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外汉语教学法一、对外汉语教学法概说(一)几个基本概念教学原则:指导语言教学的法则,它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用以指导和规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处理好6种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关系;理论讲解与言语操练的关系;目的语与媒介语的关系。教学路子:经过人工设计的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途径和方式。例如,以字为基本单位还是以词为基本单位;综合教学、分技能教学、综合与分技能相结合。教学路子由所教语言的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所决定。教学路子不同于教学原则:(1)教学路子是相关教学原则的具体化;(2)教学原则全面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具有普遍意义。教学路子要经过人工设计,要更加重视针对所教语言的特点。教学方法: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组织教学内容的方法,讲解语言点的方法,训练听、说、读、写等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教学路子不同(1)教学路子指导教学内容的分类和组织,并通过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加以落实。教学方法主要指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具体方法。(2)教学路子对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的指导和规约具有统一性。教学方法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和创造。教学技巧: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虽受教学原则、教学路子、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例如,课堂教学中怎样引进新的语言点,怎样板书,怎样使用直观教具,怎样运用表情动作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样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怎样调节课堂气氛,怎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等,都属于教学技巧方面的问题。没有好的教学技巧,再好的教材也不能吸引学生;教学技巧也不能背离教学原则。(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语言学原理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兴替;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法的特点和原则与都与相应的语言学理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对于形成和发展语言教学法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不同心理学理论和流派对语言教学法产生不同影响。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教育学科,从总体设计到各个具体环节的实施,都受教育学原理的规范和制约。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揭示了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机制,有助于理解外语教学法中提出的原则和方法。(三)历史上的语言教学流派和教学原则教学法流派分类教学法流派: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按其语言教学特征,将国外语言教学流派分为四类: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和功能派。认知派与经验派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对语法翻译法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使之成为一种科学的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其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一切语言都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词汇的语音和书写形式。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教学。(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熟记语法规则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3)词汇的选择由课文内容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语法翻译法的不足之处:(1)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2)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3)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4)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最为根本的问题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欧(法、德),与语法翻译法相对,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了解而不依赖母语和翻译的语言教学法。直接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习惯,语言的运用是靠感觉和记忆而不是思维。其心理学基础是联想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方式和动物一样,是刺激与反应直接联结,否认意识在其中的作用。直接法的主要特点:(1)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了解,排斥母语和翻译,采用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常用扮演角色、演戏等方式。(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4)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单词开始。(5)以当代通用的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直接法的不足之处:(1)过分强调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也考虑不够;(2)强调口语教学,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3)过分强调模仿,对人的积极、主动学习强调不够,忽视语法规则的掌握。听说法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听后说,经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又称“句型法”、“结构法”、“耳口法”等。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早期用于训练军队人员的外语口语,50年代推广到高校和中学的外语教学中去。其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第二语言教学要从口语开始,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其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言语行为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习惯,第二语言教学要通过大量的模仿和反复操练养成新的语言习惯。听说法的特点:(1)听说领先,读写为辅;(2)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习惯;(3)教学内容以句型为中心,通过句型掌握目的语;(4)对比语言结构,找出难点,确定重点;(5)严格、及时地纠正错误,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6)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表达。(7)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等。听说法的不足之处:(1)过分注重语言结构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结果导致学习者只能流利地说出一些正确的句子,难以具备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2)过分强调机械训练不仅枯燥乏味、不易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也忽视了学习者认知能力的能动作用,不利于学习者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视听法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法国,因首创于法国圣克卢高等师范学院,所以也称“圣克卢法”,代表人物是古根汉(G.Gougenhein)和吉布里纳(P.Guberina)。视听法来源于直接法和听说法,继承了二者的长处,重视口语,用目的语直接教学,强调反复操练,强调语言对比。它又克服了听说法脱离上下文和一定语境孤立进行操练的缺点,提出了情景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以整体结构感知的新教学法体系。视听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掌握了一种语言的结构就是掌握了该语言,主张对目的语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和描写。视听法的特点:(1)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2)语言和情境紧密结合。(3)整体结构感知,通过图像和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被整体感知。(4)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听说领先,教材以对话为主,进行集中强化教学。其教学过程包括语言材料的展示和感知、理解和记忆、练习和运用三个环节。视听法的不足:(1)重视口语会话,忽视书面语阅读,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2)过分强调整体感知和模仿训练,忽视对运用结构的分解和单项训练。(3)教学顺序比较固定,不够灵活多样。(4)偏重语言形式,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代表人物是卡鲁尔、布鲁纳。认知法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法规则,并能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其主张与听说法相对立,而且又重新肯定了强调语法学习和发展智力的语法翻译法,因而也称“现代语法翻译法”。其理论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主张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系统,人类学习语言决不能单凭模仿记忆,而是一种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创造性的运用过程。认知法的特点:(1)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作用,强调通过观察、记忆、思维等活动来内化语言知识体系,反对机械的刺激-反应式学习。(2)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有意义练习,提倡演绎法教学。(3)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者的信心和兴趣培养。(4)适当使用学习者母语。(5)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6)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反对有错必纠。人本派与功能派自然法(NaturalApproach)20世纪7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代表人物是克拉申(S.Krashen)和特雷尔(T.Terrell)。自然法根据对自然条件中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观察和研究,提出在非自然条件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首先集中培养理解能力,并强调通过习得掌握第二语言。自然法以语言交际理论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是个人的交际能力。自然法的特点:(1)以培养学习者的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能力为目标,课堂活动全部用来进行交际。(2)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语言学习从理解开始,推迟口头表达。(3)强调自然习得,课堂教学给学习者提供充分的语言习得机会。(4)一般不纠正学习者的错误,以免影响学习者表达的积极性。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表达前阶段;早期表达阶段;扩展表达阶段。自然法也有一些争论:(1)过分强调习得的作用,对有意识学习的作用估计不足;(2)过分依赖尚未完全证实的“自然顺序”假说,对教授语言结构、掌握语法规则的意义认识不足;(3)让学习者自己决定学习的进展速度,并非每个学习者都能做到。(4)在非目的语环境中,非本族语教师难以提供大量、可理解的输入。交际法又称“功能法”、“意念法”、“意念-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的威尔金斯(Wilkins),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亚历山大(Alexander)、威多森(Widdowson),荷兰的范埃克(VanEK)。最有名的教材是《跟我学》。交际法的语言学基础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社会语言学,特别是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功能语言理论和话语分析理论、威多森的语言交际观。在心理学理论方面,交际法受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60年代兴起的心理语言学的影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需要分析”选择应学习的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交际法的主要特点:(1)以功能意念为纲,根据教学需要选取真实而实用的语言材料。(2)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教学方法多样化,多是实用的交际活动。(3)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4)强调语言交际的内容,不苛求语言形式。(5)螺旋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将功能和结构结合在话题之中,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交际法存在的问题:(1)功能和结构和结合是长期以来难以很好解决的问题;(2)课堂教学交际化难以真正做到。(3)不及时纠错不利于学习者的进步。(4)交际法的实施要求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等相关环节作出相应改革。4、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势(1)综合化趋势;(2)在语言习得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语言教学规律;(3)培养目的语交际能力成为共识;(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情感因素与和谐的人际关系;(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二、课堂教学的要素、过程与原则(一)课堂教学的要素语言课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控制的语言信息传输和反馈系统。它由语言信息源、信息传输通道、信息传输者和信息接收者构成。语言信息源主要指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也包括教师;语言信息通道指教学环境,即课堂,包括教学的时间、空间和教学组织形式;信息传输者指教师,信息接收者是学生。1、学生在课堂教学这个系统中,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系统构成的第一要素。一般来说,学习者应具有一定的基础和准备:(1)学好目的语的要求和愿望;(2)语言学习的禀赋和潜能;(3)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4)较好的文化素质,语言学习的经验。2、教师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1)思想、品德、情操方面的修养;(2)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4)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包括领会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者意图的能力,处理教材和设计教案的能力,组织教学和控制课堂的能力,主导讲练的能力,组织语言实践能力,形成某种教学风格的能力,等等。3、教材教材是了解总体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纽带,是具体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和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与学的效果。(1)教材的难易梯度要适度合理,易学易教。(2)练习的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避免盲目、低效。(3)教材生动有趣,刺激学生的学习愿望。4、教学环境优化的课堂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充分表演和大有作为的舞台。(1)没有良好的课堂环境,教学就失去了依托;(2)教师和学生应共同营造紧张而轻松的课堂环境。(二)课堂教学的过程1、教学单位指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分为教学课时、教学单元、教学阶段。(1)教学课时:分学期总课时和课文课时两种。(2)教学单元:若干篇课文组合起来的较大的教学单位。单元可按题材划分,按语法点划分,按功能划分,按情景划分。(3)教学阶段:时间跨度比教学单元长,通常将一个学期划分为自然的两个教学阶段。2、教学环节5个基本的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1)组织教学:包括教的组织和学的组织。教的组织主要指教具的准备,如图表的张挂、投影的安放、录音机的插放等;学的组织主要指让学习者做好学习的准备,如准备好课本和学习用品、坐定并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集中注意力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注意根据课堂情况,随时进行组织教学。(2)复习检查:方法有多种:提问、改错、小测验、回忆学过的知识、课外作业订正。(3)讲练新内容: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环节,约占一堂课时间的3/5。这个大环节可分为导入新课、讲解新知和操练新知三个小环节。①导入新课: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复习检查、利用图片、录音录像、文化背景介绍等。例如《发展汉语》(高级)第一课《我当师傅》。②讲解新知。一般以教师讲述为主,但要避免满堂灌,时而穿插一些问答和练习,恰当运用板书、图片等方式辅助讲解。③操练新知。可在讲解后进行专项操练,也可将操练与讲解结合起来进行。(4)巩固新内容。方式有: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复述总结;学生做快速练习等。一般用时不多,可起到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作用。(5)布置课外作业。可从课后习题中挑选一部分,也可由教师自拟补充一些习题。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五个主要环节可有所调整和变通。例如,听力课不一定安排巩固新知的环节。3、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下位概念,每个环节往往是由若干步骤串连起来实现和完成的。教学步骤一般由视、听、读、写、问、思、说、练等行为要素根据教学需要、目标任务等组合而成,主要用于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等环节。(三)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在借鉴国外语言教学流派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汉语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原则。1、精讲多练原则所谓精讲,就是要突出关键的、精华的、实质性的内容。对于无关紧要的、可说可不说的进行取舍,腾出时间进行多练。所谓多练,就是让学习者通过反复再现刚刚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转化为能力。精讲多练符合认知规律,可形成语言学习的良性循环:精讲为多练提供了时间保证,多练的结果加深了记忆,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多练又为后续的精讲创造了条件。2、讲练结合原则讲练结合是协调教学节奏的好办法,心理学上存在首位效应和新近效应;讲练结合可以促进知识的贮存;讲练结合可以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讲练结合的形式: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边讲边练或边练边讲。3、突出语言教学特点的原则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1)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任何一项的偏颇都可能导致语言学习的缺陷。西方学习者一般不太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日、韩学生的口语表达往往与读写水平差距较大。(2)由中介语向目的语靠近。(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结构为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为语言教学服务。(4)强化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汉语接触面。4、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要求(1)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制定计划、确定内容方法;(2)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体现学生活动为主的原则;(4)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所得到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主要包括:课程性质意识教学目的意识教学内容意识教学方法意识教学对象意识责任意识控制意识上好两个“一节课”意识(一)课程性质意识指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时,就要明确自己教的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不同性质的课有不同的教学方法。综合课讲究“全面”,既要进行语言要素、语言知识的教学,又要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写作课是单项技能课,讲究“重点”,重点训练某个方面的语言技能和微技能。以处理生词为例,综合课要通过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词语的音、形、义、用;听力课只需让学生掌握词语的音、义即可;口语课应让学生掌握词语的音、义、用,重点是用。(二)教学目的意识教学目的意识可以概括为5个层次:语言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每种课型的目的;每堂课的目的;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每个教学行为的目的。1、语言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例如,语法教学的一般模式应是句型展示-机械练习-交际练习,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非常重视后面的“交际练习”,营造真实的交际情景,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所学语法知识的句子。2、每种课型的目的课堂教学采用的具体方法应符合各种课程不同的教学目的。例如听力课和阅读课,一般采用判别正误、选择正确答案、填空等理解性的练习方法。同为理解性的课程,但听力课一般使用听和说结合的练习方法;阅读课一般采用读和写结合的练习方法。3、每堂课的目的教师要考虑到每堂课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训练何种技能,达到何种水平,这就是一堂课的目的。4、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目的,就能够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做到教学环节清晰,环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有序。5、每个教学行为的目的教学行为主要指教师的“教授行为”,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受教师的教授行为和支配和制约。教师应明确自己每个教学行为要达到的目的。教师加强了教学行为的目的意识,就可以增加有效教学行为,防止和避免无效教学行为。(三)教学内容意识1、了解-熟悉-精通教学内容了解教学内容,就是要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认识。熟悉教学内容,就是对每一课的内容都了然于胸,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如何过渡,要有合理的安排。精通教学内容,就是要对语言要素、语言技能、语言交际技能能够融会贯通。2、控制教学内容控制教学内容,就是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状况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控制好教学内容量的多少和质的难易。(四)教学方法意识1、继承和学习教学方法可从四个方面进行:读书、师友、内省、实践。2、选择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哪种教学方法最好。备课时也要多设计几种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3、创新教学方法经验丰富的教师能根据教学原则,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创新也要注意:从小的方面着手,改进具体的教学方法。比如某个语法点、某个词语怎么使用直观手段,怎么样使用现代化教学方式等。(五)教学对象意识1、服务学生的意识(1)满足学生的要求首先要知道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根据多数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外,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应“扬长补短”,不能“扬长避短”。(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端正态度,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2、了解学生的意识(1)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包括学生的姓名、国籍、年龄、家庭、母语状况、原有文化程度、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性格爱好等等。(2)重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多长时间、学习难点、课堂上的表现等等。了解情况应注意:避免采用“查户口”的方式,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应广泛接触、深入交往、处处留心、真诚待人。3、热爱学生的意识有句名言:“热爱学生并且得到学生的热爱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又要特别关照“学困生”。(六)教师的责任意识1、责任意识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也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强烈的责任意识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来体现的。比如,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熟悉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重难点,了解学习者等。2、角色意识从组织教学的角度说,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从主导教学的角度说,教师是导演和教练;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说,教师既是指导者,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3、基本功意识基本功主要包括:(1)对本学科有整体了解,熟悉全部教学内容,充分备课,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正确把握重难点。(2)指挥才能和领导才能,要有驾驭课堂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本领,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3)普通话标准。(4)汉字基本功扎实。(5)教态自然大方,衣着得体。(七)教师的控制意识1、控制感情教师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把消极情绪带进课堂。有时喜怒哀乐形于声色,有时要“不露声色”。另外,教师对全体学生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2、控制行为教师应清楚在课堂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无效教学行为要控制,有效教学行为也要有所控制。例如,教师要控制好讲课的音调音量和快慢节奏,严厉的表情、过于严肃的态度都会学生感到紧张和乏味。3、控制课堂教师要有控制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控制节奏、控制学生的活动、控制教学的内容。(1)组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2)控制教学的节奏。节奏太慢,课堂就过于松弛,影响效率;节奏太快,就会欲速不达。关键是控制好师生的语速和说话的间隔时间,选择好合适的练习方式。(3)控制活动的内容和程序。开展每项教学活动时,要明确交代活动的目的、方式、步骤及注意事项。(4)控制活动的人数和学生搭配。课堂活动有四种形式:全班、小组、两人、个人。(5)控制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对语言要素的讲解,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哪些重点讲,哪些略讲,哪些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比如,一个词的多个义项如何讲解。(6)控制练习的难度和数量重点内容练习的量要大一些,非重点内容练习的量要小;时间充裕则可增加难度和数量,时间紧张则减小难度和数量。(7)控制讲解和练习的时间比例综合课上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60%,口语课上,练习的时间不少于70%。(8)控制时机和方法学生遇到困难,何时启发、如何启发;学生出现了错误,何时纠正、如何纠正等等。(八)上好两个“一节课”意识1、上好第一节课教师要认真上好第一节课,在接一个新班、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2、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只有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1)本章主要介绍:如何备课?如何设计教案?如何准备和整理教具?(一)备课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方法。1、备教材(1)钻研教学大纲钻研和熟悉教学大纲,就可以统观全局,在具体备某一课时就能把它跟整体教学了解起来,把握脉络,理清主线,领会这一课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汉语速成教学大纲》规定,学生经过20周的强化训练,能够进行基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一定范围内的社会交际活动;掌握普通话全部声韵调,甲乙两级词3051个,甲乙两级字1604个,甲乙两级语法点252项。(2)通读教材通读教材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编写者的意图。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a.编者如何体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b.词汇、语法点和功能项目是如何安排的?c.主干课教材和分技能课的教材是如何配合的?内在的了解是什么?(3)精读教材精读教材要求达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的全部内容十分清楚明白。所谓“透”,就是吃透编者的意图和思路,弄清学习者应学会什么,掌握什么,提高什么。所谓“化”,就是对教材的内容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4)处理教材具体做法有:①调整各个项目的顺序,处理好先后、详略、分合关系。②练习课上与课下的安排、先做与后做的安排。③改正教材中的错误。④处理好教材中的重点和非重点。2、备学生备课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教材中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知已会的,哪些是不知不会的,哪些是学生想知想会的;确定重点和难点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见哪些是重点,难写是难点。3、备方法就是在备教材和备方法的基础上,准备具体的上课的方法。比如怎样复习旧课,怎样讲练生词,怎样讲练语法点,怎样讲练课文,等等。(二)设计教案设计教案是把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思考结果系统化、具体化,并将之优化组合,形成具有可行性的书面方案。教案要做到“精、新、活、实”四点:精,指教案的设计要精当,突出重点和难点;新,指教学设计要有新意,能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活,指教学方法要灵活,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实,指讲求实效,切忌华而不实。根据详略程度,教案分为详细教案(详案)、简要教案(简案或略案);正式的教案,还要求写好教案正本和教案附件。1、教案正本的构成包括以下项目:(1)课型、教材、教师、教学对象、课题;(2)教学步骤与课时分工;(3)时间;(4)教学目的与要求;(5)教学重点与难点;(6)教学过程。2、前5项示例3、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1)内容:写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上的活动顺序、教师的指令、讲练的方法、补充的例句和材料、总结、布置作业、每项活动的时间分配。(2)组成:一般由三大部分组成:复习、学习新课、总结和布置作业。①复习。复习的环节要写复习的内容和方法。②学习新课。程序多为讲练生词-讲练课文-讲练语法-练习。a.讲练生词。包括领会性生词如何处理、应用性生词如何处理。领会性生词会读、会写、懂意思即可;应用性生词要设计应用性练习。b.讲练课文。先展示课文,可从听入手,也可从读入手;后逐句进行问答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做成段表达练习,要求能复述;最后设计情景,学生做活用练习。c.讲练语法。顺序是:展示-讲解-机械练习-活用练习。展示:方法有:利用实物、图片、动作;设置情景、复习旧课等。讲解:先将语义,即这个语法点表示什么意思;再讲结构,即词语的排列顺序;最后讲什么情况下使用,这是重点。机械练习:帮助学生熟悉语法点的结构,为活用打好基础。活用练习:教师设计情景,学生应用新语法点进行交际练习。d.总结和布置作业。在一堂课的最后,用几分钟完成。讲练语法示例:讲练比较句:A比B更/还+形1、复习以前学过的“比”字句A比B高/5公分/一点儿/多了/得多2、利用情景引出语法点苏霍夫很高,尼古拉比苏霍夫更/还高。3、机械练习海伦的朋友很多,丹妮……上田的发音很好,近藤……4、活用练习(两人一组,完成对话)出示例子:情景-在商场A:你看这件衣服很便宜。B:那件更便宜。学生做练习4、教案附件包括:(1)板书设计:板书的位置、内容、用什么颜色的笔;(2)教具准备;(3)教学后记(课后写)。(三)准备和整理教具1、准备教具例如图片、照片、实物、模型等。2、整理教具(1)整理卡片、图片等;(2)从电视、广播中复制节目内容;(3)整理PPT文件。五、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2)本章主要介绍: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开课?如何结课?(一)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既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教学行为,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亲切友好的教学情境,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1、走进教室2、静听上课铃(1)师生问候(2)查看出席情况3、交代本节课目的和任务4、书写课题,宣布课时计划语言课教师书写课题,是关系到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课堂的重要举措。5、保持注意,防止分心6、表扬为主,适当提醒7、组织课堂活动(1)活动前,教师应明确活动的目的,也要让学生清楚明白。(2)活动中,教师应做好:关注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集中精力完成活动任务;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并给予适时帮助;防止出现课堂混乱现象;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掌控活动进度。(3)活动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活动加以评估。(二)开课常用的开课方式有: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旧的教学内容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先复习旧课,以旧带新,就会自然过渡并导入新课。例如,教“把”字句,可先复习“意义被动句”,如“椅子搬进来了”、“孩子接回来了”、“作业交上去了”等。2、讲评作业,导入新课。对于共同性的错误,要在全班讲评,以引起注意,加深印象。3、开门见山,解释题目。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式的开讲方式,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4、讲明目的,强调重点。简要说明教学目的,使学生心中有数,从而激发积极性,调整注意力。5、布设疑阵,制造悬念。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去思考和解疑。6、了解实际,由近及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经历和身边事情,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三)结课结课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系统概括,又要提炼升华,为课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和铺垫。常用的结课方式有:(1)总结归纳,强调重点。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脉络,强调重点和难点。(2)分析比较,加深理解。把新学的内容跟以往的旧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明确异同,从而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埋下伏笔,制造悬念。结合下一课的内容,有意识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提出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为后面的课做好铺垫。(4)指导练习,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在课后如何练习,如何复习,把本课的教学内容拓展延伸到课后,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结课总的原则要求:简明扼要,紧扣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总结回忆学过的教学内容,把握重点和难点,进行新旧知识的了解、比较和拓展,并且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3)本章主要介绍:课堂讲解的原则课堂讲解的方法指导课堂操练的原则指导课堂操练的具体方法(一)课堂讲解的原则1、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内容方面,要精心选择,少而精;二是方法,教师用简练的语言、简单的方法,把内容讲透、讲清楚。“多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讲练的时间比例,讲少练多。二是全面练习;三是充分练习。2、正确简明的原则无论是生词还是语法,都要保证不能讲错。3、通俗易懂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用通俗的话,简单的动作,使学生清楚明白。4、直观原则直观的方式包括:实物、图片、图表、生词卡片、板书、简笔画、形体动作等。5、启发式原则发挥成年学生认知能力强的特点,充分调动积极性,训练汉语思维。6、适当使用外语的原则课堂用语不能使用外语,讲解可适当使用。(二)课堂讲解的方法1、语音的讲解(1)讲解的内容韵母与声母的发音部位和方法;声调的特点和变调规律;拼音的拼写规则;语流中的变调、停顿、音变、语气语调等。(2)讲解方法示范和演示;使用教具;对比法;过渡法;夸张法;分辨法等。2、词语的讲解主要讲解词音、词形、词义、用法,也就是词语的音、形、义、用,重点是义与用。词义的讲解,要讲清楚词语的主要义项和在课文中的意思。方法有借助学生母语或媒介语;借助实物或图片;借助动作;借助语素;举例;设置情景等。词语用法的讲解,要讲清楚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前面、后面跟什么词语搭配。注意:首先要讲清词语的词性;了解词性,有助于判断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主要讲如何搭配、如何组成词组、在句中做什么成分。名词的讲解要结合量词。动词的讲解还要把搭配的时候具备哪些条件和能不能重叠讲清楚。形容词的讲解,一是讲清楚在句中做什么成分;二是讲清楚跟什么词语搭配;三是能否重叠、怎样重叠。虚词的讲解。一个虚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用法),讲解时不要同时把几个义项或用法都教给学生。讲解虚词时,应把虚词和实词组成词组,反复地练习形成语感。培养学生的虚词语感特别重要。近义词的讲解。首先要讲清楚词义:包括词义的范围、褒贬、感情色彩;还要讲清楚用法:何时可替代;何时不可替代;A跟哪些词语搭配,B跟哪些词语搭配。反义词的讲解。多掌握反义词,可以扩大词汇量,同时增加表达的准确性。要注意一个词有时有多个反义词的现象。3、语法的讲解(1)语素的讲解主要讲清楚某个语素依托的字形、音、义和构词的方式。(2)词组的讲解对外汉语教学应重视词组的教学,但词组教学宜淡化讲解,强化练习。(3)句法规则的讲解讲清楚句子的结构和成分间的语义关系;讲清楚语用条件:为了什么目的;对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什么环境中。4、课文的讲解(三)指导课堂操练的原则1、有效性原则有效性表现在练习的内容上。有效性表现在练习的方法上。2、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困难”和“困难的学生”。3、难易适度原则教师的语速、提问的角度等,要兼顾班级学生的不同程度和水平。4、指导性原则体现在操练中防止出错、发现错误、辨别错误和纠正错误上。5、趣味性原则练习应增加趣味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什么样的练习学生易感兴趣:实用的练习;贴近生活的练习;灵活多样的练习;近似游戏的练习;有比赛竞争性质的练习。6、控制性原则是指控制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有些练习方法可以控制学生,有些不能控制,比如造句、无限制地自由会话。(四)指导操练的具体方法任何学习都要经历模仿、理解、记忆、活用这样几个阶段。1、模仿性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模仿,一要做好示范和演示;二要明确指导学生模仿什么;三要掌握指导学生模仿的方法。(1)“四段练习法”包括四个部分:教师的活动——示范或指令;学生的活动——模仿或回答;教师的活动——再一次示范或给出答案;学生的活动——模仿示范或正确答案。(2)模仿的内容模仿语音模仿声调模仿词语模仿句子模仿汉字2、理解性练习教师讲解的语言规律,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必须通过练习。包括辨音辨调练习;辨别词语形音义用的练习;辨别句子语义语用的练习;辨别语段语篇内容的练习。(1)辨音辨调练习;(2)辨别词语的练习;(3)理解句子练习;3、记忆性练习大量、有效、多种形式的重复练习,可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记忆。(1)问答练习(2)替换练习(3)复述练习:详细复述;简要复述;扩充复述;变换角度复述。(4)改说练习(5)读写练习:朗读;抄写;改写;说后写。4、活用性练习活用性练习是接近真实的准交际性练习。其特点是学生根据学过的词语和语法点,说他们自己想说的话,说真实的事情。(1)问答练习(2)情景会话(3)看图说话(4)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布置语言实践的作业;举行各种比赛;看演出或比赛;短途或长途旅游。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4)本章主要介绍:提问的作用、内容和方法问题的类型学生常问的问题答疑的原则学生错误的类型纠错的原则(一)关于提问1、提问的作用从学生的角度说,提问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说,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及时得到反馈。2、提问的内容教师已知,学生已学。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教师已知,学生未知。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教师未知,学生已知。利用信息差,创设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学生未知,教师未知。3、问题的类型信息性问题。如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等。理解性问题。如“怎样、为什么、什么意思”等。应用性问题。应用所学的语言,表达一定的意思。分析性问题。要求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分析、解释。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作出评价。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综合、总结、概括所学的内容。(4)提问的方法①教师问学生答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掌握好提问的时机不断变换方式②学生问学生答进行语言操练时,大量的活动是学生问学生答。③学生问教师答讲解时,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要耐心、热情地解答。④“五步提问法”是非性问题;选择性问题;引用性问题;归纳性问题;评论性问题。(二)关于答疑1、学生常问的问题语言要素方面: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言技能方面:听;说;读;写。语言交际技能方面。文化知识方面。2、答疑的原则正确简明通俗易懂实事求是适当存疑(三)关于纠错教师对学生出错的态度应该是一容忍,二防范,三纠正。容忍:在初级阶段,应鼓励学生多说、多写,不能过分“斤斤计较”学生的错误,以让学生多感受成功的愉悦,少体会失败的焦虑。防范:在具体的教学上,要重视学生的错误,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学生出错。纠正: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纠错。(四)学生错误的类型1、从错误内容分类(1)语言要素的错误语音——声母;韵母;声调;重音;停顿;语气语调。词汇——读音;词形;意思理解;用法;虚词。语法——搭配;排列;多余或缺少成分。汉字——错字;别字。(2)语用功能的错误逻辑方面的错误使用句式方面的错误语体方面的错误得体性方面的错误2、从错误原因分类(1)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的错误(2)对汉语规律认识的错误(3)类推策略造成的错误3、从错误规律性分类(1)有规律的错误,具有普遍性。动态助词“了”和语气助词“了”;补语;动态助词“着”;把字句;离合词带宾语。(2)某个国家学生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4、从学习过程分类系统前错误;系统中错误;系统后错误。(五)纠错的原则1、尊重学生的感情;2、选择错误的类型、纠错的时机和方法;影响交际的错误典型性错误体现本课要点的错误系统中的错误3、让学生自行改正或者同伴改正;4、不可以偏概全;5、教给学生判断和纠正错误的方法;6、通过纠错发现自己教学中问题。八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5)本章主要介绍:教师的话语——有声语言教师的表情动作——体态语言教师的板书教师的示范和演示(一)教师的话语——有声语言包括课堂用语、教学示范语言和讲授、操练教学内容的语言。1、课堂用语指令要求——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用通俗、简单的话,让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注意什么。信息反馈——每项活动结束后,教师给出信息反馈,纠正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活动作出评价。使用礼貌性语言。2、教学示范语言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正确规范、准确无误。不能给学生传递错误的语言信息。3、讲解和操练教学内容的语言语言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进行操练时,大量使用问句或半截的“留空句”,尽量增加学生说话的机会。讲解时,常使用设问句、“换述句”。设问句的作用是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下面的内容。换述句是换个说法的意思,常用来启发和加深学生理解。适当使用专业术语,有控制地使用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二)教师的表情动作——体态语言教师的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出指令、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都大量使用体态语言。(1)课堂用语的辅助信息(2)讲授语言的辅助信息语音教学词语教学句法教学(3)使用体态语言应注意的问题体现真情,切忌矫揉造作;避免跟教学无关的消极行为;掌握分寸,恰到好处;注意体态语的民族性;注意在教室中所处的位置。(三)教师的板书1、板书的作用示范作用吸引学生注意的作用促进理解、加深记忆的作用展示教学内容的作用总结教学内容的作用2、板书的设计和书写板书要有明确的目的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板书内容的位置要相对固定,形成规律,便于学生理解教师的意图,并得到学生的配合板书的书写要正确规范、字迹工整,字体大小适中、整齐美观掌握板书的时机(四)教师的示范和演示所谓示范,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语言模式,包括有声语言和“文字语言”,供学生学习和模仿;所谓演示,就是教师应用形体动作或出示教具等实物,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的语言信息,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系统。示范和演示要求:示范和演示必须正确规范示范和演示必须清楚示范和演示应情绪饱满,具有感染力适当时候让学生示范发挥现代化电教手段的示范作用九精读课课堂教学实施阅读课:精读课、泛读课精读:侧重知识、输入、储备、积累、长时记忆泛读:侧重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应用精读课:是学生在头脑中编织语言知识的主要输入源,记忆库中编码的线索越多,编码越充分,记忆就越牢固,匹配和提取时就越容易。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音、词汇、汉字、语法、篇章等。精读课又称汉语综合课,是一门广泛开设的课程。从一些院校列出的课程方案来看,听、说、读、写各种课程的设置在各个年级各有取舍,而开设精读课(或称汉语综合课、汉语课)这一点是一致的,都设为必修课。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专业本科课程总学分为160学分,其中精读课为40学分,占四分之一。(一)精读课的理论基础1、建立新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手段人类语言:第二信号系统外语学习:建立新的第二信号系统原先的第二信号系统与新的第二信号系统:对应的、联想的、比附的了解母语---目的语精读课的优势:以汉语基本结构知识为主线,把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切分成一个个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给学生。这样新的第二信号系统在不断训练中巩固提高中逐渐得以建立。2、知识传授、接收和理解的最佳途径精读(综合课)----听、说、写(单项)语言知识的输入、积累--语言信息匹配提取精读课:朗读训练(语音线索)心理词汇写字训练(字形线索)心理词汇语言知识(系统讲练)语言网络陈述性知识(句式训练)程序性知识3、编织语言网络的主要输入源语言总网络-分网络-结节-结节激活-扩散网络编织:材料——精读教材的语言知识点编结——精读课堂的讲练,编结语言知识网络(语义编码+情景编码)(二)教学要点1、语音教学(1)汉语语音的特点:音位对应;音节音乐性;声调起伏(2)辨音训练声母:不送气和送气音;清浊音;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后和舌面音送气(ptkcchq)和不送气(bdgzzhj):汉语中区别意义:bà(罢)pà(怕)许多语言中没有明显的吐气音,比较难。“他很快”-“他很怪”,“饱-跑”。大量的机械练习和意义练习如:bo-poda-take-hezhi-chizi-ci意义练习,如:pubu(瀑布)gaokao(高考)jiqi(机器)tedian(特点)清音和浊音汉语普通话辅音只有5个浊音(m,n,ng,l,r),其余都是清音,学生常把bdgzhchsh等发成浊音,汉语r虽为浊音,但摩擦轻微,学生容易发得很重,有时还加圆唇。舌尖前音(zcs)与舌尖后音(zhchshr)训练方式:词语单练、词语合练、绕口令、顺口溜、诗歌等。用模仿法让学生跟读,演示法让学生了解发音时舌头上卷的情况。舌尖后音(zhchshr)与舌面音(jqx)有些留学生,如日本学生分不清zhchsh与jqx的区别,“吃饭-qufan”“去-qi”“是-xi”等。纠正:除了从发音部位纠正外,主要让学生多读多练韵母①单韵母教学i的教学:在bpmfdtnljqx后发音不难,几乎每种语言都有;在zcs后时,声带振动并延长发音;在zhchshr后时,声带振动并延长即可。后两者的发音没必要单独教。ü的教学:很多语言没有,教起来比较困难,较好的办法是用带音法,先教i,然后嘴唇逐步变圆前突,就可以比较容易发出。②复韵母和鼻韵母教法:把它们作为整体,不必一个个分解;注意音素与音素之间的自然过渡,不要拉长前面的音或在音素之间作不自然的停顿声调①留学生主要困难:二声上不去、三声不拐弯,四声下不去。教学顺序:由易而难,一声——四声——二声——三声。演示法:用手指划动演示声调升降,摆动点头辅助。对比法:Let’sgo!中的go很像四声发音,可让学生对比发音②双音节声调:各种声调的搭配练习可更好地解决四声的发音问题。如三声变调、轻声等大都在双音节词语或语流中表现出来。另外,由于生理作用,有的声调配合在一起,可促使某个声调发得更准。如1声和4声搭配(接洽、音乐)可使4声降下来;2声和1声搭配(读音、读书)搭配可使1声音高达到标准;4声和2声搭配(放学)可使2声起点低,升得上去;4声和3声搭配(汉语)可使3声起调低,调值准。语音教学和训练技巧①指导发音的技巧A.带音法:用一个已学过的音素或学生母语中存在的音素带出另一个发音部位和方法相关的新音素,或以一个容易发的音带出另一个较难发的音。如用带音法教e:先发o,然后拖长o的音程,嘴角再慢慢向两边咧开,使唇形由圆而扁,e便发出来了。B.借助体态或实物:用手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用薄纸区分送气不送气等。C.描述法:描述发音原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如描述u的发音,圆唇音,嘴唇须前突并且肌肉紧张。D.对比法:比较b-p,d-t,g-k,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有的学生分不清an和ang,可对比发音口形、舌位的不同。E.夸张法:如夸大口形:发a时,把嘴夸大一点,告诉学生a的开口度最大;发an时,把舌头伸长一些,嘴张大一些,嘴角两边展开,夸大舌位、口形。②练习语音的技巧A.模仿练习:学生重复录音或老师的发音,可用于模仿声母、韵母、音节、变调、重音等。分集体模仿、单独模仿。B.认读练习:学生自己读出书面材料。包括辨声认读、辨韵认读、辨调认读、多音节和短句认读、汉字认读等。C.声调练习:如唱四声,教师带领学生由第一声起调,四声连读,使学生在经常的练习中,习惯汉语四声的高低变化,掌握四个基本声调。声调搭配练习。D.听辨练习:包括听辨声母、韵母、音节、声调等。E.读写练习:包括根据汉字写出拼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语音教学总的原则:①集中与分散相结合②音素与语流相结合③机械练习和意义练习相结合④模仿和练习为主,语言知识讲解为辅2、词汇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词汇量的控制和词汇的选择《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中全部语料词种数为165万多,语文词约为11万。80%的覆盖率的词种数为4179个,90%覆盖率词种数为11213个。国家汉办汉语水平考试部研制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规定了甲级词1033个,乙级词2018个,丙级词2202个,丁级词3569个,四级总共8822个。(2)母语词汇习得和外语词汇习得特点的比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自然环境的特点:内容全面、时空不限、反复刺激、不断积累。人为环境,一般指课堂学习,将生活中、工作中、交际中最需要的词语和言语,以课文的形式,模拟情景,供学习者进行语言技能操练。其特点:内容精简、模拟情景、时空有限、刺激有限。长期和速成概念与词语的对应和两个第二信号系统之间的转换,P95.(3)词汇教学方法①解释词汇的方法包括解释词义和解释用法两种情况。解释词义的方法A.以旧词释新词:先启发学生,再加以归纳、纠正。例如新词“一下子”,可用学过的“很快”来解释;新词“立刻”,可用“马上”来解释。B.根据语素义解释词义,也称“语素猜词义法”。联合、偏正结构的词适合用语素法解释词义。比如:关闭、美好、买卖、开关、急需、面试、深夜等。C.直观释义法: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体态、动作等直观形象的方法和手段来解释词义。有些近在身边的东西,可利用实物,如“桌子、椅子、门窗、墙、书本、帽子”等。商店广告上的图片。D.语境释义法:选用学生熟悉的或者可能亲自经历的事情来设置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从词的实际应用中体会理解词义。比如教“凑合”、“尴尬”一词。E.上下文释义法:根据上下文词语的意思和固定搭配来猜测理解生词。“反而”在句中有转折作用,“他们不仅不厌烦,反而热情欢迎她。”F.例句释义法:较多用于关联词的学习。例如:“因为天气预报说有雨,所以我带了一把伞。”“小李因为生病了,所以今天没来。”通过分析例句,理解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G.近义辨析法:注意讲明词义的细微差别、语体色彩、搭配习惯等。一般借助学过的词语来导入。如“灾难-灾荒-饥荒”“关心-关怀”“想法-打算”等。H.反义辨析法:帮助建立词语之间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如“干燥-潮湿”“增加-减少”“高兴-悲伤”等。I.汉外对比法:注意之处汉外词义异同,避免产生词义负迁移。J.字形分析法:利用汉字字形与意义之间的线索,从形体直接推知词义。如“凸起、凹陷、雨伞”“刀刃、甘甜、本来”“逃跑、怀念、花草、湿润”“甭、劣”等。②解释词语的用法A.词语搭配:常和哪些词搭配、怎么搭配。例如:“参观、访问”,都是动词,可从词语搭配上辨别:参观:工厂、学校、医院、博物馆、故宫、名胜古迹访问:中国、上海、一位作家、电影明星B.公式说明:例如“有点儿”“一点儿”句型结构例子V一点儿N喝一点儿水A比Badj一点儿他比我高一点儿有点儿v/adj我有点儿想家C.情景说明:例如语气词“吧”:“去吧,不好,不去吧,也不好。”表示两难选择;语气词“啦”:“橘子啦,苹果啦,各种水果都有。”表列举。D.词语对比:例如“穿、戴”的比较;“以为、认为”的比较。(4)词语练习方法①感知性练习:属于机械性练习,对于熟练掌握词语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形式主要有听读词语、跟读词语、认读词语、抄写词语等。②理解性练习: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形式有:解释词义、选词填空、词语搭配、说出同义词反义词。③记忆性练习:帮助巩固复习词语。形式:朗读词语、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语、词语注音等。④应用性练习:通过实际应用掌握词语用法。形式:指定词语回答问题、改错、连词成句、造句、扩展词语、根据语言环境用词语对话等。3、语法教学(1)语法教学方法①图示法(P99-101)用公式、表格、示意图、简笔画等辅助教学。例如比字句的语义关系可表示为:甲比乙adj=Aadj我比他高=我高(他矮)利用图片解释存现句、解释正在进行的动作;用简笔画解释趋向补语(动词+上来、下来、进去、出来等)②道具法:教表示领属的“的”时,用学生的书和自己的书作道具;用时钟学习时间词。③情景法:教比字句时,可利用班上的真实情况,让学生说出“男生比女生多。”“女生比男生少。”教结果补语时,教师故意写错字,学生说出“写错了”“写对了”。④表演法:如把字句,可一边做动作,一边讲解:把书放进书包里、把笔放进文具盒、把词典拿出书包。⑤对比法:比如存在句“P有N”和“N在P”的语义重点不同:前者在于描写(门前有棵树、墙上有一张地图),说明新发现,通常着重于整个句子的信息;后者重点在于说明位置(他妈妈在美国、我的书包在房间里)。(2)语法练习:①机械练习:指不怎么需要理解的练习项目,如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目的是在简单情景中加深语法点的理解,并通过练习达到流利的程度。形式有:重复练习(领读、重复句子、重复对话)、替换练习(单项、多项、分句)、扩展练习(词语扩展、句子扩展)②意义练习:明确语法点意义和练习内容之后的练习。目的是在有意义的情景中加深对语法点的理解,为交际练习打下基础。形式:变换练习(句型变换、合并句子)、复述练习(完全复述、看图复述、分角色复述)。③交际练习:利用或创造交际环境,把语法点用于实际交际,根据真实情况问答、谈话和讨论等练习活动。例如,学了方位词和存现句后描述宿舍情况。用“一……就”“先……然后”等句式,叙述自己一天的活动情况。4、篇章教学(1)意义:脱离篇章的情节和内容,枯燥乏味,不利于语言学习;情节内容与词语语法等语言知识互相促进(2)教学要点P107①句的理解:词语理解和句子理解。词语理解应注意情节和语境对于词语意义的限定和提示;句子理解应注意抓住主干成分。②句群理解:注意几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关联线索。1)有关联词的句群;2)无关联词的句群③段落理解:段落由句群组成,一个段落可划分为若干层次,形成逻辑关联。练习时,可让学生归纳段落大意。④全文理解:启发学生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也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5、汉字教学(1)对外汉字教学的意义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体系庞大,形体众多,结构复杂,读音意义也很复杂。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汉字往往成为其学习汉语的最大难点;对于教师来说,教汉语不能不教汉字,如何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学习汉字的效率,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汉字教学的现状长期以来,本学科对汉字教学重视不够。基本上以词汇教学取代汉字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是教学体系中考虑的中心问题,汉字处于附属地位。西方学者切身感受到汉字学习的意义,一直强调汉字教学。(3)常用字的选择《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常用字3500,在200万字语料中覆盖率99.48%。《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通用字7000。《汉语水平词汇与等级大纲》规定了甲级字800,乙级字804,丙级字601,丁级字700,共2905。《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统计表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共用字种数8128,581字覆盖全部语料的80%,934字覆盖90%,2315字覆盖99%。(4)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当前讨论的焦点在于三点:是语、文同步还是分开?是词本位还是字本位?坚持传统字源理论还是采用所谓“俗文字学”帮助学习记忆?以下几个方面是大家基本一致的认识:1)语和文先分后合,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独立教学。语文并进的模式实际是随文识字,弊端很大。初期独立开设的汉字读写课,首先教常用独体字,教笔画、笔顺、部件。2)字与词教学相结合。教学中以字带词、以字串词,学习词汇时,重视构词语素的分析,做到以字解词、由词析字,培养学生看字猜义的能力,了解汉语组词的规律。3)利用汉字构形规律,突出汉字表音表意功能识记汉字。适当进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结构类型的分析。4)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以部件为中心,从笔画、部件、间架结构几个方面进行教学。5)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练习识记汉字。注意区别形近字、归纳部件。(5)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汉字教学1)对汉字的讲解必须注意科学性。汉字学是一门科学,讲解必须是科学的,不科学地讲解汉字,会造成学生的思想混乱,不利于对汉语汉字的进一步学习。注意:汉字是由部件构成的,其构意的体现是通过部件来实现的,讲解汉字首先不能把部件讲错;(福、悲)汉字是由部件组合而成的,部件进入整字之后,便有了构字功能:示音、表意、或表形、或起区别作用。(韭、饿、娥、峨、鹅)由基础部件构成汉字,大部分是依照层次逐级组构而成的,构意是逐级生成的,以集合的方式产生构意。(温)汉字的构形是发展的,现代汉字中失去理据不能分析的字形,要通过传承线索进行复形。(张、弛、罚、罪、象、聚、集)分析字理时,要符合总体的构形系统。2)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初期阶段,在教学传承独体字时,可以采用古文字(土、虫)知识作为背景,物象、古代象形字和楷书。而对粘合的独体字(头、书、年)就不宜采用此法;又如,对理据性高的会意字(尘、劣、休、宿)可以个体为单位,多用字理讲解法,而对于形声字,则宜于用系统的归纳法;再如,对表音度比较高的形声系统(青、及、可),可以利用声旁成批讲解,而对于表音度差的声旁系统(寺、俞),就不宜采用此法。(6)讨论1)双人旁与单人旁;2)册;3)枣;4)霉;5)反文与欠字边;6)桌;7)辨、辩、辫(三)精读课的教学环节(以中级精读课为例)课文:《中国人的交际方式》(《中级汉语精读教材》北大出版社第四课)1、预习学生预习指定的课文和生词。要求:能读生词和课文,找出学习难点。2、课堂教学(1)解题教师就课文有关内容提问或者介绍课文的提示部分,引入教学,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提问:1)大家在中国学习汉语,常常跟哪些中国人交际?2)交际时出现过误会没有?什么样的误会?3)这些误会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介绍课文的“提示”部分。(2)新课教学过程1)学习生词在预习的基础上,对生词做必要的正音和解释,要求学生读音正确,明白词义。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熟悉、记忆所学生词。需要进行扩展和搭配的词语,有一部分可安排在这个环节进行,而重点、难点词语大都放在讲解课文时讲练。具体步骤:①教师带读生词,每词1-3遍;②学生读生词,教师正音;③教师用不同方法解释生词:“不尽相同、和睦、含蓄、委婉”等④解释学生就生词提出的问题2)分段讲练课文①朗读:精读课不可忽视课文的朗读。其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教师读,学生跟读,或请单个同学读。注意纠正读音错误。②讲练语言点:包括词语、短语、句式、固定结构等。利用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项目的具体含义,并领会用法。在此基础上,教师举例,展示练习,组织操练。3)总结:通过一些综合性问题,指导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课上的语言知识。如总结概括段意,复述课文中的某段内容,对所讲词语的义项和用法进行归纳等。如:引导学生用本课才学的词语和语法概述课文内容;总结本课所学的近义词、多义词。4)课堂练习: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的环节。5)布置课后作业3、课后复习巩固课堂讨论如何设置情景,来解释“惊奇”这个词?请用“词语搭配”的方法解释“具备”一词的用法。如何解释“说不定”和“不一定”?如何解释“又”和“再”?怎样教“请、清、晴、情”这样一组字?十泛读课课堂教学实施一、泛读课的理论基础泛读的心理机制:阅读者通过感知语言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处理,进而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一)泛读的特点1、快速浏览内隐的心理机制:接受-传递至中枢-词语匹配-整合加工-命题和意义2、猜测和跳跃心理活动:想象和联想,有一定合理性猜测:已有知识经验+图示跳跃(1)查找所需信息(2)“抓关键,跳障碍”(二)泛读课的目的和任务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即读懂阅读材料的能力,包括对字、词、段落、篇章的理解。阅读是吸收新知识、了解新信息的重要途径。2、培养阅读技巧:阅读分为粗读和细读两种类型,粗读包括扫读和跳读,就是快速阅读。快速阅读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包括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采用不同阅读方法的技巧和“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3、通过培养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阅读训练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和语法;通过阅读,将学道的新词语、语法、文化知识用于听、说、写,从而全面提高语言水平。(三)影响泛读的因素1、主观因素①目的语知识储备②目的语文化知识的了解③目的语思维方式的了解和认同2、客观因素阅读材料的难易目标任务的确定时间的限定(四)泛读教学的原则1、材料的合适性(1)篇幅初级-300,中级-500至800,高级-800至1500(2)内容深浅(3)控制新词语、句式数量,80-85%为已学2、时间(速度)限定性初级80-100字/分,中级100-120字/分,高级120-150字/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曾片面强调阅读速度作为阅读主要目标,目前更为主流的看法是:把阅读技巧和策略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3、教学的节奏性二、泛读课教学要点(一)不同阶段泛读课的训练内容1、初级阶段1)训练重点是识字训练和词语理解训练。2)几种训练方法:组词练习、分词阅读练习、朗读练习。2、中级阶段1)继续进行识字和词语理解训练:例如同音字、词归类,同义、近义词归类,反义词归类,部件相同字归类,相关字词辨析。2)突出语法训练:关于句子理解的有:用压缩的方法理解长单句;根据关联词理解复句;根据句子的修辞特点和上下文理解难句;关于段落理解的有:根据段落主句抓住段落主旨;根据段落中的提示词语把握段落内容;关于篇章理解的有:分析文章的标题;寻找文章中的主题段、主题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3)加强文化知识的介绍。4)培养猜测、推断能力。根据造字法和构词法猜测词义,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根据上句和关联词推断下句意思。5)培养“抓关键、跳障碍”技巧。3、高级阶段1)选择不同文体的材料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风格特点。2)针对不同专业和专业倾向、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二)泛读课堂教学实施阅读教材大都包括课文、生词表、语法注释、内容注释几部分。一般泛读课的教学程序包括以下四个阶段:导读、默读、讲解和检查。每一阶段可分为若干步骤。1、导读1)简介阅读材料的内容、文体、时代背景、文化背景、整理等;2)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考,找出答案,完成阅读;3)提出一些需要记忆的问题。2、默读1)默读时要进行速读训练,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维的习惯。速读的具体要求不同,中级水平一般达到100-150字/分。2)默读不能超时,一旦到时,决不拖延。3)默读时遇到生字、生词、难句及其他问题,尽量用有关的阅读技巧解决。仍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笔划出。3、讲解分为主动讲解和被动讲解。1)主动讲解。讲解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有一定的预见性,包括:
生僻的字、词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或者较难的语法现象。
文化知识。
阅读技巧。认读字、词的技巧;阅读长句、难句的技巧;理解段落的技巧;理解文章主题的技巧。2)被动讲解:教师在主动讲解后,学生还会提出一些问题要教师解答,这是被动讲解,也称答疑。
答疑时应注意以讲清本文中意思或用法为主,准确精练,简明扼要。
既可以教师答疑,也可以学生答疑。4、检查:方法主要是做课后的练习,注意:1)选择、判断类题目以及简单的问答题,要求学生单独回答。2)复述课文,一般以概述为主。遇到困难时,教师可提示或者板书。3)对文章主题有不同理解时,可进行必要讨论。4)课上阅读必须默读,但检查时可选择精彩段落朗读,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气氛。组织课堂阅读范例:以《中级汉语阅读》第十课为例(一)导读(5分钟)1、介绍有关报道的基本常识2、熊猫简介3、人物介绍(二)默读(15分钟)全文近2000字,按每分钟150字要求,限定15分读完。1、学生阅读前,提出具体要求:1)掌握文章线索,理清思路;2)能说出每自然段的中心;3)思考如下问题:他们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取得哪些成绩?你觉得他们这样值得吗?2、学生阅读时,教师巡视指导(三)讲解(50分钟)讲解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采取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形式,调动学生能动性和参与精神,敢于问,敢于答。具体步骤如下:1、按自然段顺序讲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1)难词讲解(先让学生猜,再给出答案):数年、珍稀2)提问(学生回答时不看书):两个女博士叫什么名字?她们在什么地方考察?考察什么?……3)回答完问题后,让学生总结这段大意,然后教师归纳。
第二自然段……2、师生共同对课文进行回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3、归纳中心思想(学生先发表意见,教师后总结)(四)检查(30分钟)1、回答导读中提出的问题2、做课后的练习课堂讨论:以P112页《鲶鱼现象》为例,说课。1、如何提出导读问题?2、第二自然段中,学生可能遇到哪些字、词、句方面的问题?如何解答?3、你怎样帮助学生归纳文章中心思想?三、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训练方法(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方法1、回答问题:学生阅读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选择正确答案。1)“如果赚了钱只是为了存起来,我又为什么赚它呢?”这句话的意思是:A.我赚钱是想存钱。B.我存钱是因为赚了很多钱。C.我赚钱的目的不是为了存钱。2)在防汛期间,大家要有人出人,有力出力。A.大洪水B.小偷C.地震D.敌人3、判断正误。阅读《第二次考试》并判断:1)苏林教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条形码、电子标签等物联网技术在文档管理中的应用
- 2025年福建省职教高考《职测》核心考点必刷必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中国银行个人借款合同
- 正规的借款合同范本
- 航空运输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
- 事业单位的试用期劳动合同范本
- 钢筋单项劳务承包合同
- 临设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
- 消防产品的买卖合同
- (二模)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地理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隐名股东合作协议书及公司股权代持及回购协议
- IQC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目
- 高管绩效考核全案
- 2024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题和答案
- 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知识培训
- 长沙医学院《无机化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eras妇科肿瘤围手术期管理指南解读
- 初一到初三英语单词表2182个带音标打印版
-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