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案共3课时_第1页
藤野先生教案共3课时_第2页
藤野先生教案共3课时_第3页
藤野先生教案共3课时_第4页
藤野先生教案共3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藤野先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记录个人阅历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线索把与中心相关的内容串起来。.借助小事与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互动质疑,教师点拨解疑。.教师问题导读,学生合作求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生命匆匆,应该学会感恩,牢记恩师的情谊。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鲁迅留学阅历及其救国梦的不断探索与更变的过程。.理解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难点.解读鲁迅文学语言中个别语句的字面意思。.理解特定时代背景,以及特殊留学环境中的鲁迅的动态思想。.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二、预习巩固.作家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写作背景。《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人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4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三、整体感知教师播放朗读,学生聆听,完成下列任务:(1)标注出难字难词。(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3)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5)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学生听读后,讨论明确:(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绯(fei)红:鲜红。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③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畸(ji)形:不正常的形状。不逊(乂讪):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瞥(pie)见;很快地看一下。美其名日:(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2)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4)理清结构。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第二部分(4〜35):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5.本文的记叙线索:明线:“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四、课堂小结.了解写作背景。.理清文章结构。.学习双线结构。五、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再读课文。第二课时一、走进文本.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1)浏览第610自然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2)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明确:目睹印象一一治学严谨。耳闻亲见一一生活俭朴、学者形象。.学生再根据课文感知藤野先生的形象。课文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w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教师引导、提示:(1)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2)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3)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4)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学生朗读第1123自然段,并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明确:添改讲义一一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纠正解剖图一一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关心实习一一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了解裹脚一一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前两件事是详写,后两件事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读到此,教师质疑: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学生讨论: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有关系。就拿“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来看,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其实,当时,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所以,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抛开了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一一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二、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感受了这份跨越国籍的师生情。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似乎课文学习可以结束了。真的可以结束了?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文中却旁逸出许多其他内容呢?是大作家的败笔,还是另有目的呢?三、布置作业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第三课时一、修辞作用文中第1自然段“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明确: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1)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一一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2)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二、分析关键句段.这篇文章既然重点写藤野先生,从文章内容上看,写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认真思考,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明确:本文记叙抒情的对象是藤野先生,但在五千字的文章里,正面写藤野先生的不过两千字,其余文字表面看来与藤野先生没有多大关系,但实际上“形断意连”,笔笔都是为了衬托藤野先生。总体来看,作者写清国留学生和日本“爱国青年”,是在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交、相别的社会背景。.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为什么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1)鲁迅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2)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去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3)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4)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对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5决心弃医从文是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三、词语赏析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讥讽和轻视。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刺耳:“万岁”欢呼声,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四、对课文结尾一句话含义的理解课文结尾一句:“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似乎”表明事实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却是巨大的。强烈地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在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时,一旦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时,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深恶痛疾”是“最厌恶、最痛恨”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五、课堂小结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