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是妈妈爱唠叨吗_第1页
教学案例 是妈妈爱唠叨吗_第2页
教学案例 是妈妈爱唠叨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是妈妈爱唠叨吗?——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活动目标创设情景,让同学们对“父母的唠叨”做一次认真的思考,从理解父母,感悟亲情,尊敬亲人到能够正确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分析情景案例,明白唠叨的核心是什么?唠叨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是爱,是望子成龙,是一种朴素的教育方式。角色扮演,互换角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用心,将心比心。活动设想从一封信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适时发现破坏亲情的害虫——父母的唠叨。觉得父母唠叨是同学们较为集中的感受,因此,本活动以此为主线,通过创设情景、小品表演、角色互换等,让学生认真思考父母唠叨背后的真情,寻找解决唠叨矛盾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自己和父母之间拥有融洽的关系。活动重在学生自己将心比心的去体验父母的用心良苦、寻找与父母良性关系的沟通方法,以分组植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有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而活动中,教师不但是引导人,还是活动的参与者。最后,在孩子们都比较熟悉的歌曲中结束,借助音乐的感染力和手语的新鲜感,触动学生的心灵,在爱的氛围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和升华,让学生意犹未尽。辅助工具多媒体、亲情树课前准备让每位同学在课前收集父母的唠叨。让两位同学排练小品《妈妈的唠叨》活动过程导入《吉祥三宝》一首耳熟能详的歌,让我想到一个稳馨的字“家”。让同学们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老师一提起这个家呀,首先也是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想到了平时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说起来每个家庭他们相处的模式都不一样,有谁来谈谈平时你们一家人是怎么相处的呢?(学生回答……)有的家里面呢,是爸爸比较严厉,有的呢是妈妈比较唠叨,那父母的感受又是如何呢?前不久我看见了这样一篇帖子:有位年迈的母亲写给孩子这样的一封信,有一段话这样写到:“孩子!记得在你还很小的时候,妈妈花了很多的时间,教会了你如何用汤匙喝汤、用筷子吃饭。教会你如何系鞋带、扣扣子、滑滑梯、还教会你如何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当你想吃什么,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妈妈都会尽量的满足你,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而你还能记得吗?所以,你不要嫌妈妈嘴馋好吗?孩子!你忘记了我们练习了好多回,一句一句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吗?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的问题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的说着我要说的话时,不要打断我,要体谅我,理解我,不要嫌我太唠叨,行吗?”每当我读着这段感人至深的话,我就不由得泪潸潸,催我去感恩父母,然而,我们又扪心自问,你可曾为了那个为你日夜不眠的父母就多说了那么几句关爱的话,就愤怒的觉得厌烦,甚至发泄吗?那究竟真的是父母太唠叨吗?你们又曾想起曾经那个缠着妈妈将故事的你吗?而现在我们却……新授我们一天一天的长大,而父母却一天一天衰老下去,但是不管我们又多么大,在父母的心里,我们永远都只是个孩子。瞧,这里来了一家子。表演《妈妈的唠叨》(表演完毕,师生一起讨论。)我们的答案也出来了,(预设)有的同学不赞同,大部分是赞同的我们就一起来讨论:

“面对家长的唠叨,你会怎么办呢?”(学生回答……)王老师也是父母的孩子,我非常的理解你们,包括现在,老师的妈妈也仍然时常唠叨着。(三)那同学们都如何看待父母的唠叨呢?请大家积极的回答,同时看看我们谁家的亲情树最健康、茂盛!(回答的同时,为其组的亲情树增添树叶)(学生回答……)同学们各自谈了对父母唠叨的看法,尽管褒贬不一,观点各异,但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展示了大家真实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对父母的唠叨持肯定态度的同学,表达了对父母悉悉关爱的无限感激之情;持否定态度的同学,展示了自己渴望自主、自立自强的成长追求,正常的年龄心态;持褒贬参半态度的同学,透露出了客观严谨、不偏不倚的思辨境界。子女在父母心中永远是风筝,那根挣不断的线啊!难道大家没听说过,90岁的老奶奶教训70岁奶奶的故事吗?长大了,别心烦、别逃避,对父母讲讲心里话吧!争取在融洽的关系中,让自己能够承载父母的句句关爱,让父母的爱能以最好的方式表达。在这爱与被爱中,在所谓的唠叨中,你和父母的关系融洽吗?(四)你和父母的关系融洽吗?(教材P48显微镜)父母的唠叨只是引起家庭烦恼的原因之一,你也许发现家庭中还有不少因素在影响着你与父母的关系。我们来做做选择题,看一看我们与父母间的融洽度。(学生回答……)你的选择与正确答案越相符,表明你与父母的关系越和谐,如果你的选择与正确答案相距甚远,那么你需要认真的阅读下面的训练策略。寻找父母的唠叨属于哪种类型。(教材P49知识窗)(学生回答……)为何会出现唠叨?为什么父母的爱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因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不知不觉地在性格中注入了独立意识,开始试图按自己的想法去处理一些事情,然而,父母总是凭自己的经验主观想象去塑造孩子的个性,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这必然导致我们觉得父母变得越来越爱唠叨,其实,这是一种主观感受,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一直没有改变,变的是我们日趋成熟和追求独立的心。唠叨的核心是什么?唠叨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是爱,是望子成龙,是一种最朴素的教育方式。(五)寻找减少父母唠叨的钥匙(教材P50训练策略)(出谋者为亲情树添加红心)1、创造与父母接触的机会2、多检讨自己3、注意和父母交谈的技巧4、家庭沟通手册(六)体验成果,角色互换(教材P51反思体验,以心理老师的身份,回复一封学生关于妈妈唠叨的来信。)(回信过程中穿插flash周杰伦《听妈妈的话》)(杰出者送亲情红心)总结不可否认,父母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唠叨是对大家最殷殷的教诲,无论是一遍遍的叮嘱、劝告,还是一次次的指点、要求,无不折射出父母对我们成长的融融关注之光,愿大家都能在父母的唠叨声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快乐成长;愿同学们都能用自己最优秀的表现让父母放心,为父母的“唠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了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恩,对父母的愧疚,请同学们全体起立,举手握拳做出承诺(全班同学宣誓):亲爱的爸爸妈妈,从现在开始,在思想品德上让您们安心,在学习上让你们放心,在生活上让您们省心,我们决不辜负父母心!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