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1页
《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2页
《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3页
《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4页
《兵车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兵车行》教学设计枣庄八中南校高二语文组王慧第十五周课题兵车行课型诗歌鉴赏新授课课时两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歌行体的特点。2.理解叙事、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特色。能力点1.理解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百姓疾苦同情的情感。2.背诵全诗。教育点1.真正理解战争与和平2.关注民生,了解百姓疾苦,以天下为己任。重难点1.理解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百姓疾苦同情的情感。2.背诵全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本研习与对话)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PPT)齐读“课前小积累”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5、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师: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生(齐):杜甫。师:一代“诗圣”杜甫以他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在文坛上奠定了他的不朽地位。而他的诗歌也因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而被誉为“诗史”。韩愈曾这样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PPT)杜甫(712~770)是我国____代_______诗人。字______。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________,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_________。师:杜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承久的一道光彩。“诗史数千言,一腔君国河山泪。草堂三五里,沉郁顿挫野老心。”“河山日月本平平,一触此老奇趣生。”杜甫是一位穷于一时,达于千秋的伟大诗人。诗雄百代,光焰万丈,有如长江大河,万古长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千古名篇《兵车行》(板书)。简介时代背景(多媒体播放“唐之韵”截取的视频):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史鲜于仲通讨南诏,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者震野。”杜甫诗歌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师:“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目标导航,自主阅读(PPT展示学习目标)一、初读——正其音找生试读全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勾画读错的字或易读错需重点掌握的字词。生交流纠错。(齐读)正音:辚辚()萧萧()干()云霄点行()戍()边荆杞()陇()亩声啾啾()二、再读——懂其文借助注释,理解全诗的内容。提示自读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有触动的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录在书本的空白处。三、研读——明其意。1、这首古体诗,主要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要求: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明确: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2、诗歌展现出哪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我们犹如听到哪些扣人心弦的诉说?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明确:看到的画面有咸阳桥头悲惨送别图、田亩荒芜健妇犁耕图、青海头上苍苍的白骨。似乎可以听到“行人”的怨言、冤鬼的哭诉。悲惨的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悲切的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3、造成这一切苦难的根源又是什么?明确:“点行频”(诗眼)是频繁征兵的意思。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对话文本,学会审美)1、作者围绕“点行频”写了哪些内容?明确:“点行”出征的场面,惨别的场面,“点行”的频繁,“点行频”的原因,“点行频”的灾害性结果。2.教师与学生对话:作者在描写出征场面和惨别场面时,用了一些很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你认为这些诗句应如何读?请说说理由。生1:“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剑各在腰,”这不是出征的威武之师,而(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背诵。)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问题探究:1、面对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的惨况,役夫有怎样的心情呢?明确: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役夫并非无恨,而是恨满胸臆。但这种恨却无处可申,且申也无益。故以“敢申恨”来表达自己的愤激之情。在这首诗歌中,役夫都有哪些恨呢?讨论交流总结。明确:恨征兵频繁,恨血流成海,恨开边未已,恨流离失所,恨田园荒芜,恨非人待遇,恨租税繁重,恨白骨无人收。文中哪是沉痛语,令人不忍卒读?明确:“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生女就真的很好吗?为人女、为人媳、为人母、为人妻的苦命女子啊,眼见着自己的丈夫、公婆的儿子、儿子的父亲即将被抓入伍,更是痛不欲生。丈夫这一走,今后的日子该怎样过啊?上有年已老迈的双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子,“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尽管如此,还有“县官急索租”,本来自己就已经家徒四壁,“出入无完裙”了,那些“租税从何出”啊!这样生不如死的日子该如何苟活下去啊!师作诵读指导:结尾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令人悲痛欲绝,声调凄楚。“君不见”应重读,“古来”句道尽战场惨景,集中表达“行人”和“诗人”的怨愤,要缓缓读出,“无人收”三字乃血泪铸成,尤应重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背诵。)五、课堂小结(PPT“穷年忧黎元,叹息热内肠。”“宁为太平犬,莫做乱离人!”诗圣杜甫怀着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以深沉、浓郁、一字一顿的笔触传达出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现在让我们怀着对人民的同情,对诗圣的崇敬,踏着杜甫的思想踪迹,再一次诵读全文!六、布置作业假如你是一名导演,或是一名编剧,或是一位画家,你将如何来拍摄、编写或画出这一惨绝人寰,令人撕心裂肺的场面呢?请用文字把你心中的设想描述出来。第二课时(文本研习与反馈练习)一、自主阅读,美点寻踪(PPT)前人评杜甫《兵车行》时说:“语杂歌谣,最易感人,愈浅愈切。”请将诗中运用口语的句子抄出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明确:(1)接字法。如“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蝉联而下,累如贯珠,琅琅上口,铿锵和谐,优美动听。通俗口语。如“耶娘妻子”“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被驱不异犬与鸡”“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等,能收到清新自然、明白如话、生动鲜明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些句子,体会其美感。)二、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同学们在读这首诗时,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你认为文中都有哪些人在哭?哭什么?为什么哭?(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明确:1、被征兵之人的爷娘妻子在哭。“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诗人这一简洁的诗句就给读者勾画了一幅生离死别的凄惨痛哭场景。爷娘妻子为什么如此痛哭?因为家中的唯一一个顶梁柱就要走了,而且这一走,十有八九就是“生死两茫茫”了,爹娘都年事已高,白发苍苍,却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楚情何以堪啊!所以,哭天抢地、万般无奈之际,爷娘们发出了这样痛楚的呼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生女就真的很好吗?为人女、为人媳、为人母、为人妻的苦命女子啊,眼见着自己的丈夫、公婆的儿子、儿子的父亲即将被抓入伍,更是痛不欲生。丈夫这一走,今后的日子该怎样过啊?上有年已老迈的双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子,“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尽管如此,还有“县官急索租”,本来自己就已经家徒四壁,“出入无完裙”了,那些“租税从何出”啊!这样生不如死的日子该如何苟活下去啊!2、被征兵入伍的人(行人)在哭。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被征之人不仅要忍痛惨别父母妻儿,而且,不知这样的强抓硬索的征兵何时结束。“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年纪轻轻便离家戍边,今已两鬓斑白,依然征兵未息。好不容易九死一生,刚刚回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家乡,却又遇到了另一轮的抓夫。这一去,不知家中亲人该如何度日?这一去,前途应是艰险重重吧。且不说和敌人艰苦卓绝的斗争,就是那些当官的显贵们,我们为他们出生入死,而他们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呢?“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真是“宁为太平犬,莫坐乱离人”啊!这一去,不知我们的尸骨还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否?“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永别了,我的亲人们!永别了,我的故乡山水!永别了,我虽苦难却依然热爱着的生命!3、道旁经过看到这种惨象的人在哭。“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看到这样的景象,明眼人搭眼一瞧,就应知道发生了什么和即将要发生什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道旁过者问行人”呢?这是无疑而问,感慨顿生之问啊!这一路行来,这样的人间惨象见得太多了。“边庭流血成海水”“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尽管民不聊生,尽管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武皇开边意未已”,统治者们仍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草菅人命。道旁过者实在不忍卒见这样的人间惨象,也随着放声痛哭,为家乡父老乡亲而哭,为天下穷苦百姓而哭。4、神愁天哭鬼也哭。“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开篇是人哭,终篇是鬼哭,连老天也不堪承受这人间惨剧,哗哗的雨声是天在悲鸣啊。悲惨的场面,寂冷阴湿的情景,令人不寒而栗。神愁啥?鬼哭啥?“古来白骨无人收”。曾经为国捐躯,血洒疆场的战士啊,此时却曝尸荒野,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九泉之下怎能瞑目?我且借那潇潇雨声,飒飒风鸣,痛断肝肠的洒下一些男儿泪吧!5、诗人在心中泣血的痛哭。读完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整整一代人的深重苦难,而且能触摸到诗人那颗同情人民的火热的心。“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通篇的痛哭之声,其实就是作者在锥心刺骨,泣血哀哭啊!作者那种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关心百姓疾苦的忧国忧民的心,使得他用泣血的文字,抒写了自己泣血的心!师作总结:作者通过纠结心情的反复的陈述,既表达了对烈士的敬仰和赞颂,更以冷峻的笔触表达了对反动政府的怒斥和揭露,正如鲁迅自己所说:“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始。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的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三、当堂达标,拓展提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1)哭声直上干云霄()(2)去时里正与裹头()(3)况复秦兵耐苦战()(4)役夫敢申恨()2、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牵衣顿足拦道哭,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武皇开边意未已。(3)生女犹得嫁比邻,_________________。(4)君不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君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列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古风·其十九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注释:安禄山攻破洛阳之后,烧杀抢掠,百姓惨遭屠戮,血流成河,而叛贼却衣冠簪缨,住进去朝廷。试将李白《古风·其十九》与杜甫的《兵车行》相比较,说说二者的艺术风格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李诗写人民的苦难,是诗人想像在遨游太空时俯视所见,而且写得很概括;杜诗写人民的苦难,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行人”)形象实现的,十分具体。处理题材方式的不同,是风格不同具体表现的一个方面。李白让仙人跟他一道看到人民的苦难,也表现了他的飘逸风格;杜甫的伤时忧国,表现了他的沉郁风格。附:板书设计耶娘妻子哭行人役夫哭点行频点行频鬼作哭者天在哭哭教后记: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诗的开头七句为第一段,写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道旁”十四句为第二段,通过设问,役人直诉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长者”十四句为第三段,写征夫久不得息,连年征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战场尸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况。全诗把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揭露得尽致淋漓。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条,又曲折多变,真可谓“新乐府”诗的典范。故而在学习这首诗歌时,重点突出了对学生诵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情,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品情,从而在感悟品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