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方案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方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方案1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对环境、对教师、对同学、对课堂、对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颖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然而“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一年级小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的。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程度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习惯。首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兴趣化。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答复以下问题的时机,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二、教学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理论活动。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开展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实在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目的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纯熟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纯熟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纯熟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纯熟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理解。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展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考虑问题。四、教学重点1、能运用生活经历,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详细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究过程中,开展空间观念。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展简单的归纳和类比。五、教学难点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历。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六、本学期进步教学质量的详细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程度,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方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络,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七、课时安排〔一〕数一数2课时〔二〕比一比4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6课时1、1———5的认识5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8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3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6课时〔五〕分类4课时〔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8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8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6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6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理论活动1课时〔七〕11—20各数的认识6课时〔八〕认识钟表4课时〔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6课时1、9加几5课时2、8、7、6加几6课时3、5、4、3、2加几5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理论活动1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方案2一、学生情况分析我带一〔9〕班的数学。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承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根底参差不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得意,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颖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展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拾掇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惯用品、怎样举手答复以下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考虑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展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开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二、知识构造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习。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开展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实在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目的〔1〕纯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纯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综合与理论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四、全册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五、全册课时安排:1、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约3课时2、位置………………约3课时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6、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7、认识钟表………约2课时8、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9、总复习…………约4课时`六、完成教学目的、改进教学、进步教学质量的详细措施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惯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考虑、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的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重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开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详细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展教学。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开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开展状况和详细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4、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历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比方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可以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才能,让他们把话说完好;进步孩子的计算速度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表达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适宜的方法进展计算。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稳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典范,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方案3一、教学目的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可以:1.纯熟地数出数量在xx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x-xx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纯熟地计算xx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方案4一、学情分析: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四、教材分析: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根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才能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根底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第五单元“分类”才能的开展对于将来理解、承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好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根底。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根底,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根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根底。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