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参、梅、蛙、加……”等10个生字,会写“几”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2、让孩子领悟看图读文、个性化读背文的妙处,并加以巩固。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雪的世界里感知生活,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情。2、使学生在情境的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训练学生个性化朗读,让学生喜欢诗。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关于冬天的儿歌学生准备:1、观察自己周围小动物的爪子或蹄子的形状。2、搜集几首关于冬天的诗歌。课时安排:2课时过程设计:课前准备:“参”字的演变过程1、出示古代字:这是一个古代字,你能猜出来这是一个什么字?这个字的上面、中间、下面各有什么,这个字想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学生发挥想象,充分交流)师小结: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三个圆圈代表天上的三颗星,横代表一种观察天象的仪器,下面是一个人,是指一个人用仪器观测天象,利用这三颗星,作为导航、指挥的参照。在出示古代字:师表述:表示一位长着胡须的老者不用仪器也能参照这三颗星辨别方位。后来的后来人们把人写在了中间变成,表示一个学问很高的老者人参照星星辨别方位,到了今天我们把它简化成“参”,有参考参照之意。(学生跟老师读)3、谁能用它组个词?(生交流)出示卡片参加请生读。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加”?(生交流“加”的识字方法)你参加了什么活动?(练习用参加组词)老师参加了今天的讲课。在坐的老师参加了今天的听课。我们一起参加了临港区小学语文公开课展示活动。师小结:上课就是要这样认真看、仔细听、积极动脑、大胆回答问题。现在你们准备好了吗?一、读诗激趣,谈话导入:1、这么信心十足,老师送大家一首小诗,请看大屏幕:《冬天是个魔法师》冬天是神奇的魔术师它呼的一吹飘起了洁白的雪花。雪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变白了大地、树木、房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季节的小诗?①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师小结:老师听出来啦,你们喜欢冬天是因为雪,下雪了,你高兴吗?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吗?课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②你发现下雪了,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伙伴——我们告诉全校的同学——感叹号的句子就要这样读。(创设情景读)(出示卡片啦)这个字读——谁来拼一拼?你发现了什么?(生充分交流)对这是一个轻生字,谁再来拼一遍?谁还想读?我们一起来——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生交流识字方。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像“啦”一样,表达语气的词语有——(复习巩固前面的知识)二、分散识字,理解内容。过渡:下雪了不但我们高兴,(出示课文插图)高兴,高兴,高兴,也高兴。我们一起喊喊他们的名字。(出示卡片: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有一位叫程宏明的作家给它们取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雪地里的小画家》。(请生读课题)孩子们,什么样的人才叫画家呢?(生交流)师适时引导:歌唱得好的人叫——;舞蹈跳得好的人叫——;字写的好的人叫——。过渡:小画家多了不起,我们一起再读读课题。从题目中我们一下子就知道了小动物是来雪地里干什么的?那么这一群小画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画呢?请大家快速打开课本100页,先大声朗读课文,然后用直线画出小画家画的画。谁来第一个给大家读。(课件出示: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谁还想读——我们一起读——①师出示竹叶图:这是一幅什么画?是什么颜色的竹叶呢?(引导孩子说出表示绿色的词语)这幅竹叶图是哪位小画家画的呢?我们一起说“画。”②出示梅花图:这是一幅什么画?读读这个词,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生充分交流,引导学生采用形声字的认字规律识字)。不错!梅花开在梅树上,所以左边是一个木字旁,右边的字读“每”。“每”和“梅”读音相似,所以“梅”也是一个形声字。谁还想读,我们一起读。这幅画是哪位小画家画的?我们说“画。”③枫叶月牙方法同上。④多美的画呀,我们一起美美的读。这么美的画你喜欢吗?我们一起读出对他的喜欢。(指导感情朗读)3、咦!为什么小动物们画的画不一样呢?你从课文中那一句话看出来的?(出示: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①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用这个字读——是谁变出来的?怎样变得?(引导学生采用加一笔的方法认字)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你用什么来画画?(练习用“用”字说话)②小画家不用,不用,就用——(脚)在——(雪地上)走,几步就成——(一幅画)出示成:拼读、交流识字方法。它们还成了一群——(小画家)。③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多么轻松,我们一起读出它的轻松。——多么自豪!我们一起读出他们的自豪。④看老师手中有一大堆小动物的脚印,你能帮我找找他的主人吗?(找脚印说原因)孩子们大家想一想还有谁也能到雪地上来画画呢?它会画什么画呢?(课件出示:动物图)生交流。这是一只机灵的小麻雀,它画——;这是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它画——;这是一只戴着红帽子的大白鹅,它画——;这是一只憨厚老实的大黄牛,它画——这么多的小画家在一起又画又笑,又唱又跳,多么开心!图上的谁却不能来参加?(小青蛙)①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出示卡片青蛙识记“蛙”。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虫字在这里作为一个偏旁,叫虫字旁,它一般代表体积比较小的动物如:蚂蚁、蜘蛛。图上的小青蛙在哪里?(洞里)在什么样的洞里?(泥土)小青蛙在洞里盖一床被子有点冷,他又盖了一床所以有两个土。(生读)是呀!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这是——这个句子因为有哪个词语所以加问号?为什么识记“为”。老师前讲过读号的句子要重读表示问的词,然后把最后的字往上扬,就能读出问的语气?谁来问?(引导学生自己读问句)②我们一起回答——出示:它在洞里睡着啦。这个字读——“洞”,你发现——(生交流识字方法)。其实这个字本来是这样写的意思是回音的巨大流水岩洞。可以组什么词?出示词语睡着这个词读——识记“睡”字。睡”字的左边有一个“目”字旁,“目”代表眼睛,右边有一个“垂”字,眼皮垂下来就是闭着眼睛,闭着眼我们就认为是“睡着”了。认识多音字“着”。青蛙真的是在睡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读书的重要性)孩子们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也不能参加画画?是呀!冬眠是指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三、情感升华,熟读成诵。1、多么有趣的小诗,我们一起读读它。2、如果能够把它留在心里就更棒了,我们试着背一背。3、大家的记忆力也很强哟!再来考考你们。这节课我们利用加一笔的方法认识了(用);利用加两笔的方法认识了(为);利用象形字认识了(参、洞);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了(加、啦);利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了(成);利用形声字的认字方法认识了(梅、睡)。多样的认字方法让你们成了一群认字小专家。四、观察生字,学写生字。那么你想不想成为小书法家?怎样才能成为书法家呢?——让在坐的老师见识一下吧。出示带田字格的“几”。1、写字的第一步先要观察。谁来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字是一个瘦高个,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这个字变苗条?2、师范写。3、写字要做到:头正、肩平、臂开、足安。生练习。4、评价。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如果你写得字撇特别伸展就加一颗星,如果你的横折弯钩弯得特别到位就再加一颗星,如果你的字美观大方就再加一颗星。五、拓展阅读,以诗结诗。真是一群小小书法家,老师再奖励大家一首小诗。《雪娃娃》你从童话里来吗落在我小小的手心儿忽然不见了仰着脸站在雪里看漫天飞舞的雪娃娃我觉得自己也成了雪娃娃在飞师小结:不知不觉这节课已经结束,老师希望大家从此能爱上诗,做个爱读诗、爱背诗、爱写诗的孩子。《雪地里的小画家》学情分析1.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识字方法,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有一定的阅读小短文和合作探究的经验。所以在课堂上我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朗读,适时加以指点。同时,爱玩好动,有意注意时间仍较短,但乐学爱动脑筋,竞争意识强。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课前准备我采用猜古代字的意思抓住学生的眼球,活跃孩子们的思维。课中运用图画、卡片、音乐等形式吸引学生。2.在内容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我把小动物们的脚印画出来,让学生给小动物找脚印,把脚印和图画进行对比,突破难点。3.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高频字”,例如“啦、用、几、为、加”等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接触过,“认读障碍”不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是防止“识字教学零起点”现象的发生,即预先假设所有学生都不认识这些字,要求所有学生统一经历教师设计的“识字步骤”。《雪地里的小画家》效果分析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既是一堂课要实现或达成的预期成果,又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而教学目标的确定又是基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教师对学生的解读来实现的。本节课,我主要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从教学目标、环节设计、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一、立足文本与学生实际,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本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我深入分析文本和学生,并广泛吸收借鉴各位同仁的有效建议的结果,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做到了以学定教,实现了学习目标的达成。【教材分析】雪花,是冬天的小精灵,也是大自然送给万物生灵的一份厚礼。雪后的大地,真像一张洁白的画布。在这美景之中,一群“小画家”走来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了不同的“作品”。哎呀!怎么没有青蛙?他还在睡大觉呢?这就是《雪地里的小画家》给孩子们描述的画面。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读起来琅琅上口。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他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介绍青蛙要冬眠的知识。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是新加入到小学阶段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不在同一起跑线。老师如果盲目地进行教学,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正因如此,我在课前与学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立足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认识“参、梅、蛙、加……”等10个生字,会写“几”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2、让孩子领悟看图读文、个性化读背文的妙处,并加以巩固。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雪的世界里感知生活,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情。2、使学生在情境的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训练学生个性化朗读,让学生喜欢诗。二、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本节课堂教学主要由五大环节组成:1.赏图激趣,谈话导入。2.分散识字,理解内容。3.情感升华,熟读成诵。4.观察生字,学写生字。5.拓展阅读,以诗结诗。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了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各环节清晰流畅,环环相扣,水到渠成。(一)读诗激趣,谈话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导入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应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之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出示下雪动画图,朗诵《冬天是个魔法师》让学生交流: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下雪了,你高兴吗?创设情境,感情朗读第一句。讲到这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早就被点燃了。然后导入课题。(二)分散识字,理解内容。这一环节中,我从课文插图入手,引出雪地里的小画家都有谁?它们画了什么画?小动物脚印的图片和四幅图画的对比,学生很快找出了他们的主人。面对优美的图画学生高兴地读、自豪地读,把感情朗读推入高潮。然后以你用什么画画?引出小动物不用什么不用什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句的学习。随后通过插图找找谁没有参加画画?拓展冬眠小知识,又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科普知识的天地,孩子的学习兴趣愈发浓厚。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识字了、读书了、朗读了,快乐着学习着收获着。随文识字是这一环节的又一重点目标。如“蛙”“参”“睡”等的识记,“几”“用”的书写等都是在这一环节中实现的。在识记“虫”“目”两个偏旁时,我引导学生在认识的字中寻找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使教学有所生成,加深了对这两个偏旁的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三)情感升华,熟读成诵。这一环节的实施,使本堂课的学习进入了高潮阶段。文本的深入理解,随文识字的深入开展,使学习目标的达成更上一层楼。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遵循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加强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体会。本环节前后读文4遍,分别采用了自由读、领读、比赛读、背诵等方法。在这些阅读中,学生广泛参与,积极主动。孩子是最善于模仿和创造的,教师只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四)巩固升华经过前三个教学环节,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为深化学习目标,准确了解学情,掌握第一手课堂资料,我在本环节中安排了“生字检查”环节。把生字藏在小脚丫中,在“游戏巩固”中,回忆认字方法,认读生字。孩子们的识字积极性再一次被点燃了。大家纷纷举手参与,正确率很高。可见本课识字教学效果良好。拓展阅读,以诗结诗。课末我以一首配乐诗《雪娃娃》结束,学生久久沉醉其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爱读诗、爱背诗、爱写诗的兴趣。三、收放有度、课堂活跃、有所生成“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创设情境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习更长时间地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目标任务。《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材分析一、关于文本内容的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作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程宏明。程宏明196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一直做教师工作至退休。工作时他是业余儿歌作者,退休后成为“专业儿童文学作家”,几十年来,已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儿歌一千三百多首,并出版多部儿童诗歌专集,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痴迷于儿歌创作,从孩子们身上获得创作灵感,写出儿歌又把欢乐、智慧、知识送给更多的孩子,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能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这首儿歌是他的童谣精品,自1985年就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至今已经30年了。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富有童趣。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全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作为一名读者,潜心品读本文,不免被作者带进了儿时的冬天,一场大雪过后,雪地里的小画家来作画了,它们自由自在,快乐的奔跑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自己也好想走到它们的身边,欣赏它们的作品,享受冬天带来的乐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赏析美文的同时,还要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它们用什么作画?”;“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等问题,同时掌握本文的生字。本文要求认识“啦、成、参、洞、几、蛙、为、睡、梅、加”10个生字,会写“鱼、用、加、几、为、加”6个生字,掌握笔画“横折弯钩”和“为”的笔顺及背一背、写一写、连一连三个课后习题。练习题中进一步体现了本册教材注重读写分开,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二、关于本课的教育价值分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从内心喜欢这种琅琅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并通过生动的语言,了解小动物脚的形状特征及青蛙冬眠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这篇儿歌重点承载着识字任务,而且属于典型的随文识字,在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引领学生采用加一笔、加两笔、去偏旁、熟字加偏旁、借用古代字等识字方法。三、关于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参、梅、蛙、加……”等11个生字,会写“几”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2、让孩子领悟看图读文、个性化读背文的妙处,并加以巩固。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雪的世界里感知生活,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情。2、使学生在情境的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训练学生个性化朗读。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四、关于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分析:读中识、识中悟。本课从随文识字入手。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要根据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学生识字心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要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越是在低年级,越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识字学习的一条重要的规律。生字要注意从文中来,再回到文中去。教学生字时还要注意读写分开。会写的生字要求学生对汉字表象记忆的基础上记忆字形,体会字义。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如字族识字、结构归类、形声字归类),这样即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又能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阅读本文时第四句是教学的重、难点: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我采用图片和脚印对比的方法,加深理解。文中第六、七句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参加”,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在这里进行拓展: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让学生课前收集,然后带来展示。这样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这两句的朗读时要抓住“?”和“。”,“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它躲在洞里睡着啦。”为什么没用“!”,如果用“!”你会怎样读,对比一下哪个更好。让学生体会作者让读者在读时要轻声读,不要打扰小青蛙的美梦。《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内练习一、识字练习:正确认读生字啦、成、参、洞、几、蛙、为、睡、梅、加二、说话练习:用下列词语说一句话1、参加。2、用。背诵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小鸡画,小狗画,小鸭画,小马画。不用不用,几步就成。青蛙?他在。拓展练习:1、麻雀画,小猫画,白鹅画,老牛画。2、还有谁,也在洞里睡大觉?写字练习:正确书写“几”字《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年级语文上册中17课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儿歌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儿歌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画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本节课我针对教材特点、新课程标准以及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参、梅、蛙、加……”等11个生字,会写“几”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2、让孩子领悟看图读文、个性化读背文的妙处,并加以巩固。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雪的世界里感知生活,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情。2、使学生在情境的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训练学生个性化朗读。本节课重点向大家展示以下教学亮点:1、“三微”教学模式的展示。“三微”课堂教学模式的灵感来源于暑假关于微课程的研修学习,在周主任的倡导下,经我校教研组研讨制定的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属于试行阶段。“三微”是指课前两分钟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微朗读”,可以是好书推荐,也可以是一篇文章、一个精彩片段。本节课导入部分的《冬天是个魔术师》就属于“微阅读”。课中的“微创作”,可以课文的补白,也可以是句段训练。本节课的“我会说”属于“微创作”。课后的“微阅读”可以是与课文有关的小知识,也可以是拓展延伸的内容。本节课的《雪娃娃》属于“微阅读”。因为考虑到一年级孩子对“微”字的理解较难,所以我没有出现这样的字眼。2、多种识字方法的渗透。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汉字1600左右。面对如此大的识字量怎样让一年级学生树立主动识字的愿望,轻松识字呢?教学中,我注重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本节课我采用随文识字的形式,多种方式识字。如:用加一笔的方法识记“用”;加两笔的方法识记“为”;利用象形字引导识记“参”和“洞”;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加”;利用归类的识字方法识记“啦”;利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成”和“几”;利用形声字的识字方法识记“梅”,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睡”;利用想象的方法识记“蛙”。多样识字方法的渗透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识字效率。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它。”新课标更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节课中就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以读代讲,让学生仿佛个个都成了朗读高手,都能大胆、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读才华。如:①下雪了你高兴吗?你发现下雪了,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妈妈——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的伙伴——我们告诉全校的同学——感叹号的句子就要这样读。引导学生读:下雪啦,下雪啦!②多美的画呀,我们一起美美的读。这么美的画你喜欢吗?我们一起读出对他的喜欢。引导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③多么轻松,我们一起读出它的轻松。——多么自豪!我们一起读出他们的自豪。引导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4、注重语言的积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积累,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和背诵篇数,列出了背诵推荐的篇目,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有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积累总量不少于5万字。一年级属于起始阶段,孩子们大脑中的词汇量较少,就像一张雪白的纸,我们要给他们五彩的颜料,才能描画出最美的图画。所以我在课堂上比较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本节课为孩子阅读的两首有关冬天的小诗,语言优美,富有童趣,易于理解;课堂中引导学生用“参加”、“用”说话,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然后是教师课堂语言的暗示,如:在讲授小画家画的画时,我出示竹叶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颜色的竹叶?”学生回答“绿色的竹叶”,我相机引导孩子“我们还可以换成那些词?”引导孩子说出“绿绿”“绿油油”。后面的枫叶图,引导孩子积累“红红”“火红”。在出示我会说时,我注重引导量词和修饰词的运用。如:“这是一只机灵的小麻雀”“这是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这是一只戴着红帽子的大白鹅”“这是一头憨厚的大黄牛”。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学生的词汇量越来越丰富,对词语的运用也会得心应手,才能画出最美的图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课堂内容安排有些满;教师讲解过多,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鹅教学理念等等。《雪地里的小画家》课标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儿歌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租房提前解约正式协议模板
- 2024常年物资采购协议范本
- 2024年舞台搭建项目专用协议协议
- 2024家庭水电安装项目协议范本
- 2024年化建筑砂浆采购协议范本
- 2024年活鸡买卖双方权益保障协议
- 2024建设项目用电合作协议
- 2024年学生违纪行为处理协议
- 2024水电项目专用材料采购协议范本
- 2024年设备采购协议模板2
- 2024年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六三制)科学全册知识点
- 小学数学计算专项训练之乘法分配律(提公因数)
-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童年》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四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 “模拟法庭”在高中法律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
- 课程设计 基于电阻应变片的S型称重传感器设计
- 高三地理一模成绩分析
- 赴美国自由行旅行英文行程单模板(面签必备)
- 中医真实世界临床研究技术规范(草案)
-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 省市相关房改政策文件.doc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