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高一必修四《秋声赋》同步提高题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唐代阎伯理的《黄鹤楼记》,回答2~6题。黄鹤楼①记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②、东阳八咏③,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⑤之芳尘。乃喟然曰⑥:“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注]①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记》和《滕王阁序》早巳为人们所熟悉,写黄鹤楼的诗有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崔颢的《黄鹤楼》,写黄鹤楼的散文有阎伯理的《黄鹤楼记》。②濑乡九柱:指位于濑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③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④仲宣:汉文学家王粲(177—217),善诗赋。所作《登楼赋》颇有名。⑤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⑥“乃喟然曰”五句:传说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2.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以名楼——于是就用这件事来给楼命名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也是荆吴一带最美好的风景 C.下车而乱绳皆理——从车上一下来就先整理混乱的绳子 D.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游玩和集宴一定都在这里3.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点明黄鹤楼所在的位置在城的西南角。B.“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是刻画黄鹤楼的整体形象,着重突出了楼高。C.“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用典说明黄鹤楼可代替这些楼以观景集仙。D.“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指来往的过客行人都在这里经过停留。4.对下列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坐窥井邑,俯拍云烟②月孟夏,日庚寅也A.“井邑”即有“闾阎”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B.“井邑”即有“舸舰”之意,“孟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 C.“坐窥”是讲抬眼看市容,“日庚寅”是用干支纪日。 D.“俯拍云烟”可见楼之高,“日庚寅”是指当时天气良好。5.对本文的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景,有上有下,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虚有实。B.“荆吴形胜”一句对楼的重要性作了极为简明扼要而又极有分量的概括。C.第二段点出曾在黄鹤楼活动的历史人物,表达历史的沧桑感。D.本文取材得当,层次分明,有掌故,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情辞并茂。6.本文围绕“黄鹤楼”分别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与文中的哪几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我们熟悉的弱智儿童舟舟,这个只能写出自己名字的孩子,靠着自己对音乐的感知,学会了指挥,有他参加的演出几乎都是他压轴,而他的每一次表演都能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他之所以赢得人们的尊重,除了激情四射的指挥外,就是他能把真实的自我展示给世人,而绝不去矫饰和掩藏。的确,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可能有先天的缺陷,也可能有后天的不足。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敢不敢以本色示人,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而不去欺骗,不去隐瞒,活出一个本色的人生。请以“活出本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2022·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古砚说[明]许獬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谬辱①而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日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③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注]①谬(lù)辱:羞辱,侮辱。②哓(xiāo)哓:吵嚷。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赠送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告诉 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厌:满足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C.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B.文章第二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作一件普通的物品来对待的。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2.C解析:刚上任就治理得好。3.D解析:指穆公。4.A5.C解析:第二段点出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及“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情况。6.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第三层(第9至17句),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7.思路点拨:生活中有太多的装腔作势,有太多的虚情假意,这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为此,提倡真实,倡导本色,乃当务之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的本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本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的本色……8.B解析:“示”是“给……看”的意思。9.B解析:都是转折连词,“但是、可是”的意思。A项虽都是代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