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_第1页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_第2页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_第3页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_第4页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1页,总共39页。发病率:

NICU:18-35%发生率,和胎龄成反比,73%超低出生体重儿至少发生过1次,800g以下发生比率达85%,801-900g发生率为60%。危害性:出血神经系统后遗症死亡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2页,总共39页。概念血小板<150×109/L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3页,总共39页。

定义及分类无论足月儿或早产儿血小板低<150×109/L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100×109/L(确诊),<150×109/L(疑诊)。分度:(100-150)×109/L轻度(50-99)×109/L中度<50×109/L重度分类:早发型-出生后72小时内(母亲先兆子痫或慢性高血压导致胎盘功能不全)

迟发型-出生后72小时后(细菌性或病毒性败血症、单纯疱疹病毒、获得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或肠道病毒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当前4页,总共39页。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分析其他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药物诱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胎儿与母体血小板抗原不相合导致母体产生针对胎儿血小板抗原的抗体—仅破坏胎儿或新生儿血小板

继发于母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破坏母体及胎儿的血小板

①先天性:过敏体质的孕妇在妊娠期用某些药物(磺胺类\奎尼丁\

对氨基水杨酸钠等)产生特异性抗体—破坏母体及胎儿的血小板②后天性:新生儿使用某些药物(磺胺类\地高辛\吲哚美辛等)继发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血小板减少,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如Rh血型不合引起)免疫因素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5页,总共39页。感染

先天性或遗传性

其他

(1)宫内感染:以病毒感染多见,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乙肝病毒、麻疹病毒和HIV等均可引起(2)围生期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肠炎脐炎等先天性:先天性巨核细胞增生不良如血小板减少—无桡骨综合征,先天性代谢病(丙酸血症)遗传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非免疫性因素

新生儿硬肿症、巨大血管瘤、呼吸窘迫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白血病、药物引起、Fancono贫血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6页,总共39页。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血小板产生受损:血小板产生:TPO产生、巨核祖细胞增生、巨核细胞成熟、血小板释放。

75%患儿血小板减少发生在出生时或<72小时,多数由于妊娠合并症,如先兆子痫、胎盘功能不全、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及宫内缺氧,引起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受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7页,总共39页。2.血小板消耗增加:母亲同种免疫性抗体和自身免疫性抗体通过胎盘途径进入婴儿体内引起围产期窒息和严重感染导致DICNEC和大的血管瘤3.联合机制:以上多种因素同时存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8页,总共39页。几种主要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一)同族免疫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流行病学:占所有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25%,发病率约1/5000b.特点:血小板具有多种抗原型,其中以PIA1抗原性最强,占人群95%以上。如胎儿具有PIA1阳性抗原,而母亲为PIA1

阴性(2-3%),妊娠时母可因输入PIA1抗原血而致敏,(与Rh溶血病相同),产生抗体通过胎盘入胎儿血循环,导致胎儿血小板破坏。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9页,总共39页。c.临床表现(1)第一胎即可发病。占40%-50%,以后胎次受累者为75%(2)出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瘀点,以后可见紫癜、瘀斑(以骨骼突出及受压部位明显),头颅血肿,严重者有呕血、黑便、血尿、脐带残端出血、针刺处渗血、颅内出血。(3)黄疸多在生后第2天出现,胆红素为257μmol/L-342μmol/L(4)肝脾不肿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10页,总共39页。d.实验室检查(1)血小板计数在30×109/L以下,严重者<1×109/L,MPV、PDW增大。脐血测定可发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平均2周。(2)白细胞正常,贫血少见,出血严重者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增加。(3)出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Coombs试验一般阴性。(4)骨髓象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活跃。(5)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11页,总共39页。e.诊断(1)先天性血小板减少(2)生后不久出现出血现象(3)母亲血小板计数正常,且无出血倾向,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或服用能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药物的历史(4)新生儿无其它可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感染、窒息、用药、血管瘤、硬肿等(5)肝脾不肿大,常伴有黄疸(6)Coombs试验一般阴性(7)能检测出母、儿血小板抗体(HPA1,3,5),可确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12页,总共39页。f.治疗(1)血小板30×109/L以上,出血不严重,不作处理,数日到1-2周可自然回复(2)血小板30×109/L以下或出血严重,采取以下处理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强的松1-2mg/Kg.d,疗程1月换血疗法:血小板抗原匹配的血(P1A1抗原阴性)血小板输注:用正常的血浆洗涤患儿母亲的血小板或PIA1阴性的血小板。如无上述血小板,有学者建议可用一般献血员血小板加γ球蛋白静注。输注新鲜血:与患儿血小板同型的新鲜全血输注丙球(400mg/Kg.d,5天或1g/Kg.d,2天)黄疸者光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13页,总共39页。g.预后未治疗病例死亡率12%-14%,治疗有效者常在生后2-3周血小板高于60×109/L。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14页,总共39页。(二)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a.病因:母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ITP)或红斑狼疮:怀孕时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破坏血小板。b.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与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相似(2)重症很快出现出血现象,轻症可3周后发病(3)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平均1月,个别4-6月(4)肝脾不肿大。当出现紫癜或出血时,可见黄疸现象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15页,总共39页。c.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常为(5-10)×109/L,应动态观察,注意血小板大小

(2)Hgb正常,出血量多时有贫血,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形态正常

(3)胆红素可增加,以间胆为主,常在出生24小时后发生

(4)骨穿:巨核细胞数增加,形态不成熟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16页,总共39页。d.处理(1)母亲如确诊ITP,产前2周使用强的松10-20mg/d,并且检测母血中血小板抗体及胎儿头皮血血小板计数,如血小板计数低,应选择剖宫产(2)新生儿如仅有瘀点和血小板减少者,不用激素。(3)严重出血者或血小板<30×109/L可考虑使用强的松2mg/kg.d或地塞米松(0.5-1mg/kg.d),疗程一般1-2周。(4)当血小板<10.0×109/L,可考虑输血小板、新鲜全血、换血等,母血禁用(5)当血小板<3.0×109/L,无论有无出血,应给IVIG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17页,总共39页。e.预后本病为自限性,一般几周至4个月消失,死亡率约7%-10%。如产前使用激素,选择性剖宫产,输注血小板,对严重出血者使用激素,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18页,总共39页。其他主要的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溶血病并有血小板减少感染性血小板减少先天性或遗传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伴巨大血管瘤当前19页,总共39页。母亲母有出血(包括药物和疾病所致)、子女紫癜、孕期风疹史及血小板减少1.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药物所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母无出血、子女紫癜、孕期风疹史及血小板数正常肝脾不肿大1.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药物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紫癜3.早发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新生儿某些危重症、DIC等肝脾肿大1.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细菌性败血症、先天性梅毒感染)2.先天性白血病3.溶血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畸形1.风疹综合征2.巨大血管瘤3.血小板减少伴挠骨缺失诊断与鉴别诊断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20页,总共39页。治疗方法补充血小板促进血小板产生减少血小板破坏主要手段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生成素

白介素11(IL-11)

其他治疗方法静脉丙球、激素临床实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21页,总共39页。TPO和IL-112008年两种新的TPO产品被应用于慢性复发性ITP,但在新生儿方面尚无相关研究。用法:rhTPO皮下注射300u/Kg,疗程14d,IL-11皮下注射25-50ug/Kg,疗程7-14d。在新生儿中尚待进一步研究。当前22页,总共39页。血小板输注指征

当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损时,可以考虑输注。但不是任何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都适用。明确指征:

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活动性出血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23页,总共39页。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24页,总共39页。何时需要输注血小板,目前仍无定论。根据有限的研究结论,目前推荐胎龄<33周的早产儿和临床情况不稳定的新生儿生后第1周输注血小板的标准为PLT<50×109/L,1周后PLT<30×109/L才予输注。只有当患儿存在活动性出血时血小板输注指征才放宽到<100×109/L。当前25页,总共39页。(一)血小板输注与ABO关系1、尽可能使用ABO相同的血小板。这是因为ABO血型相同的血小板存活时间长于ABO血型不同者,且分离血小板时难免混入红细胞2、用ABO不同的血小板可能会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选择当前26页,总共39页。(二)RhD与血小板输注1.Rh阴性血小板在ABO血型相同、配血相合前提下可输注给Rh阳性患者2.Rh阴性患者一般只能接受同型输注,但紧急情况下,无抗体时可输注Rh阳性血小板。注意有可能产生抗体,以后则只能输注Rh阴性血小板。3.特殊情况下,若RhD阳性血小板输注给可能怀孕的RhD阴性妇女时,可考虑使用抗—D免疫球蛋白阻止其致敏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27页,总共39页。(三)γ辐照的血小板

有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危险的患者应接受辐照的血小板。最低照射剂量为25Gy

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症、骨髓移植受者、实体器官移植的免疫低下受者、接受直系亲属血液者等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28页,总共39页。剂量年长儿如血小板减少不是由于破坏增加,则给1u/5kg,可使患儿1小时后血小板增加50×109/L足月儿1u/3kg,可使血小板增加(75-100)×109/L,如为破坏性血小板减少,则剂量及输注次数增加(根据血小板反应决定)如为同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则用1u洗涤后母亲血小板替代治疗浓缩血小板单位/Kg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29页,总共39页。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估1、止血效果(治疗性输注最重要的指标)2、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预防性输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30页,总共39页。血小板治疗禁忌症血小板输注禁忌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输血后紫癜(PTP)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31页,总共39页。血小板输注不良反应1、细菌污染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3、巨细胞病毒的传播4、血小板输注无效(PTR)5、输血相关的肺损伤(TRALI)6、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7、输血相关的免疫抑制(TRIM)8、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32页,总共39页。血小板输注无效(一)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概念:

多次输入血小板后,由于产生了免疫相关及非免疫相关因素的影响,致使血小板输注无效,出血趋势不减轻,甚至加重出血。发生率30-70%,此外还可引起发热反应或输血性紫癜。

2次及2次以上输注血小板效果都不好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33页,总共39页。(二)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判断标准1、临床表现:出血趋势不减轻,或出现输血性紫癜、出血加重2、实验室:血小板计数较输注前又有下降.CCI(血小板增高指数)

PPR(血小板回收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34页,总共39页。1PPR=×100%注:全血容量=体表面积×2.5P=2/32注:体表面积=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01529CCI=211若:24hCCI<4.5×109/L或PPR<20%为无效或

1hCCI<7.5×109/L或PPR<20%为无效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当前35页,总共39页。(三)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