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长沙县人民政府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城市发展目标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 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第五章 县城性质规模与规划空间层次第六章 县城总体布局第七章 居住用地规划第八章 公共设置用地规划第九章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 地形地貌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第十一章外围生态圈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二章景观风貌与城市形象规划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第十四章城市给排水规划第十五章电力信息工程规划第十六章燃气工程规划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第十八章县城综合防灾规划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一、现状概况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省会长沙市的东郊,毗邻株洲市、湘潭市、浏阳市、汩罗县、平江县等市县。湘江从其西境流过;京广铁路纵贯南北,107国道、319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从其境内通过;黄花国际机场坐落于该县黄花镇。长沙县总面积1997km2,其中耕地73.74万亩,林地135万亩,水面14.2万亩。全县辖20个乡镇,495个居民组及村民委员会,总户数22万户,总人口73.6万人(不包括在长沙县工作、户口不在长沙县的4.73万人)。至2001年底,县城人口规模已达6.3万多人,用地规模已达到15km2(其中工业区面积5.14km2)。长沙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东汉祝良、三国桓阶、书法家怀素、教育家李文照及被章太炎先生誉为“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革命家黄兴等,一个个都光照青史,名垂千古。县内更有“六朝遗庙”陶公庙,及河图观、铁炉寺、龙喜故城址、常丰故城址、宋明窑址、仙人石、飘峰塔、左宗棠墓等历史遗迹,有黄兴故居、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革命纪念地。本规划区属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16.7〜17.38℃,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9.5℃,年均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5275℃。年降水量1287.8〜1422.0mm,全年日照数为1677小时,无霜期275天。本地区地处湘江河流冲积IV级阶地,地貌形态为低丘垅岗,地形波状起伏。因长期流水侵蚀,冲沟较发达,多为“U”型开阔谷地。规划区内呈树枝状分布的多条垅沟及大小的水塘是降雨期地表水径流发达的地域。区内普遍为第四纪地层所覆盖,下伏为第三系地层,地层结构简单,层序较清晰,区内分网纹状粉质粘土、砂砾石层和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软弱层两个工程地质层。长沙县城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东、北、西三面环山,地势由北、东、南逐渐向西南倾斜,构成一个不规则的“畚箕”形态。境内岗地、平原、山地、丘陵、水面五类地貌齐全。县境内矿产资源有花岗石、矿砂、石灰石等非金属矿和钻土、锯、钽、铜等金属矿。长沙县历来是湖南省主要的产粮区。近年来,长沙县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市化建设,特别是1996年长沙县城迁址星沙后,大力发展招商引资,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2001年国民经济资料统计,全县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40.0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5%;农业总产值28.78亿元,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比上年增长5.2%;财政总收入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5元,比上年增长6.9%。全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8.6:54.2:27.2。小城镇已成为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县域内的乡镇企业均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187.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8%,小城镇已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源。区内经济密度为7104万元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43568元。二、历史沿革全县自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设立41个建制乡镇。全县小城镇建设从80年代开始起步,80年代中期仅有榔梨一个建制镇,80年代末发展到5个建制镇,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6年长沙县县治由长沙市潘家坪搬迁至星沙镇,结束了长沙县历史上有县无城的历史。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现在全县辖15个建制镇,5个乡,495个自然村。第二节规划背景及上版总体规划内容与实施情况一、规划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的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我国加入WTO后带来的国民经济多元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等,都使长沙县处于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变数较大的环境之中,既面临大机遇,也面临大挑战。特别是我国“十五”时期将全面实施既定的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开发、城镇化等发展战略,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金融政策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等改革政策,从而为长沙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较为宽松而有序的良好发展环境;同时,全国各地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将更大地激活和扩大国内市场,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1992年以来,随着长沙市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带动了长沙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人口在十几年中加速聚集,城市规模迅猛扩大,到2001年底,县城人口规模已达到4万多人,用地规模已达到12km2(其中工业区面积5.14km2)。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越来越大,原有的规划区范围内,几乎没有了发展的余地。同时,由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把长沙县县城纳入了总体规划的范围,把长沙县作为长沙市“一主二次”发展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必然为长沙县县城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因此,长沙县人民政府为抓住城市发展的新机遇,促进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对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实现建设21世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设施完备、交通便捷、管理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二、上版总体规划内容与实施情况开发区的总体规划是1992年由湖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1997年由长沙市规划设计院对92版总规进行了修编,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基本形成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型城市。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一)上版总体规划内容1、城市性质长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科、工、商、贸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性的现代化综合性的经济开发区。2、城市规模近期: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10.5km2,人口10万人;中期: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12km2,人口12万人;远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5km2,人口15万人。3、用地发展方向主要向东面山地丘陵发展。4、建设用地范围西至老107国道,南临马泉组团,东至新规划的外环线,北至松雅河、月形山,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5km2。5、规划结构规划构筑“两轴三区”的结构形态,即80米宽道路由北向南连接行政科研、商住经贸、工业三个中心;60米宽道路由西向东贯穿开敞绿地、行政办公商贸、公园绿地、科技园四个中心,两条轴线强调以绿色空间取得有机联系,形成绿绕城厢,城中泛绿的花园城市形态特征。6、功能分区319国道以南为工业园区用地;319国道以北中部和西部为商住经贸、行政办公、居住;东部为科技园用地,整个用地结合现状自然山地均衡布置六处公园,并与城市主干道内的绿带有机结合,形成点、线、面的绿化系统。(二)上版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1996年元月30日长沙县县治搬迁星沙开发区,打破了原开发区以经济技术产业为主体的规划格局,星沙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长沙县委县政府及时地提出了对92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长沙县总体规划自1997年重新修编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这几年来,城市各项建设项目逐步实施,各个方面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座现代化新型城市已初具规模。1、规划实施情况大致如下1)依据该规划,组织编制了长沙县交通网规划、长沙县城乡绿化一体化总体建设规划、长沙县县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等20个专项规划和黄兴环保工业园等多项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了长沙县城工业布局和新区的开发建设。2)按规划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星沙大道、漓湘路、金华路、开元路、黄兴大道、京珠联络线等相继建成拉通,新建了长途汽车站、货运市场、月形山立交桥等大型公用基础设施。3)按规划加大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力度,新建了星沙污水处理厂、110KV高压电力线改线、100KV星沙北变,天然气门气站等一批重大基础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设施。4)按规划新辟了文化公园、中心绿化广场,预留了三处公园用地,腾飞岛休闲旅游区正在启动。2、上版总规存在的问题1)上版总规对城市化进程预见不足,在上一轮长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长沙县县城规划到2010年城市人口10万人,规划面积控制在12.0平方公里,其规划范围为西至京珠高速公路,北至松雅河,南至梨江路,东至东四线。而根据最新测绘数据,长沙县县城至2001年,实际规模已经达到12.0平方公里,另从当地用地统计报表分析,1997年至2001年5年时间内共新增城市建设用地3.41平方公里,平均每年68.35公顷,现在12平方公里控制范围内已无地可用,发展空间的制约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土地供需矛盾极为突出。客观上,上版总规已失去了对县城建设的指导作用。2)上版总体规划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规划中城市向东的扩展性不强,东西向道路向东伸展考虑不够。3)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319以南为工业园区用地,319以北为办公居住用地的规划结构过于单一,不适应长沙县城的大规模发展,不利于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发挥。三、规划修编的必要性(一)国家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要求调整城镇规划理念1、经济体制转轨93年以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明确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给城镇发展建设带来了全新课题,计划经济模式下,城镇规划行为基本上属于政府对城市社会经济计划所进行的空间安排,而市场经济一方面要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与引导,以克服市场行为的盲目性、自发性、狭隘性与短期行为心理,另一方面又要求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培育对市场经济的适宜敏感度。2、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刚踏上经济快车、人多地少、人均资源贫乏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1994年3月,中国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宣布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国家21世纪的发展,1996年全国第四次环保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明确提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与科教兴国并列的两大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城市建设不能只顾眼前或近期利益,城市规划应从长远着想,城市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等方面必需达到最优协调。3、加速城市化的趋势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走过了一段十分坎坷的历程,1978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变化,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城市经济集聚效应的增强,促成了我国城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市化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的这列城市化快车终于在本世纪未启动了,但它的车厢里挤载着十亿人口,担负着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安排以及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造成的城市职工下岗、再就业的双重压力,中国的城市化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城市发展如何面对如此沉重的现实,这是城市规划与发展应该研究的新课题。(二)省市域跨世纪规划战略的构架,促使长沙县县城在区域发展中重新定位。1、湖南省“一点一线”发展战略湖南省委省政府进行跨世纪的蓝图设计时,确定了“一线一点”的经济发展战略,“一线”是指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洲六市相连的一条线;“一点”指长沙市。长沙县县城是“长沙”这个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2、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规划构想长株潭三市俗称“金三角”,两两相距不到50公里,是全省乃至中国中南、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群。为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实施三市经济一体化,目前三市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网络和环保五个专题规划已陆续出台,远景三市核心区将形成以湘江和现京珠高速公路为双轴的南北向带状组团式结构,长沙县县城是京珠高速公路轴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3、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一主二次”的发展战略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送审稿),长沙县作为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主二次”(“一主”是指长沙市主城区,“二次”是指长沙市的两个副中心:河西新城和星马新城)结构中的城市副中心,作为长沙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沙县县城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星沙镇作为长沙县县城所在地,同时也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定的高新产业基础,如三一重工、光南摩托、LG曙光、远大空调等。规划作为高新科技产业、航空产业、综合贸易和出口加工产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区。长永高速公路以北,利用现有公共设施,建设市级融市级副中心;长永高速公路以南,远大路以北,规划为大型电子、生物工程等新型工业区,以外向型、高档次、集约型的发展策略为主。(三)县域经济社会及县城建设的实际,期盼着一个满足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县城总体规划长沙县新县城建于1992年8月,建城9年来,已完成基础设施总投资12亿元,实现了水、电、气等七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全区共签订招商项目312个,投资总额达129亿元,其中三资项目53个,合同利用外资8.82亿美元,累计到位外资3.1亿美元。引进企业99家,其中三资企业41家,内资企业58家。形成了以LG曙光、三一重工、光南摩托、长海数码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企业群体。到2000年,区内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72.51亿元,实现利税21.98亿元,出口创汇4758万美元。县城内骨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干企业2000年产值达22.3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06年骨干企业的产值将达160.5亿元,分别为三一重工有限公司60亿元,年平均增长40.2%;金利彩印公司产值6亿元,年均增长8.4%;LG曙光产值50亿元;维一长城公司产值10亿元;光南摩托公司产值5.5亿元,年平均增长25.6%;力元新材料公司产值4亿元,年均增长24.0%;娃哈哈长沙公司产值5亿元,年均增长20.9%;望新集团产值10亿元,年均增长18.6%。长沙县县城已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定将更加凸显。因此,亟需一个与之发展速度相配套的、满足新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一轮总体规划来指导其建设与发展。四、规划修编重点(一)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战略进行城市产业发展研究,确定长沙县县城的功能定位、总体发展目标,提出城市发展战略。(二)科学论证作为长沙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副中心一一星马新城主要组成部分星沙镇的环境容量、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三)在县城用地发展条件评价的基础上,构筑县城远期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并制定各项用地布局规划。(四)适应近期建设的需要,尽快制定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布点规划。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城市发展目标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一、结合建设部提出的“高质量的环境,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服务,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四高”要求,以人为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维护城市特色可持续发展,把握市场经济规律,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精心设计,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构筑县城新世纪的发展蓝图,为长沙县社会经济发展拓展战略空间。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发展关系,实现县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三、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以集约用地、节约资源为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确定县城空间发展形态及城市用地格局,将长沙县城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交通方便、文明卫生、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通变创新、突出重点、强调特色,通过充分挖掘县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特色,提高城市感召力,加速资本积累,促进城市全面快速发展,努力把县城建设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业型城市。五、满足现代都市生活的文化需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提高,充分展示以湖湘文化为突出代表的传统历史文化底蕴,重塑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构筑新兴的现代产业群,营造浓郁的都市文化氛围。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第二节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他有关法律;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其他有关国家标准;三、《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四、《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1998);五、范围内及周边已批已做规划。第三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目标一、优势分析1、自然条件优势长沙县属丘陵地区,自然条件相当优越,长沙县历年来作为重要的产粮区,《史记》有“长沙,楚之粟地”的记载。县城北靠捞刀河,南倚浏阳河梨江,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保,使之基本保持了“山在城中,城在山中,青山掩映,绿水蜿蜒”的美感,利于形成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型城市。2、区位交通优势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省会长沙市东郊,毗邻株洲市、湘潭市、浏阳市、平江县、汩罗市等市县。区位条件极为有利。湘江从其西境流过,京广铁路纵贯南北,107国道、长永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从其境内通过,黄花国际机场坐落于该县黄花镇,这些均为长沙县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上的强有力支持。随着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三市的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比重日趋增大,也使三市的内联强度日益加大,辐射力日益明显,而作为长沙市卫星城的星沙,借此优势将得到快速发展。3、基础设施优势长沙县星沙镇始建于1992年8月,建城9年来,已完成基础设施总投资12亿元,实现了水、电、路、气等七通,具有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利于县城的后期发展。目前,区内主次干道已拉通20条,总长60公里,6座大型跨线桥已竣工通车;已完成12.84公里架设铁塔33座的三回超高压线路的改道工程,2个110KV的变电站已投入使用,目前区内日供电能力已达240万千瓦时;2座日供水10万吨的自来水厂已投入运行;21层高装机容量为10万门的程控大楼已竣工,现已开通6千门程控电话,实现了与156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联网。4、经济结构优势由于县委县政府在招商引资上切实采取“效益好,无污染,利环境”的原则,严格把关工业企业和其它企业项目的建设,使区内的经济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同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并形成了以16曙光、三一重工、光南摩托、远大空调、长海数码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企业群体,同时,县内企业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并建成以广电中心为龙头,影视传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媒和旅游休闲业相结合的产业,因此,区内基本摆脱了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经济模式,科学、合理、高效益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长沙县由于所处区位条件的限制,在全国的城郊地区尤其与东南沿海发达的地区相比,尽管主要指标逐步接近,但仍存在一个相当的差距,只有依靠经济全球化大潮和“入世”带来全方位开放的契机,从现实所处的经济高度起步,实事求是地采取可操作性的对策举措,才能抓住机遇、跨越发展。我们今年对不同地区的城郊做了部分典型调查,现搞选部分郊县与长沙县并列比较,以便清醒地看到长沙县已达的高度和存在的不足,这里既有沿海发达城郊也有中部地区的省会城郊。长沙县与部分郊县综合经济比较郊县指标长沙县正定县青岛城阳区北京大兴区上海松江区北京房山区晋江市鄞州区人口(万人)73.944.14353.549.5581.414672面积(km2)1997468535103020191380GDP(亿元)96.749151.662.73130.8984.3279.48170.2人均GDP(元)1310811100353001158.626416103561914223315财政收入(万元)3838217700636785231.81207005000073900185000人均纯收入(元)3435362143815006.5460259775531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61545.520.7招商引资(亿美元)0.7975.77.6344.77(累计)4外贸供货值(美元)9427万870万13.2亿1.1亿10.75亿17.5亿9.7亿二产GDP(亿元)52.418.8593.3821.775.3819.4154.7
二、劣势分析不少单位沿老机场路散乱布置,难以做到用地的集约使用;县城东片路网尚未成形,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县城现有的商业服务设施职能单一,配套不全,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一切都是影响长沙县城迅速腾飞的因素。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接触到各方面来看,无论是省委的要求还是县领导的预期,似乎都是工业化。我们经过讨论和反复思考,建议对战略目标作重大的调整,即:一个目标一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县次一一县域经济和县城经济,三个方面互动并进一一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以工业化为拉动全局的龙头。理由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对大中城市郊区和沿海发达地区提出的要求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江、淅、沪、京、津等地也是这个提法;“工业化”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得一个阶段生发展,相应的从农业社会一工业社会一工业后社会,其实质量是现代化,而且现代化建设无止境,中央要求的是“率先:“基本”。从长沙县看,现代化是包括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镇建设现代化三个方面,从县域经济角度是建设现代化城郊型区域经济,从县城看则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经济。这在理论上合乎逻辑,实践中符合长沙县实际,否则,工业化是三化互动中的一“化”,是手段,同时又是目标,会出现矛盾之处。长沙县的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可表述为:以“入世”和全方位开放为契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机,以省会长沙市为依托,以工业化为龙头,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互动互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用十年左右时间,把长沙县建设成为拥有发达的城郊型高效农业、现代化非农产业、多层次城镇体系、文明、繁荣、富庶、环境优美,多功能、开放式、现代化的城郊经济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总量达到全省地级市中等水平。成为湖南省工业强县、农业强县、(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强县。考虑到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提出的人口300万人、面积350平方公里的规划目标,推算届时势必将长沙县一部分(有可能是县城星沙镇及南部几个较发达的建制镇)划入市区规划,行政是既可能仍保留现有县级建制,也可能改为“区”级建设。因此,有必要将包括开发区在内的县城做一个独立的目标表述为:充分利用“入世”开放的契机,以开发区建设为核心,以引入外来资源为条件,通过资源重组和优势重塑,用十年左右时间,把县城星沙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宜人,经济繁荣发达,以工业为龙头,集工业、商贸、旅游、居住于一体,融城市现代风格和自然风光于一身的现代化、开放型、花园式城区,成为长沙市副经济中心,经济总量居全省级前列。“十五”计划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价计算)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GDP为3~5万,GDP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控制数<15%,三45%,W45%。——农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4%——工业总产值达到285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8000元,年均增长7.6%;——电话人户率达98%,无线寻呼覆盖面达100%,移动电话覆盖面达100%;——到2020年,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70%。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县域发展条件分析一、长沙县的发展现状及条件分析1、农业在转型和结构调整基础上持续增长湖南是农业大省,长沙县历来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县1997平方公里国土资源中,有耕地737250亩。从长沙县的农业发展分析,在农业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开放式发展中出现以下四种发展和变化态势:1)粮、猪两业调精调优。2)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开始起步,城郊农业框架正在初步形成。3)围绕着新兴的茶、菜、花木、奶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铺开。4)开放式农业初露端倪。农业在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1)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生产规模过小、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过低。2)城郊型农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城郊型农业存在着不小的阶段性落差。3)现代化高效农业尚处于萌芽阶段,距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距离。2、工业成为长沙县首要产业并超常发展乡镇企业成为农村主导产业1)开发区成为全县工业化龙头基地2)工业发展向规模经营、行业优化、效益增进的良性运转。3)工业相对集中,形成一区六园的布局。对工业的综合评价为:15年发展、10年超常跨越,长沙县农村工业化已走完了初期创业阶段,为长沙县县域经济奠定了初步的工业生产基础,初步实现了有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工业经济在中部地区和湖南省达到先进水平。但工业经济的总量规模偏小,工业与其他产业间以及工业内部的产业关联度弱,工业在乡镇间分布畸轻畸重并存在结构趋同现象、工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能力弱,工业的行业结构优化尚未完成,这些均有待在新世纪的发展阶段解决。3、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在工业带动下开始起步。全县以开发区所在地、县城星沙镇为龙头,以六个工业园为主,城镇化开始起步,呈现县城、工业园镇、其余13个乡镇和少数发达的中心村多城镇化态势。4、县级综合实力居全省之冠,中部地区城郊前列。第二节长沙县域经济的性质、功能与目标一、功能由于长沙县是以省会城市为依托的城郊经济,因此,未来的经验发展10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中所具备的功能应从湖南省和长沙市两个层次进行剖析。我们认为,将具备以下七大功能,即:1、湖南省与长沙市城郊型高效农业首要基地,全方位地为市场提供绿色无公害鲜活食品、观赏产品以及前延、后续产品;2、湖南省工业中心与长沙市首要工业腹地;3、长、株、潭三市经济圈工业中心和经济枢纽;4、长沙市生态屏障和社会屏障;5、长沙市商贸发展重要腹地,并经过努力,成为长沙市(扩容后)的副经济中心;6、长沙市重要的旅游观光、休闲胜地;7、湖南省、长沙市对外工业经济技术合作首要窗口。上述七大功能的每项都将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都需要有重要的举措并有可以考核的一整套指标体系,但这里可以选出几个关键性的指标来对这些功能的实现进行考核。(1)农业:高效无公害产品(含绿色食品和环保观赏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50%)。(2)工业:全县工业总量(GDP增加值、产值)达到湖南省地级市中等水平,县级第一。根据长沙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市域工业发展将逐步形成“两区一带”的发展格局,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其中一区。长沙县由于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在全市占有极重要的地位,2000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人均GDP为43568元/人,分别是长沙市的3.9倍,湖南省的7.7倍,全国的6.2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为74.2%,分别是长沙市的1.74倍,湖南省的1.87倍全国的1.46倍。长沙县已经具备作为“湖南省工业中心,长株潭三市经济工业中心和经济枢纽”的实力。(3)经济圈:工业总量占三市1/5,居住属区县第一,以长沙县为枢纽的物流值占三市间物流量第一。(4)生态环境质量全市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市第一。(5)全县经济总量占长沙市比重在区县中名列第一。(6)旅游业增加值居全市区县第一,占全县GDP比重>5%。(7)工业引资和工业品出口占全省、全市区县第一。二、战略目标长沙县的县域经济发展目标为:以“入世”和全方位开放为契机,以省会长沙市为依托,以工业化为龙头,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互动互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用十年左右时间,把长沙县建设成为拥有发达的城郊型高效农业、现代化非农产业、多层次城镇体系、文明、繁荣、富庶、环境优美,多功能、开放式、现代化的城郊经济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总量达到全省地级市中等水平。成为湖南省工业强县、农业强县、(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强县。11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第三节产业发展空间规划一、新时期的发展战略1、结构调整战略: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体制、新方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注重城乡经济结构、需求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优化。2、民营战略:优化发展环境,保护民营经济效益,营造民营投资热点,推动民营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乡镇企业的“第二次创业”。3、开放引进战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的力度。掌握好政策导向,通过经济、法律的手段加以引导、管理、规范和监督,保障投资者利益。4、城镇化战略:以现代化为导向,以规划为龙头,以要素集聚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的调整。5、名牌战略: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名牌创建策划,不断拓展市场,形成一批农业和工业名牌产品。二、新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目标1、经济发展目标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按99年当年现行价计算)预测:2005年96.67x(1+10%)6=141.53亿元2010年141.53x(1+11%)5=238.49亿元2020年238.49x(1+12%)10=740.71亿元2005年达142亿元,年递增率10%;2010年达到238亿元,年递增率11%;2020年达到741亿元,年递增率12%。2、产业结构目标继续优化经济结构,根据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巩固发展第一产业,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并利用前二者的带动作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为第一、二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使三者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001年长沙县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8.6:54.2:27.2,根据近年长沙县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趋势,参考全省发展水平,预计至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0:55:35。3、社会发展目标至2020年,全县人口控制在100万,全县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设施指标见相应章节。三、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根据产业结构目标,至2020年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0:55:35。特对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规划如下:(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业是保持长沙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以适应WTO为前提,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着力搞好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12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主要目标是以建设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为契机,促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以及产品品质构成等调整优化,逐步实现自给型农业向市场型农业、封闭型农业向开放型农业、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的转变,使农业生产现代化、产业化。(二)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长沙县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改革;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实现民营化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改造提高传统工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广泛引进技术,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等工业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为原料的精深加工工业;扶持发展以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动全县第三产业快于第二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着力抓好信息服务业、交通业、教育产业、卫生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商贸、餐饮及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信息服务业:遵循“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完成履盖全县各乡镇及局单位的局域网建设,并联通国际互联网、电子媒体和政府上网工程不断提高咨询服务企业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交通业:改造提高现有公路主干线的技术等级与通行能力,以建设绕城线为重点,逐步改善各乡的辐射公路路况路貌。全县等级公路达到95%。教育产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卫生产业: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水平,改善城乡卫生状况,完善三级卫生网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鼓励社会兴办形式多样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对长期实行事业化管理的行业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实行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动作、社会化服务。旅游产业:根据县域旅游规划,吸引社会资金逐步开发观光、休闲旅游资源。重点进行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商贸、餐饮及其服务业:完善城乡零售和批发网络,引导国有经济退出商贸行业。支持企业经营者和职工领办商贸企业或自主经营。个体私营业:为个体私营经济创造宽松良好的环境;重点扶持围绕全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而出现的流通型、加工型、服务型的经营业主,支持规模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在全县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统筹安排,合理布局,使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向大规模、高附加值发展。四、产业空间布局方案根据现状城镇产业特点及资源分布状况,依据县域城镇发展的交通区位条件,兼顾行政区界完整性,按产业分工协作方式,将县域划为一个核心经济区和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外围经济片。13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1、一个核心经济区规划以星沙镇为核心,将榔梨镇纳入县城的发展,并且带动、吸引黄花镇和黄兴镇的发展,形成中心城镇群,发挥其全县领导核心作用。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条件好,有较强的生产加工及科研开发技术基础。该经济区将以第二产业为重点,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加强机械制造业、汽车业、建材业等的发展,大力提升该片区文化、信息功能;组织好城郊农副产业生产,形成生态农业基地。2、三个外围经济片分别以暮云镇、江背镇和青山铺镇与金井镇为依托分别建设南部、中部和北部三个外围经济片区。暮云镇充分利用长沙市向南发展的契机,发挥其长株潭经济核心三角区的地理优势,依托长沙大道的南延和绕城公路的建设,重点发展建材、建筑业和商贸业,由此带动跳马乡的发展,形成长沙市的南面经济门户;青山铺镇依托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重点发展建筑业和商贸,金井镇依托长平公路,重点发展高效农业,形成长沙与岳阳联系的重要桥头保,使青山铺和金井镇成为长沙县的北部经济要塞;江背镇重点发展汽车业和建筑业,是长沙向浏阳幅射的重点城镇,以次为中心建设长沙县中部经济片。
第四节县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发展规划一、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根据历年长沙县统计年鉴,全县2001年总人口73.6万人(不包括在长沙县工作,户口不在长沙县的4.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万人,农业人口6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92%。,五乡十五镇中县城和黄花镇人口最多,合计达16.1万人,占全县的20.6%。因缺乏对全县城镇常住农业人口及暂住人口的准确统计,县域城镇化水平难以推算,但据长沙市1999年城市化水平为36.59%,同期全国城市化水平为30.89%,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为29.1%,长沙城市化水平略高,长沙县域城镇化水至001年不低于30%,预测2005年县域城镇化水平为33%左右,2010年城镇化水平为55%左右,2015年城镇化水平为70%左右,2020年长沙县域城镇化水平达到75%。二、县域人口预测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法、经济增长法等多种方法推算得出长沙县2010年全县总人口85万人,2020年全县总人口为100万人(详细计算见长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第五节城镇等级与职能结构规划一、城镇发展战略1、城镇发展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重点突破、14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梯次推进”的战略方针。统筹规划发展县域各级城镇,走乡镇工业小区,市场建设和城镇发展“三位一体”的道路。加强基础设施及交通网络的配套建设,逐步建成等级结构完善,空间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产业结构优化,相互联系紧密的城镇网络。2、重点发展县城,强化综合服务职能,并以产业开发为支撑,小城镇的建设发展要遵循资源集约利用的原则,注意上规模、上档次,完善各项配套设施。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力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近期与远期发展相协调。二、城镇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利用县域的区位条件,贯彻国家小城镇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积极引进省内企业及市区置换外迁企业,结合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使县域城镇成为全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领头羊”,并为长沙市中心城市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三、城镇职能等级规划到2020年,规划中心城市(县城)1个,中心镇8个(星沙除外),一般建制镇10个,一般集镇20个,中心村59个。长沙县现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表城镇等级规模(万人)个数城镇名称县城61长沙县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星沙)中心镇1〜53星沙、榔梨、暮云一般建制镇0.3〜112黄花、黄兴、江背、金井、青山铺、北山、安沙、果园、春华、高桥、路口、福临乡集镇0.3以下5跳马、干杉、双江、白沙、开慧一般集镇0.3以下20见长沙县城镇体系名称表长沙县规划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表城镇等级规模(万人)个数城镇名称县城501长沙县城、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含星沙、榔梨)中心镇1~58黄花、黄兴、暮云、金井、江背、青山铺、安沙、福临一般建制镇0.3〜110北山、果园、春华、跳马、开慧、高桥、双江、干杉、路口、白沙、一般集镇0.3以下20见长沙县城镇体系名称表15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长沙县城镇规模职能规划一览表城镇名称城镇规模(万人)城镇职能现状规划暮云镇1.965商贸、塑胶、配件、工业基地黄兴镇0.841.2〜1.5食品加工、花木蔬菜基地、旅游榔梨镇2.103.5〜4.0汽配、高效农业加工、商贸江背镇0.521.5〜2.0建材、汽配工业基地黄花镇0.942.5〜3.0商贸、汽车、建筑春华镇0.430.5〜0.7轻工业基地高效农业果园镇0.300.5〜0.7农用汽车配件基地、高效农业路口镇0.510.8〜1.0茶叶、养殖高桥镇0.370.5〜0.6机电工业基地金井镇0.811.5〜2.0茶叶、工业、高效农业福临镇0.681.0〜1.2玻璃灯具安沙镇0.551.2〜1.5商贸、工业、高效农业跳马乡0.340.5〜0.6白竹食品加工基地、石燕湖旅游干杉乡0.310.5〜0.7机械配件、高效农业双江乡0.320.5〜0.7商贸、高效农业白沙镇乡0.290.3〜0.5茶叶开慧乡0.270.5〜0.7茶叶、旅游、农家乐青山铺镇0.311.0〜1.5饲料、兽药、农资生产基地北山镇0.380.8〜1.0建筑业、养殖业长沙县城(星沙镇)50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建制镇为次中心,以对外交通干线为主干轴的树枝型城镇空间结构形态,采取点轴的发展模式,以点带轴,由轴促面,带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小城镇的空间发展轴有“两纵”、“两横”:1、两纵即107国道沿线一一开慧、福临、青山铺、安沙2)长平公路(省道)一一金井、高桥、路口、春华2、两横即319国道一一黄花、江背2)榔美公路(县道)一一榔梨、梅花、干杉、五美16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第四章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第一节规划区用地分析评价规划区范围包括星沙镇、榔梨镇、黄兴镇、黄花镇和干杉乡共五个乡镇,土地总面积约430.82平方公里,规划区三面临水,其北部、西南部地势低洼,现状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中部为丘岗地带,坡度一般小于10%,适宜作城市建设用地,东部、南部用地以山丘、岗地为主,丘岗地坡度一般在10〜20%,经过适当地土方平整,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这里有长永高速公路、远大路东西向穿过,黄花国际机场位于规划区中部偏西,距县城中心约21公里,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区内黄花镇、榔梨镇开发势头强劲。长沙市郊著名的旅游景点素有“六朝遗庙,千古名山”之称的陶公庙就位于规划区内的榔梨镇,辛亥革命先驱黄兴的故居位于规划区内的黄兴镇。第二节规划区土地利用原则及要点一、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原则1、按照“农村居民建房向小城镇、中心村集中,乡村企业向工业小区、集镇集中,零散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思路,进行村镇缩并并改造,达到腾地还耕,补充耕地的目的,确保耕地的总量动态平稳。2、在推进城镇建设的同时,注重对自然山水环境的保护,保留自然山水特色,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二、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要点1、通过规划区用地分析评价,确定县城用地发展方向为:以现状建成区为中心,重点向东、向南发展。2、加强对浏阳河、捞刀河、各塘水库、蛟龙水库、园珠山、狮子山等山林水体的保护,在县城周边构筑一道山水交融,绿带与蓝带相连的生态圈。3、为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优化城镇生态环境,在榔梨镇与黄兴镇之间,永久保留农田、山地或以城市绿地、风景绿地相隔离;松雅河区域退耕还湖,扩大水体面积;京珠高速公路以西,广电中心附近的用地控制开发强度,确保长沙市总体规划划定的生态隔离带。17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第五章县城性质、规模与规划空间层次第一节县城性质一、县城性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大都市发展地域内的副中心城市;全县的政治、经济、文教、科研、信息中心;以外向型高科技工业和高效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其中,长永高速公路以南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永高速公路以北为长沙县县城。二、主要职能1、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城是长沙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主、二次”结构中的副中心,它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作用不仅辐射全县,而且将对长沙市以及湖南省这个更大的区域范围产生作用。2、生态型生活居住区长沙县城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便捷的交通条件、长沙市副中心的区位优势,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撑,以及地处丘陵,拆迁量少的开发建设条件,适宜发展中高档、中低密度的生态型生活居住区。3、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长沙市乃至长株潭地区都起到了先导作用,这一作用将在城市今后几十年的发展中进一步产生影响,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4、高效农业基地长沙县是长沙市的蔬菜基地,长沙县应把高效农业作为经济增长极之一,通过高效示范农业园的建设,带动全县农业经济的增长。三、规划年限1、近期建设规划:2004—2010年;2、远期规划:2011—2015年;3、远景设想:2016—2020年。第二节城市规模一、县城人口预测为了把长沙县的人口预测得较为科学,较为合理,比较后选出以下五种方法进行预测:(1)从长沙市的一个组团来推算(2)以工业产值推算用地规模从而反算人口(3)从县域城镇体系来推算(4)以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推算(5)以农业和非农业人口增长率推算由以上多种方法的计算,可确定长沙县县城人口规模为2010年25万人,2020年50万人。(详细计算,参见人口规模论证报告)18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二、用地规模预测(一)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根据长沙县统计年鉴,2001年星沙镇总人口4.2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01万人,农业人口2.22万人,加上未进入统计的单位人口4.74万人,则使用城市设施的人口约为8.97万人。县城城市建成区15.1平方公里,则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68平方米。该指标明显大于国家标准,主要是由于县城工业用地面积大,占地多。(二)人均建设用地指标选择的影响因素1、主城区与外围组团人均建设用地的差异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长沙市都市区规划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35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而主城区规划建设用地124平方公里,规划城市人口146万人,人均建设用地84.9平方米。可以看出主城区人均用地远低于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主城区多已建成,各项配套设施以及绿地指标等都未能达到标准,而外围组团的建设多为新开发建设,其配套设施将更齐全,绿地指标也肯定会较高,故外围组团人均建设用地必然高于平均水平。长沙市城市用地规划中,星沙、望城等新建设的区域中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标准高,中长期战略研究中提出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城市建设就要形成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创造高水准的综合环境,良好的综合环境必须具有舒展的空间尺度,并且能够提供充足的土地满足工业、住宅、商贸、办公、游憩等社会经济活动用地的需求。考虑到城市用地扩展进程中,长沙县城功能的独立性和专一性特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要高一些。但在规划管理中需要实施有效控制,做到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改善建成区用地功能与构成,提高配套设施(包括公共绿地、道路广场等)用地。2、城市现代化标准的需要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性描述,主要表现为城市建设的现代化、城市经济的现代化、城市文明及城市管理和城市居民素质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现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主要用地的人均单项用地指标分别为18〜28平方米/人、10〜25平方米/人、7.0〜15.0平方米/人、三9平方米/人,以上四大类人均用地为44〜77平方米。这是基于我国国情的一个相对偏紧的用地标准。根据长沙市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确定的目标,规划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按使用系数0.6〜0.7计算,则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8.5〜33.3平方米,长沙取30平方米/人;人均工业用地面积12平方米;人均道路广场面积20平方米(规范规定范围为7~15平方米/人,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道路广场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可达到15〜2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9平方米,作为风景旅游城市及历史文化名城,绿地指标应适当提高,长沙宜取15平方米/人。以上是长沙市的指标,对于长沙县则四大类人均用地分别取居住30m2/人,工业20m2/人,道路20m2/人,绿19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地10m2/人。上述四类用地合计为80平方米/人,根据规范的要求,为保证城市用地结构的合理性,此四类用地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反推算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7~133平方米。3、建成区和建设用地的概念差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周期及经济形势等原因,城市用地中存在不少数量的虽已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但仍处于正建和待建状态的土地(存量土地),因而在建成区和建设用地概念上存在着明显差异。我们在规模上常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来表述,为城市规划期内各项建设用地布局及发展方向作出统筹安排和分期实施。城市建成区是实际建成的具备城市正常功能且已投入使用的区域,因而在范围和数量上往往不及城市建设用地区域。这一差别使得居民实际使用的城市土地数量和现状城市用地规模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目前我国城市用地中存量土地一般占城市用地面积的10〜30%。4、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地貌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用地选择和城市发展方向。在国家政策、法律保护耕地的前提下,长沙县征用城市发展用地多为丘陵地,因此,在计算人均建设用地中需采用较高标准。5、县城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工业比重大由于长沙县的城市发展与建设是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壮大而逐步发展的,故在前期发展阶段,工业用地肯定会占非常大的比重,由于现代工业的特点是有少量的工人来管理大面积的厂房,所以人均建设用地必然超过正常的一般工业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建设的逐步成熟,各种用地比例将趋于均衡。(三)用地规模2001年长沙县城人均建设用地为138平方米,依据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长沙市2020年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最多可达104.59平方米。由于上述多方面原因,为贯彻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我们取规划人均建设用地为120平方米,2020年长沙县县城人口为50万人,则城市用地规模为60平方公里。其中长沙县城30万人,30平方公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万人,30平方公里。规划用地汇总表序号类别名称面积(万平方米)占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比例(%)1城市总体规划用地64831002城市建设用地598792.353水域和其它用地3595.54其中水 域170.26耕 地320.50园林地3094.77备注:2001年现状城市人口6.5万人,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20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现状用地一览表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现状用地一览表序号用地性质代号用地面积(ha)比例(%)备注1居住用地R423.9116.91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28.52二类居住用地R2395.392公共设施用地C267.3510.67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121.46商业金融用地C2130.98文化娱乐用地C32.38医疗卫生用地C512.53教育科研用地C6248.543工业用地M956.4038.16其中一类工业用地M1278.03二类工业用地M2313.49三类工业用地M3448.244仓储用地W16.520.665道路广场用地S498.6819.906市政设施用地U88.573.537对外交通用地T43.891.758绿地G68.882.75其中公共绿地G153.08防护绿地G215.809特殊用地D142.075.67小计:城市建设用地2506.27100.0010水域和其它用地E3796.77其中水域E1212.17农田E22046.87山林地E41251.03村镇建设用地E6286.70总计6303.04序号用地性质代号用地面积(ha)比例(%)备注1居住用地R1158.6019.24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294.30二类居住用地R2864.302公共设施用地C800.9713.30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199.01商业金融用地C2252.30文化娱乐用地C347.30体育设施用地C487.00医疗卫生用地C518.54教育科研用地C6196.823工业用地M1893.2131.44其中一类工业用地M1580.48二类工业用地M21312.734仓储用地W97.131.615道路广场用地S1101.8518.306市政设施用地U100.581.677对外交通用地T43.890.738绿地G731.1512.14其中公共绿地G1345.07防护绿地G2386.089特殊用地D93.991.56城市建设用地小计6021.37100.0010水域和其它用地E281.67其中水域E137.85山林地E4132.43村镇建设用地E6111.39总计6303.04备注:2001年现状城市人口6.5万人,2020年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21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县城规模扩大需要占用部分耕地,根据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在县域范围内要对耕地进行补充,通过全县土地开发复垦潜力分析,完全有可能补充规划成为建设用地的所有耕地数量。县城总体规划分期建设表现状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城市人口(万人)8.9715254050城市建设用地(平方公里)12.3818304860附注:(1)城市人口中包括了使用城市设施的农业人口。(2)用地规模2010年以前未包括使用城市设施农业人口相对应的用地部分,因土地管理制度上的差异,这一部分用地目前属村镇建设用地范畴,2010年以后将逐步按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进行管理,并纳入到用地规模中。三、县市区域规模比较县市区域规模比较表长沙县长沙市湖南省全国长沙县为长沙市的城市化水平1999年30%36.59%29.10%30.89%81.99%2020年75%70%107.14%人均建设用地指标(M〃人)1999年13899139.39%2020年120100120.00%人口规模(万人)2001年11.771995.91%2010年252609.62%2020年5035014.29%用地规模(平方公里)2000年12.381976.28%2010年3024512.24%2020年6035017.14%
四、资源容量预测1、土地利用容量根据规划区用地评定分析,适宜建设用地约为440平方公里,远大于2020年所须的60平方公里,完全可以适应长沙县城未来建设的需要。2、水资源的容量水资源的容量对城市的发展规模有很大的影响,长沙属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随着人口的集聚,城市规模扩大,水资源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在现实中还存在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用水浪费量大,水利设施作用不够等诸多问题,直接影响水资源容量。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用水量应由下列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应为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他用水水量的总和。第二部分应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其中应包括: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的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宜采用下表中的指标:22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城市给水用水量指标单位:立方米/人•日区域城市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一区0.8〜1.20.7〜1.10.6〜1.00.4〜0.8二区0.6〜1.00.5〜0.80.35〜0.70.3〜0.6三区0.5〜0.80.4〜0.70.3〜0.60.25〜0.5长沙市属于一区中的特大城市,长沙市总体规划指标下限即0.8m3/人・日,长沙县城作为长沙市的一个工业基地,与长沙市有一定的差别,经分析计算,当县城规模达到50万人时,县城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为43万立方米/日,近期(2010年)长沙县城的用水量为20.0万立方米/日。捞刀河平水年径流量为12.835m3/s,枯水年径流量5.188m3/s(1963年99.5%的频率)。捞刀河的水质较优,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一类水的要求。规划在捞刀河的松雅河上新建一个10万立方米/日的水厂是可行的。加上现有一个6万立方米/日水厂,则合计16万立方米/日,再加上现有的社仓地下水厂1.5万立方米/日,榔梨水厂0.7万立方米/日,另从世界之窗已有管径为DN800的市网供水1.8万立方米/日,这完全可以满足县城近期的需水量。远期的需水量为43万立方米/日,规划将在榔梨镇建一个30万立方米/日的水厂,水源取自浏阳河。浏阳河在榔梨段的多年平均枯水流量为29.8m3/s,发生96%频率的枯水年径流量为10m3/s,故在榔梨镇建一个30万m3/天的水厂,在水量上是有保证的,同时浏阳河的水质也较优,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水水质和《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中的二级标准。另外规划将周边大型水库株树桥水库等作为备用水源,能满足50万人的需要。3、环境容量由于长沙县城是长沙市的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其工业的污染问题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根据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十五发展计划,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有:电子信息产业、先进机械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工程业、现代物流业等。这些主导产业都是低污染的产业,对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第三节规划空间层次一、县域县域即全县。在这一层次上主要进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布局,为县城规划提供宏观指导。二、县城规划区根据县城及周边地域城镇建设现状,考虑到县城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县城规划区范围包括星沙镇、榔梨镇、黄兴镇、黄花镇和干杉乡共五个乡镇,规划区土地总面积约440平方公里。在规划区这一层次,主要是以长沙市和长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对规划区的土地综合利用实行全范围覆盖控制,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县23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城总体规划、村镇规划三图合一,保证县城与周边城乡建设的协调与统一。三、主城区一一县城主城区是规划县城建设的集中发展区域,在这一层次主要进行县城建设用地的分类结构与空间布局规划。第六章县城总体布局第一节用地评定与用地选择一、用地评定县城南临马泉分区,西临世界之窗,北临松雅河及高产农田,东临平缓丘陵地,根据县城周边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规划发展的需要,以及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对县城用地条件进行综合的质量评价如下:等级名称标准分布范围现状建成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京珠高速公路东侧一类用地适宜建设用地地形平坦的丘陵地,坡度8%,不被水淹,能适应各项建设的需要,土质为砂土,砂石层地下水位为2米,耐压力为2.5公斤/平方厘米。现状建成区以东丘陵地域。二类用地可建设用地坡度在8〜20%,采取一定工程措施改善后可建设的用地。无三类用地不宜建设用地坡度>20%,用地条件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建设的用地。无四类用地保护用地成片的高产农田、菜土及林业生态绿地。松雅河以北及以东为高产农田,京珠,高速公路与长永高速公路的西北面为林业生态绿地。
1、榔梨片:位于县城东南,面积约25平方公里,缓丘地约占30%,有长永高速公路、绕城线和机场快速路经过,紧临榔梨镇,地区经济活跃,近期城市建设较快,西靠浏阳河,用水条件较好,适宜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综合开发用地。2、螺丝塘片:位于县城东北,面积约15平方公里,缓丘地约占62%,有长永高速公路和绕城线经过,西临婉蜒曲折的捞刀河,风光秀丽,景色宜人,适宜居住和综合开发用地。二、用地发展方向基于对县城周围用地结构及自然地理特点的综合分析,城市用地西面、南面和北面均受到限制,因此城市用地主要向东南、东北山地丘陵发展。其主要优点是:1、区位条件好,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用地完整,并形成一定的规模。2、用地条件基本为缓丘地形,不被水淹,农田较少,地质条件好。三、城市发展用地占用土地类型的构成根据县城用地选择和发展方向,现状城市建设用地12km2,规划期控制60km2,新增城市建设用地48km2,其中占用各种土地情况如下表: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占用土地类型构成表新占各种土地总面积(公顷)山地(公顷)耕地(公顷)水面(公顷)农居用地(公顷)园地(公顷)776.0625.8989.8743.748.010.5100%80.40%11.58%5.64%1.03%1.35%24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第二节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空间结构根据城市空间导向因素及现状的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城市产业布局,形成“一心三园区、双龙捧珠”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心”指长沙县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地约14平方公里,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科研教育于一体。“三园区”即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松雅河生态休闲园和政务中心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约3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占地少、无污染、科技含量高的21世纪新型环保型产业,如电子,电器,车辆制造等大型工业集团。松雅河生态休闲园,占地约9.5平方公里,对团结垸部分农田实行退耕还湖,既能增强松雅河的调济蓄水能力,又能为长沙县城开辟一处渡假休闲佳境,在喧嚣、快节奏的都市区保留一块树木葱笼,山水相映,绿草如茵的祥和净地,将倍受市民的亲睐,同时也将收到丰厚的回报。政务中心区,占地约8平方公里,建设一座标志长沙县新发展气象的、亲民而庄重的政务办公和服务中心,容纳完善的行政管理、政务服务和政法办公功能。“双龙捧珠”即将县城南北两、北两条自然水系浏阳河和捞刀河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地形中的自然冲沟,形成曲折自然的景观林带,将自然生态因素导入城市中心。二、城市功能布局1、用地结构既能与大都市长沙市配套发展,又能满足自身的发展状况,结合城市性质定位、空间结构及用地结构现状,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比例,重点支持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结合新区建设引导其向新区产业配套集聚。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服务功能为目标,采用集中与分散,综合功能与专项职能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科教中心、商务中心、体育中心、博览中心等。工业宜集中成组布局,整个规划区不得建设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电器、组装等大型工业集团。仓储用地规划以社会化、大储量、集中型为主,并结合长永高速公路,机场快速路和绕城线布置,形成加工、储运综合体。绿地系统规划以自然生态用地和城市绿地共同构筑现代化山水城市的绿色空间体系,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确保综合交通用地的比例,为城市的合理布局,高效运行提供必要的空间。2、功能布局为实现城市跨世纪的可持续发展,配合城市功能的演进要求,满足县城“一心三园区”的城市空间结构需要,对城市功能进行了调整与重组。长永高速公路以南为工业园区用地,其中北二路以西,长永高速公路以南为星沙工业园,北二路以东,长永高速公路以南,绕城线以西为黄兴环保工业园;长永高速公路以北,北二路以西为行政办公、商贸居住用地;长永高速公路以北,北二路为居住为主的综合性用地;松雅河两厢及腾飞岛为生态休闲绿地。25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一、居住用地现状县城现状居住用地27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34%,人均居住用地为42.62平方米/人,居住用地现状存在以下问题:1、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偏高,但利用率低,造成用地浪费。现状所统计的居住用地一般是纯粹的居住用地,实际上县城中许多单位住宅与办公在一个院子里,不容易单独划分出来,这种单位用地我们将其归入到了公共设施用地,所以实际居住用地还要高于上述统计数据,而建成区周边还有许多私人住宅,属独门独户的农村住宅建设模式,占地大,用地标准大大高于城市住宅用地标准。2、居住用地布局较为零碎松散,没有完整的居住小区,缺乏配套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也不齐全,居住环境质量也较差,部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混杂在居住用地中,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危害。3、住宅建筑形式单一、色彩沉旧,缺乏特色。二、规划原则1、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住宅小区,为居民提供舒适、健康的住区环境。2、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新区以建设完整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为目标,老城区原有居住用地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为目标,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善配套设施,提高土地利用率。4、新建居住用地内原则上不得安排工业开发项目,占地少、无污染的高新技术项目例外,现状居住用地内对环境有污染的工业应逐步转移到规划工业区中或进行置换。5、严格控制私人建房,拆迁户要集中开辟安置小区,统一规划,留足道路、绿地、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以免二次拆迁,形成重点的破坏性建设。6、住宅建设标准应结合长沙县实际,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合理确定。加强住宅设计管理,创造出属于江南水乡特色的住宅建筑特色。三、居住用地布局老城区内根据现状保留的原有三类居住用地,应按二类居住用地标准进行改造,加强配套设施,改善环境质量。将城北工业企业逐步搬迁,改造成居住区,其中沿松哑河水上公园一带布置少量一类居住用地,属低层住宅区。县城西部、东北部新规划两个相对集中的居住区,面积均在200公顷以上,每区居住人5万人左右。县城中心区除原有的星沙中心小学、实验小学以外,另在集中居住区内设置小学8所(生源按总人口的80%。计),中学除原有县一中、星沙中学,在集中居住区内增设普通中学6所。在各居住区与居住小区内,再配套必要的幼儿园和其它公共服务设施,如居委会、粮油店、邮局等。县城规划居住用地共计1158.6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24%,人均居住用地为23.17平方米/人。3、规划用地内的农村居民点及私人住宅逐步向城市型居住区转化,完26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说明书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一、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县城是全县的政治、行政中心,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在县城内均有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生假期学习计划
- 教学工作计划专题
- 4秘书处干事工作计划
- 2024年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学校“争当四好少年”活动计划
- 8综治科月份工作小结和月份工作计划
- 2024办公室第二季度工作计划范文
- 临沂大学《大学生健康教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医生个人工作计划素材模板
-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范文汇编
- 长沙医学院《病原生物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服装店合伙协议书
- 颈椎前路零切迹手术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完整版)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全套)
- 离心通风机设计
-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 帕金森病医学必看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 公司安全检查流程图(共2页)
- 第二节岩石的水理性质
- 铜、铝母排载流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