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桂花雨》随想_第1页
走进《桂花雨》随想_第2页
走进《桂花雨》随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走进《桂花雨》随想一、集体的聪慧

9月20日,钱云涛老师确定执教《桂花雨》,加入武进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优活动。语文学科组前所未有地安排所有的语文教师加入集体备课。刚接到备课通知时,我就顺手拿过书,粗略地将课文读了一遍。说实在的,初读此文,有种感觉,如喝了一杯淡淡的绿茶,平淡无奇,说不上喜欢。为了能有效地参与到备课探讨的活动中去,我特地花了一堂课的功夫看教参,上网浏览看着,思考着,品味着,逐渐地,我感觉自己仿佛也走进了那绵绵的桂花雨,体会到了摇花的乐趣,以及藏在字里行间里的浓浓的思乡情。

下午三点半,我很兴奋地坐在会议室里等待活动的开始。由于大家准备得都很充分,探讨的气氛很强烈,浮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态势。有的老师认为"摇桂花'是件大事,要抓住其中的"乐'大做文章,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到的"乐',还要感受到"摇桂花'对父母也是大事;有的老师认为和母亲想念的便是那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它见证了一家人幸福的时光,正是由于过去了的,才那么值得回味:小孩子牵挂的是"摇花乐',母亲记得用桂花泡茶、做糕点,父亲则为之舞文弄墨一回,这样其乐融融的感觉太好太好,就像一坛埋在地窖二十年的女儿红散发出甘醇的味道有的老师认为对于渴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开心,应当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从领会对话和动词入手,用分角色朗读和让学生说说这样读的理由,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的急忙和开心之情。对于"桂花雨'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淋雨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其安逸的感觉,然后又让学生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篇看似简单的文章,被大家这么细细一嚼,嚼出了味道,这可能就是品过一杯上好的绿茶之后口齿留香的感觉吧。

二、个人的风采

几天后,接到通知,钱云涛老师准备试上了,让我们有空课的去听课。刚走进多功能教室,就看到钱云涛老师冷静地站在了讲台上。没过多久,上课铃声就响了。随着一段复习导入之后,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了。我好长时间没这么细细地听她上课了,突然间发现她显得比以前更加成熟了:她那娴熟的掌控课堂的能力,深入浅出地挖掘教材的能力,都是那么的炉火纯青,而且每一个细节是那么的精致;就算看似随口说出的评价语言也是那样的讲求,而且富有诗情画意。最让我佩服的是,她竟然不露痕迹地、奇妙地、十分得体地将文章中的一首七言绝句镶嵌在了对学生的评价之中。听着她的课,都忘掉了写听课笔记了。

过后,我在想:别人能帮你分析教材,能为你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能代替你来上课。所以,课备得再精彩,假如自己无法驾驭课堂,没有教学的艺术,就很难上出一堂好课来。上一堂课,其实就是在展示自己的风采。而这风采,来源于平日的积累,来源于自身不断的追求。

三、自己的思考

经历了这次完整的语文教研活动,我就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其实一个年轻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反思和锤炼的状况下脱颖而出的,一群年轻人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的人进步了,有的人落伍了,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人的价值观在左右着人的思想行为。只要努力就有回报,把课上好了,一方面把学生教好了,表达了个人价值;另一方面自己也进步了。反之,假如是混日子,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