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波艺术活动年表_第1页
黄新波艺术活动年表_第2页
黄新波艺术活动年表_第3页
黄新波艺术活动年表_第4页
黄新波艺术活动年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黄新波艺术活动年表1916年1岁*1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斗山镇小道村一个美国华侨工人之家,原名黄裕祥。1919年3岁*随家赴香港。1923年7岁*就读香港袁星河学塾,10岁后转往道传学塾。1928年12岁*随母返乡,就读台山凤堂小学与缉熙补习学校。1930年14岁*9月考入台山县立中学(现台山第一中学)。显露对美术、文学、音乐的特殊爱好和才能,参加学校剧团,担任乐队号手,在校刊《台中半月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时评等,成为学生活动的活跃分子。1932年16岁*秋天,在校刊发表主张全国一致抗日的评论,被校方秘密开除。

*离校后,继续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参加编辑文艺刊物《火线上》,组织台山剧社,到县城及各地演出。1933年17岁*夏,与8位同学一起,几经辗转到达上海,入读侨光中学。

*8月,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随后加入中国新诗歌会。

*9月,进入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主办的新亚学艺传习所,在绘画木刻系学习。

*冬天,在北四川路内山书店认识鲁迅先生,听取关于木刻创作的教导。

1934年18岁*春天,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MK木刻研究会。*4月,把最初创作的50余帧木刻寄给鲁迅先生,请求指教。应同学刘岘之邀,共同成立无名木刻社(后改名未名木刻社),手拓编印《无名木刻集》,收入作品七幅,印数50册,得到鲁迅先作序并资助。

*6月,作品《推》被鲁迅辑入中国新兴木刻第一本选集《木刻纪程》,署名一工。

*夏天,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0月,与刘岘手拓出版《未名木刻选》和《未名木刻选集》。

*12月,获鲁迅赠木刻画册《引玉集》。与鲁迅先生通信时,首次使用“新波”名字。经鲁迅介绍和资助,为叶紫小说《丰收》和田军(萧军)小说《八月的乡村》设计封面和木刻插图。

1935年19岁*1月1日,作品入选在北平举行的“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

*1月3日,把1934年5月以后创作的木刻十五幅寄给鲁迅先生。

*5月,乘船赴日本。

*6月起,参加东京中华学术研究座谈会及中华留日同学座谈会等活动,参与《质文》、《新诗歌》、《东流》、《留东日报》等刊物编辑工作。负责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东京分盟的工作。

*7月,参加聂耳追悼会,撰写纪念文章,为纪念专辑作《聂耳》木刻像封面。

*8月,以中华留日美术座谈会名义举办美术展览,中国新兴木刻原作首次与日本观众见面,展品百余幅。

1936年20岁*6月下旬,离开东京到香港。

*9月,自香港抵沪,在文壁小学教书,继续进行木刻与诗文创作。

*10月,与陈烟桥、野夫、江丰、力群、曹白、林夫等组织《全国第二回木刻流动展览会》在上海的展出。2日在八仙桥青年会开幕,10月8日下午,鲁迅到场参观,会见黄新波、陈烟桥、白危、曹白、林夫等木刻青年,谈论木刻艺术。*10月19日,鲁迅病逝,是治丧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之一。根据瞻仰时的速写创作了《鲁迅先生遗容》,葬礼后刻出《鲁迅先生葬仪》。12月1日,在《小说家》杂志撰文《沉痛的哀思》,悼念鲁迅先生。

*冬天,进入上海救国会的进化学校教书,并负责工人夜校。

1937年21岁*3月,参加组织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

*4月,第一本个人木刻集《路碑》由上海潮锋出版社出版。

*7月,参加筹办《全国第三回木刻流动展览》,但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未能在沪展出。

*9月,离沪前往香港。

*11月,陪同郭沫若探访香港文物收藏名家杨铨(杨慎德)。

1938年22岁*2月,离香港赴广东普宁县,在民众抗日自卫团干部训练所担任美术和音乐教官。

*5月,返回广州,进入《救亡日报》担任特约通信员及副刊编辑。一个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

*7月,进入军委第四战区政治部第三厅第三组工作,与司马文森合编《小战报》。

*9月,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当选理事。

*10月,广州沦陷,随政治部撤退至粤北翁源、连县,继续编辑《小战报》。

1939年23岁*1月,编印《抗战画报》。

*2月,随政治部第三组从连县到曲江。

*6月,离开政治部第三组,从粤北到桂林,在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领导下工作。任广西地方干部学校教导员,参加编辑校刊《干部生活》。

*5月,参加创建《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期刊,前后出版了一年,共十期。

*7月起,全木协(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从重庆迁到桂林,由新波、刘建庵、赖少其主持,至1941年为止。7月5日,和全漫协合办的《漫木旬刊》在桂林《救亡日报》创刊,担任主编之一。该刊共出25期,另有两辑《漫画木刻月选》。

*7月,创作长篇木刻连续画《老当益壮》(又名《不落的太阳》),以归国华侨参加抗日为主题,80余幅,翌年2月由广西文化供应社出版。

*10月,参与组织全木协的“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木刻展览会”。

1940年24岁*在桂林行营政治部战时绘画训练班、逸仙中学、广西省艺术师资训练班、桂林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员,兼授木刻课程。

*10月,参与组织全木协的“全国木刻十周年纪念展览会”。

*11月,全本协会刊《木艺》杂志创刊,与刘建庵共同主编,总共出版两期。

1941年25岁*1月,全木协被封闭;离开桂林。

*2月,几经艰辛到达香港。参加中华全国漫画家协会香港分会活动。

*4月,《华商报》创刊,担任副刊美术编辑。

*7月起,组织编印大型画册《团结抗战大画史》,合作者有盛特伟、郁风、丁聪、胡考等,未及出版,日军于12月攻陷香港,全部资料毁于战火。

*在《木艺》杂志、《大众生活》周刊、《笔谈》半月刊和《时代周刊》等刊物发表大量宣传抗战的美术作品。

1942年26岁*2月,与50余位画家联名致函苏联版画家,支持抗德战争,倡议互相交流。

*2月,秘密离开香港,穿过封锁线,经澳门及台山,于4月抵桂林。

*4月起,替桂林雅典书屋创作宣传抗日的木刻和宣传画,为海涅诗选《梦的画像》、雪莱及鲁迅等作品,以及杂志《诗》、《少年之友》设计木刻封面与插图。在桂林榕门美术专科学校兼课。

*秋天,在阳太阳开办的初阳美术学院兼课。

*11月,与盛特伟、郁风、杨秋人、盛似君、温涛等人举办大型画展《香港的受难》。翌年4月移展至重庆,增加叶浅予、丁聪和林仰峥的作品。

1943年27岁*为桂林春草书店编辑“春草画丛”,第一辑六册,其中有新波的木刻组画《心曲》10幅。*7月,与余所亚合办《夜萤画展》,个人参展作品约70幅,包括三色套版木刻《失地恢复之后》,展览后移展至重庆。

*9月,在中渡县鹰山一家中学教书,次年寒假回桂林。

1944年28岁*7月,湘桂大撤退,乘末班火车到柳州。

*8月,与梁永泰在柳州举办木刻展,除《夜萤画展》的作品外,增加柳州的新作,如《黔桂路上》等。

*9月,在宜山进入英国东南亚盟军心理作战部工作,负责对日兵策反宣传。

*10月,随作战部赴贵阳,12月抵昆明。

*12月起,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绘制了大批反战宣传画和策反日军的传单。

1945年29岁*夏天,与康朗合办《动静画展》,以抗日为题,展出木刻、漫画、速写等作品130余幅。

*9月,抗日战争结束,返回香港,在杜宣负责的大千印刷出版公司工作,编辑11月创刊的《大千画报》。

1946年30岁*1月,《华商报》复刊,黄新波担任外勤记者,至1947年初为止。

*6月,与符罗飞、黄蒙田、陆无涯、梁永泰、陈雨田、萨一佛等发起组织人间画会,起草成立宣言。

1947年31岁*春天,离开《华商报》,转任香港《大公报•新美术》双周刊与《文汇报•漫画周刊》主编。

*1月,与华嘉、陈实、黄宁婴、黄蒙田等发起组织人间书屋,出版文艺创作、翻译与理论书籍,负责出版物的装帧设计。。

*4月,人间画会举行首次成员画展――“风雨中华”漫画展,个人参展作品约10件。

*5月,香港中外文艺联络社、全木协和人间画会在香港宇宙俱乐部联合举办“第一届全国木刻画展”。

1948年32岁*6月,人间画会举办“反美扶日漫画木刻展览”,展后出版《反扶日画辑》。。

*10月,编辑“艺学社丛书”第一册《现代版画选集》。

1949年33岁*1月,人间画会在思豪酒店举办“新波画展”,展出木刻、油画100余幅。

*2月,主持人间画会“春季画展”,展出40余位画家的油画、木刻、素描、漫画等作品300多幅。

*3月,香港殷社出版《新波画册》,收集1943年至1948年的木刻及油画作品33幅。

*夏,人间画会经过多次座谈后,决定由黄新波、黄蒙田、王琦、余所亚执笔写成二万字长文《我们对于建立新美术的意见》。

*7月,第一次全国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当选为香港区代表,但因交通不便未能到会,被会议推选为理事。

*秋,人间画会发动会员集体绘制的巨幅画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高九丈,横三丈),广州解放时悬挂在爱群大厦外面。

*9月,进入东江解放区,任营指导员。

*10月,随军进入广州,任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委员会文艺处美术组组长,参加接管广东省、广州市艺术专科学校。

1950年34岁*担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部主任兼教授、华南文联美术部、联络部主任、中共华南分局宣传部文艺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

*参与编辑《华南画报》

*秋天,到宝安县参加土改试点工作。

1951年35岁*春天,与画家和作家到台山县广海渔区体验生活。

*秋天,到云浮县参加土改,主编《土改画报》,筹办《广东省土地改革展览会》。

1952年36岁*筹办“中南区土地改革展览会”,10月在武汉展出。

*率领年画、门画作者和编辑到广州市郊农村,举办田头展览,听取意见。

1953年37岁*担任广东省美术工作室主任。

*主持《广东画报》编辑工作。

*多次与其它美术家上山下乡作巡回展览。

*秋天起,到澄海县体验生活,至1954年初为止。

1954年38岁*春天,到广东省阳江县闸坡、台山县广海等渔区深入生活。

*组织国画家参加第一次“国画座谈会”。

*8月,主持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广州市第一届美术展览》。

*冬天,到粤东澄海参加农村工作并辅导群众美术活动。

*12月,主持出版《广东美术作品选集》。

1955年39岁*5月~10月,参加在广州和武汉举行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筹备工作,担任中方美术工作部主任、文化馆馆长。组织美术工作者临摹美术作品和举行学术报告会。

1956年40岁*3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广州分会成立,被推选为主席,管辖广东、广西、广州部队、香港和澳门地区。1957年4月更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

*主持《广东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参与编辑《广东省青年美术作品选集》。

*7月,随同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保加利亚。

*主编《广东民间剪纸集》。

1957年41岁*参与组织《华南美术作品展览》及《反右漫画展览》,编辑和出版《反右漫画集》。

*为了让新建的广州美术馆展出更多古代美术作品,提议向香港文物收藏家杨铨商借藏品,杨铨后来决定捐献。从1959年至1964年,总共赠送了6000余件珍贵文物给国家,收藏在不同的博物馆里。

1958年42岁*2月,作品被选送参加莫斯科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

*主持广州的“大跃进画展”、“街头诗画展”。

*10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新波木刻选集》。

*组织画家编绘宣传画、漫画,下乡展览,到粤北、新会、番禺地区生活,进行壁画、雕塑等创作。

1959年43岁*担任广州国画院筹建副主任。

*主持广东《庆祝建国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湛江版画展览》、《高州、开平农民版画展览》、《广东――四川版画联展》、《广东省农民美术展览》等。

*主持编辑《广东农民画选》、《锻炼》。

1960年44岁*春天,到湛江填海工程体验生活,组织画家去湛江、桂林、汕头等地创作。

*6月,参加组织《第四届全国版画展览》及《北京、四川、广东版画联展》。

*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

*主持出版《庆祝建国十周年广东美术作品选》和参加编选《广东历代名画家选集》。

*参加集体创作《马口英雄赞》组画。

1961年45岁*赴香港主持《现代中国版画展》,筹备“岭南画派画家作品展览”赴港展出。在港时拜访著名收藏家杨慎德,联系文物捐献事。

*举办“岭南画派研究座谈会”。组织画家赴连山少数民族地区与黄山、庐山、衡山及浙江等地写生创作。

*7月,赴西樵山写生。

*参与编辑大型画集《广东历代名画家选集》和《广东美术作品选集》。

*主持《广东、天津版画联展》、《南海舰队版画展》、国画《花鸟画展》、《黄山写生画展》、《余本画展》、《美术作品展览会》等。

*担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广州分会副会长。

*11月,组织“岭南画派画家作品展览”在香港大会堂举行,展出解放后的新岭南画派作品。

1962年46岁*1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个人版画集《三年》。

*5月,主持举办“广东省美术展览会”。

*6月,筹办“天津、广东版画联展”。

*参与筹建岭南美术出版社,协助编辑《居廉画册》、《居巢画册》。

1963年47岁*1月,举办《新波版画展览》。随后与杨讷维联合,到北京、东北、河北、天津、上海、杭州、江西、广西、四川等省市巡回展出。

*广州国画院易名广东画院,出任院长。

*2月~4月,到广东汕头地区体验生活。

*8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黄新波作品选集》。

*12月,主持《社会主义好美术展览》。

*组织画家分赴粤北、粤中巡回展览,到大沥体验生活及创作。

1964年48岁*1月,筹办《第五届全国版画展》。

*到山西等地参观访问,同行者有关山月、余本、方人定等。

*参与筹办《工农业余美术作品展览》。

*7月,《中南区美术作品展览》在广州举行。

1965年49岁*5月,主持《援越抗美》画展,与杨讷维、陈洞庭、汤由础、陈吾等集体创作的木刻组画《英雄人民的声音》(十二幅),被送往北京和越南展出

*带领美术宣传队到广东省斗门县平沙农场生活并进行美术辅导。

*主持画展《王杰颂》、《麦贤德》、《全国美展中南区作品展》等。

1966年50岁*组织美术人员赴北京复制泥塑《收租院》。

*组织《时刻准备着》专题创作,提出泥塑《淘金坑》计划。

*举办《焦裕录》画展。

*6月,“文革”爆发,艺术活动全部中断。

1971年55岁*年初,从五七干校“解放”出来,立即重执刻刀,第一件作品是木刻《光荣的继承》。1972年56岁*木刻作品:《遨游天宇》、《星火燎原》、《跃马长城》、《穿云破浪》、《心事浩茫连广宇》、《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等。

*文学作品:诗词《闲庐诗三首》(《偶拾》、《书怀》、《忆旧》)。1973年57岁*木刻作品:《抛弃了老调子》、《红色娘子军》。

*文学作品:诗词《随感》。1974年58岁*木刻创作:《远移沧海》、《怒向刀丛觅小诗》、《寒凝大地发春华》、《起看星斗正阑干》、《古兜山――还乡记之二》(未完成)。1975年59岁*担任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副主任。

*木刻作品:《我以我血荐轩辕》、《归忆江天发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