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中国古代哲学本章内容: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况第二节先秦哲学流派及其人生哲学模式第三节中国古代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哲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以理论的形式概括了民族灵魂构成的基本要素,深刻地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孔子释迦牟尼亚里斯多德世界古代三大哲学家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况奠基和形成期(春秋战国)全面成熟时期(汉代----明初)嬗变期(明中叶----清)萌芽期(商周时期)一、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期
(商周时期)《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
阴阳
来源于《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根据古人的认识,太极是一元论,阴阳是两分法。太极是一个大圆,内加上S形线流,分成阴阳两仪。阴阳本是两个矛盾的统一体。
“八种符号”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乾、坤两卦则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易经》所说的卦,是宇宙间我们肉眼可以看见的八个基本的大现象,而宇宙间的万有、万事、万物,皆依这八个现象而变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五行五方五时五气颜色器官金西方秋天燥白色鼻孔、皮毛、肺脏、大肠木东方春天风青色绿色筋、眼睛、肝、胆水北方冬天寒黑色蓝色骨、耳朵、肾脏、膀胱火南方夏天暑红色紫色脉、舌头、心脏、小肠土中央长夏湿黄色啡色肉、嘴巴、脾脏、胃五行归类简表五行相生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所构成的。这五种元素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相生好比母生子,有相亲相爱之情,意味着畅顺、吉祥。“阴阳”“八卦”“五行”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二、古代哲学的奠基和形成期(春秋战国)
哲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周王朝统治开始动摇与瓦解。
◆
生产实践推动了天文、农业等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
◆
孔、老、墨学说产生标志着古代哲学的奠基。(二)战国末期古代哲学全面形成战国年间诸子的百家争鸣,有力地推动了当时文化学术的发展。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的哲学思想出现,标志着古代哲学由奠基走向全面形成。荀子韩非子三、古代哲学全面成熟时期(汉代----明初)(一)汉代经学
儒家经典在后世被成为“经”,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汉代确立的儒家经典有:
《易》、《书》、《诗》、《礼》、《乐》、《春秋》
1、官方哲学的重要代表---董仲舒董仲舒继承先秦以来原始学术中天人相通的思想,在改造阴阳五行说的基础上,建构起完整的天下一统的系统模式,创造性地完成了自战国末年以来人们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统一规律进行解释的精神追求。
董仲舒的主要学说:
☞“天不变,道也不变”;☞“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性三品”说---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三纲五常-----君、父、夫;仁、义、礼、智、信。董仲舒“天”学说内涵◆天有意志、情感、目的,是宇宙的主宰,有巨大的能力和无限的威力。◆天通过日月星辰的变动、阴阳五行之气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向人显示意志。◆天人同类,即“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物质的精神的◆天地与人体阴阳五行的属性是相通的,因而天人是相互感应的。◆天人相副,人副天数,人身“小节三百三十六,副日数;大节十二,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也;外有四肢,副四时也。董仲舒“天”学说内涵物质的精神的
董仲舒哲学思想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学术思想由纷杂走向统一的完成,为儒学的经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为我国“入世”哲学的代表。
2、无神论者王充(27~约97)
王充在《论衡》、《问孔》等著作中
◆
批判了“天人感应”的神学论;
◆提出了“元气说”(物质性的“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
◆
反对当时盛行的鬼神和谶纬迷信。(二)魏晋玄学
玄学是以老庄思想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玄”来源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学家极为推崇的是《易经》、《老子》、《庄子》三部经典玄学的两个基本论题
“有”与“无”问题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
王弼、何晏、嵇康、阮藉、郭象等1、王弼(何晏)的“贵无”说
◆
“天地万物以无为本。”认为整个世界“以无为本”、“以有为末”,“无”是世界的本体,“有”是各种具体的客观事物,是本体“无”的表现。
◆主张“名教”出于“自然”。
◆主张“言不尽意”。
2、裴頠的“崇有”论
►
主张世界本原的“道”是“有”,
万物生于“有”而不是生于“无”。
►另一位思想家欧阳建则用
“以言尽意”论反对
王弼的“言不尽意”论。“贵无派”是魏晋玄学的正题1、开创了糅合儒道学说的一代清新学风。
2、重视理性思辨的抽象方法,提高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水平,为以后佛学和理学的兴起铺平了道路。
3、在探讨世界本体的过程中,富有思辨性,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魏晋玄学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
3、范缜的唯物主义无神论
范缜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神灭论》是其传世名篇。该文以偶然论观点痛斥因果报应论,反对宣扬佛教。《神灭论》★批判了佛教哲学主张的“神不灭”论,主张“神形相即”,“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批判了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贫富在天的宿命论观点。(三)隋唐佛学
1、佛教最为繁盛,成为在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主要原因:
唐代是实行文化开放政策的朝代,在宗教信仰和学术讨论上,唐太宗采取了相当宽松的政策,儒释道三教并行不悖。道教风行,佛教兴旺,儒学昌明。
中国僧人在对佛教经典和教义进行总结、评判、选择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玄奘慧能★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佛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佛教哲学的深刻独到之处:2、韩愈、李翱坚决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韩愈
他们同佛老的辩论,集中在“道”和“人性”两个问题上。
道:指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及治国之道。
人性:与董仲舒的“性三品”说基本相同。宋明理学是以儒学为主体又吸收、融入了佛、道的因素而形成的精致的伦理本位体系。(四)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以儒家的义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孟子的心性说,《大学》《中庸》的修养论。禅宗的明心见性、华严宗的逻辑建构方式道家的太极阴阳说++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3、儒学体系的更新。
重要人物:周敦颐張載程颢程颐北宋
朱熹陆九渊南宋明代王守仁主要派别: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朱熹为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庞大而精致的哲学理论体系。把“天理”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朱熹认为
◆
“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朱熹理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理学内部也有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主义分歧。朱熹陆九渊“心即理也”,提出要教人“自存本心”的“心学”:发掘自己内心的善良心性是最重要的。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等当时著名的理学家会聚于此,辩论“性理”之道
江西上饶铅山鹅湖书院
明代的王阳明是“心学”的另一代表人物。提倡:◆致良知:是非道德之心。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知行合一:求知是为了实行。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第一,在新的哲学基础上重建传统礼治秩序。第二,高扬“内圣”经世思想。第三,建树重气节、重道德、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理想人格。四、中国古代哲学的嬗变期
(明中叶----清)
(一)明代思想家李贽
(1527-1602年)主要著作:《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李贽倡导
“童心说”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什么是“童心”呢?“夫童心者,真心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李贽思想“异端”:◆
对孔孟之道中的教条和假道学进行揭露与批判。
◆
认为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认为不能把经学道学作为万世不变的真理。(二)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明清之际的人文启蒙思潮侧重于“制度”、“民主”的层面。主要启蒙思想家是: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事,不论一生
黄宗羲(1610—1695)
☞黄宗羲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空前绝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从“民本”的立场来无情地揭露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如:《明夷待访录》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深刻揭露了专制君主的残暴和贪婪,他指责君主在争夺天下时,“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是一位反封建斗士顾炎武(1613年—1682年)★在政治上反对君主“独治”,提倡“众治”。★在治学上反对空谈,提倡经世治用的知行合一。王夫之(1619-1692)
“学愈博则思愈远”☞王夫之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彻底批判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学唯心主义思想。其最著名的哲学著作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诗广传》、《思问录内外篇》、《读通鉴论》等。
第二节中国先秦哲学流派及其人生哲学模式(一)孔子的仁学思想
“仁”代表了孔子的价值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宽泛。
一、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论语》中的“仁”(节选)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从政治作用看,“仁”是礼的精神支柱,仁礼一体。★从修养的主体看,恭、宽、信、敏、惠五德是实现仁的具体要求。(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从宗法关系看,孝悌是为仁之本。★从人我关系看,忠恕是为仁之道。(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孔子仁学思想的特点
1、强调突出政治。2、植根血缘基础。3、着眼伦理整体。4、发挥主体能力。5、侧重抑制个体。(三)孟子的思想1、仁政说---对当权者提出了以仁待民、治理国家的要求。2、性善说---人人皆有恻隐之心(仁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3、修养论---着重发挥了孔子思想中“内圣”的部分。孔、孟有关“骨气”名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四)儒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
追求圣贤理想人格----君子人格
◈
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提倡“内圣外王”。
◈
提倡穷独与达兼的个人进退态度。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
☛
道家的基本理论核心是道论。
☛
道论之下分出道家的天道观和人道观,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乎自然。
☛
道家有三大精神特质:
●追求返朴归真
●追求脱俗超迈
●提倡柔静之道(一)老子的思想1、核心思想—“道”
老子的“道”是世界的本源,万物之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朴素辩证法
☛他认识到事物的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
☛
他也看到有时事物是相反相成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他还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包括种种文化礼仪)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关于人生态度老子主张虚静、退让、柔弱。在老子看来,“阴柔”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庄子思想主要讲“逍遥”“齐物”,强调的是自我精神的自由。主要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
(二)庄子的思想
1、顺应自然
◈反对文明对人的异化,追求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
◈主张毁仁义而非礼法,恢复人的自然本性。
◆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庄子·盗跖》)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庄子·胠箧》)2、无为安命的处世哲学
对于生死、贫富乃至社会纷争变故均采取安然接受现状的态度,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天地》)
◆“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谓之马。”(《天道》)
◆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德充符》
)
3、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用庄子的智慧来观察世间,是非(善恶)等等并没有恒定的客观标准,只是出于主观成见而已。
“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三)道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1、理想人格是隐士。2、不以物累形与反朴归真。3、无为无不为与不为人先。4、与时迁移和功成身退的人生态度。
老子语录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语录☞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语录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势为天子而不以贵骄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财戏人。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
庄子语录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
(名誉是人人都可享用的东西,追求名声,应适可而止,不可过度猎取。
)
☞
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心地偏狭的人,最终必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庄子语录先秦哲学的主要历史影响1、
提供人生之道,影响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2、
提出了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则,决定了传统文化发展和演变的轨迹和方向。3、为中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思想源泉。一、分析归纳“儒道互补”的内容及意义。二、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儒家、道家思想还有哪些继承借鉴的思想价值?`思考练习☞儒家讲实用,追求功名。道家重养性,崇尚天然。☞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儒家注重社会伦理,表现出强烈的群体意识;道家注重人的个体性,主张人应该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自由思想的能力。提示:☞儒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持乐观的态度,为士人君子设计了一条崇尚弘毅、注重有为和力行的进取型人生道路。
道家提倡顺其自然,崇尚“不争之德”,为士人君子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指导:使其生命更具有韧性,善于自我调适、化解烦恼、缓解精神压力,在顺境中预先准备好退路,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从总体上看,儒与道的优缺点刚好是相对的,无疑可以互补。儒家从正面看社会,从积极面关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道家从反面看社会,从消极面批判社会的不足与失误。但他们的哲学思想都表现出:
对人的生命价值关怀;对人生崇高境界追求;对人性修养的重视。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心理结构受儒道二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深入。基本上走着入仕以儒,出世以道的路线。以儒道交替为主调的人生观,反映了封建专制时代知识分子在极为有限的自由时空中寻求生命价值实现途径的独特心态。儒道两家的外在特征分属阳刚与阴柔;人生态度则分属进取与退守、入世与出世;儒家倾心于庙堂参政,道家钟情于山林隐居。古代知识分子大多热衷参政,失意时才肯退居山林,即在台上是儒家,在台下是道家。儒家重群体,肯定现实,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事业;道家重个体,抨击君主、鄙弃物欲、诋毁文明。儒家是封建社会的正统,佛、道只起辅助作用,必然向儒学靠拢。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创立了宋明理学。三、墨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墨子认为天下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又提出天下有“三害”:
▶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富之侮贫。▶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
还提出了完成其理想社会的“三务”:
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1、兼爱2、节俭3、非攻4、尚贤达到“三务”的方法:(一)理想的人格是义侠(二)讲求实惠的功利主义(三)充满爱心的群体意识(四)平均平等的文化心态
墨家的人生哲学模式是:人们研究墨学发现了它具有儒、道两种学说所缺乏的价值:
1、平民性质2、科学品格3、逻辑推理内容四、法家的人生哲理模式
韩非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商鞅的“明法”,申不害的“用术”,慎到的“任势”,
合三者为一体。
法:法律、法令术:统治的权术势:“法”和“术”的基础
顺序国别亡国年份1韩国前2302魏国前2253楚国前2234燕国前2225赵国前2226齐国前221
法家的理想人格是:
(一)遵守律令,积极参与社会政事。(二)法不阿贵的平等观。(三)靠“气力”立于世的独立精神。
第三节中国古代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天人之学先秦时代,“天”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
1.自然指天空、天体,也泛指客观的物质自然。2.神灵指天帝或天上诸神。
“天人合一”说强调的是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息息相通、和谐统一。
“天人之学”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重人事,轻天道。(二)天道自然。(三)天人相分。(四)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
儒家倾向于自然的人化
►道家则倾向于人的自然化但两者在人与自然界的贯通一气上则达成了高度一致。二、变易之学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一)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观点。(二)关于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年级组长个人工作计划
- 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户外活动计划及总结》
-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年终总结
- 化工企业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年工作计划
- 员工年度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的内容
- 妇幼医院某年年度工作计划
- 学校2025年消防安全工作计划
- 《大学英语听力应用教程(第1册)》课件-Unit 2 Private Schools
- 工会劳动合同法题目
- 《ERP的成本管理》课件
- 小学生预防早婚早育主题班会
- 上海市虹口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W -S-T 433-202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正式版)
- 【经济学基础课程案例探析报告:“双十一”的经济学探析5100字】
- 时尚流行文化解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天津科技大学
- 读书课件分享(认知觉醒)
- 供电所星级班组创建方案
-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作业专项施工方案24
- 海康雷达区间测速卡口专项方案
- 长安大学毕业设计方案开题报告
- 内镜逆行冲洗治疗阑尾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