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XX县区新田镇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水论证乙字第15010018号
XX市XX县区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
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XX市会得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月
批准:郭义英
审定:郭义兵
审查:叶泽纲(证书号:
校核:罗黎明(证书号:
编写:何
0525034)0525082)健(证书号:0524095)刘德国(证书号:0516090)徐沛林(证书号:1057039)1
目录
1总论.....................................................................................................................................................................31.1建设项目概况.............................................................................................................................................31.2项目来源.....................................................................................................................................................71.3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81.4编制依据...................................................................................................................................................101.5工作等级...................................................................................................................................................12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141.7水平年.......................................................................................................................................................15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162.1基本概况...................................................................................................................................................162.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242.3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83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303.1取水合理性分析.......................................................................................................................................303.2用水合理性分析.......................................................................................................................................323.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363.4合理取用水量...........................................................................................................................................384建设项目取水水源论证....................................................................................................................................394.1建设项目取水水源情况............................................................................................................................394.2地下取水水源论证...................................................................................................................................394.3地下水水质分析.......................................................................................................................................434.4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445建设项目取水的影响分析................................................................................................................................455.1工程调度运用方式...................................................................................................................................455.2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455.4对第三者的影响.......................................................................................................................................466建设项目退水的影响分析................................................................................................................................476.1退水系统及组成.......................................................................................................................................476.2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方式.......................................................................................476.3退水处理方案...........................................................................................................................................506.4退水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的影响...........................................................................................................526.5退水口(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合理性分析...........................................................................................527水资源保护措施...............................................................................................................................................547.1工程措施...................................................................................................................................................547.2非工程措施...............................................................................................................................................578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方案建议........................................................................................................609结论与建议.......................................................................................................................................................619.1结论...........................................................................................................................................................619.2建议............................................................................................................................................................63
2
1总论
1.1建设项目概况
1.1.1基本情况
XX市XX县区新田镇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位于万州江南,是三峡库区移民全淹全迁i类集镇、XX市经济百强镇。全镇由原5个乡镇合并而成,幅员面积152.1平方公里,辖9个村、5个社区、85个村(居)民小组,2012年末总人口5.3万人,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2.2万人。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城镇基础设施之一的供水工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完善的供水工程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前提,也是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供水事业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产业政策中已明确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新田镇原小涪水厂为三峡库区新田镇移民水厂,建成于2000年,现状供水能力2000m3/d,取水水源为长江取水,水厂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日供水量小且极不稳定,又因神华神东万州港电项目在新田镇金山社区(原新田中学旧址)处建设,其排水经长江支流新田河流入长江,排水口距小涪水厂取水口仅100余米,严重影响水厂水源水质。随着新田镇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人口和用水面积将大幅增加,靠现有的供水设施,远达不到其用水量要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新田镇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着手新田镇供水工程的建设,确定新水源、增加供水能力,改进和新铺设配水管网,提高新田场镇及周边农村居民供水的供水水质和安全可靠性,已刻不容缓,且迫在眉睫。
为解决新田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结合“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经XX县区政府同意,并根据《XX县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神华神东万州港电项目下游饮用水源取水口事宜的复函》(万州府
3
〔2013〕143号)精神,XX县区发改委2013年7月26日以(万州发改审投〔2013〕57号)文件批复同意XX县区新田供水工程的立项。
经多方案比较、选择,新田供水工程采用斜管沉淀过滤处理工艺的工程方案,既能保证供水水质,又能在有限的用地范围内达到规划供水规模。供水工程水源为盐井龙洞(又名西游洞)泉水,该水源为浅层地下水,取水口设置在新田镇盐井龙洞出水口(新田镇盐井社区1组),地处长江南岸支流新田河左支盐井沟上游新田水库库尾,供水规模为一期5000m3/d,二期5000m3/d,总规模1万m3/d,配套输水管网约13km。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国家计委第15号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及其附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02]145号的有关规定,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项目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需申请取水许可证。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受业主XX市XX县区开源水务有限公司委托(委托书见附件1),XX市会得科技有限公司依据《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及相关规程规范要求,结合当地水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基于论证区域调查与收集,编制《XX市XX县区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1.1.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根据新田供水工程净水厂厂址选择原则及依据,考虑到充分利用盐井龙洞出水,并考虑需满足取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选定新田镇天德3组新田水库枢纽管理房旁为新建净水厂厂址。拟建厂址地形、地质条件较为优越,高程位置能满足供区对水厂水压的要求,距离给水大用户较近,厂区无断层破碎带、滑坡、危岩、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场地稳定性好,
4
地基承载力高。净水厂占地面积约8亩,主要占地类型为为荒山和荒地等,建设项目位置见附图1。
1.1.3建设规模及实施意见
1.1.3.1建设规模
根据新田镇城镇规划和新田供水工程设计报告,结合供水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经全面分析其取水、净水厂场地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经过多方案比较和详细计算,建设规模为:一期5000m3/d,二期5000m3/d,总规模1万m3/d。净水厂工艺流程图如下图1.1-1。
混合盐井龙洞水管道反应沉淀过滤消毒管网清水池
用户图1.1-1新田供水工程净水厂工艺流程图
1.1.3.1实施意见
根据工程施工条件和工程本身的特点,初步拟订计划工期12个月,准备期1个月,主体工程施工工期10个月,完建期1个月。
1、施工准备期
第一年12月为准备期,在第一年1月底前完成工程批准立项,施工单位选择(招投标)签约,施工征地拆迁、供风、供电等准备工作,同时开
5
始砂石骨料备料,为正式开工创造条件。
2、主体工程工期
主体工程施工从第二年2月至12月,工期10个月。
3、完建期
该工程完建期为第三年1月,主要进行场地的清理、道路及工程绿化和渣场填土种树及环境保护治理等施工,历时1个月。
工程项目主要任务是供水,工程的劳动定员按《城市给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本着求实、高效的工作效率,结合新田镇供水工程实际定员情况,建议定员共10人,其中:
行政管理人员3人(厂长、财务、办公室)水表检定工1人制水工人2人安装维护工人1人机电工人1人抄表工人1人保管1人
1.1.4取用水方案
新田供水工程的任务是供水,取水选择用管道直接在盐井龙洞出水口取水,该水源为浅层地下水。由于盐井龙洞出水口处与净水厂处高差较大用水采用原水自流→净水工程→管道→重力供用户的方案。取水规模一期为5000m3/d,年取水量182.5万m3;二期为5000m3/d,年取水量182.5万m3,一二期总规模为年取水量365万m3,用水保证率的设计标准为p=95﹪。
1.1.5退水方案
新田供水工程退水系统中的废污水主要包括净水厂厂区生活污水、生
6
产废水和供区用水户退水,根据设计,对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采取采用sbr法、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后用作农业用水,对施工期生产废水中人工骨料筛分废水、洗车废水和含油废水的处理采用wh法处理工艺、隔油-沉淀处理法处理后达标排放。
工程建成后,包括新田净水厂在内的整个用水区都是该工程的退水区域,所有退水都进入乡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
1.2项目来源
随着XX县区新田镇经济建设发展、城镇扩容、人口急剧增长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城镇用水量势必呈显著增长态势。新田镇原小涪水厂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日供水量小且极不稳定,又因神华神东万州港电项目在新田镇金山社区(原新田中学旧址)处建设,其排水经长江支流新田河流入长江,排水口距小涪水厂取水口仅100余米,严重影响水厂水源水质,如不及时新建新田供水工程,则无法满足和保证新田场镇及周边农村居民的供水需要与安全。因此,新建新田供水工程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为此,XX市XX县区开源水务有限公司提出了XX县区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建设项目,并编制项目建议书,经XX县区发改委批复同意XX县区新田供水工程的立项。
1.2.1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
2013年10月XX市XX县区开源水务有限公司委托XX市会得科技有限公司编制《XX市XX县区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委托单位:XX县区开源水务有限公司
1.2.2承担单位
承担单位:XX市会得科技有限公司(证书编号:水论证乙字第15010018号)。
7
1.3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为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新田供水工程的合理用水要求,减免建设项目对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建设工程能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受业主委托,我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国家计委第15号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及其附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02】
145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及《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编制完成《XX市XX县区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编制本报告的目的在于督促本建设工程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使本区域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并使该区域得到综合治理,促进其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水资源论证过程中,我单位经过认真收集该项目有关技术资料及参数,并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资料和经验对该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取水水资源的可靠性及其对区域水资源、水环境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通过对新田供水工程建设及所在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量平衡、用水合理性分析、对当地水资源状况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论证分析,从而达到平衡地域与区域之间的水资源用量,协调地域与区域间的用水矛盾,减少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目的。提出合理的取用水方案,使建设工程的不利影响因素降至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综合开发利用效益,同时也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水许可提供科学依据。
8
新田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程序图见图1.3-1。
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规划及有关资料等论证报告书编制委托书准备阶段现状查勘、调研和资料收集
编制论证工作大纲专家咨询工作大纲阶段修改工作大纲和制定工作方案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取水水源论证地下水源取水和退水影响分析及补偿建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初稿)专家咨询报告书编制阶段论证报告书(送审稿)
技术审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图1.3-1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水资源论证程序图
9
1.4编制依据
1.4.1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2002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号,200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39号,2010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88号,1997年);
(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7)《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2006年);
(8)《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34号,2008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988年);(10)《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22号,2005年);(11)《XX市河道管理条例》(2002年修改);
(1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1989年);
(1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15号令,2002年);
(14)《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水利部水资源[2003]233号);(15)《XX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2006年);
10
(16)《XX市排污口设置管理办法》(渝府发[2005]36号);
1.4.2规范标准
(1)《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2)《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3)《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5)《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8)《防洪标准》(gb50201-94);
(9)《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1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1)《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12)《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348-2006);(13)《水电水利工程泥沙设计规范》(dl/t5089-1999);(14)《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1998);
(15)《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1992);(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21993);(18)《河流水电工程编制规范》(dl/t5042-95);(19)《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20)《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gb/t17367-1998);(2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302-88);(22)《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
(2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1
1.4.3参考文献和资料
(1)《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2)《XX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0-2020)》;(3)《XX市XX县区新田镇总体规划》(2008-2020年);(4)《XX市XX县区水功能区划报告》(2011年版);(5)《XX县区2012年统计年鉴》;(6)《XX县区2012年水资源公报》;
(7)《XX县区纳污能力报告和分阶段限制总量控制方案》;(8)《XX市XX县区新田水库病害整治初步设计报告》;(9)《XX市XX县区新田水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设计报告》;(10)《XX县区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设计报告》;(11)《XX市水功能区划修编报告》(2010版);(12)相关区域的水文气象资料。
1.5工作等级
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水资源论证按照规划水平年考虑,日取水规模一期5000m3,二期5000m3,总规模1万m3,年取水量一期182.5万m3,二期182.5万m3,总规模365万m3。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及《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的规定,“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分类等级由地表取水、地下取水、取水和退水影响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确定”。
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取水水源盐井龙洞出水为地下水,生活取水量1万m3/d水资源论证分类等级为三级;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取水水源地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下统的灰岩,地下水种类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由于受岩溶发育因素控制,岩层含水不均,从地质条件分析,
12
论证分类等级为二级;XX县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2.03亿m3,可利用水资源量为6.7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5.12亿m3,地下水水资源可利用量1.58亿m3,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为41.35%,属地下水有潜力区,论证分类等级为三级;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取水对所在水功能区及下游其他用水户水资源利用影响轻微,论证分类等级为三级;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取水口所在水功能区及其下游相关水功能区现状无敏感生态问题,取水和退水对生态影响轻微,论证分类等级为三级;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取退水涉及“XX县区一级水功能区新田河源头保护区”,论证分类等级为一级,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退水经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预处理,二级活性污泥生化降解处理达标后排放,含有少量可降解污染物,论证分类等级为三级。因此,综合上述各分类指标级别,确定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为一级。水资源论证工作分类指标见表1.5-1。
表1.5-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级分类分级指标表
分类分类指标3一级≥5复杂≥70超采区对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利用产生显著影响1.现状生态问题敏感2.对水文情势和生态用水产生明显影响涉及一级水功能区的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中的1个或以上;涉及二级水功能区的饮用水水源区或其他3个及以上水功能二级区含有毒有机物,重金属或多种化学污染物等级二级1~5中等50~70平衡区对第三者取用水影响显著1.现状生态问题较为敏感2.对水文情势和生态用水产生一般影响涉及一级水功能区得过渡区、或跨地(市)级的一级水功能区;涉及2个水功能二级区三级≤1简单≤50有潜力区对第三者取用水影响轻微1.现状生态问题无敏感2.对水文情势和生态用水影响轻微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分类指标等级1中等41.35%有潜力区对第三者取用水影响轻微1.现状生态问题无敏感2.对水文情势和生态用水影响轻微三级二级三级三级地生活取水(万m/d)下地质条件取水开发利用程度1%水资源利用取水和退水影响生态三级水域管理要求涉及单个水功能二级区涉及XX县区一级水功能区新田河源头保护区一级退水污染类型含有多种可降解化学污染物含有少量可降解化学污染物含有少量可降解化学污染物三级13
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新田供水工程(小涪水厂搬迁)
一、二期总取水规模为1m3/d,年取水总量365万m3,取水水源为盐井龙洞出水,取水口设置在新田镇盐井龙洞出水口(新田镇盐井社区1组),对区域水资源量和区域水资源配置产生一定影响。经分析,本次水资源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确定如下:
(1)分析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和《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要求,水资源论证的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应以建设项目取用水直接影响关系的区域为基准,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区域确定,并以行政区域为宜,新田供水工程的取水口和各用水户均处于新田河流域,因此本项目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范围确定为XX县区境内新田河流域,见附图1-5。
(2)取水水源论证范围
本工程拟利用盐井龙洞出水为供水水源,该水源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储存于溶洞、暗河管道溶隙中,将构造线方向作纵向径流,以暗河、大泉的形成排泄。所以其论证范围应包括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通过分析确定整个盐井龙洞水源地所处的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为取水水源论证范围,论证面积约32.15km2
(3)取水影响论证范围
由于供水工程取水有可能对下游新田水库及其他取用水户造成影响,因此,取水影响论证范围为盐井龙洞出口至新田水库大坝约3.87km河段。
(4)退水影响论证范围
新田供水工程供区及水厂退水均进入新田镇污水处理厂达标后排入新田河。故本项目的退水影响河段为新田场镇以下新田河河段。水资源论证范围详见附图1-6。
14
1.7水平年
论证现状基准年一般选取与进行水源论证时较接近的年份,并避免特枯或特丰水年。根据建设项目分析论证范围的河流水文特征变化情况,并考虑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因此选取2012年为现状基准年,2020年为设计水平年。
15
2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
及其开发利用分析
2.1基本概况
2.1.1自然地理
XX市XX县区位于渝东三峡库区腹地的平行岭谷山丘陵区,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7°52′22″~108°53′25″,北纬30°24′25″~31°14′58″之间。东与云阳,南与石柱和湖北利川,西与XX县区和梁平,北与XX县区和XX省XX县区接壤,。区内东西长97.25km,南北宽67.25km,幅员面积3457km2。有11个街道办事处,29个建制镇和12个乡,主要由3大片区(龙宝、天城、五桥)、8大组团构成。龙宝片区包括高笋塘、龙宝、山顶三个组团;天城片区包括周家坝、申明坝、枇杷坪3个组团;五桥片区包括百安坝、江南XX县区2个组团。至201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75.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76万人。常住人口158.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6‰。XX县区地处水陆交通要冲,素有“川东门户”之称,历来是川东、黔北、湘鄂西和陕南的物资集散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长江自西向东北横贯XX县区,形成了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势;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间有河流阶地、浅丘平坝等地貌。本区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丘陵,主要集中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平行岭谷区,是主要农业耕作重点区;二是低山区,主要为海拔500-1000米山区,是区内最主要的地貌形态,也是主要的产量和经济作物区;三是XX县区,主要集中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七曜山等地,主要适宜种植果木、药材和牧草等。
16
XX县区现有耕地100万亩,水域16.3万亩。2012年,完成植树造林23.9万亩,其中长江绿化9.8万亩。实现林业经济总量超过14.91亿元。全年公共绿地面积93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1.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2%,全区森林覆盖率按新口径计算达到47.0%。实施天然林保护10.21万公顷,拥有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市级森林公园4个。
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全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2.3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6.47万千瓦(不含长江),可供开发水能资源为17.77万千瓦。
XX县区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相对集中,组合较好,全区探明矿产资源30多种,矿产储量十分丰富。其中有煤1278万吨,天然气2400亿立方米,岩盐2800亿吨。
万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万州大瀑布、西山钟楼等自然人文景观,有旅游区13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aaa级景区3处,aa级景区4处。
2.1.2社会经济
2012年,实现万州生产总值662.86亿元,经济总量列全市第4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比全国、全市分别高6.3和0.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万州生产总值42016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万州生产总值突破6500美元,达到6656美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6.8:56.4:
36.8调整为7.2:53.0:
39.8,第三产业占万州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23元,增长
17
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73元,增长14.9%。
2012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7.48亿元,增长5.9%。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0.6万亩,增长0.2%,粮食产量52.1万吨,增长0.1%。油料播种面积14.15万亩,增长4.9%,油料产量1.66万吨,增长6.5%。出栏生猪88.25万头,增长2.0%。肉类总产量7.61万吨,增长1.3%。全年新增转移劳动力0.87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47万人,劳务总收入51.88亿元。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9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经开区46户企业完成总产值34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重点企业总产值290.08亿元,增长22.6%;大中型企业总产值388.48亿元,增长26.8%。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292.58亿元,同比增长16.5%。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增加到64户,其中,50亿元级的1户,10亿元级的10户。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9.3%,比上年提高20.0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8.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实现利润总额21.53亿元,增长8.1%;全员劳动生产率29.1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2.8%。
五大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42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特色化工产业总产值145.22亿元,增长15.0%;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54.24亿元,增长36.7%;食品药品产业总产值59.53亿元,增长19.2%;机械电子产业总产值143.8亿元,增长19.7%;能源材料产业总产值17.69亿元,增长20.5%。
2.1.3气象特征
XX县区地处暖湿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其主要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无霜期长。春季气温回升较早,但不稳定,
18
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夏季炎热、多伏旱、降雨比较集中、光热充足;秋季降温快,秋末冬初阴雨连绵;冬季气候温暖、寡日照、少雨多雾。
根据XX县区龙宝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7℃,最高年平均气温19.0℃(1982年),最低平均气温17.6℃(1974年);多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1972年8月26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7℃(1955年1月27日,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1484.4小时,最高年日照时数1713小时,最小年日照时数924小时。多年平均降水1243毫米,最多年降水量为1549.6毫米(1982年)。最低年降水量为981.9毫米(1976年),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为620毫米,年蒸发总量达10.85亿立方米。
影响XX县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阴雨、寒潮、大风与洪涝等多种。其中旱灾是严重制约万州农业发展的一大因素,伏旱一般始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持续达20~40天,经常伏旱连秋旱,持续时间长达70天以上。
2.1.4河流水系
XX县区境内河流纵横,河流、溪涧切割深,落差大,高低悬殊,呈枝状分布,均属长江水系。长江自西南石柱、XX县区交界的长坪乡石槽溪(海拔118m)入境,向东北横贯腹地,经黄柏乡白水滩(海拔约106m)流入XX县区,流程80.4km。磨刀溪于走马镇石板滩处入境,再经大滩口、鱼背山、赶场、长滩后,于向家咀出境至XX县区新津口注入长江,境内流程67.3km。境内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江北的苎溪河、瀼渡河、石桥河、汝溪河、普里河,江南的泥溪河、五桥河、新田河共八条,溪沟93条,总水域面积为16.3万亩。
新田河是长江上游干流下段右岸的一级小支流,上游称盐井河,
19
河原头有盐井龙洞,中下游为新田河。介于东经108°23′-108°29′,北纬30°36′-30°42′之间,河流发源于XX县区油沙乡小塘村茨竹垭,流域面积104.4km2,主河道全长12.202km,河道平均比降28.4‰,水能蕴藏量为0.4万kw。
新田河整个流域处于XX县区境内,流经油砂、盐蟛、新田镇,在XX县区新田镇小福村汇入长江,流域成扇形,溪沟发育较密,河床主要形态为“v”型,落差相对较大,河流发源地与出口处相对高差990m。两岸山梁纵横,多为山地,流域上游地区植被较好,中、下游的河谷两岸多开垦为坡地、梯田,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汛期河道水流浑浊,水土流失严重。
2.1.5水文
新田河流域内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年季变化较大,雨季从4月份延续到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7.5%,其中以6、7月份降水量最多,约占年降水量的31.1%,12月至次年2月是流域枯水期,其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4.4%,多年平均降水量1182.8mm。从时空分布来看,汛期(5-9月)年平均降水801.93mm,占全年的67.8%,多年平均来水量2733.3万m3。
2.1.6地形地貌
XX县区地貌上属四川盆地区,川东平行岭谷区,东南边普子乡一带为七耀山XX县区。地势总体上由北西向南东递增,境内最低点为长江与黄柏溪的交界处,海拨107m,最高为渝鄂边境的齐跃山,海拨高程为1762m。区内有铁峰山、方斗山、齐曜山等中山山脉,走向北东南西呈条状平行排列,山势高大,谷坡陡峻,分布面积约占全区的
20
14.6%;其间为红层低山、丘陵,系本区的主要耕作区,占全区总面积85%;河谷平坝,狭窄且分布零星,仅占总面积的0.4%。
2.1.7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除第四系有小片或零星分布外,其余皆为中生界地层。从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至保罗系上统蓬莱镇组,总厚度大于6km。碳酸盐岩类的嘉陵江组和碎屑岩、碳酸盐岩类互层的巴东组,分布于背斜核部,厚度大于1173m,出露面积较小,为260km2,占测区面积的7.52%,碎屑岩类的须家河组至蓬莱镇组则分布向斜轴部及两翼,厚度大于5km,面积3130.66km2,占测区面积90.56%。第四系松散岩分布面积为66.34km2,占测区面积的1.92%。
2.1.8区域地质构造
本区处于川东褶皱束万县复向斜的轴部及两翼,北部为铁峰山背斜,南部有方斗山背斜及龙驹坝背斜,褶皱走向北东,褶皱形态为梳状高背斜和宽阔平缓向斜相间排列。断裂不发育,仅在方斗山背斜轴部茨竹垭一带见有3条,发育长4~6km。
(1)铁峰山背斜。走向50°~70°,轴线呈凸向nnw之弧形,轴部地层为t2b。两翼为j1-2z-j2s纭,北西翼倾角8°~30°,个别达到47°,南东翼倾角45°~87°,靠近轴部大多直立倒转。
(2)万县复向斜。由万向斜,黄柏溪向斜新场背斜及故陵向斜组成,里雁行式排列,向斜轴部平缓开阔,两翼靠近背斜部位急剧变陡。北翼甚至倒转,为一典型的不对称屉形向斜。轴线走向50°~70°,而黄柏溪向斜、新场背斜轴线走向20°~40°。轴部地层为j2s-j3s,两翼地层为j1-2z-j2s。
(3)方斗山背斜:走向20°~40°,在茨竹垭转为50°~70°,形成向北西凸出之弧形,转折部位应力较为集中,使弧形内侧处于轴部的嘉
21
陵江组遭茨竹垭正断层和自生桥逆断层所破坏,弧形外侧多平行主背斜的次级褶皱,地层显著加宽,并伴随有规模不大的边断层(外坝逆断层〉。轴部地层为t2b,两翼为t2xj-j2s,北西翼岩层倾角18°~57°,南东翼22°~63°,局部倒转。
(4)赶场向斜。走向70°~80°,轴部地层j2xs-j2s,地层产状陡,西翼为j1-2z-j2s,北西翼倾角21°~70°,南东翼倾角23°~66°,轴面倾向nnw。
(5)龙驹坝背斜。走向由70°转为50°,略显弯曲,轴部地层为tlj,两翼为t2b-j2s,轴部岩层倾角4°~20°,两翼变陡为40°~60°,轴面倾向nnw或直立,为似箱状褶曲。
2.1.9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按地下水的含水介质,将区内地下水划分为三大类,即碳酸盐岩岩溶水、碎屑岩裂隙水及红层裂隙水。
(1)碳酸盐岩岩溶水
岩溶水为区内富水性最好的一类地下水。水量>1000m3/d。分布于各背斜轴部地段、赋存于三叠系地层中。但含水极不均匀,富水性受地层、岩性、构造地貌、岩溶发育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差异性很大。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储存于溶洞、暗河管道溶隙中,将构造线方向作纵向径流,以暗河、大泉的形成排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一钙型或钙镁、钙钠型,水质、水量动态稳定性较差。
(2)碎屑岩裂隙水
分布于各背斜两翼,赋存于三叠系须家河组的砂岩裂隙中。富水性较好,但不均一,水量一般100m3~500m3/d。接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补给,沿裂隙通道作纵向径流,通过横切沟谷钻机和平硐排泄。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硫酸一钙型或钙、镁型为主,水量变化小,水质
22
有向恶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3)红层裂隙水
分布于向斜翼部,赋存于侏罗系地层,地下水以就地补给、就近排泄为其特征,并具有埋藏分散、浅循环、短径流,积极交替的特点,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日。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型为主。动态变化大,水质有恶化趋势。
2.1.10水功能区划
根据XX市XX县区人民政府2011年批准实施的《XX市XX县区水功能区划报告》(2011版),其区划范围是XX县区境内涉及流域面积在50—1000km2的河流。新田河是长江右岸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04.2km2,主河道长17.6km。新田河为XX县区一级水功能区,该河流共划分2个功能区,其中1个保护区,1个保留区。
⑴保护区
①新田河源头保护区。此段上起盐井老龙洞,下至新田水库大坝,长约4.2km,人口较少,污染轻,为新田河源头河段,且本段有新田水库,为集中式供水水源地保护区,故划为保护区。现状水质Ⅱ类,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
(2)保留区
①新田河保留区。此段上起新田水库大坝,下至新田河入江口,长约13.4km,现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沿岸主要为农业用水,现状取用水量较小,只有少量农灌取水,划为保留区。现状水质Ⅲ类,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
新田供水工程取水口位于“XX县区一级水功能区新田河保护区”内,现状水质Ⅱ类,水质管理目标为Ⅱ类。见附图2-1。
23
由于城市人口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比例大幅度提高,使部份乡镇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由于上游缺乏控制性能较好的蓄水工程,每逢干旱季节,有些乡镇出现工程型缺水。随着乡镇经济的发展,部分乡镇和河段的地表水日益严重地受到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
(3)水价不合理,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水价也在不断调整,逐步体现出其商品属性和稀缺性。然而,本区域目前的水价与其缺水形势仍不协调,还没有建立起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价格体系,未能形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城市用水浪费现象还很突出,部分工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单位耗水量偏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较低;少数企业至今还没有用水计量设施,也未采用任何节水措施,浪费严重。因此,工业用水的节水潜力较大。城市节水管理力度不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和回用率偏低。此外,目前本区供水方式是“混灌”、“混排”,优水得不到优用,造成生活饮用水源不足,有待推广分质供水措施。
(4)水管理体制不顺,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目前本区水管理体制表现为条块分割、相互制约、职责交叉、权属不清,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节水,管节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之区域的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缺乏以最优化方法和技术为手段,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统一规划,难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9
3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1取水合理性分析
3.1.1建设项目取水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产业中,第二十二条“城市基础设施”中第9款“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水厂工程”属国家鼓励发展产业。新田供水工程为城镇供水工程,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属国家鼓励发展产业。
《水利产业政策》第四条明确指出,“本政策实施期内的水利建设重点是:江河湖泊的防洪控制性治理工程,城市防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海堤防维护和建设,现有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特别是病险水库和堤防的除险加固,干旱地区的人畜饮水,跨地区引水和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源工程,供水、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农田灌排,水土保持,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力发电,水利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新田供水工程符合《水利产业政策》规定。
建设项目属城镇供水工程,主要供水对象为城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用水,供水区域在引进工业企业时,应严把产业政策关,严格遵循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和XX市产业规划布局,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选择性地引进入驻用水企业,新增的用水企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政策的要求。
3.1.2建设项目取水与区域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XX县区国民经济规划,XX县区将构建起XX市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3《我能行》(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Unit 6 How do you feel Part B Read and Write(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6《一封信》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12 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001
- 2025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
- 公司转让工程合同范本
- 6《探访古代文明》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铝合金踢脚线施工方案
- 项目租车方案
- 住建部 认购合同范例
- Unit 6 Beautiful landscapes Integration说课稿 - 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含解析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权威完整改进版
- 2024年金属非金属矿山(地下矿山)安全管理人员考试练习题(100题)附答案
- GB/T 35506-2017三氟乙酸乙酯(ETFA)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填写规范(特种设备安全法)参考范本
- 硬笔书法全册教案共20课时
- 《长方形的面积》-完整版课件
- PDCA降低I类切口感染发生率
- 工业企业现场监测工况核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