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班级:五年级任课教师:xxx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
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
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
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
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
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
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
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
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
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
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爰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
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
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
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
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整套教
材中的安排顺序是:三上一提出问题,三下——观察与测量,四上一排序与分类,四下
——调查与预测,五上——解释与建立模型,五下——交流与质疑,六上一假设与实验,
六下一拓展与应用。八册教材,每册教材都有它的着重训练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
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
去交流,怎样去质疑。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建议
1.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的活动,这些探究性的活动离不开结构性的材料。如
"机械”单元需要的各种简单机械,"形状与结构"单元的"建筑材料",这些有的是需要学
生自己在课前搜来的,有的是需要教师为孩子们准备好的。而现在科学课上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于,由于一费制的关系,好多学校的科学材料并不是很充足的,而且学生手中的材料袋也
没有了,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材料,如果没有这
种材料我们该如何找到其它材料去代替。另外,一些孩子在课前不准备材料让好多科学教师
头疼,建议科学教师课前在每个班上张贴材料单,通知孩子^需要带哪些材料。有了结构性
的材料,才算是做好了探究的准备工作。
2.重新审视《岩石与矿物》单元
由于苏教版教材大的调整,原先处于四年级下册的《岩石与矿物》单元被安排到了五年
级下册,也就是说原先学过的内容还要再学一次。科学教师要重新审视这一单元,将这一单
元的内容与以前的四年级的内容相比较,在课次上有什么调整,在活动上有没有增删,努力
考虑编者的意图,为何要做这些调整。对于这些调整,一线教师要思考:我该如何在课堂上
落实这些新的调整,既不能走老路,也不能采取"不教"了事,而要在以前学的基础上做到
如何提升。
3.慎重对待《我们怎样延续后代》单元
这一单元涉及到动植物的繁殖问题,课堂上呈现动植物的繁殖话题,问题不是太大,但
在这个单元里涉及到"人是怎样出生的”这个敏感的话题,好多老师和家长都不敢轻易的涉
及到这个话题,一些家长更是遮遮掩掩,这样给孩子造成了许多误解及一些不健康的价值倾
向。《我是怎样出生的》是对以往教材的大胆突破,现代信息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
的,与其让充满好奇的孩子"自行获取",不如和他们一起坦然地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
认识。所以科学老师要和家长取得共识,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帮助,创设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氛
围,和孩子们一同面对这个科学话题。
4.动手与动脑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
本册教材中有许多动手做的内容,科学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起
来。不仅要动手,更要动脑,要做到心灵手巧。如让学生设计一套方案,制定一个探究计划,
绘制一张图纸等,要创造多种情境去让孩子们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探究及制作的活动过
程中,要让孩子们明白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不能虎头蛇尾,要有始有终。同时让他们明白
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探究能力的唯一标准,要知道在过程中的付出也是相当重要。
科学教师既不能重过程轻结果,更不能重结果轻过程,应该做到两手一起抓。
5.关注孩子的差异,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们合作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显现出水平上的差异,这是必然的。尤其是
在设计与制作方面可能更多的还存在性别、性格上的差异。然而多元智能向我们提出,孩子
不存在着好与坏,只在发展区域上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而
不分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可爰的地方,都有他优秀的地方。我
们要创设多种条件早日启发出他们的优秀,让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
起自信与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措施
1.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
2.倡导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5.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6.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六、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七、教学进度安排表
课
周教学重点教具实践
时
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教学难点学具活动
1神1.什么叫机械1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知道什么是机机械的
—奇械,知道机械的作用械,哪些物品属作用
5的于机械
机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认识杠
2.怎样抬高讲研究杠杆省力
械1机械,发现杠杆的省力杠杆等杆的作
台的秘密
原理用
1知道斜坡也是简单机
知道利用斜面发现斜
3.斜坡的启示—械,斜面得角度影响拉斜面等
可以省力面省力
2力的大小
发现用
4.拧螺丝钉的知道轮轴也是简单机试验发现轮轴
1轮轴等轮轴省
学问械,探究运用轮轴省力可以省力
力
知道滑轮的构造,区分知道动滑轮和知道滑
5.国旗怎样升
1定滑轮和动滑轮及其作定滑轮各有什滑轮等轮的作
上去
用么作用用
能够识别齿轮传动和了解齿轮传动发现它
6.自行车车轮传送装
1链条传动,比较它们的和链条传动的们的异
转动的奥秘置
特点异同同
形探究物体性质探究形
认识常见性质,探究形
6状1.折形状1和承受力大小鸡蛋等状与承
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与的关系受力
8结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知道不同形状各种支支架的
2.搭支架1
构点,知道不同形状支架的结构的稳固架稳固性
的稳固性性不同
能将桥梁分类,研究不研究三座桥的
建瓜皮
3.建桥梁2同桥面的承受力大小的承受力大小差瓜皮
桥
差异异
设计和
能够运用结构知识设建造和设计房各种
4.造房子1建造房
计房屋框架子材料
子
它知道一些植物能够进利用植物的
1.不用种子也各种植物的
们2行营养繁殖,能用根、根、茎、叶进行
能繁殖吗物繁殖
是茎、叶繁殖繁殖
怎知道动物的有性繁殖收集、分析、
92.动物怎样繁
样1方式,知道两种基本方整理各种动物
殖后代
延式:卵生胎生是怎样繁殖的
1
续
1
后1知道人类是通过两性
3.我是怎样出体验父母的辛
代—结合繁殖后代的,体会
生的苦
的2父母的辛苦
UA-I
15能观察岩石,发现岩石认识岩石的特
1.认识常见岩各种岩认识岩
2石1的特征并分类,了解形征,鉴别身边的
石石石
—与成过程岩石
1矿2.认识矿物的2能认识常见的矿物及从几个方面认各种认识矿
3物蜩其性质并分类识一些矿物的矿物物
脆
认识到矿物资
日益减少的知道怎样保护矿物资
1源正在日益减
3.矿物资源源,明白矿物不可再生
少
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体验到大脑是
大脑认识大
人1.大脑2形态、结构。知道大脑各种活动的最
脑
1体的不同功能高指挥中心
4的知道大脑和脊髓是人知道人在活动
司2神经1体的神经中枢,了解其时,神经的反射
1令工作过程路线
6部了解人体的各
知道感觉的过程是神经人耳模感觉产
3.感觉2种感觉对外界
系统在其中起作用型等生原理
刺激的反应
交能设计一个可供交流认识交流的常
流1.交流2的研究方案,了解交流用方式及RJ米
1
与的含义用的具体方法
7
质知道什么是质疑以及了解质疑的对
2.质疑1
疑质疑的意义象有哪些
第十八、十九周期末复习能力测试
教学设计
1.什么是机械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3.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机械。
【教学难点】
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钳子1把、细铁丝若干、筷子1双、扫把1把、螺丝刀1把、螺丝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问:听到“机械"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尽量表达自己的认识,师此时不必作出是非判断。
2.活动:出示蔬菜,让两位学生上台把它弄成小片,T立用刀,另一位同学用手。
3.引导学生讨论:使用刀和不是用刀有什么不同?
4.师总结:像刀这种可以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工具,我们就把它叫做"机械"。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机械
1.课前,老师让你们以团队为单位收集了各种工具,请你们拿出来向大家展示一下,说说你们收集了哪
几种工具?
2.团队内讨论:你们收集到的这些工具是机械吗?
3.出示P2图,它们是机械吗?为什么?
4.你觉得什么样的东西可以称为机械?
(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出示机械的概念:
课件: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为机械。
2.再来看你们收集的工具,哪些是机械?
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3.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方便,并记录汇报。
机械名称工作部分带来的方便
(每团队1张表格,团队成员合作完成)
针、擀面杖、刀、小铲和叉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
老虎钳、镜子、筷子、扫帚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
电钻的钻头属于斜面,内部传动是轮轴。
4.再来看机械的概念,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比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复杂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5.几张机器的图片。(课件展示)
(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活动:出示两根细铁丝,分别让两位学生将其拧断,T立学生使用钳子,另一位学生用手折。
2.请其他学生预测结果。
3.以团队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的对比性实验,体验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
处。讨论怎样使用机械才能降低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
4.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机械名称结果
起钉锤
开瓶器
筷子
压舌板
菜刀
钳子
5.师总结。
(1)用起钉锤拔钉子、用开瓶器撬瓶盖、用刀切菜、用钳子拧断铁丝主要反映机械省力的一面。
(2)用筷子吃饭、用压舌板观察口腔主要反映机械降低工作难度的一面。
(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讲解: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石斧、石锯、石镰、弓箭等作为生产和狩猎的工具,利用独木舟
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简单机械的原理。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用具的哪些部位的“工作”使人们省力?
骨针、箭、石锯、石斧、石镰一斜面
独木舟则包含斜面和杠杆的原理,尖而上翘的船头属于斜面,划水的浆属于杠杆。
3.欣赏一组中古代机械:
(1)旧石器时代的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40——50万年前)
(2)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石锄(距今1.2万年一距今4000年)
(3)楼车(播种工具,汉代)
(4)翻车(灌溉工具,东汉)
(5)指南车(东汉改进)
(6)铜车马(秦代)
(7)郑和下西洋的船
(8)明清代纺织提花机
4.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
1.回忆家里用过哪些机械?
2.在使用过的机械中,哪些是简单机械,哪些是复杂机械?
3.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1.什么是机械
机械作用:省力或降低工作难度
机械分类: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
原理进行解释。
2.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能够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知道杠杆的作用:省力、方便、平衡。
3.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的功能。
【教学难点】
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学生材料:每组杠杆尺1把、铁架台1个、钩码1盒、弹簧秤1个,铅笔、硬币、尺子等生活中常用的各
种工具实物或图片若干(剪刀、钳子、镒子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把讲台(或其他重物)抬高,你们能想出几种方法?
2.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教师让几名学生尝试将讲台抬高,让他们体会抬讲台的感受和体验。
4.讲台很重抬起来很费劲,其实我们可以不费那么大力气用一人就可以轻轻松松将讲台抬高,但我们必
须借助一根棍子。谁能做的到?
5.学生讨论、实验,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
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6.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
讲台的装置一$工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一个支点和一根
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常用字母0表示入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1
动力作用点:施加动力的点。
阻力作用点:承受阻力的点。
3.游戏实践:
(1)利用平衡尺和支架组成一个杠杆,学生自己设计怎样使杠杆平衡。
(2)比一比谁找出平衡的方法多。
(3)讨论:为什么两边的钩码数量不同而杠杆也会平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4.提出问题: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
气的大小的呢?
5.分组实验要求。
(1)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块橡皮和一些钩码。
(2)把橡皮作为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3)在尺子两端各放一个钩码,观察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5)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再加一个钩码,会发生什么?
(6)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7)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个钩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8)在尺子两端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7.讨论:
(1)杠杆是否都省力?
(2)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园艺剪刀等。)
(2)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费力的杠杆有银子.钓鱼杆等,虽然使用它们
费力但可以使操作变得更方便。)
【板书设计】
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
费力的杠杆:银子、钓鱼竿、铁锹、扫帚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跷跷板、天平
3.斜坡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就是一面斜坡。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
3.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4.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5.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事例。
【教学重点】
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教学难点】
发现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小车1辆、斜坡1个、钩码1盒、测力计1个、卷有斜面三角形的铅笔1支、实验表格1
张,每组螺丝钉、开酒器、剪刀等具有斜面的实物若干。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观察图片: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都是较困难的事,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
2.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3.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斜坡将自行车推
到高处就不是很困难了。(板书课题)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斜坡垫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斜坡垫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
4.讨论:影响斜面坡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坡度?(影响斜面坡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
三、实践操作,探究斜面的作用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
5.点评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高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
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高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
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
10.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
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
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
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盘山公路也是变形的斜面,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盘山
公路比斜坡公路更省力。
五、学习应用,迁移柘展
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板书设计】
3.斜坡的启示
斜面省力
r越大越省力
斜面坡度《
越小越费力
斜面变形:盘山公路、螺丝
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2.知道轮轴也是一种可以省力简单机械。
3.通过观察,知道轮轴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
4.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
【教学重点】
通过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大小不同的螺丝刀各1把、螺丝钉若干、木块1个、测力计1把、钩码1盒、轮轴1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胜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1)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2)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坐汽车时你
发现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3.学生交流。
4.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大轮子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
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5.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板书课题)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1)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2)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3)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4)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1)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2)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
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
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
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因为汽车的方向盘比方向杆大许多倍,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很小的力来控制一辆庞大的汽车。
四、拓展应用
(观察课自行车和辘转的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1.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2.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设计】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可以省力。
轮带动轴时,轮越大越省力。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能够组装滑轮装置,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收集数据,验证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猜测。
【教学难点】
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滑轮装置1套、铁架台1个、测力计1个、钩码1盒、绳子若干、实验记录单1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旗手是怎样将国旗升到旗杆顶上的?
2.学生发言。教师课件演示升旗的片段,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
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3.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
4.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滑轮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5.学生交流:滑轮形状——像轮子,边缘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6.教师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机械。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
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7.谈话: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了滑轮?学生根据见解讲述。
二、组装滑轮,了解滑轮的分类
1.谈话:让我们模拟升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弹簧秤、记录单),仔细观察,
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怎样运动?滑轮的位置会随着旗子移动吗?
3.学生发言: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向上移动;滑轮的位置不会随着旗子上下移动。
4.揭示定滑轮的概念:在升旗过程中,滑轮的位置是固定在旗杆顶部的,没有随着国旗上升,我们把这
样的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5.学生复述定滑轮的特点。
6.课件演示定滑轮的工作过程,讲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在搬运货
物时,常使用一种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你能够组装这种与物体一同升降的滑轮码?
7.学生台前演示。(如果学生没有做上来,则让学生观看课文pl2页插图)
8.学生分组组装动滑轮,观察它与定滑轮的不同。
9.学生小结: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10.学生交流: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经验讲述,对两种滑轮的作用做出猜
测。)
三、设计实验,收集数据
1.谈话: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你们想研究什么?
2.聚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将学生分成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分别对两种滑轮的作用做出猜测。
4.学生分组讨论,做出假设,并记录,之后汇报交流,全班达成共识。
5.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说明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先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2)小组实验时要分工合作,要即时记录。
(3)实验时应先测量重物的重量,要把动滑轮的重量计入重物的重量。
(4)用弹簧秤拉动时,线绳要保持竖直状态;用弹簧秤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高度,记录此时的
拉力数值,就是拉动重物需要的拉力。
7.教师演示测力计测量定滑轮拉力大小,引导谈话:在测量拉力大小时,我们要注意哪些事项,才能保
证数据的准确?
8.学生讲述注意事项,教师演示并强调:拉动时线绳要保持竖直状态;拉动时慢慢地加力,直到钩码被
拉动,记录此时的拉力数值,就是拉动重物需要的拉力。
9.讨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测量数据任务,小组四人怎样分工合作?要注意那些
事情?(讨论之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10.学生分组操作定滑轮和定滑轮,测量收据数据。(数据填写在p73页下的表格内。)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实验过程
1.一个小组汇报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其余小组补偿或质疑。
2.全班学生就两种滑轮的作用进行交流。
3.教师讲述:实际上,只有动滑轮是省力的。我们测量定滑轮的数据有问题。
4.学生反思:数据有问题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5.教师讲述:(先褒扬学生的反思行为。)对于其中真正原因,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研究。这里提示一句,
定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课后你可以做一些思考。
6.教师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但是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
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第二课时
一、再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1.谈话:对于定滑轮不省力,大家有些不理解。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两种滑轮的结构特点,也许通过这
个渠道,能解决问题。现在,大家一起观察图片。
2.教师出示杠杆与动滑轮的结构原理图,学生观察动滑轮上的"支"点到其余两"点"的距离,解释动
滑轮省力的原理。
3.教师小结: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变形的省力杠杆。
4.教师再出示定滑轮结构原理图,学生继续观察定滑轮与杠杆的结构共同点,总结出定滑轮是一种变形
的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5.谈话:我们分析结构原理图发现,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为什么我们的数据却不是这个
结果?数值小了,差哪?现在,我继续观察.
6.教师演示与谈话:(组装一个定滑轮装置,在线绳两端分别挂上50克)现在,线绳两端平衡了。如果
将50克钩码换成100克或更多的钩码,还会平衡吗?
7.教师继续演示:将50克钩码换成100克(150克1
8.学生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平衡了,说明线绳两端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大小是相等的,都应该是50克
力、100克力、150克力。我们的拉力大小为什么不是这些数值?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再做一个计算。
9.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表,计算出实验中拉力大小与物体重力之间的差值,观察差值大小的规律。(数值大
小差不多)
10.教师演示:再组装一个定滑轮装置,在拉力一端使用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
11.学生观察两个定滑轮装置,思考并交流:这个差值是差在哪里?
12.全班达成共识:差值是测力计本身产生的重力。
13.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个差值是测力计的重力。(先讲述办法,后测量。)
14.师生共同总结: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1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定滑轮装置,启发学生发现: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这是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之处。
二、组装滑轮组,了解其作用
1.谈话:(播放动画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为了使用方便,可以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
就组成滑轮组。你们能够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吗?
2.学生分组试验后,1~2生台前演示组装方法。
3.全体学生再分组组装滑轮组,观察(包括使用测力计测量拉力大小)滑轮组是否具有两种滑轮的优势。
4.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A.布置游戏活动:
(1)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
(2)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
(3)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
(4)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
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B.组织讨论:
(1)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
(2)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
(3)绳子缠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5.全班达成共识: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实现改变力的方向。
三、学以致用,迁移拓展(渭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上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它们是哪一种滑
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学生分组交流;之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学生认同或质疑同伴的发言,最后形成共识。
3.课件展示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图片和资料。
4.小结:在生产生活中,我们总能根据需要来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
以省力;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四、课外柘展研究。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
(1)制作一种能够吊起重物的简单滑轮装置。
(2)制作能够升降旗的滑轮装置。
(3)制作能够来回传递便笺的滑轮装置。
【板书设计】
5.国旗怎样升上去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滑轮{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4.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教学难点】:制作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自行车。
学生材料:每组齿轮传动组件、链条传动组件各1套,学生字带一些会运动的玩具如玩具赛车、期傩、回
力汽车或音乐盒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你会骑自行车吗?
(出示原始和现代不同造型的自行车图片)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有链条……
3.谈话:想知道我们在踩踏板时,链条是怎样把动力传递给车后轮,让自行车前进的吗,今天我们一起
来研究这个问题。
4.课件出示课题: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二、认识传动装置
现在的自行车车轮能够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里传到后轮上。像自行车链条这样的装置叫做"传
动装置”。
1.谈话:是不是所有动力的传递都用链条呢?谁来说说在我们生活生产中,你还见过哪些传动装置?(皮
带、齿轮)你能描述一下这种装置的结构吗?
2.谈话:你们想不想认识更多的传动装置?(想)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
3.观察自己的玩具和常见的机械,找一找它们的传动装置。
4.(出示各种传动装置:如链条传动、蜗杆传动、螺丝传动、齿轮传动等)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传动方式。
三、认识传动装置的特点
(-)认识链条凝。
1.谈话:如果用真实的自行车来观察和实验不大方便,我们可以做个模型来代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
自行车上的链条装置,需要哪些材料?
教师出示:两个齿轮(1大1小),一根链条,一个底板和固定的两个齿轮的钉子,一个手柄。
2.提问:你能组装自行车链条装置的模型吗?
3.学生分组组装模型。
4.展示组装好的模型。(一个到展台上,其他小组举起组装好的模型。评价:同学们真棒,都组装对了。
错了,给你们一点时间,纠正一下。)
5.(手持链条传动装置)小结并出示课件:像自行车链条这样可以把动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
装置叫做"传动装置,像自行车这样利用链条传递动力的方式叫做“链条传动"。(板书:链条传动)
(二)认识齿轮倒。
1.(出示各种齿轮子传动图片)提问:这些传动装置结构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都是由齿轮与齿轮咬合在
一起的)
2.谈话:像这样利用齿轮传递动力的方式叫做“齿轮传动"。(板书:齿轮传动)
提问:给你们材料,你们会组装齿轮传动吗,动手试试看吧。
3.学生展示组装的齿轮传动。
4.展示组装好的模型。
5.(手持链条传动装置)小结并出示课件:像自行车链条这样可以把动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
装置叫做"传动装置"。像自行车这样利用链条传递动力的方式叫做“链条传动"。(板书:链条传动)
(三)总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
1.谈话:生活中的传动装置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常见的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这两种传动方式都
可以传递动力,那么这两种传动方式各自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动手研究看看。
2.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出示实验要求:
(1)做好标记。
(2)不要转太快了。
(3)分工合作:有人数大轮圈数,有人数小轮圈数。
(4)及时填写记录单。
3.学生汇报交流。(你们有什么发现?)
链条传动:两个轮子传动方向相同,两个轮子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考前冲刺试卷A卷含答案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中职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
- 2024供应商长期合作协议参考格式
- ICP资质申请咨询与服务协议
- 2024安全禽蛋买卖协议范本
- 2024年砖瓦行业材料买卖协议范本
- 2024矿石运输承包具体协议样式
- 房产中介2024居间协议样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第三章社会主义所有制制度
- 人卫第七版医学统计学课后答案及解析-李康、贺佳主编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7课 黄色和蓝色的画 人美版 (共21张PPT)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5 What do they do?(第一课时)|译林版(三起) (共20张PPT)
- 小学五年级整本书阅读方案
- 广西建筑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公共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imedical7.1住院医生工作站使用说明书
- 机械维修加工收费标准
- 物业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手册
- DB13T 5387-2021 水库库容曲线修测及特征值复核修正技术导则
- 信息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