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阅读欣赏试题的特点科教版1_第1页
把握阅读欣赏试题的特点科教版1_第2页
把握阅读欣赏试题的特点科教版1_第3页
把握阅读欣赏试题的特点科教版1_第4页
把握阅读欣赏试题的特点科教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把握阅读欣赏试题的特点本周教学内容:把握阅读欣赏试题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阅读欣赏试题的特点。难点: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欣赏水平。预习辅导:上次预习从整体上介绍了第五册教材的特点,就是说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在初中一、二年级已基本完成,初三是一个综合复习、强化训练的学段。这样安排也是适应初三年级的特点,一是学时较少,到明年6月即将参加中考,有些课讲的少练的多,甚至以新带旧,归纳学过的知识。大部分学校采取提前结课的办法迎接中考,于是提前补课,打乱了教学计划,因此,初三的“同步教育信息”也要适合这一特点,首先借助第五册有关课文,归纳复习有关知识,然后要面对中考,研究有关试题,强化综合训练。总的想法是:针对教学的弱点,结合中考的试题亮点,对试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总的趋势讲,中考语文试题基本分三大块: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答题失分的主要是阅读和写作。阅读题失分又往往是记叙文中的开放型试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现代文的阅读题作具体分析辅导。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取范围及特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取主要来源于课外报刊及其相应的读物,注意选名家名篇。比如2003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试题中选了季羡林老先生的《月是故乡明》作为阅读材料。南京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材料选自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精品》,题目是《丁香赋》。江苏省南通市2003中考语文阅读材料选用了杨振宁写的《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节选)。江西省2003年中考语文阅读材料选用了罗兰的《垂钓》。吉林省2003年中考语文阅读材料选用了李国文的《境界》。山西省2003年中考语文阅读材料选用了冯骥才的《捅马蜂窝》。广东2003年中考语文阅读材料选用了王蒙的《漫游这个世界》。苏州市2003年中考语文阅读材料选用了陆文夫的《人与城》。桂林市2003年中考语文阅读材料选用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无锡市2003年中考语文阅读材料选用了席慕蓉的《燕子》。湘潭市2003年中考语文阅读材料选用了汪国真的《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等等。这样,就保证了选文的典范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无论是理解、感悟、欣赏、比较,都可以同课内学过的文章相参照。课外选文的特点是篇幅短,时代感强,突出人文精神,文化内涵丰富,符合中学生的阅读口味,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阅读试题的形式及特点。阅读试题的形式以简答思考题为主,适当有填空、注音、解词、选择等题型。这些试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越来越突出阅读的实质,比如阅读的方法、习惯,阅读的感悟理解和过程等,逐渐淡化文体之类的死知识,强化对文章内容的感知理解、欣赏评价。比如上海市在现代文阅读中根据选文这样一句话:“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拟出了下面的试题:你读过“韩柳欧苏”的作品吗?请写出一位文豪和他的一篇作品。这一题没有死扣文体知识,而是就文章涉及到的四位文豪,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文积累的知识,由现代文阅读拓展到文言诗文的阅读。因为这四位文豪的作品在初中阶段都学习过,对这些名家名篇应牢记在心。不能不说这是阅读考查的一个亮点,联系学过的课内文章是那样顺其自然,是那样轻松地把考点放在同一起跑线上。(2)开放型试题增多,不设唯一答案,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学习个性,展示个人才能,符合阅读规律。阅读的结果因人而异,因理解的角度不同,感受不同,悟出的道理自然各异,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都属阅读的正常规律,因此,开放型试题增多,没有唯一答案,给学生阅读提供了自由空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比如上海市现代文阅读拟了这样一道题:第(4)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道题紧紧联系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去理解选文有关内容。课外阅读因人而异,有人喜欢鲁迅的作品,有人喜欢沈从文的作品,有人喜欢小说,有人喜欢散文,因此所举的例子自然是五花八门,怎么能要求统一答案。然而,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举出课外阅读的作品。选择的空间是宽泛而自由的,远远比死限在某一作者某一作品,让千百学生去作出统一答案要好得多。比如这个题这样拟:第(4)段中说:“……”。请你就XXX的XX文章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有很多考生没有读过XXX的XX文章,举例又从何谈起。(3)创新型的试题不断涌现,体现语文考试改革的特点。仔细分析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可归纳出以下几种创新型试题:自拟自答型。近两年来有些省市专门选一段阅读材料,要求考生读后自己拟题,作出答案,我们称它为“自拟自答”型的试题。这样的试题完全符合阅读规律,体现了阅读要读出问题,并能自己解答的特点。过去是别人问考生答,难免问与答出现脱节。你要问的也许考生不认为是问题。而考生读出的问题你也许未必想到。所以自拟自答是检验阅读水平的好办法。尤其是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两年来都专设这一考项。2001年选了说明文《人间长虹--赵州桥》,可以同课文《中国石拱桥》中的赵州桥作比较,思考起来有参照物,拟题自然方便。题目是:“阅读下文,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自主命题并作答。”然后提出4点具体操作要求。2002年又选用一段议论材料:《人生的认识》,其题目形式,要求和2001年一样。也有的虽然没有专设拟题这一项,但在阅读题中也有体现,比如南京市设了这样一个题:“认真阅读本文(《风不能把阳光打败》,作者毕淑敏),任选一个角度(如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等),自拟一道试题,自己解答。”然后提出3点操作要求。联系实际型。联系实际包括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本地区的实际等等。比如2002年北京海淀区在说明文阅读中谈到人工降雨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拟出下面的一道题: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4月5日北京降下了入春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北京晨报》记者获悉,雨前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人工增雨。据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介绍,他们接到4日夜将有小雨的天气预报后,在北京西部上空进行了两架次飞机增雨作业,使用液态氮400升。同时,还采用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的方法进行增雨作业,共施放碘化银焰弹56枚。据了解,昨天北京市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超过12毫米,达到中等雨量。经过此次人工增雨,北京市的旱情已大为缓解。(1)联系上面说明文第(4)段的内容来看,北京4月5日雨前进行人工增雨,使用液态氮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使 ;使用碘化银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够 。(2)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人人都在谈论天气,但没有一个人能对它有所作为。”读了上面的说明文和短消息后,你是如何看待马克•吐温这句话的?(答案不超过50个字)这道题很有一点“戏中戏”的味道,在说明文阅读中又引出一则消息,然后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拟题作答。这则消息又突出了北京地区的实际,对这场雨每个考生都有所感触。同时就两段文字又引出马克•吐温的一句话,又让考生联系阅读的实际作答。不能不说命题者的妙手偶得,为语文命题开阔了一块新天地。研究探讨型翻阅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一些有分歧意见让考生作答的题,我们称它为“研究探讨”型试题。比如辽宁省2002年中考阅读《藤野先生》选段,拟了这样一道题:“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有人认为是怀念藤野先生,有人认为是反映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人认为二者兼而有之。--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本来,命题者最忌讳有分歧的题,因为答案不统一。见仁见智各有其理是阅读一大特点,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答案各异,这类探讨研究型的试题,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方向,也符合新课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说应该提供“研究探讨”型试题走进中考语文试卷。实际应用型。实际应用是指在学习、生活中有应用价值,能具体操作,把动脑同动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积累中创新。能体现上述精神的题就可称为“实际应用”型试题。比如2002年辽宁省中考阅读中有这样一道试题:结合选文,填充下面的读书卡片(其中“内容摘要”一项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选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卡片”图略)哈尔滨有关于噪声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统计表格,要求考生读图表回答问题。南京市有关于人的多重智能与职业种类关系的统计表,也要求依图作答。这类题在学习、生活中经常应用,应该会读图表,会依据图表归纳问题,不仅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积累资料,开阔视野,有益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开拓延伸型。开拓是指对阅读材料有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拓展阅读视野,开掘阅读深度。延伸是指由课内到课外,由此材料到彼材料,等等。比如2002年辽宁省阅读小说,根据材料拟出这样一道试题。“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引用了斯威夫特《杂感》中的名言。斯威夫特是英国18世纪著名作家,他创作的小说《格列佛游记》共分四卷,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中三卷的主要内容。”此题是由阅读材料中的一句话,引申出其作品,回答其内容。此题意在考查阅读视野,是否读过《格列佛游记》这本小说。这是“开拓延伸”型试题的一种形式。欣赏评价型。运用探究和创新精神欣赏评价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是近年来中考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这样的考查不仅符合新大纲要求,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中考阅读考查的一个亮点。欣赏评价型的试题也属开放型试题,比如对诗词的欣赏评价,对作品中人物的欣赏评价、对作者观点的分析评价、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欣赏评价等等,都是见仁见智,没有统一答案的,主要看理解的是否深刻,有无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仅考查对选文的感知理解,也考查了文化修养、知识积淀与运用等人文素质。面对这样的试题,要求我们平时在阅读中要学会用感情读书和学会阅读中的思考。2003年全国各地市中考语文试题中,明确提出欣赏、评价的试题呈上升趋势,现摘录如下:(1)北京海淀区:记叙文《夏日原野上的追赶》第19题:品味第(9)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语境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南京市:记叙文《丁香赋》中第12题:品味下面的句子精彩之处(任选一句)..<1>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2>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3)陕西省:古诗词《渭城曲》欣赏。“积累和运用”第5题阅读下面一首古诗,按要求赏析填空。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 的图景;后两句中一个“ ”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4)福州市:“语言积累和运用”第3题的第(6)题,赏画的意境,写出画中包含的诗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讲究“画中有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最能揭示左边这幅画意境的两句诗是: (5)江西省:阅读古诗文《旅夜书怀》中第18题: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6)山东省:记叙文《野菊花》中第22题:从(7)(8)(9)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7)河南省:记叙文《选择》中第10题: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山西省:文言文《五柳先生》第11题:《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诗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9)苏州市:记叙文《<枫桥夜泊>》新解质疑》(节选)中第16题:下边是沈德潜的《枫桥夜泊》,与张继的《枫桥夜泊》相比,你喜欢哪一首?请简述理由。(10)甘肃省:古词《渔家傲》第18题:对词欣赏有误的一项是:(11)贵阳市:歌词《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常回家看看》第33题:上面两首歌词的内容、主题、创作手法及风格各异,请任选其中一首,从文学欣赏的某一两个角度,谈谈你喜欢的原因。类似上面的欣赏评价型试题,还有许多,这里就不再列举了。3.把握阅读的规律,是提高阅读水平的关键。阅读不仅要用眼睛读,而真正的阅读是要用感情去读,也可以说不动感情不读书。用感情读书一要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二是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任何一篇作品,作者都倾注了喜怒哀乐的感情,阅读时借助文字语言,流进作者的心田,使读者或憎或爱,或悲或喜。例如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一文,你对作品中的老女人有何看法,就有感情蕴含其中了。为什么我们读书常有拍案叫绝或偷偷落泪的现象呢?这是作品感染的结果,对于读者来说也就是动了感情,产生了共鸣。用感情阅读,就是要使自己进入角色,诱发自己相似的经历或遭遇,寻找感情的共鸣点。例如一位失去母亲的孩子去读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就会引起自己对已故母亲的回忆,寻找感情的共鸣点。除了直接的感情因素之外,也可用间接材料去诱发感情。例如学习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可借助来自老山前线的英模报告团讲的一些材料,加深对课文的全面理解,把握作者的情绪,调动自己的爱憎感情。在我们阅读的作品中,天文、地理、自然、历史、政治、经济、风土人情、世俗习惯等一般知识,在你眼前展现一幅有声、有色、有味、有情的立体画面,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再去观察、辨析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发现书本上或文章中没有而别人未曾发现或未被认识的新东西。阅读中这一联想、想象的过程,同春蚕吐丝颇为相似,蚕加桑叶不是等于蚕和桑叶,而是等于蚕丝。这蚕丝则是春蚕用生命的汁液融化了桑叶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物质。读书何尝不需要生成一种“新物质”,这仅仅是储存起来的死知识。当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会由山想到泰山、黄山,华山、进而想到泰山日出、黄山劲松、华山古道;由水想到长江、湖泊、大海,进而想到长江三峡,青岛湖水鸟,海上的航船等。这样一加一则不只是等于二,而是等于三,乃至四、五了。阅读不仅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即阅读的核心--理解和思考。也就是说读书要读出问题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思考、消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经过读者阅读时的思考、联想、综合、分析等思维活动,已将读者的感情、兴趣、理想,以及审美心理深深地渗进了作品中,使所阅读的作品不再是开始读的那个样子,而是有所发展、提高,更富有新意。读书要读出问题来,就是说要从所读的作品中发现以前不曾发现或未被认识的新东西,学会新的观察方法、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激起你一些新的想法,唤起你新的情绪和愿望。阅读时,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对内容、写法、结构,甚至字词,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只是阅读的第一步。阅读中不仅要善于发现作品中固有的一些问题,作品中那些含而不露的问题也不能轻易放过。例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含义深刻,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不这样结尾行不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作品中没有讲出的话,都需要在阅读时联系前面已经讲出的内容,仔细思考、消化,并能拿出自己的观点。阅读中的设疑是思考深入的表现。设疑要展开联想,从知识的前后左右去发现疑点,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其中包括对作品的写法、观点等。例如《第二次考试》一文的主人公,有人说是陈伊玲,也有人说是苏林教授。这样就需要运用有关主题、人物事件等语文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假如作品主人公是陈伊玲,应从哪些方面去表现主题?如果主人公是苏林教授,作品又反映了怎样的中心思想?在阅读时自己应有个明确的态度,将阅读不断引向深入。这样不仅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消化,对发展求异思维也很有帮助。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入乎其内”的程度,还要能从书本中“走出来”,达到“出乎其外”的境地。“出乎其外”是指学习这篇文章能想到已学过的其他文章;学习这种方法能想到另外一种方法;学习这种知识能想到其他学科知识;学习这种文体能想到另一种文体;从书本上讲的情景能想到已感受到的某些情景,进一步想到班内、校内、乃至校外、社会等等。学了《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之后,自然会想到《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或电影,想到作品中虎妞甚至扮演虎妞的演员,进一步想到老舍的另一部力作《四世同堂》;想到解放前的背景,想到抗日战争;由祥子拉车想到鲁迅的《一件小事》中的车夫等等。不难看出,联想和想象,是新旧知识相互渗透的一条纽带,是从书本中到书本外的一块跳板。阅读达到这种境地,写一点欣赏性的文章就能有主动权了。因为阅读是欣赏的基础,没有阅读谈什么欣赏。【模拟试题】A.阅读(一)野菊花陈创(1)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2)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3)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4)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chdng,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5)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6)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7)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8)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he,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9)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ddo,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10)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1)(2)(3)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5)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7)(8)(9)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读完本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选自山东省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二)吃野生动物易患病(1)野味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口福之乐,但其所携带的细菌和病毒也同时危害了人们的健康。(2)食用野生动物为什么会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呢?科学家解释说,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大多生存环境不明,来路不清,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致使带有病毒的野味走上了部分人的餐桌。动物携带的许多病毒、寄生虫多生长在它们的肌肉、血液、内脏中,煎、炒、烹、炸根本奈何它不得。科学实验表明,有些病毒在高温中竟能生存十几分钟,甚至更长,这些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大量繁殖,引发疾病。.(3)专家研究,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共患性疾病有狂犬病、结核病、鼠疫等一百多种。爱滋病病毒最早就来自于非洲的灵长类动物--猿、猴身上。又如蛇,被称为“百毒之王”,除毒蛇自身的蛇毒外,蛇还携带大量病菌、病毒,几乎什么病都得,寄生虫更多。有的老蛇,用手一捋所感到的疙疙瘩瘩,就是其皮肉间成团成团的寄生虫。人们在大啖其肉时,极易被感染。(4)目前SARS病肆虐全球,其首例病人就是广东一家野味店的厨师。医疗专家认为他得病的原因与接触、食用野生动物有关。最近科学家在探寻SARS病源的过程中发现,历来被我国南方及港澳地区视为山珍野味和滋补佳品的果子狸,可能就是SARS的祸首。科学家从深圳某市场上出售的果子狸身上分离出了SARS病毒,经过基因全序列比较,它和人类的SARS病毒的同源性超过99.8%,在29780个核苷酸中不同点只有50到70个。虽然还不能完全肯定人类的SARS病毒就是果子狸传染的,但根据进化原则,基本可以确定,果子狸的SARS病毒是人类的SARS病毒的祖先。(5)真没想到,被人们喜食的野生动物,竟给人类带来了这么多疾病!因此,为了我们美丽的地球,为了.人类宝贵的生命,请不要食用野生动物。第(2)、(5)段加点的两个“竟”字除了“出乎意料”的意思外,前者还强调了 ,后者还强调了 。读了此文,你对蛇被称为“百毒之王”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1)说明内容: (2)说明方法: 你认为应该如何制止那些滥捕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请分别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不少于30字)(选自河南省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三)学会欣赏(1)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两个妈妈聊天,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却忘了应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同学取得了进步,期待你的赞许,你却漠然以对……人们总是太吝啬对别人的欣赏。(2)其实,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你所付出的只是几句赞誉,几下掌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但别人会从你的欣赏中得到欢乐、鼓励和信心。有了欣赏,即使平凡山水、野花小草,也可悦人目;简单言行、淡淡情意,也能暖人心。(3)欣赏,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心正眼才正,才能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心善行才善,才能在与人为善中给人快乐,给己快乐。(4)欣赏,需要真诚与宽容。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才能真实地接纳一切真、善、美。有人赏物易,赏人难;有人赏远离自己生活之人易,赏身边之人难;有人乐于自我欣赏而不屑于欣赏别人……这些病态的欣赏,皆因心灵的本质失去了固有的洁净明澈。.......(5)欣赏,需要一种宏伟的气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为。以赏花为喻:有不惜掏钱买花却疏于培育以至花儿香消玉殒者,有见花美而心动继而动手折之者,还有徒羡美艳外表而心仪于罂粟者……种种变味的欣赏或源于狂热冲动,或源于自私浅薄。使人获益不多,受累遭害不少。(6)欣赏,需要智慧。透过欣赏之物,可以窥见欣赏者的品位及情趣,超脱凡俗的纷扰,以小见大,于细微中窥见生命的真谛,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可见大精神。与常见之美面对,便享有故知重逢的欣慰;与罕见之美面对,则拥有相见恨晚的惊喜。即使身处荒漠绝域,亦能欣赏到常景常物中难得体味的孤独苍凉之美。(7)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从第(4)段看,加点的“固有的洁净明澈”指的是 ,要想保持这“固有的洁净明澈”具体应该 。(用文中语句回答)从全文看,文章开头所举事例有什么作用?概括第(5)段的论证思路,填空。亮明观点一从全文来看,真正的欣赏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第(6)段画线句子让你联想到了唐代诗人的哪句诗?(选自河南省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B.作文题目: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对于镭的发现者居里夫妇,英国皇家科学协会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向他们颁发了享有世界声誉的戴维金质奖章。但是,客人们却发现,在居里家里,这金灿灿的奖章竟成了他们女儿伊伦娜的玩具。“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给孩子玩呢?”客人不解地问。“我是想让孩子知道,荣誉就像玩具一样,只能玩玩而已。如果让孩子躺在父母的荣誉薄上,他们将来就会一事无成。”居里夫人说。对待荣誉,品格不同的人会持有不同的态度:谦虚的人会尽量躲避它,而爱慕虚荣的人极渴望得到它;勇于进取的人将之抛于脑后,而目光短浅的人则会躺在荣誉上一事无成。请以“如何对待荣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字数在600字左右。提示:构思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活动,是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综合运用,也是文学修养、思维修养、个人品质的综合体现,是前面讲到的审题、文体、拟题、立意、选材、结构等环节的一个整体综合。构思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伴随每一个环节逐步成熟于心,最后得出一个满意的结果。比如审题时,自然考虑到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其中的“怎样写”就含有构思的眉目,但很不成熟。在考虑文章的选材和结构时,“怎样写”的问题就摆到了前面,于是开始构思。当考虑材料的取舍、层次的安排,采用什么表达方法等问题时,构思趋于成熟。话题作文的过程首先要吃透话题精神,根据话题确定采用的文体,根据文体确定题目,然后确定中心、选取材料、安排结构,最后梳理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入构思阶段。有时有了构思,但写作过程有可能改变原来的构想,而是顺着新思路发展,这也是正常的写作现象。比如“如何对待荣誉”这个话题,是每个人应该面对的热点话题,然而居里夫妇居然把荣誉当成孩子们的玩具,无论从对待荣誉的态度上,还是教育子女的方式上,都给人许多思考和启迪。写记叙文如何构思?写议论文又怎样构思?都取决于每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平时的写作习惯。参考样文:荣誉病毒

奚兴最近在M小学里,突然流行一种奇怪的病毒,每当考试成绩公布后,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会被传染上。更怪的是被病毒感染的学生,大部分成绩都大幅度下降,而只有少数几个幸运的,成绩居然更加优秀了。这可令学校的同学们个个人心惶惶,生怕被感染。最着急的还是学校校长啊,前些日子刚进行了期末考试,学校的整体情况不尽如人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