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1页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2页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3页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4页
浙教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台灯设计2.作别具一格的台灯。3.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学生)彩色铅笔、铅笔、黑色水笔。(教师)相关材料。(1“人形台灯”。(注意灯的位置摆放)3.移花接木,创意台灯。(1)欣赏大师作品,思考“感动你的细节在哪里?1.2.技能:看懂招贴画,分析了解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节水、爱水、保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创作。3.热爱祖国的情怀。(学生)收集水资源有关资料,小组一块海报板,彩色纸、绘画工具、剪刀、固体胶等。学生欣赏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讨论:水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1(2)节水,有必要吗,教师叙述一组数据和出示一组图片:全球用水短缺达12亿人。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5)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各组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4.宣传与展示,评价总结。课题3:漫画与生活1.2.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3.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漫画头像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漫画语言,学习简单的漫画创作手法。(学生)自己喜爱的漫画图片或漫画书,自己了解到的漫画创作故事或漫画家,绘画工具。(教师)课件、漫画资料、图片、《三毛流浪记》的录像资料。(1感受漫画、激发兴趣。(2)观察、思考:你的漫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幽默,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受)(3)你能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感觉吗?试试。(害怕、开心等;人物的五官、动作等;也可以试画动物。)(小结:独幅漫画)欣赏《原来如此》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些漫画,接着创作或改编创作。为缺少想法的同学提供一些材料:杰克骑着自行车在街道上疾驶,过往的人群纷纷避让.警察阻止他问:“您为什么骑者这么快?”杰克回答:“对不起,我的刹车坏了,所以我想尽快骑回去修理,以免发生意外!”《拔牙》课题:戏曲人物1.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3.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1(2(提示:引导学生运用中锋、侧锋来表现线条,注意墨色浓淡的变化,同时探索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水墨技巧的运用)(3意墨色浓淡变化的同学,鼓励学生大胆探究。(4)揭示碎片的完整图案,揭示课题《戏曲人物》。(2)教师小结有关戏曲表演及戏曲人物的知识;(3体验其表演特色;(2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3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教后感课题:喜气洋洋1.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掌握剪双喜字。2.简单的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3.之情。1.导入。2.欣赏评析。3.活动表现。(3)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谐统一。教师巡视加以个别指导。2.设计情景,展开教学。(9)将学生创作过程加以录像。教课题:龙的传人1.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2.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荣。通过集体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收集有关龙的图片资料、身边动物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师)多媒体课件。1.图片激趣,引出《龙的传人》。(1)课件展示:北京故宫九龙照壁,激发学生的兴趣。(2)议一议:为什么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们是炎黄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2.龙的由来(文化、历史)(1)龙的形象已出现了六千余年,它现在的形象经过了三个时期的演化。学生欣赏并判断分别处于哪个时期?(3)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马等动物和云、虹、雷、电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神物。①请学生找找龙的各部位各自分别具有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②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请学生介绍、展示、交流——“丰富感性体验”。③“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你觉得龙还有其它动物的一些特征吗?④根据你的思考你能用上其他动物的一些特征来创造一条,你3.创作实践,审美体验。(1)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创编你心目中的龙。(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教师)多媒体课件。1.龙的传说故事——“激发兴趣”2.民俗传统活动——“民族精神”。(1)澳门回归——舞龙庆祝。墨西哥、日本华人舞龙迎新春,龙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2)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用鲜花堆成的巨龙,象征中华民族的腾飞。根据你的资料和你的想象,创作一幅激烈的龙舟赛的场景。请学生想一想、学一学、画一画。课题:线条的魅力1.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2.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3.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学生)铅笔、彩色笔。(一)导入——“小点点的旅行”老师一边口述简单的故事情节,一边手绘线条:从一个点开始变成一条线,小点点走出各种各样的线条……完成它的旅行。你能说出小点点走出的这些是什么线吗?认识各种不同线形:直线,折线,曲线,弧线……跟着小点点去旅行:学生尝试画一画各种各样的线课件展示自然界景物图片:梯田、铁轨、悉尼歌剧院、蜘蛛网、悉尼歌剧院、铁轨——直线、弧线——挺拔、坚硬,充满力度老树、闪电——粗粗细细自然的线条——或遒劲有力、或纤细飘逸欣赏学生作品,德国、加拿大儿童线描作品。1.课件演示:线条构成的装饰花纹。线的装饰(重复、加密、加粗、组合花纹)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花纹的组合?2.分析线条的黑白灰层次。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一幅画面的黑白灰组合的有变化?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出:(3)小组评议——哪一幅线条组织的最美?哪一幅黑白灰变化较好?线条除了可以运用在绘画中,还可以用在其他地方。课件展示线条在生活中的应用:石雕,装饰门窗,花瓶、烛台课题:风儿吹过2.方法表现风吹时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象,表达出自己对风的感受。3.培养对自然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细水彩笔、油画棒、色卡纸。(教师)刮风的录音、录象带、下载各种风的图片等。(一)创设情境:1.播放播放各种风声的录音:听风。大风时树叶的沙沙声;西北风的呼号;狂风哗哗作响……这是什么风?(触动学生的记忆)(二)探究学习。出示气象预报的风力级别:风向,偏北风3——4级。风有大小的级别,你还能说出什么级别的风?结合“蒲福氏风级”,认识12级风。江浙一带每年7至9月都会有台风,我们是怎样对台风命名的?比较莫奈的《树》与柯罗的《阵风》《阵风》中画家是怎样表现大风中的树的?(2)欣赏画家对风的表现。如卢梭的《热带风暴中的老虎》欣赏学生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风的。4.尝试用线来表现风起时水面或柳枝的变化。微风时——大风时——狂风时的不同的状态(1)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2)根据老师的导向性提问来评价。评一评哪些作品有风来的感觉,哪几件作品还需要改进的?板书设计课题:虫虫大聚会教师:相关课件范作等学生:彩色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1)影片中的生物属于哪一类?我们要动手制作这些可爱的小不点,来个《虫虫大聚会》出示昆虫范作(以瓢虫为例)思考:这只昆虫哪一部位的制作比较特别。2、探究作法(2)方法新颖,制作精美细致。(3)可单独制作,也可选择合作完成。2、出示参考图片2、说说你的创意所在,教一教大家你的制作方法。3、评选“虫虫王”2、可恶的昆虫也有它有利的一面: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灵敏,发明了“电子鼻”与“气体分析仪”等(2)蜘蛛、蜈蚣不是昆虫,那属于什么生物呢?教1.2.教育。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难点:经过观察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吗?出示图片:欣赏自然界中的植物,感受植物之美1(2(3)欣赏表现的手法等……1、学生通过各种材料的收集与欣赏,充分感受材料的质感与美感,了解现代装饰对材料的运用。2、通过收集不同材料,开展探究尝试,互相交流,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一件或两件工艺作品,培养学生对材料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对材料粘、折、剪、添等处理方法。(教师)古今中外一些艺术大师对材料运用的图片、投影仪,一些废旧材料制成的工艺品,小学生的环保时装秀光盘,自制的裙子。5、得出这些工艺品的共同点:都是利用废旧材料加工而成的。6成的。大致可分为七类:布的表现手法有:扎系、折叠、包缠、剪切等。②线绳工艺。可以利用废弃的炮沫、塑料纸等进行造型。(6)金属材料。1、策划:结合元旦庆祝活动,以组为单位,讨论、选择创作方向。(可以进行时装设计、教室的布置、礼物的制作等等)2、分工收集:分配个人应收集的材料,准备下次课的制作。1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刮画出塔基、塔身、塔檐、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树立保护塔保护文物的意识。重点:让学生了解塔的文化,感受各种不同的塔造型,给家乡建一座心目中的塔。教学重点、难点难点:运用刮画的方法能创造性地表现塔。(一)欣赏镇海塔,感受塔的美(三)欣赏探究,了解塔的造型。1、塔由哪几部分组成?展示北京香山琉璃塔(琉璃)教师演示画塔方法2、欣赏山西太原双塔(砖石)山西应县木塔(木材)陕西大雁塔为什么塔的形状不一样?你愿意给我们的家乡建一座吗?2、欣赏如何设计塔尖、塔身、塔檐、塔基(欣赏各部分图片,开拓思路)塔尖:尖、圆、装饰物(五)学生画塔,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互评,教师评,从塔的造型和刮画的方法。对未完成作业进行适当评价1.观察自然,体会自然形态的美感。3.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联想能力。难点:形成观察自然、向自然学习的思维方式。(学生)课前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泥塑工具、牙签等。(教师)课件、陶土、图片等。提问:瓶子有几个部分组成?说说你的瓶子都有什么特点?(2)出示图片:奇特的瓶子(3)揭示课题《瓶子新生代》1、分析从雕塑形象转变的瓶子(1)欣赏《秦韵》提问:这一组瓶子让你想到了什么?它和兵马俑又有什么不同?(2)出示雕塑《国王与王后》及其造型瓶提问:你觉得这个瓶子的设计如何?妙在哪里?(3)小结:观察联想2、自由讨论(3)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1.条造型来表达物象,产生不同的效果。2.通过对线条的颜色搭配,丰富色彩。1.线条的长短交错,盘旋、弯曲的合理搭配。2.颜色的和谐搭配。学生准备:各色各样的线、双面胶、剪刀、色卡纸、其他小饰物、6人教学过程教学改进师展示一根毛线问:这是什么?看,老师不仅说了名称,还说了用途,有哪位同学也能用类似的一句话来介绍自己今天带来的线呢?不管你们今天带的是什么线,今天我们都要用他们来制作一幅那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盘盘转转》。(课件展示)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板书设计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概况。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从形态、动态、装饰等方面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3.通过赏析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介绍秦始皇兵马俑。难点:在讨论、分析中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教师)相关图片或工艺品、课件。(1秦始皇陵园是一座古代文化的艺术宝库。高大的陵墓和神秘的寝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1马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2)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老师小结补充:课件。跪射俑造型的特征: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这种俑在秦俑坑中显得很独特,1.20谓匠心独具。把跪射俑的形体塑造得非常精美,惟妙惟肖,力求使静态的雕塑给人以动的感觉,其姿态优美,英俊潇洒,神态庄严,目光炯炯有神,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个发髻,髻根用朱红色带束扎。足登方口翘尖齐头履。从一鞋底外露处可以看到,鞋底的针脚因为人着地后摩擦的轻重而疏密不同,其绳结痕迹清晰可见,其写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的变化而曲转。脚上的鞋子随着脚掌的着地而折曲,衣服的纹理也伴随体态的变化而曲折飘浮。种种富有韵律感的线条,烘托着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上身挺直,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