备调试方案》进行。4、设备在调试中发现有质量问题,车间以书面形式通知设备科,注明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试运行时间,由设备科负责联系供应商进行处理。5、设备调试要有调试记录,填写《设备调试记录表》。6、设备安装验收结果无论是否合格,均要填写《设备安装调试检验单》及验收结论,参与人员在检验单上签字确认。第七节、各专业检验、审签管理规定其主要职责是:1、按照试运计划对本专业各项试运条件的检查和完善,实施和完成本专业检验、审签工作。2、研究和解决本专业在检验、审签中发现的问题,对重大问题提出处理方案,上报设备科审查批准。3、各专业检验、审签工作由设备科全面组织、领导、检查和协调。设备科通过各专业计划安排、指挥协调、检查核准、质量检查与验收评定、验收交接等工作。其组成人员由设备科根据工程设备项目确定。4、根据需要,专业主要有:机械设备专业、电气设备专业、自动化控制专业。5、各专业既是技术协议拟定者,又是工程安全、质量、进度-12-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的主管责任人,又是验收者,实行全程审签终身负责制。第八节、工程竣工验收和移交管理规定一、竣工验收,是必须经过的法定程序,对促进建设项目及时投产,发挥投资效益,总结建设经验有重要作用。二、工程设备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完成工程(工艺)设备合同及技术协议约定的各项内容。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和施工管理资料。3、有工程设备安装使用的主要材料、配件和设备的试验报告及相关资料。4、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安装工程运行质量保修书。6、安装施工现场清理完毕。三、竣工验收1、工程设备竣工后,施工单位进行自检,编制《竣工报告》;设备科在接到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会同相关专业人员、监理单位等有关单位进行初验,初验前由施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行业标准,整理好文件,技术资料向监理公司及设备科提出交工报告,监理公司及工程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四、工程(工艺)设备移交1、在工程设备验收合格后,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质量保修合同书》。2、工程设备竣工验收后一周内,设备科应向生产使用部门移交,交接时要把存在问题、处理办法登记造册,形成文字,办理好移交手续。3、设备科应当在工程设备验收合格后15天内,依照规定办理备案手续。4、设备科负责收集移交施工资料。5、备案后,设备科要及时督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提交工程-13-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技术资料和工程管理资料,整理齐全后建立工程设备档案。6、提交施工资料不全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备科要通知供销科和财务科,不得结算合同尾款或质保金。五、施工质量保修1、严格按该工程合同和技术协议相关规定执行。2、必须保证合法合规,严格按国家有关法规明确规定的内容执行。3、在工程设备竣工结算时,应按规定扣留保修金,以监督施工单位做好保修工作。4、在接到使用部门维修联系单后,设备科应立即通知供销科,由供销科通知安装单位进场维修,安装单位接到通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组织人力、物力进行修理,逾期由公司自行维修,费用在质保金中扣除。六、竣工验收内容1、工程设备竣工验收是指工程设备设计及安装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该工程(工艺)设备合同及技术协议的规定,已经全部完成工程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并取得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出具的消防、环保、特种设备等验收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后,由设备科组织监理单位、使用部门、各专业和其它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工程设备验收,对工程实物及技术资料进行全面检查。2、各专业分包单位在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完成后,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提供完整的一套竣工资料给设备科检查。七、竣工验收不合格项的处理竣工验收发现的问题明确提出整改时间,整改完成后由安装施工单位、使用部门共同向设备科提出申请,组织复检。整改不合格,不予验收。八、竣工验收原则按合同和技术协议要求达到满负荷运行条件或时间后方可组-14-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织竣工验收。1、设备、工艺、装置的使用功能完善,动作到位,达到预定要求。2、产量指标、能耗指标、质量指标满足合同和技术协议要求。3、安全防护、环保噪声、污染物排放等满足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4、设备、工艺、装置、系统运行稳定,没有大的波动或设备故障、事故发生。5、设备、装置的选材用料及理化性能指标满足合同和协议要求,不得低于国家和行业标准。6、设备、装置、系统配置完整,工艺合理、控制有效,运行安全稳定。7、设备、装置、系统及安装的工程和设备,资料(使用说明书、质量证明书、检验报告、施工记录、图纸包括CAD电子档、自动控制系统源程序、操作维护检修手册、合格证等)完整齐全,数据真实,装订规范,满足档案保管要求,资料交付最终以设备科资料清单为准。第九节、总包工程验收管理规定1、是指承包及施工单位负责的“交钥匙工程”,包括项目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竣工交付工作。2、总包工程设备验收由设备科负责组织相关专业、部门、单位联合进行验收。3、总包工程设备验收包括设备、生产工艺验收和工程竣工资料验收。4、总包工程设备验收单内容由设备科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填写,对验收内容有不同意见或要求承包单位专业整改的,应在验收单中说明。否则视为同意验收。5、总包工程设备在安装调试中提出的整改内容说明及改后是否达到工艺要求、安全效果的附件说明,在竣工验收前统一组织复检。-15-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第十节、特别说明1、在工程设备竣工验收前,各阶段的验收审签表上不能出现有“验收”二字。2、本《工程(工艺)设备验收管理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3、附件《工程设备验收规范》(参考)。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2019年5月25日-16-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17-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18-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第四章附件《工程设备验收规范》第一节、工程设备安装基础1、设备基础几何尺寸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执行。并应有检验资料或记录。设备安装前应按设计规范的允许偏差对设备基础和几何尺寸进行复核检查。2、复查核对设备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预留孔中心尺寸。同时应对地脚螺栓孔的油污、碎石、泥土、积水、清理干净。保护好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根据设计确定垫铁位置,并将基础垫铁位置凿平。3、设备基础需要经过预压检验,必须预压合格并有预压沉降记录。第二节、设备基础放线、就位和找正调平1、设备就位前,应按施工图纸和有关建筑物的轴线或边缘线及标高线来划定设备安装基准线。2、设备有相互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的,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3、设备找正、调平的定位基准面、线或点确定后,设备找正、调平应在给定的测量位置上进行检验,复查时不得改变原测量位置。4、设备安装精度偏差应能保证补偿受力或温度变化以及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所引起的偏差。5、复核调整设备安装的直线度、平行度和同心度。第三节、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1、地脚螺栓:埋设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地脚螺栓在预留孔中应垂直、无倾斜。②地脚螺栓任何一部分离孔的距离应大于15mm,地脚螺栓端部不应碰孔底。③地脚螺栓上的油污和氧化皮等应清理干净,螺纹部分应涂少量油脂④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的接触应紧密。⑤拧紧螺母后,螺柱应露出螺母,其露出长度宜为螺栓直径的1/3或2/3。⑥应在预留孔中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才能拧紧地脚螺-19-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栓,各螺柱的拧紧力应均匀。⑦地脚螺栓的坐标及相互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⑧地脚螺柱露出基础部分应垂直,设备底坐套入地脚螺栓应有调整余量,保证每可螺栓均不得有卡住现象。2、垫铁设备找正、调平用垫铁应符合各类机械设备安装规范、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当设备的负荷由垫铁组承受时,垫铁组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每个地脚螺栓旁边至少要有一组垫铁。②垫铁组能放稳和不影响灌浆的情况下,应布置在靠近地脚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的部位下方。③相邻两垫铁组之间的距离宜为500-1000mm。④每一组垫铁的接触面积,应符合设备负荷设计要求。⑤设备底座有接缝处的两侧应各垫一组垫铁。⑥承受负荷的垫铁组,应使用成对斜垫铁,并设备调平后灌浆前用定位焊焊牢。使用钩头成对斜垫铁,能用灌浆层固定牢固的可以不用焊接。⑦承受重负荷或有较强连续振动的设备,应采用平垫铁。⑧每组垫铁宜减少垫铁的块数,不宜超过5块,并不宜采用薄垫铁。并将各垫铁相互定位焊牢。⑨每组垫铁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应良好,设备调平后,每组垫铁均应压紧,并用手锤逐组轻击听音检查。对高速运转设备,当采用0.05mm塞尺检查垫铁之间与底座的间隙,在垫铁同一断面处以两侧塞入的长度和宽度不超过垫铁长度或宽度的1/3。⑩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的外缘,平垫铁宜为10-30mm,斜垫铁宜为10-50mm,垫铁组件伸入设备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地脚螺栓的中心。安装在金属结构上的设备调平后,其垫铁应与金属结构用定位焊焊牢。3、灌浆①预留地脚螺栓孔或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20-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②预留孔灌浆前,应对灌浆清洗干净,灌浆用料宜采用细碎石混凝土,其强度应比基础或地平强度的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灌浆时实捣实,保证地脚螺栓不应倾斜和影响设备安装精度。③灌浆层与设备底座面接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水泥砂浆。4、灌浆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仅用于固定垫铁和防止油、水进入灌浆层。灌浆无困难时,其厚度可小于25mm。④灌浆前应装设模板。外模板至设备底座面外缘的距离不小于60mm,模板拆除后,应表面抹面处理。⑤设备底座下不需全部灌浆。第四节、工程设备装配规定一、设备及零、部件装配1、设备及零部件装配规定⑴、设备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装配技术要求。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配合尺寸、相关精度、配合面、滑动面应进行复查和清理处理,并按照标记及装配顺序进行装配。⑵、设备安装前应进行全面清洗处理,清洗处理时应按具体情况及清洗方法采用相应的劳动保护和防火、防毒、防爆等安全措施。⑶、设备及零、部件表面当有油、污垢和锈蚀时,应进行除锈蚀和油、污垢处理。(宜采用清洗液和除油液)⑷、设备加工表面上的防锈漆应采用稀释剂或脱漆剂进行清洗。⑸、设备在禁油条件下工作的零、部件及管路应进行脱脂处理,脱脂后应将残留的脱脂剂清洗干净。⑹、设备及零、部件检查清洗后,应达到安装规定要求。⑺、设备组装时,一般固定结合面组装后,应用0.05mm塞尺检查,插入深度应小于20mm,移动长度应小于检查长度的1/10,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后,用0.04mm塞尺检查,不得插入。特别重要设备结合面的紧固,紧固前后均不得插入。⑻、设备安装上有较精密的螺纹连接或温度在高于200℃条件下工作的连接件及零、部件等装配时,应在其装配结合面上按规定标准涂上密封结-21-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合剂。⑼、设备上带有内腔或零、部件在密封前,应仔细检查清理,其腔内不得有任何异物。二、螺栓、键、定位销装1、螺栓装配⑴、螺栓装配紧固时,必须对称紧固均匀,检查连接部件是否均匀接触,但紧固时不得超过螺栓许用应力。⑵、螺栓头、螺母与被连接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间隙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技术规程、规范要求进行。⑶、螺栓需用预紧力要求的连接,应按装配规定预紧力进行预紧,预紧方法应按机械液压拉伸法和加热法进行。⑷、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纹应露出螺母2-4螺距,沉头螺栓紧固后,螺头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⑸、螺栓有锁紧要求的拧紧后,按技术规定要求锁紧,用双螺母锁紧时,薄螺母应装在厚螺母之下。⑹、不同材质的螺栓装配时,均应在螺纹部分涂抹润滑剂。⑺、需用预紧力要求紧固螺栓的,应按设计规范要求计算螺栓伸长长度。⑻、装配精制螺栓和高强度螺栓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螺孔直径的尺寸和加工精度。⑼、高强度螺栓在装配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和处理被连接件的接合面。⑽、高强度螺栓及其紧固件应编号配套使用,旋紧时,应分两次拧紧,初次拧紧扭矩值不得小于终拧扭矩值的30﹪.终拧扭矩值应符合设计要求。2、键的装配⑴、配制各种类型的键,均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装配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的尺寸和精度。键用型钢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88N/mm2。⑵、键在装配前应符合要求:①键的表面应无裂纹、浮锈、裂痕及毛刺,键和键槽的表面粗糙度、平面度和尺寸在装配前应全面检查。-22-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普通平键、导向键、薄型平键和半圆键,两侧面与键槽应紧密接触,与轮毂键槽底面不接触。③普通楔键和钩头楔键的上、下面与轴和轮毂的键槽底面紧密接触。④切向键的两斜面间以及键的侧面与轴和轮毂键槽的工作面间,均应紧密接触,装配后相互位置应采用销固定。⑶、装配时,轴键槽及轮毂键槽轴心线的对称度应按国家标准的对称度公差7--8级选取。3、定位销⑴、销的装配要求:①检查销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设计及设备技术文件要求规定。②有关连接机件及其几何尺寸、精度经调整符合要求后,方可装配销。③装配销时不宜使销承受载荷,根据销的性质,选择销装配的相应方法,销孔位置必须正确。④对于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销和孔,装配前必须检查其接触面积,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当无规定时,宜采用其总接触面的50~75﹪。⑤装配中,当发现销和销孔不符合要求时,应从新绞孔配销,对定位精度要求高的销,应在设备装配及几何精度符合要求和空转运行试验合格后进行。三、联轴器装配1、凸缘联轴器装配时,两个半联轴器端面应紧密配合接触,两轴心的径向位移不大于0.03mm。2、弹性套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弹性柱销齿式联轴器、蛇形弹簧联轴器、滑块式联轴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轮胎式联轴器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规定。3、滚子链联轴器装配要求:⑴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备设计规定。⑵联轴器的滚子链应按要求加注润滑油。4、齿式联轴器装配要求:⑴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备设计规定。⑵联轴器内外齿的啮合应良好,并在油室内工作,其中小扭矩、低转速的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锂基-23-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润滑油脂》ZL/4润滑脂,大扭矩、高转速的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齿轮油》HL20、HL30润滑油,但不得有渗漏现象。5、十字轴式联轴器安装要求:⑴半圆块与叉头的虎口面或扁头平面的接触应均匀,接触面积应大于60﹪.⑵在半圆滑块与扁头之间所测得的总间隙值,应符合产品标准和技术文件规定,当联轴器可逆转时,其间隙取最小值。6、测量联轴器端面间隙时,应使两轴窜动到端面间隙最小尺寸位置。四、离合器、制动器装配1、离合器装配⑴、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装配后,摩擦片应能灵活地沿花键轴移动,在接合位置超过气扭矩力时,应有打滑现象,在脱开位置时,不得有阻滞现象。⑵、干式单片摩擦离合器装配时各弹簧弹力应均匀一致,各连接销轴部分应灵活,无卡住现象。摩擦片的连接铆钉头应低于表面0.5mm以上。⑶、圆锥离合器装配时内外锥面应接触均匀,其接触面积不小于85﹪。⑷、牙嵌式离合器装配的回程弹簧活动应灵活,其弹力应能使离合器脱开,嵌齿部分应无毛刺。⑸、滚柱式超越离合器装配时内、外环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其各调整弹簧弹力均匀一致,弹簧滑销应放置在孔内自由滑动,不得有卡住现象。2、制动器装配⑴、盘式制动器装配要求:装配时检查制动盘端面间隙不大于0.5mm。同一副制动器两闸瓦工作面平行度不应大于0.5mm。同一副制动器的支架端面与制动盘中心线平面间距的允许偏差为±0.5mm,制动器支架端面与制动盘中心平面的平行度不得大于0.2mm。④闸瓦与制动盘的间隙应均匀,其设计值为1mm。⑤各制动器制动缸的对称中心与主轴轴心在铅锤面内的重叠度值不大于3mm。⑵、瓦块式制动器装配应符合下列要求:制动器各销轴装配前应清洗洁净,油孔应畅通,装配后应转动灵活,-24-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无阻滞现象。同一制动轮的两闸瓦中心应在同一平面内,其允许偏差值不得大于2mm。闸座各销轴轴线与主轴轴线的铅垂直面间的水平距离的允许偏差为±1mm。④闸座各销轴轴线与主轴轴线水平面的垂直距离的允许偏差为±1mm。⑤闸瓦铆钉应低于闸皮表面2mm,制动梁与挡板绳不应相碰,其间隙应小于5mm。⑥松开闸瓦时,制动器闸瓦间隙应均匀,且不宜大于2mm。⑦制动时闸瓦与制动轮接触应良好、平稳。各闸瓦在长度和宽度方向与制动轮接触不得小于80﹪。⑧油压或气压制动时,达到额定压力后,在10min内压力降不应大于0.196MPa。⑶、带式制动器各连接销轴应灵活,无卡住现象,摩擦内衬与钢带铆接应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铆钉头应埋入内衬内,其铆钉头与内衬表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mm.其制动带距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调整。⑷、制动器装配前应测量孔和轴配合部位尺寸及进入端倒角角度与尺寸,根据实测的平均值按设计要求装配。⑸、制动器在常温状态下装配时应将各配合面清理干净,涂上适量的润滑油,装配时用力应均匀,不得直接敲击装配件。⑹、使用液压充油方法装配制动器配件时,应先按技术要求检查配合面的粗糙度。若设计无规定的,其粗糙度应选用1.6~1.8um之间,对油沟棱边应修刮倒圆。⑺、对于纵向过盈连接制动器装配宜采用压装法,装配和拆卸时压入或压出的速度应大于5mm/s。五、滑动轴承装配1、轴承装配前首先检查轴瓦合金层与瓦壳应结合牢固,不得有分层、脱胎现象。合金表面和两半轴瓦的中分面应光滑、平整及无裂纹、气孔、重皮、夹渣和碰伤等缺陷。2、厚壁轴瓦装配要求:-25-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⑴、上、下轴瓦瓦背与相关轴承孔的接触应良好,并按设计文件规定检验接触要求,若设备未规定的应国家现行标准规定执行。⑵、上、下轴瓦的接触应良好。在螺栓未拧紧时,采用0.05mm塞尺从外测量检查接触面,其塞进深度不得大于接触面宽度的1/3。⑶、动压轴承的顶间隙应按滑动轴承关系曲线进行调整。⑷、单侧间隙应为顶间隙的1/2~2/3。⑸、上、下轴瓦油孔与相关轴颈的接触应符合设备设计要求规定。⑹、配制的瓦口垫片应与瓦口面的形状相同,其宽度应小于瓦口1~2mm,其长度应小于瓦口面1mm,垫片应平整无毛刺。瓦口两侧垫片厚度应一致,垫片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与轴颈相接触。3、薄壁轴瓦装配要求:⑴、轴瓦与轴颈的配合间隙及接触状况应由机械加工精度保证,其接触面一般不允许修刮和研磨。检查薄壁轴瓦顶间隙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无规定的按国家现行标准规定执行。⑵、瓦背与轴承应紧密地均匀贴合,用着色法检查。轴瓦内径小于180mm,的其接触面积应达85﹪,内径大于或等于180mm的,其接触面积应达70﹪.⑶、装配时,在中分面处用0.02mm塞尺不得塞入。4、轴颈与轴瓦的侧间隙用塞尺检查,轴颈与轴瓦的顶隙可用压铅丝法,铅丝直径不宜超过顶隙间隙的3倍,侧隙应按设备设计要求调整。5、静压轴承装配要求:⑴、装配液体静压轴承的油孔、油腔应完好,油路应畅通。节油器、轴承间隙不应有堵塞。轴承两端的油封槽不应与其它部位相通,并应保持与主轴的配合间隙。⑵、空气静压轴承装配前应检查轴承内、外套的配合尺寸及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两者应有30的锥度。压入后应紧密无泄漏,外圆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间隙应为0.003~0.005mm。6、轴承油套装入轴承座时,洗油宜与轴套所含的润滑油相同。轴套端部应均匀受力,并不得直接敲击轴套。轴套与轴颈之间的间隙宜为轴颈的1/1000~2/1000。六、滚动轴承装配-26-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1、滚动轴承装配前,应测量轴承的配合尺寸,按轴承的防锈方式选择适当的方法清洗洁净,轴承应无损伤、无锈蚀、转动应灵活及无异常声音。2、采用温差法装配滚动轴承时,轴承被加热温度不得高于100℃,被冷却温度不得低于80℃。3、轴承外圈与轴承座或箱体孔的配合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对于剖分式轴承座或开式箱体,剖分接合面应无间隙,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在对称中心线的120°范围内与轴承盖在对称中心线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并用0.03mm塞尺检查,塞入长度应小于外圈长度的1/3。4、轴承与轴肩或轴承座档肩应靠紧,圆锥滚子轴承和向心推力球轴承与轴肩的间隙不得大于0.05mm,与其它轴承的间隙不得大于0.1mm。轴承盖与垫圈必须平整,并应均匀地紧贴在轴承端面上。5、装配轴两端用径向间隙不可调的,且轴的轴向位移是以两端盖限定的向心轴承时,应留出间隙。当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留出间隙可选用0.2~0.4mm标准。当温差变化较大或两轴承中心距大于500mm时,其留出间隙按国家现行标准要求执行。6、单列向心球轴承、向心推力圆锥轴承、向心推力球轴承装配在轴颈上和轴承座内的轴向预紧程度(轴承预紧过盈量),应按轴承装配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7、向心球轴承、滚针轴承、螺旋滚子轴承装配完毕后应转动灵活。当采用润滑脂的轴承时,装配完毕后轴承油腔内应加注65~80﹪的润滑脂。七、传动皮带、链条和齿轮装配1、传动皮带⑴、皮革带和橡胶布带装配接头应用螺柱和胶合剂方法连接要求:①皮革带的两端应削成斜面,橡胶布带的两端应按相应帘子布层剖割成阶梯状,接头长度应为宽度的1~2倍。②胶合剂的材质与皮带材质应具有相同的弹性。③皮带接头应粘接牢固,接头处增加的厚度不应超过皮带厚度的5﹪。④橡胶布带胶合剂的硫化温度和硫化时间及常温粘接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及胶合剂要求。⑤采用螺栓和胶合剂接头时,应顺着皮带运转方向搭接。-27-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⑵、传动皮带需要预拉时,预拉力宜为工作拉力的1.5~2倍。预拉持续时间为24h。⑶、每对皮带轮和链轮的要求:两轮的轮宽中心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三角皮带轮或链轮的偏移值不应超过1mm。平皮带轮的偏移值不应超过1.5mm。②两轴平行度不超过0.5/1000。偏移和平行度检查,应以轮的边缘为基准。\2、链轮与链条装配⑴、链轮与链条的装配要求:链轮及链条在装配前应检查清洗洁净。主动链轮与被动链轮齿的中心线应达到重合,其偏差值不得大于两轮中心距的2/1000。③链轮工作边拉紧时,非工作边的驰重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且链条与水平线夹角小于60°时,可按两链轮中心距的1﹪~4.5﹪。3、齿轮装配⑴、传动副的啮合侧间隙,应符合设备设计文件规定进行检查调整,当无规定时,圆柱圆锥齿轮啮合侧间隙应由设计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进行最大极限和最小极限侧间隙规定。⑵、装配轴心线平行且位置为可调整结构的渐开线圆柱齿轮副,其中心距极限偏差应符合设备设计文件规定进行检查调整。⑶、用压铅法检查啮合间隙时,铅条直径不宜超过间隙的3倍,铅条的长度不应小于5个齿距;对于齿宽较大的齿轮,沿齿宽方向应均匀放置至少2根铅条。⑷、用着色法检查传动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要求:①应将颜色涂在小齿轮(或蜗杆)上,在轻微制动下,用小齿轮驱动大齿轮,使大齿轮转动3~4转。圆柱齿轮和蜗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部并接近小端。③接触斑点的百分率应按设备设计要求计算:可逆转的齿轮,齿的两面均应检查。-28-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接触斑点的百分率,应符合设备设计规定,必要时可用透明胶带取样,贴在坐标纸上保存,备查。⑸、齿轮与齿轮,蜗杆与蜗轮装配后应盘动检查,转动应平稳、灵活、无异常声响。八、密封件装配1、密封件装配封胶时,必须将结合面上的油污、水分、铁锈及其他污物清除干净。2、压装填料密封件时,应将填料圈的接口切成45°的剖口,相邻两圈的接口应错开并大于90°。填料圈不宜压得过紧,压盖的压力应沿圆周均匀用力分布。3、油封装配时,油封唇部应无损伤,应在油封唇部和轴表面涂以润滑剂;油封装配方向,应使介质工作压力把密封唇部紧压在主轴上,不得装反。油封在壳体内应可靠地固定,不得有轴向移动或转动现象。4、装配“O”形密封圈时,密封圈不得有扭曲和损伤,并正确选择预压量。当橡胶密封圈用于固定密封和法兰密封时,其预压量宜为橡胶圈条直径的20%~25%;当用于动密封时,其预压量宜为橡胶圈条直径的10%~15%。5、装配V、U、Y形密封圈时,支承环、密封环和压环应组装正确,且不宜压得过紧;凹槽应对着压力高的一侧,唇边不得损伤。6、机械密封的装配规定:⑴、机械密封零件不应有损坏、变形;密封面不得有裂纹、擦痕等缺陷。⑵、装配过程中应保持零件的清洁,不得有锈蚀;主轴密封装置动、静环端面及密封圈表面等,应无异物、灰尘。⑶、机械密封的压缩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⑷、装配后用手盘动转子应转动灵活。⑸、动、静环与相配合的元件间,不得发生连续的相对转动,不得有泄漏。⑹、机械密封的冲洗及密封系统,应保持清洁无异物。7、防尘节流环密封、防尘迷宫密封的装配规定:-29-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⑴、防尘节流环间隙、防尘迷宫缝隙内应填满润滑脂(气封除外)。⑵、密封缝隙应均匀。第五节、液压、气(汽)动和润滑管道的安装一、管子的准备1、液压、气(汽)动和润滑系统的管子及管路附件均应进行检查,其材质、规格及数量应符合设计的要求。2、液压、气(汽)动和润滑系统的管子,宜用机械方法切割,切割的表面质量,管子焊接的坡口型式、加工方法和尺寸标准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3、在管口需要加工螺纹时,螺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管路旋入端用普通螺纹尺寸系列》;螺纹牙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基本牙型》、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的规定。管端接头的加工,应符合卡套式、扩口式、插入焊接式等管接头的加工尺寸与精度的要求。在管口需要加工螺纹时,螺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管路旋入端用普通螺纹尺寸系列》;螺纹牙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基本牙型》、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的规定。4、液压、润滑系统的管子,宜采用冷弯;汽动系统的管子宜采用冷弯。对大直径、厚壁的管子必须采用热弯时,弯制后应保持管内的清洁度要求二、管道的焊接和安装1、管道连接时,不得采用强力对口、加热管子、加偏心垫或多层垫等方法来消除接口端面的偏差。2、工作压力等于或大于6.3MPa的管道,其对口焊缝的质量,不应低于Ⅱ级焊缝标准;工作压力小于6.3MPa的管道,其对口焊缝质量不应小于Ⅲ级焊缝标准。3、壁厚大于25mm的10号、15号和20号低碳钢管道在焊接前应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100~200℃;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其他低碳钢管道亦应预热至有手温感;合金钢管道的预热按设计规定进行。壁厚大于36mm的低碳钢、大于20mm的低合金钢、大于10mm的不锈钢管道,焊接后应进行与其相应的热处理。-30-设备综合管理制度汇编之特种设备附件及特殊设备管理4、采用氩弧焊焊接或用氩弧焊打底时,管内宜通保护气体。对下列焊缝,宜采用氩弧焊焊接或用氩弧焊打底,电弧焊填充:⑴、液压伺服系统管道焊缝;⑵、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焊缝;⑶、焊后对焊缝根部无法清理的液压、润滑系统管道的焊缝。5、焊缝探伤抽查量应符合规定。按规定抽查量探伤不合格者,应加倍抽查该焊工的焊缝,当仍不合格时,应对其全部焊缝进行无损探伤。6、管道敷设时,管子外壁与相邻管道的管件边缘距离不应小于10mm;同排管道的法兰或活接头,应相互错开100mm以上;穿墙管道应加套管,其接头位置与墙面的距离宜大于800mm。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