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实用文档_第1页
静压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实用文档_第2页
静压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实用文档_第3页
静压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实用文档_第4页
静压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实用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压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静压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静压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一、工艺流程1、测量放线定桩位埋桩尖:(1)根据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用经纬仪放出各轴线,定出桩位,埋好桩尖。(2)每根桩施工前均用经纬仪复测桩位,并请监理人员检查验收。2、桩机就位:(1)将压桩机移至桩位处,观察水平仪和挂在压架上的垂球,调平机身.(2)以导桩器中心为准,用垂球对准桩尖圆心,找准桩位。表一桩位的允许偏差项项目允许偏差1带有基础梁的管桩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50+0.01H2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1003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1/3桩径或1/3边长4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最外边的桩1/3桩径或1/3边长中间桩1/2桩径或1/2边长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3、吊桩、插桩:(1)驱动夹持油缸,将夹持板放置在适应高度.(2)启动卷扬机吊起管桩,再将管桩(或桩段)吊入夹持梁内,夹持油缸驱动夹持滑块,通过夹持板将管桩夹紧,然后压桩油缸作伸程动作,使夹持机构在导向桩架内向下运动,带动管桩挤入土中。(3)微微启动压桩油缸,将管桩压入土中0。5~1.0m后,用双向经纬仪调整桩身垂直度。4、压桩压桩工艺流程图通过定位装置重新调整管桩的垂直度,然后启动压桩油缸,将管桩慢慢压入土中.压桩油缸行程走满,夹持油缸伸程,然后压桩油缸做回程动作,上述运动往复交替,即可实现桩机的压桩工作,油缸每次压桩行程为2米。压桩时控制好施压速度.5、接桩当下节桩压到露出地表0。8m左右时,应接上节桩,上、下节桩应在同一中心线上,偏差不得大于5mm,接桩前应确认管节是否合格,端板是否合格、平整,桩端埋设铁件、特别是端板坡口上的浮锈及污物应清理干净,露出金属光泽;接桩就位时,下节桩头宜设置导向箍以保证上下桩节找正接直,如桩节间隙较大,可用铁片填实焊牢,结合面之间的间隙不得大于2mm;手工焊接时第一层必须用Φ3.2mm的电焊条打底,确保根部焊透,第二层方可用粗焊条(Φ4mm或Φ5mm),焊条采用E43XX型,其质量应符合GB/T5117-1995的规定,并请监理公司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下压。接桩采用2台电焊机同时对角对称焊接,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以免桩周土固化,给续压带来困难。表二电焊接桩焊缝检验标准项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1上下节端部错口(外径≥700㎜)(外径<700㎜)㎜≤2≤1用钢尺量2焊缝咬边深度㎜≤0.5焊缝检查仪3焊缝加强层高度㎜2焊缝检查仪4焊接加强层宽度㎜2焊缝检查仪5焊接电焊质量外观无气孔,无焊瘤,无裂缝直观6焊缝探伤检验满足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6、送桩(1)送桩器及衬垫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送桩器宜做成圆筒形,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送桩器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2)送桩器上下两端面应平整,且与送桩器中心轴线相垂直。3)送桩器下端面应开孔,使管桩内腔与外界连通。4)送桩器应与管桩匹配。套筒式送桩器下端的套筒深度宜取250—350mm,内径应比管桩外径大20—30mm。送桩作业时,送桩器与管桩桩头之间应设置1-2层麻袋或硬纸板作衬垫.(2)因设计桩顶标高不一,部份桩需送桩。送桩应注意以下几点:1)送桩器的规格和强度应能适应桩顶,其外形不致使贯入阻力明显增大,且易于拔出,又尽可能少带起土体。2)送桩器下端宜设置桩垫,要求厚薄均匀,并尽量与桩顶全断面接触,以免桩顶受力不均匀而发生桩顶破损现象。3)送桩时要以压桩力控制及桩长控制相结合,压桩力控制为主,相邻桩桩端高差不得大于桩净距.4)桩在压入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与有关方面研究,确定能否继续施工;①压入过程中贯入度突然变小,桩身出现严重回弹;②桩身突然发生显著的偏斜和水平方向移动;③桩身严重裂缝,产生露筋或桩顶砼破碎;④周围建筑或管线发现异常情况.⑤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⑥当桩压至接近设计标高时,不可过早停压.否则,在补压进时常会发生压不下或压入过少的现象。⑦当压桩阻力超过压桩机能力,或者由于来不及调整平衡,以致使压桩架发生较大倾斜时,应立即停压并采取措施,以免造成断桩或其他事故。(3)终压,当压力表反映压力达到设计确定的单桩承载力和设计标高时即可终压。终压后复压两次.(4)移机满足设计要求停压后移机至下一桩位.及时整理记录,记录要求整洁、完整、及时、真实.并请业主现场代表和监理,验证签字。二、质量控制要点1、油压表必须经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鉴定,并有鉴定合格证。

2、静压桩沉桩控制应按设计压桩力和稳压下沉量相结合的原则,并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综合确定。

3、桩端进入③—4粉质粘土层时,静压桩的压桩力为主要控制指标。

4、静压桩桩端进入持力层,达到综合确定的压桩力要求时,宜保持稳压1~2分钟,稳压下沉量可根据地区经验确定。

5、静压桩施工过程中,不得任意调整和校正桩的垂直度,避免对桩身产生较大的次生弯矩。静压桩穿越硬土层或进入持力层的过程中,除机械故障处,不得停止沉桩施工。

6、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的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

7、压桩施工结束后,应做桩身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试验和小应变检查桩身质量.

8、沉桩质量控制

(1)沉桩前,应清除周边和地下障碍物,平整场地,桩机移动范围内场地的地基承载力应满足桩机运行和机架垂直度的要求。

(2)沉桩顺序一般采用先深后浅,自中间向两边对称前进,或自中间向四周进行。

(3)桩插入土中定位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4)送桩结束后,应及时用碎石或黄砂回填密实。

9、压桩过程中,不能随意中止,如因操作必须,停歇时间要短.中途停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严禁中途停压造成沉桩困难10、管桩进场要有合格证,并逐节严格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验收,发现不符合要求者,坚决不准进场。11、管桩的吊装、运输与堆放.(1)管桩吊装时宜采用两支点法,也可采用勾吊法,吊钩钩于管桩两端板处,绳索与桩身水平交角应大于45度。(2)管桩在起吊、装卸、运输过程中,必须做到平稳,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3)管桩在运输、堆放时的支点位置距二端均为0.207L(L为管桩长度)。(4)预制管桩施打前管桩吊立吊点位置距一端为0.293L,距另一端为0。707L。(5)堆桩场地要平稳坚实,不得产生过大的或不均匀沉陷。支点垫木的间距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并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不宜超过三层.不同规格的桩应分别堆放,堆放位置和方法应根据打桩位置,吊运方式以及打桩顺序等综合考虑。12、桩位定位采用二次经纬仪校正复核,并经监理公司复核认可,测放精度≤2cm。定期复核测量控制点。13、垂直度保证措施(1)桩机的基础必须稳固,安装必须周正、水平,压桩时,导向压桩架、送桩器和桩身应在同一条中心线上。(2)采用双向经纬仪校正桩身垂直,经纬仪应放在距桩机约20米处,成90度方向设置。如发现垂直度超标(0.5%),应及时调整、重新压桩。(3)严格检查桩顶平整度,保证缓冲垫厚薄均匀。(4)压桩过程中必须使管桩轴心受压,若有偏移及时调整,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电焊接桩前要校正好上下桩管的垂直度,上下节桩中心线偏差小于5mm。(3)上下接点平面偏差小于10mm。14、桩位偏差保证措施(1)制定科学合理的压桩流程,减少挤土影响,避免压桩时影响邻桩。(2)提高就位精度,桩尖与桩心偏差≤1cm。(3)提高桩的制作质量,防止桩接头面的歪斜及桩尖偏心和桩体弯曲等不良现象发生.(4)提高接桩质量,保证上、下节桩同轴。15、终压值质量保证措施根据本工程的设计要求,管桩的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停止压桩。16、终桩后应马上进行封底、封口砼的浇注,封底砼高度为2米,封口砼从地面下去1米放置沙包,在沙包上浇注0.5米高的砼,浇完封口砼后应及时测量桩顶标高并做记录,待土方开挖后重新测量桩顶标高,与终桩标高相比,确定上浮高度,最终由设计院根据标高上浮程度来确定是否进行复压和复压的数量。三、质量保证体系工程施工建立项目经理部,下设技术组负责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内设质量岗,对施工各道工序质量实行24小时全天候的监督、检查、监控工作,并及时与项目施工监理方联系,配合进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和原材料检查验收与抽样送检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质量工作职责,使工程施工质量纳入有序的控制之中。为着重解决施工中遇到的质量难题,主要关键工序项目经理部将建立有领导、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参加,从而在组织上保证工程质量。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1.1锤击预应力管桩1、适用范围锤击预应力管桩适用于各种粘性土、粉土,当需要穿透较厚砂性土中间夹层或含砾卵石较多的硬夹层时,采用锤击管桩效果更佳,但因噪音大,在城市建设中应限制使用。2、工艺流程复核测量控制网测放桩位桩位复核桩机就位稳桩打下节桩接桩打上节桩复核测量控制网测放桩位桩位复核桩机就位稳桩打下节桩接桩打上节桩送桩桩预制桩运输桩进场验收桩起吊查第二节桩起吊检查验收接头验收桩身垂直度检查桩机移位⑴放线定桩位1)根据设计图纸编制桩测量定位图,并保证轴线控制点不受打桩时振动和挤土的影响.2)根据实际打桩线路图,按施工区域划分测量定位控制网,一般一个区域内根据每天施工进度放样10-20根桩位,在桩位中心点地面上打入一支φ6。5长30-40cm3)桩机移位后,应进行第二次复核,保证桩位偏差小于10mm.4)桩施工前,应根据施工桩长在匹配的工程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从下至上的顺序标明桩的长度,以便观察桩入土深度及记录每米沉桩的锤击数。⑵桩机就位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⑶起吊预制管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及索具,管桩在施工中起吊,可采用一点法(位置距桩头0。29L处),启动吊车吊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管桩起吊)(管桩就位,焊接桩尖并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⑷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桩锤自重将桩插入地下30-50cm,再使桩垂直稳定。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用线坠控制管桩垂直度)(两台正交经纬仪双向控制管桩垂直度)⑸打桩1)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2)打桩顺序一般按先深后浅、先长桩后短桩、先大径后小径、先施工大承台桩后施工小承台桩的原则,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分两向对称前进,或自中间向四周进行;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3)管桩表面应每米划线标记,以便做好打桩记录,打桩记录应包括入土深度、送桩深度、桩顶标高、最后贯入度、桩锤落距等施工参数。4)当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锤击预应力管桩打桩)⑹接桩l)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应进行接桩,接桩前用钢丝刷清除接头表面的污物和铁锈,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一般采用电焊接桩,焊接宜在桩四周对称地进行,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第一层焊完后必须把焊渣清理干净,方可进行第二层(的)施焊,焊缝应连续、饱满;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采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施打。2)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0.5—lm左右时进行;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接桩就位纠偏时,不得采用大锤横向敲打;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3)雨天焊接时,应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焊接接桩)⑺送桩1)根据设计桩长接桩完成并正常施打后,应根据设计及试打桩时确定的各项指标来控制是否采取送桩,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0m.当送桩深度超过2.0m且不大于6。0m时,打桩机应为三点支撑履带自行式或步履式柴油打桩机;桩帽和桩锤之间应用竖纹硬木或盘圆层叠的钢丝绳作“锤垫”,其厚度宜取150~200mm。2)送桩前应保证桩锤的导向脚不伸出导杆末端,管桩露出地面的高度宜控制在0.3-0。5m;当桩顶打至接近地面需要送桩时,应测出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顶质量,合格后应及时送桩3)送桩应采用专用的送桩器,送桩器宜做成圆筒形,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打性;送桩器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弯曲度不得大于1/1000。4)送桩器上下两端面应平整,且与送桩器中心轴线相垂直;送桩器下端面应开孔,使空心桩内腔与外界连通。5)送桩器应与桩匹配。套筒式送桩器下端的套筒深度宜取250~350mm,套管内径应比桩外径大20~30mm,插销式送桩器下端的插销长度宜取200~300mm,杆销外径应比(管)桩内径小20~30mm。对于腔内存有余浆的管桩,不宜采用插销式送桩器。6)送桩作业时,送桩器与桩头之间应设置1~2层麻袋或硬纸板等衬垫。内填弹性衬垫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60mm。7)桩尖应按设计要求进入持力层,送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参考相同条件下不送桩时的最后贯入度并修正;送桩完成后应及时将空孔回填或覆盖。(送桩器送桩)⑻检查验收桩终止锤击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粘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土及风化岩时,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为辅;贯入度已达到设计要求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并按每阵10击的贯入度不应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确认,必要时,施工控制贯入度应通过试验确定;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1。2静压预应力管桩1、适用范围静压预应力管桩适用于软土、填土、一般粘性土、粉土,尤其适用于居民稠密、危房附近及附近环境要求严格的地区沉桩,其持力层适用于硬塑或坚硬粘土层、中密或密实碎土层、砂土、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层;但不宜用于地下有孤石、障碍物或厚度大于2m的中密以上砂夹层。2、工艺流程复核测量控制网测放桩位桩位复核桩机就位喂桩压下节桩接桩压上节桩送桩复核测量控制网测放桩位桩位复核桩机就位喂桩压下节桩接桩压上节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桩预制桩运输桩进场验收识桩起吊查第二节桩起吊终压持荷稳定接头验收桩身垂直度检查桩机移位⑴放线定桩位同“锤击预应力管桩"中“放线定桩位”。⑵桩机就位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将静压桩机调至水平、稳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静压桩基进场就位)⑶吊桩就位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及索具,管桩在施工中起吊,可采用一点法(位置距桩头0。29L处),启动吊车吊桩,将预制桩吊至静压桩机夹具中,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夹紧并放入土中,移动静压桩机调节桩垂直度,符合要求后将静压桩机调至水平并稳定.桩尖插入桩位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压桩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静压桩基吊桩)⑷压桩1)压桩:启动压桩油缸,把桩徐徐压下,控制施压进度,一般不超过2m/min,达到压桩力的要求以后,必须持荷稳定。若不能稳定,必须再持荷,一直到持荷稳定为止,持荷时间由设计人员与监理在现场试桩时确定。(压桩)2)压桩应连续,宜将每根桩一次性连续压到底,且最后一节有效桩长不宜小于5m。3)建筑面积较大,桩数较多时,可将桩基分成数段,压桩在各段范围内分别进行.压桩顺序一般先深后浅,先长桩后短桩,先大径后小径,先施工大承台桩后施工小承台桩的原则,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分两向对称前进,或自中间向四周进行.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压.对于场地地层中局部含砂、碎石、卵石时,宜先对该区域进行压桩。4)压桩过程中应测量桩身的垂直度。第一节桩下压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0。5%;当桩身垂直度偏差大于1%的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5)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作业,并分析原因,采用相应措施:①压力表读数显示情况与勘察报告中的土层性质明显不符.②桩难以穿越具有软弱下卧层的硬夹层。③实际桩长与设计桩长相差较大。④出现异常响声;压桩机械工作状态出现异常。⑤桩身出现纵向裂缝和桩头混凝土出现剥落等异常现象。⑥夹持机构打滑。⑦压桩机下陷。⑸接桩同“锤击预应力管桩"中“接桩”。(焊接接桩)⑹送桩1)测量桩的垂直度并检查桩头质量,合格后方可送桩,压、送作业应连续进行。2)送桩应采用专制钢质送桩器,不得将工程桩用作送桩器。3)当场地上多数桩的有效桩长L小于或等于15m或桩端持力层为风化软质岩,可能需要复压时,送桩深度不宜超过1.5m.4)除满足本条上述3款规定外,当桩的垂直度偏差小于1%,且桩的有效桩长大于15m时,静压桩送桩深度不宜超过8m5)送桩的最大压桩力不宜超过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的1.1倍。⑺终压条件终压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现场试压桩的试验结果确定终压力标准.2)终压连续复压次数应根据桩长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对于入土深度大于或等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2~3次;对于入土深度小于8m的桩,复压次数可为3~5次.3)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5~10s。当压桩力已达到终压条件时,应立即进行持荷、复压,填写施工记录,尤其记录最后三次稳定压力时的复压贯入度及桩顶标高。1。3质量控制要点1、P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50,PHC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预应力管桩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才能开始打桩。2、对照地质资料及按设计要求合理选择施工机具,锤击桩采用重锤低击的原则选用桩锤并控制打桩总锤击数,避免桩身混凝土产生疲劳破坏,桩身断裂,静压桩施工时压力不应超过桩身所能承受的强度。同一根桩的压桩过程应连续进行,压桩时操作员应时刻注意压力表上压力值,并在压桩前排出合理压桩顺序。3、施工场地应平整,采用静压沉桩时,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2倍,否则应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打桩前要认真检查施工设备,将导轨调直。4、按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打桩路线,避免压桩或挤桩。5、管桩在运输及堆放过程中应正确叠放,管桩宜单层堆放,当场地不允许时,当叠层堆放时,外径为500~600㎜的桩不宜超过4层,外径为300~400㎜的桩不宜超过5层;叠层堆放桩时,应在垂直于桩长度方向的地面上设置2道垫木,垫木应分别位于距桩端0.2倍桩长处;底层最外缘的桩应在垫木处用木楔塞紧;垫木宜选用耐压的长木枋或枕木,不得使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当桩叠层堆放超过2层时,应采用吊机取桩,严禁拖拉取桩;吊桩时应轻起轻吊,避免使用前桩身已经断裂。(管桩堆放)6、桩尖、桩身质量检查首先必须对桩尖进行查验、测量,按照管桩有关规范对于桩尖的构造要求和设计图纸要求,对所有到场的桩尖进行测量,对所有到场的管桩进行仔细认真地查验,测量管桩的外径、壁厚、桩身、长度、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特别是管壁厚度,由于静压法施工中的夹持力较大,壁厚不够很容易把桩夹碎。同时应对桩身外观质量进行仔细地查验,检查桩身是否粘皮麻面、内外表面是否露筋、表面是否有裂缝、是否断头脱头、桩套箍是否凹陷、表面砼是否坍落等情况.7、桩位放线应采用不同方法二次复核.8、打桩时要保证桩体的垂直度,避免桩身倾斜;保证桩锤、桩帽、桩身中心线重合,避免打桩因偏心受力导致桩顶破碎、桩身断裂.9、桩间距小于3.5d时,宜采用跳打,应控制每天打桩根数,同一区域内不宜超过12根桩,避免桩体上浮,桩身倾斜。10、打底桩时,应采用锤重或冷锤施工,将底桩徐徐打入,调直桩身垂直度,遇地下障碍物及时清理后再重新施工.11、接桩时焊接要连续饱满,焊渣要清除,焊接自然冷却时间应不少于8min,地下水位较高的应适当延长冷却时间,避免焊缝遇水如淬火易脆裂,对接后间隙要用不超过5mm钢片嵌填,保证打桩时桩顶不偏心受力,避免接头脱落。12、根据管桩尺寸按要求制作桩帽及送桩器,避免因桩帽和送桩器尺寸不合要求使桩顶破碎及桩身断裂。13、管桩的截桩应采用专业的切割机具进行截割,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截桩。(截桩器截桩)(截桩完成后)14、要尽量避免打桩机、吊机及其它大型机械在已施打的工程桩上行走。1.4质量标准预应力管桩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1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表1、预应力管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序号项目允许偏差1盖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150+0。01H2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1003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1/2桩径或边长4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最外边的桩(2)中间桩1/3桩径或边长1/2桩径或边长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表2、电焊接桩焊缝质量标准: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一般项目1(1)上下节端部错口外径≥700mm≤3mm用钢尺量外径<700mm≤2mm用钢尺量(2)焊缝咬边深度≤0。5mm焊缝检查仪(3)焊缝加强层高度2mm焊缝检查仪(4)焊缝加强层宽度2mm焊缝检查仪(5)焊缝电焊质量外观无气孔,无焊瘤,无裂缝直观(6)焊缝探伤检验满足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表3、静力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桩位偏差见表1用钢尺量3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般项目1成品桩质量外观

、外形尺寸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积0。5%

直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或钻芯试压2硫磺胶泥质量(半成品)设计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3接桩电焊接桩: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见表2见表2min〉8.0秒表测定硫磺胶泥接桩:胶泥浇注时间浇注后停歇时间minmin〈2〉7秒表测定秒表测定4电焊条质量设计要求查产品合格证书5压桩压力(设计有要求时)%±5查压力表读数6接桩时上下节平面偏差mm<2用钢尺量7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mm<1/1000L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8桩顶标高mm±50水准仪

表4、锤击预应力管桩质量检验标准项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桩位偏差见表1用钢尺量3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般项目1成品桩质量外观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直观桩径mm±5用钢尺量管壁厚度mm±5用钢尺量桩尖中心线mm<2用钢尺量顶面平整度mm10用水平尺量桩体弯曲〈1/1000L用钢尺量,L为桩长2电焊接桩焊缝质量见表2见表2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min>8.0秒表测定上下节平面偏差mm〈2用钢尺量节点弯曲矢高<1/1000L用钢尺量,L为桩长3停锤标准设计要求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4桩顶标高mm±50水准仪注:①表1、2、3、4选自GB5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其中个别数据依据JGJ94—2021《建筑桩基技术规程》做了相应调整;②表中“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参见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1.5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预应力管桩施工为即打即隐蔽的工程,出现问题无法在施工完成之后再进行整改,只能采取补桩等措施补救,因此,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每一步骤都要按照标准严格进行.1、桩体倾斜⑴产生原因1)施打前未按要求双向校核垂直度。2)遇有地下障碍物。3)场地不平整,桩机底盘不稳固水平.⑵防治措施1)施打前,应按要求在桩机的正方和垂直的管桩侧面双向架设经纬仪或线坠,垂直度满足要求(小于0。5%L)后方可起锤,打入约1m左右再用仪器校核一次桩的中心位置和垂直度,确认无误后方可正常施打.2)地下障碍物如果较浅,可以先将桩拔出,清除障碍物后,将坑填实填平,重新放点打桩;如果障碍物较深,无法处理,可会同监理、设计院等单位商议解决办法,更改桩位。3)场地应平整坚实,一般不宜大于9°,符合桩机行走条件。桩机下方应垫好枕木,保持桩机底盘稳固水平。2、焊缝不饱满,接桩处开裂⑴产生原因:未按规定进行焊接作业,未分层焊接.⑵防治措施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水份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2)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焊接层数不得少于2层,焊接时必须将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再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3、贯入度剧变⑴产生原因1)地质情况不明,地下存在有空洞、溶洞、夹层、古墓等.2)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3)桩身破碎断裂。⑵防治措施1)在施打过程中,出现贯入度突然变大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可采取超前钻等方法,先探明桩位处的地质情况,将空洞、溶洞等先用中砂或粘土等填塞密实后再重新打桩,或改用其他形式的基础处理方法。2)在即将收锤时,遇到贯入度突然加大的情况,一般均因地下持力岩层起伏大导致桩身折断或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这种情况下,采用从桩身内孔吊灯和吊重物检查桩身的完整看是由何种原因造成。①如是因地质起伏大造成的,则需采用特殊桩尖,采用嵌岩力强的桩尖进行施工。②如是桩身自身破碎造成的,则需对进场的管桩质量进行检查,采购质量合格的管桩;管桩桩身强度必须达到100%时方可使用;同时,在施打过程中,要控制好总锤击数,P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0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250;PHC桩总锤击数不宜超过2500,最后1m锤击数不宜超过300.4、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⑴产生原因1)桩基础密集,土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浮起.2)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⑵防治措施1)采用“植桩法"(先钻孔,钻透硬夹层,将桩插入孔内,打至设计要求)以减少土的挤密及孔隙水压力的上升。2)采用开口型桩尖,让部分土体进入桩空腔内,减少土体挤密;同时采用“跳打法”施工,控制每天打桩根数,同一区域内不宜超过12根桩。3)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4)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沉桩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地质情况、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一般应在两周左右.5、桩身断裂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⑴产生原因1)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3)稳桩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移架方法校正,使桩身产生弯曲.4)两节以上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5)制作桩的砼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⑵防治措施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钻探了解.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2)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6、桩顶掉角、碎裂⑴产生原因1)预制的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或养护时间短,养护措施不足.2)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3)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掉角。4)沉桩时,桩顶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5)桩锤过大,跳动过高。⑵防治措施1)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桩顶的加密箍筋要保证位置准确;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2)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有无凹凸现象,桩顶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使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3)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加垫等处理才能施工。4)沉桩时稳桩要垂直,桩顶要有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符合要求时要更换。5)施工时应根据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选择桩锤.并采用“重锤低击”的方法,严格控制桩锤的跳动高度,禁止高起高落。7、沉桩达不到要求管桩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作为施工最终控制,一般情况下,以最终贯入度控制为主,结合以最终桩长控制参数,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⑴产生原因1)勘探点不够或勘探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对持力层起伏标高不明,至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长有误。2)勘探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压桩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3)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或穿越较厚的砂夹层,由于其结构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沉入到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达到贯入度或容易穿越砂夹层,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后会有沉不下的现象。⑵防治措施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2)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法及压桩顺序。8、先打桩后挖基坑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在部分有地下室的工程中,由于基坑不大,开挖后无法进桩机施工管桩基础,只能采取先打桩后挖基坑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坑内的桩尽可能采用长送桩器送至基坑底部,但因地质情况不明确,部分仍不可避免高出基坑底部。为此,在开挖前,应标明高出的部分桩的位置,开挖时采取环向开挖的方法,以保持高出的部分桩四周的土体开挖基本上在同一个平面位置。不得先在一侧开挖,使桩两侧的土体形成一个落差很大的土壁。这样容易使土的侧压力过大导致桩体倾斜,甚至断桩。在基坑上口和基坑壁的桩,由于不可避免的形成两侧土体高差过大,容易将桩挤偏挤断,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一方面,采取保险系数较大的基坑支护方法,降低基坑壁的水平位移;另一方面,可以在该部分管桩上口采用钢丝绳、钢筋等拉结,牵拉至后方不受基坑土方影响的位置上锚固,抵消部分土体侧压力。砌体施工工艺一、施工准备:1、材料⑴砖:防火隔墙和防火墙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A5。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砂浆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a5.0;厕所、盥洗间、消防泵房、废水泵房、电缆引入室、电缆井道、污水泵房、强弱电房的墙体、墙壁挂重物的房间墙体及公共区的隔墙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U15蒸压灰砂砖,墙体砌筑砂浆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10。⑵混凝土:圈、过梁、构造柱、地梁采用C25商品混凝土。⑶钢筋:圈、过梁、构造柱、拉结筋采用HPB300级、HRB400级钢筋。2、作业条件:⑴地梁浇筑和格构柱钢筋已经施工完毕;⑵砌体砌筑前应调配砂浆,蒸压灰砂砖砌体砂浆的粘稠度50~70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砂浆的粘稠度60~80mm;⑶蒸压灰砂砖在砌筑前1~2天应浇水湿润,湿润后蒸压灰砂砖含水率宜为40%~50%。严禁采用干砖或处于吸水饱和状态的砖砌筑。⑷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砌筑当天对砌块砌筑面喷水湿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相对含水率40%~50%。⑸砌体施工应弹好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及砌体的砌筑控制边线,经技术部门进行技术复线,检查合格,方可施工。⑹砌体施工:应设置皮数杆,并根据设计要求,砖块规格和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⑺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标高,可用拉线或水准仪进行抄平检查,如砌筑第一皮砖的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时,应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严禁在砌筑砂浆中掺填砖碎或用砂浆找平,更不允许采用两侧砌砖、中间填心找平的方法。二、工艺流程:弹线→找平→立皮数杆→排砖→盘角→挂线→砌筑及放预埋件→勾缝。三、操作工艺:1、拌制砂浆:⑴根据图纸要求购买专用干粉砂浆,人工加水拌合。⑵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2、组砌方法:⑴砖墙厚度在一砖或一砖以上,可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的砌法。砖墙厚度3/4砖时,采用两平一侧的砌法。砖墙厚度1/2砖或1/4砖时,采用全顺砌法.⑵砖墙(砖砌体)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平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⑶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实心砖墙的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按每12cm墙厚放置一条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cm,埋入长度为墙体通长,末端应有90°弯钩。注:抗震设防地区建筑物的临时间断处不得留直槎。⑷隔墙和填充墙的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3、基础地梁:基础墙砌筑前,基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立模板浇筑C25素砼,混凝土面要高出装修面100mm。4、砖墙砌筑:⑴选砖:砌清水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本一致的砖。对于那些焙烧过火变色,轻微变形及棱角碰损不大的砖,则应用于不影响外观的内墙或混水墙上。⑵盘角:砌墙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砌筑的砖墙角度不要超过五皮,并应及时进行吊靠,如发现偏差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每次盘角砌筑后应检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挂线砌墙。⑶挂线:砌筑一砖厚及以下者,采用单面挂线;砌筑一砖半厚及以上者,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同时砌筑共用一条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平直,每皮砖都要拉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⑷砌砖:砌砖宜采用挤浆法,或者采用三一砌砖法.原形一砌砖法的操作要领是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操作时砖块要放平、跟线,经常进行自检,如发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采用撞砖纠正。砌混水墙应随砌随将溢出砖墙面的灰迹块刮除。⑸构造柱做法:凡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混合结构,在预放墙身轴线及边线时同时按设计图纸施放好柱的平面尺寸,到砌筑时把构造柱的竖钢筋处理顺直,砖墙与构造柱联结处砌成马牙槎;每一马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0mm。砖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高每500mm设置2φ6水平拉接钢筋联结。⑹过梁:钢筋砖过梁:砌筑时所配置的钢筋数量、直径应按设计图纸规定,每端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得少于240mm,端部并有90°弯钩埋入墙的竖缝内。6、砌块墙的砌筑:⑴砌筑:砌块墙体的砌筑,应从外墙的四角和内外墙的交接处砌起,然后通线全墙面铺开。砌筑时应采用满铺满坐的砌法,满铺砂浆层每边宜缩进砖边10~15mm(避免砌块坐压砂浆流溢出墙面),用摩擦式夹具吊砌块依照立面排列图就位。待砌块就位平衡并松开夹具后好用垂球或托线板调整其垂直度,用拉线的方法检查其水平度。校正时可用人力轻微推动或用撬杠轻轻撬动砌块。重量在150kg以下的砌块可用木锤敲击偏高处,切锯砌块(采用专用工具)补缺工作与安装坐砌紧密配合进行.竖向灰缝可用上浆法或加浆法填塞饱满,随后即通线砌筑墙体的中间部分。⑵砌块与实心墙柱相接:砌块与实心墙柱相接位置,应按设计图纸规定处理.如设计没规定时,可预留2φ6钢筋作拉结筋,拉结筋沿墙高的间距为500mm,两端伸入墙(柱)内各不少于15d。铺浆时将钢筋理直铺平.⑶砌块墙的加固措施:墙体的加固措施,应按设计图说明进行处理,若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当墙体高度大于4m时,宜在墙体半高处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梁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构造柱和圈梁应在砌墙后才进行浇注,以加强墙体的整体稳定性。⑷门窗过梁的构造:填充墙门窗洞口(洞宽≧300mm时)顶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洞宽〈300mm时,在洞顶设3φ8钢筋,钢筋长度为800mm。当洞口上方有梁通过,且该梁底与门窗洞顶的距离过近、放不下过梁时,可直接在梁下挂板。当过梁遇柱其搁置长度不满足要求时,柱应预留过梁钢筋。⑸门窗构造要求:当设备洞口宽度大于0。5m时,洞边应设抱框;当门窗洞口宽度大于等于2.1m时,洞边应设构造柱。外墙窗洞下部做法图纸未明确时,可设水平现浇带,截面尺寸为墙厚*60mm,纵筋2根2级12的螺纹钢,横向钢筋直径6的圆钢间距300mm,纵筋应锚入两侧构造柱或与抱框可靠拉结。⑹砌块墙顶支承预制构件的处理:砌块墙顶需承托预制构件梁、檩条、楼板等时,其上砌筑的灰砂砖墙皮数高度除按设计规定外,顶上的一皮砖应用丁砖砌筑。⑺当填充墙墙肢长度小于240mm无法砌筑时,可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四、施工注意事项:1、砌体施工质量控制按照《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3-2021)等级要求为B级.2、设备管道安装完毕后按照《建筑防火封堵应用技术规程》CECS154:2003对防火墙上的孔洞空隙进行封堵。3、施工时如遇到需要增设非标准断面构造柱的特殊情况,请及时与设计院联系。4、大型设备运输通道内的墙体可先预留构造柱插筋,待设备就位后施工。构造柱遇设备孔洞时截断,孔洞上下的构造柱纵筋锚入抱框.5、小系统通风机房、厕所、消防泵房、污水泵房、废水泵房等有水房间,楼面做2mm厚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膜,室内洞口周围做C25混凝土防水挡台,高出建筑面层200mm;消防泵房应设排水沟,有水房间应从门口向地沟或地漏方向找不小于0.5%的坡,地面应比门口底20mm.6、厕所墙面做15mm厚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防水层。7、与变电所、配电室、通信和信号机房等重要设备用房紧邻的污水、废水泵房、消防泵房和卫生间等潮湿房间的内墙均两面分层抹10mm厚聚合物水泥砂浆,确保其防水性能后,再按装修施工下一道工序.8、建筑图纸及沟槽管洞表仅包含结构板及3m以下的隔墙孔洞.隔墙孔洞应按综合管线图、环控、给排水、动照等专业施工图预留孔洞尺寸进行施工.各专业施工图如与建筑图有出入,请及时提出协调。施工中各专业应密切配合,沟槽管洞做好预留不得后凿。3m以上的隔墙待管线敷设完毕后再砌筑并按要求封堵密实。凡涉及大型设备的开孔或安装处,施工单位应待设备厂家确定后,与实际设备尺寸核实后方可施工。9、所有涉及水沟穿墙处均预留直径150mm镀锌钢管,遇防火墙不能穿,采用反坡处理,注意排水沟挡水槛需与中板同期浇筑.排水沟如遇孔洞,需注意孔洞与排水沟之间做挡水槛进行隔绝。五、质量标准:1、主控项目:⑴蒸压灰砂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体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⑵施工中砌筑的砂浆必须采用Ma5.0和M10。2、砖砌体工程一般项目:⑴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清水墙、窗间墙无通缝;混水墙中不得有长度大于300mm的通缝,长度200mm~300mm的通缝每间不超过3处,且不得位于同一面墙体上。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⑵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⑶砖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砖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项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抽检数量1轴线位移10用经纬仪和尺或用其他测量仪器检查承重墙、柱全数检查2基础、墙、柱顶面标高±15用水准仪和尺检查不应小于5处3墙面垂直度每层5用2m托线板检查不应小于5处全高10m10用经纬仪、吊线和尺或其他测量仪器检查外墙全部阳角10m204表面平整度清水墙、柱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不应小于5处混水墙、柱85水平灰缝平直度清水墙7拉5m线和尺检查不应小于5处混水墙106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10用尺检查不应小于5处7外墙下下窗口偏移20以底层窗口为准,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不应小于5处8清水墙游丁走缝20以每层第一皮砖为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