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旅游经济地理第一节旅游业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第三节物流与旅游业第一节旅游业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尽管2008年的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总需求的疲软,对旅游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旅游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基本环境没有改变,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也不可能改变或逆转。以中国旅游为例,2008年,中国旅游业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旅游行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国内旅游人数17.12亿人次,收入8749.3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2.6%;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584.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9%;旅游业总收入1.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8%。下一页返回第一节旅游业概述2009年1到3季度中国旅游业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lN1流感的巨大冲击,旅游经济运行中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多,总体增长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两升一降"的格局。国内市场方面,2009年1到3季度国内旅游人数14.5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7400亿元,同比增长1O%。出境市场方面,2009年1到3季度出境旅游人数约3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旅游产业的景气处于全面、大幅回升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今后参加旅游的人数将不断增加,从而也决定了旅游业将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一、旅游业的概念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提供了可能,而旅游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利用和发挥旅游资源的效用创造了必要条件,并通过一定的旅游经济实体和旅游政策的实施,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关于旅游业的定义问题,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总的来说,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见解。狭义的见解认为旅游业就是在旅游者和交通、住宿及其他有关单位中间,通过办理旅游签证、中间联络、代购代销,通过为旅游者导游、交涉、代办手续,此外利用本商社的交通工具、住宿设备,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报酬的行业"(日本旅游学家土井厚语)。广义的见解则认为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互有关的行业。旅游关联到旅客、旅行方式、膳食供应设施和其他各种事物。它构成一个综合性概念随着时间和环境不断变化的、一个正在形成和正在统一的概念"(日本旅游学家土井厚语)。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旅游业不像农业和工业那样是一个界限分明的独立产业,因为它的产品是由住宿业、旅行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多项产业共同提供和构成的,几乎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产业部与旅游业有关。旅游业不像其他产业那样界限分明正是说明了旅游业的特点,旅游业的产品构成涉及多种有关行业的情况同样也是其特点的反映。尽管这些产业或行业的主要业务和产品有所不同,但在涉及旅游方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给旅游活动提供便利,通过提供各自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因此它们的不同产品也就在总体旅游产品或旅游商品的前提下统一了起来。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概括地说,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来满足旅游消费者各种需要的综合性行业。由定义不难看出,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和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按照我国目前情况,旅游业的构成应该包括下列各类企业:旅行社,以酒店为代表的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游览娱乐行业,旅游用品和纪念品销售行业。各级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行业组织虽非直接盈利的企业,但它们在促进和扩大商业性经营部门的盈利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而也应纳入旅游业的构成之中。旅游业同时还应包括支持发展旅游的各种旅游组织。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二、旅游业的性质(一)旅游业的经济性旅游业是一项高度分散的行业,它主要是由各种大小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不同、组织类型不同、服务范围不同的企业组成,这些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由它们构成的旅游业则不可避免地成为一项经济产业。因此,旅游业是具有经济性质的服务行业,经济性是旅游业的根本性质。(二)旅游业的文化性从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旅游业是具有文化性质的服务行业,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增长见识。因此,旅游者在旅游时付出的费用,本质是文化消费。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综合上述两点,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来看,可以说旅游业是一种文化经济事业。因为一方面在旅游消费中,无论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主要是满足旅游者文化生活的需要,具有明显的文化性质。但另一方面,旅游景观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都需要投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投资关系无论是来自政府还是来自企业或部门,都需要进行投入与产出的比较,所以它又具有明显的经济性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旅游服务主要是当作商品来生产和经营的。因此,对我国现阶段旅游业性质的表述,就应当把"文化"和"经济"的次序加以调整,必须说它是一种经济文化事业。凡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企业或个人,都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三)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判断某一行业是资金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的标准有以下三点一是企业投入的技术装备的固定资产和劳动力配合比例的高低,即每个劳动力占用固定资金的多少;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活的劳动消耗所占的比重大小,三是企业资金或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根据这三条标准,我国涉外饭店宾馆每个劳动力所占用的固定资产一般达2.5万-5万美元;涉外餐馆、大型游乐场占1.5万-3万美元;公寓写字楼占5万-8万美元左右。它们的有机构成一般都高于重工业,这些企业的活的劳动消耗比重一般占总成本费用的2%-5%,这些企业的兴建时间和投资偿还期较长。所以说,构成旅游业的饭店、宾馆、涉外餐厅、大型游乐场等,大多数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技术设备程度较低,投入少,用人多,产品或服务成本中活的劳动消耗比重大的旅游企业。旅行社企业、旅游商店企业和旅游配套企业中的部分旅游产品生产企业,包括部分旅游商品以及旅游副食品和食品原料生产企业,一般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另外,按照产业结构分类,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或称服务行业,其特点是以提供劳务取得收入。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三、旅游业的特点从旅游业的职能和它的实际作用来看,旅游业也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服务行业,但是它与社会上一般服务行业相比有着许多自身的特点。(一)综合性由于旅游业经营者必须为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体化服务,为了满足旅游者的这种多重需要,就要由多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为旅游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因而它必须联系到国民经济中其他的行业和部门。它实际上是许多有关行业的综合体,满足旅游者需要的这一业务关系纽带把它们联系到了一起。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二)依赖性旅游业的依赖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旅游资源、作为依托。二是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旅游者的数量、消费水平和消费频率;接待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的强弱,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质量。三是有赖于有关部门和行业的通力合作,协调发展。任何一个相关行业脱节,都会使旅游业经营活动难于正常运转。(三)敏感性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的制约,比如各种自然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和旅游业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与旅游业相关的多种行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因素等,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另外,旅游业是一种高层次消费,需求弹性大,影响旅游需求的各种因素都容易产生微小波动,从而增加了旅游业的不稳定性。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四)带动性旅游业本身是一个产业群体,发展国际、国内旅游业,必然会使直接为旅游者服务诸多行业首先得到发展,如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商业服务等;而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如园林、轻工、纺织、对外贸易、金融、地产、邮电等部门也必然会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刺激而得到相应发展。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五)涉外性当代的旅游是一个跨地区跨国界的广泛的人际交往活动。就国家而言,既有接待外国旅游者的任务,也要组织国内居民出国旅游。由于各国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发展国际旅游的政策性很强,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重视通过旅游活动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同时,旅游业的涉外性还体现在开展国际旅游活动时我国的旅游经营单位和外国的旅游经营单位之间必然要发生的经济和业务上的交往。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四、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旅游业的发展有其积极的影响,也有其消极的影响。旅游所带来的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经济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中的积极影响旅游业对经济的积极影响正是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中体现出来的。许多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证明,在一个国家经济能力许可范围之内,发展旅游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同那些需要大量资金和高度技术的其他经济部门相比,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发展经济具有较大优势。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旅游业可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收入,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旅游是超出生存需要的一种高级消费形式,旅游者从离家启程到返回的整个旅游过程中都要付出金钱。因此,旅游者的旅游过程也是货币转移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看,旅游业可以通过提供旅游服务和商品,即通过旅游者的消费来取得经济收入。此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是由旅行社、交通运输、饭店餐馆、旅游商场等部门构成。因而旅游收入的来源、十分广泛,涉及众多部门,其总收入相当可观。政府因旅游业而获得的税收总额是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这些税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2.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扩大国家的外汇收入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对外贸易的途径,二是通过非贸易的途径。旅游业收入的外汇,是非贸易外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旅游外汇收入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因为旅游赚取外汇,是由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支出构成的,这种通过旅游者消费旅游商品而获取外汇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就地的"出口贸易"、就地的商品输出,这种就地的商品出口的换汇率要高于外贸出口换汇率。因为它不像出口商品那样需要支付转运费、关税等。因此,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国家旅游业,以获得较高的外汇收入,弥补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外汇支付能力。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3.增加回笼货币能力,促进市场繁荣与稳定国家囚笼货币的渠道主要有四条一是商品回笼,即通过组织生产各种商品投放市场挽回货币;二是服务回笼,即通过各种服务行业的收费回笼货币;三是财政回笼,即国家通过征收各种税款来回收货币;四是信用回笼,即通过吸收居民存款,收回农业贷款,发放国库券等回笼货币。在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或地区里,通过商品来回笼货币是有限的,而采用服务回笼的方法,既可以节省大部分物化劳动,又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旅游业通过向人们提供各类旅游商品和服务,可以回收大量的货币,其中既有商品回笼的货币,又有服务回笼的货币。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旅游业在促进市场繁荣与稳定方面的作用有两个方面:第一,发展旅游业适应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第二,旅游业的兴起将会刺激人们对商品的消费欲望。通过旅游消费,可以比日常消费更多、更快地回笼货币,从而大大减轻由于人们手头货币过多而给市场造成的压力,促进市场的繁荣和稳定。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4.带动各经济部门和行业发展旅游业需要许多部门的支持配合,才有可能顺利地发展,同时,它又带动着一系列部门产行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工程建筑、轻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教育业,以及金融财政等各行各业,都会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刺激而相应发展。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5.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都有较大差别,因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而旅游总是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起来,并逐步引向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旅游业的带动功能较强,因此,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首先,旅游业发展不但需要大量的饭店服务人员,导游人员直接为客人服务,而且由于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必然需要大量间接为游客服务的各种人员。因而,旅游业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其次,发展旅游业还必须发展各种基础设施,如道路、水电、通信等设施设备都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旅游业可以促进当地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备,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且也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再次,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使旅游者对日用工业品、农副食品、手工艺品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因而有利于促进地区工业、手工业,尤其是商业的发展繁荣。最后,旅游业还可以增加地区税收,有利于当地的社会主义建设。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除了以上几点,旅游业还可以起到改善国民经济部门的结构,扩大国际合作关系的作用。不难看出,由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它已经成为一项举足轻重的行业。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必将不断地发展壮大。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二)旅游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旅游对国民经济有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
1.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就一般情况而言,由于外来旅游者的收入水平较高或者他们为了旅游而长期积蓄的缘故,旅游者的消费能力高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因而他们能够出高价购买食、宿、行以及旅游纪念品为代表的各种物质商品。在经常有大量旅游者来访的情况下,则难免会引起旅游目的地的物价上涨。这势必损害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引起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价也会迅速上升。很多国家的大量事实证明,在某些最初来访旅客不多的地区兴建旅馆时,对土地的投资只占全部投资的1/100。但是在这一地区旅游业发展起来之后,新建旅馆地地皮投资很快上升到占全部投资的2口号毛。由此而造成的地价上涨,显然会影响到当地居民的住房建设与发展。2.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利变化在原先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从个人收入来看,从事旅游服务的工资所得高于务农收入,因此常使得大量劳动力弃田从事旅游业。这种产业结构不正常变化的结果是: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扩大了对农副产品的需求,然而另一方面却是农副业产出能力的下降,如果再加上前述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很可能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3.过重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宜主要依靠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特别是对于像我国这样一个大国更是如此。这主要是因为:(1)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度假旅游有很大的季节性。虽然需求方面的这种季节性有时可通过旅游业的努力加以减轻,但毕竟不可能完全消除。因而旅游接待国或地区在把旅游业作为主要产业的情况下,淡季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闲置或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从而会给接待国或地区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2)旅游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源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余暇时间和有关旅游的流行时尚,而这些都是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所不能控制的。如果客源地出现经济不景气,其居民的外出游的需求势必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接待地区很难保住和扩大市场。此外,一旦客源地居民对某些旅游的趣好发生转移,则会选择新的旅游目的地,从而使原接待地区的旅游业衰落至少是相当一段时间的萧条。特别是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这些问题都难免可能发生。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3)除上述情况外,从供给一方来看,旅游需求还会受到接待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某些自然因素的影响。一旦这些非旅游业所能控制的因素发生不利变化,也会使旅游需求大幅度下降,旅游业乃至整个旅游经济都将严重受挫,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三)旅游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现代旅游的迅速发展不仅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1.旅游对东道国(地区)的积极影响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1)旅游是积极的人民外交活动。在国际旅游方面,由于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种族以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之间直接交往的手段,因而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了解,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此外,旅游也是接待国在国外树立自己形象的有效手段。(2)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接待旅游者的需要使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手工艺品、风俗习惯等得到恢复和开发,一些历史建筑得到维护和管理,这些都成为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它们不仅吸引着众多旅游者,对当地人民也有很大的影响。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3)椎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旅游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旅游以外,许多主观上出于其他目的的旅游,客观上也起到了传播和交流知识、技术的作用。旅游使东道国(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友好往来,对促进经济、文化、科技合作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旅游活动的发展扩大还不断地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交通运输工具、通信以及旅游服务设施设备方面,从而椎动了有关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4)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了造就和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访问,旅游接待国(地区)必须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从而使自然风光和珍稀动植物得到保护。同时,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接待国(地区)还需要不断改进基础设施,新的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也会有所增加。所有这一切都改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方便了人民生活。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2.旅游对东道国(地区)的消极影响
(1)环境污染。大量的旅游者涌入某一旅游接待地区,造成人口拥挤、交通阻塞,使当地人民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旅游者的到来会给旅游地造成有意或无意的环境破坏。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更是社会环境最大的威胁,因为旅游开发本身就意味着对自然的某种程度的破坏,如果有关部门不从宏观上严格控制,其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后果将是难以挽回的。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一节旅游业概述(2)对社会生活的消极影响。首先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道德标准等带到旅游目的地,,对东道国(地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也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特别是在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接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会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旅游带给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抵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消极影响,让旅游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返回上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一、旅游资源(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对象,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前提。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其旅游吸引功能。因此,凡是能够直接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实施旅游行为,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一定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任何旅游地吸引性因素,都可作为旅游资源。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我国使用的旅游资源这一概念,是具有特殊含义的资源概念,基本等同于西方旅游界普遍使用的"TourismAttraction"(可译为"旅游吸引物"或"旅游吸引因素")这一专用术语的含义。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吸引因素,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造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除自然景观、历史古迹外,一个地方的人造景观、娱乐场所、会议设施、商贸与节庆活动、特殊技艺的操作表演、神话传说,以及"社会新貌"、"都市风光"之类的抽象概念,也均可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的共同点在于其"可利用性"。作为旅游资源的旅游吸引因素必须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相应的效益。现实条件下就能利用的旅游吸引因素是现实的旅游资源,在可明确预见的将来能利用的旅游吸引因素,则是潜在的旅游资源。2.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范畴极其广泛,以至于在现代社会很难找出哪一类事物和现象绝对不可能被用作旅游资源。根据旅游研究及旅游开发的实际需要,可将旅游资源作不同的分类。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目前运用最多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本体性质和成因差异所作的分类。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旅游吸引因素归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地理环境中的旅游吸引因素归为人文旅游资源,然后再把这两系列旅游资源作进一步细分。目前这种分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案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1990),以及国家旅游局前资源开发司与中科院地理所共同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1992)。后一分类方案详列如下: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1)自然旅游资源
1)地文景观类(包括13个基本类型)①典型地质结构;②标准地层剖面;③生物化石点;④自然灾变遗迹;⑤名山;⑥火山熔岩景观;1]蚀余景观;⑧奇特与象形山石,⑨沙(砾石)地风景,⑩沙(砾石)滩;⑥小型岛屿,⑩洞穴,⑩其他地文景观。2)水域风光类(包括7个基本类型)①风景河段;②河流河段;③湖泊;④瀑布,⑤泉,⑥现代冰川;⑦其他水域风光。3)生物景观类(包括6个基本类型)①树林;②古树名木;③奇花异草,④草原;⑤野生动物栖息地;⑥其他生物景观。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在中科院地理所1990年分类方案中,还列出了"气候与天象类"旅游资源,将其分为7个基本类型⑤避暑胜地;②避寒胜地,③云海,④雾海,⑤冰雪风景;远树挂景观;⑦天象胜景)(2)人文旅游资源
4)古迹和建筑类(包括32个基本类型)⑤人类文化遗址;②社会经济文化遗址;③军事遗址;④古城和古城遗址;⑤长城;⑥宫廷建筑群;⑦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⑧殿(厅)堂;⑨楼阁,⑩塔;⑩牌坊;⑩碑喝,⑩建筑小品,⑩园林,⑥景观建筑,⑩桥,⑤雕塑,⑩陵寝陵园;⑩墓;⑩石窟;⑧摩崖字画;③水工建筑;③厂矿;⑧农村渔牧场;③特色城镇与村落;⑧港口;③广场;③乡土建筑;⑧民谷街区;⑨纪念地;⑧观景地;③其他建筑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5)消闲求知健身类(包括11个基本类型)①科学教育文化设施,②休疗养和社会福利设施;③动物园;④植物园;⑤公园;远体育中心;⑦运动场馆;⑧游乐场所;⑨节日庆典活动;⑩文艺团体:⑥其他休闲求知健身活动。6)购物类(包括5个基本类型)①市场与购物中心,②庙会,③著名店铺;④地方产品;⑤其他物产。上述分类方案,相对明确,易于掌握,使用方便,利于研究,是旅游资源最基本的分类方式。在这种分类中,也有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三大系列的划分法。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根据旅游吸引因素的性质,旅游资源又可分为场所吸引因素(自然风景、名胜古迹等)、事件吸引因素(如广交会、世博会及各种节庆等)和其他吸引因素。根据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存在状况,还可将其分为原生性旅游资源与萌变性旅游资源。这种分类对进一步认识旅游资源的性质很有意义。(1)原生性旅游资源。指经过漫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对于现今而言是先天赋予的旅游资源。包括基本上属于天然性质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所有作为历史遗产的人文旅游资源。其中相当部分自然旅游资源和所有历史遗存的物质性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由于这类旅游资源存在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以及其具有大自然和人类祖先无偿馈赠的特点,因而构成了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基本的旅游资源,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萌变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通过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投资因素新营造出来的人为旅游吸引因素。如现代城乡与民族风貌,当代人造景观与娱乐、体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旅游吸引物,名优特新产品及商贸购物场所,以及优越地区位因素、节庆等事件吸引因素等。此外,还包括经现代人工改造过的自然景观,如人工湖、人造生态园林等。这类旅游资源具有不断萌生和发展变化的性质,并且具有可复制和可发展创新的特点,但一般需要作较大经济投入。从总体上说,这类旅游资源的发展变化与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的发展休戚相关。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这类旅游资源的不断涌现及其现实的价值,正在为旅游界所日益重视和广为利用,尤其是使不少原生性旅游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能够突破自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充分利用这类旅游资源、来大力发展旅游业,从而不断改变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的传统格局,使旅游业向广域化发展。对现代旅游业发展而言,这类旅游资源属推进性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利用的角度还可将其分为观赏型(包括所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康乐型(包括大众体育与娱乐项目的天然场所、人造乐园、休想度假与疗养的条件等)和特殊型(包括可作为科学考察、探险、修学等特殊旅游活动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对旅游资源的分类繁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二)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旅游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既有一般资源的一些共同属性,又有更多一般资源、所不具有的特性。1.审美性与文化性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是其区别于一般资源、最基本的属性。旅游资源的审美性又表现为可观赏性和可体验性。旅游活动中的审美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审美游"的本身就是对旅游地吸引物的观赏和审美体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资源的文化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不仅是人文旅游资源、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者对自然旅游资源主要追求的也是其美感、情趣与知识方面的文化价值。从深层次上说,旅游者从旅游资源的观赏与体验上,不仅仅是可以得到一般意义的愉悦或痛快的娱乐性享受,而且还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寄寓情怀、陶冶情操。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不同类别的旅游资源必然具有审美与文化类别上的差异,而不同品味层次的旅游资源也必然表现为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上的差异。正因为如此,不同旅游者对同一旅游资源的价值评判,会因其审美需求、审美角度、审美水平的不同而异。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地域性和广域性旅游资源的地域差异性是旅游审美活动最根本的审美观依据。不同地理环境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风貌上的差异,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基本动力,即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旅游资源存在的根本基础。一般而言,旅游资源的地域特色越突出,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由此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是其最本质的特征。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旅游资源的地域性,既表现为地带性的差异,又表现为非地带性的差异。地带性差异以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气候、植被、水文等因素最为明显。如地球上热带、温带与寒带景观的差异,森林地带、草原地带与荒原地带景观的差异,山地高原气候、植被景观的垂直地带性差异。一些人文景观因素,如不同自然地带的居民服装、民居建筑、生活习惯等也会有适应自然环境的地带性差异。非地带性差异则以地貌造型及大多数人文旅游资源表现最为突出,如名山、名城、民族风情的形成就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而在旅游资源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中,人们往往更看重其局部特殊表现形式的魅力。如著名的吉林"树挂"就是寒温带冬季冰雪景观在吉林的特殊表现形式。由此也说明了旅游资源具有更复杂的地域差异性。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地理环境的绝对差异性与旅游资源的极端广涵性,同时也孕育了旅游资源的广域性。事实上,由于地理环境的绝对差异,使得各国各地区或多或少、或优或次都会不同程度地拥有自己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加上葫变性旅游资源的不断发展,从而为各地发展旅游业提供一定的旅游资源条件。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3.季节性与节律性由于地球上气候的季节变化,使不少旅游资源呈现季节性的特征和季节性的魅力。如杭州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和断桥残雪就是四季景观的生动写照。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气候、植物及水体等因素,其季节特征最突出。一些具有自然特色的旅游资源只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如冬季松花江的天然滑冰场、夏季大连的海水浴场等。同一自然旅游资源实体在不同季节会表现出不同的风姿与魅力。如"童话世界"九寨沟风光,冬季银装素裹,春夏碧水青山,秋日五彩斑斓。人文旅游资源中一些节庆活动也受到自然季节的制约,如哈尔滨的冰雕节、激坊的风筝会、大理白族的三月街、南方水乡的端午龙舟竞渡等均如此。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旅游资源的节律性不仅表现在受气候控制的季节性上,还表现在潮沙涨落、泉水喷歇、日出日落、朝雾晚霞等现象上,以及纯社会性的重大节庆和政治、文化、体育、商贸和业务会等活动的节律性上。旅游资源的节律性,一方面使不少旅游资源同时具有时节上的魅力和局限性,从而导致相应的旅游活动出现旺季、淡季和峰期;另一方面又使得旅游资源具有多彩的地域性时节动态变化。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4.组合性与整体性组合性与整体性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特性,首先是指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往往是由一种以上组分协调配合所形成的组合性、整体性吸引功能。如桂林漓江的美,绝不仅是流水美,更是两岸娴娜多姿的奇秀青峰与漓江相映相衬的美;八达岭长城的雄伟也同样是绵延伟岸的城墙与蜿蜒曲折、地势陡峻的八达岭山脊浑然一体的整体效果。而从旅游审美需求以及旅游所耗时间、精力与费用等成本效益出发,旅游资源的组分因素协调配合越好,组合规模越大,组合内容越丰富,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价值就越高。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如在旅游景观资源中,常常离不开山水草木的组合,亭台楼阁、文物古迹与名山胜水的组合;在滨海康乐度假旅游资源中,则离不开海水、沙滩与阳光的组合;民族风情则更是由相关因素综合构成。即使是以比较单一的旅游吸引因素为突出主体的旅游资源,也需要和也会有其他地理环境因素作陪衬与烘托。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旅游资源的组合性与整体性,不仅仅表现在其组合而成的整体旅游吸引功能上,而且更深层次地体现于构成旅游资源的相关因素上,及其与有关地理环境因素的有机内在联系上,即相互市约的共生性上。如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不仅是渗透傣族文化的服饰、竹楼、泼水节庆、音乐舞蹈、生活习俗等因素构成的整体性人文旅游资源,而且也是受当地气候及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制约,并与当地热带风光交融的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的统一体,热带季风雨林中的孔雀、大象也均融入了傣族的文化与风情。而由旅游资源、生态整体性所决定的"山青才能水秀"的道理,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对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5."永续性"与易损性对于绝大多数旅游资源、而言,旅游者买到的只是审美经历,带走的只是审美感受。在这里既没有旅游资源所有权的转让,也不存在旅游者或旅游经营者对旅游资源的直接消耗。旅游经营者出售的仅仅是旅游资源带给旅游者的景观印象和经历感受,而这种"印象"和"感受"似乎可以永远也售不完。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旅游资源具有利用的反复性、"永续性“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然而,无论是由于大自然的风化侵蚀作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恶化与灾变,还是战争及一些政治文化因素,都可以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甚至是大规模破坏。旅游活动本身也可能在客观上不同程度地影响旅游生态环境的状况和有形物质性人文旅游资源的有限寿命,更不用说对康乐型旅游资源的直接享用和对风味品尝类、狩猎垂钓类旅游资源的直接消耗。由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整体性以及多数实体性原生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如果我们对其利用不当、保护不力,旅游资源就很容易遭到破坏,且难以恢复。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6.萌变性与创造性严格地说,旅游资源作为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旅游吸引因素,是伴随着近现代旅游产业的兴起而形成的。事实上,除专门的人造旅游吸引物外,当今绝大多数作为旅游资源的事物,最初都不可能是作为旅游吸引物而生成的。由此决定了旅游资源是时代发展的萌变产物。如解放前关押革命志士的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公馆、渣浮洞监狱,今天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先烈纪念地与参观点;原本建来发电、防洪、灌溉、养殖所用的新安江水库,现在成了著名的千岛湖旅游胜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新的旅游资源不断变异萌生,层出不穷。当然,随着人们眼界的开阔和审美价值观的变化,有一些旅游资源又可能失去原有的魅力。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还可以凭借经济与科技的力量,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不断直接创造新的旅游吸引因素,如当今的人造景观、人造乐园、文化与商贸节会活动等。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三)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1.自然旅游资源的性质及意义自然旅游资源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主体要素地貌、气候、水体和生物中具有旅游吸引性的部分。自然旅游资源基本上属于大自然的产物,但在人类大规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今天,或多或少地受人为影响的痕迹。尤其如人工形成的湖泊,人为培育的花卉,情况更是如此。作为大自然的直接造化,自然旅游资源是最基本的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则是在一定自然地理环境甚至自然旅游资源基础上形成的。美国地理学家伊恩:姆:马特勒说"影响旅游活动场所的一切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自然因素"。因此,人们又称自然环境为旅游的第一环境。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大多是以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为基础的,如地域性、季节性、整体性等特征。而地带性、节律性、生态性基本上是自然旅游资源的特殊性质。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都是其特有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自然旅游资源的主要旅游价值表现为三方面:(1)提供观赏性审美对象,优美奇异的自然景观是观光旅游最基本的对象;(2)提供休养度假的自然环境,如避暑或避寒的气候条件,有康体疗身作用的温泉、海滨、森林等自然环境条件;(3)提供娱乐与探险活动的天然场所和条件,如登山、滑雪、泛舟、游泳、垂钓、狞猎等。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自然旅游资源作为最基本的旅游资源,远不仅仅在于其对旅游资源的结构性作用上。由于自然环境是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的根本物质基础和一切生命活动的开展的平台,从而不仅使得人类对自然环境很有很强的依赖性,并且使得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需求成为最基本的环境审美需求。因此,以自然旅游资源为对象的旅游活动,成为人类最基本、最共同、最经常、最持久的旅游活动。投身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旅游主题。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都市化人工环境的大扩张日益使人类被迫疏远大自然的背景下,回归大自然、追求美好的自然环境更成了当代旅游活动的强烈趋向。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及特性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由人类活动所产生,经过开发达到引起旅游者兴趣和滞留愿望的一切事物。因此,它涉及的面积很大,范围很广,类型也很多。大致可分为历史遗迹、园林古建、民俗风情、城乡风貌、康乐与购物设施以及文学艺术与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等几个方面。人文旅游资源除具备旅游资源的共同性质外,还有以下特性:(1)历史文化性。对于原生性人文旅游资源、而言,它们基本上是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物质遗存,国际上叫文化遗产。作为历史的产物,其产生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民族性与地方性。人类历史的物质与精神遗产是由不同民族的人民所创造,它们与民族和民族感情不可分割,无论在内涵上还是风格上,都会明显地表现一个民族的特征。同时,居住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同一民族所创造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必然会呈现不同的地方特色。如北方园林比较豪华大气,而江南园林却轻盈秀丽。(3)人为性与依附性。人文旅游资源既然为人类所创造,就必然体现人的目的和意志。如古都城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帝王受命于天、君临万邦的气势。但是人文旅游资源的人为性又是建立在对一定自然环境的依附上。例如都城的选址,即与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有关。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4)创造性与时代性。人文旅游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可以不断被创造、形成并改造其存在形式。同时,随着不同时代审美情趣的变化,也会有不同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的演替。人文旅游资源往往在一定自然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也能全面具有观赏、康乐和科考等旅游功能,但其重心主要落在文化观光、文化考察及现代物质性康乐享受方面。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二、旅游资源分区(一)旅游资源分区原则我国旅游资源分区的根本目的在于为旅游开发服务,说明旅游资源、分区是一项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在探讨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的同时,还必须认识旅游资源、分区的一般性原则和具体化原则。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1.旅游资源分区的一般性原则从旅游资源丰度和旅游资源的供求状况,可进行旅游资源区域分异,即旅游资源区划,它属于旅游区划的一种类型。旅游资源分区涉及自然、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它与综合自然区划、综合经济区划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划分旅游资源、区时,首先必须遵循一般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1)地域性原则。广大的旅游地理环境和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受自然地理分异规律和人文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表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如:北国风光、林海雪原、大漠飞沙、锦绣江南、南国丽容、青藏奇观、名山峡谷、草原风情、风土人情、历史遗址等,差异显著,各具特色,因地而异。(2)发生学原则。考虑旅游资源形成和演化过程上的相对一致性,把发生学上相对一致的旅游资源群体划人同一区内。这样有助于揭示区内旅游资源实体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有利于分析区内旅游资源、发展趋势和开发利用方向。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3)多级序原则。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具有相对性,一般而言,区划单位的等级由高到低,相似性逐渐增大,差异性逐渐减小。因此,只有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划分旅游资源、区,才能真实地反映出不同等级层次旅游资源、区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程度的大小,以及区际的客观从属关系。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旅游资源分区的具体原则除了上述的一般原则外,因目的、任务、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具体的旅游资源分区中,还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1)突出主导因素原则。旅游资源是自然地理各要素在人类的经济活动过程中,经过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因而进行旅游资源、分区应该运用综合性原则,综合分析旅游资源各要素在空间组合上的相互关系和结构形式,依据社会和自然条件,进行多层次的深度开发,以便发挥旅游资源的综合作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制约旅游资源、形成、特征、功能、属性和利用方式的主导因素,从而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建设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资源相似性原则。我国幅员广大,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反映在地域上,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状况。然而它们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在某一范围内总能找到若干相似程度较大而差异程度较小的区域,并合并成一个旅游资源区,以示同其他区域之区别。相似性原则包括旅游资源成因的共同性、特征的类似性、功能的通用性、形态的共通性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等多重含义。在旅游资源分区时,划分的区域范围内部,其旅游资源相似性最大而差异性最小;而旅游资源、区间比较时,则差异性最大而相似性最小。反映在旅游资源地域等级系统中,高级单位区域内部相似性小、差异性大,而低级单位区域内部相似性大、差异性小。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3)资源完整性原则。它主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中心地的重要性,二是旅游资源区域系统层次结构的完整性;三是同一旅游资源地域的连续性。旅游资源区有无旅游中心地是衡量其完整性的首要条件,每个完善的旅游资源区都必须至少有一个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的核心。作为旅游中心地,其资源的数量丰富、类型齐全,并能代表整个旅游资源区的景观特色。在高层次的区划单位中,旅游中心地可以不只一个,但在低层次的区域单位中,一般则集中为一个。旅游资源区域系统应具有完整的层次结构,一般而言,划分为三个层次: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一级资源区、二级资源区和三级资源区。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地理区划,在地域上应具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旅游资源分区时,应考虑相邻地域间的连续,不允许出现遗漏和重叠现象。在实际旅游资源分区中,一般各级旅游资源区应覆盖全国,但在具体操作时,往往一、二级旅游资源、区覆盖全国,三级旅游资源区由于在某些较大的空间地域内旅游资源丰度大小等原因,彼此间可以相连,也可能不相连,并从形成上游离于区划的等级系统之外,出现了低层次单位的地域不连续现象。这完全符合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具有实际意义,也是旅游资源区划与其他各类区划的最大区别之所在。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4)与行政区划、交通状况相协调原则。旅游资源分区的目的在于方便人们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区域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及体制下,真正按旅游资源区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还不多,大部分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因此,在旅游资源分区时,适当照顾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很有必要,即旅游资源分区应尽可能在行政区范围内进行,不要轻易打破行政区界限,以便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保护。同时,进行旅游资源分区时,也要注意交通的便捷性,适当照顾旅游资源区内交通路线的完整,因为它是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和进行深入开发的基础。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二)旅游资源分区方法1.认识旅游资源的区域性从旅游资源的分布来看,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即不同的旅游资源具有其存在的特殊条件和相应的地理环境,区域性成为旅游资源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它是旅游资源、分区的基础和依据。要想准确地对旅游资源进行分区,必须真正地、科学地、完整地认识旅游资源的区域性。一般而言,孤立的景物要素很难形成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在特定的地域中,总是复杂多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各个要素共同形成资源、体,因而它决定了旅游资源本身的存在和旅游流的存在。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社会文化背景各地均具鲜明的特性,形成的旅游资源也各具区域色彩。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正是由于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之间存在差异性,才形成了旅游者的空间流动,也正是由于一个区域的自然景观或人文风情具有强烈吸引异地旅游者的功能,这些自然景观或人文风情才能成为旅游资源。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选取分区指标旅游资源分区的指标是划分各级区划单位所采用的质量和数量的定性、定量标志,是分区原则和依据的具体体现,也是区域单位之间确定界限的根据。由于旅游资源的特殊性,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旅游资源、分区指标体系,仅仅是列出了一些定性指标,如宋德明等人于1994年提出的区划中,主要依据地理位置、资源、特色,并照顾区域的旅游协作关系,划分出一级资源、区,以旅游中心城市或占突出地位的旅游资源客体及其吸引范围导出二级资源、区;三级资源区,主要根据旅游资源的联系性、旅游交通的便捷性、旅游活动的完整性、旅游管理的方便性来划分。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这些指标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旅游资源分区的水平。但值得指出的是,从旅游资源的类型、密度、数量、等级特征的相关程度、旅游交通网络的协调程度等方面考虑建立旅游资源分区定量指标体系,应是旅游资源分区的崭新发展方向。3.划分等级系统考虑到我国领土辽阔,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的复杂性和旅游的多样性,旅游资源分区地域结构系统必然是多级的。根据旅游资源分区的原则和依据,考虑到旅游资源分区应便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其级数不宜太多,层次概念应通俗化。宋德明等把中国旅游资源区划分为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亚区、旅游资源小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旅游资源区,是旅游资源分区的一级区,它横跨省级行政区,由一个或多个省组成,界限基本依省为界,一般地理上相连,自然和社会条件相近,旅游资源、具有共同特征,因此,区内可以加强横向联合,协调开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亚区,为旅游资源分区的二级区,它一般位于一个省(市、自治区)内,基本上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基本保持地级行政区的完整性,区内具有独立的旅游中心城市或具有突出的旅游资源实体,反映出旅游资源特征的一致性和成因上的区域分异,旅游资源小区,为旅游资源分区的三级区,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旅游资源分区的个体单位,由众多旅游点或更小的景点在地域空间上相配合形成。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4.命名旅游资源区划分后,还必须冠以一定的名称,即对其进行命名,名称力求简洁概括。宋德明等把全国共分10个旅游资源、区,其命名按照"地理位置加资源特色"双名法。具体各区名称为东北林海雪原旅游资源、区、中原古文化旅游资源区、华东山水园林旅游资源区、华中名山峡谷旅游资源区、华南热带风光旅游资源、区、西南奇山异水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区、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区、西北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区、内蒙古草原风情旅游资源、区和台港澳旅游资源、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三)中国旅游资源分区中国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分布广泛、前景广阔。就全国而论,各地区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客观上形成了不同的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区,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人文地域综合体,是在旅游景观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和共同联系的地域单元。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旅游资源分区,是对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区(区域)进行的划分,它是根据旅游资源形成条件、区域特色、数量种类、景观质量、开发方向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程度,对地域进行的逐级划分和归并。可见,旅游资源分区是制定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业合理布局的依据,对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合理划分旅游资源区对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实情,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更具现实的指导意义。旅游资源分区的目的在于为我国和各地区发展旅游业打下科学的基础,以便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合理地组织既统一完整、又分工协作的全国旅游体系和网络,以便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1.东北林海雪原旅游资源区--黑、吉、辽(1)地理位置。本区位于我国东北部,范围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经辽西走廊和山海关通往华北,北、东两面分别以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俄罗斯、朝鲜两国为界,南濒黄海与渤海,是我国纬度最高的一个旅游资源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区域分析。本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色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山区森林密布,大部分属于温带、寒温带的湿润、半湿润气候,这是本区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基础。本区地处我国东北边疆,历来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众多的具有重大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生存环境的差异和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各民族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等,丰富了本区人文旅游资源的内容,并且特色鲜明。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本区邻近俄罗斯、朝鲜等国,与日本、韩国等国相距也不远,对外联系方便,保证了本区国际旅游客源的供应。本区以钢铁、机碱、石油、化工等为主导部门的重工业发达,铁路、公路网密集。一般工业城市同时也兼具旅游中心城市的功能,如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均是重要的旅游点或旅游交通枢纽,起到"旅游引力场"的作用。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3)区域特色。主要包括:①独特的北国冰雪风光。本区是我国森林面积最大的区域,加之地处北疆独特的地理位置,构成典型的林海雪原景观,成为本区风景特色的代表,如图7-1所示。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为滑雪、溜冰、狞(冬)猎创造了条件。哈尔滨的冰灯、冰雕,吉林的"树挂誉满中外,成为北国特有的景致。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②自然奇景众多。主要景观为:a.独特的北极风光:最北端的漠河镇,素有"北极村"之称,此处出现的极地风情、极昼、极光现象实为罕见;b.火山奇景:以五大连池、镜泊湖和长白山为代表,其中五大连池堪称"火山博物馆c.动物奇观:有著名的扎龙、向海、莫莫格三个以丹顶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d.白山黑水:以长白山为代表的众多山脉规整地排列在边缘,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众多河流构成水系,水碧山青,呈现壮丽的山水景观。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③疗养避暑胜地众多。独特的地理环境,具备了避暑旅游的良好气候条件。由于火山活动的影响,本区多温泉,加上较长的海岸线,实为疗养避暑胜地。④灿烂的文化古迹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历史文物,特别是清代前期及满族文化遗存丰富,著名的有沈阳故宫;民族风情,以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均保存着各自的风俗习惯,成为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中原古文化旅游资源区京、津、冀、豫、晋、鲁、陕注:某些分类方法将该区分为华北京吉隆旅游资源区(京、津、冀、鲁)和中原古文化旅游资源区(豫、晋、陕)。(1)地理位置。本区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五省。本区东临渤海和黄海,东南与华东区(指旅游资源区,下同)为邻,西南紧靠华中区,西面与西北区接壤,北方与内蒙古区相接,东北邻接东北区,居于我国北部中枢地区。本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种类最多、数量最丰富、分布最集中、质量最高的旅游资源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区域分析。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冀北山地、山东丘陵、秦巴山地、黄土高原等地貌形态,各具特色,呈并列布局;第四纪黄土和黄土冲积物组成了黄土景观;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黄河横穿全区,为本区河流的主干。可见,本区地域辽阔,山川壮丽,这些均得力于自然地理基础的底蕴。本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数千年的文明史给本区留下了丰富、多样的人文旅游资源。本区平原广阔,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有众多的城市和港口,加上地处中心的区位条件,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重点地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3)区域特色。主要包括:①人文旅游资源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a.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本区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名泉为主,如华山、商山、泰山、恒山、五台山等,均在长期的开发历史中,融进了大量人文景观,使得文化历史遗迹与名山胜水浑然一体。b.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多种旅游资源分布密集。本区为我国古文化发祥地,以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著称于全国,这里有首都北京,有古人类文化遗址周口店,我国六大古都有四个位于本区五岳"有四个分布在本区,三大古代石窟艺术宝库有两个在本区,还有万里长城(如图7-2所示)和大运河等历史文化瑰宝。同时本区还是我国古代文化和佛教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②旅游资源、开发历史悠久。本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普遍久远,如泰山(如图7-3所示)的开发始于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曲阜的孔林沿袭了两千多年,历代加以扩建,规模不断扩大。③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本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同时由于受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关中平原、汾河谷地、豫西山地北部和东部山麓、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山东山地丘陵外国等旅游资源密集带。这些密集带基本上包括了本区最主要的旅游资源。④地域组合优良。本区旅游资源往往以城市为中心成带状或环状分布,且类型齐全,形成良好的地域组合。如北京市区和周边分布的众多旅游资源,类型齐全,组合良好,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半环状分布带。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3.华东山水园林旅游资源区——沪、苏、浙、皖、赣(1)地理位置。本区位于东南沿海中部,行政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一市。本区地处长江下游,濒临东海、黄海,其中苏、浙、沪属于沿海省市,因此具有很大程度的近海位置优势。本区北靠中原区,西接华中区,南邻华南区,是一个自然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兼优的旅游资源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区域分析。本区为平原与低山丘陵交错地区,平均海拔较低,江河分布如织、湖泊密集成群、陆地水面较大,兼有暖温带、副热带多种多样的气f候虔,属于阵水丰i沛市的"湿润区和以秀见长的景致。至隋唐时代,政治中心虽仍在北方,但经济中心则已逐渐南移,使其社会、经济、文化得以长足发展,成为人杰地灵之区,并保存了大量以文化为特点的历史遗迹。本区沿海多良港,也多国际航空港,因而在吸引国际客源上占有优势。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经济又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总之,本区是一个结构完整、层次丰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型"旅游资源区,也是国内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3)区域特色。主要包括:①在全国旅游资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同时,其平均质量甚高,地域分布密度很大,加上其特有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促使其发展成为旅游资源开发较成熟的区域,在全国的地位与中原区并列,高于其他旅游资源区。②人文旅游资源以园林、名城和宗教为代表。本区是我国园林最集中的地区,为数众多的江南园林,工艺精巧、结构轻盈、布局紧凑、风格特异,它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列,组成我国园林的主干(如图7-4所示);名城有虎踞龙盘的古城南京人间天堂"杭州和苏州,瓷都景德镇,英雄城南昌,还有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普陀山、天台山、九华山、齐云山、龙虎山、茅山等都是全国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③自然旅游资源以名山胜景为支柱。本区是我国名山最多的旅游资源区。以黄山(如图7-5所示)、庐山、雁荡山、天柱山、九华山和普陀山等为主组成的山水风光,旅游价值极高。4.华中名山峡谷旅游资源区川、渝、鄂、湘(1)地理位置。本区位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上游地区,包括重庆、四川、湖北和湖南三省一市。北临中原区,南接西南区,西靠青藏区,东连华东区,是全国唯一既不靠海又无国境线的一级旅游资源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2)区域分析。本区东西横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地形起伏变化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盆地、平原相间的地形受流水切割和风化,塑造了形态各异、特色鲜明的名山峡谷旅游资源。大部分地区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区处于地势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植被呈水平分布的东西过渡性,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同时具备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高山冰雪等多种垂直景观带,特别是不少地区自然状态的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原始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是全国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早在旧石器时代,本区就留有人类的足迹。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长期争战于此,留下众多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遗址。本区地处我国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复杂多变,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联系密切。由于长江的串连,壮丽的山川雄姿、雄伟的峡谷风光、原始的自然保护区、引人入胜的三国胜迹等,具有地域关联性,区域特征突出,是我国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地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3)区域特色。主要包括:①自然保护区众多且自然风光秀丽。本区生物资源具有南北融汇的过渡色彩,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原始情趣自然被厚。为保护自然环境及珍稀动植物而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遍布全区,主要以九寨沟、卧龙、神农架等为代表。②峻岭名山各具风采。复杂的地貌形态、葱郁的森林植被蕴育了秀丽多姿的峻岭名山,峨帽山(如图7-6所示)、青城山、张家界、武当山、衡山、结云山等各显风姿,景色怡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③三峡风光驰名中外。长江三峡,风景壮丽,为长江风景线上景色最为奇秀、资源最为集中的山水长廊;沿线文物古迹众多,又构成了一幅历史文化画卷;其幽深壮丽的峡谷景观,配合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现代雄伟的水利工程一一三峡工程和葛洲坝,形成了中外久负盛名的峡谷风光旅游景观。④三国古迹遍布各地。三国时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霸王的魏、蜀、吴三国,为了争相统一全国而展开了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本区为"三国"时代的矛盾中心,留下许多历史遗迹,为三国胜迹游创造了条件。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5.华南热带风光旅游资源区——粤、闽、琼(1)地理位置。本区位于我国最南端,北回归线穿过广东的德庆、三水、汕头等地。区域范围包括广东、福建和海南三省。本区南临南海,东靠东海和华东区,北接华东区和华中区,西连西南区。(2)区域分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经流水侵蚀切割和风化、溶蚀,形成许多自然奇景;绵长的海岸带有不同类型的海岸和滨海景观,别具特色;众多的岛屿,风光各异。本区干湿季度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长夏无冬、高温多雨。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由于远离中原文化中心,加之间粤交通不便,使其区域开发的历史较中原地区要晚一些。本区背陆面海,地理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起步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独特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使其形成一个以热带风光为主,山海景色、阳光海岸和名特优产品为特征的开放型的旅游资源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3)区域特色。主要包括:①旅游资源热带特征明显。在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上均有表现: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季雨林为主,热带水果各季都有,花卉四时不断;住宅、饮食习惯、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无不表现出热带环境下特有的风貌。②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本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人类开发建设的旅游区集中分布。这种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一致性,形成其分布上的相对集中,便于旅游活动的组织。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③以近、现代旅游资源为主。在近代史上,华南特别是广东,一直是革命的策源地,留下众多的近现代革命遗址、革命遗迹、革命纪念性建筑物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滋生出一大批现代化旅游资源。④人文旅游资源的风格南北并蓄、中外兼采。由于本区区域开发的历史和独特区位条件,使其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以华南园林为例,既吸收了北方皇家园林的风格,也吸收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特色,并注意吸收西南少数民族、外国造园经验,使各家特色完美结合,成为华南园林独具的特征。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6.西南奇山异水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区——滇、黔、桂(1)地理位置。本区位于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东侧,包括云南、贵州两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区的东面是华南区,北面是华中区,西部接青藏区和缅甸,南l临北部湾和越南、老挝等国。(2)区域分析。本区地跨滇西与滇南山地、云贵高原和广西丘陵盆地三大地貌单元。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异不明显,对发展旅游业十分有利。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本区是我国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早在距今170万年左右,元谋猿人就在这里生活繁衍。本区自古就是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陆路通道,我国的丝绸和工艺品经过该地区运往印度、缅甸等国,被誉为"西南丝路"。本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且人口最多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量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一半。本区岩溶景观发育典型,分布广泛,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民族风情,别具一格,是我国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是一个以岩溶景观,热带、亚热带高山深谷风光,以及多民族的文化习俗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3)区域特色。主要包括:①岩溶景观分布广泛。本区的岩溶地貌景观,如孤峰、石林、峰林、峰丛、天生桥、溶洞、岩洞瀑布等无所不有,堪称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最完美的自然博物馆,也是闻名于世的岩溶风景游览胜地。②民族风情别具一格。从古至今,本区一直是多民族聚集地,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各自的民族习俗,创造出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构成独具优势的人文旅游资源,对异地异族的游人有很大吸引力。上一页返回下一页第二节旅游资源与分区③高山深谷蔚为壮观。与我国其他旅游资源区相比,本区自然景观更具"天然去雕饰"之自然美。区内雪山茫茫,山高谷深,湖光水色,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无所不有,其中不少自然奇观在我国乃至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7.西北丝绸文化旅游资源区——新、宁、甘(1)地理位置。本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面和西面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富汗等国家接壤,东面和南面分别与内蒙古区、中原区、华中区、青藏区相邻。众多的相邻关系,有利于开展区际横向联合及协作。本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深居内陆,旦旦海遥远,面积、广大,资源丰富,属内陆型旅游资源、区。上一页返回下一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达标训练: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 石河子大学《应急救援与响应》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城堡》教案集锦6篇
- 石河子大学《数学教学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课程与教学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工程材料实验》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编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可靠性工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国际货物买卖FOB条款合同
- 华南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测试卷(含答案)
-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 售后服务保障方案3篇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安高级中学物理高三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电梯安装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措施
- 2024-2030年全球辣椒市场投资潜力与未来运营模式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试卷(苏教版)(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公需课答案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