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_第1页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_第2页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_第3页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_第4页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讲:概念、历史、意义第一页,共282页。第一讲绪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为学生的心理成长而教

第二页,共282页。参考书目:1、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科学教育出版社2、江光荣著《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3、樊富珉著《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4、李维榕著《家庭故事》5、张日昇著《咨询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6、张德芬著/2008年01月/华夏出版社遇见未知的自己7、萨提亚著,聂晶译/2007-06-01/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家庭治疗模式》第三页,共282页。一、为学生的心理成长而教——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理念(一)问题的提出(一)目前,我们的中小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与学生的心理有关((《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儿童教育观的反思)

。有些学者据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把问题大概归纳为这样几种:1、自我观念的问题(自我意识)包括自尊、自卑和自负。人要客观地认识自己。2、与家长的沟通问题孩子与家长无话可说,与同学有聊不完的话题。如青春期的问题,不听话,逆反等。3、青春期萌动带来的心理困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第四页,共282页。生理发展: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发育;为此感到难为情和自卑。心理发展:独立的倾向;喜欢关注异性;认为自己是对的。4、逆反心理偏与父母对着干;5、明星崇拜(带有时代特点)6、外部环境的诱惑多元价值观网络,各种刺激,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诱惑。7、人际交往技巧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被排斥,不遭人喜欢,不懂得交往技巧。8、办事能力的培养,不够独立,依赖父母。大学毕业仍然需要父母帮着找工作。9、创造潜能的开发创造性不够。孩子拥有的权利。第五页,共282页。10、学习中的焦虑(害怕上学,害怕放假,害怕考试,更害怕成绩单公布。学校恐怖症)11、挫折中的奋起。考试不及格就自杀,与父母斗气自杀,孩子的心理很脆弱,缺乏挫折教育。特别是所谓的好孩子乖孩子往往更让人担心。第六页,共282页。可怜现在的孩子,理解现在的孩子五天完成父辈们六天所完成的学业——负担变相加重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比父辈更多、更难的作业——教学内容难度加大12岁面临父辈18岁所面临的分层竞争——竞争低龄化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被当作产品批量培养——差异被忽视在学校应付老师们的车轮阵,体力和智力极大消耗——累得筋疲力尽回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的嬉戏,面对的还是枯燥无味书本与作业——生活单调一人集几代人的恩爱与呵护、承受几个家庭的希望——家庭期望的压力第七页,共282页。发展需要是多元的可学校评价是唯成绩的——总也不全面学校里学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但现实社会并非如此——总也搞不清不谈学习活泼可爱,面对书本只有发呆——普遍厌学从成人世界学到各种道理,无法在自然界获得一些启示——没有实践会按图示垒起精美的积木,再也造不出一把木枪和苇笛——不会创造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而童年的记忆却是没有色彩——彼此悲哀第八页,共282页。勇敢体现在摔家里的东西以及和爸爸妈妈顶嘴,在老师目前温顺得像小绵羊一样——校园压抑学习时间是有限性的,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了学习内容是无限的——总也学不完生活在今天的孩子,读着昨天的书,明天到社会上去应用——总也赶不上

孩子是无辜的,孩子是无助的,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第九页,共282页。(二)这些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而一般来说,老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包括1、言语疏导(做思想工作)2、责任转移(有问题就交给父母或是班主任去解决。)3、奖惩约束。4、行为疏导5、拒绝、忽视6、情感关爱

第十页,共282页。而没有针对心理的健康教育措施。(三)那么由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四)对老师的素质要求(专业要求和其他要求)由此,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教师必须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十一页,共282页。问题的提出(二):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一)“学会生存”教育与“学会关心”教育的整合;1972年,法国总理富尔首先提出了“学会生存”教育概念,主要因为:(1)政治斗争;(2)经济竞争;(3)科技竞争;我国现状是:(1)属于发展中的人口大国;(2)市场经济正在建立;(3)科技相对落后。国家选择:生存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第十二页,共282页。问题:教育选择生存是否恰当?结果:(1)道德水平下降;(2)社会治安秩序混乱;(3)人际关系冷漠,(4)“性自由”泛滥等。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又提出了“学会关心”教育;主要针对:(1)精神文明相对薄弱;(2)个性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不相适应;(3)智育与德育的脱节;(4)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第十三页,共282页。(二)教育的经济取向与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的整合教育的经济取向的理论基础:美国经济学家舒尔次的理论:(1)劳动者通过教育和训练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式,它同物质资本一样是可以通过投资生产出来的;(2)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3)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资本增长的速度;(4)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生产率,因而是劳动收入增加的根本原因;(5)人力资本的投资同样受市场供需规律的作用。第十四页,共282页。教育经济观的产物--教育产业化;出现了教育的市场化、产业化---工业反哺教育;教育的经济主义思潮犹如一把双刃剑,给教育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缺点:(1)孤立看待教育与经济;(2)忽视教育的政治和文化功能;(3)忽视教育与经济收入、经济体制的关系等。出现了“掠夺性教育”;结果:教育再次回归注重社会价值取向第十五页,共282页。(三)国家主义教育与国际化教育的整合国家主义教育:(1)强调民族主义;(2)强调国家的利益;(3)强调教育在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德育是第一,爱国是根本。国际化教育:(1)贯彻和平、平等、全人类道德原则;(2)理解、宽容和尊重异国文化、多元文化;(3)能与外国人一道顺利开展工作、研究;(4)掌握外语;(5)能与外国进行学校和文化交流,接纳留学生、访问学者等;(6)为国际社会做贡献。所以,外语地位上升,中国教育成为“留学预科教育”;第十六页,共282页。(四)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整合核心是:(1)人生一个阶段的教育改变为终身教育;(2)制度化教育转变为个性化教育;(3)学校化转变为社会化教育;问题:终身教育使教育回归到“原始点”?因为原始教育是终身的、个性化的、社会化的。策略:四个整合的共同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第十七页,共282页。教育的“必然”选择:(1)为解决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2)为解决教育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问题,提出“扩大普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以及重视“工商业的教育作用”等,出现了“教育大跃进”。(教训:工业大跃进--大炼钢铁--工业、经济混乱;文化思想大跌进--文化大革命--意识形态混乱;教育大跃进—扩招合校--教育环境的……?)(3)为解决人生的有限性与知识增长的无限性问题,适应职业竞争,提出了重视学前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出现了拔苗助长,学业压力过重等现象;(4)为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出了注重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素质教育思潮;第十八页,共282页。二、素质教育的模式(一)发现教育模式:培养创造性;基本程序:认知---探索---发现---应用。(二)快乐教育模式:激发学习动力;基本程序:情景(启思)---活动(促思)---掌握(成思)。关键是“激趣”:“兴趣---乐趣---志趣”第十九页,共282页。(三)期望教育模式:尝试成功;基本程序:期望---机会---评价。(四)个性化教育模式:照顾差异;基本程序:基础---多向活动---特长发展。(五)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人教育,健全发展。第二十页,共282页。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一)对心理学的误解(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三)心理教育的概念1、心理素质——从历史上可以看出,对心理素质的重视孕育出今天的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是指在一定身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教育环境和主体实践而影响形成的心理品质。它的要素有人格要素和能力要素。心理素质除了有品质的意义外,又有心理素养的含义。用心理素质这个词更容易与社会文化素质、品德素质相提并论。并且心理素质可以外显为行为。2、心理教育第二十一页,共282页。广义的对心理教育的含义很多,至少有这样几种:训练人的生活技能心理学教学中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以人为本的教育训练辅导人员的咨询技能广泛的拓展活动心理学问题的大众教育一般认为,心理教育是指以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为主要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根本目的结合日常教学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第二十二页,共282页。3学校心理教育是什么一种教育思想要有心理教育的意识,过去的教育强调培养能力,成绩好,现在要讲究心理素质好。学校心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如:找钢笔,保护孩子的心理)一种教育观念:心理教育的效果好坏与教育观、心理知识有很大关系。如:差生=学习困难生,差生不一定思想品德差;教师的公正与偏爱问题;向孩子学习,双向社会化问题;把分数看成学生的隐私;师生互动,共同进步。只有教育观念转变了,才会提高对心理学知识的鉴赏力,发现对心理育人有用的东西。是专门的教育活动(准备性,过程性,补救性)第二十三页,共282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第二十四页,共282页。四学校心理教育的理论支柱心理发展论:人的心理不断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问题不同。当代教育理论(建构论-情景,会话,课程论-校本课程)时代特点论(要认真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背景,了解和预测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新的问题)心理健康论第二十五页,共282页。人生一辈子1岁到百岁打油诗:

1岁闪亮登场10岁天天向上

20岁远大理想30岁基本定向

40岁处处吃香50岁奋发图强

60岁告老还乡70岁打打麻将

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

100岁挂在墙上第二十六页,共282页。

心理健康的涵义(一)健康的涵义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乃是一种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在躯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保持完全和谐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概念。它包含三个要素:①躯体无疾病;②心理无疾病;③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十七页,共282页。三者的关系1生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病人,外貌,神经性厌食症,正确地看待美)2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情绪:喜伤心,悲伤胃,恐伤肾,忧伤肺,怒伤肝;心理暗示;两只狗的故事等)3良好的社会适应(对环境的选择,撒皮狗的故事)第二十八页,共282页。(二)亚健康的概念亚健康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亚健康”,即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又称为“次健康”、“疾病前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潜临床状态”、“半健康人”等。第二十九页,共282页。“亚健康”即介于健康与非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第三十页,共282页。“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各项身体指标无异常,但与健康人相比,生活质量低、学习工作效率低、注意力分散、生活缺乏动力、学习没有目标、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感觉生活没劲。躯体反映为睡眠质量不高,容易疲劳,身体乏力,食欲不振。

第三十一页,共282页。心理健康中的“灰色区”概念示意图:种非病理性精神痛苦之总和各种病理性精神痛苦之总和

纯白浅灰深灰纯黑人员健康人格各种由生活人际各种变态人格精神病自信心高关系压力而产生与人格异常患者适应力强心理冲突之人与障碍之人服务无需心理咨询员心理医师精神科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门诊大夫大夫

服务无需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医学模式模式模式模式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处于“浅灰色”的人群。

第三十二页,共282页。图灰色区概念示意图白色黑色浅灰色区深灰色区心理健康者心理咨询对象心理治疗对象精神病患者第三十三页,共282页。(三)心理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公众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的位置协调。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第三十四页,共282页。我国一般将心理健康标准界定如下:1智力发展正常:IQ低于70为典型的智力落后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4行为协调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独立第三十五页,共282页。

“五快三良好”: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就人体健康问题又提出几项新标准,既有机体生理健康标志,也有心理精神健康标志,简称“五快三良好”。

“五快”是针对人的生理健康而言:

1、吃得快:胃口良好,不挑食,能快速吃完一顿饭

2、便得快:有便欲就能很快排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

3、睡得快:上床后能很快入睡,睡眠质量高,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楚

4、说得快:思维敏捷,语言运用准确,表达流畅

5、走得快:走路时脚步自如,活动灵敏。第三十六页,共282页。

“三良好”的标准是针对心理健康而言

1、良好的个人性格。包括个人的情绪,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事能力。包括在观察问题客观实在,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在人际交往和待人接物时,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人的生理状况与心理状况,在人的整体生命中有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作用。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生理和心理达到完美的统一。第三十七页,共282页。我国一般将心理健康标准界定如下:1智力发展正常:IQ低于70为典型的智力落后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4行为协调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独立第三十八页,共282页。三者的关系1生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病人,外貌,神经性厌食症,正确地看待美)2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情绪:喜伤心,悲伤胃,恐伤肾,忧伤肺,怒伤肝;心理暗示;两只狗的故事等)3良好的社会适应(对环境的选择,撒皮狗的故事)第三十九页,共282页。人对于环境的选择抱怨改造离开适应沙皮狗的故事第四十页,共282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认知)正常(IQ≥70)2.情绪丰富、相对稳定而协调3.社会适应良好4.乐于学习和生活5.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6.人格完整统一第四十一页,共282页。

如果中小学生的行为多数符合下列情况,说明其心理是比较健康的:1.能够说出好朋友的优点2.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3.不是特别看重老师的表扬和批评4.如果有时间,更愿意出去玩而不太愿意呆在屋里5.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帮助朋友第四十二页,共282页。6.愿意接纳和自己看法不同的人7.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有缺陷和学习不好的同学8.学习用具愿意借给同学用9.知识面较宽,兴趣较广泛10.敢于表达与家长、老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第四十三页,共282页。如果中小学生的行为多数符合下列情况,说明其在心理健康方面有一定的问题:1.特别害怕别人议论自己的不足2.不愿意谈或者不敢谈自己的缺点3.特别看重学习成绩和名次4.如果没有评上“三好”或者没有选上班干部,学生就会急得掉眼泪5.做任何事情都想超过别人第四十四页,共282页。6.特别在意别人的目光和对他的评价7.当老师找学生谈话时,他总会怀疑自己做错了事情8.如果竞争对手没考好,他会幸灾乐祸9.情绪常会大起大落,好怒好哭10.在考试前过分紧张以至影响饮食和睡眠第四十五页,共282页。知识不足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审美不好是处理品;劳技不好是积压品;心理不好是易碎品.第四十六页,共282页。(四)心理病理观精神分析心理病理观1、早期的人格理论: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前意识2、后期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3、心理发展阶段理论4、心理自我防卫机制5、治疗方法和技术人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本我的过分压抑造成的。所以,我们现在提倡真实的人,个性的人。不能太超我,应该由君子做回凡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未完成情结、未竟事宜第四十七页,共282页。1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心理障碍的形成,是由于那些被压抑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第四十八页,共282页。2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服从快乐原则,自我服从现实原则,超我服从理想原则。第四十九页,共282页。3人在维护自我的心理平衡和健康时,常对生活中的烦恼和精神痛苦采取某种自圆其说或自欺欺人的思想方法,以求得心灵的自我安慰。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第五十页,共282页。4自我防御的表现有多种,如:解脱:失恋后,“这一下我可省钱了,再也不用给她买东西,陪她出去跳舞了!”

第五十一页,共282页。(1)压抑(2)投射(3)合理化(4)反向形成(5)转化(6)退行(7)升华(8)抵消(9)否认(10)置换第五十二页,共282页。5精神分析疗法主要是缓解“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减轻“自我”的压力,使人更好地面对现实。第五十三页,共282页。心理发展阶段理论1。口腔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恋父恋母情结期(3—6岁)4。潜伏期(6—12岁)5。青春期(12—20岁)第五十四页,共282页。1、自由联想2、释梦3、移情第五十五页,共282页。认知主义心理病理观一、认知主义理论——合理情绪理论1、对人本性的看法(1)人既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2)情绪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情绪或生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3)人具有一种生物学的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第五十六页,共282页。认知主义的解释:不合理的认知A活动事件B信念C情绪和行为结果决定人的情绪反应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态度和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人的非理性想法,进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反应。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第五十七页,共282页。2、ABC理论

A.诱发事件B.信念C.身心结果

ActivatingeventsBeliefsConsequences

理性信念良好、积极

糟糕可怕化

不能忍受化

非理性信念过度概括化不良、消极

自我贬低化损害第五十八页,共282页。换位思考图示一:少女与老妇

第五十九页,共282页。换位思考图示二:花瓶与人头

第六十页,共282页。3、不合理信念的特征(1)绝对化的要求“必须”“应该”(2)过分概括化(以偏概全)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要评价一个人(3)糟糕至极第六十一页,共282页。不合理的想法每一个人都应该喜欢我我必需获得每一个人的赞美我决不能让別人失望发脾气是罪大恶极的!若我不能解决,可就真是糟透了!第六十二页,共282页。举例:1牧师与孩子2男青年脸上的痣3老和尚与小和尚第六十三页,共282页。补充:阴阳辩证疗法太极图: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动,此消彼长。第六十四页,共282页。学会想开点:全面看: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相对看:不好中有好的成分;发展看:现在不好将来好。第六十五页,共282页。五句笺言不好中有好这方面不好那方面好现在不好将来好争取不到的就说他不好摆脱不掉的就说他好第六十六页,共282页。学会合理认知,调整认知偏差

1.苦恼来自于自己的认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2.认知偏差的五种形式

(1)任意推论。缺乏证据,主观想象

(2)过分概括化。由具体事件得出普遍结论

(3)选择性概括。由局部片面现象得出整体结论

(4)全或无的思维。非黑即白,走极端

(5)过分夸大或缩小。第六十七页,共282页。不用担心之参军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为劝说青年当兵,军方请心理学家编写了一则征兵广告:当了兵,有两种可能:一是留在后方,一是送到前方。留在后方没什么可担心的。送到前方又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受伤,一个是没有受伤。没有受伤不用担心。受伤的话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轻伤,一个是重伤。轻伤不用担心,重伤的话也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能治好,一个不能治好。能治好不必担心,治不好也有两种可能:一个不死,一个是死。不死的话不用担心,死了嘛………也好,因为他已经死了,还担心什么呢?

第六十八页,共282页。不用担心之求爱篇21世纪男大学生血气方刚,侠骨柔肠!常有向隔壁班女生求爱的幻想,难免伤怀!或者碰壁,就心灰如死。向扰乱自己心扉的女神表白心迹,有两种可能:一个是获其芳心,一个是被其拒绝。获得芳心自然没有担心,被拒绝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一口回绝,大不了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种是婉转谢绝。被一口回绝不用担心,“天涯何处无芳草”嘛,被婉拒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她确实对自己没有触电的感觉,一种是她还来不及考虑恋爱。没有触电的感觉没有什么可担心,因为你也不愿以后拥有一份平淡的感情。来不及考虑又有两种可能,一个是她认为年纪小,暂不考虑感情,一种是她对你有感觉,只是又惊又喜,手足无措。她年纪小这个原因你不用担心,少不知事嘛!你不会以大欺小的!她对你有感觉嘛………,那,那你还担心什么呢,慢慢等吧!第六十九页,共282页。伊索寓言新编狐狸与葡萄问题应对?情绪应对?第七十页,共282页。盛夏酷暑,一群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个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狐狸们馋得口水直流。葡萄架很高: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问题应对)又过来一只狐狸,跳了多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情绪应对)第三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累死在葡萄架下。(问题应对不对)——死不瞑目第四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情绪应对不对)——含恨而死第五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自杀身亡第七十一页,共282页。第六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性命。第七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绝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众狐狸的共同围剿。第八只狐狸想从第一只狐狸那里偷、骗、抢些葡萄,也受到了严厉惩罚。第九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另有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搭起叠罗汉,成果共享,皆大欢喜!第七十二页,共282页。A事件B想法C情绪此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所以根本没有市场前景此岛上居民都没鞋子穿,这里大有市场沮丧高兴鞋厂市场部职员看到岛上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男女老少一律打赤脚第七十三页,共282页。高兴他喜欢我,真好!伤心他是在安慰我吧!疑惑我不怎么样,这个人干嘛?厌烦哼,讨好我,想利用我!你这个人真好呀!第七十四页,共282页。构建价值之更改:因为他人对我挑剔,所以我现在不开心句式转换:将结果改为反义词,首句“因为”置后。他人对我挑剔,我仍然开心,因为……..参考答案:我知道了自己工作上的不足;我努力工作会使他改变对我的态度;这会使我有更优秀的表现。第七十五页,共282页。因为学生不听话,所以我不高兴学生不听话,我仍然高兴,因为………因为和老公(老婆)吵架,所以我不高兴和老公(老婆)吵架,我仍然高兴,因为……..第七十六页,共282页。4、咨询的基本步骤ABCDE

A——诱发性事件B——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C——情绪的和行为的后果D(Disputing)——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E(Effects)——通过辩论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效果第七十七页,共282页。5、咨询的技术方法(1)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质疑式、夸张式)(2)三栏目技术不合理信念认知扭曲理智回答(3)盘问追根法第七十八页,共282页。操作过程:(一)心理诊断阶段(二)领悟阶段(三)修通阶段(四)再教育阶段第七十九页,共282页。(一)心理诊断阶段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初步分析。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寻找求助者问题的ABC的过程。事件行为和情感反应认知评价第八十页,共282页。心理诊断阶段的工作咨询师应注意求助者次级症状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还要和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这种目标一般包括了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内容要通过治疗使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得以减轻或消除咨询师还应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一页,共282页。(二)领悟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咨询师要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默兹比提出了以下5条区分合理与不合理信念的标准:①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而不合理的信念则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②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们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愉快地生活,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产生情绪困扰;③合理的信念使人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不合理的信念则使人难于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④合理的信念可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不合理的信念则难于做到这一点;⑤合理的信念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冲突;不合理的信念则会使情绪困扰持续相当长的时间而造成不适当的反应。不合理信念的典型特征包括:绝对化的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第八十二页,共282页。(二)领悟阶段第二,使求助者进一步的领悟对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一般来说,咨询师需要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①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②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③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第八十三页,共282页。(三)修通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主要的部分。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修通:工作透入的过程修通阶段是整个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内容。常用的技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家庭作业其他方法第八十四页,共282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最常用最具有特色的方法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产婆术”。即让你说出你的观点,然后依照你的观点进一步揄引出谬误,从而使你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这种辩论的方法是指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对求助者持有的关于他们自己、他人及周围世界的不合理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第八十五页,共282页。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苏:孩子,为什么悲伤?失:我失恋了。苏:哦,这很正常。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可是,年轻人,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甚至比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失: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苏: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失:我要等到海枯石烂,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

第八十六页,共282页。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苏:但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失:那我就用自杀来表示我的诚心。苏:如果这样,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恋人,同时还失去了你自己,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失:踩上她一脚如何?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苏:可这只能使你离她更远,而你本来是想与她更接近的。失:您说我该怎么办?我可真的很爱她。苏:真的很爱?那你当然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失:那是自然。第八十七页,共282页。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苏: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失:不会的!她曾经跟我说,只有跟我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感到幸福!苏:那时曾经,是过去,可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失:这就是说,她一直在骗我?苏:不,她一直对你很忠诚。当她爱你的时候,她和你在一起,现在她不爱你,她就离去了,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如果她不再爱你,却还装得对你很有情意,甚至跟你结婚、生子,那才是真正的欺骗呢。失:可我为她所投入的感情不是白白浪费了吗?谁来补偿我?第八十八页,共282页。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苏:不,你的感情从来没有浪费。因为在你付出感情的同时,她也对你付出了感情,在你给她快乐的时候,她也给了你快乐。失:可是她现在不爱我了,我却还苦苦的爱着她,这多不公平啊!苏:的确不公平,我是说对你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本来,爱她是你的权利,但爱不爱你是她的权利,而你却想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失:可是您看得明白,现在痛苦的是我而不是她,是我在为她而痛苦!

第八十九页,共282页。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苏:为她而痛苦?她的日子可能过得很好,不如说你为自己而痛苦吧。明明是为自己,却还打着为别人的旗号。失:依你的说法,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苏:是的,从开始你就犯了错。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要知道,没有人会逃离幸福。失: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您说可不可恶?苏:当然可恶。还好在你现在已经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您应该感到高兴,孩子。失:高兴?怎么可能呢,不管怎么说,我是被人抛弃了。

第九十页,共282页。苏格拉底与失恋者的对话苏:被抛弃的并不就是不好的。失:此话怎讲?苏:有一次,我在商店看中一套高贵的西服,爱不释手,营业员问我要不要。你猜我怎么说,我说质地太差,不要!其实,我口袋里没有钱,年轻人,也许你就是这件被遗弃的西服。失:您真会安慰人,可惜您还是不能把我从失恋的痛苦中引出。苏:时间会扶平你心灵的创伤。失:但愿我也有这一天,可我的第一步该从哪里做起呢?苏:去感谢哪个抛弃你的人,为她祝福。失:为什么?苏:因为她给了你忠诚,给了你寻找幸福的新的机会。第九十一页,共282页。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当涉及到求助者对周围的人或环境方面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时,咨询师可运用“黄金规则”(GoldenRule)来反驳求助者对别人和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黄金规则指“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这样一种理性观念。某些求助者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却是错误地运用这一定律,他们的观念可能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即构成了“反黄金规则”(VerseGoldenRule)。一旦求助者接受了黄金规则,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对别人或环境的绝对化要求是不合理的。第九十二页,共282页。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三步:①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②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常常通过改变求助者对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来进行。③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咨询师应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他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积极的方法:让求助者想象一个情境,可以按自己所希望的去感受和行动。第九十三页,共282页。家庭作业认知性的家庭作业实际上是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辩论在一次治疗结束后的延伸。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主要有RET自助表(RETSelf—HelpForm)先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从表中列出的十向种常见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要求求助者对B逐一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最后求助者要填写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ationalSelf—Analysis,简称RSA)。要求求助者以报告的形式写出ABCDE各项,但不像RET自助表那样有严格规范的步骤。报告的重点以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为主。第九十四页,共282页。我的想法我的情绪换个想法我的情绪我个子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我没有一点长处,真是没用。我家境贫寒,根本找不到自信。第九十五页,共282页。我必须与周围每一个人搞好关系。一个人犯了错误,有了污点,那一辈子也无法抹掉。

我的想法我的情绪换个想法我的情绪第九十六页,共282页。(四)再教育阶段主要任务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帮助求助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新的观念得以强化,从而使求助者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的适应现实生活。在这一阶段,咨询师可采用的方法和技术仍可包括上一阶段的内容,除此之外,咨询师还可应用技能训练,具体包括自信训练、放松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主要目的重建,即帮助求助者在认知方式、思维过程以及情绪和行为表现等方面重新建立起新的反应模式,减少他在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第九十七页,共282页。行为疗法第九十八页,共282页。相关知识:行为疗法基础理论

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尔。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起来的。根据这一原则而建立的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50年代由沃尔甫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它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工作,在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矫正。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思想的融合。20世纪70年代,埃利斯、拉扎洛斯、贝克以及梅肯鲍姆等理论家吸收了行为技术以及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成分,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程序。第九十九页,共282页。行为治疗行为矫正主要为巴甫洛夫、赫尔和沃尔普学派所采用,重视反应性行为主要由斯金纳派学者所使用,重视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主要由从事传统诊疗所工作的精神科医生和行为心理学者所采用主要由从事学校/家庭或其他非诊疗所工作的行为心理学家使用指在治疗室内,治疗者和患者之间借语言沟通来进行的行为处理通常还包括其它在自然的生活环境或训练情境下进行的行为处理奠基在精神病院内的实验基础上奠基在人和动物的操作制约实验基础上在欧洲国家较喜欢用在美国较喜欢用补充:行为治疗和行为矫正比较(仅供参考)第一百页,共282页。经典的条件作用原理:

刺激(S)反应(R)第一阶段UCS(食物)

UCR(流唾液)第二阶段UCS(食物)

CS(节拍器声音)

UCR(流唾液)第三阶段CS(节拍器)

CR(流唾液)第四阶段CS(节拍器声音,一直没给食物)

CR(消退没有流唾液)UCS——无条件刺激UCR——无条件反射

CS——条件刺激CR——条件刺激第一百零一页,共282页。操作条件作用原理自发反应反应后果结果踩开关食物学会踩开关跌倒了不成人抱跌倒了再起来哭也不爬起来

mama母亲亲吻学会发音第一百零二页,共282页。行为主义咨询中常用的技术(一)放松训练1、肌肉放松2、想象性放松3、深呼吸放松(二)系统脱敏法(三)模仿学习(四)角色扮演(五)决断训练(肯定的请求、肯定的拒绝、

情绪的表达)(六)强化的方法(七)代币奖励法第一百零三页,共282页。放松训练:又称松弛训练,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放松疗法的原理: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随着改变。放松疗法的步骤及实施过程:1、咨询师介绍原理2、咨询师进行示范、指导3、强化求助者的练习每日1-2次,每次5分钟4、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第一百零四页,共282页。放松训练的方法:1、呼吸放松法鼻腔呼吸放松法腹式呼吸法控制呼吸放松法2、渐进式肌肉放松法3、想象放松法白云疗法、海浪疗法第一百零五页,共282页。白云疗法:

想像自己躺在一块草坪上,自己的头顶是一片蓝蓝的天空,天空下有一片白云,厚厚的,洁白的,慢慢的落在我的身上。我被白云层层的包裹着,白云开始慢慢的向上飘,自己的身体也跟着白云向上飘,感觉自己越来越轻,越来越轻,身体好像完全失去了重力,越来越轻,慢慢的,慢慢的,自己躺在这片白云上睡着了。第一百零六页,共282页。海浪疗法

想像自己躺在海边,蓝色的大海,金色的海滩。我躺在松软舒适的沙滩上,感觉身体下面是软软的、细细的、暖暖的细沙。沙子包裹着我,太阳照在我的身上,感觉非常的温暖、舒适、安详,海水慢慢浸湿了我,有些清凉,海浪慢慢的退去,又慢慢的按摩我的肌肤,舒服极了。我就躺在这片舒适的沙滩上慢慢的睡着了。第一百零七页,共282页。强化法1、强化的涵义及类型: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强化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E.g.,一个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的学生,一旦他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强化有两种:

a.正强化:是在我们期待学生做出的行为出现后,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奖品、称赞、允许参加某项竞赛等);

b.负强化:是在我们期待学生做出的行为出现后,撤消一个厌恶的刺激。E.g.,一个学生不肯面对过去某种创伤经验,并力图回避谈及这种经验,因而心理极度紧张。当设法让他谈出这种创伤经验后,紧张消失了。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不论正负,其含义都是奖励。第一百零八页,共282页。2、强化物的分类与选择:训练者自己喜欢的刺激物,被训练者不一定喜欢。要根据不同个体爱好施行不同强化物。(1)强化物的分类A、根据内容分类消费性强化物: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一次性消费物品;活动性强化物:看电视、漫画书、郊游、娱乐晚会等活动;操作性强化物:提供给个体玩的东西或个人竞技如玩具、画图、跳绳、吹口哨或走迷津等活动;拥有性强化物:指在一段时间内个体可拥有享受的东西,如有机会坐飞机;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有一间私人房子;有时甚至是暂时的。社会性强化物:指个体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口头赞美以及温情的轻拍、拥抱、点头、微笑,甚至简单的一瞥等社会性注意。B、根据性质分类原级强化物:指本身具有强化作用的自然强化物,包括食物、操作性以及拥有性强化物等类型;次级强化物:指一个刺激原初不具备强化作用,通过和其他“原级强化物”的联系才获得强化力量的刺激物。如分数、奖状、毕业证书、钱等等。它的特点是:不容易受某一短缺状态的影响;由于其强化价值由原级强化物的强化价值累积而成,因此其吸引力比单独的原级强化物更大。社会性强化物:指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关怀或赞美的动作、语言及表情,诸如微笑、感谢、拥抱、拍肩膀及赞许等。第一百零九页,共282页。(2)强化的误用与有效运用正强化原则★正确选择行为:应是具体的行为(微笑),而不是一般的行为(社会化)。★正确选择正强化物:易用;能立即呈现;多次使用不致于引起迅速的满足;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正强化实施过程要注意:

A、实施前,把计划告诉被矫正者,以期取得其积极配合;

B、在所需要的行为出现后立即予以强化,不要延搁很长时间;

C、给予强化物时,要向被矫正者描述被强化的具体行为(如以“你把房间打扫得真干净”代替“你是一个好孩子”);

D、分配强化物时,最好能结合其他奖励,如口头表扬、拥抱、微笑等。为了避免饱厌现象得的产生,应时常更换所用的赞扬语句:“很好”、“行啊”、“好极了”、“太妙了”等等,努力显示表扬语句的轻重和等级。

E、为了防止饱厌情况出现,矫正者在每次强化时只给予少量的正强化物。事前剥夺时间越长,强化将越有效。所谓剥夺是指个体没有体验到正强化物。而饱厌是指个体体验到这种正强化物已经达到了不再需要的程度。★让被矫正者逐渐脱离程序:

A、当一个行为多次以我们所期望的频率发生时,应逐渐消除可见强化物而用社会性强化物来继续维持这个行为;

B、寻找环境中的其他自然强化物。一旦行为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可用它来继续维持行为;

C、为了确保行为在达到目标以后仍能间歇性地受到强化并保持下去,有必要在程序结束以后,周期性地对行为作出评价。第一百一十页,共282页。代币制代币是一种条件强化物,指可以累积起来交换别的强化物(通常是原级强化物)的东西(塑料片、五角星、记号、点数等等)。当学生做出我们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我们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有效运用代币制的程序和原则(1)明确目标行为(靶行为):少用否定词,如以“早晨6:30前起床”“饭后马上洗碗”代替“懒惰”。(2)建立基线(3)确定代币:A、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必要的条件是可以看到而且可以计算其价值;B、能够随时方便发放;C、被矫正者不容易复制;D、不易与别的物体相混淆。(4)确定可与代币兑换的原级强化物。(5)拟订代币交换系统

指出何种行为可以获得一个或数个代币。

代币必须在期望行为之后给予。

给所有可与代币兑换的原级强化物确定一个价值,让个体知道赚取多少代币才能换取

指定交换的时间和地点,并监督其交换。第一百一十一页,共282页。某精神病医院的代币管制案例

目标行为代币数行为定义一个人卫生洗脸梳头发1用水洗脸(至少脸部的1/3),并用毛巾擦干,用梳子或刷子梳头1次以上,使头发整齐刮胡子1用刮胡刀或电动胡刀刮脸上或颈部胡子1次以上,把多余肥皂用毛巾擦干刷牙1用牙刷刷牙,漱口,并用毛巾擦干二个人管理穿着整齐1上衣钮扣扣好(领扣除外),并塞入外裤,外拉链拉上,皮带扣好,穿袜子,绑好鞋子(不必塞入外裤或不必用皮带的衣服除外)整理床铺1或2床罩完全盖住床单,床罩塞入枕头前下方后叠到床头挡板,假如床罩不着地,但离地10cm以内并在7m远的地方看不到皱褶,则多给1个代币衣橱整洁1所有东西放置整洁,衣服叠好,看不出脏或灰尘运动1或2每天有10分钟的团体运动时间,如做5分钟以上,给1个代币;做完全部10分钟的运动,给2个代币三院内杂项工作一共25项以上,如:清洁烟灰缸卷香烟叠衣服擦房舍灰尘1242每项工作所需时间、地点、材料、作业及监督检查程序都有规定,每项所给代币数1~4个不等四社会技巧向管理人员打招呼1在矫正者或研究助手来到病房30分钟以内,发出适当的招呼,如“早安”、“你好”等正确地回答知觉性问题3对于当地的医院环境及时事(如转到开放病房有何好处等)能正确回答(问题是事先选定好的)在团体讨论中发言1或2在每周的病人集会时间里,发言1次者给1个代币,发言2次以上者给2个代币第一百一十二页,共282页。儿童行为管理代币制案例

王先生9岁的儿子小强不爱做家务事。他为儿子设计了一个代币制。王先生告诉小强,每当他完成一件家务活,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点数。他们商定了一份代币制说明表,王先生把它贴在冰箱门上,说明表列出了所有期待的行为、这些行为的价值和每天可以购买的逆向强化物。小强每完成一项工作就在说明表上面画上记号,并告诉父亲他想要拿多少点数交换何种逆向强化物。王先生每天回来检查工作表和已完成的工作。小强可以每天用点数交换相应强化物,也可以累积起来交换更大的强化物。通常,小强喜欢每天用三点交换晚上有趣的电视节目,也会累积很多点换一次整晚上在家里招待朋友。一段时间后,小强和爸爸增加强化物的价值,如用160点换一次长途旅行。不久,小强不再烦做家务活,他知道该做什么了。第一百一十三页,共282页。小强的代币制内容表

内容点数一、我的日常工作表:

整理我的床铺

把玩具放在架子上

清除垃圾

晚餐后确立桌子

饲养小动物12122二、我的报酬表(我赚的点数可以交换以下东西)

选择所有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我可以迟一个小时上床

骑自行车去商店

选择我最喜欢的食物

整个一晚上和朋友在一起

去最喜欢的快餐厅

买新的运动手套

整个晚上在客房3332254012011第一百一十四页,共282页。治疗计划A-B-C评估

治疗师行为评估和干预计划的一部分就是完成A-B-C(前提—行为—结果)分析。前提(A)是指那些来自于他人的手势和表情的刺激物,作为问题行为的线索;行为(B)是指可观察到的活动;结果(C)是指伴随行为的事件。A-B-C分析通常是要确定前提事件和结果怎样维持着一种不良的目标行为。这种分析也可以确定前提和结果为什么不能增加期望行为。这样,就能确定恰当的干预策略。第一百一十五页,共282页。治疗计划缺失行为A-B-C分析之后,治疗师就要确定目标行为并制定系统的计划来改变不良的行为。行为缺失和行为过度是同一行为连续体的对立端点。一般地,教授、模仿和强化一种期望行为要比试图消除一种不被期望的行为效果更好。如果对恰当的行为不给予积极的指导,那么不良的行为很容易被另一种不恰当的行为所取代。同样,增加缺失行为要比消除一种行为更为积极,需要的干预也更少。第一百一十六页,共282页。治疗计划增加缺失行为的程序:正强化、负强化、模仿、行为演练以及自我监控。其他程序包括塑造(强化逐渐接近的期望行为);协议法(治疗师和来访者就期望的行为和提供的强化物达成一致);代币物奖惩法(赢得一些星星或积分用以兑换强化物)。如果来访者已经明确出现某种行为时,那么就适于运用协议法、代币物奖惩法以及自我监控的策略。如果来访者很少或者几乎从未出现过某种行为,那么就适合采用塑造、模仿和行为演练的方式。第一百一十七页,共282页。治疗计划过度行为消除过度行为或不被期望的行为需要一系列的过程。对期望行为和其他行为进行分化性强化(DRO)最适合于教授新的期望行为。治疗师并非直接针对不良的目标行为,而是强化与不良行为相矛盾的积极行为。由于这两种行为是相互冲突的,因此积极行为的出现就会导致不良行为的消除。

第一百一十八页,共282页。治疗计划减少或消除不适当行为的另一程序就是隔离—即从一种强化情境转换到另一种非强化情境的特定时间间隔。隔离的“最佳练习”模式就是让孩子自己呆在另一间屋子里,如果不可行的话,就让他面壁。隔离的时间建议1岁就为1分钟,在此期间,父母或老师应该避免与孩子进行目光接触和进行任何互动。最后,孩子必须要在隔离的最后15秒钟内保持安静。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隔离过程就要继续下去一直到他可以保持15秒钟的安静为止。(Jenson,Rhode,&Reavis,1996)第一百一十九页,共282页。治疗计划过分矫正是矫正不良行为的另一种策略。对过度行为的训练包括赔偿及相关的正向训练。处理不良行为的最后选择才是惩罚、反应干预和行为消退。完全撤除不良行为的强化物就会导致该行为的消退。与惩罚不同,惩罚是要对消极的行为进行惩罚,而消退只是忽视不良的行为并撤掉所有能够导致该行为发生的强化物。第一百二十页,共282页。治疗评价治疗需要评价行为干预的有效性。如果治疗策略没有达成期望的行为转变,那么就有必要重新评估影响行为的因素(A-B-C分析)。行为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治疗师通过仔细检验就可以确定对行为产生持续影响的特定条件。对治疗目标和策略进行客观的量化评估。来自于来访者、老师或家长的反馈说干预“似乎”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令人安慰的,但是只有通过公平的评估才能证实这种结论(或是拒绝这一结论),并能够帮助确定需要改进的治疗策略。简言之,千万不能情绪化或是凭感觉;如果进行系统的客观评估,治疗将会更成功。第一百二十一页,共282页。行为方法的运用—同胞竞争的案例首次会面

4岁的Keesha最近很难与她1岁的弟弟Kyle较好地相处。首次与Keesha的父母进行会谈时他们指出Keesha不愿意与弟弟一起分享玩具。每当要求与弟弟分享玩具时,Keesha就会拒绝、发脾气、朝着Kyle扔玩具。Keesha经常要求父母只与她单独做一些事以及在家人外出的时候把Kyle独自留在家里。这些都是最近产生的新行为。大约6个月之前,Keesha还向别人夸她的弟弟并帮助照顾她的弟弟,比如说拿奶瓶或尿布、给弟弟换衣服、试图安慰哭闹的弟弟。当Kyle渐渐能够独立行走和说话的时候,Keesha就开始了这种消极的反应方式。第一次会谈治疗师给予了父母一些指导,要求他们对Keesha和Kyle之间的积极和消极互动做出为期一周的记录,包括每天互动发生的时间、互动之前发生的事情、在场的人、Keesha和Kyle所表现的具体行为,以及父母的反应方式。由于Keesha每周三次要去学前班(没有Kyle在身边),所以父母与学前班的老师进行交流,要求学前班的老师观察Keesha和同伴的互动从而做出类似的记录。此外,安排全体家庭成员作一次会谈,并要求带来Keesha最喜欢的一些玩具。计划这次会谈的目的就是要求证问题行为。第一百二十二页,共282页。行为方法的运用—同胞竞争的案例家庭会谈第二次会谈过程中,首先治疗师在没有父母或Kyle在场的情况下邀请Keesha与他一起玩。这段时间内,Keesha表现得多话、友好并愿意与治疗师分享玩具,没有明显的攻击行为。当告诉Keesha她弟弟要假如到这个游戏当中时,Keesha不允许他的假如并开始收拾玩具。当治疗师把Kyle带进来时,Keesha把所有的玩具都藏在了身后。治疗师从游戏箱中拿出了另外的玩具与Kyle一起玩,而对Keesha视而不见。2分钟后Keesha凑过来要求治疗师和她到另一间“没有Kyle在”的屋子里玩。当治疗师建议她也假如到与Kyle一起的游戏中时,Keesha就开始哭并离开了咨询室。治疗师并不阻止Keesha的离开。大约15分钟后治疗师回到了等候室并邀请其父母和Keesha假如到与Kyle一起的游戏中。Keesha拒绝了,因此这次会谈就以Kyle、母亲、父亲和治疗师在咨询室中一起游戏而结束,而在此期间Keesha独自呆在等候室里。第一百二十三页,共282页。行为方法的运用—同胞竞争的案例评估

一周后对家长和老师所作的日记进行评估。A-B-C评估表明Keesha消极行为的主要前提(A)是Kyle的出现。Keesha在与邻居的同伴进行玩耍时可以表现出适当的行为,在与学前班的同学合作或玩耍时也表现出恰当的行为,在Kyle睡觉的时候她与父母的互动行为也是恰当的。Keesha的消极行为(B)包括哭闹;与父母顶嘴;打Kyle、推他、打他的脸、向他扔玩具。消极行为的结果(C)包括父母对Keesha好言相劝、把她带到另一间屋子里与她单独呆在一起以使她“安静下来”、与Keesha谈论“她为什么要那样做”。相比之下,当Keesha与Kyle融洽地玩耍时,家长通常什么表示都没有。第一百二十四页,共282页。行为方法的运用—同胞竞争的案例评估

A-B-C结果明确表明治疗应该指向Keesha对Kyle作出某种行为后父母反应的改变。目前,Keesha做出不良行为的结果是增加了父母对她的关注和言语互动,但是当她作出适当的行为时却被父母忽视了。随后治疗师与其父母进行了面谈,并谈论了这些观察结果。结果证实他们确实强化了Keesha消极的行为而忽视了积极的行为。很明显父母把劝说、谈话以及把Keesha转到另一间屋子里当作是“惩罚”。当问父母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表示确实没有积极强化过Keesha与Kyle一起玩的行为,因为他们觉得“那是Keesha愿意做的”。第一百二十五页,共282页。行为方法的运用—同胞竞争的案例治疗目标与实施

会谈期间家长一直是很合作的,这表明他们期望尝试对待Keesha的不同策略。他们与咨询师一起给Keesha确定了治疗的目标,包括增加与弟弟一起玩的行为、消除所有攻击弟弟的行为。第一百二十六页,共282页。行为方法的运用—同胞竞争的案例治疗目标与实施要达到这些治疗目标就需要实施下列的中间治疗策略:(1)挂一张图表,每当Keesha自发地与弟弟一起玩耍或分享玩具的时候,就在上面放一个星星;(2)每当Keesha没有抱怨地立即遵照父母的要求与弟弟一起玩的时候就给予言语强化;(3)每当Keesha哭闹或者顶嘴的时候,父母就视而不见并且不与其进行任何言语交流;(4)每当Keesha试图打弟弟、推弟弟、打弟弟耳光或者是朝弟弟扔东西的时候就马上采取隔离的策略。治疗技术包括代币物奖惩法(星星)、正强化(言语)、消退(忽略)以及隔离。第一百二十七页,共282页。行为方法的运用—同胞竞争的案例治疗目标与实施

治疗师对每周的记录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干预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Keesha的哭闹和顶嘴的行为没有明显减少。这就需要改变计划—指向减少哭闹和顶嘴的行为技术从原来的消退转为隔离。由于自发的分享行为和遵照父母要求的反应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这时就可以通过代币物奖惩法和言语强化增加对行为的要求了。最后,由于攻击被看作是具有伤害性的、不可容忍的,因此隔离计划一直被持续使用。第一百二十八页,共282页。行为方法的运用—同胞竞争的案例治疗目标与实施做出的策略改变包括指导家长:(1)每当Keesha哭闹、顶嘴时,就采用隔离作为教育手段;(2)每当Keesha表现出自发的分享行为就继续增加星星,但是兑换强化物的星星现在增加到15个;(3)每当Keesha按照父母的要求与弟弟一起分享玩具的时候,父母就给予非言语强化—点头、微笑、举大拇指,但是这要有随机性。这些改变都要对Keesha进行详细的说明,从而强化她对待弟弟的恰当行为。第一百二十九页,共282页。行为方法的运用—同胞竞争的案例治疗结果

这些改变策略在维持Keesha的恰当行为和减少不恰当行为方面非常成功。这一计划一直持续到治疗结果的达成,但在此过程中要逐渐消除不断的非言语强化和代币物奖惩系统。结果发现攻击行为完全被消除,自发的分享行为也显著增加。治疗结束时,Keesha的父母只是偶尔地强化其恰当的行为,哭闹和顶嘴的行为每个月也只发生两三次,在此过程中他们一直采用隔离的干预手段。第一百三十页,共282页。人本主义理论一、对人的基本看法(一)人的主观性:有所怒而怒,有所爱而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选择。(二)人的实现的倾向:人类有一种成长与发展的天性,人的发展是朝着自我实现的方向迈进的,人具有引导、调整、控制自己的能力。(三)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决定。若能有一个适宜的环境,一个人将有能力指导自己,达到良好的主观选择和适应。第一百三十一页,共282页。马斯洛“地下室的马铃薯”人的本质是好的

成长的力量

罗杰斯“就像一粒种子”二、角色概念与心理失调1、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2、价值条件第一百三十二页,共282页。三人本主义的解释:自我设限、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如外企对人的潜能的开发跳蚤变爬蚤第一百三十三页,共282页。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自信训练:肯定的拒绝肯定的请求情绪的表达第一百三十四页,共282页。自己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公开我盲点我别人不知道隐私我未知我正确认识自己:第一百三十五页,共282页。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Analysis)也称交互分析,是美国精神分析学家Er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