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高职-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方案_第1页
骨干高职-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方案_第2页
骨干高职-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方案_第3页
骨干高职-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方案_第4页
骨干高职-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国家骨干高 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二〇一一年八月目录第一部分建设基础和优势…………………1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1二、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2三、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2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五、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4六、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5七、存在的主要问题………………………6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7一、指导思想………………7二、建设目标………………7三、建设任务………………9第三部分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19项目一办学体制机制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19项目二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34项目三皮革制品设计与工艺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05项目四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164项目五软件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221第四部分非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287项目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287项目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344项目三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设………………354第五部分项目建设资金预算与进度安排………………366一、项目建设资金预算…………………366二、项目建设进度安排…………………371第六部分项目建设保障措施……………379一、组织保障……………379二、机制保障……………385三、经费保障……………388第七部分项目建设预期效益……………390一、办学环境更加优越,办学模式更有利于校企合作………………390二、专业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先进………………391三、师资队伍整体优化,领导能力明显提升…………392四、“四大平台”功能齐全,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392第八部分附件材料………………………393附件一《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393附件二《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400附件三《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促进办法》……405附件四《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409附件五《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管理办法》……………415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PAGEPAGE27PAGE356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湖南科技职业学院2001年8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是全国中华职业教育社系统唯一的公办高校。2007年10月开始,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学院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前身是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两所国家级轻工业学校。学院立足湖南,服务轻工产业,坚持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2003年12月,学院成为教育部批准的湖南唯一的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校;2005年12月,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07年9月,成为湖南省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单位。第一部分建设基础和优势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被列为国家调整和振兴十大产业之一。湖南轻工业主要有陶瓷、塑料制品、皮革制品、工艺美术、室内装饰等27个行业。2009年,全省轻工产业(不含食品、烟草、纺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7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3位,成为湖南第五个过千亿的产业。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技术的转型升级以及沿海轻工产业向内地的转移,我省先后建成了醴陵陶瓷、湘乡皮革、道县皮鞋、邵东皮具、长沙暮云塑料、宁乡塑胶等工业园;2010年4月,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又正式落户湘阴,我省湖南轻工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虽然湖南轻工产业居中部六省首位,但与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以醴陵特色支柱产业——陶瓷为例,2010年全市陶瓷从业人员18万人,专技人员现有中、高级技能人才分别仅占从业人员的1.0%和1.7%,80%左右的员工没有接受过职业教育与培训,与醴陵陶瓷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振兴湖南轻工产业,必须把加快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解决。二、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建院以来,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与机制,不断拓展办学的空间和领域,增强办学活力。(一)牵头组建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2009年1月,在湖南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我院牵头组建了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集团设有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等机构,首批成员单位有13家轻工行业协会、59家轻工企业、15所职业院校、8个科研院所。通过的《集团章程》对集团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管理体制、经费管理等做出了规定,明确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理事长、秘书处的主要职责。集团理事长由我院院长担任;集团秘书处设在我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秘书长由办公室主任兼任,负责处理集团的日常工作事务。(二)校企合作共同举办软件学院。为了实现教育部提出的“企业化运作,多元化投资,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目标,2004年,由艾威尔顿科技有限公司一次性投资3500万元与我院合作举办软件学院。校企联合组建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软件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长和院长由我院出任,办学主权在校方。公司参与办学和财务管理,公司每年从办学利润中获取一定比例的回报。软件学院模拟企业化管理和运作,教师和员工实行全员聘用制。(三)初步建立了“枝叶相连、共生共长”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和管理全院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系系主任为校企合作第一责任人;制定了《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师企业生产实践规定》等相关制度。已与华联瓷业、省皮革集团、东方鞋业、金德管业、中诚装饰、创智集团等167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关系。合作企业支持我院建设校内实训基地20个,捐赠设备价值达400多万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65个,提供了3000个左右的岗位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并优先接受800多名毕业生就业;每年接受100名左右的教师下厂进行实践,并选派280余名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从事专业课教学,或指导学生实训;“订单培养”的人数达学生总数的30%,设立专项奖学金达100多万元。三、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2007年10月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职教社签署共建我院协议,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职教社理事长成思危出席签字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将我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高职学院,并成为中华职教社展示我国职业教育成果的窗口学校。2008年1月,中华职教社将韩国斗山集团捐赠的2000万元人民币拨付我院,建成了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斗山)培训中心。2009年10月2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教社理事长张榕明视察我院,表示将进一步发挥职教社“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优势,在今后3年内筹措1亿元,支持我院建设。省人民政府在共建协议中承诺:“将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发展纳入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精品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重点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引进、领导班子配备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努力把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在《湖南轻工业振兴实施规划(2009—2011年)》中指出,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发挥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培养掌握行业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2009年底,时任省长周强批示,由省财政拨款500万元加强我院培训基地建设。湖南轻工行业主管部门——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积极支持我院建设和发展:一是确定我院为全省轻工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用技术开发推广中心;二是支持我院与醴陵市政府合作,在醴陵陶瓷工业园建设我院陶瓷专业教学基地;三是支持我院和湖南省轻工学会共同组建湖南轻工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开发“湖南轻工信息网”。目前,该项目已获省经济信息委员会立项资助100万元。省教育厅作为主管部门一直以来对我院的建设与发展非常重视,一是在领导班子配备、资源整合、招生计划指标、项目安排、人事调配、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保证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学院省级财政办学事业经费从2005年的98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000多万元,年均增长20%以上,并逐年增加职教专项经费。三是分配我院亚洲开发银行职教项目20年低息贷款1000万美元,占全省总贷款额度的1/6。四是支持学院跻身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行列。湖南中华职教社作为主办部门认真履行指导、管理、服务责任,积极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学院争取财政补助、项目经费,联系企业融资引资,支持学院开展农民转移培训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并通过湖南温暖工程基金会筹措1000万元,全力支持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现有陶瓷艺术设计、皮革制品设计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皮革工艺)、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室内设计技术、服装设计、玩具设计与制造等30个招生专业,轻工特色明显。学院依托轻工产业,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开发、“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改革、“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依据生产或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项目”、皮革制品设计与工艺专业“三年八段,工学交替”、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三年九段,工学交替”等。从2006年开始,软件技术等专业开展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该项目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先后有省内外100多所高校来我院观摩学习,多所院校采用了我院开发的IT课程体系教材。近3年,我院建成了《三维空间艺术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皮鞋工艺》、《软件建模技术》4门国家精品课程,《皮鞋工艺》、《室内设计》、《成衣产品设计》等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8门院级精品课程;皮革制品设计及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软件技术、室内设计技术、电脑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6个省级精品专业;建设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和艺术设计实习实训、软件技术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和艺术设计实习实训2个省级重点基地。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英语、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及专业技能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双证书”专业中平均“双证书”获证率达95.68%。近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55%,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0%以上。五、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学院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了《教师企业生产实践的规定》等制度,每年安排专项培训经费100万元,通过采取“引进、聘请、送培、下基层、带培”等措施,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的专兼结合教学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52人,兼职教师26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14人(其中正高16人),硕士及以上学位者118人;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239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5个,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8名。学院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勤政廉洁,具有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具有较高的科学决策、战略规划和资源整合能力,在学校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带领全院师生努力奋斗,使固定资产由1.3亿元增加到3.2亿元,建筑面积由11.3万平方米增加26.45万平方米,图书由21万册增加到58.59万册,教学仪器设备价值由2167万元增加到5648万元,在校生规模由升格时的2000多人(中专生为主)增加到现在的11327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获得“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湖南省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六、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一)开展农民转移培训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一是实施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培训项目。2005年,我院利用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捐赠的100万元,采取“政府统筹、企业订单、社会资助、学校培训”的模式,在江永县开展“温暖工程”农民培训,累计培训转移农民工3580人,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全国实施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积累了经验,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延东、成思危的肯定和赞扬,被评为“全国实施温暖工程先进集体”。二是开展扶贫培训。我院作为省级贫困地区农民工培训基地,至今已培训转移贫困地区青年农民4920人。从2005年9月起,我院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府扶助+学员自助”的工学交替学历扶贫培训模式,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06年,我院荣获“全国青年农民转移就业先进单位”称号。三是开展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从2008年12月开始,我院举办了11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班,共免费培训湖南868个村的“村官”1370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二)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开展职业培训近年来,学院共计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下岗职工培训7000余人次;开展全省中小学计算机、美术、音乐教师技能培训、全省职业院校计算机与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培训和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偏远贫困乡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培训,共计1200人。(三)开展应用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学院先后组建了技术研究团队,成立了应用电子研究所、皮革研究所、玩具研究所、管理咨询中心,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承担省级、横向应用技术科研课题52项,通过省、市级鉴定的科技成果5项,获国家专利35项;完成技术服务项目40项,对外承接各种工程设计项目等37项,其中500万以上重点设计项目7项,有6位教师被聘为企业设计总监或设计师。近3年,我院技术服务与工程设计进校金额达600万元。(四)开展对口支援从2005年起,我院对江永县职业中专、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等8所职业院校开展对口支援。先后选派2名干部到新疆吐鲁番地区职教中心开展教育援疆,并接受该中心教师来我院培训学习。根据教育部的安排,选派了1名服装设计专业教师两次到埃塞俄比亚从事职教援外。同时,作为湖南轻工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积极发挥对集团内职业院校引领作用。七、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10年的努力,我院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院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了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积极探索,但还需进一步拓宽与湖南轻工行业、企业合作的深度,增大整合资源的力度;2、面对轻工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我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3、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还需要抓紧建设,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亟待提升;4、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训基地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方针政策,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提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要求,坚持“立足湖南,服务轻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以创新办学体制、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为突破口,以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以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加强领导能力建设,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湖南轻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二、建设目标按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总体要求,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为重点,全面构建充满活力的董事会、理事会、产学研联盟等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和政、校、企、社团多元投入环境;以陶瓷艺术设计、皮革制品设计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为引领,形成深度融入湖南轻工产业链,适应湖南轻工产业调整振兴的专业布局;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核心,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以面向人人,服务产业为出发点,形成“多层次、广辐射、高品质”的社会服务格局。通过三年努力,把我院建设成“特色鲜明、行业领先”的国家骨干高职学院,有效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中华职教社展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成果的窗口。1、构建充满活力的董事会、理事会、产学研联盟等校企合作运行模式以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与醴陵市政府、醴陵陶瓷产业园、泰鑫瓷业等主要企业共建董事会领导下的“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醴陵陶瓷学院”,共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与艾威尔顿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力唯中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创博龙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理事会领导下的“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共建软件技术专业;依托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在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以湖南省皮革行业协会、湖南省塑料行业协会为纽带,建立“湖南皮革行业产学研联盟”、“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共建皮革制品设计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两个专业,推动地方政府、轻工行管办、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建我院,完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通过中华职教社,争取湖南省政府履行共建我院的责任,提供更多建设经费与政策支持;充分调动湖南省轻工行管办、湖南省工商联、行业企业、海内外知名人士对我院建设国家骨干校的投入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多方投入的机制,优化建设环境。2、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校企联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与发展“工作室+项目”、“三年八段、工学交替”、“双园轮换、工学迭代”、“双师双员、订单嵌入”等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式教学模式。建设期内,建成国家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院级精品专业10个。新建150门工学结合课程,其中重点建设100门院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开发150本工学结合校本教材。所有课程全部建成“湖南职教新干线”网络课程,实现课程资源网络共享。开发完成5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按照“校内实训生产化、校外实训教学化”的理念,新建、改扩建50个“实训室”、“工作室”,建设科院软件园、科众公司等8个生产性实训的“校中厂”。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到320家以上,在40个深度合作企业建设“厂中校”。建设期内,建设5个省级及以上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合作企业中培养并申报建成1个国家校企合作示范基地。3、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每年组织百名教师下厂实践、顶岗锻炼,开展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考核,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5%。聘请25名行业内有影响的技术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立项建设院级专业带头人50名,建设省级专业带头人20名,培育省级以上教学名师2名,建设2个省级以上教学团队。从行业企业聘请540名技术能手、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70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达到50%。4、形成“多层次、广辐射、高品质”的社会服务格局以陶瓷艺术设计、皮革制品设计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5个特色专业为引领,打造服务我省轻工产业发展的专业群,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特别是轻工行业的能力。面向轻工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不断提升重点建设专业主动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年均开展技术服务项目50个以上,进校资金600万元以上。积极开展面向行业、区域企业的新技术培训和员工培训,拓宽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达到年培训20000人次以上;主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年培训村级干部1500人次以上;面向社区、轻工企业和中职毕业生开展大专函授、自考、第二学历等多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招收软件类、轻工类、艺术设计类、机械类、经管类等大专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000名;年培训中高职、中小学师资800人次以上,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对口支援贵州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吐鲁番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等5所职业院校建设与发展,每年免费培训师资50名以上,联合培养学生600名以上。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开展师生双向交流,双方互派交流教师和学生各10名。加大与埃塞俄比亚——中国职业技术学院的交流力度,特别是负责对埃塞俄比亚——中国职业技术学院皮革服装设计系的建设工作,培训教师30名,联合培养学生30名。三、建设任务(一)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根据湖南轻工产业振兴规划以及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需求,对接湖南轻工产业发展,加强学院牵头成立的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为学院各部门各专业特别是重点建设专业的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探索适合不同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形成“一个平台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保障校企合作工作有序运行。1、加强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按照“运行机制有创新,资源共享有成效,合作育人有特色,合作项目有影响”的发展思路,加强建设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建立高效有序的集团运行机制、多方参与的对话协作机制和“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有效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学院和行业企业的发展。2、建设多样化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根据重点建设专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建立陶瓷学院董事会、湖南皮革行业产学研联盟和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充实软件学院理事会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3、推行项目化管理,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以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工艺美术大师领衔,创立项目部、工作室,组建融专业教学、技术开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团队,注册创办陶瓷、皮革、塑料、软件及服务外包、机电技术类实体公司,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项目化管理。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认真实施《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专业教师服务企业考核管理办法》、《合作企业在学生实训、课程开发中的职责》、《教师下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的规定》、《兼职教师选拔与培训办法》、《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管理制度。对系院校企合作项目实行责、权、利明晰的目标管理责任制,量化各系院、各专业订单培养、兼职教师、校中厂、厂中校、顶岗实习等项目的具体指标,完善考核办法,加强绩效考核,奖惩结合,保证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二)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学院多元投入机制,优化办学环境一是继续推进和深化省社共建,完善省社共建机制,积极争取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履行共建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二是在建设期内,积极争取省财政厅、教育厅办学事业经费按20%的比例逐年增加,并在“十二五”省级职教重点项目建设中给予倾斜;支持学院在重点建设专业按照“知识+技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倾向测试等多样化选拔录取制度,逐年扩大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试点的专业与招生规模。三是积极争取省轻工行业办公室支持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将学院建成全省轻工人才培养基地、轻工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基地和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落实“湖南省轻工信息网”建设资金,建成全省轻工业信息服务中心;每年组织1-2次校企合作洽谈会;支持行业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四是通过湖南中华职业教育社发挥“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优势,积极争取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海内外人士的支持;利用湖南温暖工程基金会,为学院建设引资融资;为学院开展温暖工程、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等社会培训服务提供项目、经费支持。五是积极争取省工商联的支持,联系省内民营企业50-100家,与学院对口专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解决顶岗实习、课程开发、订单培养等问题,并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技能鉴定、技术标准制定等服务工作。(三)对接轻工产业,完善专业结构,创新“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为基础,以建设陶瓷艺术、皮革制品、高分子材料等5个与湖南轻工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为重点,以基于职业活动的系统化课程体系、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突出用人单位满意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支撑,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专业与职业对接、学业与岗位融通、学校与企业一体”的“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1、充分发挥董事会、理事会、行业联盟等体制机制的作用,每个专业与本省3-5家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企业建立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密切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职工培训、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建立新型校企合作关系。实训基地、招生、教学、技术研发推广、就业“五位一体”,创新“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重点解决顶岗实习、兼职教师、课程开发与建设、学生就业、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突出问题。2、主动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轻工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面向,明确新的就业岗位和任职要求,科学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建设陶瓷艺术设计、皮革制品设计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5个专业,将其办成行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办学优势明显的特色专业,同时,带动相关专业群和其它专业的发展。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与产业背景,完善“工作室+项目”、“三年八段、工学交替”、“双园轮换、工学迭代”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文化、管理规范,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扩大“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规模,“订单培养”比例达到50%以上。建设期内,建成国家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院级精品专业10个。3、以专业任职岗位的职业活动为依据,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凝练岗位能力;根据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经分析转换,构建符合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由基本能力课程、核心能力课程和拓展能力课程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双方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工程案例等引入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组合与序列;以实际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载体,加工凝练课程教学项目,开发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来驱动的项目化课程。采用现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模块式教学模式,深化改革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建设期内新建150门工学结合课程,其中重点建成12门省级以上名师精品课程资源库、100门院级精品课程,开发150本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完成5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所有课程全部建成“湖南职教新干线”网络课程,实现课程资源网络共享。4、深化课程考核改革,发挥考核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杠杆作用。考核内容职场化,能力考核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突出考核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形式多样化,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校内考核和企业现场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终结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考核。5、校企联手,加强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根据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采取学院自建、校企共建、企业捐建等多种方式,完善、更新专业基础实训与专项技能实训条件,改善、充实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生产实训条件。=1\*GB2⑴新建陶瓷造型设计工作室等31个实训室,改扩建革制品工艺等19个实训室,新增实训工位1600个。=2\*GB2⑵按照“共建、共享、共赢,以产促训、以产养训”的原则,与华联瓷业等企业合作建设陶瓷、皮革制品、塑胶制品、软件技术、机电设备等8个满足综合实训和生产实训要求的“校中厂”,组建成校内产教工业园。=3\*GB2⑶依托合作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三年中,通过动态充实调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由目前的167家增加到320家以上,并在40个深度合作企业中建设“厂中校”,确保100%的学生在企业完成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4\*GB2⑷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引入企业管理文化,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四)实施“五大工程”,建设“素质精良、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成立以院长为首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专项经费,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要求,实施师资建设“五大工程”,建设一支集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于一身的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可靠保证。1、骨干队伍建设工程按照“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脱产进修与在职提高相结合、提升学术水平与增强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企业顶岗实践、校企合作研发、国内进修培训、国外研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大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大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课程教学能力,全面实施好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建设计划。引进20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每个省级重点专业配备1名行业企业专家为专业带头人。通过培养和引进,使各专业都有2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省级重点专业都有3名以上专业带头人,其中至少1名是省级专业带头人或教授,1名来自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有1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课程负责人。建设期内,建成2个省级以上教学团队,立项建设院级专业带头人50名,建设省级专业带头人20名,培育省级以上教学名师2名。2、实践能力锤炼工程一是每年安排百名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二是坚持专业课教师对口顶岗实践制度,每年在一线生产实践1个月以上,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年在企业顶岗实践或主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不少于2个。三是实行青年教师实践制度,要求新引进教师在校内实习实训岗位工作半年、或在生产一线岗位顶岗实践半年,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从事课程教学工作。四是推行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制度,各专业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考核小组,每两年进行一次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凡考核不合格者,不安排专业课教学工作。五是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对口兼职,为行业企业从事技术服务,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3、兼职教师遴选培养工程一是完善并落实《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办法》,切实做好兼职教师的选聘和管理,校企试行双岗双证双责制,人员互兼互聘。二是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指导、组织参加校内外教学研究活动、组织高校教师资格培训与认定等方式,加强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方法能力与教学组织能力。三是建立兼职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每年安排20%的比例用于兼职教师的职称评聘。四是每年在院级科研课题立项、各级科研成果申报中广泛吸纳兼职教师参与或主持。建设期内,从行业企业聘用540人名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700人左右的兼职教师库,确保兼职教师来源充足、相对稳定,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达到专业课学时的50%。4、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一是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制”,予以解聘;二是积极倡导“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德风尚,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激发教师的职业责任心和荣誉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5、激励机制建设工程一是在制定学校内部分配方案时实行向教学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向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倾斜的分配制度,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争创佳绩;二是完善支持教师改革创新的制度,奖励改革成功者,设立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兼职教师等荣誉称号,总结表彰在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突出成就的教师;三是建立教师岗位特殊津贴制度,对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突出贡献者给予特殊报酬。(五)建设四大平台,提升服务功能依托陶瓷学院董事会、软件学院理事会、皮革行业产学研联盟、塑料行业校企联盟,整合校内外教学科研资源,建设四大平台,面向轻工行业、区域企业、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形成“多层次、广辐射、高品质”的社会服务格局。1、轻工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工艺美术大师、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领衔创立项目部、工作室,组建融专业教学、技术开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团队,校企合作注册创办陶瓷、皮革、塑料、软件及服务外包、机电技术实体公司。组织参与制订轻工行业产业升级规划,行业企业标准、产品标准、职业标准,引领轻工企业的技术进步。每年为轻工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不少于50项,科技服务与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年到款额达到600万元以上。加强与湖南轻工学会的合作,建设好湖南轻工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湖南轻工行业开发“湖南省轻工信息网”,搭建起政策发布、信息与技术交流、产品展示与交易的综合平台,为政府、轻工行业、轻工企业提供实时、在线、全面的信息服务。利用平台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密切学院与企业的联系,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实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2、社会培训服务平台面向轻工企业开展高技能与新技术培训,实现职教集团内年培训企业员工12000人次。培训社区居民及城镇下岗职工4000人次。完善条件,提高培训能力,发挥中华职教社“温暖工程”展示窗口作用、湖南省扶贫办“雨露计划”省级示范基地骨干带头作用,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实施“温暖工程”、“雨露计划”项目,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和城镇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拓展服务内容,年均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000人次,培训村级干部1500人次。面向社区、轻工企业和中职毕业生开展大专函授、自考、第二学历等多种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招收软件类、轻工类、艺术设计类、机械类、经管类等大专成人学历教育学生800名。开展湖南省职业院校和中小学师资培训,年培训教师800人以上。3、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以5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为主体,开发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积极参与湖南省“职教新干线”网站建设,将学院优质教学资源全部纳入“职教新干线”;同时,建设好“世界大学城”中学院教学资源网站,打造集远程教学、远程学习、科学研究、工作创业、新闻发布、商务拓展、艺术创作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空间。4、对口支援与交流平台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对贵州毕节试验区工作重要批示和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联系会议第三次(扩大)会议精神,实施“同心智力支持工程”,对口支援贵州毕节职业技术学院革制品设计与工艺、艺术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通过与该院联合举办“1+2”模式皮革工艺、机电一体化技术中职班,免费接受200名中专学生来我院进行2年的专业学习与技能培训,并安排就业。以职业技能培训为抓手,每年联合培训青年农民500名,促进毕节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继续深化与新疆吐鲁番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无偿输出优质教育资源,承担职教师资培训和挂职锻炼。支援贵州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轻工高级技工学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的建设,建立促进区域内师资队伍交流和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机制。为对口支援和交流院校年培训教师50人,联合培养学生600人。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开展师生双向交流,双方互派交流教师和学生各10名。加大与埃塞俄比亚——中国职业技术学院的交流力度,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建设、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特别是负责对埃塞俄比亚——中国职业技术学院皮革服装设计系的建设工作,提供招生、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案,并指导实施,联合培养学生30名,培训教师30名。(六)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用户满意”、“预防为主”、“过程控制”等质量管理理念,将就业率、就业质量、学生满意度、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引入行业企业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各类质量标准与考核评价办法,建立起分级管理、多方参与、多样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1、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工作规范根据职业教育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以制度化建设为保障,建立适应市场需求、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形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障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健全质量评价、考核、激励等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措施。建立对教师教学工作、教研室工作、系部工作进行教学检查督导、教学评估评价制度。完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教学建设标准,课程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实施标准,以及各类质量评价标准及具体操作规范,确保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实时、有效对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2、完善分级管理、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学院领导、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组成院级教学督导团,建立教学督导机制,加强对系院、教研室日常教学工作的检查督促。各系院组建二级教学督导机构,定期开展听课评教与教学检查。各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听课评教、教学检查,进一步完善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组织体系。各级教学督导组织注重发挥学生在信息反馈与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反馈控制。引入行业企业、社会各方参与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质量标准制定、教学实训效果评价、毕业生质量评价,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多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运用计算机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化,增强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时效性、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权威性。3、全过程、多样化地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在专业核心课程考核评价中,考核内容从单纯注重知识的考核向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转变;考核过程从单纯终结考试向整个学习过程全程考核转变;考核主体由单一老师考核向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老师评价、企业专家等多方评价转变,实现课程评价内容职场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将职业(工种)技能鉴定做为学生课程考核、专业综合实习实训成绩与专业办学水平评价的依据。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由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指导教师为主体,学院专任教师参与,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评价,以此做为评判专业办学水平,推进专业改革的依据。定期调查在校学生对专业教学满意度。每学期一次,通过发放专业满意度调查表、座谈会、电话、邮件方式调查量化评价学生对各专业的满意度情况,通过对学生满意度调查,发现专业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定期组织毕业生问卷调查和用人企业问卷调查。每年一次组织毕业生问卷调查,了解毕业生对专业教学方案与人才培养过程的评价。每年一次走访毕业生就业单位,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评价,确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和评估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积极参与教育主管部门、其它政府或行业组织举办专业评估、技能大赛、技能抽考、技能鉴定等评价活动,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评判和改进。(七)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构建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54411工程”:即抓好5支队伍,做到全员育人;落实4个阶段,做到全程育人;注重4个方面,做到全方位育人;建立1个评价系统,全面评价学生素质教育效果;抓好1项研究,总结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成果。通过实施“54411工程”,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的专门人才。1、抓好五支队伍,做到全员育人一是抓好学生辅导员队伍,要求辅导员既是政治引导者,又是专业导师;二是抓好专业课教师队伍,要求他们既教书、又育人,把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三是抓好政治理论课、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发挥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四是抓好管理队伍,坚持联系学生班级和学生寝室制度,发挥管理和服务的育人职能;五是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熏陶。通过以上措施,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2、落实四个阶段,做到全程育人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不同阶段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做到全程育人。入学教育阶段,以感知教育为重点;基础教育阶段,以人文素质教育为重点;专业学习阶段,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顶岗实习阶段,以职业价值观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与人合作能力。3、注重四个方面,做到全方位育人发挥学校、企业、社会和网络的育人功能,做到学校、企业、社会联动,打造网络素质教育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4、建立一个评价系统,全面评价素质教育效果制订《素质教育效果评价办法》,分析确定评价点,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业务素质、创新能力,形成由企业、学生、学生家庭和社会(主要指投资者、资助者)共同参与的学生素质教育评价系统。5、抓好一项研究,形成丰富的素质教育理论成果组建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科研团队,全面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专项研究,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并形成一批素质教育研究成果。(八)加强领导能力建设,提高决策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培训交流、调研观摩等方式,每年聘请从事高职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的专家为领导班子开展4次专题讲座,每年班子成员到轻工企业开展专题调研不少于1周,掌握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坚持院级领导联系基层制度,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优秀管理者。落实“三重一大”重要事项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探索教授治校,建立职教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院重大问题的咨询与论证制度。适应轻工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整合现有专业,加强轻工专业建设,使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的办学规模达到学院总规模的70%。按照《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要求,健全“集体领导、校长负责、群众参与、民主监督”决策机制,提升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尤其是科学决策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加强中层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执行力。(九)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办学活力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适时调整院系两级核算方案,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院、系各自的责、权、利,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健全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教学科研、有利于服务师生、有利于加强管理、适应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内部管理机制。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和《湖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以及《湖南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遵循“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实施岗位分类设置与聘用工作,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全员合同管理。按德才兼备、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加强干部队伍的建设与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实行师资队伍建设“五项工程”,建立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制定并实施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骨干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师德师风建设与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的内部师资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作风建设活动,促进教职员工服务理念与服务技能的更新,形成认真、快捷、民主、和谐的工作作风,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探索建立符合学院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向教学一线、向关键岗位适度倾斜,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现有的院内分配制度进行适度调整,启动绩效工资改革方案的调研与制定工作。

第三部分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一办学体制机制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项目负责人:杨栋梁(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教授)项目组主要成员:韩晓光(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丁仙乐(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刘晓明(省轻工行管办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里平(湖南中华职教社秘书长/副研究员)张建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级政工师)曾宪章(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方小斌(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忆湘(醴陵市政府副市长)王鹤高(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董事长)方国胜(湖南艾威尔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黎晓明(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助理/教授)翦建政(湖南省塑料行业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王实球(湖南省皮革行业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王慧桂(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副院级督学/教授)谢根生(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教授)袁国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唐文(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处长/高级经济师)谭乐平(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丰明高(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雷明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轻化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佘正德(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副教授)许文全(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机电工程与技术系主任/教授)一、建设基础近年来,我院在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办学体制与“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整合各类资源,重点解决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一)省社共建,增强了办学活力2007年10月8日在我院举行了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我院协议的签字仪式,时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成思危出席签字仪式。协议中,湖南省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责为:把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纳入湖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努力把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成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财政和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主要职责为:把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践行和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重点示范学校和职业教育办学实践基地及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基地;支持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建成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带头人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发挥中华职业教育社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优势,广泛吸收海内外教育资源,把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国中华职业教育社系统的重点,在经费和项目上给予支持,使之成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展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窗口学校。为此,中华职业教育社已投入2000万元,在我院建成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斗山)培训中心。(二)组建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整合企业资源2009年学院牵头组建了有13个轻工行业协会、59家轻工企业参加的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为促进校企、校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校企良性互动搭建了一个合作平台。学院现与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等6个省内轻工产业园区、湖南省皮革集团等167家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的合作协议。学院各专业均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校企共同组建理事会,举办软件学院2004年我院与湖南艾威尔顿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我院软件学院按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行运作,湖南艾威尔顿科技有限公司向科技职院注入3500万元资金,并与我院共同办学、共享办学成果。软件学院实行企业化管理,软件学院的教师、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的员工,校内实训场所同时也是企业的项目研发基地。(四)校企共建皮革研究所,共同推进专业建设2006年,我院轻化工程学院与耀群鞋业公司合作成立“湖南耀群皮革研究院”,以皮革制品技术开发项目合作为切入点,共同建设革制品设计与工艺专业。以耀群冠名举办订单培养班,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订单式培养方案,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计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半年到耀群鞋业公司带薪顶岗实习,公司负责安排优秀毕业生就业。耀群鞋业公司捐赠了价值130余万元的一条完整的制鞋生产线,完善制鞋实训车间,还设立了100万元“耀群奖学金”。学院组织教师与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研发技术项目,解决公司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同时与耀群鞋业公司合作编写了革制品培训教材2本。(五)学院自办公司,改善工学结合教学条件学院提供场所、设备,专业出人员、技术,将公司的车间办到学院,生产产品(或服务项目)兼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和教师实践技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公司生产的部分效益反哺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二、建设目标以企业、学院为核心,兼容政府及其它社会组织,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政企社校多方共建,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以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健全组织架构,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以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为主,构建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撬动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界多元投入,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联动,全面推动学院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湖南轻工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三、建设内容(一)加强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构建多方参与、职责明晰的校企合作体制按照“运行机制有创新,资源共享有成效,合作育人有特色,合作项目有影响”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由学校牵头,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指导,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多方参与的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完善职教集团理事会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形成高效有序的集团运行机制、多方参与的对话协作机制和“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使学校、行业、企业多方互动,有效实现集团资源共建共享,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保障。1、健全职教集团理事会组织机构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由学院、湖南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各轻工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及产业园区、轻工企业组成,理事会是集团议事与决策机构,由学院院长担任理事长,湖南省轻工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担任常务副理事长,轻工各行业协会会长、地方政府及产业园区负责人为副理事长,主要企业负责人为常务理事或理事。理事会下设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订单与就业工作委员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集团秘书处)是理事会的日常工作机构,以上构成学院层面整合资源、统筹指导、协调服务全院校企合作工作开展的组织体系。依托湖南轻工职教集团,各系部(专业)与对应行业企业建立董事会、理事会、产学研联盟等多种校企合作运作模式。各系部(专业)依托企业资源,在理事企业建设教学基地;整合学院资源,理事企业入驻学校建设研发生产培训基地,形成校企紧密型合作的载体。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院校与行业和集团企业之间良性互动,推动校企共同发展。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组织体系如图3-1-1。企业资源企业资源学校资源合作企业——厂中校驻厂教学基地人力资源部生产部技术部生产车间学院——校中厂驻校研发生产培训基地科研团队技能鉴定站工作室实训室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学院行业办企业地方政府)教学工作委员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订单与就业工作委员会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系部(专业)层面系部(专业)层面各系部(专业)多种校企合作运行模式(董事会理事会产学研联盟等)图3-1-1湖南轻工职业教育集团组织体系图2、规范职教集团组成机构的工作职责湖南轻工职教集团理事会由学院、轻工行管办、行业协会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是校企合作的最高议事与决策机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由学院、行业协会和企业负责人组成,具体协调和指导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解决合作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教学工作委员会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系主任,企业主管生产副厂长(副总经理)及人力资源、生产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专业建设与日常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订单与就业委员会由学院招生就业副院长、招生就业处处长,企业主管人力资源副厂长(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订单培养计划的签订、毕业生就业选聘与服务工作。社会服务委员会由学院负责科研和培训的副院长、科研处处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培训中心主任、企业主管技术研发副厂长(副总经理)、技术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技术研发与服务、企业员工培训工作。驻企业教学基地是各系部(专业)依托企业生产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人及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为主体,融入学校管理人员与教师建设而成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驻校研发生产培训基地是各系部(专业)依托学校资源,以学院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及教学人员为主体,融入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生产项目建设而成的从事技术研发、项目生产、培养培训基地。校企合作办公室(集团秘书处)由3-5名专职人员组成,是负责具体统筹协调、规范指导校内外校企合作事务工作的专门机构。湖南轻工职教集团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如表3-1-1所示。表3-1-1湖南轻工职教集团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机构组成人员主要职责职教集团理事会由学院院长及轻工行管办、行业协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理事会章程;制定理事会年度计划;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制定校企合作政策文件;研讨区域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人才需求,确定专业建设方向;召开年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由学院、行业协会和企业负责人组成。制定校企合作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协调与指导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研究议定校企合作项目;解决校企合作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等。教学工作委员会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处长、人事处处长、系主任,企业主管生产副厂长(副总经理)及人力资源、生产部门负责人组成。统筹规划并组织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与教材等教学资源;专职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企业兼职教师的聘请及管理工作,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融合校企力量,实施教学方案;开展有行业、企业参与的质量评价与监控。订单与就业工作委员会由学院招生就业副院长、招生就业处处长,企业主管人力资源副厂长(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组成。统筹规划并组织订单培养计划的洽商与签订;毕业生推荐与选聘;毕业生跟踪服务工作。社会服务工作委员会由负责科研和培训的副院长、科研处处长、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培训中心主任、企业主管技术研发副厂长(副总经理)、技术部门负责人组成。统筹规划并组织开展企业应用技术研发工作;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服务社会的项目开发及管理工作。校企合作办公室(集团秘书处)学院3-5名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召开理事会、年会、学术报告会、座谈研讨会,组织校企之间开展联谊活动;拟定校企合作的制度文件,撰写会议文件等;协助各系院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项目并整理备案;驻企教学基地、驻校研发生产培训基地的设置与管理;理事会网站的建设工作;组织行业企业技能大赛等。驻企——教学基地(厂中校)负责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组织实施学生专业实习、顶岗生产实训等;建立由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管理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安排教师入厂实践、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研发等;统计、核报兼职教师课酬津贴。驻校——研发生产培训基地(校中厂)以学院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及教学人员为主体,融入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专家负责学院实训基地规划与建设工作;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工作;协调并组织实施生产与教学实训工作;承担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基地的相关管理制度的制与实施工作;落实校企合作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二)围绕重点建设专业,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结合湖南轻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以及学院专业建设的情况,充分发挥湖南轻工职教集团对我院轻工类专业校企合作的平台作用,重点针对陶瓷艺术设计、皮革制品设计与工艺、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分别组织主要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地方政府成立陶瓷学院董事会、湖南皮革行业产学研联盟、湖南塑料行业校企联盟,充实软件学院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推动重点专业建设。以股份制形式建立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中心等产学研基地,固化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围绕重点建设专业校企共同建设好湖南皮革技术研究中心、湖南轻工信息技术开发研究中心(负责湖南轻工信息网建设)等技术研发推广服务中心,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局面。围绕专业岗位核心技能训练,采用合资、参股、托管、租赁等多种形式,建设“校中厂”、“厂中校”,逐渐形成校企双主体办学的体制机制,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从而促进专业与企业合作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构建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1、进一步规范职教集团理事会议事和决策程序,制订有关规章制度,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年会)和常务理事会议,不定期举办人才供需见面会、集团论坛、校企联谊恳谈会等活动,拓展成员间对话渠道和活动空间,并以制度文件等形式加以明确,使之成为集团的常态化活动,为学院各部门各专业与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之间的联系和多元化合作搭建桥梁。2、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指导全院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明确各系主任为本系校企合作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专业带头人是专业与企业的直接联系人,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立项申报及实施,校企合作成果总结,校企合作资料的建档等工作。学院设立校企合作基金,明确其主要来源和主要用途。校企合作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各院(系)和企业联合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或科技研发中心等校企合作项目,资助学生在实习期间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对企业集中接纳学生实习发生的管理费用给予适当资助,对各院(系)、专业团体和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资助或奖励,奖励、表彰在促进校企合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对所有校企合作项目均实行会审制度,按照学院《关于校企合作项目实行会审制度的规定》组织实施,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估制度。3、制定《校企合作目标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责任机制,将订单培养、兼职教师聘用、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校中厂和厂中校建设、合作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等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系、各部门;将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进行量化管理,保证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年由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对各系、各部门开展校企合作的所有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主要结合师生参与人数、教学质量、合作企业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同时对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及时总结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提炼出典型的校企合作案例,巩固校企合作成果,并加以推广;将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技术研发与服务、职业技能等级等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指标。4、建立一系列有利于教师在企业实践和服务中提高、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成长、企业主动参与学院办学的制度,重点解决兼职教师聘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和开展技术服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等问题,形成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制度环境。制定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订单培养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的规定》、《专业教师服务企业考核管理办法》、《兼职教师选拔与培训办法》、《企业奖学金设立与管理办法》、《科技服务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横向课题管理办法》、《技术合同管理办法》、《教职工自组公司管理办法》、《“厂中校”管理办法》、《“校中厂”管理办法》等有关制度,使校企合作的有关工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校企合作工作的有效运行。(四)建立内部保障体系,优化校企合作的内部环境1、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管理体制,从人、财、物三方面着手,下移管理重心,学院继续将部分管理权限和部分管理经费以及部分分配权利分解到系(部)。按照职能、责任、权力、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下放人权、财权、物权、事权,以减少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扩大系(部)办学自主权,更好地调动系(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系(部)整合各种资源,拓展外部合作。在已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在学院宏观层面建立健全相应的调控制度,尤其是政策上的导向与控制,使系部不偏离学院的中心工作,使学院能够对系(部)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在系(部)层面进一步加大系(部)在组织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学生管理、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决策权、人事权和理财权。在考核与监督层面建立健全以业绩为导向,既重视工作过程又注重工作结果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完善学生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构建行之有效的系(部)内部考核管理制度和院系二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系(部)在探索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体作用。2、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根据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湘人社发[2011]97号)文件精神,制定新的岗位设置方案,对现有人员按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等三类岗位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内,实行全员竞争上岗,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空缺岗位实行公开招聘,建立和完善考核制度,规范解聘辞聘制度。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对中层干部的选拔、培养、任免、考核、调整等管理工作,实施对中层干部的教育和监督,进一步做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制定并实施双师素质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骨干教师培养及管理办法、师德师风建设与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的内部师资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教师专业教学技能考核,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考评的长效机制,以争创“师德标兵”为抓手和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五项工程”奠定制度基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