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考试资料_第1页
流行病学考试资料_第2页
流行病学考试资料_第3页
流行病学考试资料_第4页
流行病学考试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流行病学11、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的规律和原因,以及制定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研究:①观察性研究:随访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②实验室研究: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

③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3、发病率与患病率的比较。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通常用年)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概率。

某病发病率=某年(期)某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病例数/同年(期)暴露人口数*k

用途: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注意事项:发病率可按疾病种类、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在比较不同人群的发病率时,应考虑年龄构成不同,须比较其标准化率。

②患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观察人口中某病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它对病程长的慢性病能反映有价值的信息。两者的不同之处:a、患病率分子包括调查时该病新旧病例数,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b、患病率是横断面调查所得的疾病频率。

4、队列研究:即选择两组人群,一组为暴露人群,另一组为非暴露人群,然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人群中某疾病的发病率(或此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因果联系及其联系大小。

特点:①暴露情况清楚。②属由“因”到“果”的研究。

③能验证暴露因素与疾病间的因果联系。优点:①研究人群定义明确,选择偏倚少。②暴露与结局的信息不依赖回忆,信息偏倚小。③可研究一种暴露与几种疾病的关系。④暴露资料较正确,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及危险度。⑤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容易确定,可用于病因假设。

缺点:①所需样本大,研究时间长,费人力、物力。②常不易选择非暴露组。③有关暴露或结局信息的判断可能发生偏倚。④不适用于罕见疾病。⑤由于研究时间长,容易失访。

5、病例对照研究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的研究类型之一,是验证病因假说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回顾性研究方式。基本原理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该因素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

基本概念:选择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暴露: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或状态即为暴露因素,它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的,也叫研究变量

特点:①疾病发生后进行;②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③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④由果推因;⑤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二计算OR

OR:又称优势比,比值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公式OR:(a/c)/(b/d)=ad/bc

OR特点

与RR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如果能满足2个条件:①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②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OR≈RR

入院率偏倚:也叫Berkson偏倚,当利用医院病人作为病例和对照时,对照是医院的某一部分病人不是全体目标人群的一个随机样本,病例只是该医院或某些医院的特定病例不是全体病人的随机样本,所以难免产生偏倚,特别是因为各种疾病的入院率不同导致病例组与对照组某些特征上的系统差异

控制:合理地选择病例与对照;从总体人群中选择所有或绝大多数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

从各医院中选取病例,从多病种中选择对照定义

又称奈曼偏倚,如果调查对象选自现患病例,即存活病例,可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其中很多信息可能只与存活有关,而未必与该病的发病有关,从而高估了某些暴露因素的病因作用;另一种情况是,某病的幸存者改变了生活习惯,从而降低了某个危险因素的水平,或当他们被调查时夸大或缩小了病前生活习惯上的某些特征,导致某一因素与疾病的关联误差

控制:调查时明确规定纳入标准为新发病例:检出征侯偏倚

定义

也称暴露偏倚,病人常因某些与致病无关的症状而就医,从而提高了早期病例的检出率,致使过高地估计了暴露程度而产生的系统误差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casereferencestudy)是分析流行病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类型之一。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

2.病例对照研究的四大要素:人群、对照、病例和暴露。

明确产生病例的人群,从中正确地挑选对照,并正确地收集暴露资料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精髓

3.对照不必代表所有未患研究疾病的病人,同样也不必代表所有总体人群

病例不必代表患有该种疾病的全部病人,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4.选择病例原则:符合病例的定义,就应当收入病例组,不受其暴露状态的影响,避免产生选择偏倚。

5.新发病例比现患病例好

注意两组收集资料时资料质量的可比性,以保证研究的真实性

6、疾病监测:是指长期、连续、系统的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7、保护率:

保护率=(对照组发病率-试验组发病率)/对照组发病率*100%

8、相对危险度(RR):又称危险比或率比,它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

9、病例对照研究中,1:1配对资料可整理成如下的模式表

显著性检验,公式如下:

X2=(b-c)2/b+c

校正X2=(︱b-c︱-1)2/b+c

危险度估计

OR=c/b

10、病例对照的优点

①样本量小,病例易获取,工作量不大,所需人力、物力较少,易于进行,结果快。②可同时对一种疾病的多种病因进行研究。③选合于对病因复杂,发病率低,潜伏期长的疾病。④可以对治疗措施的疗效与副作用做出初步评价。

11、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

①易受回忆偏倚的影响。②选择合理的对照较困难。③结果的可靠性不如队列研究。④不能计算暴露与无暴露人群的发病率。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特点

①它是前瞻性研究。②是实验法而非观察法,设计时必须控制研究因素和外部因素,研究对象分组要遵循随机化的原则,必须施加某种干预处理。

③有严格的对照组。

12、盲法的应用

单盲:研究对象不知分组情况。

双盲:研究对象、研究者不知分组情况,一般采用双盲法。

13、具备实验性研究的四个基本特点:设立对照、随机分组、人为干预、前瞻追踪。如果一项试验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特征,这种实验就称类试验。

14、药物不良反应:指病人用药后所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5、药物不良反应类型:

(一)A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

与药物的剂量有直接关系,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加重。

一般可以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例如,镇静催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不良反应就属于A型不良反应。

(二)B型不良反应(质变性异常)

与药物剂量无关,分为药物异常性与病人异常性两种。

药物异常性包括药物有效成分的降解产物、杂质、添加剂、脱色剂、增溶剂、稳定剂、赋形剂、防腐剂等所引起的异常作用。

16、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传播广泛,发病率高。②传播途径易实现。③受人群免疫水平的影响。④少年儿童多见。⑤具有冬春季节性升高现象。⑥与居民居住条件及人口密度有关。

17、经饮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①病人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②发病可无明显的年龄、性别及职业差异③除哺乳婴儿外,暴饮者多发④水源经常被污染,病例终年不断⑤停用污染水源或净化水源后,爆发与流行即可平息。

18、经食物传播的流行特征

①有食污染食物的历史,不食者不发病;②一次大量污染可致暴发,累及人数与吃污染食物人数有关;③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爆发即可平息

19、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范围称之。

20、人群易感升高的原因

①六个月以上未经预防接种的婴儿增加;②易感人口的迁入;③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④免疫人口的死亡。

21、促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①计划免疫;②传染病流行后大多数易感者因病后获得免疫力;③隐性感染。

22、疫源地的消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传染源已被移走或消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②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③所有的易感接触者从可能受到传染的最后时刻算起,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而无新发病例或新感染者出现。

23、人工自动免疫:是指用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它是免疫预防的主体。

24、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应用

①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②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以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③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以确定免疫接种时间;④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以帮助判断受感染的时间,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⑤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25、被动监测:下级单位常规上报监测数据和资料,而上级单位被动接受称之。

26、主动监测:根据特殊需要,上级单位亲自调查收集或者要求下级单位严格按照规定收集资料,称之。

筛检:是用一种或几种快速、简单的试验、检查或其它方法,在一般人群中查出尚未被识别的某种可疑疾病或缺陷的人。

27、筛检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某此可疑病例或缺陷者,以便早期诊断、早治疗或延缓其发展,从而达到二级预防的目的。第二是筛检疾病危险因素,保护高危人群。第三是用来了解疾病的自然史或开展流行病学监测。

28、预防性消毒:指没有发现明显的传染源时,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或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所或物品进行的消毒。

29、疫源地消毒: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病传染源的疫源地所进行的消毒。

30、随时消毒:是指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泄物、从分泌物及其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31、终末消毒:是指病人脱离疫源地或消除传染状态后,对疫源地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流行病学(二)20、随机误差含义是什么?与系统误差有什么区别?

含义:又叫误差,随机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随机误差既是测量方法本身的随机变异,也是被测定的生物现象的随机变异。

系统误差:指研究的结果或推论偏离真实值,或导致这种偏离的过程,又叫偏倚,偏倚有一定的方向性。多次重复测量及样本含量可以减少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随机误差,但却不能减少系统误差。

21、什么叫暴露怀疑偏倚和回忆偏倚?

研究者事先知道研究对象的患病情况,就可能采取不可比的方法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探索可疑的致病因素。研究者主观上认为某病与可疑的致病因素有关联,更容易产生这种偏倚。

回忆偏倚指各比较组回忆以前发生的事或经历时,在准确性和完整性上存在着系统差异。回忆偏倚存在于任何运用回忆应答的病例对照研究之中,,这种差别影响回忆。

22、传染病流行有那三个基本环节?传播途径有几种?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有经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土壤、医源性和垂直等多种传播。

23、如何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①、要充分认识传染病的危害,各级政府、社会及医务人员应对“新、老“传染病予以足够的重视,加大防治力度,增强防治的自觉性。

②、要建立与健全各类疾病快速的监测系统,加强传染病监测,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③、要加强传染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各种传染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

④、要制定预防和控制新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

24、“三级预防”指什么?如何做好一级预防?

第一级病因预防;第二组预防为“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为对症治疗、防止伤残和加强康复工作。

①、促进健康增强体质。

②、环境保护和监测保护和改善环境。

③、特殊保护如在缺碘地区长期供应碘盐。

④、一级预防的双向策略针对全体居民的预防。

25、预防接种分几种?人工被动免疫有何作用?

分三种: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和被动自动免疫。

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其制剂注入机体,使机体立即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这种免疫持续时间短,也易发生变态反应,主要在疫情发生时使用。如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制剂。

26、医院感染频率的监测采用哪些指标?

①、医院感染发生率:指一定时期内,在所有入院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新病例数的频率。

②、医院感染患病率:观察期内医院感染的总病例数占同期住院病人总数的比例。

③、医院感染续发率:是指与指示病例有效接触后经一个最长潜伏期,在接触者中续发病例数与接触者总数的比值。

④、医院感染漏报率:为确保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漏报率调查。

27、如何对心血管疾病三级预防?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策略包括普通人群预防(社区预防)和高危人群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是在人群开展病因预防,包括一般的健康促进,如改善居住条件和平衡合理膳食等。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是二级预防。心血管疾病为慢性病,三级预防为康复治疗和防止残疾等。

28、消毒概念是什么?分为哪几种?

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停留在体外传播因素上存活病原体或其它有害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的程度。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

29、如何看待吸烟与肺癌?

吸烟是引起肺癌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年龄越早,肺癌的的危险性越大。吸烟量越大,肺癌的的危险性越大。吸烟还其它如石棉等协同致肺癌作用。

30、预防肺癌采用哪些措施?

①、禁止和控制吸烟政府通过立法限制吸烟。

②、控制环境污染减少有害物质扩散。

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普查、医生控烟、肺癌筛检。

31、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①、遗传因素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家庭聚集性。

Ⅱ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与糖尿病有关联的基因有关。

②、环境因素肥胖、高血压、体力活动少、摄入新鲜蔬菜少、吸烟、饮酒。

32、如何预防糖尿病?

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避免的延缓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全民糖尿病知识宣传,平衡合理膳食,避免过度紧张,不吸烟,不饮酒,加强体育锻炼。治疗并治愈糖尿病。

33、甲肝和乙肝传播途径有何不同?

甲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还有日常生活接触、经水、食物、其它途径等。

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传播,还有日常生活接触、性接触传播。

34、如何做好甲肝和乙肝的预防措施?

①、管理传染源隔离传染病人。

②、切断传播途径饭前便后洗手,阻断母婴、医源性传播。

③、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甲、乙肝火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

35、感染性腹泻传播途径有哪此?其中最重要意义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经水、食物、接触和苍蝇传播。

最重要的是经水传播。

36、结核病的传染源是什么?通过什么传播途径?

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呼吸道传播。

37、如何控制结核病?

建立健全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发现病人,即痰涂片阳性病人。管理病人,执行化疗方案,以不住院化疗为主。保护易感人群,卡介苗接种。

38、性病在年龄,性别,职业有何特点?如何看待这些特点?

人对性病普普遍易感。无先天免疫。由于暴露机会不同,人们对性的认识,性生活检点情况程度等不同,性病的发病率在年龄、性别、职业、地区上有差别。吸毒者、同性恋者……性病发病率要比普通人高。可以重复感染。

39、性病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有哪些?

第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第二级预防是“五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第三级预防是减少性病所造成的损害的残疾,减少并发症,加强康复。

40、血吸虫病分为哪四期?各期临床表现有何特点?

侵袭期、急性期、慢性期、晚期。

侵袭期与疫水接触2-3日,皮肤出现红色丘疹,奇痒。

急性期畏寒,发热,午后退热,盗汗。

慢性期占绝大多数。临床上分为无症状和有症状两类。

晚期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综合症、严重生长发育障碍或结肠显著肉芽肿性增长的血吸虫病患者。

41、肾综合症出血热在流行病学分为几类?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

动物源性传播、螨媒传播和垂直传播。

42、碘缺乏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克汀病,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要检出率增高、成人甲状腺肿。

43、碘缺乏病的病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克汀病或亚克汀病病理基础是碘?

环境缺碘。胎儿期缺碘引起胎儿发育不良,造成克汀病,大脑损伤不可逆转。

44、预防控制碘缺乏病采用什么措施?

食盐加碘、碘油和其它补碘方式,如水源加碘等。流行病学(一)1、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有几种?

观察性研究横断面调查:在某一时点对暴露的情况和疾病的有无进行调查。

队列研究:将研究对象按照暴露因素的有无进行分组调查,比较疾病发生频率的区别;

观察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某病的患者为病例组,与之对应的非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的频率。

比例死亡比研究PMR:研究对象死亡的比例与相应未暴露的研究对象死亡的比例比较。

生态学研究:观察群体的平均暴露指标,比较要因与疾病发生的关联;

临床试验: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来评价某种药物或疗法的效果。

现场试验:研究对象为尚未患病的人群,到现场进行调查。

社区干预试验:在所选择的社区范围内实施一定措施后,进行调查和验证。

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电脑模型

2、流行病学研究有那些重要观点?

社会医学的观点:疾病的社会属性

群体观点:宏观的角度认识疾病

比较的观点:可比性的观念

多病因论的观点:多因素综合作用

概率论的观点:参数的估计值

3、简述流行病学病因概念的进展?

病因的定义:那些能使从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即为病因。

病因学说:

多病因学说

病因的复杂性

病因的条件

充分病因: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后必定引起某疾病发生(概率为100%)

必要病因:缺乏此因素疾病就不会发生

4、流行病学研究

随访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观察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比例死亡研究

生态学研究

临床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

实验性研究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5、验证病因假设有方法几种?相互间各有什么作用?

病因推断常用标准

关联的时间性:暴露在先

关联的强度:高的相对危险度

剂量反应关系

一致性: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

关联的特异性:唯一的病因

关联的可重复性:重复试验同样结果

关联的合理性:与科学知识不相矛盾

6、判断因果关系常用的几个标准?

①、联系的时间顺序从时间顺序来讲,因总是先于果。

②、联系的合理性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联系可以用现在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或与该疾病的生物学及疾病的自然史等方面的已知事实相符,至少不应当相违背。

③、联系的一致性(恒定性)多次研究得到同样结果叫一致性。因素和疾病分布的一致性、不同调查结果的一致性(可重复性)

④、联系的强度常以相对危险度(RR)和比数比(OR)来表示。

⑤、剂量反应关系某种结局的危险性随着某种暴露的数量、强度或持续时间的改变而变化,这两种变化相伴随的现象称之。

⑥、联系的特异性某种疾病必然与某特定因素相联系称之。

⑦、实验数据人群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

7、描述疾病地区分布分几种?它们各有和特征?

①、疾病在国家间的分布有些疾病只发生在一定地区,例如黄热病流行于非洲和南美洲。

②、疾病在国家内的分布疾病在国家内的分布也有差异。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地理不一,各地差异较大。如冠心病患病率北方高南方低。

③、疾病的城乡分布明显的城乡差别。城市的肺癌发病率或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

④、常用的描述疾病地区分布方法

疾病地区分布的划分、率的比较、地区分布图的绘制。

⑤、描述疾病地区分布的述语

地方性:当一种疾病经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仅在某一人群中发生,不需自外地输入,这种状况称之。有三种情况:自然地方性、自然疫源性和统计地方性。

输入性疾病:又称外来性疾病。凡本国不存在某病或曾经有过,现已经消灭,现有的该病病例是从外国传入称之。

⑥、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a、

居住在当地的各人群组该病发病率高,并且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b、

外来健康人进住当地一定时间后可患本病,迁出一定时间后,该病发病率下降或消失。

c、

当地对该病易感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8、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有几种?它们各有何优缺点?

①、普查是指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的全体人员进行调查。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制定某生理学指标正常值。普查对象多,工作量大,诊断准确性受影响。

②、抽样调查是用客观的方法,从某一总体人群中抽取一部份人进行调查,并用其结果推论总体。

样本大小的估计,可能出现误差。样本过大,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9、疾病指标

①、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k=100%,1000/千,或10000/万,……

②、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指标,是衡量人群中在较短期间内新发病例的频数。观察时间可以日、周、日为单位,也可以一个流行期为阶段,使用比较灵活。

③、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可按时间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

④、感染率是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其性质与患病率相似。

⑤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k=100%,1000/千,或10000/万,……

⑥、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⑦、生存率指某种疾病在某一定时间内、某人群中发病数量的变化及其病例间的联系程度。常用散发、爆发、流行等来表示。

10、疾病分布的形式。

疾病的发生往往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因此研究疾病地区分布常可对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等提供线索,以便制订防制对策。

疾病地区分布划分,在世界范围内可按国家、区域、洲、半球为单位;在一个国家内可按行政区域划分,如我国可按省、直辖市、自治区、县、乡为单位。这样可以比较容易获得完整的人口数字和发病与死亡资料。但是疾病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影响,若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来描述疾病的分布,虽有方便之处,但由于在同一行政域内常常自然环境不尽相同,则很可能掩盖了自然环境作用。如按自然环境划分,可依山区、平原、湖泊、河流、森林和草原为单位,可以显示自然条件的影响。不过有时人群聚集状态、城市、乡村、商业区与工业区等均影响着疾病的分布。因此,按何种方法划分地区来描述疾病分布,可根据研究目的和病种不同来确定。

研究疾病地区分布的方法,需根据实际情况,可作出疾病标点地图、地区分布图、传播蔓延图,也可按不同地区计算其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等。如果进行地区间比较,需要进行率的标准化。

11、描述性流行病学:将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人群、地区、时间上的分布情况定量地、客观事实地描写。这常常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也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它主要描述分布的三大特征,即:地区特征、时间特征和人群特征。

横断面调查: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因所收集的资料既不是过去暴露史,又不是随访调查所得的结果,而是调查当时所获得的资料,故称它为现况研究。

筛检1951年美国慢性病委员会的定义:通过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将可能有病但表面上健康的人,同可能无病的人区别开来。筛检试验不是诊断试验,仅是一个初步检查,对筛检试验阳性和可疑阳性的人,必须进一步进行确诊检查,确诊后进行治疗。目的是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病人。筛检是医疗卫生机构和研究人员运用快速检验方法主动地自人群中发现无症状病人的措施。

生态学研究:它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即以群体为观察、分析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情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从医学的角度上看则是研究人群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条件对健康的影响。

12、研究类型

回顾性队列研究:

调查开始时,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完全取决于暴露与疾病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前瞻性队列研究:

适做因果关系的推论,观察时间长,耗资大,易失访。

双向性队列研究:

适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

13、联系强度测量指标的那些?相对危险度反映什么指标?归因危难度说明什么?

①、相对危险度(RR)也叫危险比或率比,它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之间联系强度的指标。

②、归因危险度(AR)又叫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它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③、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

④、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⑤、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14、队列研究的优缺点是什么?

一、优点

①、研究人群定义明确,选择偏倚少。

②、暴露与结局的信息不依赖于回忆,信息偏倚少。

③、可研究一种暴露与几种疾病的关系。

④、暴露资料较正确,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死亡率)及危险度。

⑤、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容易确定,可用于验证病因假设。

二、缺点

①、所需样本大,研究时间长,费人力、物力。

②、常不易选择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