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全面_第1页
古代文化常识全面_第2页
古代文化常识全面_第3页
古代文化常识全面_第4页
古代文化常识全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全面第1页/共123页古代文化常识专题——做一个有素养的中国人第2页/共123页教学目标: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第3页/共123页古代文化常识地理山川官名纪年岁时历法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礼仪习俗1.年龄称谓2.避讳3.谦辞敬辞科举职官人名称谓古代年龄称谓文化典籍九卿三公古诗文集命名例谈天文第4页/共123页一、科举制度二、官职制度三、姓名称谓四、天文地理五、纪年纪时六、礼仪制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涉及内容第5页/共123页一、科举制度1、含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6页/共123页类型考场考官考中学生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童生试县试县明:提学官清:各省学政童生案首府试府院试府、州生员(秀才)乡试(秋闱)桂榜省会(三年一次,农历八月)皇帝派遣主考官举人解元会试(春闱)杏榜京城(乡试次年三月)礼部主持贡士会元殿试金榜皇宫(会试同年四月)皇帝进士及第(一甲,3人)状元(鼎元)榜眼探花进士出身(二甲,若干)同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传胪第7页/共123页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B:唐太宗贞观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C:“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D:进士即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的人,举进士

,指参加进士科考试。答案:D第8页/共123页皇帝二、官职制度

太尉(军事)

丞相(行政)御使大夫(监察)1、政府机构“三公九卿”奉常(宗庙礼仪)郎中令(宫殿警卫)卫尉(宫门警卫)太仆(马政)廷尉(司法审判)典客(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租税钱谷财政收支)少府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第9页/共123页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答案:B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第10页/共123页二、官职制度皇帝1、政府机构“三省六部”(隋朝建立)中书省(起草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部(主管文职官员)户部(掌管户籍、疆土、田地、财政事宜)礼部(主管典礼、教育、科举之事)兵部(军队、武官选用、训练)刑部(主管刑罚、审核案件)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物)中书令尚书令侍中第11页/共123页2、官职变动词语官职变动1.授官:2.升官:3.兼任:4.调官:5.辞官:6.罢官:7.降官:察举征召辟选荐,封赏拜授除,起仕知,补升、迁、超迁、拔、擢、陟、加、晋兼、领、判、摄、行、署、权(代理、暂代)转、调、迁、徙、改、出、入告老、告归、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致仕、移病、悬车罢、黜、夺、免、“绌”通“黜”贬、谪、放、窜、左迁、左除、左降、左转第12页/共123页(1)察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2)征: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3)召: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4)辟: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5)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三国志·魏书·第十三王朗传》授官常见词第13页/共123页授官常见词(6)封:孝武西迁,(豆卢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7)拜、除: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8)授:既履中授兵部主事,粤西适溃,窜身蛮獠中十余年,弗得归。《魏叔子文集》(9)仕: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10)知:既擢知宿州,以将母弗起,闭门谢宾客。《魏叔子文集》(11)补:初,以恩补将仕郎,调秀州华亭尉,累官至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除明州添差通判。《宋史·赵伯圭传》第14页/共123页3.文言传记常见官场作为词汇文言传记常识词汇

到任:下车、视事、听事(处理政事)言事:疏、奏、表、谏、白、矫(假托,假传)

典劝课按案

劾从政构党短收系坐

(主持、主管)(鼓励,奖励)(考核、督促)(巡视,巡行)(考察,核实,巡行,巡视)(弹劾,检举)(构害,诬陷)(偏袒,结党)(进谗言,说坏话)(逮捕)(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巡(巡视)第15页/共123页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D.卒,“死”的很多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答案:A第16页/共123页三、姓名称谓第17页/共123页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第18页/共123页姓

姓作为一种族号,他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姓的由来已久,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姚等都有女字偏旁。我们可以推测,大约在母系社会中就有了姓的分别。例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昊是嬴姓,太昊是凤姓。到了周代,王室及同姓封国鲁、晋、邓、卫等都是姬姓,异姓封国齐是姜姓,秦是嬴姓,楚是芈姓,宋是子姓,越是姒姓等等。第19页/共123页氏

氏是家族的标记。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列国公族多以“孙”系氏,如鲁国的孟孙、叔孙、季孙氏。有的因出于公室,就称公孙氏。同样的,出于王室的,便称王孙氏。有些以所居职官为氏,如司马氏、司空氏。有些以所封地名为氏,如韩氏、赵氏。不过,最多的是以祖父的字为氏,如秦将百里术,字西乞,其孙以西乞为氏。齐文公子字子高,其孙以高为氏。氏和宗法制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古人要分立家支,往往就要命氏。必须说明,在先秦时期并不是人人都有姓氏,姓只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才有的,如果一个人本来有姓,后来沦落成为卑贱的奴隶之流,姓也就失掉了。至于氏,得自世功官邑,身份低的人自然也无从具有。第20页/共123页

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名第21页/共123页

字是成年举行冠笄礼时,由来宾中的尊长代取的,用以表德,它与名有一定的联系。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关系:如王绩字无功;管同字异之。字第22页/共123页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第23页/共123页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人的名称代号“始生三月而加名”——《周礼》“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礼记》≠名公文场合,自称,蔑称,上对下,长对晚等他人敬称:上对下,下对上,平辈间1.名字第24页/共123页号(年号)2、号自号谥号庙号第25页/共123页号: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在古人称谓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称呼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第26页/共123页李白:青莲居士半山王安石:贺知章:四明狂客少陵野老杜甫:白居易:香山居士李商隐:玉溪生欧阳修:六一居士苏轼:东坡居士黄庭坚:山谷道人秦观:淮海居士第27页/共123页李清照易安居士陆游放翁罗贯中湖海散人陶渊明五柳先生秋

瑾鉴湖女侠辛弃疾稼轩梁启超饮冰室主人唐伯虎六如居士张志和烟波钓叟第28页/共123页谥号

帝王将相死后,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称号。谥法例举:褒扬类民无能名曰神靖民则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刚强直理曰武第29页/共123页贬斥类:外内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不勤成名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杀戮无辜曰厉好变动民曰躁不悔前过曰戾祜威肆行曰丑壅遏不通曰幽动祭乱常曰幽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第30页/共123页怜悯类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年中早夭曰悼在国遭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慈仁短折曰怀第31页/共123页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特征:君王为某某帝,后妃为某某后妃,大臣为评价词。

昭德有劳曰昭。屡征杀伐曰庄。安乐抚民曰康。死于原野曰庄。威彊敌德曰武。年中早夭曰悼。慈惠爱民曰文。在国遭忧曰愍。照临四方曰明。不悔前过曰戾。——《逸周书·谥法解》岳飞——先谥“武穆”,后谥“忠武”秦桧——先谥“忠献”,后谥“缪丑”第32页/共123页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父亲起的弱冠仪式后起的自己起的古人名字号第33页/共123页(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人名称谓第34页/共123页(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称康有为为“康南海”)。有几项连称的,一般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第35页/共123页(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才、不佞、不肖、愚、鄙人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第36页/共123页(4)敬称。对君王称陛下、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第37页/共123页平辈间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1)不然,籍何以至此?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2)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古人自称名,称人称字。第38页/共123页如:1.“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班固《苏武传》,李陵称苏武的字)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李商隐《李贺小传》,李商隐称李贺的字)3.“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赤壁之战》,孙权称鲁肃的字)古人称呼他人时称字。第39页/共123页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佚之狐称烛之武就直呼其名,《师说》中韩愈称李蟠也直称“李氏子蟠”。第40页/共123页班固,字孟坚:孟,排行第一,“坚”与“固”同义。曹操,字孟德:孟,排行第一。

“德”(行)与“操”(守)同义。韩愈,字退之:

“愈”为胜过、超出,“退”为约束、退守。第41页/共123页刘禹锡,字梦得。

“锡”同“赐”,“禹锡”为“大禹所赐”之意,故字为“梦得”。李商隐,字义山:商隐,即殷商隐者之意。商朝末年,武王伐纣,天下宗周。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饿死,李商隐字“义山”与名呼应。第42页/共123页姜夔,字尧章。“夔”是尧的乐官。秦观,字少游。“观”与“游”同义。陆游,字务观。

据说陆游的母亲梦见秦观而生陆游,所以用秦观的名为字,用秦观的字为名。又取《列子·仲尼》“务外游不如务内观”之意。第43页/共123页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1)登东皋以舒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王勃《滕王阁序》)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第44页/共123页(5)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4)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清代的奚疑,字子复。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第45页/共123页下面各项中不属于直呼姓名的情况是()A: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B:用于对人表示尊敬和敬仰。C:用于介绍或作传。D:自称姓名或名。答案:B第46页/共123页【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第47页/共123页(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第48页/共123页(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女孩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第49页/共123页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第50页/共123页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答案:A“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第51页/共123页四天文地理第52页/共123页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第53页/共123页二十八星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第54页/共123页第55页/共123页第56页/共123页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第57页/共123页古诗与星宿1、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2、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咏物之句,以星衬物。第58页/共123页3、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4、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笑牵牛”写唐玄宗和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第59页/共123页

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地理并称。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第60页/共123页禹贡九州图第61页/共123页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地名所指的地方。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河内:黄河以北的地区。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山东:指崤山以东。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第62页/共123页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关西:函谷关以西。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些地区在长江之外)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淮左:淮河东面(古代称江河东面为左,西面为右)第63页/共123页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明确:把实行仁德政治的君主比作北极星(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卫。古人认为北极星在整个天体的中心位置。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明确: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逝。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第64页/共123页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明确: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明确: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第65页/共123页五、纪年纪时第66页/共123页

自古至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有生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第67页/共123页(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古人纪年第68页/共123页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壬辰年1911年辛亥年2010年庚寅年2011年2012年辛卯年第69页/共123页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元盛世”。关于中国古代纪年第70页/共123页古人纪月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第71页/共123页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第72页/共123页古人纪时1、天色纪时法2、地支纪时法3、五更报夜第73页/共123页天色纪时夜半鸡鸣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纪时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第74页/共123页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夜间时辰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明五更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现代时间19-21点21-23点23-1点1-3点3-5点第75页/共123页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关于古诗文与纪时第76页/共123页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王羲之《兰亭集序》)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第77页/共123页

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关于古诗文与节日第78页/共123页传统节日元日

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第79页/共123页

二月十五日,百花生日。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满井游记》花朝第80页/共123页上元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第81页/共123页

寒食清明前一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春秋时期介之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绵山中,晋文公为逼他下山,下令放火烧山。介之推抱树而死。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这一天禁止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寒食》韩翃(hong)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第82页/共123页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第83页/共123页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端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端午第84页/共123页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向织女星祈求智巧,称为“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七夕第85页/共123页中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第86页/共123页重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第87页/共123页腊日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第88页/共123页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第89页/共123页六礼仪制度第90页/共123页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第91页/共123页《周礼》中确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

吉礼:即祭祀之礼。

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

军礼:有关军事活动的礼仪。

宾礼:诸侯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仪。

嘉礼: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最重要的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等。第92页/共123页吉礼主要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礼仪。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第93页/共123页凶礼

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包括丧礼、遇到饥荒时的荒礼、遇到严重自然灾害事的吊礼、国内发生动乱时的恤礼、有外敌入侵时的禬礼等。凶礼都是在发生不幸事件之后,祈求和平和减轻灾祸的礼仪。第94页/共123页

古人对“死”的讳称很多,因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帝王将相士大夫与平民百姓对“死”都有严格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王死叫薨,帝相及士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平民百姓就称死。古人对“死”的讳称第95页/共123页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薨、崩、百岁、千秋、晏驾等。

2、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涅磐、圆寂、坐化、羽化、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亡故、长眠、长逝、谢世、殒命等。第96页/共123页军礼

有关军事活动的礼仪。包括用兵征伐、均土地和征赋税、田猎、营建土木工程、定疆封土等活动中的礼仪。第97页/共123页宾礼

诸侯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仪,包括朝、聘、盟、会、遇、觐、问、视、誓、同、锡命等一系列礼仪制度。第98页/共123页嘉礼

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袭,下至乡饮酒礼,无所不包,最重要的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飨礼、宴礼、贺庆礼等。第99页/共123页婚礼第100页/共123页冠礼第101页/共123页射礼第102页/共123页飨礼第103页/共123页宴礼第104页/共123页贺庆礼第105页/共123页关于古代社会出使的礼节: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斋戒(洁身净心,以示虔诚)、递上国书。

《苏武传》中涉及的出使礼仪有:持节、带礼物。第106页/共123页关于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烛之武退秦师》:战争要有“理由”,即使兵临城下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化解,“不仁”“不知”“不武”的来犯之师自觉理亏。

《季氏将伐颛臾》:如果一个人所辅佐的大夫又非正义的军事行动,自己也要负其责任;君子不能心口不一,言行相背离;实行仁德教化可以遏止甚至战胜武力侵略。第107页/共123页关于中国古代的“养老”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寡人之于国也》一课中有所体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反复阐述的观点,表现了他推行仁政、以儒家的仁爱思想治天下的社会理想。第108页/共123页测试题第109页/共123页1、曹植诗“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两句诗中提到的参商指的是天上二十八宿中的两宿。人们根据这两个星宿的位置多用参商来比喻什么?A、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B、比喻不久就能相见。C、比喻相逢的欢喜。D、比喻世事的无常。答:(

)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A第110页/共123页2、《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这里的“东曦“指的是:A、春天B、太阳C、月亮D、东风答:()B第111页/共123页3、古时候没有时钟,人们利用地支来纪时。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请问”巳“时大概是现在的几点钟?A、凌晨3—5点B、中午1—3点C、上午9—11点D、傍晚5—7点答:()C第112页/共123页4、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下面列出来的哪一个不属于九州?A、中州、B、扬州、C、梁州、D、荆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