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影像学知识总结目录01020304医用影像学总论部分诊断机原理放射性检验检测结语第一篇医用影像学总论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X线即用于了对人体疾病的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radiology),放射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基础,至今仍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内容世纪之交影像学从形态成像诊断发展为形态、功能、代谢成像并用综合诊断
70年代迅速发展的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使影像诊断学发展成为,继内、外之后第三大诊疗手段。第二篇部分诊断机原理普通X线成像CR/DRDSA牙片机乳腺机CTSPECTPETCT加速器第一节普通X线成像一、X线的产生和特性
X线的产生是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X线的特性X线属电磁波。成像波长0.031~0.008nm,是不可见光。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穿透性X线具有强穿透力,其穿透力和电压与物体密度有关。是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X线激发荧光物质,转变成可见的荧光,称荧光效应。·感光效应X线照射涂有溴化银的胶片,感光而产生潜影,经化学处理,将银离子转化成金属银。是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X线通过任何物质都可产生电离效应。X线射入人体,可引起生物学改变,即生物效应。二、X线成像基本原理四、X线图像特点
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这些不同灰度的影像是以密度来反应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及病理状态。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是指组织中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影像的密度是指图像上的黑白影X线图像是各个结构影像相互叠加构成X线图像有一定的放大、失真及产生半影五、X线检查技术自然对比:由组织结构密度的差别,所产生X线影像的对比;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和器官,给予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使用造影剂要注意:对比剂的禁忌证;做好解释,争取合作;对比剂的过敏试验;对对比剂的过敏反应的认识;有枪救对比剂的过敏反应的准备和能力;根据各种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优缺点结合临床的需要,选择首选方法;选择安全、准确、简便而经济的方法;先普通再特殊。六、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从伦琴1895年12月22日第一张X线片以来,X线用于诊断有一个世纪。在医学影像学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X线所具有的成像清晰、经济、简便仍是影像诊断中使用最多和最基本的方法。在许多方面是首选,是不能取代的。七、X线检查中的防护放射防护:使用低辐射的设备;采用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注意照射的范围和条件,避免重复检查;遵照国家防护卫生标准的规定。患者低能射线的滤除:滤过限束器的使用:防止其它部位受辐射铅防护用具的使用:保护腺体(晶状体、甲状腺、性腺)医生依靠距离的防护隔室操作铅防护用具的使用:保护腺体(晶状体、甲状腺、性腺)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优点:最后获取的是数字化图像,可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易于储存、检索和传输;只要曝光条件不离谱,都能获得满意的图像,从而有效减少重照;可与原有的X光机匹配工作,节省资金,少花钱即能实现图像数字化;X线照射量动态范围大,可显示细微组织差异;PSL物质敏感度高,所需曝光剂量低,能有效减少患者受照射量。IP可重复使用几万次。不足:时间分辨力较差,难以显示动态图像;成像过程繁琐,未改变工作流程,工作效率相对传统X线摄影并没有提高,与DR更是没法比;空间分辨率不如常规的X线照片和DR;图像质量仍不够满意,是过度产品。二、数字X线成像(digitalradiography,DR)
是把普通X线摄影装置和计算机结合,把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而获得数字成像技术。根据X线影像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的过程不同,可分为IDR(间接放射成像)和DDR(直接放射成像)。DDR(直接放射成像)用平板探测器将X线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在进行数字化,全过程都在平板内进行。信息损失少、图像好、成像时间短可用于透视和实时DAS扩大了X线检查范围。成像比普通X线成像好,而观察与分析与传统的X线成像相同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并可对图像进行调节,改善图像质量;病人的曝光量减少;数字化存储和通信,对于发展信息放射学,是必由之路。四、DR与CR的比较CR系统较低的初始投资方便旧设备改造图像质量不如胶片费时、运行成本较高DR系统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好的影像质量更为流畅的工作流较低的运行成本较高的初始投资第三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和软组织影的技术。一、DSA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目前常用的是时间减影法(Temporalsubtractionmethod)将同一兴趣区最早没有显示血管片作为蒙片;把不同时间的显示血管片的每一帧与蒙片(减影对)进行数字减影;经计算机处理,只留下清晰的、不同时间的血管像。成像原理二、DSA检查技术对比剂注入途径分为:动脉DSA静脉DSA操作方法:动脉DSA操作是将导管插入动脉后,经导管注入肝素3000~5000U。将导管尖端插入欲查动脉开口,导管尾端接高压注射器,将IITV对准检查部位,团注对比剂。于造影前及整个过程中,以1~3f/s或更快速度采集。经处理即可得减影的血管像。三、减影步骤摄制普通片制备mask片(蒙片)摄制血管造影片把mask片与血管造影片重叠一起处理成减影片四、DSA临床应用DSA取代了一般的血管造影功能检查的重要手段;DSA用于心脏大血管、冠脉;DSA用于颈、颅内、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下肢血管;DSA主要用于血管内介入全景机的拍摄原理体层摄影原理三轴固定连续转换技术狭缝摄影原理第五节、乳腺钼钯影像学诊断一、乳腺摄影的成像原理利用软X线对乳腺组织进行投照,通过胶片进行感光,经过显影,定影等程序进行成像。
乳腺钼靶摄片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查乳腺疾病中最为简单、便捷、准确的方法。随着高频及数字乳腺机的广泛使用,使乳腺微小病灶及细微钙化灶的显示率达到95%,极大地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而MRI在乳腺疾病检查方面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成为钼靶摄片的重要补充手段。二、钼钯检查的特点
可以检测出医生触摸不到的乳腺肿块,特别是对于大乳房和脂肪型乳房,其诊断性可高达95%;可以对比观察、跟踪随访。
三、乳腺X线机的主要设备
X线球管
乳腺压迫装置
滤线栅
操作台
1、X线球管:是获取乳腺高对比图像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的X线机,球管的阳极钯面是钨,产生的波长为0.008---0.031nm,波长短,穿透力强,为硬射线。而钼钯产生的波长为0.063---0.071nm,波长长,穿透力弱,为软射线。铑钯产生的波长介于两者间,穿透力较钼钯强。对致密型腺体显示效果优于钼钯。2、乳腺压迫装置:适当压迫可减少散射线对检测物的对比度;减少乳腺移动,使乳腺内结构离增感屏---胶片距离更近,降低图象的模糊度。3、滤线栅:降低散射线和改善乳腺对比度。四、乳腺摄影技术及质量控制
1、投照方位:
常用:头尾位(CC位、轴位)
内外斜位(MLO位、斜位)
加摄:内外位(ML位)侧位
外内位(LM位)2、标准的乳腺图像:
最大程度包括乳腺组织
图像层次和对比度(轮廓清楚、细节显示清晰、黑白对比适当)
正确的乳腺摆放体位
五、乳腺片的观察分析:
1.注意两侧乳腺对比、从上而下、由前往后按顺序仔细观察
2.对病灶的分析:
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及伴随的征象;
钙化的形态、大小、轮廓、密度、分布等;
3.其它间接征象:皮肤、血管、乳头、淋巴结等。第六节、计算机化断层摄影概念: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CT是英文ComputedTomography的缩写;中文全称为X射线计算机化断层摄影扫描仪(X-rayComputerizedTomographyScanner);是电子计算机与X线检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一、CT历史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917年,奥地利数学家Radon提出了图像重建理论的数学方法;50年代,AllanM.Cormack便开始探讨各种CT的原理;60年代末,英国EMI公司的实验中心根据原理尝试建立一套CT设备由GodfreyHounsfield负责整个实验计划。1971年,他所领导的小组建立了第一套CT系统,并于1972年春正式发表头部CT影像;早期CT仅用于头部断层检查;1976年,RobertLedley发展出第一套可以扫描体部的CT系统;从此以后,CT正式在临床诊断上扮演其无以伦比的重要角色;Cormark与Hounsfeild因在CT发展上的杰出贡献,荣获了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二、CT的原理1.X射线的产生实验室中X射线由X射线管产生,X射线管是具有阴极和阳极的真空管,阴极用钨丝制成,通电后可发射热电子,阳极(又称靶极)用高熔点金属制成(一般用钨,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X射线管还可用铁、铜、镍等材料)。用几万伏至几十万伏的高压加速电子,电子束轰击靶极,X射线从靶极发出。电子轰击靶极时会产生高温,故靶极必须用水冷却,有时还将靶极设计成转动式的。2.摄影效应X射线具有摄影效应,涂有溴化银的胶片,经X线照射后,可以感光,产生影像。感光的部分在胶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的部分则显出胶片片基的透明本色,因此便产生了黑和白的影像。如果人体内某些脏器与周围组织对X射线吸收能力相差不大,为了观察脏器的形态或病变,就要采用人工造影的方法。例如检查胃肠时,就是让受检查者吞服对X射线吸收本领强的物质如硫酸钡。这样在X射线照射下,荧光屏或照相底片上胃肠部分就会清楚地显现出来。三、CT机的工作原理流程
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扫描,由探测器接收被该层面部分吸收的剩余X线;探测器将接收到的X线信号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数转换器转变为数字信号,传送到计算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将采集的数字信息经运算处理,得出扫描层面各点的数字,排列成数字矩阵;数字矩阵可存储于硬盘或光盘中,再经数/模转换器将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化为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小方块,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最后调节窗宽、窗位,经显示器或照相机输出,用于临床诊断。CT成像工作原理四、CT装置的基本结构X线球管扫描装置探测器
信号转换、传输系统CT机
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装置,记录、储存系统五、CT机的扫描方式和分代六、CT的检查方法平扫即普通扫描,是常规检查;增强扫描从静脉注入碘溶剂,再进行扫描;造影扫描先行器官或组织造影,后扫描。七、CT-相关术语CT值窗技术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层厚与层距部分容积效应薄层扫描噪声1、CT值(CTnumber):CT扫描中X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影像中组织结构的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的相对值。简言之:物体对水的相对吸收值定义为CT值。CT值用亨氏单位(Hounsfieldunit)表示,简写为Hu。
2、窗技术:
是CT检查中用以更好地观察不同密度组织的一种显示技术。窗技术包括窗宽(windowwidth)和窗位(windowlevel,orwindowcenter)。窗宽(windowwidth):就是显示图象上所包括的16个灰阶C值的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和病变均以不同的模拟的灰度显示。数字成像方式的图像显示中,根据人眼视觉分辨力的需要,对兴趣结构所占据的灰阶范围作选择性显示的技术。窗位(windowlevel):又称窗中心,是指CT图象上黑白刻度中心点CT值范围。数字成像方式的图像显示中;以某一灰阶为中心点,选择性显示该中心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灰阶,该中心点即为窗位。同样的窗宽,由于窗位不同,其所包括CT值范围的CT值也有差异。3.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前者指影像中能够分辨的最小细节,后者指能显示的最小密度差别。4.层厚与层距前者指扫描层的厚度,后者指两层中心之间的距离。5.部分容积效应由于每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在此厚度内可能包括密度不同的组织,因此,每一像素的CT值,实际所代表的是单位体积内各种组织的CT值的平均数。6.薄层扫描是指层厚为5mm或更薄层厚以下的扫描,用于观察病变的细节。7.噪声:扫描噪声是因为X线穿透人体到达探测器的光子数量有限,致使光子在矩阵内各像素的分布不均,导致密度相等的组织或水在图像上的各点的CT值不相等。CT-优点:1、密度分辨率高,能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2、是横断面图,可连续扫描若干层,可作冠状、矢状重建;3、由电子计算机重建的图像,不与邻近体层的影像重叠;
4、CT值可提供诊断参考价值。CT-缺点:1、图像空间分辨力不如X线图像高;
2、观看横断面图要有丰富的断面解剖知识;
3、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累及粘膜层及肌层的胃肠道疾病等CT检查容易漏诊;
4、病变的密度与正常组织密度相近的病变,平扫易漏诊,须增强扫描;
5、X射线辐射量较大。八、CT的优缺点
CT扫描检查不经济,有很多病并非只有CT扫描检查才能奏效,用其他检查仪器也十分方便:如对胸部疾患,普通X线检查价廉而精确;肝、胆及肾脏发生结石,B超和普通X线检查效果也很好,而且做肾分泌造影时还可判断出肾功能情况;此外盆腔部位病变做B超效果更好,这些都不必动用CT扫描;在通常情况下,CT扫描检查的价格是X光、B超的2一10倍。CT不是万能的,不要盲目使用CT第七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简写的全称是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能给出脏器的各种断层图像,反映不同组织或器官血流、功能和代谢状态。也具有一般γ相机的功能,可以进行脏器的平面和动态(功能)显像。一、SPECT的历史1959DavidKuhl和RoyEdwards取得了世界上第一台横截面发射断层图1963Kuhl和Edwards发展出来的放射断层系统成为SPECT的前身1976Keyes发明第一台γ相机SPECT系统1983商业化γ相机SPECT问世2003利用迭代重建算法进行衰减修正的SPECT二、SPECT的原理
SPECT检测通过放射性原子(称为放射性核,如TC-99m、TI-201)发射的单γ射线。放射性核附上的放射性药物可能是一种蛋白质或是有机分子,选择的标准是它们在人体中的吸收特性。比如,能聚集在心肌的放射性药物就用于心脏SPECT成像。这些能吸收一定量放射性药物的器官会在图像中呈现亮块。如果有异常的吸收状况就会导致异常的偏亮或偏暗,表明可能处于生病的状态。三、SPECT成像方法
一个探头可以围绕病人某一脏器进行360°旋转的γ相机,在旋转时每隔一定角度(3°或6°)采集一帧图片。经电子计算机自动处理,将图像叠加,利用滤波反投影(FBP)方法,可以从一系列投影像重建横向断层影像。由横向断层影像的三维信息再经影像重新组合可以得到矢状、冠状断层和任意斜位方向的断层影像。
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灵敏点可探测人体一个断层上的放射性药物,它们的输出称作该断层的一维投影(Projection)。图中各条投影线都垂直于探测器并互相平行,故称之为平行束,探测器的法线与X轴的交角θ称为观测角(View)。γ照相机是二维探测器,安装了平行孔准直器后,可以同时获取多个断层的平行束投影,这就是平片。平片表现不出投影线上各点的前后关系。要想知道人体在纵深方向上的结构,就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测。可以证明,知道了某个断层在所有观测角的一维投影,就能计算出该断层的图像。从投影求解断层图像的过程称作重建(Reconstruction)。这种断层成像术离不开计算机。CT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获取投影数据和重建断层图像。四、SPECT成像基本步骤用短半衰期核素Tc-99m等标记某些特殊化合物经静脉注入人体探测聚集于人体一定器官、组织内,标记于化合物上的Tc-99m衰变所发出的γ射线将γ射线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入计算机,经计算机断层重建为反映人体某一器官生理状况的断面或三维图像五、SPECT系统探头(旋转型γ照相机)机架断层床计算机和光学照相系统六、SPECT的新类型
目前几乎所有的SPECT都属于旋转γ照相机型。当今世界上最新型号的单光子核素显像仪是双探头可变角带衰减校正的SPECT,需要时可以升级为既可行SPECT显像,又可行18F-FDG/PET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显像的符合探测显像仪。七、SPECT的总体特点示踪剂适应面广,特异性高,放射性小,不干扰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独到的诊断价值;时域解像精度不到千分之一秒;放射性核的等离子放射物可能对孩子和孕妇有危险性;保留了γ照相机全部平面显像的性能;分层脏器功能观察到脏器功能动态变化,化学物质在脏器内代谢分布、血管量的变化、肿瘤免疫及受体定位等。第八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是一种射线断层显像技术,可以实现功能代谢显像的分子影像学设备。CT:ComputedTomography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体层检查。PET/CT:将PET和CT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合用一个图像工作站,PET/CT同时具有PET,CT及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等功能。一、PET/CT简介
它是将微量的正电子核素示踪剂注射到人体内,然后采用特殊的体外探测仪(PET)探测这些正电子核素人体各脏器的分布情况,通过计算机断层显像的方法显示人体的主要器官的生理代谢功能,同时应用CT技术为这些核素分布情况进行精确定位。二、PETCT的历史70年代初,JamesS.Robertson等设计出一种环状的、不连续的探测器来进行正电子断层显像,但却不知用什么数学算法进行图像重建。1973年,HounsfiedGN发明了X线CT。受其启发,Phelps、Hoffman和Terpogossian放弃了原有的设计,建立了一台最早的可行断层显像的PET扫描仪原型(PETTⅡ)。1976年,第一台商业化PET扫描仪(ECAT)面市。80年代始,PET生产厂家CTI和Scanditronix分别与西门子和GE公司合作,大公司的介入使PET扫描仪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80年代后,多种正电子显像剂的研究逐步拓展,18F-FDG在脑显像和心肌存活显像,尤其是在恶性肿瘤显像中的成功应用使PET逐步受到临床的接受和青睐。1998年,世界上第一台专用PET-CT的原型机,安装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该设备机架的长、宽、高分别为110、170和168cm,CT部分与PET部分中心相距60cm,孔径为60cm。三、PETCT的原理每个探测器接收到γ光子后产生一个定时脉冲,这些定时脉冲分别输入符线路进行符合甄别,挑选真符合事件。符合线路设置了一个时间常数很小的时间窗(通常≤15ns),同时落入时间窗的定时脉冲被认为是同一个正电子湮灭事件中产生的γ光子对,从而被符合电路记录。时间窗排除了很多散射光子的进入。四、PETCT的优缺点优点:功能性成像;与CT和MRI进行结合处理;PET-CT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也是诊断抑郁症、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独特检查方法;PET-CT能鉴别心肌是否存活,为是否需要手术提供客观依据。缺点:放射量大;价格昂贵(仪器:3000万+,做一次检查7500-12000);检查困难(机器少)。五、SPECT与PET比较分辨率相近重建算法相似SPECT衰减少SPECT衰减修正伪差少SPECT散射少SPECT辐射剂量少SPECT更合适的放射性核(半衰期更长)SPECT价格便宜SPECT灵敏度低SPECT噪声大,获取时间长第九节、医用电子加速器一、概念医用加速器是生物医学上的一种用来对肿瘤进行放射治疗的粒子加速器装置。带电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借助不同形态的电场,将各种不同种类的带电粒子加速到更高能量的电磁装置,常称“粒子加速器”,简称为“加速器”。要使带电粒子获得能量,就必须有加速电场。依据加速粒子种类的不同,加速电场形态的不同,粒子加速过程所遵循的轨道不同被分为各种类型加速器。目前国际上,在放射治疗中使用最多的是电子直线加速器。
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具有一定能量的高能电子(速度达到亚光速)与大功率微波的微波电场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更高的能量。这时电子的速度增加不大,主要是质量不断变大(爱因斯坦相对论)。电子直接引出,可作电子线治疗。电子打击重金属靶,产生韧致辐射,发射X射线,作X线治疗。(原理与X光机相似,加速器使用透射靶。)一个最简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至少要包括,一个加速场所(加速管),一个大功率微波源和波导系统,控制系统,射线均整和防护系统。当然市场上作为商品的设备要远比这些复杂,但这些基本部件都是必不可少的。二、加速器的发展历史1899年在瑞典首次使用电离辐射治疗癌症1940年美国Keirt发明电子感应加速器1944年苏联Vekslert提出电子回旋加速器原理1949年美国用电子感应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1972年中国开展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的研究1977年北京、南京、上海先后研制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87年北京研制成驻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75年中国引进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77年浙江省肿瘤医院引进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三、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分类
X射线能量范围及能量分档电子射线能量范围及能量分档应用范围低能机4~6MeV,1档无深部肿瘤中能机8~10MeV,1档5~15MeV,3~5档大部分深部肿瘤、部分表浅肿瘤高能机6~10MeV,15~25MeV,1档5~25MeV,5~8档同上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按其能量范围分为低、中、高三类四、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原理1.基本原理带电粒子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借助不同形态的电场,将各种不同种类的带电粒子加速到更高能量的电磁装置,常称为“粒子加速器”,简称“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利用微波电磁场加速电子并且具有直线运动轨道的加速装置。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加速方式有两种:行波加速方式和驻波加速方式。2.系统框图3.行波加速原理行波(TravelingWave)是按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其强度和方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交变的。行波加速管是在圆形波导中按一定规律放置中心开口的盘片而成的慢波结构。这些盘片将圆形波导分隔成一系列的圆柱形腔,是加速器最基本的结构。在盘荷波导中同时存在微波的传播和电子的运动。微波功率通过中央孔耦合到相邻腔,进而传播到整根加速管,形成轴向电场;电子通过中央孔沿直线轨道运动。如果相位合适,电子就可以一直处于行波电场的加速相位上,不断获得能量,得到加速,这就是行波加速的基本原理。要使行波电场和电子保持合适的相位必须满足同步加速条件和相位稳定条件。4.驻波加速原理驻波加速管的始端和末端都接短路面,使微波功率能在其中来回反射,如果加速结构的长度合适,入射波和反射波相位相同,叠加形成驻波。驻波加速结构是由一系列相互耦合的谐振腔链组成,谐振腔链中心开孔让电子通过,在加速结构中建立高频的轴向电场。轴向电场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振荡,而振荡包络线的最大值和零值则原地不动的。如果安排合适,电子就可以在驻波场的作用下,沿轴线方向不断加速前进,能量不断提高。电子要在驻波加速结构中得到持续加速,必须满足同步条件:电子渡越长度为D的腔体的时间等于微波振荡周期T的一半。
D/c=T/2五、医用加速器的基本结构加速管微波功率源微波的传输系统电子注入系统脉冲调制系统束流系统真空系统机械系统恒温冷却系统电源分配系统控制系统应用系统第三篇、放射性检验检测放射性射线的类型电离辐射的来源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放射性防护三原则外照射与内照射放射性检验检测仪器一、放射性核素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又长到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放射性核素放出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的核素。辐射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的能量(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等)的统称。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指高能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这类“辐射”又称“射线”。在辐射防护领域,电离辐射就是指能够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事件的带电粒子或(和)不带电粒子。二、射线的类型类型构成电离能力穿透力氦核很强很差电子较弱差X和高能电磁波弱强中子射线中子强很强三、电离辐射的来源电离辐射通常由以下几种情况产生:宇宙射线放射性物质:分天然和人工两种人工辐射仪器,如X射线机、加速器等四、放射性强度的单位1、放射性活度其意义是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数,不是指放出的射线数。国际标准(SI)单位:秒-1(s-1)专名是贝克勒尔,符号为Bq。
2、吸收剂量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电离辐射能量。表示物质受到各种类型电离辐射照射后,吸收能量多少的物理量。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电离辐射。D:吸收剂量,SI制单位专用名:戈瑞(Gy)3、当量剂量组织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和辐射权重因子的乘积。相同的吸收剂量、不同的辐射类型产生的生物效应并不相同。SI单位专名是希沃特(Sievert)符号为Sv。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含义吸收辐射能量的多少吸收能量对人体带来的危害大小单位GySv量值不同比值WR,对于光子和电子等WR=1的辐射而言,值是一样的。使用范围表示确定性效应危险的合适剂量单位,从防护角度来看,可避免剂量的干预水平,人体各组织的权重因子和危险度系数组织考虑的损害权重因子危险度系数性腺严重的遗传性疾患0.2540乳腺癌症0.1525红骨髓白血病0.1220肺癌症0.1220甲状腺癌症0.035骨表面癌症0.035其它癌症0.3050全身1.00165影响放射性效应的因素照射剂量:照射剂量越大,效应也越显著。但并不是线性关系。照射部位:人体不同部位对辐射的敏感程度很不一致。腹部最敏感,其次是胸部和脑部,四肢敏感程度最小。受照人体年龄:不同年龄的人对辐射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总的来说,对辐射的敏感性随着个体发育过程而逐渐降低。其危害程度由高到低顺序为胎儿、婴幼儿、儿童、成年人。五、放射性防护三原则
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ICRP)1977年第26号出版物中提出防护的基本原则是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制。这三项原则构成的剂理限制体系。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在进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时,都应当代价和利益的分析,要求任何放射实践,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比起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来,应当是很小的,即效益明显大于付出的全部代价时,所进行的放射性工作就是正当的,是值得进行的。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使放射性和照射量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照射,要求对放射实践选择防护水平时,必须在由放射实践带来的利益与所付出和健康损害的代价之间权衡利蔽,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净利益。3.个人剂量限制个人剂量限制是强制性的,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民政部下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是不可接受的剂量范围的下界,而不是可以允许接受的剂量上限。即使个人所受剂量没有超过规定的相应的剂量当量限值,仍然必须按照最优化原则考虑是否要进一步降低剂量。所规定的个人剂量限值不能作为达到满意防护的标准或设计指标,只能作为以最优化原则控制照射的一种约束条件而已。职业人群连续5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任何1年的有效剂量:50mSv;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公众照射年有效剂量不得超过1mSv特殊情况,可提高到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大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服务合同规范3篇
- 二手房交易合同模板2024一
- 2024物业租赁合同中的违约金计算方式
- 二零二五版船舶环保技术改造项目股份投资合同3篇
- 关于2025年度环保设施运营维护的详细合同
- 专用面粉生产与供应合同2024
- 2024淘宝天猫京东电商客服团队激励考核合同3篇
- 2025年校园物业管理与服务保障合同书6篇
- 2025年度船舶建造与船员培训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公证处借款合同范文
- 2024高考复习必背英语词汇3500单词
- 消防控制室值班服务人员培训方案
- 《贵州旅游介绍》课件2
- 2024年中职单招(护理)专业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无人机应用平台实施方案
- 挪用公款还款协议书范本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医生个人总结)
- 盾构隧道施工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集成
-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文献综述2400字】
- 2019年医养结合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3年店铺工程主管年终业务工作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