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看病难看病贵自查报告_第1页
2023年看病难看病贵自查报告_第2页
2023年看病难看病贵自查报告_第3页
2023年看病难看病贵自查报告_第4页
2023年看病难看病贵自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看病难看病贵自查报告检查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情况(20分)

一、严格执行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制度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我院与XX县区中医院达成检查结果互认协议,其中互认项目有:

1、临床检验(临床生化12项、临床免疫13项、临床微生物1项、其他1项)

2、医学影像(普通放射检查1项、大型设备检查2项、超声检查6项)

3、心电图检查2项。通过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二、认真推行双向转诊工作

根据省市县关于双向转诊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印发了《...人民医院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分级诊疗领导小组;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标准及流程;充分发挥我院区域龙头引领作用。2015年我院下与全县中心卫生院、部分乡卫生院、民营医院;上与华西医院、省医院、重医附二院等共计50家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遵循分级诊疗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有双方转诊绿色通道,宣传渠道多样,内容详实易懂。专人负责双向转诊病人审核、登记、统计及网络上报等工作,并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

三、加强大型设备的临床应用管理

严格遵循大型医疗设备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提高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各种设备的特点,进行最优化选择,以最少的检查达到较明确的诊断,减少不合理的检查和重复检查的现象。同时科室对医疗检查结果有具体的记载、分析以及改进措施,促进了大型设备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杜绝了短时间内无指征重复检查和多项检查。我院2015年一季度ct检查阳性率为79.35%、mri检查阳性率为86.75%、dr检查阳性率为64.67%,彩超检查阳性率为83.2%。dr诊断符合率79.67%,ct诊断符合率79.70%,mri诊断符合率84.39%。

四、加强处方管理

制定了《处方点评制度》以及《处方点评管理实施办法》,建立了点评流程,落实专职人员负责处方管理工作。定期抽查处方,对处方中的各类用药信息进行汇总,汇总登记不合格处方,对不合格处方予以通报、干预和跟踪整改,促进医师临床合理用药。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保护患者利益,重点对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泮托拉唑、左卡尼汀、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点评,并将点评结果进行通报。2014年共抽查门急诊处方1350张,其中合格处方1299张,合格率96.2%;抽查住院医嘱1680份,合格医嘱1566份,合格率93.2%。

五、严格执行知情告知制度

制定了知情告知制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选择权和知情权,维护医院和病人的合法权益,严格落实患者接受大型检查、使用贵重药品、高新技术、高值医用耗材等知情告知制度,坚持因病施治,按照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具有诊断参考价值的辅助检查和疗效肯定的药物并且按照规定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须履行告知义务。

六、逐渐增加临床路径病种,探索费用控制途径

截止2015年一季度,我院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科室11个,实施病种22个,同时新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睾丸鞘膜积液”2个病种已在实施,其余新增病种也已在推进当中,预计到2015年底病种达30个。各病种均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一季度实施病例1504例,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数为1310例,完成1219例,入组率为88.0%,入组完成率为93%。并且根据《...人民医院关于修订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人民医院关于印发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补充规定的通知》文件规定,实行对临床路径完成情况的奖惩,促进了临床路径的正规实施。存在的问题:

个别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偏低。整改措施。

加强各种大型医疗设备的适应症的学习,提高检查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和诊断符合率。

自查评分:(医务科相关项目)

总分:

12.5分;扣分:1分;得分:

11.5分五-1:1分五-2:4分(个别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不达标扣0.5分,大型设备诊断符合率不达标扣0.5分)五-4:

1.5分五-5:1分五-8:2分五-11:2分

第二篇: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

“看病难”突出的反映是到城市的大医院,找比较好的医生看病非常难。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比如北京儿童医院,其门诊量超过了8000,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量今年最高达到12000,现在北京的三甲医院都是

7、8千的门诊量,早上挂号到医院看病的人非常多,包括XX省的患者,还有全国各地的患者。原因:

一是医疗卫生的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虽然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每万人医生数、床位数,与国际上相比,我们还是明显偏低的。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是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公立医院集中了公共卫生资源的绝大部分,大于95%的资源都集中在这里,特别是大城市的大医院,引导了病患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

三是我们国家进入老龄化,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有1.6亿,慢性病增加。

四是医疗卫生体制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

看病贵:

小病大看、小病小恙用好药、用贵药,使群众不堪重负,造成老百姓有病不敢治、有药吃不起的局面。北京一位居民的小孙子持续高烧,家人对附近的医院不太放心,就送到儿童医院,但是排不上号。于是挂专家号,因为要保险一点,看了两个科室,每个专家门诊要1200块钱。这一天过来,还没有住院,就已经花了一万多块钱。小小的感冒有时也要花几百元。

原因:

一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新技术、新药品更多的使用。

二是同时个人支付的比例,虽然总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绝对数还在增加,所以群众对看病贵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看病贵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多。

三存在着一些医生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开大药方的现象。

四药品回扣作为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不仅导致了整个社会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加重了国家和患者的负担,而且严重破坏了医德医风。

解决方案:

一是要加快深化医改,扭转现在一些公立医院存在的趋利倾向,真正使公立医院坚持公益性的方向,减少过度医疗、大检查、大处方。

二是外部加强制约机制,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现在在医院看病基本上是按项目收费,将来要借鉴国际和国内好的做法,采取总额预付的方式、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充分发挥保障体系对医疗价格制约。

三是不断完善医保制度,提高保障水平,使群众个人支付比例进一步降低,设想在“十二五”期间降低到30%甚至以下。

四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预防为主,使群众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提高民族健康水平。

五是要优化医疗机构的布局,合理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要逐步改变当前医疗卫生资源过度集中在城市这样一个不均衡的现象,把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投向基层,要严格地控制城市大医院盲目扩张的趋势,同时要鼓励大型的医疗设备共建共享,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医。

第三篇:看病难看病贵>>热点分析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治本之策。

目前,“看病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到大医院就诊难,那里经常是人满为患,病人像是天天在医院赶“集市”;二是找专家看病难,病人往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有的甚至要等上几天十几天;三是农民看病难,基层尤其是乡村,像样的医院不多。“看病贵”,贵就贵在城市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因复杂,既有政府的责任,也有卫生部门的问题,还有社会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卫生资源总体不足,结构不合理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卫生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在总量不足的同时,卫生资源结构明显不合理。一是预防资源与医疗资源失衡。长期以来,预防为主的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重治轻防,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服务能力有限,预防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防病效益,一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没有得到有效预防。二是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缺医少药、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三是城市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大多数分布在医疗领域,过度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基层社区缺少卫生资源。城市医疗机构区域分布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条件差,没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城市居民得不到就近、便利、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

第二,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环节偏离了公平原则和群众可承受的能力

我国2000年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同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三项改革。但在改革的实践中,由于配套政策措施没有跟上,改革举步艰难,很多方面没有到位,有的甚至出现了偏差。一些地方把产权改革作为城市医疗改革的核心内容,把医疗改革理解成政府甩包袱,将政府办的医院推向市场,断奶断粮,甚至一卖了之。由于财政补偿不到位,医院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偏离正确的办院方向,公益性淡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群众就医负担加重,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

第三,对医院管理不规范、不科学、不严格

公立医院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条块分割,卫生全行业管理无法真正实现,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属地管理难以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不严格。在这种状况下,一些医院盲目发展,扩大规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许多医院贷款建房、购买大型设备,将沉重的债务变相转嫁给患者。有的医院内部管理松懈,医疗服务环节多、效率低,基础服务质量比较差,尤其是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依法管理不严。

第四,药品和医用器材流通生产秩序比较混乱

生产企业数量多,流通环节多,监管不力,无序竞争。一些企业违规操作,搞虚高定价,一些药品和医用器材定价高于成本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销售利润大多通过回扣、提成流向批发商、代理商、医药代表等中间环节,医务人员拿回扣、提成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加之我国多年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15%—20%作为补偿,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同时,由于国家采取鼓励开发新药的政策,一些企业将常见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替代降价药品,获得较高价格,成为滋生腐败的源头。第五,广大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不高

目前,全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同时,医疗保障的筹资水平比较低,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低,保障水平不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对策链接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履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义务,卫生部门更是义不容辞。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实行医疗机构属地管理,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强化卫生全行业监管。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城市大中型综合医院布局,严格控制发展规模,适当减少公立大医院的数量。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

二是建立财政补偿政策机制。要保持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由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政策。政府应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地方病控制、妇幼保健、职业卫生、精神卫生、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健康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公立医院的经济收入要与职工的福利脱钩,取消“以药养医”的补偿政策,不要再提“以医养医”,对公立医院实行差额补偿和服务价格补偿政策。

三是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目录,其价格由国家制定。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技术劳务费,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要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价

格档次。要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点,并适当提高中医、民族医的技术服务价格。改变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方式,逐步实行单病种收费。

四是改革药品和医用器材的生产流通体制。加强对药品和医用器材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生产和销售企业准入,规范新药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严防出现“换名不换药、改剂型、改包装的药品”生产;改变药品和医用器材销售方式,鼓励直销,推行政府采购、配送,减少流通环节,对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由国家专营专管,医院不加价;加强药品和医用器材价格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价格虚高。

五是加快建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要从国情出发,分步实施。目前,要继续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医疗服务的广覆盖。对于城镇下岗职工、低收入居民、学生、老弱病残等群体,要由政府投入。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重点解决大多数农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问题。建立城乡特困居民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今后,要逐步向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

六是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依法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严格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等服务要素准入。加强卫生监督,推行综合执法,严禁各种非法行医,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特别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严格规范医院诊疗行为,改进服务流程,简化就医环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严格财务管理,加强医院物价和收费管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严格限制大型医院规模和大型设备购置,防止卫生资源浪费。加强职业道德、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教育,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延伸阅读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还存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失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服务水平差距加大,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其原因,一是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10.1亿增加到28.4亿;住院人数由1907万增加到9827万。城市大医院和专科医院人满为患,找高水平医生看病难,引发群众不满。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严重滞后。社区和农村卫生机构力量弱、条件差、水平低,缺乏优秀的医务人才,群众的信任度满意度不高。三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全国有近3亿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群众看病负担重。四是医院公益性淡化。政府投入平均只占医院经常性开支的7%,人员工资、设备购置、基本建设和运行经费等都要靠医疗服务收费解决。这种“创收”机制导致医疗服务不规范、追求经济收益,引发医患关系紧张。五是“以药补医”机制导致药价虚高。长期以来,实行“以药补医”政策,靠药品加成弥补医院收入不足,导致医生开大处方、卖贵重药等问题,抬高药品价格,加重群众负担。

卫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必须把维护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坚持公益性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变不符合公益性要求的“创收”机制,加大政府卫生投入,严格政府卫生监管,强化宗旨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到增加和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上来。必须用改革发展的办法解决卫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政府补助标准。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科学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行基本药物招标生产和直接配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将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负担。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由政府承担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业务经费,确保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收入,对乡村医生给予合理补助,落实卫生公益性质,降低服务费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享有便捷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扩大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政策,实行政府预算全额管理。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医院创收机制,维护公众利益。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经费和弥补政策性亏损,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专项补助。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取消以药补医和药品加成政策。改革医院内部收入分配制度,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与医疗收入挂钩,控制医院工资总额。改革医院人事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和绩效考核,并允许医生多点执业。

第四篇:看病难、看病贵综合分析题

现在我国各地都存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答。“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重城轻乡。高新科技、设备,优秀的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中的大医院,而有些农村、社区医疗机构还在用着传统的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看病。

2、医疗保险能力有限。医疗保险对于一些癌症、器官移植等患者保险力度有限,病人的自费压力很大。

3、政府投入不足。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医生的阳光工资不高,为了增加收入不可避免地的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4、药品、医疗器械价格虚高。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众多,流通环节多,再加上国家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价格虚高。

5:老百姓看病观念存在误区:老百姓的传统观念信名院名医,不论小病大病都爱往大医院挤,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挂。

天下大事,民生为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乎民生大事,我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要做好以下几点。

1。政府要做好宏观调控,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对于在资金、设备采购、人才引进方面给于农村、社区医院与倾斜,早日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

2。加强医疗保险的保障力度,特别是提高对一些大病种的报销比例。

3。政府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还公立医院公益性,消去医务人员灰色收入,提高阳光工资。

4。出台方案,解决药品、医疗器械价格虚高问题,实现阳光采购。

5。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宣传,并在医疗报销比例给于社区医院与倾斜。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国家加大投入和主导下,全社会的积极努力下,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第五篇:看病难看病贵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与决策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卫生事业,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2008年以来,新医改开始试点,进入实践阶段。尽管在新医改下,“看病难、看病贵”仍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医疗卫生经费支出不断增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费用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在增长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主要表现是:(1)卫生总费用逐年增加,占gdp的比例上升,由1995的3.69%提高到2004年的5.55%,但是平均收入弹性为2%以上。(2)政府预算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总趋势下降,分别由1978年的32.16%和47.41%下降到2004年的17.0%和29.3%,个人卫生支出增加,从20.43%上升到53.6%2。(3)医疗服务费用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中指出,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经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在过去的5年,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增长8.9%、农村增长了2.5%,而城市、农村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了13.5%和11.8%3。(4)医疗费用结构发生变化,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比重大,2001-2005年间均占到了医疗费用的50%左右;检查治疗费用比重上升站到了30%左右

获得健康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获得健康的途径之一就是在患病时能够及时获得恰当的医疗服务。医疗费用的高昂和健康公平性是世界性难题,而这一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社会普遍认为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过快,卫生费用的支出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呼声日益强烈,约有20%~80%的人表示,在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对低收入阶层来说更为严重,“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了全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一)委托代理关系没有理顺

患者去医院看病不像去一般商品市场上消费,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往往知道很少,更不要谈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到医院看病是把自己的选择权全部委托给了医生,寄希望于医生完全代理自己的利益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问题是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现实的医疗环境中很不畅通,医生出于自身保护或自身利益,还有外部压力,往往是这种本应百分百对病人忠诚的委托代理关系异化。过度检查、开大处方、乱用药、多用药等现象十分普遍;医疗乱收费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医疗机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现象比较突出。就医时医生和病人的共同敌人应该疾病,而现实生活中医患之间的互信可以说到了历史的最低点,甚至矛盾与冲突也屡见不鲜。

(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目前看病难主要难在求好医、求名医,而不是缺医少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结构性弊端就是缺乏一个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以致群众无论小病大病都尽可能地到医院就诊。这一结构性弊端不仅导致医疗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致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速度不够快,水平不够高,各种优质医疗资源明显集中在城市,集中在大医院,也间接地推动了医疗服务价格总体水平的攀升。现实情况是,你想在某些大医院看专家门诊,是很难排的上号的,像平常没时间的人,往往得花大价钱“买号”。与此相反,一些社区、乡镇医院的医疗服务

4

利用率却是相当的低。即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三)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2000年中国卫生系统在全世界排名188位,列倒数第

四。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使一般病患过度负担了医疗成本。“中国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支出只有总体医疗费17%,非常低,而美国政府的支出至少占总需要的45%,几乎是中国的3倍。”“十五”以来政府对卫生的财政补助,虽然绝对数有所增加,但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