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爱莲说教案范文汇总五篇爱莲说教案范文汇总五篇爱莲说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知识和才能】可以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进步文学鉴赏才能。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四、教学手段PPT展示五、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结合学生答复,引出莲花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周敦颐(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拓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阐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阐述道理。2.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2)老师范读;(3)学生齐读,感情充分,声音响亮,精神饱满;(三)研读课文,深化体会(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四)迁移拓展(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妙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一样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五)作业小结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欢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爱莲说教案篇2设计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他们着眼全篇,品读结合,美文美读。让他们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气氛中感悟莲花的形象美,从而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和情操。教学目的1.美读、品读、背诵全篇。2.感受莲花的形象美。3.学习古人高洁傲岸的品质和情操。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妙品质,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课前准备莲花图、采莲曲等多媒体课件授课类型:赏读课教学方法:美读、品读、诵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师生互动,猜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谜底:〕2.多媒体播放赏心悦目的莲花图、采莲曲。3.师:荷花,被誉为“花中仙子”,又名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周敦颐的《爱莲说》,感受莲的高尚品格。二、出示学习目的1、齐声朗读。2、用心感悟。三、读文见义,整体感知1、释题、简介作者〔学生结合课文导读答复后,师补充强调: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议论也可叙事〕2、指名朗读课文,学生随时点评,老师适时指导3、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重点字词的读音及相关句子的节奏4、师生交流字音、节奏5配乐自由朗读课文6跟读录音,感受句子的节奏及语气的缓急轻重6、齐读。〔男女分组朗读,男同学一句女同学一句〕四、含英咀华,疏通文意1、小组合作探究:组内分工,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2、探究成果展示交流五、熟读精思,感受文章主旨1.找出描写莲高尚品质的一句话,并品读。2.结合莲花图,找出描写莲花的七个短语分别填入绽放的花瓣中,并感悟各写了莲花哪一方面的美。3.看莲花图,听采莲曲,在图画美、音乐美的气氛中,感受莲花的美妙形象。4.感悟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感悟、讨论、交流〕5.作者对莲的描绘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答复后,老师点拨托物言志的写法〕6.作者以花喻人,试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她们都象征了哪些人?〔学生畅所欲言后,老师点拨:隐逸者——逃避现实;富贵者——追求荣华;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清白正直〕7.作者写“莲之爱”的同时又写了“菊之爱”、“牡丹之爱”,用意何在?〔学生独立考虑、答复后,老师点拨:菊,正衬;牡丹反衬,更加突出莲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8.在音乐的旋律中,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尝试背诵全篇。六、回忆内容,拓展进步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你喜欢什么样的花草树木?为什么喜欢?请用“我爱,因为她”的句式说一句话。〔例如:我爱梅花,因为她不畏风霜,高洁傲岸。〕七、联络自身,总结收获学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到了什么写法?〕八、板书设计:完好的莲花图,绽放的花瓣承载着写莲的七个短语。爱莲说教案篇3【学习目的】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情景导入,明确目的。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我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假如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2、解释加点的词语。有仙那么名〔〕往来无白丁〔〕无案牍之劳形〔〕得意者甚蕃〔〕不蔓不枝〔〕花之君子者也〔〕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3、“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发觉到。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本之花,得意者甚蕃〔〕〔3〕无案牍之劳形〔〕〔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翻译下面句子。〔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课堂研讨展示组内交流展示,互相检查是否都会。〔1〕“陋室”的主人是个粗俗低下的人吗?〔2〕从文中看,刘禹锡笔下的“陋室”终究是不是陋室,为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3〕《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质。全班展示,打破难点,老师点拨。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的作用是什么?〔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境深远,体会两文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当堂反应】〔一〕课内语段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翻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人?3.理解填空。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③从上下文连接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什么?4.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那么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那么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二〕课内语段阅读《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以下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找出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说明了自己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的生活情趣。这两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4、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教案篇4爱莲说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2、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3、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把握短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解决文中的字词、句。2、老师作好点拨、引导、纠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莲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柳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殊不知莲还有高洁的象征呢,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二、解题。“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三、简介作者。周敦颐(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拓—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四、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课文(配乐朗读),提示学生读准以下字音。甚蕃(fān)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不蔓(màn)不枝亵(xiè)噫(yì)鲜(xiǎn)有闻2、结合注释,讲解课文。3、整体感知学习第一小节(1)作者本来是写莲,起笔却写了些什么?“水陆草本之花”——一切“花”、注意“草木”指草木科、木本科。“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牡丹”句。自:从。世人:当世的人,指社会上的多数人。甚:很。这样,就更突出我的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2)莲花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不妖不艳,清正廉洁,白的象珍珠,红的象红宝石,出生在一片污浊的泥塘中。(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莲花的得意呢?请同学们用书中的话答复。出淤泥而不染(沾染)“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濯(洗涤)清涟而不妖“在碧波荡漾的河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不因污浊或优裕的条件而丝毫改变自己的本质。(4)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莲具有怎样的品质?坚贞、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间是贯穿的,而外部挺直不弯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权。蔓,枝,动词。这句话表现了莲的什么品质?正直“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远,而且在远处更加觉得花香的纯洁和清谈。“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高地干净地直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欣赏,却不能让人轻慢地玩弄啊。植:树立。亭亭:高高屹立的样子。这里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清纯端庄(5)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喜欢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了高洁的品质。那么作者仅仅是说明自己对花的爱好吗?“说”是一种文体,一种或议论或抒情的文体,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第二段,考虑本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学习第二小节(1)学生自读第二段后答复:议论“谓”:以为,认为抒情“噫”:唉,叹词(2)作者说明自己看法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隐逸者]以花喻人,通过所爱之花的品质,看出爱花之人的性格。富贵者—君子作者自比君子,也确实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为官期间,敢于直言,坚持已见,清正廉洁,博得了人民的赞扬。(3)“噫”作者感慨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清高的隐士太少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反问。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感慨。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4)“宜”应当作者真的认为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是应该多的吗?“宜”是反语。嘲讽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污浊。4、讨论体悟(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理解: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那么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妙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得意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说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5、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理解:①排比(如第⑤句);②比喻(如第⑤句);③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反问(如第⑧句)。6、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理解:散句和骈句交织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五、背诵全文爱莲说教案篇5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3.请再次朗读课文。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保密协议书编写技巧
- 物业租赁代理费用基金合同
- 股权代持入股合作协议书
- 2024购销合同协议精要
- 二手电动自行车转让合同
- 2024版企业技术成果保护协议
- 影视作品制片权许可合同
- 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示例
- 2024年设立股份公司资金注入协议
- 七年级地理上册-5.1-世界的人口教案-商务星球版(1)(2021学年)
- 《婴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评价》习题库 (项目三) 0 ~ 3 岁婴幼儿语言发展观察、记录与评价
- 英语漫谈胶东海洋文化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 环保产品管理规范
- 幼儿园:我中奖了(实验版)
- 赵学慧-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教案
- 《世界主要海峡》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螺旋果蔬榨汁机的设计
- 《脊柱整脊方法》
- 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商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