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_第1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_第2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_第3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_第4页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同学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同学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凹凸、好坏的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同学,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同学都应正确熟悉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结合教学实际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

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互相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同学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同学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2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强化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同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同学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同学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同学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慧智慧,而且使同学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有用价值,加强了同学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同学,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干真正体现出它的有用价值。

另外,为了加深同学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升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同学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同学到乡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同学到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数学史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新课标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特别的位置,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中教学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同学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计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代的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依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同学激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

数学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同学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测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实哥德巴赫猜测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适当引导,使同学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同学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3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技巧

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把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结合起来。

例如,〔教师〕可以常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文字题让同学解答。也可以组织同学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有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墙报、数学故事会介绍一些劳作模范和先进工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勤奋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同学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不一定非要让同学坐在那里进行学习。例如在讲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时候,可以由两名同学拿着乒乓球在讲台上转圈演示,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以及平年、闰年的形成等等,通过提供给同学必要的活动,使同学对所学知识记得牢,使同学体会到了获取知识的另一种途径。

依据同学特点,持之以恒。

德育不能搞一阵风,只有保持不懈的努力,长期精心培养,持之以恒的渗透,才干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应遵循教育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反复地向同学渗透其德育内容,不可厚望于某节课、某个内容。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的熏陶、渗透,才干收到效果。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品德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的事,而且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所以作为数学老师,也要承当德育教育这个重要的任务。

使我深深地感到,在数学学科中,德育渗透虽然不是主要的内容,但却是重要的内容,短短几句话,或许用了老师的一分钟,可是它对同学的影响却可能是一辈子的。我想,只有德育始终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同时,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正确结合点,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丰富的思想教学因素,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这样可以让同学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科学知识的汲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并给同学以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和谐与统一。

4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显然的地位,这就必须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告诉同学: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准确到小数点后7位小数的人,并比其他国家要早一千多年。同时也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勤奋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同学不畏困难,艰难奋斗,勤奋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教材中,还有许多象"你知道吗?'的栏目里的小知识,既可以让同学学到一些知识又可以对同学进行德育教育,如:第八册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有一段小知识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这个小知识就能起到既让同学学到有关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以培养同学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并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利用数学美培养同学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索然无味的学科,它实际包涵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