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南省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三)(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三)(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三)(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三)(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三)(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云南省中考语文冲刺试卷(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娜强(jue)丰硕(shud)慰稚5)头晕目眩(xuan)

B.喑哑(yin)咫尺(zhi)蓬葺(gao)果实累瞿(lei)

C.执物(niu)信笔(jian)酝限(niang)毛骨快然(song)

D.炽痛(chi)劫掠(lue)清吟(yin)韬光养晦(hil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决窍分歧一筹莫展在劫难逃

B.奔弛取缔锋芒毕露抑扬顿挫

C.阔绰亵渎因地治宜恪尽职守

D.妥帖荆棘进退维谷浮想联篇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梅花开在苦寒中,开在秃枝上,没有绿叶相映,,至举勺,自荣自美。

B.我市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以来,市容市貌的变化我是有目年晴的。

C.今年入夏以来酷暑难熬,这使得原来滞销的空调一下子成了条手可数的商品。

D.当前,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方兴本茗。

4.下列句子有•塔通的一项是()

A.璀璨的亚洲文明是世界文明的精彩篇章。

B.扫黑除恶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有长远的政治意义。

C.《经典咏流传》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它新颖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造成的。

D.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

为一体提供了无限可能。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实际情形并不是这样。

②通过对格陵兰岛冰核的测量,我们有了一份10多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详细

记录,结果并不乐观。

③相反,它的气候总是在温暖和严寒之间剧烈地摇摆不停,快速变化。

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认为地球是渐渐地进入和脱离冰川期的,其周期在数十

万年以上。

⑤记录表明地球在最近一段历史时期根本不是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风调

雨顺的安身之处。

A.②⑤③①④B.②④①⑤③C.④①②⑤③D,④①⑤②③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把山的北面、水的南岸叫作“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

“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河阳”

指黄河北岸。

B.古代文体中的“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表”

是臣下对君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如《出师表》就是者葛亮对后主的上书。

C.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代表作品有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

《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杂文集《随想录》等。

D.安徙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其作品大多以动物为主角,借动物嘲讽人性的

缺点,影射社会现实,代表作有《丑小鸭》《农夫和蛇》《小美人鱼》等。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7.根据提示填空。(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②,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想象描写雪花的句子是:“,。

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典故描写激烈战争场面的句子是:

⑤《岳阳楼记》中描写花草茂盛,充满生机活力的句子是:“,。”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8.【文段一】以后可忘却了,大概也和现今的国粹保存大家的议论差不多。但我对于

这中西学堂,却也不满足,因为那里面只教汉文,算学,英文和法文。功课较为别

致的,还有杭州的求是书院,然而学费贵。

【文段二]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种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

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于是毫无问题,去考矿

路学堂去了。

上面两个文段出自名著《》,讲述的是(人名)求学期间的两次

心理变化,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

9.请从下列项三项中,参照示例,联系名著内容谈谈所选人物的追求。

①简•爱(《简•爱》)

第2页,共21页

②祥子(《骆驼祥子》)

③“红小鬼”(《红星照耀中国》)

(示例)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历经重重磨难,但始终坚持造福众生的追求,最终取

回三藏真经。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

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

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

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

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

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这

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

时敏像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

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

天地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

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

感。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

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

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

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

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全

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

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

“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

注重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

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

情趣。例如南宋赵孟坚的《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

舒展飘逸。兰叶、花瓣均以淡墨一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柔中带刚,画面旷淡清

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

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

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

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

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

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

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

思。

(节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A、B、C三类。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氐颂的一项是

A.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常用朱红色和青色,又称为“丹

青”。

B.宋代《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巨幅山水作品,画幅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C.中国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D.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地介绍了中国画。

第4页,共21页

请根据选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还可以增添哪些中国画的

元素?请简要说明增添的理由。

11.刷子李

冯骥才①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

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篇,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

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

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

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

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

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

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

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②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

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

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

说神不神!

③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

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

亲眼瞧瞧。

④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

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

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⑤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

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⑥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

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

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

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

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

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

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

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⑦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

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

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

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⑧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

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

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

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⑨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

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⑩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

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

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⑪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

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

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品味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捏索刷子李的全身。

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

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概括。

“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读了文章,你

明白了什么?请简要谈谈。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第6页,共21页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注

一小舟,拥一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

此人!”拉余同饮。余罩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

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孥,又作“挈”。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大雪三日。雪:______

②余理饮三大白而别。强:______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孥一小舟,拥香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短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奈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土的文人。

C.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诗人面前仿佛出现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图景。

D.全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

此诗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请赏析诗中的“独”字。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4.题目:在希望的田野上

写作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八、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5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联合

多家网络媒体发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部分中小学也同步开

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某中学开展“祟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对全校同学做了中学

生了解英雄人物情况的问卷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

古代英雄革命英雄当代英雄动漫电影英雄

(材料二)《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的解释如下: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

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

(材料三)川航机长刘传健,在万米高空客机驾驶舱玻璃脱落的危急情况下,驾驶

飞机奇迹返航。中国民航局表彰他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能够在生

死一线之际成为英雄,源于他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和出类拔萃的专业能

力。

请简要概括材料中图表的主要信息。

16.主题班会“论英雄”环节,同学们展开了自由讨论。请你结合所给材料•,对同学们

的讨论做总结发言。

小辉:古代的英雄如岳飞、戚继光等,勇武过人,谋略超群,实在值得钦佩。

小丹:那些动漫电影里的英雄,超人、钢铁侠才叫厉害,每次都能拯救地球。

第8页,共21页

小袭: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流血牺牲的人民英雄,才是真英雄。

小波:现在是和平时期,基本不打仗,也没有外星人入侵,这些英雄再厉害都没用

啦。

小梅:那我们今天还要不要英雄?

总结发言: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慰藉”的“藉”应读“ji6”;

B.“蓬蒿”的“蒿”应读“h配”;

C.全部正确;

D.“韬光养晦”的“晦”应读“hui”.

答案:C.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

做好本题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学习时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整理.

2.【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弃弛”改为为“奔驰”;

C.有误,“因地治宜”改为“因地制宜”;

D.有误,“浮想联篇”改为“浮想联翩”。

故选:Ao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

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

不要出现错别字。

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

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

3.【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有目共睹”意为所有人的眼睛都能看到,形容极其明显。该成语用错对象,

它指所有人,不能只指我一人;

C.有误,“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该成语为贬义词,褒贬不当;

D.有误,“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方,含有“正在”的意

思,语意重复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

第10页,共21页

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

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后结合

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C

【解析】ABD.没有语病;

C.有语病,“……的原因是……”与"是……造成的”句式杂揉。

故选:Co

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

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我们必须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

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此类问题,我们注意把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要防止病句的

发生。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五个

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地球是否是渐渐地进入和脱离冰川期”,按照逻辑层次关

系来写,所以确定④是首句,紧接转折介绍实际情况①,最后通过对格陵兰岛冰核的测

量介绍真实的情况②⑤③.所以顺序为④①②⑤③,据此可知答案为C。

故选:Co

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题,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

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

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

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

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

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6.【答案】D

【解析】A、B、C都正确;

D.有误,《农夫和蛇》选自《伊素寓言》作者是伊索。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对作者、作品、出处等内容做到了如指掌。

做好本题不仅要识记文学常识,还需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道理。

7.【答案】自缘身在最高层;无为在歧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马作的

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解析】①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缘)

②无为在歧路(重点字:歧)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重点字:霹雳)

⑤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重点字:芷、郁)

本题为连续性默写和情境默写的综合,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

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

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要注意那

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

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另外,如果题干中要求

“只做两小题”,就要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中没有生僻难写字、易错字的两题

作答,否则阅卷时只按答出的前两题计分,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填写要求.

8.【答案】朝花夕拾,鲁迅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把握。“文段一”表述的是“我”求学的经历与感受,

“文段二”中的“考矿路学堂”,据此可判断这两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琐记》

一文,讲述的是鲁迅先生求学的经历。

答案:

《朝花夕拾》鲁迅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收录鲁迅先生于1926

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

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

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

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

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

第12页,共21页

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

及人物及故事,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

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9.【答案】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掌握。根据题干中给出的答案格式示例,围绕所选人物

的追求回答即可。分析简•爱,要结合其对平等的追求;分析祥子,要结合其对洋车的

追求;分析“红小鬼”要结合其追求平等,事事参与等。

答案:

示例一:简•爱是位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努力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她不惧与罗切斯特

先生社会地位悬殊,勇敢追求爱情。

示例二:样子追求幸福生活,想要凑钱买一辆洋车,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奔波。

示例三:“红小鬼”追求平等,他们虽然年纪很小,却事事参与,并不认为自己应该受

到优待。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

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

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答案】【小题1】人物画

【小题2】山水画

【小题3】花鸟画

【小题4】B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题可仔细读文,从第3-6段可知,中国画

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类。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由画线句“例如”可知,这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

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在它附近的上下文中,它的前一句“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

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就是举例子要说明的特征。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

B.有误,原文是“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几乎”的运用使语

言表达更准确。

故选:B,

(4)本题考查拓展应用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此题可根据第8段“中

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

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给扇面添加诗、印等内容。

答案:

(1)A人物画B山水画C花鸟画

(2)画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明代曾鲸的《王时敏像》的例子,具体真

切地说明了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征。

(3)B

(4)示例一:可以增添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诗句与梅花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

观赏性,且以梅喻人,还体现出人的精神追求。再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

来,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界。

示例二:可以增添“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章。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

的品质,诗与画融为一体,突显出人的高洁品格。题诗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

远。

这篇文章第1-2段介绍了中国画的独特表现手法,第3-6段分类介绍了中国画的特点,

第7-9段介绍了中国画的哲学思想和综合性艺术的特点。

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

状貌、引用、假设等。

11.【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要分析好文段的语句。如“码头上

的一种活法”指的天津卫“码头”的生存规则,这是经过长期社会选择而形成的强者生

存弱者淘汰、强者风光弱者受窘的规则。“地地道道”强调的是这条规则所具有的广泛

性、彻底性、毫无回旋的余地。这些都为人物预设一个极不寻常的背景。同时文段为文

章的开头,所以又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

(2)本题考查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

语的角度分析作答。“搜索”本义:仔细寻找,语境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

服及对证明刷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答题时要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

节内容,体会词语对表现的人物心理及形象的意义。

(3)本题考查文章次要人物的作用。本文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目的只有一个,即

通过他来对比烘托刷子李的超凡技艺。同时,从他眼里观察刷子李的“艺高胆大”,增

强了事件的可信度,小说艺术上的真实性就更突出了。

第14页,共21页

(4)本题考查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

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

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等情节中即可概括出他是个技艺高超的人。如对徒弟细

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的情节即可归纳出他是个心细如发的人。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

描写。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

特别是理解好题干中的“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

明白呢”一句,充分把握内容,再结合原文的中心,确定一个观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

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的角度作答。

答案:

(1)①总领全文,通过写天津的世俗民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最;②为刷子李的出场做

铺垫;③设置悬念吸以读者的阅读兴趣。

(2)“搜索”的意思是仔细寻找,在文中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

服及对证明刷子李墙神功是否属实的期待。

(3)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

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

赞叹和肯定。

(4)①通过写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等写出刷子李的

技艺高超。②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心细如发。③和李管事谈事时的派头十足

体现刷子李的大胆自信。

(5)明白了“打铁还靠本身硬”的道埋,手艺的高超不是吹出来的,要脚踏实地。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这篇文章主要讲天津卫有一个刷子李,刷墙刷得好。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

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有一次,他的徒弟曹小三跟着他去给洋

房刷浆。刷子李穿着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干活。刷屋顶时容易掉浆,可刷子李刷

房顶像没有蘸浆,而且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刷

子李休息时曹小三在他裤子上发现一个白点,以为是粉浆,觉得师傅没有传说中那么神,

结果只是被烟烧出的小洞。

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

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12.【答案】【小题1】下雪

【小题2】勉强,尽力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

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大雪接连下了多天。雪:下雪。

②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强:勉强,尽力。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

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孥,划着;拥,裹着;独往,独自。句意为: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

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②句中重点词:焉,哪能;更,还。句意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文章的写作手法有:想象、联想、类比、象征、

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一痕”“一

点,,“一芥”,,两三粒”中可知,使用白描手法;用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

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据此回答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生活情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

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余孥一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中可知,作

者是一个特立独行、不随流俗的人;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可知,作者

遇到了知己;综合来看,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和幸逢知己之乐。据此

回答即可。

答案:

(1)①下雪;②勉强,尽力。

(2)①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第16页,共21页

②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

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

相融的美妙意境。

(4)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

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

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

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

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

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

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

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

(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

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

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

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

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

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

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

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

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13.【答案】【小题1】B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赏析的判断。

ACD.正确;

B.有误,“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故选:Bo

(2)本题考查诗歌中关键字的赏析。解答时要读懂句子,结合诗歌表达的主旨去分析

理解。诗句意思是: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

从中来,怆然泪流。很明显,这里的“独”是孤独之意,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

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再联系作者自身遭遇,报国无门,满腹才华没有可

用之机,他们面对理想的破灭难免心生孤寂郁闷。

答案:

(1)B

(2)示例: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

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言有理即可)

译文: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明君,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

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

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

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

会意义。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

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

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

绕。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

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

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

第18页,共21页

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古人作诗,常

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

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

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14•【答案】【例文】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试过懵懂,我们有过无知,我们曾经任性,我们几多顽皮,但我们开始成熟,

我们学会思索,我们慢慢努力,我们逐渐进步。我们拥有蓬勃的青春,我们总是意气风

发,因为我们漫步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唱响青春飞扬的高歌,迎着希望的朝阳,朝

着目的地坚定的走着。我们穿梭在这绿油油的田野之间:带着顶朴素的草帽,手持尖锐

的镰刀,我们挥洒着幸福的汗水,在这片田野上,牵着风筝快乐的奔跑,我们放飞青春

的梦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抓住生命的每一分钟,沉着思考,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春

天,我们开始用笔在田野里播下“种子”;夏天,我们带着草帽努力为这片田野“浇水

施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