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9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04-2009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04-2009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04-2009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04-2009江苏省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汇总(2004-2009)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2004年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

B

)(p2)A.教育实体

B.学校

c.学校教育系统

D.终身教育3.教育的终身化是

的特点(

C

)(P10)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20世纪以后的教育

D.后工业社会教育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C

)(P17)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康德的《论教育》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2005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D

)(P18)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20061.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

C]

(P3)A、盛唐

B.明木

C、清末

D.民国2.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

A

]

(P12)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P17)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4.“学不躐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C

](p13)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同性原则5.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C

](P13)A.定义

B.苏格拉底讽刺

C.助产术

D.提问6.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

D

](P18)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7.提山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A

](P16)A.洛克

B.卢梭

C.杜威

D.福禄贝尔9.“臧息相辅”即主张[

C

](P12)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20071.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A

)

(P5)A.私学

B.公学

C.国学

D.乡学2.主张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一观点的著作是(B

)(P15-16)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8.在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的是(C

)(P7)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古代希腊9.在世界范国内,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D

)(P2)A.18世纪上半期

B.18世纪下半期

C.19世纪上半期

D.19世纪下半期10.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论述是(

B

)(p13)A.化比成俗

B.学不躐等

C.君子之交,喻也

D.时教必有止业,退息必有居学20081.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这一思想被称为(

B

)(P17)A.人文教育学派

B.传统教育学派

C.现代教育学派

D.实验教育学派2.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这一思想的是(

B)(P16)A.卢梭

B.康德

C.夸美纽斯

D.洛克3.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凋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教育思想家是(

A

)(p18)A.杜威

B.凯洛大

C.陶行知

D.裴斯泰洛齐7.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A

)(p5)A.董仲舒

B.王充

C.司马迁

D.郑玄l1.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

D

)A.学校教育

B.社区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13.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D

)(p3)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教育网络

D.学习化社会2009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D

)。(p17)A、康德

B、夸美纽斯

C、洛克

D、赫尔巴特3、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B)(p3)A、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B、废科举,兴学校

C、北洋大学的创建

D、洋务运动的推行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刚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A

)A、杨贤江

B、蔡元培

C、李大钊

D、陶行知《教育史ABC》是我国最早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历史的著作,《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的著作。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D

)(p7)A、文法学校

B、骑士学校

C、琴弦学校

D、文士学校二、填空题2004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

的过程。(p2)2.义务教育是国家以

法律

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3.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P17)

2005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P17)

20062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

的过程。(p2)20081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p3)17.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持这一主张的是英国哲学家

洛克

。(p16)18.战国后期,《礼记》中的《

学记

》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p12)19.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期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p2)200919、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教育的终身化

、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等新特点。(p10)2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人影响,被看作是

传统教育派

的代表。(p17)三、判断题2005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p4)

四、简答题2005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P10

五、论述题200742.阅读下面文字,说出隐含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并论述这一思想的内涵。“……那种认为青少年时驯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就足以使人在未来的一生中应付他遇到的各种挑战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丁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教育的终身化(p10)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2004年2.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A

)(P26)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D.信息革命的出现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D

)(p38)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校园文化

D.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005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p29-30)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川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2006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

](p22-23)A.政治经济制度

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C.文化传统

D.生产力水平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D

](p39)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20071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

A

)(p22-23)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

D.文化2008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止常运行的组织形念,二是规章制度,三是(C

)(p39)A.行为方式

B.校风

c.角色规范

D.学风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D

)(p39)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领导者的文化

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1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p29-30)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刚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刚20091、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这说明制约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是(

D

)

(p26-27)A、社会意识形态

B、社会政治制度

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

D、生产力发展水平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

B

)(p22-23)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关系

C、文化

D、科学技术二、填空题2004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

再生产劳动力

;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p28)5.舒尔茨提出的

人力资本

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p29)

2005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p28)

2006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p28)

200725.学校文化从其形式看,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

制度文化

。(p39)34.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和

过渡性

。(p41)20092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p40)2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刚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p28)

三、判断题2004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错

)(p24、27)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

错)(p36)2005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对

)(p23、26)

四、简答题2004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63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00834.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P33-34

五、论述题200736.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p29-30

200840.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P33-34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2004年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明身心发展的(B

)(P46)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稳定性

2005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P46)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

)(P57)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200610.教育者重视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D

](P47)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200712.“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个体发展上的(C

)

(P45)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活动论2008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这一观点属于教育学上的(

)(P44)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三因素论

20097、促进个体发展从满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P53)A、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二、填空题20046.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社会实践

过程中实现的。(P43)2005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延时价值。(P52)20062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等外在的力量。其典型代表之一是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华生。(P45)20071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看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主观能动性。(P53)200917、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P48)23、“身残志坚”说明了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具有互补性

关系。(P47)三、判断题2005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冈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管。(

)(P57)

四、简答题200737.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提升的作用。p54-5638.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p51

20093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p51

五、论述题200644.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的要求?p46-48

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2004年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P65)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2005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P66)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0061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P66)A.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

B.依靠生产力的发展C.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0098、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体现教育根本性问题的是(

)(P60)A、教育规律

B、教育任务

c、教育目的

D、教育内容二、填空题2004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P61)8.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重点。(P67)2005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P65)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P67)

20062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P65)35.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P67)20071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

教师的教学目标

。(P61)19.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表现为导向、激励和

评价。(P60)200820.教育目的具有以下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评价作用

。(P60)2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P65)

200918、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时代性。(P70)27.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P60)28.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P65)

四、简答题2004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P67)

200640.简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P67-71)200838.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P67-71)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200614.在我国,对教师概念进行全面、科学界定的法律是[

](P78)A.《宪法》

B.《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1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P79)A.传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授业、解惑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20073.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D)(P77)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师法》

D.《教育法》

20099、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

)(P83)A、民主平等天系

B、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C、授受关系

D、主导与服从关系11、中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享有公民权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

)(P76)A、人格尊严权

B、人身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二、填空题20049.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P78)

2005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学生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

。(P75)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职业角色的多样化。(P79)200625.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P73)26.1989年11月20目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和公约》,体现这一《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有: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P75)27.《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P77)2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P79)

2007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P78)29.《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学生享有的权利包括

人身权

和受教育权。(P76)

20082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P77)2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

研究能力

。(P82)24.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

相互促进

的关系。(P85)

200931.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多样性。(P79)

三、判断题2004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P73)4、“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改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

2005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P83-85)四、简答题2005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P79-80)200641.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P80-82)200837.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72-73)

五、论述题20041、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P79-80)

江苏省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二)(2009-12-3008:53:01)分类:教师资格考试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2005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B

)(P99)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D

)(P96)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通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00612.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称为[

B

](P93)A.教育目的

B.教学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要求16.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

](P95)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D.课程标准、教学人纲、教科书17.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B

]

(P88)A.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B.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D.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18.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这种课程评价模式称为[C

](P106)A.目标评价模式

B.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C.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D.发展性评价模式

20074.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

)(P96)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案5.在泰勒看来,课程编制的首要步骤是(

)(P105)A.确定教育目标

B.选择学习经验

C.组织学习经验

D.评价教育目标13.关注每一个学生在个体教育活动的种种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这种教学目标称为(C

)(P79)A.普遍性目标

B.行为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14.课程评价中的CIPP模式是指(A

)(P106)A.背景、输入、过程、结果评价模式

B.泰勒模式C、目标评价模式

D.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200815.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

)(P95)A.对教材的研究

B.对教法的研究

C.对学科的研究

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200910、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

)。(P105)A、确定方法

B、确定内容

c、确定目标

D、确定标准13、泰勒的课程论经典著作是(A

)

(P105)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学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群》D、《教学与一般发展》二、填空题200410.在我国,课程的文本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教科书。(P95)2005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和教科书。(P95)20062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科的研究、

对社会的研究、

对学生的研究

。(P94)

200722.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知识、

社会

和儿童。(P91)32.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称

地方课程

。(P90)

200825.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

社会中心课程

等。(P88)26.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时限性;第二,具体性;第三,预测性;第四

操作性(和指导性

)

。(教材,P138)27.泰勒提出的“课程原理“包括四个步骤:(1)确定课程目标;(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4)

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P105)28.CIPP计价模式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

。(P106)200929.制约课程的三个要素是知识、

社会

和儿童。(P91)3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学校课程

。(P91)三、判断题2004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P91)2005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P94)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设计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P105-106)

四、简答题200740.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P102-104)

200835.简述教科书的编写所遵循的原则。(P101-102)

五、论述题200741.论述课程的目标评价模式。(P105)

200941、论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P92-94)

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2004年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P119)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P112)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005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P112)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B

)(P128)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20086.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P123)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二、填空题20041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

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P124)

20059.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教学

。(P108)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

的过程。(P113)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二类是

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

。(P122)2006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实现

学生身心发展

的过程。(P113)200724.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P108)26.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仃示范性实验的教学方法是

演示法。(P128)27.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和

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P114)30.赫尔巴特率先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这一观点称为教学的知、情、意的统一

原则。(P117)200924、教学作为学生的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其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

性和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和指导性。(P114)26.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教学方法为

演示法。(P128)32.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它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P108)三、判断题2004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

(P116)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P118)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P126)

四、简答题2004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P114)

2005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P118-120)

200642.简述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P122-123)

200739.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P110-112)

五、论述题20051.说明下面教学案例贳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试做具体的分析。“力”的概念的教学我在讲课时,问同学们知道“力”吗?大家都说知道。但我问到“力到底是什么?”时候同学们却答不出来。我就接着说:“谁能说出力的表现?”于是,他们活跃起来了。有的说“人提水”;有的说“起重机吊钢管”;还有的说“磁铁吸引铁钉”。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同时辅以适当的演示实验,并板书如下:物体作用物体人提水起重机吊钢管磁铁吸铁钉接着布置归纳分析;从上述几个力的表现的例子可以看出,力是离不开物体的,如人、起重机、磁铁都是物体,水、铜管、铁钉也是物体。我进而又指出:“提、吊、吸,在物理学中都称作用,由此得出力的初步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P121-129)教学原则:启发性、直观性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2004年一份教案的核心是(C

)(P132-133)A.提出教学目标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的内容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P139)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2005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

)(P140)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P143)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20076.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学科界限,由学生自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自己设计单元活动的教学形式是(D)(P142)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设计教学法7.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为(

)(P142-143)A.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B.适宜性、科学性、差异性C.引导性、有效性、科学性

D.主导性、灵活性、启发性

20089.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

)(P139)A.个别教学

B.小班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200912、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蛙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B

)(P137)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15、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正确的叙述是(

)(P136-138)A、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B、一般来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D、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二、填空题200412.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

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P133)2005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

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P130)

20063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的分组形式为外部分组

。(P140)32.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称为

形式性策略。(P144)3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上课

。(P132)38.古代普遍推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个别教学制

。(P138)200716.一堂好课的标准有: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

气氛热烈

。(P134)2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P130)2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

京师同文馆

。(P139)2008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P130)30.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效度;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称为

信度

。(P137)200925.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P131)34.在教学史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班级上课制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P138)三、判断题2004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练习,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P132)2005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P140-141)四、简答题20044、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134)2005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P130-131)200938.简述教学策略的内涵与基本特征。(P142-143)

第九章一、单项选择题2004年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C

)(P158)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教学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P163)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2005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C

)(P153)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P166)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20061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P161)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200715.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P158)A.政治课和各科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社会实践活动

D.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二、填空题200415.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P155)2005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P154)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的原则是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P157-158)200634.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

交往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P155)3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P154)200728.德育工作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P155)3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

择业指导

。(P152)33.初中阶段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行为和

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

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20083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水平

之间的矛盾。(P154)32.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强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体谅模式

。(P166)20093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陶冶学生品德情感、锻炼学生品德意志和培养学生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有班主任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四句话: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持之以恒、导之以行。(P155)三、判断题2004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P156)2005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对

)(P155)9.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采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对

)(P164)四、简答题20055、认知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P164-165)

200939.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规律。(P156)a

五、论述题20052、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受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P157-158)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起来的原则

200839.阅渎以下文字,并回答问题。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根据这一思想确定的德育模式是什么?该模式的理论假设是什么?该模式强调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P164-165)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20094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有弄清榜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榜样有两种,一种是人为树立的榜样,一种是生活中的榜样,人为的榜样一般是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德价值观对某人进行加工、包装和宣传,倡导公众向其学习。很多情况下,树立榜样是一种政治安排,往往附带意识形态的宣传任务。人为树立的榜样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可以达到使公众“知道”的水平,但其道德教育效果的获得却不一定能如其所愿。与树立的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有着很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价值,生活中的榜样不是别人树立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的包装产品,而是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展现。从榜样人物的角度讲,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他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自在地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聚于内而形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德性和人格展现、展开、提升的过程,必然会辐射到周围: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控制自己的行为可能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看,前者是暗示,后者就是明示,从榜样学习者的角度看,对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意识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和需要决定是认同、排斥还是认同与排斥兼而有之。无论是这三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都是自己的自主选择。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同答下列问题:(1)榜样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P160-161)

第十章一、单项选择题2004年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P182-186)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2005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米的班级管理方式是(c)(P175)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