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教之中有真意-试析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1页
浅教之中有真意-试析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2页
浅教之中有真意-试析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3页
浅教之中有真意-试析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4页
浅教之中有真意-试析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名师(完整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教之中有真意——试析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浅教之中有真意——试析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浅教之中有真意——试析肖培东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陕西省宝鸡市第一中学张永娟

摘要:探讨肖培东老师的浅教艺术。以具体课例说明浅教就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核心,老老实实地把学生引领到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

关键词:浅教真读善问细导肖培东

曾读过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深深被他关于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打动。以下试图对肖培东老师的浅教艺术做一些梳理。

一、浅教真读,读出语文滋味绵长。

肖老师的课几乎都是以读为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活动。他倡导的“语文课就是读书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读中悟,悟后读,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行走,几乎不从文本外搬任何救兵。(2)所有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学目标都是通过读达成。(3)以读促析,以读促思,以读贯始终,读出动词、形容词的生动形象,读出标点的精彩妙用,读出虚词中暗含的情味,读出了文本深处的真意……

1.读书声中入课。

肖培东老师的课,几乎每一节都会问学生,课文读过没有和读了几遍,以此强调读的重要性和目的性,如果哪节课学生说没怎么读,或者肖老师觉得学生读得还不够,接下来他一定会领着学生继续读。比如《春酒》的教学,上课伊始肖老师就领着学生读课文——先是引导学生齐读重点段落发现读的问题,指导后再让学生自由读,接着指名学生个别读,然后自己示范读,再让学生体会后齐读剩下的部分。其间老师的简单点拨也是为着“读”。就这样,一遍齐读指导下来,学生已经读得像模像样,味道渐浓,也让在场的听课者明显感受到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2.读书声中品语。

肖培东老师的课,总是抓住语言这个基本元素,沿波讨源,设计课堂的朗读活动。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的教学,肖老师让孩子们去发现文中能体现“我”恐惧、害怕的句子,在一遍遍的演读中引导学生们体会神态、动作描写的语句,以及副词中蕴含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再如,《自己的花让别人看》一课的教学,肖老师带着学生反复品读“莞尔一笑”一词。在饶有兴趣的探究中,学生既理解了女主人的和善,也理解了花的心声。正如他所言:“语文的教学,是深深扎根于文本语言的教学,是贴着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前行的教学。”

3.读书声中结课。

肖培东老师的课从读中开始,在读中结束,既回归文本,又实现了情感的提升。比如《斑羚飞渡》一课的教学,是用朗读关键句的方法结课——师生一起朗读“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菩萨蛮》一课的教学,是用对比朗读结课——对比朗读白居易的《忆江南》与韦庄的《菩萨蛮》;《孔乙己》一课的教学,是用朗读描写句结课——师生用低沉的语调齐读“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学生在读中不仅记住了这一课,更留下了对文本主题的思考,可谓余音袅袅意无穷。

肖老师的课,读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学生品味关键词后的个别读,有学生们互相启发后的集体读,有老师追问引导之后的表演读……但不论哪种形式,最终学生一定都会读得绘声绘色,情味盎然。“读到才是悟到”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能像肖老师这样让朗朗读书声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习得“语言深处的珍奇”的课还真不多。言及此,我不由想起余映潮老师“没有诵读的语文课是语文课,但绝不是美的语文课”的说法。毋庸置疑,充分朗读是肖培东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的美点之一。

二、浅教善问,问出文本意蕴深远。

“好的课一定是靠好的问题来推动的”,肖培东老师如是说,亦这样做。他的课堂发问有主问题,也有主问题生发的小问题,但一定都是可探究、能思辨,能让学生呆一呆、冷一冷的真问题。

1.从文本出发设问。

肖培东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植根文本、紧贴文本,发掘文本,进入文本的密码可能就是一个字,如教学《孔乙己》是抓住“记”字一线串珠;可能是几个词,如教学《老王》是抓住“闲话、对话、闲笔”设计课堂问题;也可能是几个句子,如教学《在沙漠中心》是抓住文中带有“双引号”的句子走进文本;还可能是从文体入手,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就是从童话最主要的特征“夸张”入手,寻觅到了解读文章的脉络……课堂上,肖老师总是能独具慧眼,把文章丰富的信息用一个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发问将学生带到探究文本的主干道上来。课堂也因此聚焦度高,指向性明。

2.贴着学生认知追问。

“学情之上,才有自由”,学情中最难驾驭的就是动态的学情。肖培东老师的课,非常重视动态的学情,而且处理得当。比如,《斑羚飞渡》一课的教学,课堂上学生说出“这是一次勇敢又令人震惊的飞渡”,并说“是从最后两个‘我没想到’看出来的”时,肖老师马上提出问题“两个‘没想到’能互换位置吗?”启发学生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体会第一个“没想到”变现的是智慧;第二个“没想到”表现的是从容牺牲,从而理解虚词“更”的表达效果;《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学生认识到“全城的大人都有虚荣心,才使闹剧顺利进行”后,肖老师适时追问学生“那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有这份虚荣心吗”,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迫于生存生活压力,大人有时说了假话”,理解了“童话的事件就是成人世界的故事”……肖老师就是这样能随时摸准学生的思维走向,找到其语言的提升点或思考的模糊点,给予最真实、及时、机智的追问和引导,不知不觉间,便将学生的思维触角引向文本深处。

三、浅教细导,导出学生思如泉涌。

1.导学无痕,巧合迭生。

肖老师的课堂,看似一直在跟学生聊天,一切都自然生成,呈现出完全自然真实的情境,但随意的几张ppt就可见肖老师的精心预设。比如《春酒》一课的教学,学生一说出课文表达愉悦之感的句子,肖老师就用课件呈现出这些句子;《在沙漠中心》一课的教学,学生品读完“挤不出一滴眼泪的心”后,肖老师随即呈现“那么作者最后挤出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后拎出了文章中充满哲理的句子,让课文学习走向另一个高度。肖老师的课,看似师生“心有灵犀”,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但实际上是肖老师贴着学生认知实际设计的课堂“巧合”。这种导学,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有对学情的充分考量。正如他所言:“浅浅的教,是希望教得适度,任何有深度的教学,都不能绕开学生的眼睛,任何有厚度的解读,都不能避开学生的实情。”

2.导学有法,浑然天成。

《孔乙己》一课的教学,课堂上肖老师这样引导学生:“读了这篇小说,最能记得的是孔乙己的什么?请用一个字或是一个词来阐述,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可以是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也可以是表示境况的形容词,当然,也可以是表示性格的词。”这一引导,既给了学生思维以明晰的指向,又给了学生以方法指导,还让学生明白了原来评价一个人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进行,让看似模糊的人物形象分析更条理清楚。像这样指导学法的例子,在肖老师的课堂里俯拾即是。比如“读书就要潜入文字当中,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这关系到小说中的一个概念,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她懂得散文不仅仅是在写事,更重要的实在写什么呢?对,写‘我’的情感”……

3.导学有爱,精彩频发。

课堂上,肖老师眼神特别丰富。他会用眼神等待,他会用眼神鼓励,他会用眼神静听……捕捉学生可能进步的机会并及时指导。他会让一个朗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反复读,直到这个孩子读出自信;他会让一个对文字不恭敬的孩子反复读一句话,直到他读出庄重,读出感情;他会故意说“我要找那个手举得最高的学生发言”,可孩子们把手举成丛林时,他却叫起那个没举手的孩子;他会不停地观察教室哪个位置的学生有些沉闷,然后下一个发言者必定从这群学生中产生……正因为如此,肖老师的课堂上总能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总能鲜明感受到学生的进步。

肖培东老师曾这样说:“课堂不是得于教师的精彩,而得于学生的进步。”课堂永远是学堂,如果说课堂上的教学处理是“术”的话,那么“以生为本”就是“道”。“心中如有千里目,何必更上一层楼”。如若浅教,就要像肖老师这样把将“诵读”还给课堂,让琅琅读书声润泽学生心灵,使之潜滋暗长;如若浅教,就要像肖老师这样让语文回归语文的初衷,让学生在语言中漫溯,把语文学成语文;如若浅教,就要像肖老师这样用淳厚而智慧的心去凝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一道美丽的风景。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摘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教改的主旋律。本文将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本课堂习惯,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制来阐释小学生本英语课堂教学。关键词: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小组建设;教学机制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单纯的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而是将教师变成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回归到他真正的身份——学习者和学习的主体。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课程本源和本质认识上的误区,过分强调装饰,使“整体课程膨胀,学非所用,远离人的生活,严重压抑人的学习积极性,阻滞了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机制,使课堂一步步融入生本的理念。一、对生本教育的认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教师要改变一个人说话的教学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话;教师说话时,不是不间断地说很多话,而是尽量引导学生说话。”教师应该具有服务意识,在课堂中,大的环节,教师控制,小的环节放手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状态。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小组建设对于生本课堂非常重要,“生本”就是要把学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的教学组织模式。1.设置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主要是根据所学课文的主题而制订。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由词到句并照顾到不同层面的学生,让他们都有表现和受表扬的机会。把即将学习内容的目标、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即将要教学的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过程。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为第二天的小组交流提供了知识上的保障,从而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教师给学生创设的前置任务可以是在预习课文过程中划出新单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通过音标,尝试读出单词;完成文后的练习等。2.小组内交流、展示(1)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灵活分组。在每个班里,我们都成立了以4人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团队,各自选出组长和副组长,负责组内和组之间的讨论合作、小组之间竞赛等。每个队都有自己的组名,奋斗的目标,明确各组员的职责。(2)课文新知以学生的自学、讨论代替教师的反复讲解。那些大部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不再需要教师反复地讲,而是可以放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互学互教。小组内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其将问题展示出来,各小组之间进行互助交流。(3)小组总结反馈。小组的汇报员上台表达本组的讨论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等。教学真正的难点和重点,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教师可就此有的放矢,点拨学生有疑惑的地方。(4)奖励表现优异的小组。对答案最精彩的、译文最合理的、知识点掌握得最多的小组,教师进行适当的表扬奖励,或发放宝贝卡、书签,或和新课有关的小奖品等。三、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定学”,教师往往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课堂成了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教学过程很难体现出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制。1.在教授单词的时候,枯燥无味地一遍遍朗读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单词和动作相结合,就能马上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athlete,做一个跑步的动作;cook,做一个炒菜的动作;teacher,做一个往黑板上写字的动作;longjump,dive,highjump,doctor等都可用相应的动作表达出来。2.注重拼读单词。在所学拼音的基础上结合英语教学,以拼音为基础,加深学生记忆。例如,lost这个词中,l,s,t都让学生自己读,只告诉他们“o”的发音,他们就能自己读出来了。像take,bed,get,put等都可以自己拼读出来。3.句子的学习。(1)提倡学生说完整的句子,增加课前对话。例如,what’syourname?whatdoyouwanttodo等,要求学生回答时必须用完整的句子。(2)在学习课文句子时,教师根据语句内容加上拍手和动作表演,让学生能用比较有韵律的方式记住。4家庭作业布置的多样化。教师让学生回家一遍一遍地读课文比较枯燥,所以,布置作业时,要求让学生回家和父母做游戏,如孩子喊口令sitdown/standup,让家长做动作。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创设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造机会,以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快乐地成长。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进行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他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传统的教学是以考本、本本、师本的,是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定学”,教师往往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课堂上成了教师个人表演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整体感受,教学过程很难体现出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生本教育理念倡导“先做后学,先会后学,以学定教,注重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以生为本”。我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学生表现出在传统课堂上少见的主动、自信、合作和创造。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交流,我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进行学习的尝试、表现和交流,课堂上焕发出积极、欢乐、高效的活力。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做法:一、操作性强的前置性作业,能充分释放学生的能力和激发求知欲PEP英语,是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英语学习用书,在教五年级下册Unit5《LookattheMonkeys)PartB前,我让学生学生结合前一单元和本单元PartA的现在进行时相关知识预习本课内容,让孩子们在家中通过上网、查英汉词典等方法,让他们了解新词组的音标和意思,并初步学习发音。到上新课时,首先在小组之内进行交流和学习他们自学所得,当小组交流结束时,我提出:Whocanreadthis?时,平时不举手的同学都争着要求试一试。课堂上学习的氛围非常浓厚,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学生不仅能完全明确单词意思,而且还能正确读出大部分发音,这更加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二、创设适当情境,充分激发学生表演欲望当学习完对话后,结合本课句型和单词我设计了去动物园看动物的flash动画,只有人物、动作,没有声音。让学生小组讨论编对话,为动画配音。每个小组都积极讨论,个个跃跃欲试,最后汇报表演更是精彩迭出充分显示了孩子们无限的潜能。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生的天性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只要我们能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教材,活用教材,精心设计各项活动,使教学内容接近生活,接近学生,适合学生,让学生唱主角,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利用好“学生”这个活教材,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三、高度尊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用赞许和肯定的目光鼓励他们,并用“good!”、“Great.ExceUem!”、“Wonderful!”、和“Perfect!,’等语言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勉励他继续努力,下次会更棒,并给予赞许的目光。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Lo0kattheMonkeys}的过程中,学生对进行时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任务:根据自己的日常活动设计一个图画册,配上英语?这样的问题,又从课堂引伸到了课外,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运用,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英语知识,而且把课本中的知识扩展到了生活,加深了对语言的认识,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过程。五、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小组学习活动。教师可通过创设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学习Unit5的过程中,结合本课知识,先让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学情况,每4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找出疑点:对话练习中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表演对话,人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各小组创编对话、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交流的结果。各小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查找、自学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在词典中查找的,也有上网搜集资料的,还有询问家长和他人的。在展示时有做成P进行展示的,有制成word文档进行展示的,也有直接讲解、书写进行表达的。各小组的的发言和展示都非常精彩,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了学习的乐趣,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采用“以生为本”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语言知识与技能,体验到学习、合作的快乐在教学中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符合学生的本能与天性的教学活动,营造生动有趣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孩子身心、情感的健康发展。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在生本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单纯的老师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而是将教师变成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回归到他真正的身份——学习者和学习的主体。例如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由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他们通过先完成前置性作业、学生之间组内的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少的问题,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合作解决,最后小组之间的成果展示完成阅读教学。(一)、个人先学,设置前置性作业生本教学的起点是学生个体先学,以学生原始的、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第一步。那怎样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先学呢?生本教育提出了给学生布置前置性作业。把明天学习内容的目标、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前置性作业——实际上是把明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先学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前置性作业”,为第二天的小组交流提供了知识上的保障,从而有了想“展示”的欲望,由此展开学生学习的第二环节——小组交流。所以,先学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是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那我们又是如何来设置前置性作业呢?我们应切实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乐于自行寻找或要略加思考才有的答案,从而刺激他们的求知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主探究,喜爱学习奠定基础。我们不能流于形式去布置一些让学生花大量时间而且是力所不能及问题,否则也许会造成学生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反作用。我在设计PEP六年级下册Unit3PartBLet’sread一文的教学时,给学生创设的前置任务是:1、在阅读短文过程中划出新单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并写出来。2、通过音标,尝试读出单词。3、完成文后的练习。4、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不明白的、不清楚的或者是认为要和老师、同学讨论的问题都勾出来,到时候和老师、同学讨论。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大大地提高,不再是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背什么,而是充分地利用自身的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二)、组内交流,教师点拨,评选“优秀团队”通过前置性作业指导学生先学,学生有了先学的基础,回到课堂,就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由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学所得(无论多少,无论对错),都想在同伴面前“show”一下。此时,我们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先进行小组内的学习交流,把在完成前置作业时找出疑难知识说出来,向已经学会同学请教,会的学生就教不会的学生,从而建造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一种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是好学生的学习氛围。在PEP六年级下册Unit3PartBLet’sread一文我在阅读课上也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把文章交给学生,让他们去阅读,让他们感受,让他们去理解,让他们去分析,让他们去讨论。这样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去创造希望,从而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在生本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一定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讨论如无源之水”,所以离开学生独立思考的讨论是没有一定深度的,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的。所以,在每次进行讨论之前,一定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阅读,独立感悟,然后才去讨论。这样每个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有话可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学习讨论。尤其是小组讨论,注意时间的控制,同时应避免学生借讨论讲无关的内容,浪费了时间,使得讨论流于形式。3、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在生本课堂教育中,主张尽量不要干预学生的活动,这并不是说绝对不要去干预学生的讨论,适当的干预还是需要的。因为在学生的讨论中,有时会偏离了讨论中心,有时讨论会没有结果。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应当进行干预,给以适当的点拨,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去解决疑难。相信,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而且学生讨论问题的热情高涨,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为了能更好的形成这样的学习氛围,我们开展了评选“优秀团队”的活动。在每个班里,我们都成立了以4人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小团队,每个小团队都有自己的队名,奋斗的目标,通过对小团队的建设评比,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与管理,而这也正好体现着“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观。当学生通过组内交流、互助,使全组同学都学会之后,就可以做小老师,检查其它团队的自学情况,给别的团队加分。这样学生就更有动力了。我们通过小团队的建设,促进了学生学习,纪律的自我管理。(三)、小组间展示、互动点评小组交流之后,各个小组要对自己的讨论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一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分享,二是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疑问和没有学会的知识。如果某个小组学习中存在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学生上来讲解,帮忙解决。让学生之间互相作评价,让学生学会聆听,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分析别人的缺点,给予纠正。通过小组成果展示,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如在阅读中遇到的语法知识结构。然而,要让学生记住老师所讲的这些区别正是“师本”课堂老师所难以克服的困难之一,学生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和自我的学习及同学间的讨论,却往往能牢牢地记住这些。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多让“待进生”用英语读一读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这样,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待进生”也就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都得以维持和增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上安排一些游戏、竞赛等,尤其是在新单词的导入和新句型的导入上,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同时,我们有针对性的反反复复地出习题,并且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讲解。虽然我们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甚微,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而郭思乐教授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运用“生本”进行改革,我有以下几点看法:一、遵循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郭思乐教授曾说:“教师的导,应当把精力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这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环节。”这其中,就包含了“先学”的概念,即前置性预习。所谓前置性预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具体到小学英语教学,“先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借助磁带、光盘来理解课本剧情并试着学习。在这个方面,我一般按以下几个要点去做:(1)时间的安排: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布置下一课的预习,并尽量选在星期五,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2)对知识的初步感知:一般会在学生学完前一课的那节课上,留出一点时间播放下一课的录音、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对新课有一个初步的感知。(3)先学的具体要求:让学生通篇听几次,学会他们最喜欢的句子;或者让他们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来学习;或者让他们把自己最难学会的句子找出来,并努力学会等。(4)家庭教育的配合:老师要尽可能争取家长的配合,可以让有能力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表演课文。由于教材内容多是孩子们喜欢的生活故事等改编的课本剧,所以孩子们非常乐于去学习。“先学”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许有老师会问:孩子这么小,能养成这个习惯吗?他们能坚持下来吗?让我引用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来回答吧:“你只是喊要自学、预习,这样不行,只是认识到自学、预习重要,这样不行,只是感觉到自学、预习很好,也不行,一定要真的去自学,去预习。自学预习一两次或三四次也不能养成习惯,要持之以恒。行动的次数越多,习惯就越坚固,越能经受得住各种考验。”我相信,用我们的耐心和恒心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习惯,他们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课堂前“先学”,课堂中则需要“以学定教”。所谓“以学定教”,是指教师要先检查学生自学、预习的情况,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再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那些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需要教师反复地讲,而是可以放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内互学互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教而教”。教学真正的难点和重点,应该放在大部分学生自学、预习时觉得困难的地方。而不是教师备课时自己认为困难的地方。所以“以学定教”的另一个要求是:教师要更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而不是课前的预设。毕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可以设计一间房子,可以设计一件衣服,但我们无法设计有思想有生命的人。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走进生本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师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也许有老师会说,这不新颖嘛,全国都这样做。但问题是,有多少老师敢于、或者是善于把小组合作的方式一直用于日常教学中呢?事实上,要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作用,是需要老师动一些脑筋的。首先,要建立动态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1.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操练英语的机会。2.四人合作式。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活动一部分的课本剧排练和表演就经常采用这种形式。3.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课堂中开展活动竞赛。4.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我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互演;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每个unit的最后一个课时,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表演完了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交换角色表演或拓展表演。其次,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同时,合作学习的评价观与传统教学评价也有很大的不同。将个人间的学习竞争变为小组间的学习竞争,以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三、在游戏中学英语。学生在经过感知及表演课本剧,对单词的学习是经过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这也是“(教材)整体输出(单词)——(学生)整体输入(单词)”的过程。课本剧有故事情节,能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加插一些有趣的游戏,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去学,去记单词。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更有兴趣学,学得更快更好,真是在“乐中学,学中乐”。生本教育观念与新课标教育理念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多维度的审视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相信学生,大胆依靠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将会在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上有新的突破,有效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英语教学中的生本教育这几天我们讨论最多的就是生本教育,阳光课堂,我们也正在一步一步的向他迈进。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生本教育的内涵就是打破常规,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以往的课堂上,出于对分数的担忧,出于对学生的不信任,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冗长”的引人,开展细枝末节的语法分析。其实,我们只是关注到了课堂中的“我”,即教师本人:“我”的教学计划,“我”的教学进度,“我”的教学文本,“我”的教学目的等等,却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忽略了学生的需求。近一段时间我正尝试着使用这种方法上课,下面把我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一、生本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其原因是多样的,如教师讲课过于呆板,要求学生机械的学习和记忆,学生基础差没信心。在阳光课堂中学生主宰整个课堂,再结合各种形式的活动,大大改变了这种现状。在课堂上大量开展对话、表演等贴近学生心理的活动。比如课前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freetalk活动。在小组展示完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开展抢答和提问比赛或就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表演,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二、生本教育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生本教育相比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教师从课堂上看好像是轻松了,在班级走来走去,东瞅西望,但实际上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课下备课的功夫要多了,老师好比导演,学生是演员,这堂课学生活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的导。尤其是学案的设计,首先教师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在红山子听课回来,我心里充满激情,上了一堂预习课,但由于时间问题,我在课前急匆匆的设置了几个任务,但我觉得这些任务的布置简直糟透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堂展示课结束,我觉得这是一堂语法课。学生没有新的生成。在第二天的反思会上,我第一个给学生做了反思。再结合这次在赤峰听课来说一下,在他们的课堂上充分展示了大容量,快节奏。这就要求教师把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更好的整合教材。其次是教师控制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生本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并设计很多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果断控制课堂进程的能力,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从一个学习环节到另一个学习环节。比如在巩固提升时,有的时候已经到了预定的时间,由于学生对话题非常感兴趣,就会提出很多问题,课堂气氛可以热烈到教师不忍打断的地步,这时候如果教师不及时的停止学生的活动,就会影响本节课设计的任务,会导致整个计划的耽误。再次,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能力和沟通也极为重要。生本教育要求与学生有非常融洽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课上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各种活动。出以上两条以外,生本教育对老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创造和开拓的精神,向学生和他人学习的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我们的阳光课堂充分的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是在我的英语课堂上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在前几天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总是放不开,记得第一次展示课上,学生总是在朝着我说,说完还要看我的表情,等待我的指令。当时我希望能隐身。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上,学生的状态虽然好多了,但觉得只是一部分学生在动。希望动起来的这部分同学能带动全组,甚至全班。2、在展示课上,学生们只能把层面上的东西展示出来,得不到能力上的提升。3、总觉的每堂课的时间紧,任务重。初二英语课文知识点较多,有时一课时连基本的知识点都展示不完。有一堂展示课是在第一节课,没能展示完,结果我那天的另一节课在最后一个自习,这样中间隔了一天的时间。相信这些问题在以后的课堂中都会解决。在通往阳光课堂的道路虽然充满坎坷,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帮助我们的学生完成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生命有多美,生本课堂就有多美。教育走向生本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在英语教学中确立生本思想,就是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探究意识,有机组织学生的小组学习,从而突出学生这个主体,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总结、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关键词:兴趣学习习惯探究意识合作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说:“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去最后完成。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学生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由此,他提出了"生本教育"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他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学从理论核心上来说,是要相信学生,一切交给学生,所以,生本不强调教案的设计,而是把课堂变成学生的展台,让学生在自信的展示当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知识的宽度;在自信的展示当中提高表达的流畅;在流畅、美的语言表达当中获得英语课的享受。可见,生本是一种思想,而非课型。我们从一些优秀的英语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这些优秀的英语老师比较讲究细节操作,这些细节其实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1、英语课是一种语言的体验和感受。“如果以社交的方式求助于语言本能,就会不断实现与现实接触,结果是儿童心理总有事要讲,有话要说,有思想要表达。当儿童有了各种材料和事实要求谈论时,他们的语言就变得更优美、更完整,因为它是来源于现实的。”在英语课上教师就要善于把学生带入一个具体的英语环境中去,我们都知道,一个纯正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听力和语感等方面有所感悟,提高他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和效果。置身在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使孩子们不出国门便可以感受到正规的西式教育。在学习中,孩子们通过做游戏、组织比赛、唱英文歌曲等形式,进一步达到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既锻炼了语感,同时也是对传统学习英语方法的挑战。2、知识点不是讲出来的,而是体验出来的,英语课说白了就是体验课,学生读得多了,说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语感。好的英语课是建立在英语教师对知识点吃透的基础上,有机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品味表达的课。3、上一节好的英语课的标准都是畅快淋漓:朗读的感染程度,表达的流利程度,对语言把握的深度,而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都需要靠每一天的积淀和水滴石穿的坚持!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确立生本思想呢?这种思想具体怎么操作,则需要我们见仁见智了。(一)浓厚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生本实践的前提。英语本来就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如果我们能注意挖掘潜藏在英语中的宝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始至终都能生动地、饶有兴趣地让学生去学。生本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学生、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需要激发和培养、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情感调控的好,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堂上的双边和多边活动,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那些知识运用灵活、反应比较快、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觉得特别“露脸”。课文的改编表演、课外活动中的短剧小品,让那些学习成绩虽不出类拔萃,但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获得了“最佳演员”的桂冠。那些有绘画才能的,在把课文改编成连环画的作业中大显身手,在帮助老师把课文变成投影片中,也淋漓尽致的表演了一番,在大大小小的各类竞赛中,那些表现出众者体验到了站到领奖台上的激动。而“再表现”的欲望,会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会使他们在外语课上满怀兴趣,集中精力,课下又根据自己的爱好,翻阅英语课外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达到健康发展个性的目的。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型也很重要,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例如:举办英语文娱晚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演讲等课外活动,从报幕到解说,从评比到颁奖,一般不准使用汉语,尽可能让学生全部使用英语,这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的真实场所,同学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另外,自编视听小品,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每学期我都组织学生自编自导几个视听小品和对话录像。如:一个学生请同学们参加birthdayparty的对话、小品,几个同学购物的对话小品等,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同学的表演之后,极大的调动了他们说英语的欲望,积极参与,重播时,我采取消声让同学们配音的办法,使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动中学。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会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总结、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也逐渐养成。(二)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教学生本实践的基础。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学生虔诚地请教他的老师:您在学校做学生的时候向您的老师学到了什么?老师沉思后告诉他的学生:那就是当你忘掉老师所教的一切的知识以后还剩下的东西。学生听后一脸茫然。那么,忘掉老师所教的一切知识以后到底还剩下什么?那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非凡的学习能力。其实,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光只是教师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去做,另一方面应该研究一下老师应该怎样去做。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师生互动的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智力问题,关键是不会听讲,因此,加强对学生专注看、倾心听、有序想、流畅说、规范写这五种习惯的培养。另外,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光只是教师要求学生应该如何如何去做,也应该研究一下老师应该怎样去做。有人说,教师的最大技巧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引发学生持久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产生专注看、倾心听、有序想、流畅说。其实,这五种习惯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细节决定成败”,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如此。为人师表,这个“表”也应当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环节当中。我们有幸听过外教老师给中国孩子上的课,他们诙谐、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令家长称道,让孩子们喜欢。外教们传递的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一种西方文化的礼仪,早就听说西方人喜欢用眼睛交流,在课堂上,外教老师在说话和倾听时总是看着孩子们的眼睛,这意味着对孩子的尊重和礼貌,同时也是一种鼓励和肯定,而且,在课堂上,外教老师说sorry的几率非常高,一堂课中这个词说的是最多的,西方人如此重视礼貌习俗的风范,感染了每一个孩子和听课的老师。比如,孩子举手没有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要对孩子说sorry,孩子回答问题错了,不能得分,也要说sorry,让人听来觉得颇有人情味。在上课之余,外教老师还经常结合课堂内容,给孩子们讲述一些有关西方礼仪的知识。从某种意义讲,这也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三)强烈的探究意识——英语教学生本实践的内核。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因为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所以现代学习方法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便形成了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同时它也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末。生本思想的确立从本质上来讲,它关注是的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探究意识的培养才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英语“探究性”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包括探究性学和探究性教。“探究性”学是指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科学态度。“探究性”的教是指教育的目的最终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可见,英语“探究性”教学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学生在初中的英语学习还处在起步阶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究还比较困难,根据学校、学生和学科的特点,我们把在我校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理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在分工、协作的活动中,学生能够确立起敢于负责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频繁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教师刻意地给予学生知识、能力,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独立自主、主动求索、勇于面对困难甚至挫折的精神和能力,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例如: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就是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受母语习惯影响,在英语教学中竭力避免母语的迁移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汉语与英语在语言知识、信息交流、感情沟通方面是相似的。汉语中的感情表达在英语中同样存在。在生本教育实验中,我们发现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英语句子的表达习惯如果和汉语相同,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反之较为困难。汉语中,当有人敲门时我们会问:“谁呀?”或“你是谁呀?”但是在英语中常说“Whoisit?”两种语言的表达有差异,学生在说这一句时遇到的困难就多。而英语中的“ThisisJohn,myclassmate.”和汉语中的“这是约翰,我的同班同学。”表达习惯一致,几乎没有人认为后一句难。母语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有正、负两方面的迁移,但我们似乎更关注负迁移,忽视了正迁移。母语作为我们固有的认知结构其存在是客观的,如果我们确切知道了两种语言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母语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我们的教学,而不是相反,关键是要弄清汉英两种语言的可迁移之处而用之,易混淆之处而防之,从而促进两种语言间的正迁移。学生是教学的资源,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生活中获得的悟性来学习,所以英语教学中不必忌讳使用母语,当然也应尽量多地使用英语交流与教学,尽量少地使用汉语作解释说明。一旦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讲英语的默契,就会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四)多样的小组合作——英语教学生本实践的提升。小组合作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面合作,各施所长。它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素质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的常规,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这样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并让他们用语言描述他们的思维,促进语言的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思维的升华。小组合作还使他们之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民主而又自由的气氛促进思维的创新。学生是教学的一种资源,对于一个问题,教师可能有一两种答案,但对于全班学生来说可能有更多不同的答案,可能是教师意想不到的。生本教育中提倡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要设计出学生能够解决,又有一定空间,经过学习的思考,讨论,让学生充分地展示,利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发更多的思考。一般来说,教学中呈现新的语言功能项目后,就进入了practice,操练这一环节,让学生熟悉、练习新的功能项目。这时,难度较低的机械性pairwork是教师的首选。学生在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